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水相体系中甾类化合物6-甲基氢化可的松的生物转化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孙新宇 王普 +1 位作者 何军邀 周莺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617-621,共5页
双水相体系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反应体系,与其他反应体系相比,双水相体系具有生物相容性高、反应条件温和以及实现生物反应-产物分离耦合等优点.利用简单节杆菌Arthrobacter simplex UR016在PEG/Dextran双水相体系中对6-甲基氢化可的松进行... 双水相体系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反应体系,与其他反应体系相比,双水相体系具有生物相容性高、反应条件温和以及实现生物反应-产物分离耦合等优点.利用简单节杆菌Arthrobacter simplex UR016在PEG/Dextran双水相体系中对6-甲基氢化可的松进行Δ^1脱氢制备6-甲基泼尼松龙,对双水相体系的组成进行了选择和优化,研究得到的最佳转化体系组成和配比为16%PEG20000/4%Dextran40000.在构建的此双水相转化体系中最适6-甲基氢化可的松底物加入量为4.5 g/L,转化48 h,6-甲基氢化可的松的转化率可达到95.72%,较水相脱氢转化率提高了25%~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甲基氢化可的松 简单节杆菌 双水相 生物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纤维素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晓军 沈佳佳 +1 位作者 王浩 孙新宇 《饲料工业》 2005年第20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饲料 半纤维素酶 碳水化合物 微生物体系 Β-甘露聚糖酶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模拟技术在脂肪酶性质及催化机理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哲 王普 黄金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475-2479,2485,共6页
脂肪酶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其来源广泛,可在水相甚至非水介质中催化多种反应,并表现出很高的立体选择性和催化活性。有关脂肪酶的应用和基础研究备受重视,特别是脂肪酶催化机理和结构功能关系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基于现代计算机技... 脂肪酶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其来源广泛,可在水相甚至非水介质中催化多种反应,并表现出很高的立体选择性和催化活性。有关脂肪酶的应用和基础研究备受重视,特别是脂肪酶催化机理和结构功能关系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基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分子模拟计算在相关研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综述了计算机辅助分子模拟技术应用于脂肪酶性质及催化机理研究领域的3个发展阶段:早期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主要用于脂肪酶构象变化的研究;随后出现的柔性分子对接技术则可研究和预测脂肪酶的对映体选择性及简单的催化机理;近年来发展的运算时间更长的分子动力学和量子力学/分子力学(QM/MM)方法则可全面研究脂肪酶的酶学性质及催化机理。通过对上述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对比分析可以预见,分子模拟手段将在酶的性质及酶催化机理研究领域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并且多种模拟技术的综合应用和从头计算分子模拟技术的日益成熟,将为人们更加深入地认识蛋白质构效关系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拟 分子动力学 分子对接 量子力学 分子力学 定量构效关系 脂肪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在生物催化反应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普 周丽敏 +1 位作者 何军邀 祖蕾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622-627,共6页
作为一种新型反应介质,离子液体被誉为21世纪清洁绿色工业中最理想的反应介质之一,它具有非挥发性、强极性和热稳定性好等特点.近年来,离子液体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生物催化反应研究的热点,尤其是作为生物催化反应的溶剂和共溶剂更是备... 作为一种新型反应介质,离子液体被誉为21世纪清洁绿色工业中最理想的反应介质之一,它具有非挥发性、强极性和热稳定性好等特点.近年来,离子液体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生物催化反应研究的热点,尤其是作为生物催化反应的溶剂和共溶剂更是备受关注.本文介绍了离子液体的组成和性质,总结和讨论了离子液体对酶的活性、稳定性和选择性的影响,综述了离子液体在酶和微生物细胞生物催化反应中的应用进展,同时指出了现阶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绿色溶剂 生物催化 微生物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ε-聚赖氨酸的生产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沈佳佳 张晓军 周晓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8-160,共3页
ε-聚赖氨酸是一种天然、无毒的聚氨基酸,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本文综述了ε-聚赖氨酸的微生物生产及其作为一类新型的食品防腐剂、乳化剂、食疗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并对其开发和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Ε-聚赖氨酸 发酵 食品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中酵母细胞不对称还原合成(R)-3-羟基丁酸乙酯 被引量:9
6
作者 王普 周丽敏 +2 位作者 何军邀 祖蕾 孙立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33-838,共6页
采用疏水性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与缓冲液构成的两相体系,在其中进行了膜醭毕赤酵母(Pichia membranaefaciens Hansen)细胞催化乙酰乙酸乙酯(EOB)不对称还原,制备光学活性的(R)-3-羟基丁酸乙酯(R-EHB)。系统... 采用疏水性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与缓冲液构成的两相体系,在其中进行了膜醭毕赤酵母(Pichia membranaefaciens Hansen)细胞催化乙酰乙酸乙酯(EOB)不对称还原,制备光学活性的(R)-3-羟基丁酸乙酯(R-EHB)。系统地考察了一些因素,如离子液体浓度、缓冲液pH、辅助底物种类和浓度、反应温度、底物浓度、菌体浓度和转化时间等对该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因素对反应的产率和产物光学纯度影响较大。较佳的生物还原反应条件为:[BMIM]PF6体积分数20%,辅助底物为80g·L-1葡萄糖,pH7.8,反应温度30℃,底物乙酰乙酸乙酯浓度0.5mol·L-1,菌体浓度280g·L-1,转化18h。在此优化条件下,反应产率达72.2%,R-EHB对映体过量值为70.3%。与单一水相体系和正己烷-缓冲液两相体系相比较,在[BMIM]PF6-缓冲液两相体系中进行EOB的生物不对称还原可有效减少底物抑制,提高反应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膜醭毕赤酵母 不对称还原 乙酰乙酸乙酯 (R)-3-羟基丁酸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缓冲液两相体系中热带假丝酵母不对称还原制备(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乙醇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普 苏会贞 +1 位作者 何军邀 黄敏敏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9-284,共6页
研究了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缓冲液两相体系中,热带假丝酵母104细胞催化3,5-双三氟甲基苯乙酮不对称还原制备(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乙醇的反应过程。通过考察影响生物还原反应的主要因素,如离子液体浓度、辅助... 研究了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缓冲液两相体系中,热带假丝酵母104细胞催化3,5-双三氟甲基苯乙酮不对称还原制备(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乙醇的反应过程。通过考察影响生物还原反应的主要因素,如离子液体浓度、辅助底物种类和浓度、底物浓度、菌体浓度和转化时间等,发现上述因素对产率影响较大,但基本不影响产物手性醇的光学纯度。优化得到的较佳还原反应条件为:[BMIM]PF6体积分数5%,辅助底物为60 g L 1异丙醇,底物3,5-双三氟甲基苯乙酮浓度70 mmol L 1,菌体浓度350 g L 1,转化时间24 h。在优化条件下,产率达82.5%,产物(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乙醇的对映体过量值大于99.9%。与水相转化相比,采用[BMIM]PF6/缓冲液两相体系进行3,5-双三氟甲基苯乙酮的生物不对称还原可有效提高底物浓度和产率,且反应时间缩短了6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热带假丝酵母 不对称还原 3 5-双三氟甲基苯乙酮 (S)1-3-5-双三氟甲基苯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L-半胱氨酸高活力转化菌株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普 蒋红军 +1 位作者 何军邀 吴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共4页
对Pseudomonas sp.HJ14的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原生质体紫外辐照诱变选育L-半胱氨酸高活力转化菌株。在37℃、2mg/mL溶菌酶作用下酶解60min,其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和再生率分别为78.6%和28.6%。经过紫外辐照诱... 对Pseudomonas sp.HJ14的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原生质体紫外辐照诱变选育L-半胱氨酸高活力转化菌株。在37℃、2mg/mL溶菌酶作用下酶解60min,其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和再生率分别为78.6%和28.6%。经过紫外辐照诱变Pseudomona sp.HJ-14原生质体,在含DL-2-氨基-△^2-噻唑啉-4-羧酸(DL-ATC)再生平板上筛选抗性菌株,获得1株酶活较高的正突变株B-3,该菌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和酶活稳定性。采用5L罐进行产酶培养,并在pH8.0、DL-ATC·3H2O浓度为10g/L、42℃酶促反应9h,L-半胱氨酸最高产量达4.63g/L,摩尔转化率为76.5%,较HJ-14提高了11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半胱氨酸 假单胞菌 原生质体 UV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工程菌在不对称还原制备手性醇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普 祖蕾 +1 位作者 何军邀 周丽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77-982,共6页
综述了基因工程菌在手性醇合成中的研究情况。介绍了合成手性醇的酶学研究及酶的基因特性,重点阐述了工程菌的质粒构建及表达体系对不对称合成的催化效率和立体选择性的影响,并对基因工程菌不对称还原制备手性醇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基因工程菌 生物催化 不对称还原 手性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搅拌器型式对阿维菌素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万河 王普 +1 位作者 刘亮 周丽敏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4-288,共5页
阿维菌素是阿弗曼菌以淀粉为主要原料生物合成的生物农药,发酵过程中料液的流动性质对阿弗曼菌的生理代谢有很大的影响.笔者研究了阿维菌素发酵过程中不同搅拌器型式对菌体形态、生长代谢、溶氧、糖代谢、阿维菌素合成及搅拌功率消耗的... 阿维菌素是阿弗曼菌以淀粉为主要原料生物合成的生物农药,发酵过程中料液的流动性质对阿弗曼菌的生理代谢有很大的影响.笔者研究了阿维菌素发酵过程中不同搅拌器型式对菌体形态、生长代谢、溶氧、糖代谢、阿维菌素合成及搅拌功率消耗的影响.结果表明,阿弗曼菌的生理代谢对因发酵过程中使用不同类型搅拌器而引起的发酵液流动性质和剪切力的差异较为敏感,采用LIGHGTIN A315和CD-6的组合搅拌装置最有利于阿弗曼菌菌体形成致密度合适的菌团,从而影响溶氧和糖代谢,提高阿维菌素发酵产能,同时降低发酵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 搅拌器 剪切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