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2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产生及其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顾信娜 陈辉 +3 位作者 李珊珊 成卓韦 陈建孟 蒋轶锋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55-162,233,共9页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由微生物在一定培养条件下分泌的次级代谢产物,属于绿色环保的新型表面活性剂。文章在综述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类型、主要产生菌、生产方法及其化学特性等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并...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由微生物在一定培养条件下分泌的次级代谢产物,属于绿色环保的新型表面活性剂。文章在综述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类型、主要产生菌、生产方法及其化学特性等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并探讨了今后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方向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表面活性剂 微生物 分离鉴定 化学特性 环境污染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荧光蛋白分子标记在环境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叶海仁 钟卫鸿 陈建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53-355,共3页
绿色荧光蛋白 ( g 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 P)分子标记是现有遗传标记中最简单方便的一种方法 ,GF P及 GF P突变体在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生物膜菌群构架、环境生态学和环境检测生物传感器等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 环境微生物 分子标记 遗传标记 降解 污染物 生物膜 环境生态学 环境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制药工业废水中试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俞敏 陶佳 王家德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5-48,共4页
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废水处理工艺。试验采用混凝气浮+厌氧+好氧MBR处理制药工业废水,并重点考察了MBR中试装置的运行特性和对有机物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在整个流程连续运行过程中,当进水CODCr为13 000~24 80... 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废水处理工艺。试验采用混凝气浮+厌氧+好氧MBR处理制药工业废水,并重点考察了MBR中试装置的运行特性和对有机物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在整个流程连续运行过程中,当进水CODCr为13 000~24 800 mg/L时,总去除率可达96.47%。MBR对CODCr的去除负荷为1.90~2.49kg/(m3.d);当SO42-质量浓度为3 510~4 420 mg/L时,去除率为38.86%~60.61%,平均为50.71%。MLVSS/MLSS为0.65~0.75,而且膜的过滤作用有效地缓冲了进料负荷波动对系统运行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制药工业废水 厌氧 好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工程在微生物法产辅酶Q_(10)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武斌 王伟建 +1 位作者 李炎生 钟卫鸿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5-59,共5页
辅酶Q10作为细胞呼吸链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子传递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辅酶Q10的抗氧化、抗衰老功能使其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妆品等行业。CoQ10市场需求不断增加,这使得大规模提高CoQ10工业化生产的产量显得十分必要。目前,... 辅酶Q10作为细胞呼吸链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子传递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辅酶Q10的抗氧化、抗衰老功能使其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妆品等行业。CoQ10市场需求不断增加,这使得大规模提高CoQ10工业化生产的产量显得十分必要。目前,主要依靠从自然界中筛选到的各种微生物作为生产菌种发酵生产CoQ10,但这些原始生产菌种由于产量低、营养要求高等各种原因很难实现大规模发酵生产。随着对CoQ10生物合成途径以及代谢调控机制的了解清楚,通过对易于商业化生产的优良宿主细胞(如大肠杆菌)进行代谢工程的改造,有助于促进代谢工程菌的CoQ10工业化生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剂 呼吸链调控机制 代谢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屋面绿化工程的油烟废气生物处理研究
5
作者 李伟东 於建明 江霞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2-65,77,共5页
利用自主筛选驯化的菌株,自制模拟屋面绿化工程的生物填料塔反应器,以屋面绿化工程中的营养土、绿色植物为天然生物材料,通过营养土和植物组成的生物过滤系统对油烟废气进行生物处理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气体停留时间、入口浓度、进... 利用自主筛选驯化的菌株,自制模拟屋面绿化工程的生物填料塔反应器,以屋面绿化工程中的营养土、绿色植物为天然生物材料,通过营养土和植物组成的生物过滤系统对油烟废气进行生物处理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气体停留时间、入口浓度、进气流量和营养液循环量等对油烟废气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33℃左右、停留时间为30 s、入口油烟废气小于3.0 mg/L、进气流量为0.8 L/h、营养液循环量为5 L/h时,对油烟废气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屋面绿化 油烟废气 生物填料塔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其对策 被引量:56
6
作者 徐志荣 叶红玉 +2 位作者 卓明 许明珠 武璐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3-477,共5页
基于浙江省67个县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分析浙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现状,包括动力情况、处理工艺、执行标准、运维模式、经费来源等,并探讨分析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排放标准及运维管理的长效性。结果表明:... 基于浙江省67个县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分析浙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现状,包括动力情况、处理工艺、执行标准、运维模式、经费来源等,并探讨分析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排放标准及运维管理的长效性。结果表明:目前浙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以中小规模(30-60 t·d^-1)为主,约80%的设施采用了无动力厌氧+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出水一般执行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B标准,以村镇自管的运维模式为主,年均运维成本为1.3万元·座^-1。从省级管理层面应加快制订符合浙江省情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排放标准,其指标项目数量不宜过多,指标限值可略宽于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并应尽快形成针对责任主体、资金保障、第三方运维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效管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排放标准 运维 处理工艺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药行业VOCs排放特征及控制对策研究——以浙江为例 被引量:59
7
作者 何华飞 王浙明 +2 位作者 许明珠 何志桥 宋爽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271-2277,共7页
以浙江省为例,对制药行业VOCs的主要来源和特点进行了分析.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该地区制药行业释放的VOCs作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识别出16种VOCs,分别为甲醇、丙酮、苯、甲苯、二甲苯、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三乙胺、二甲基甲酰胺、醋酸丁酯... 以浙江省为例,对制药行业VOCs的主要来源和特点进行了分析.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该地区制药行业释放的VOCs作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识别出16种VOCs,分别为甲醇、丙酮、苯、甲苯、二甲苯、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三乙胺、二甲基甲酰胺、醋酸丁酯、正丙醇、乙醇、异丙醇、乙腈、环氧乙烷、甲醛.通过源成分谱图,确定出不同制药类型的主要VOCs污染物.结果表明,发酵类为丙酮(65%)、乙酸乙酯(30.41%),提取类为丙酮(56.05%)、乙酸乙酯(36.64%)、乙醇(6.97%),化学合成类为异丙醇(44.27%)、丙酮(35.39%)、乙醇(9.78%)、甲苯(3.89%),生物工程类为丙酮(60.99%)、二氯甲烷(14.77%)、乙醇(12%)、甲醛(11.91%).并对上述主要VOCs进行了优先控制排序.最后,结合该行业VOCs的排放特点,提出了制药行业VOCs有效可行的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药行业 挥发性有机物 特点 控制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制药厂污水中的环境雌激素 被引量:37
8
作者 黄成 姜理英 +1 位作者 陈建孟 陈效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18-621,共4页
采用固相萃取-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某制药厂污水中的雌酮(E1)、雌二醇(E2)、雌三醇(E3)和乙炔基雌二醇(EE2)4种雌激素化合物。样品经固相萃取柱萃取富集及双(三甲基硅烷基)三氟乙酰胺(1%三甲基氯硅烷)(BSTFA(1%TMCS))衍生... 采用固相萃取-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某制药厂污水中的雌酮(E1)、雌二醇(E2)、雌三醇(E3)和乙炔基雌二醇(EE2)4种雌激素化合物。样品经固相萃取柱萃取富集及双(三甲基硅烷基)三氟乙酰胺(1%三甲基氯硅烷)(BSTFA(1%TMCS))衍生化后进行GC/MS分析。该法对4种目标物的检出限为1.8~4.7ng/L,相对标准偏差为2.3%~9.1%(n=8)。目标化合物的加标回收率为(94.0±2.9)%~(101±3.8)%,说明该方法能较好地应用于污水中雌激素化合物的定量检测。通过对某制药厂污水中的雌激素进行定量分析,发现污水中乙炔基雌二醇和雌酮质量浓度分别达396.6和39.9ng/L;经过传统的厌氧兼氧好氧生物处理后,污水中的环境雌激素的去除率仅为35%~40%,说明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对去除污水中雌激素效果并不明显,需要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衍生化 气相色谱/质谱法 环境雌激素 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降解 被引量:54
9
作者 包贞 潘志彦 +1 位作者 杨晔 俞尚清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5期528-533,544,共7页
多环芳烃(PAHs)在环境中大量存在,由于其具有致癌性和致突变性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介绍了多环芳烃(PAHs)的来源以及在环境中的分布,综述了其在大气、水体、土壤和植被中的迁移转化规律,重点概括了环境中多环芳烃(PAHs)的几种... 多环芳烃(PAHs)在环境中大量存在,由于其具有致癌性和致突变性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介绍了多环芳烃(PAHs)的来源以及在环境中的分布,综述了其在大气、水体、土壤和植被中的迁移转化规律,重点概括了环境中多环芳烃(PAHs)的几种降解方法,包括微生物降解、生物修复及其它物理化学方法,并简单提出了目前针对环境中的多环芳烃(PAHs)污染国内外采取的降解技术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生物降解 环境污染 分布 生物修复 光化学氧化 防治措施 迁移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核小球藻对Pb(Ⅱ)和Cd(Ⅱ)的生物吸附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1
10
作者 姜晶 李亮 +1 位作者 李海鹏 李非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995-2003,共9页
藻类吸附作用影响重金属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过程及其环境行为。同时,利用藻类吸附能力是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和重金属废水处理的一项清洁、廉价和高效的技术。测定了蛋白核小球藻对Pb2+和Cd2+的吸附和脱附动力学,表明吸附是快速表面... 藻类吸附作用影响重金属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过程及其环境行为。同时,利用藻类吸附能力是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和重金属废水处理的一项清洁、廉价和高效的技术。测定了蛋白核小球藻对Pb2+和Cd2+的吸附和脱附动力学,表明吸附是快速表面过程,吸附4 h后基本达到平衡,不易脱附。研究了蛋白核小球藻对Pb2+和Cd2+的吸附热力学,绘制了吸附等温线,并用Langmuir模型进行拟合,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06和0.9827,计算得到最大吸附量分别为0.373 mmol Pb/g和0.249 mmolCd/g。考察了pH值、离子强度和温度等环境因素对蛋白核小球藻吸附Pb2+和Cd2+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核小球藻对Pb2+和Cd2+的吸附量在pH值5.0—6.0之间达到最大值,并随着溶液离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溶液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温度的影响还表明,蛋白核小球藻对Pb2+和Cd2+的吸附是吸热过程。实验还考察了水体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溶解性有机质主要成分-富里酸的影响,表明富里酸会抑制蛋白核小球藻对Pb2+和Cd2+的吸附,重金属离子浓度较低时的抑制效果更明显,最大抑制率分别达到了34.2%和34.9%。由于其对重金属的较高吸附量和吸附本身快速完成的特性,蛋白核小球藻有望成为较理想的生物吸附剂,在重金属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及废水处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吸附 蛋白核小球藻 铅离子 镉离子 富里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法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 被引量:30
11
作者 沈杰 张朝晖 +1 位作者 周晓云 董丽辉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8,共4页
微生物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是微生物利用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微生物的这种性质在处理含有重金属离子的废水溶液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微生物去除重金属离子的原理,去除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溶液pH值、重金属离子的初始浓度、生物去... 微生物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是微生物利用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微生物的这种性质在处理含有重金属离子的废水溶液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微生物去除重金属离子的原理,去除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溶液pH值、重金属离子的初始浓度、生物去除剂的预处理、去除时间、去除温度以及重金属离子的回收和重复使用等作了详细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法 微生物 重金属离子 废水处理 环境保护 吸附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解三苯类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7
12
作者 叶峰 张丽丽 +2 位作者 吴石金 项正心 陈建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0-305,共6页
将驯化后具备高效降解三苯类物质能力的活性污泥作为种泥,在特定的载体上发酵扩大培养,制成复合微生物菌剂.菌剂中的有效活菌数>109CFU/g,含水量<5%,可替代活性污泥直接投加,具有同驯化的活性污泥相当的降解性能.分别考察了pH值... 将驯化后具备高效降解三苯类物质能力的活性污泥作为种泥,在特定的载体上发酵扩大培养,制成复合微生物菌剂.菌剂中的有效活菌数>109CFU/g,含水量<5%,可替代活性污泥直接投加,具有同驯化的活性污泥相当的降解性能.分别考察了pH值、烘干温度和载体比例对菌剂降解性能的影响,获得了菌剂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pH值9.0,烘干温度35℃,麦麸:纤维素:稳定剂比例为85%:10%:5%.该菌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在4℃稳定保存3个月,仍保持对三苯类物质较高的去除效率,相对活性污泥更适合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系物 菌剂 活性污泥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与生物钟基因表达调控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3
作者 倪银华 吴涛 +3 位作者 王露 夏李群 张丹萍 傅正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5-141,共7页
由生物体内源性生物钟所产生的昼夜节律是近年来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哺乳动物中的昼夜节律系统由位于下丘脑SCN核内的主钟和位于多数外周细胞中的子钟组成。生物钟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组成反馈回路,维持振荡系统持续进行并与环境... 由生物体内源性生物钟所产生的昼夜节律是近年来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哺乳动物中的昼夜节律系统由位于下丘脑SCN核内的主钟和位于多数外周细胞中的子钟组成。生物钟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组成反馈回路,维持振荡系统持续进行并与环境周期保持同步。光照和食物是生物钟重要的授时因子,光照刺激能引起肾上腺中基因表达变化以及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能减缓由食物因子引起的外周生物钟时相的移动。可见,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与生物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文章综述了两者的相互影响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肾上腺 生物钟 生物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酶在茶叶提取加工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龚玉雷 魏春 +1 位作者 王芝彪 沈雪亮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11-321,共11页
茶是一种广受欢迎的软饮料,其中滋味醇浓且茶乳酪少的茶饮是最受青睐的。现代生物技术将外源生物酶应用于茶叶提取中,有利于茶叶细胞壁的浸渍、蛋白质的水解和茶乳酪的转溶,增加茶叶中茶多酚、茶黄素和氨基酸等的得率,改善茶叶色、香、... 茶是一种广受欢迎的软饮料,其中滋味醇浓且茶乳酪少的茶饮是最受青睐的。现代生物技术将外源生物酶应用于茶叶提取中,有利于茶叶细胞壁的浸渍、蛋白质的水解和茶乳酪的转溶,增加茶叶中茶多酚、茶黄素和氨基酸等的得率,改善茶叶色、香、味等品质。本文详细介绍了纤维素酶、果胶酶、单宁酶和蛋白酶等生物水解酶,并对这些酶在茶叶提取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同时对复合酶系在茶叶提取加工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果胶酶 茶叶提取加工 水解 复合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染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任松洁 丛纬 +2 位作者 张国亮 马青兰 吕伯昇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18,共5页
结合具体工程实践,介绍了印染废水的特点、印染工业废水处理的常规工艺以及相关新技术的进展。比较了物理法、生物法和化学法几种处理手段的工艺特点和效果差异,并从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出发,探讨了其在印染废水深度处理方面的应用现状及... 结合具体工程实践,介绍了印染废水的特点、印染工业废水处理的常规工艺以及相关新技术的进展。比较了物理法、生物法和化学法几种处理手段的工艺特点和效果差异,并从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出发,探讨了其在印染废水深度处理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其优势。由于印染废水成分的复杂性,单一的处理方法难以达到排放及回用标准,因此,选择合适的膜工艺与传统手段相耦合、新型的膜集成技术,是印染废水处理和回收利用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染废水 深度处理 常规方法 膜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膜覆盖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5
16
作者 倪丽佳 李非里 +3 位作者 刘秋亚 李丽丽 杨成 黄海凤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7-410,共4页
在杭州及近郊分别采用盆栽实验和大田采样,对蚕豆、莴苣2种农作物体系下,覆膜种植方式对土壤温度、pH、有机质、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盆栽实验的连续观测中,覆膜土壤的平均温度较对照组增加了0.8℃.盆栽实验和大田... 在杭州及近郊分别采用盆栽实验和大田采样,对蚕豆、莴苣2种农作物体系下,覆膜种植方式对土壤温度、pH、有机质、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盆栽实验的连续观测中,覆膜土壤的平均温度较对照组增加了0.8℃.盆栽实验和大田采样结果表明:覆膜后土壤含水量增加了6.18%-10.02%,而土壤pH和有机质变化不明显;覆膜方式下,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分别增加了29.0%-29.1%和17.3%-51.9%,而放线菌的变化较为复杂,大田采样的覆膜土壤中放线菌数量较对照组低了46.2%,而在盆栽实验中变化不大;覆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结构的影响在盆栽实验中不明显,而在大田中,则主要降低了放线菌的比例,降幅达58.0%.土壤酶活性的分析结果表明:覆膜种植方式主要降低了土壤中脲酶的活性(-31.6%),而对土壤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栽培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微生物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粪源和木源生物炭对Pb(Ⅱ)和Cd(Ⅱ)的吸附机理研究 被引量:43
17
作者 夏广洁 宋萍 邱宇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69-575,共7页
在700℃热解条件下制得牛粪源生物炭(DMBC)和木源生物炭(WC)。研究了二者对水体中Pb(Ⅱ)和Cd(Ⅱ)的吸附去除能力,分析了相关污染物去除机理。结果表明:DMBC的比表面积和碳元素含量均远小于WC,但去除效率却远高于后者。FTIR光谱分析和XR... 在700℃热解条件下制得牛粪源生物炭(DMBC)和木源生物炭(WC)。研究了二者对水体中Pb(Ⅱ)和Cd(Ⅱ)的吸附去除能力,分析了相关污染物去除机理。结果表明:DMBC的比表面积和碳元素含量均远小于WC,但去除效率却远高于后者。FTIR光谱分析和XRD分析表明,DMBC中含有大量矿物组分(如磷等),易与重金属离子生成沉淀。因此在吸附去除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是沉淀机制。Pb(Ⅱ)和Cd(Ⅱ)在DMBC上的竞争吸附和单组分吸附结果类似,验证了该结论的正确性。而Pb(Ⅱ)和Cd(Ⅱ)在WC上的单组分和双组分吸附结果相差较大,这说明重金属离子在WC上的吸附是以表面吸附为主。以上研究证实,牛粪源生物炭比木源生物炭更适合用于水体中各类重金属污染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重金属离子 PH 吸附 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滴滤塔反硝化净化NO废气的启动 被引量:13
18
作者 倪建国 吴成强 +1 位作者 朱润晔 陈建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44-448,共5页
采用低浓度NO废气作为气相氮源、硝酸钠作为液相氮源,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反应器(SBR)中的NO反硝化菌驯化成熟的基础上,研究了生物滴滤塔的启动过程.结果表明,在室温、NO进气浓度(160mg/m3)、停留时间(EBRT)113s的条件下,接种驯化成熟种... 采用低浓度NO废气作为气相氮源、硝酸钠作为液相氮源,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反应器(SBR)中的NO反硝化菌驯化成熟的基础上,研究了生物滴滤塔的启动过程.结果表明,在室温、NO进气浓度(160mg/m3)、停留时间(EBRT)113s的条件下,接种驯化成熟种污泥的生物滴滤塔在9d内完成挂膜.硝酸盐是影响驯化过程中NO净化效果和N2O产生量的重要因素,添加适量硝酸盐有助于NO反硝化菌的正常生长,提高NO净化效率;但硝酸盐过多时会导致中间产物N2O的累积.在滴滤塔挂膜启动期间,循环液吸光度、填料层压力损失与NO净化效率呈正相关性,可作为衡量生物滴滤塔挂膜启动完成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 N2O 生物滴滤塔 反硝化 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吸附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9
作者 芦国营 张朝晖 +2 位作者 周晓云 洪伟杰 王蓓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46-450,共5页
生物吸附是微生物细胞和其它物质发生的一系列非发酵关联的吸附过程,其主要作用包括物理和化学吸附、静电作用、离子交换、络合、螯合、微量沉淀等。与生物降解相比,生物吸附不会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为染料废水的处理和回收提供了一条... 生物吸附是微生物细胞和其它物质发生的一系列非发酵关联的吸附过程,其主要作用包括物理和化学吸附、静电作用、离子交换、络合、螯合、微量沉淀等。与生物降解相比,生物吸附不会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为染料废水的处理和回收提供了一条经济可行的途径。综述了微生物对染料吸附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如pH、温度、染料初始浓度等,介绍了生物吸附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吸附 微生物 染料废水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降解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20
作者 陈春云 岳珂 +2 位作者 陈振明 周晓云 赵洪启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00-103,共4页
多环芳烃(PAHs)是具有严重危害的环境污染物质。介绍PAHs的降解菌,降解机理和PAHs的生物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土壤中PAHs的生物修复被认为是解决污染的有效方法,目前,菲的生物降解途径已经比较清楚,但对结构更为复杂的多环芳烃研究较少... 多环芳烃(PAHs)是具有严重危害的环境污染物质。介绍PAHs的降解菌,降解机理和PAHs的生物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土壤中PAHs的生物修复被认为是解决污染的有效方法,目前,菲的生物降解途径已经比较清楚,但对结构更为复杂的多环芳烃研究较少。文章还对消除环境中多环芳烃的相关生物技术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生物降解 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