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相关浓度溴氰菊酯暴露对成年罗氏沼虾毒性效应
1
作者 唐琳 张海琪 +7 位作者 吴琦芳 徐磊 黄爱霞 孙博怿 王俊 林锋 赵美蓉 周冬仁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3-475,共13页
随着全球农业的快速发展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农药使用量不断增加。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如溴氰菊酯因其高效、低毒和易降解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和水产养殖中,但其对水生生物尤其是甲壳类动物的毒性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本研究以罗氏沼虾为研... 随着全球农业的快速发展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农药使用量不断增加。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如溴氰菊酯因其高效、低毒和易降解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和水产养殖中,但其对水生生物尤其是甲壳类动物的毒性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本研究以罗氏沼虾为研究对象,通过96 h半致死浓度(LC_(50))评估了溴氰菊酯的急性毒性,并在0.03~0.27μg·L^(-1)浓度下进行了为期21 d的暴露实验,系统分析了溴氰菊酯对罗氏沼虾组织结构、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以评估其慢性毒性。结果显示,溴氰菊酯对罗氏沼虾的96 h-LC_(50)为0.540μg·L^(-1),安全浓度为0.0439μg·L^(-1),表明该物质对水生甲壳类动物具有较高毒性。不同浓度的溴氰菊酯长期暴露会导致肝胰腺组织结构显著变化,包括转运泡空泡化、转运泡消失、基膜断裂和小管壁变薄等,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此外,高浓度溴氰菊酯(≥0.09μg·L^(-1))的长期暴露不仅显著降低了罗氏沼虾的存活率、增重率、比增长率和肝胰腺指数,影响其生存能力、营养吸收和能量代谢;还显著抑制抗氧化酶活性,加剧其氧化应激反应;同时显著降低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影响了其免疫功能。依据试验结果,溴氰菊酯的最低观察效应浓度(LOEC)为0.09μg·L^(-1),无观察效应浓度(NOEC)为0.03μg·L^(-1)。这些发现表明,当环境中溴氰菊酯残留量达到或超过0.09μg·L^(-1)时,可能对水生甲壳类动物构成潜在威胁。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全面考察环境中的溴氰菊酯残留浓度,以确保生态安全。本研究为评估此类农药对经济甲壳类水生动物的潜在风险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氰菊酯 罗氏沼虾 急性毒性 组织病理学 生长性能 抗氧化系统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州地区校园生物气溶胶环境因素分析
2
作者 成卓韦 薛福浩 +1 位作者 王智文 王雪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6-354,共9页
选取了湖州市德清县某大学校园内具有代表性的3处功能区,使用安德森六级撞击微生物采样器采集环境空气样本,结合微生物培养和高通量测序,分析了生物气溶胶浓度、粒径分布特征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研究结果表明:夏季生物气溶胶中微生物总... 选取了湖州市德清县某大学校园内具有代表性的3处功能区,使用安德森六级撞击微生物采样器采集环境空气样本,结合微生物培养和高通量测序,分析了生物气溶胶浓度、粒径分布特征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研究结果表明:夏季生物气溶胶中微生物总量最多,冬季数量最少,春秋季数量适中,最高值出现在食堂;生物气溶胶粒径浓度峰值出现在1.10~2.10μm和0.65~1.10μm,温度和环境相对湿度与生物气溶胶呈现出较弱的正相关性,温度对细菌的正相关性弱于真菌,相对湿度对细菌的正相关性强于真菌。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3个功能区采集的生物样品中微生物群落结构是相似的,细菌的优势菌属为杆菌属、不动杆菌属和鞘氨醇杆菌属;真菌的优势菌属为青霉菌属、曲霉菌属和踝节菌属。研究结果对于评估校园功能区生物气溶胶污染状况、强化高校环境空气质量管理以及保护校园人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校园 气溶胶 细菌 真菌 粒径分布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工业废盐中有机物去除及盐纯化研究
3
作者 吴成强 施雅琪 +3 位作者 温慧娟 叶辉 徐建波 刘德运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9-345,共7页
采用有机溶剂洗涤预处理+热解法处理化工废盐并进行纯化研究,考察了该方法对有机物的脱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溶剂种类和洗涤方式对于废盐热解脱除有机物效果影响很大,采用甲苯与废盐质量比为1.0∶1.5振荡洗涤20 min后,在升温速率15... 采用有机溶剂洗涤预处理+热解法处理化工废盐并进行纯化研究,考察了该方法对有机物的脱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溶剂种类和洗涤方式对于废盐热解脱除有机物效果影响很大,采用甲苯与废盐质量比为1.0∶1.5振荡洗涤20 min后,在升温速率15℃/min、热解温度600℃、热解2.5 h条件下,工业废盐中的有机物基本完全去除,再经水洗、过滤及重结晶后可得到高纯度副产物工业盐,实现化工废盐的资源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盐 溶剂洗涤 热解 硫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典型污水处理厂中氯苯类化合物的赋存特征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昌林 胡林锐 +3 位作者 郭辰琦 曾滔 宋爽 张海燕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6-424,共9页
氯苯类化合物(chlorobenzene,CBs)是一类具有高毒性、难降解和易富集性的有机氯化合物,持续受到广泛关注.污水处理厂在城市水污染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关于污水处理厂中的CBs研究十分有限,其消减规律与排放特征仍不清楚.本研... 氯苯类化合物(chlorobenzene,CBs)是一类具有高毒性、难降解和易富集性的有机氯化合物,持续受到广泛关注.污水处理厂在城市水污染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关于污水处理厂中的CBs研究十分有限,其消减规律与排放特征仍不清楚.本研究系统分析了浙江省两家典型污水处理厂中CBs的赋存特征、去除效率及排放潜在风险.发现CBs在各污水处理厂污水中普遍存在,但污染水平较低,出水中CBs的总浓度范围为17.4—75.1 ng·L^(-1),远低于我国相关排放标准.二氯苯是进出水中CBs的主要组成成分,占比49.3%—64.1%.厌氧处理及污泥吸附沉淀对CBs的去除效果相对较好,但现有污水处理工艺对CBs的总体去除效果不佳,部分处理单元还存在CBs含量上升情况.基于环境影响度(ambient severity,AS)和风险熵值(risk quotients,RQs)评估结果表明,所研究污水处理厂排放水中CBs对人体健康以及生态风险较小(AS <1,RQs <0.1).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CBs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环境行为和排放风险,也为优化污水处理工艺、进一步控制和减少CBs水污染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苯类化合物 污水处理厂 赋存特征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分析不同季节茶树鲜叶对湖红工夫茶风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倩婷 张山 +8 位作者 江用文 陈乐 单旭江 牛林池 冯宇宁 滑金杰 袁海波 李佳 芦俊佳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5-205,共11页
为深入探讨不同季节茶树鲜叶对湖红工夫茶风味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选取长沙地区3种典型无性系茶树品种的春、夏季一芽二叶鲜叶,采用相同的加工工艺制成湖红工夫茶。通过人工感官审评评价所制春、夏季成品茶的风味品质差异。利用超高效液... 为深入探讨不同季节茶树鲜叶对湖红工夫茶风味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选取长沙地区3种典型无性系茶树品种的春、夏季一芽二叶鲜叶,采用相同的加工工艺制成湖红工夫茶。通过人工感官审评评价所制春、夏季成品茶的风味品质差异。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结合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解析春、夏季鲜叶非挥发性成分的关键差异及其对成品茶品质的影响。感官审评结果显示,春季鲜叶所制湖红工夫茶风味品质优于夏季,特别是滋味品质。代谢组学分析显示,春、夏两季茶鲜叶代谢轮廓存在差异。基于P<0.05和变量投影重要性值>1,筛选出40种关键差异代谢物。代谢通路分析显示,黄酮(醇)苷代谢途径、类黄酮代谢途径、氨基酸代谢途径等为重要差异代谢通路。甜、鲜味氨基酸(茶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等)以及具有促鲜效应的酚酸类物质(没食子酰基葡萄糖、双没食子酰基葡萄糖、三没食子酰基葡萄糖等)在春季成品茶中的含量显著较高,而苦味氨基酸(亮氨酸、赖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在夏季成品茶中的含量较高。此外,黄酮(醇)苷类物质根据苷元特征在春夏两季呈现不同的分布趋势,黄酮-C-糖苷、杨梅素-O-糖苷、槲皮素-O-糖苷在夏季成品茶中的含量较高,而山柰酚-O-糖苷则在春季成品茶中的含量更高。本研究结果可为湖红工夫茶的品质提升与调控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茶鲜叶 代谢组学 季节 风味品质 湖红工夫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平衡-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氢气及其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潘凤梅 臧昆鹏 +15 位作者 温军 申小龙 魏康轩 兰文港 胡智伟 陈啸鸣 陈炳江 李珊 鲁嫣冉 陈丽涵 郭朋 林溢 陈圆圆 刘硕 徐宏辉 方双喜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30,共10页
将顶空平衡法与配置脉冲氦离子化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相结合,自主设计并优化建立了适用于水中溶解氢气(H_(2))浓度测定的自动化观测系统和方法.测试结果表明,该观测系统对H_(2)摩尔比范围为550.2×10^(−9)—4000×10^(−9)标气的... 将顶空平衡法与配置脉冲氦离子化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相结合,自主设计并优化建立了适用于水中溶解氢气(H_(2))浓度测定的自动化观测系统和方法.测试结果表明,该观测系统对H_(2)摩尔比范围为550.2×10^(−9)—4000×10^(−9)标气的线性优于0.9995(R^(2)),精密度优于0.07%,准确度优于1.09%,重复性测试结果优于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观测网的质控要求.基于亨利定律和道尔顿分压定律,推导了更简便实用的溶解H_(2)浓度计算公式.基于该观测系统和方法,于2022年8月开展了京杭运河杭州段溶解H_(2)浓度及水-气H_(2)交换通量的观测研究.结果显示,京杭运河杭州段溶解H_(2)浓度和水-气H_(2)通量的范围分别为216.9—409.4 nmol·L^(−1)和172.1—20513.1μmol·(m^(2)·d)^(−1),是大气H_(2)净排放源,且城区比乡村河段的溶解H_(2)浓度平均高29.6 nmol·L^(−1),表明人为活动是影响淡水系统H_(2)源强和排放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H_(2) 水-气通量 顶空平衡法 气相色谱 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垃圾拆解区周边农田土壤中多溴联苯醚污染特征及其环境迁移行为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张胜军 周欣 +4 位作者 李沐霏 朱国华 巩宏平 王玲 刘劲松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19-823,共5页
对中国某电子垃圾拆解区周边66个土壤样品中25种多溴联苯醚(PBDE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5种PBDEs总质量浓度为0.13~11.80ng/g,其中BDE209的质量浓度为0.10~11.60ng/g,占比达到了50.9%~98.3%。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该拆解区土壤中... 对中国某电子垃圾拆解区周边66个土壤样品中25种多溴联苯醚(PBDE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5种PBDEs总质量浓度为0.13~11.80ng/g,其中BDE209的质量浓度为0.10~11.60ng/g,占比达到了50.9%~98.3%。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该拆解区土壤中PBDEs主要有两类来源,一类来源于八溴联苯醚商业工业品,一类来源于五溴联苯醚和八溴联苯醚商业工业品。一至六溴代的低溴代PBDEs在土壤中有一定的迁移能力,能够从高浓度地区向低浓度地区迁移,而八至十溴代PBDEs在土壤中不易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垃圾拆解区 多溴联苯醚 污染特征 来源 环境迁移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溴二苯乙烷在环境中的分布及毒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金美青 陈紫涵 +4 位作者 陈雯 周珊珊 包怡然 张栋 赵红挺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482-2490,共9页
十溴二苯乙烷(Decabromodiphenyl ethane,DBDPE)是一种新型溴系阻燃剂,在国内外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在环境中也开始被普遍检测到.研究发现,DBDPE有生物累积的潜在可能性,这不仅会威胁生态系统的安全,也将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影响.... 十溴二苯乙烷(Decabromodiphenyl ethane,DBDPE)是一种新型溴系阻燃剂,在国内外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在环境中也开始被普遍检测到.研究发现,DBDPE有生物累积的潜在可能性,这不仅会威胁生态系统的安全,也将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影响.目前,关于DBDPE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在土壤、沉积物、生物体等环境介质中的含量分析,而对其急性毒性效应与亚急性毒性效应的研究较少,毒理学研究方面更是缺乏.因此,笔者拟介绍DBDPE的来源、环境分布、生物富集及毒理学效应,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溴二苯乙烷 环境行为 生物富集 毒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率评估和本土化参数推导广东省土壤中甲醛筛选值研究
9
作者 刘劲铭 董敏刚 +6 位作者 谭海剑 李婧 韩璐 陈梦舫 谷涵远 程媛媛 江锟鋙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24-1637,共14页
广东省作为我国重要的涉甲醛工业场地聚集地,含甲醛废水的不规范排放或泄漏导致土壤甲醛污染问题突出,然而,国家尚未出台针对土壤甲醛污染的筛选值标准,限制了监管部门对甲醛污染场地的风险评估与管控。为此,本研究基于广东省的本土化参... 广东省作为我国重要的涉甲醛工业场地聚集地,含甲醛废水的不规范排放或泄漏导致土壤甲醛污染问题突出,然而,国家尚未出台针对土壤甲醛污染的筛选值标准,限制了监管部门对甲醛污染场地的风险评估与管控。为此,本研究基于广东省的本土化参数,结合蒙特卡洛概率模型,推导了甲醛在一类用地和二类用地中的土壤筛选值范围,并对实际污染场地的监测数据进行了风险评估与统计模拟。结果表明: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结果分析,广东省土壤中一类用地和二类用地甲醛筛选值的概率分布范围分别为1.8~137.8和0.5~469.9 mg/kg,基于95%置信下限,一类用地和二类用地甲醛筛选值分别为35.0和68.3 mg/kg,均高于基于确定性方法推导筛选值(分别为32.7和59.5 mg/kg)。土壤甲醛筛选值主导暴露途径是吸入表层和下层土壤室外气态污染物。一类用地中敏感性较高的参数为成人室外暴露频率(EFO_(a)),二类用地中为成人暴露周期(ED_(a))、成人室外暴露频率(EFO_(a))和成人室内暴露频率(EFI_(a))。通过对实际污染场地分析发现,实施自然衰减管控措施后,一类用地和二类用地土壤甲醛暴露未超过可接受风险水平的概率分别从初始的49.3%和74.3%升至99.7%和99.9%。研究显示,基于概率性评估和本土化参数推导的筛选值相比确定性方法略微宽松,更符合广东省暴露特征。吸入室外气态污染物相关参数的高敏感性确定了该途径对于土壤甲醛暴露的主导性,同时,概率评估风险表征方法验证了管控措施对于土壤甲醛污染控制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本研究通过结合广东省地方性参数和蒙特卡洛概率模型,提出了适用于广东省本土化的土壤甲醛筛选值,可为地方政府在甲醛污染场地的初步风险筛查和管控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蒙特卡洛 土壤筛选值 污染场地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成矿技术在环境砷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叶文玲 周于杰 +5 位作者 晏士玮 原红红 何崭飞 翟伟伟 唐先进 潘响亮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62-875,共14页
近年来,微生物成矿技术成为环境污染治理领域研究热点之一。结合典型矿化菌与砷的成矿关联规律对微生物成矿作用固定砷的机制及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进行归纳:(1)环境中的碳酸盐矿化菌、铁锰氧化菌及硫酸盐还原菌可通过诱导成矿的方式,... 近年来,微生物成矿技术成为环境污染治理领域研究热点之一。结合典型矿化菌与砷的成矿关联规律对微生物成矿作用固定砷的机制及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进行归纳:(1)环境中的碳酸盐矿化菌、铁锰氧化菌及硫酸盐还原菌可通过诱导成矿的方式,直接促进含砷矿物的形成或生成其他矿物间接吸附砷,通过对砷的成矿产物和成矿因素分析,揭示微生物成矿机理、特征及形成条件;(2)总结了国内外应用微生物成矿技术处理水体和土壤中砷污染的研究,利用微生物成矿技术可降低水体及土壤中溶解性或可提取态砷浓度、减少砷的生物可利用性;(3)微生物对重金属的成矿作用受环境因素影响,环境中砷的初始浓度、共存金属离子、pH、温度、营养盐浓度等均会影响微生物成矿的效率。加强微生物成矿过程微界面反应机制研究,并筛选重金属耐性和成矿能力强的微生物以提高成矿效率,同时研究成矿作用固定的砷在环境中的溶出和迁移规律进而减少矿物中砷的再次溶出,将成为未来该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成矿 微生物 环境污染 环境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环境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金漫彤 夏睿祺 孙烨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3-46,共4页
在地质聚合物合成过程中掺入秸秆,合成一种具有良好保温性能的材料——秸秆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环境稳定性是材料的重要指标,考察了该复合材料耐酸雨淋溶和抗氧化硫硫杆菌侵蚀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秸秆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在pH值为3以上的... 在地质聚合物合成过程中掺入秸秆,合成一种具有良好保温性能的材料——秸秆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环境稳定性是材料的重要指标,考察了该复合材料耐酸雨淋溶和抗氧化硫硫杆菌侵蚀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秸秆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在pH值为3以上的酸雨淋溶下,抗压强度维持在36MPa左右,扫描电镜显示其内部层状结构完好,耐酸雨淋溶性能良好.将复合材料浸泡在氧化硫硫杆菌的菌液中,21d抗压强度为26.30 MPa,28d抗压强度仍有18.40 MPa,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氧化硫硫杆菌虽然会对秸秆地质聚合物抗压强度产生一定影响,但其无定型三维网状硅铝酸盐结构依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聚合物 秸秆 复合材料 环境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高浓度碱减量废水的印染废水治理实例
12
作者 沈林叶 曹奕挺 +3 位作者 徐璐 于沛涵 孙诗雨 黄新文 《水处理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5-147,156,共4页
碱度高、COD高和较差的生物处理性能是碱减量废水处理的主要难点,是常见的难处理废水。以浙江某涤纶织物企业为例,生产过程废水日处理总量2 000 m^(3),其中碱减量废水日处理量200 m^(3),综合废水日处理量1 800 m^(3)。企业采用酸析-Fen... 碱度高、COD高和较差的生物处理性能是碱减量废水处理的主要难点,是常见的难处理废水。以浙江某涤纶织物企业为例,生产过程废水日处理总量2 000 m^(3),其中碱减量废水日处理量200 m^(3),综合废水日处理量1 800 m^(3)。企业采用酸析-Fenton预处理碱减量废水,混凝沉淀-水解酸化-A/O处理综合废水。该废水处理系统对COD、BOD5、SS、氨氮、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8%、96.7%、92.5%、76.3%、76.2%,出水水质优于GB 4287-2012规定的间接排放标准,运行成本为6.62元/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减量废水 对苯二甲酸 FENTON氧化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落物去除对长三角典型毛竹林土壤CO_(2)和N_(2)O通量的影响
13
作者 徐飞 贾沁琦 +2 位作者 郭娜 胡嘉豪 方双喜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0-390,共11页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典型的森林类型,在缓解温室效应、维持碳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林地凋落物层可能是影响二氧化碳(CO_(2))和氧化亚氮(N_(2)O)在土壤与大气之间交换的重要因素。以浙江省安吉县毛竹林为对...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典型的森林类型,在缓解温室效应、维持碳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林地凋落物层可能是影响二氧化碳(CO_(2))和氧化亚氮(N_(2)O)在土壤与大气之间交换的重要因素。以浙江省安吉县毛竹林为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分析清除凋落物(S)和保留凋落物(SL)处理对土壤CO_(2)和N_(2)O通量的影响及调控因素。结果表明,观测期内毛竹林土壤为CO_(2)的源,夏季排放最强;S处理的毛竹林土壤由夏秋季的N_(2)O排放源转变为冬春季的N_(2)O吸收汇;而SL处理的土壤则始终表现为N_(2)O的排放源。凋落物显著影响毛竹林地土壤CO_(2)和N_(2)O通量。S处理下的CO_(2)年均排放通量(779.27 mg·m^(-2)·h^(-1))高于SL处理(520.07 mg·m^(-2)·h^(-1)),凋落物对土壤CO_(2)通量的平均抑制贡献率为33.26%;相反,S处理下的N_(2)O年均排放通量(2.95μg·m^(-2)·h^(-1))则低于SL处理(16.42μg·m^(-2)·h^(-1))。土壤温度是决定竹林土壤CO_(2)通量的重要因素,其次为土壤有机碳;清除凋落物处理下的土壤温度是影响N_(2)O通量变化的主要因素,而保留凋落物处理下全氮则是改变N_(2)O通量的关键因子。总体而言,毛竹林地以竹叶为主的凋落物层会抑制土壤CO_(2)的排放,促进N_(2)O的排放。该研究为深入理解竹林土壤地气交换的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建议在评估林地温室气体收支时考虑凋落物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林 CO_(2) N_(2)O 通量 凋落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客车室内异味VOCs的治理及健康风险评估
14
作者 孙孜涵 王耕 +3 位作者 唐鹏凯 黄超 杨智表 庞小兵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69-2376,共8页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造成汽车室内异味污染的重要物质之一,纳米结构水离子(EWNS)技术可产生大量羟基自由基降解VOCs,但对于异味VOCs的去除缺少系统研究.使用TD-GC-MS对9辆汽车进行VOCs成分离线分析,根据综合评分法确定实际车内的主要异...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造成汽车室内异味污染的重要物质之一,纳米结构水离子(EWNS)技术可产生大量羟基自由基降解VOCs,但对于异味VOCs的去除缺少系统研究.使用TD-GC-MS对9辆汽车进行VOCs成分离线分析,根据综合评分法确定实际车内的主要异味VOCs.后在实验车内添加依据检出异味VOCs的平均浓度比配置的混标气体,使用EWNS进行降解,测定其对异味VOCs的降解效率,并进行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车内VOCs中脂肪族化合物数量最多(7种)而芳香族化合物的检出率和检出浓度最高,通过异味识别综合得分排名情况选择间二甲苯、甲苯、乙酸乙酯、邻二甲苯、正丁醇和正己醛为代表性异味VOCs.经过EWNS治理后,对各代表性异味VOCs物质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其中对甲苯去除达到92.8%.然而EWNS在车内的放置位置不同,降解效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后排的去除效果优于前排,可能与羟基自由基的扩散效率有关.同时,苯和乙苯的致癌风险显著降低,从致癌风险下降到无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室内VOCs 纳米结构水离子(EWSN) 健康风险评估 治理方法 异味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土壤-植物体系中硝基多环芳烃的赋存特征及风险评价
15
作者 周庆华 徐泽冰 +1 位作者 张安平 孙建强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0,共7页
为探究不同农田土壤-植物体系中硝基多环芳烃(NPAHs)的赋存特征及健康风险,采集普通农田和道路旁农田以及大棚内外农田中的土壤和植物样品,采用GC-MS测定4种典型NPAHs的质量分数。测定结果表明:道路旁农田土壤和植物中NPAHs的质量分数... 为探究不同农田土壤-植物体系中硝基多环芳烃(NPAHs)的赋存特征及健康风险,采集普通农田和道路旁农田以及大棚内外农田中的土壤和植物样品,采用GC-MS测定4种典型NPAHs的质量分数。测定结果表明:道路旁农田土壤和植物中NPAHs的质量分数均高于普通农田(p<0.01),其中交通源1-硝基芘(1-NPyr)为特征化合物;大棚外土壤和植物中NPAHs的质量分数均高于大棚内(p<0.05),其中1-NPyr赋存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植物中NPAHs的富集系数BCF>1,表明植物对土壤中NPAHs具有富集作用。道路旁农田土壤中1-NPyr的毒性质量分数TEQ和终生致癌风险ILCR均高于普通农田,大棚外土壤中1-NPyr的TEQ和ILCR均高于大棚内;各农田环境土壤中1-NPyr的TEQ和ILCR均处于安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多环芳烃 农田土壤 植物 终生致癌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稳定剂在微塑料紫外老化过程中的释放及潜在风险
16
作者 陈天晟 曾淦宁 +3 位作者 罗宏伟 胡玲玲 刘佩蕊 费正东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6-42,I0002,共8页
微塑料老化过程中光稳定剂的伴随释放、降解及其环境迁移的研究非常有限。选取塑料工业及环境分布中常见的聚乙烯(PE)作为典型代表,再分别选取4种典型光稳定剂(光屏蔽剂、自由基捕获剂、紫外线吸收剂和猝灭剂)与PE复合,考察了紫外老化... 微塑料老化过程中光稳定剂的伴随释放、降解及其环境迁移的研究非常有限。选取塑料工业及环境分布中常见的聚乙烯(PE)作为典型代表,再分别选取4种典型光稳定剂(光屏蔽剂、自由基捕获剂、紫外线吸收剂和猝灭剂)与PE复合,考察了紫外老化前后的微塑料及光稳定剂变化,并重点评估了其浸出液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基于红外官能团变化的微塑料老化评估方法中,羰基指数(CI)具备一定的可靠性,但并不适于掺杂不同光稳定剂的复合材料之间的比对;评判掺杂光稳定剂的微塑料老化情况,需综合考虑光稳定剂的光化学反应机制、塑料表面粗糙程度、亲水性以及官能团组成等多方面的变化;随微塑料老化,光稳定剂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浸出和降解,其中紫外线吸收剂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BP-3)对水生微藻存在较高的生态风险。研究结果对于全面认识微塑料老化现象及其在环境中的表现和潜在风险,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光稳定剂 老化 红外 紫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甲基吡啶废水的性能及机理
17
作者 朱春申 王自如 +1 位作者 徐欣 胡俊 《化工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1,共9页
选择3-甲基吡啶(3-MP)为模型污染物,构建了双室MFC,研究了其对含吡啶类污染物废水的处理性能及机理。经3-MP驯化后MFC阳极生物膜厚度达40μm,红假单胞菌属、戈登式菌属、水杆菌属、德沃斯氏菌属、金黄杆菌属、微杆菌属、细粒菌属、慢生... 选择3-甲基吡啶(3-MP)为模型污染物,构建了双室MFC,研究了其对含吡啶类污染物废水的处理性能及机理。经3-MP驯化后MFC阳极生物膜厚度达40μm,红假单胞菌属、戈登式菌属、水杆菌属、德沃斯氏菌属、金黄杆菌属、微杆菌属、细粒菌属、慢生根瘤菌属、申氏杆菌属、湖沉积杆菌属、假诺卡氏菌属等功能菌显著增加。MFC在64 h内可完全降解120 mg/L 3-MP。当3-MP质量浓度为30 mg/L时,48 h后C元素矿化率达69.4%,N元素主要转化为NH4+和NO3–。采用Haldane模型进行3-MP降解动力学分析,最大降解速率、半饱和常数、抑制常数、最大比降解速率分别为3.5 mg/(L·h)、59.9 mg/L、201.0 mg/L和0.58 mg/(L·h·cm^(2))。通过中间产物分析推测3-MP主要通过两条途径降解,一是吡啶环上甲基的氧化,二是中间体1,4-二氢-3-甲基吡啶的双键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3-甲基吡啶 微生物群落 动力学分析 降解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中邻苯二甲酸酯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徐超 陈德真 +3 位作者 陆燕 杨乐 黄璐 陆豪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8,共8页
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esters, PAEs)作为增塑剂被大量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消费品中,生产与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气释放到空气中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文章重点介绍了空气中PAEs的采样与分析方法、室内外污染水平分析、源解析及人群暴露风... 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esters, PAEs)作为增塑剂被大量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消费品中,生产与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气释放到空气中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文章重点介绍了空气中PAEs的采样与分析方法、室内外污染水平分析、源解析及人群暴露风险评估,比较了主动采样和被动采样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分析了气质联用分析法和高效液相分析法等监测分析方法的特点及应用,总结了采样方法、室内外污染水平研究中的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系统讨论空气中PAEs的研究现状,以期为空气中PAEs的进一步研究与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分析方法 污染水平 源解析 暴露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去除城镇污水中营养盐及新污染物的研究
19
作者 孙建强 叶炜 +6 位作者 林敏 吴利明 胡哲瑞 陈嘉豪 章维维 白欣欣 张安平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7-383,共7页
传统污水处理工艺能耗高,处理过程产生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随着减污降碳及新污染物去除等需求的提出,亟须发展绿色低碳污水处理技术。微藻处理技术具有低耗低碳的优势,文章主要研究其对营养盐及新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传统污水处理工艺能耗高,处理过程产生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随着减污降碳及新污染物去除等需求的提出,亟须发展绿色低碳污水处理技术。微藻处理技术具有低耗低碳的优势,文章主要研究其对营养盐及新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光照强度为4000 lux,温度为25℃,连续光照8 d条件下,密度为2.48×10^(6)个/mL的小球藻对氨氮、总氮和总磷去除率分别为88.73%,88.35%和98.11%,去除率高于常规活性污泥法,对典型新污染物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酯和双酚A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22.36%和83.38%。研究结果为城镇污水处理厂的低碳改造和新污染物去除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技术 小球藻 城镇污水 营养盐 新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气泡强化废气净化效率机制及研究进展
20
作者 张中怀 孙海敏 +1 位作者 陈东之 张敏敏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07-1311,1318,共6页
微纳米气泡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废气净化领域展现出显著的应用潜力。系统综述了微纳米气泡的物理化学特性、制备技术及其在废气净化中的研究进展。首先,微纳米气泡凭借其大比表面积、缓慢的上升速度、高表面电位以及释放羟基自由... 微纳米气泡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废气净化领域展现出显著的应用潜力。系统综述了微纳米气泡的物理化学特性、制备技术及其在废气净化中的研究进展。首先,微纳米气泡凭借其大比表面积、缓慢的上升速度、高表面电位以及释放羟基自由基等特点,在气态污染物(如甲苯)的去除过程中兼具氧化和吸附污染物的能力。其次,将微纳米气泡应用于废气净化领域能够有效缓解气液传质限制,若与催化氧化、生物过滤等工艺耦合可协同控制污染物,进一步提高降解效率。进一步提出利用微纳米气泡疏水界面富集效应与自由基氧化协同机制,可突破传统工艺对疏水性VOCs的降解瓶颈,为工业废气高效净化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气泡 气泡特性 制备方式 废气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