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能力成熟度模型与评估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邱飞岳 张彭丽 +2 位作者 袁霄 黄江 郭海东 《远程教育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4,共10页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全球教育革新和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方向。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动力,正在主动求变、积极应变。为了科学有效地评估职业院校的数字化转型程度及能力,研究基于成熟度模型视角,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评估方案。...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全球教育革新和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方向。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动力,正在主动求变、积极应变。为了科学有效地评估职业院校的数字化转型程度及能力,研究基于成熟度模型视角,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评估方案。具体而言,研究首先从院校个体、群体标杆、职教蓝图三个层面展开价值探索,系统剖析了成熟度模型的构成要素及教育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的共性特征;其次,结合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特色,构建了一个包含五个成熟度等级、四个能力要素、九个能力域和二十五个能力子域的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能力成熟度模型;最后,详细阐述了评估方法与实施流程。该模型旨在帮助职业院校评估自身数字化转型能力成熟度,识别发展瓶颈,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升数字化水平,以更好地适应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数字化 能力成熟度模型 成熟度等级 评估方法与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背景下的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晓 钱鉴楠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1,共9页
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提出的重要教育改革内容,推动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以职业教育为主阵地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稳步扩大国家战略人才队伍、加快提高国家应用型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提出的重要教育改革内容,推动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以职业教育为主阵地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稳步扩大国家战略人才队伍、加快提高国家应用型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开辟高等教育对技能精英选育评通道的重要之举。作为我国自上而下设计并推进的新兴事物,职业本科教育发展既要关注微观的学校办学实践,又要兼顾宏观的政策推动。然而,当前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仍面临着稳步发展的政策导向与快速扩张的实践需求、择适而办的发展逻辑与盲目升格的实践动力以及职教特色的类型发展与摇摆不定的实践路径三重冲突,需要以下放地方自主办学权限为突破,聚焦区域发展规划个性办学布局;以完善学校办学评价标准为核心,针对主体差异打造独特办学路径;以优化“双高计划”遴选条件为抓手,围绕职教特色探寻类型办学内涵;以提升学校关键办学能力为重点,对接产业发展夯实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职业本科教育 高质量发展 人才队伍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背景下职普融通的理论审视与思考——2024年职普融通研究与实践新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晓 张子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38,共8页
职普融通作为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命题,始终受到教育研究者的关注。通过梳理2024年职普融通相关研究文献发现,已有研究主要聚焦六个关键问题,即职普融通的时代内涵,中等职业教育的合法性,综合高中建设,职普融通的国际经验借鉴,职普融通... 职普融通作为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命题,始终受到教育研究者的关注。通过梳理2024年职普融通相关研究文献发现,已有研究主要聚焦六个关键问题,即职普融通的时代内涵,中等职业教育的合法性,综合高中建设,职普融通的国际经验借鉴,职普融通实践困境,职普融通政策优化。围绕上述关键问题,研究者们达成以下共识:一是将“职普融通”作为一个整体概念进行深化解读,明确职普融通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战略意义;二是坚持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不动摇,稳步推进职普融通试点工作;三是强化地方党委、政府高位推动的主体责任,加强多部门协同推进职普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职普融通 职业教育体系 中等职业教育 综合高中 科研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职业教育评价改革:问题表征、矛盾博弈与路径优化
4
作者 李胜 刘晓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5-61,共7页
新时代职业教育评价的问题表征具体体现在传统教育评价观念下的“唯普教”与“唯升学”;院校“唯办学指标”下的“重成果,轻成效”;教师“高负荷”评价要求下的“育人主线偏离”;标准化考核主导下的“学生获得感低下”。职业教育评价改... 新时代职业教育评价的问题表征具体体现在传统教育评价观念下的“唯普教”与“唯升学”;院校“唯办学指标”下的“重成果,轻成效”;教师“高负荷”评价要求下的“育人主线偏离”;标准化考核主导下的“学生获得感低下”。职业教育评价改革涉及四组矛盾博弈,分别是评价价值取向环节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博弈;评价手段定位环节的资源分配与方向引导博弈;评价实施环节的标准统一与适配差异博弈;评价结果运用环节的结果评定与反馈矫正博弈,职业教育评价者经意或不经意间在这些矛盾中进行抉择。职业教育评价问题与矛盾博弈的原因在于资源、观念、历史、制度与技术五个方面。优化路径包括:完善产教深度融合、能力本位导向的职业教育特色评价体系;打造锚定行业方向、彰显区域特色、明晰层次定位的职业教育分类评价体系;实施从绩效到效能、数据驱动的职业教育办学评价新模式与新方法体系;建立教育强国背景下以强国任务为对标、产教协同为支撑的职业教育评价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评价 职业教育评价 职业教育 教育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考试增值评价模型构建: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方法
5
作者 李金波 苏胜 +1 位作者 曾平飞 王永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9-82,共14页
教育评价改革是新时期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但传统增值评价方法在处理学习过程的动态特征和复杂依赖关系方面存在技术局限。本研究以浙江省2023届4869名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构建时序模式注意力长短时记忆深度神经网络(TPA-LSTM)增值... 教育评价改革是新时期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但传统增值评价方法在处理学习过程的动态特征和复杂依赖关系方面存在技术局限。本研究以浙江省2023届4869名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构建时序模式注意力长短时记忆深度神经网络(TPA-LSTM)增值评价模型,通过结合分位数回归方法,实现对学生成绩时序特征和非线性变化的精准评估。研究基于高中五个学期的语文考试成绩,对个体层面的学习轨迹特征和群体层面的增值表现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TPA-LSTM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0.082,平均绝对误差(MAE)为0.067,显著优于传统SGP模型;对高二下学期成绩相同(0.716)的学生群体,能够根据其历史学习轨迹识别出34至80的增值水平差异;模型的时序权重分布特征揭示了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为学习关键期,为评价结果提供了更强的解释性。研究表明,该模型在个体评价层面实现对学习轨迹的精确刻画,在群体层面揭示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特征,为提高教育考试增值评价的预测精度和教育诊断价值提供新的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考试 增值评价 神经网络模型 时序模式 长短时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内涵筑基”到“战略支撑”: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双高计划”迭代逻辑与战略选择
6
作者 刘晓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8-14,共7页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我国高职院校建设经历了经济发展转型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转型,构建职教体系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调整,强国时代使命与高职院校办学水平提升几个阶段。“双高计划”作为落实党和...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我国高职院校建设经历了经济发展转型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转型,构建职教体系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调整,强国时代使命与高职院校办学水平提升几个阶段。“双高计划”作为落实党和国家教育决策部署的重要载体,是扩大国家重要战略人才供给的重要举措,是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第二期“双高计划”要深化对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适配度、持续提升人民对职业教育的满意度、推进新质生产力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度。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第二期“双高计划”的实践路径是:从任务策略转向服务战略定位,描绘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新图景;从向内发展转为对外支撑,遵循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逻辑;从办学条件建设转为关键办学能力提升,夯实职业教育内涵建设;从标准化建设转为特色化建设,着力提升院校核心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双高计划” 高等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服务低空经济发展的时代机遇与创新路径
7
作者 刘晓 邢菲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5-31,共7页
低空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力布局和对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具有初生性、定制性、融合性和空前性等特点。初生性带动产业全链条多环节井喷式增长,定制性精准匹配产业分级化发展需求差异,融合性牵引产业发展多场景技术叠加整合,空前性要... 低空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力布局和对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具有初生性、定制性、融合性和空前性等特点。初生性带动产业全链条多环节井喷式增长,定制性精准匹配产业分级化发展需求差异,融合性牵引产业发展多场景技术叠加整合,空前性要求产业人才供给形式分类多元化。低空经济的迅猛发展为职业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大缺口”的产业人才队伍需求赋予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新使命;人才需求“哑铃型”的结构变革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提出了新要求;低空经济“快节奏”的产业技术迭代强力驱动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实践;人才培养主体的“多点式”要求职业教育保障体系要全方位跟拍。对此,职业教育可以通过“落地快”的专业动态调整、“强有力”的教学资源开发、“一体化”的产教融合生态以及“全方位”的制度保障支撑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经济 职业教育 专业布局 响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职业教育学生就业政策变迁与未来走向——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的分析
8
作者 童小晨 刘传斌 刘晓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65-73,94,共10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学生就业政策经历了“统包统分”、逐步转向自主择业、规范市场就业、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四个阶段。在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中,经济体制转型、集权政治体制以及社会“重文轻术”观念均深刻影响了职业教育学...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学生就业政策经历了“统包统分”、逐步转向自主择业、规范市场就业、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四个阶段。在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中,经济体制转型、集权政治体制以及社会“重文轻术”观念均深刻影响了职业教育学生就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政策呈现的路径依赖主要基于政府的成本收益计算;其变迁动力主要为优化人力资本配置、顺应突发社会变动、原有政策失灵。在今后的政策变革中,应主动将政策顶层设计内嵌于宏观环境之下,理性选择“路径依赖”,避免低效盲从,同时,促进政策决策理念转型,创新“多元治理”和“开放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政策 历史制度主义 职业教育 制度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进程中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功能定位与行动路向
9
作者 童小晨 祝鸿平 刘晓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3-21,共9页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胜利,职业教育服务乡村社会发展的角色定位从“嵌入支撑”转变为“引领赋能”。在系统视域下,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应发挥职业教育的维持、适应和建构功能,以促进乡村社会生产、文化和生态功能发展。共同富裕进程中,职业教...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胜利,职业教育服务乡村社会发展的角色定位从“嵌入支撑”转变为“引领赋能”。在系统视域下,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应发挥职业教育的维持、适应和建构功能,以促进乡村社会生产、文化和生态功能发展。共同富裕进程中,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应遵循激发发展内生性、破解资源低效性、增强发展稳定性的内在逻辑,以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为抓手,以职业教育内部深化改革为契机,以乡村技能培训体系完善为重点,进一步增加教育供给与乡村需求的耦合度,从而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进而助推共同富裕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 技能型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产业学院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逻辑机理、问题表征与改革进路 被引量:2
10
作者 金波 李胜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4期19-26,共8页
高职产业学院作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重要平台,是职业教育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关键载体。高职产业学院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逻辑机理是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输送高素质一线劳动者、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升级劳动资料与... 高职产业学院作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重要平台,是职业教育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关键载体。高职产业学院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逻辑机理是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输送高素质一线劳动者、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升级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为现代化产业发展疏通生产关系。在现代化产业体系背景下,高职产业学院主要存在人才培养体系适应性不足、应用技术研究功能挖掘不够、运行机制疏通不彻底三大问题。为激发高职产业学院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动力与能力,需围绕数智技术,构建适应现代产业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体系;聚焦应用技术研究,打造满足现代产业升级需要的应用科研新生态;定位专精特新企业,布局现代化产业的社会服务新网络;完善多元协同新机制,理顺适应现代化产业的生产关系新系统,为高职产业学院提供改革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产业学院 现代化产业体系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预备教育:体系化视野下中职高质量发展的办学定位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胜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12,共8页
高中阶段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中职转向职业预备教育定位,这一办学定位受启示于普通高中教育的办学定位。一方面,产业升级使得就业年限延后、人们升学意愿愈加强烈,职业预备教育的内部驱动力逐渐积聚;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化内涵... 高中阶段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中职转向职业预备教育定位,这一办学定位受启示于普通高中教育的办学定位。一方面,产业升级使得就业年限延后、人们升学意愿愈加强烈,职业预备教育的内部驱动力逐渐积聚;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化内涵式发展,特别是职业本科教育的突破,职业预备教育的外部条件也逐渐完善。职业预备教育定位的学理依据是智能化时代职业活动变化推动了职业知识结构变革。产业一线岗位理论技术的增加与高端技能养成的复杂性使得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周期延长了,需要重新思考与设计学校职业教育的学制。体系化视野下,支撑职业预备教育定位的关键改革思路包括促进中职实现从就业能力到技术素养的课程模式转型、发挥职教高考制度在中职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与中高职课程衔接方面的作用以及稳步推进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为中职创设优质升学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预备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中等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办学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内涵要义、运行机理与推进路径——基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视域 被引量:15
12
作者 钱鉴楠 刘晓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2-29,共8页
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是新时代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是以产业园区为基础,统筹集聚区域(地市)的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要素,由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组建的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 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是新时代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是以产业园区为基础,统筹集聚区域(地市)的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要素,由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组建的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职业教育办学载体。市域产教联合体由明确区域边界的多元主体构成,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柔性建设目标,具有实质性的资源协调和运行能力,是以契约治理为主的组织。在立足区域发展的建设目标下,市域产教联合体的运行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释放区域发展信号,以技术技能为重心甄别人才质量信号,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传递主体利益信号,以此实现内部专业布局与区域产业发展相匹配,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全生命周期贯通,组织运行和服务功能实体化。对此,需要把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建设主线,抓实以“五金”为重点的建设载体,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内涵式建设,夯实市域产教联合体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市域产教联合体 概念内涵 运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技能提升的职业教育评估路径探索——《PISA职业教育与培训(VET)评估和分析框架》要点与启示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佳卉 许玮 刘晓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79-86,95,共9页
随着职业教育在社会中日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探索职业教育评估的有效性和公平性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2024年3月,OECD发布《PISA职业教育与培训(VET)评估和分析框架》,全面阐述项目的评估目的、指导原则、评估范围、目标人群以及背景... 随着职业教育在社会中日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探索职业教育评估的有效性和公平性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2024年3月,OECD发布《PISA职业教育与培训(VET)评估和分析框架》,全面阐述项目的评估目的、指导原则、评估范围、目标人群以及背景调查问卷、系统级数据的应用与分析;选择五个职业领域为试点,聚焦具体职业;确定四项技能作为评估的核心就业技能。框架构建了全面且系统的职业教育评估体系,为我国职业教育技能评估提供借鉴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SA-VET 职业教育 职业领域 核心就业技能 技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集扩散论视域下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困境与突破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德成 卞晓宇 乞佳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8-44,共7页
乡村经济的高效优质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坚定其类型教育的地位,切实扎根乡村大地,为广大乡村源源不断地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服务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职业教育面临乡村资源整合不足... 乡村经济的高效优质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坚定其类型教育的地位,切实扎根乡村大地,为广大乡村源源不断地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服务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职业教育面临乡村资源整合不足、要素交流不畅、人才供给错配等问题。基于此,职业教育要探索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不断完善资源整合能力以提高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统筹力、提振要素交流效能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性、提升理论研究高度以加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上层建筑,筑牢共同价值观念以强化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社会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职业教育 聚集扩散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双高”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分类评价:现实诉求、实施框架与行动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晓 刘晓宁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31,共9页
分类评价已成为我国“双高计划”建设提质增效、增值赋能形成更高水平发展的重要依据。基于国家“双高计划”整体评价范式统一、指标异化的省思以及高职教育多元化发展现实、多层次服务面向诉求,如何使双高院校办出质量、办出特色成为... 分类评价已成为我国“双高计划”建设提质增效、增值赋能形成更高水平发展的重要依据。基于国家“双高计划”整体评价范式统一、指标异化的省思以及高职教育多元化发展现实、多层次服务面向诉求,如何使双高院校办出质量、办出特色成为高职教育需要直面的时代之问、社会之问。分类评价作为能够充分尊重办学规律、引领内涵发展的科学方法,为第二期“双高计划”理性建设提供新思路。对此,以比较优势为前提、以增量思维为导向、以动态诊断为抓手,架构分类评价的价值理念,并分层次、分赛道、分面向系统观察分类评价相关指标,形成覆盖“入口—过程—出口”的闭环式、全域化、柔性化行动机制,促进“双高计划”实现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高计划 新双高 高等职业教育 高职院校 分类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际距离和策略创造性对人际情绪调节的影响
16
作者 姚雨佳 颜之悦 +2 位作者 林慧慧 陈静全 宣雨阳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4,共10页
本研究采用行为学实验和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考察不同人际距离和认知重评创造性对人际情绪调节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与由陌生人提供的创造性认知重评策略相比,由好友提供的创造性认知重评策略指示语会诱发更大的SPN波。不仅如此,在... 本研究采用行为学实验和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考察不同人际距离和认知重评创造性对人际情绪调节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与由陌生人提供的创造性认知重评策略相比,由好友提供的创造性认知重评策略指示语会诱发更大的SPN波。不仅如此,在使用好友提供的策略调节自身情绪后,个体的愉悦度显著大于使用陌生人提供的策略,但两种条件下个体的LPP波幅没有显著差异。不管提供者是好友还是陌生人,在使用创造性认知重评策略后,个体的愉悦度和唤醒度均显著大于常规性认知重评策略,同时产生更大的LPP波。上述结果表明,相较于人际距离,认知重评策略的创造性在人际情绪调节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人际距离的作用在更高质量策略的调节效果中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距离 创造性认知重评策略 常规性认知重评策略 策略创造性 人际情绪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输出参数可调的ADM-MPPT方法
17
作者 孔德彭 孙玉婷 董琦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78,196,共9页
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与最大功率点的捕捉与跟踪技术密切相关。当辐照度、温度及其他外部环境变化时,光伏电池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和最大功率点电压及电流也随之变化。为提高光伏发电效率,寻求光伏电池的最优工作状态,大多数的最大... 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与最大功率点的捕捉与跟踪技术密切相关。当辐照度、温度及其他外部环境变化时,光伏电池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和最大功率点电压及电流也随之变化。为提高光伏发电效率,寻求光伏电池的最优工作状态,大多数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主要作用于DC-DC变换器的输入端,该方式在MPPT时会受到变换器损耗的影响,降低最大功率点寻优精度。基于Boost电路,在DC-DC变换器的输出端搭建MPPT系统,通过调节输出电压参数来实现对效果变化的控制,且在MPPT系统引入了导纳微分法(Admittance differentiation method,ADM),实现对MPPT控制器的重构,实施中搭建不同的仿真模型,再借助仿真模型达到对ADM的修正与优化,综合论证该方法具有更优的指标和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导纳微分法 MPPT BOOST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智能体与混合检索的学科核心素养表现性评价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永固 刘泉 +1 位作者 李晓娟 余泽宇 《远程教育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44,共14页
在全球教育发展进程中,基于核心素养的智能化教育评价已然成为主流趋势。其中,表现性评价作为衡量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于当下教育评价体系中占据关键地位。然而,当前表现性评价在实践层面暴露出诸多问题,主要体现为课程标准导... 在全球教育发展进程中,基于核心素养的智能化教育评价已然成为主流趋势。其中,表现性评价作为衡量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于当下教育评价体系中占据关键地位。然而,当前表现性评价在实践层面暴露出诸多问题,主要体现为课程标准导向性欠缺、真实情境构建不充分以及评价规则推理效能低下。针对上述问题,研究基于概念性测评框架(CAF)理论,融合多智能体协同推理与混合RAG策略,构建了一套集评价目标提取、任务设计和量规制定于一体的智能化表现性评价设计系统。为验证该系统的有效性,研究选取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三个典型教学单元展开实验评估。结果显示:其一,系统生成的评价目标文本在语义准确度和内容完整度方面均表现优异;其二,在任务设计维度,系统在真实性、多样性以及目标一致性上成效显著;其三,在量规设计方面,系统在核心素养导向性和高阶思维递进性维度显著优于教师组设计成果。研究创新性地实现了多智能体与混合RAG策略的深度融合,构建了证据驱动的智能化表现性评价设计范式,为提升核心素养评价设计的科学性与效率提供了新理论路径和创新技术方案,对推动学科核心素养智能化评价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证据为中心 核心素养 表现性评价 多智能体 检索增强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主动学习空间变革:特征、形态与方略 被引量:2
19
作者 景玉慧 余城青 +1 位作者 王培均 沈书生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121,共8页
主动学习空间作为主动学习发生的必要支持条件,其有效变革是推动学习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文章采用多案例研究法,通过分析美国主动学习空间项目,揭示与呈现了主动学习空间变革的理路:首先,内涵特征方面,主动学习空间是以教室为辐射中心的... 主动学习空间作为主动学习发生的必要支持条件,其有效变革是推动学习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文章采用多案例研究法,通过分析美国主动学习空间项目,揭示与呈现了主动学习空间变革的理路:首先,内涵特征方面,主动学习空间是以教室为辐射中心的新型校园空间,包括教室、通道、室外和孪生空间,具有去中心化、模块结构、分布联结、贯通校园、虚实镜像、复合功能六大特征。其次,表征形态方面,空间布局从教室内的灵活复合型布局,延展至融合校园的虚实联通型布局,呈现出复合与联通的全域校园结构。技术表征包括学习通路技术的组件式灵活搭配和学习展区技术的模块式分布联结,呈现出灵活与分布式联结的技术结构。最后,具体方略方面,思路上,秉承教学与空间双向赋能的设计;形态上,以校园为视点打造全域空间;功能上,以具身参与来增强学习体验;价值上,以主动学习靶向21世纪技能。以期为我国主动学习空间的高质量变革提供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主动学习空间 关键特征 表征形态 变革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赋能产教融合的生成逻辑、现实障碍与优化路径
20
作者 黄舶 吴向明 黄雁红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2-60,共9页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为产教融合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使得数字赋能产教融合成为一个新兴且复杂的研究领域。从政策、实践和内涵三个角度分析数字赋能产教融合的生成逻辑,发现当前在意识、物质和技术层面存在思想观念...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为产教融合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使得数字赋能产教融合成为一个新兴且复杂的研究领域。从政策、实践和内涵三个角度分析数字赋能产教融合的生成逻辑,发现当前在意识、物质和技术层面存在思想观念固化、设施设备落后和数据交互受限等现实障碍,引发了价值冲突、效率低下和安全风险等问题。为使数字技术高效赋能产教融合,一是加强战略引领、协调利益诉求,建立价值共同体;二是夯实数字底座、优化资源共享,构建资源共同体;三是完善监控机制、建立专业团队,打造技术共同体,助力数字化背景下产业经济需求导向的产教融合走深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数字赋能 职业教育 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