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高校网络教育发展支持服务各层次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范小鹤 陈明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7-140,F0003,共5页
21世纪美国网络高等教育发展居世界领先地位,网络教育质量亦得到美国官方与民间的一致认可,高校内部网络教育发展支持服务是教育规模和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美国高校网络教育发展支持服务主要包括五个层次:院校管理、课程设计、教师支... 21世纪美国网络高等教育发展居世界领先地位,网络教育质量亦得到美国官方与民间的一致认可,高校内部网络教育发展支持服务是教育规模和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美国高校网络教育发展支持服务主要包括五个层次:院校管理、课程设计、教师支持、学生支持、资源与技术支持。高效的网络教学管理结构、专业化的网络课程设计团队、网络教师培训及激励措施、网络学生学术和管理服务以及随时随处的资源与技术服务为美国网络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高校 网络教育 支持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加强硕士层次软件人才培养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2
作者 杨东勇 陈明阳 张健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5-69,共5页
介绍了日本加强软件人才培养的背景,文部科学省实施的先导性IT专家培养推进项目的人才培养定位、培养基地的构成形态、改革与建设的进展和筑波大学培养基地的典型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法,总结了该改革的特点,指出了值得借鉴的措施。
关键词 软件人才培养 研究生教育 产学合作 日本教育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丽丝·沃克小说《紫色》中的家庭暴力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宁宁 王薇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53-57,共5页
爱丽丝·沃克的小说《紫色》中充满了对黑人男性家庭暴力的描写,本文以此为切入点研究了"妇女主义"在小说中的独特体现。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发现在小说中沃克展示了这一现象可能产生的原因并提供了她所认可的妇女主义的... 爱丽丝·沃克的小说《紫色》中充满了对黑人男性家庭暴力的描写,本文以此为切入点研究了"妇女主义"在小说中的独特体现。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发现在小说中沃克展示了这一现象可能产生的原因并提供了她所认可的妇女主义的解决之道。由于家庭暴力这一问题本身就是全球性的,沃克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及小说中的处理态度也再次强调了妇女主义中暗含的对普救性和爱的一种歌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主义 家庭暴力 《紫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被引量:6
4
作者 沈瑛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67-168,共2页
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但是,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束缚和阻碍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美国哈佛大学教授How-ard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theTheoryofMultipleIntelligence)为培养研究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提供了课堂教学和评... 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但是,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束缚和阻碍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美国哈佛大学教授How-ard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theTheoryofMultipleIntelligence)为培养研究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提供了课堂教学和评估测试的新思路。文章阐述了如何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在课堂教学、评估测试等方面有效地培养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创新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 课堂教学和评估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宗岱诗学与中国艺术精神 被引量:1
5
作者 文学武 黄文丽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6-112,共7页
在中国近代逐步走向开放、大批学者纷纷转向西方文化学习的背景下,梁宗岱作为一个对中西文化都有很高修养的学者,他在文学批评中却时时渗透出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笔者认为,梁宗岱诗学中的中国艺术精神主要体现在:在哲学层面他的诗学受... 在中国近代逐步走向开放、大批学者纷纷转向西方文化学习的背景下,梁宗岱作为一个对中西文化都有很高修养的学者,他在文学批评中却时时渗透出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笔者认为,梁宗岱诗学中的中国艺术精神主要体现在:在哲学层面他的诗学受庄禅哲学的影响,在文学批评的范畴和概念上受中国传统文论的影响,在批评话语的选择上也借助了中国传统批评话语的形式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宗岱 中国艺术精神 审美范畴 批评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案研究法及其在应用语言学研究中的运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俊 倪杭英 《山东外语教学》 2006年第5期89-91,共3页
个案研究法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里使用非常普遍.然而,在应用语言学领域的研究中却较少出现。究其原因,是因为人们对个案研究法不了解,或担心它的局限性会影响其他研究人员对自己研究的评价。但是,个案研究所独有的深... 个案研究法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里使用非常普遍.然而,在应用语言学领域的研究中却较少出现。究其原因,是因为人们对个案研究法不了解,或担心它的局限性会影响其他研究人员对自己研究的评价。但是,个案研究所独有的深入性、情境真实性、灵活性是其他研究方法所不具有的。个案研究法能够揭示许多人们用别的研究方法所无法了解的问题。当然,它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研究人员在使用时,必须采用多种材料收集法,并关注它的信度和效度,对结论做出合理的推理。因此,了解个案研究法的特点和它的局限性对于在应用语言学研究中使用本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案研究法 信度 效度 局限性 应用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话语的力量——《同命人审案》的女性主义文体学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54-57,81,共5页
苏珊·格拉斯佩尔的短篇小说《同命人审案》(AJuryofHerPeers)是研究女性话语的典范文本。本文研究聚焦于《同命人审案》中女性话语的力量,研究角度为女性主义文体学,从隐喻、对话交流风格和及物性选择三个方面阐述这个文本隐含的... 苏珊·格拉斯佩尔的短篇小说《同命人审案》(AJuryofHerPeers)是研究女性话语的典范文本。本文研究聚焦于《同命人审案》中女性话语的力量,研究角度为女性主义文体学,从隐喻、对话交流风格和及物性选择三个方面阐述这个文本隐含的语言、性别和权力的关系。本文论证苏珊格拉斯佩尔通过隐喻的创造性书写,女性风格的对话交流,机智地运用及物性系统,揭示了女性话语的力量。她颠覆了男权话语对女性的束缚和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她指出女性话语的力量最终来自于女性反抗父权制社会的共同经历,这一共同经历使女性之间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宽容、相互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话语 男权话语 隐喻 交流风格 及物性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宗白华美学言说符号的诗艺效应
8
作者 张平 屈海燕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8-32,共5页
宗白华的美学言说方式摆脱了一般理论研究注重逻辑推衍和概念思辨的框架,而是用诗一般的语言去探寻美,用个体生命的灵性去体悟美。他的美学言说潇洒灵动,亲切感人,具有诗化特征。他的美学言说不仅仅是用语符去"言说",还是其... 宗白华的美学言说方式摆脱了一般理论研究注重逻辑推衍和概念思辨的框架,而是用诗一般的语言去探寻美,用个体生命的灵性去体悟美。他的美学言说潇洒灵动,亲切感人,具有诗化特征。他的美学言说不仅仅是用语符去"言说",还是其心灵世界与生命价值的一种圆满"呈现",他自觉地选择了一种更贴近生命感的富于灵性的诗化语言来演绎。学术性与趣味性的统一,是宗白华美学言说的自觉追求,绘画的和音乐的文字是他的言说符号,而在字里行间流淌着他对于自然风物和人生际遇的深情,因此他的文章不仅充盈着思辨之智慧,更闪耀着灵性的光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白华 美学言说符号 灵性 情感 诗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构的诗学:先锋小说的元叙述
9
作者 蔡咏春 潘艳慧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14,共5页
中国后现代先锋小说在叙述领域一个显著的特征便是作者使用自我指涉的叙述人,这个叙述人在复杂的叙述过程中往往指涉自己,叙述的真实界限时时被故意模糊。他用一种戏拟的手法来处理虚构和现实的关系,而且在自我指涉过程中,总是试图利用... 中国后现代先锋小说在叙述领域一个显著的特征便是作者使用自我指涉的叙述人,这个叙述人在复杂的叙述过程中往往指涉自己,叙述的真实界限时时被故意模糊。他用一种戏拟的手法来处理虚构和现实的关系,而且在自我指涉过程中,总是试图利用他自己和他人作品中的人和事来暴露和质疑文学的规范,从而有意夸耀小说的虚构性。先锋作家的元小说以一种后现代主义者的关注,在历史的语境中,以冷漠的叙述及戏拟风格,进行叙述的想象构建。它专注于围绕文本虚构,对历史记忆、作品人物、冷漠的现实进行戏拟,把虚构作为过程而非结果进行双重文本创作,使文学回到了写作叙述本身,回到了纯粹的语言层面,从而进行着一次没有目的的短暂的语言和叙述的狂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派 叙述人 自我指涉 元小说 语言狂欢 后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思维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瑞华 吴娟红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72-74,共3页
研究发现偏向于汉语思维的学生组和偏向于英语思维的学生组在英语写作上存在显著差异,并且汉语思维对英语写作的负面影响大于其正面影响。
关键词 汉语思维 英语写作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地之子的炽热情怀——读阎志诗集《明天的诗篇》
11
作者 黄文丽 文学武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2-72,共1页
中国现代诗歌之所以能唤起人们心灵中永远的记忆,那是因为它对生命的执著,对情感的执著,对美的执著。一旦诗歌背弃了这些元素,那么它的艺术生命也就凋亡了。正当人们为当今诗坛的贫乏和苍白而扼腕叹息时,一个年轻的诗人却用他质朴... 中国现代诗歌之所以能唤起人们心灵中永远的记忆,那是因为它对生命的执著,对情感的执著,对美的执著。一旦诗歌背弃了这些元素,那么它的艺术生命也就凋亡了。正当人们为当今诗坛的贫乏和苍白而扼腕叹息时,一个年轻的诗人却用他质朴的诗句一次次点燃出艺术灵动的火花,接通了与中国新诗内在精髓的生命通道。这是我读湖北诗人阎志新近出版的诗集《明天的诗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版)所强烈感受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篇 诗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诗歌 艺术生命 情怀 大地 中国新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