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灰基础设施空间配置与净碳排放强度的交互机制研究——以浙江省村镇组片为例
1
作者 朱晓青 孙卓扬 +2 位作者 徐剑 黄戈 钟月彬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62,共8页
协调配置绿灰基础设施对于节约国家资源、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以浙江省6个村镇功能组片为例,围绕组片间及内部的绿灰设施空间配置与碳源汇空间格局的交互效应展开探讨。构建生物量-碳汇、消费端-碳源模型,提出绿灰... 协调配置绿灰基础设施对于节约国家资源、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以浙江省6个村镇功能组片为例,围绕组片间及内部的绿灰设施空间配置与碳源汇空间格局的交互效应展开探讨。构建生物量-碳汇、消费端-碳源模型,提出绿灰空间配置量化方法,设立绿灰交互指标,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进行交互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灰色度、绿灰归一化差异指数及生态核心区百分比是影响净碳排放强度的关键因素;2)组片地理特征和主导功能对绿灰设施空间配置产生潜在影响,进而影响净碳排放强度,优化绿灰基础设施空间配置应分片分组、因地制宜;3)绿灰空间配置优化需考虑组片所在区域的社会背景,结合多方面因素以综合调控碳排放。研究结论对绿灰设施配置优化和碳减排政策制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灰基础设施 空间配置 净碳排放强度 村镇功能组片 空间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工程碳排量计算和低碳性能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
2
作者 宋泰宇 邓青儿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0,共8页
为助力我国桥梁工程实现低碳发展,对桥梁工程碳排量计算和低碳性能评价进展进行归纳总结。桥梁工程碳排量计算研究主要包括单独桥梁的碳排量计算和不同桥梁的碳排量对比2个方面,在单独桥梁的碳排量计算方面,采用排放因子法计算桥梁碳排... 为助力我国桥梁工程实现低碳发展,对桥梁工程碳排量计算和低碳性能评价进展进行归纳总结。桥梁工程碳排量计算研究主要包括单独桥梁的碳排量计算和不同桥梁的碳排量对比2个方面,在单独桥梁的碳排量计算方面,采用排放因子法计算桥梁碳排量,桥梁碳排量主要来自建材生产和运维阶段,建材生产阶段碳排量主要来自混凝土和钢材;在不同桥梁的碳排量对比方面,明确了桥梁材料、结构形式等关键参数对桥梁全寿命周期碳排量的影响。桥梁低碳性能评价体系研究主要包括低碳性能评价方法和桥梁综合评价体系2个方面,在低碳性能评价方法方面,提出了多种基于权重体系的低碳性能评级和评分方法;在桥梁综合评价体系方面,初步建立了桥梁低碳性能与经济性、可靠性等其它性能指标的联系。针对4个方面的研究不足,应开展更多桥梁排放因子数据库和桥梁建造方式对碳排量影响的研究;应采用基于大数据的低碳性能评价方法,以避免权重体系带来的主观偏差;桥梁综合评价体系应将碳排放指标、环境成本、全寿命周期成本等考虑到桥梁方案设计和教育理念中,这也应作为桥梁工程碳排放研究的最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低碳发展 碳排量 排放因子法 全寿命周期 低碳性能指标 综合评价体系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颗粒形状的离散元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张世民 陈万里 +1 位作者 刘嘉英 孙宏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7-454,共8页
随着计算条件的不断发展,颗粒离散元方法在岩土工程数值分析中已有一定应用。在真实条件下,颗粒形状往往较为复杂,因此对复杂颗粒形状的模拟在研究岩土颗粒材料物理力学特性中至关重要。简要阐释了目前颗粒离散元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现... 随着计算条件的不断发展,颗粒离散元方法在岩土工程数值分析中已有一定应用。在真实条件下,颗粒形状往往较为复杂,因此对复杂颗粒形状的模拟在研究岩土颗粒材料物理力学特性中至关重要。简要阐释了目前颗粒离散元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并重点分析了离散元模拟颗粒形状的两方面:模拟典型颗粒形状,模拟真实颗粒形状;同时根据已有研究总结离散元模拟颗粒形状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颗粒形状模拟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离散元 数值分析 颗粒形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建隧洞下穿爆破对公路隧道结构的影响:以温州市瓯江引水工程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昊 庄一舟 陈俊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577-5582,共6页
为了探寻爆源逐步接近既有隧道情况下衬砌受爆破振动的响应规律、爆破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分布状态,结合温州市瓯海区西山隧洞工程,根据施工现场爆破监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对新建隧道爆破施工时相交隧道的安全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探寻爆源逐步接近既有隧道情况下衬砌受爆破振动的响应规律、爆破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分布状态,结合温州市瓯海区西山隧洞工程,根据施工现场爆破监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对新建隧道爆破施工时相交隧道的安全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振速主要受到爆心距和装药量的影响,爆心距越小,装药量越大,振速峰值越高;爆心距决定隧道衬砌合速度峰值发生位置;衬砌合速度峰值位置同时是最大拉应力点;随爆心距的缩进,危险点从拱腰位置移动到拱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数值模拟 爆破施工 交叉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再生骨料生产模式的环境影响评价——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文江 陆鑫星 +3 位作者 叶建军 毛建东 孔德玉 章玉容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171,共8页
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过程与其生产方式密切相关,由于处理过程和运输距离的差异,采用集中式处理工厂和移动式破碎站生产再生骨料时,两者的环境影响具有明显差异。立足于浙江省基于三维数字地球确定运输距离,科学定量地给出了2种再生骨料... 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过程与其生产方式密切相关,由于处理过程和运输距离的差异,采用集中式处理工厂和移动式破碎站生产再生骨料时,两者的环境影响具有明显差异。立足于浙江省基于三维数字地球确定运输距离,科学定量地给出了2种再生骨料生产方式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清单,开展了相应的生命周期环境负荷和环境效益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集中式处理工厂环境负荷主要产生于材料运输阶段,占总环境负荷的53.42%;移动式破碎站的环境负荷则主要来源于骨料外运和残渣的焚烧与填埋,分别占总环境负荷的37.26%和25.54%。虽然移动式破碎站生产1 t再生骨料的环境负荷低于集中式处理工厂,但集中式处理工厂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年产量和生产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其年环境效益,利用集中式生产再生骨料其年环境效益比移动式高44.44%。因此,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可大力推广采用集中式生产再生骨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 生产模式 生命周期评价 环境负荷 环境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质岩层盾构掘进引起国保单位白塔振动预测与控制技术 被引量:2
6
作者 蔡袁强 谢况琴 +5 位作者 袁宗浩 孙宏磊 黄勇 曹秒凤 曹志刚 梁旭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64-1072,共9页
硬质岩层盾构掘进施工引起的环境振动会对邻近文物建筑产生不利影响。针对硬质岩层盾构掘进振源特性复杂和文物保护单位容许振动指标严苛的难题,基于之江路输水管廊隧道近距离侧穿白塔工程,系统介绍了一种基于实测与模拟相结合的振动反... 硬质岩层盾构掘进施工引起的环境振动会对邻近文物建筑产生不利影响。针对硬质岩层盾构掘进振源特性复杂和文物保护单位容许振动指标严苛的难题,基于之江路输水管廊隧道近距离侧穿白塔工程,系统介绍了一种基于实测与模拟相结合的振动反分析法,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硬岩地层盾构掘进引起白塔振动响应预测分析,并分别从盾构施工参数和PVC空心减振屏障两方面进行白塔减隔振技术研究。结论如下:硬质岩层盾构掘进振源主要由盾构掘进过程中的刀盘转动、滚刀切削坚硬岩体诱发;盾构施工参数中掘进速度与振动响应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降低盾构机掘进速度,振动响应全频段显著下降;PVC空心桩对中高频段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在白塔范围内平均减振率可达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岩层 盾构掘进 振动反分析 白塔 放大效应 PVC空心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钢筋增强UHPC-CFST组合桥墩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郑仁亮 庄一舟 +1 位作者 张仁巍 曾武华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51,共12页
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开展了高强钢筋增强UHPC-CFST组合桥墩的抗震数值建模分析,通过与已有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建模方法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轴压比、UHPC强度、UHPC厚度和钢管屈服强度等参数对组合桥墩受力性能的影响规律,... 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开展了高强钢筋增强UHPC-CFST组合桥墩的抗震数值建模分析,通过与已有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建模方法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轴压比、UHPC强度、UHPC厚度和钢管屈服强度等参数对组合桥墩受力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给出了各参数的建议取值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增大轴压比和纵筋配筋率可提升组合桥墩的水平承载力和耗能能力,然而会限制试件的变形;提高UHPC强度和UHPC厚度,组合桥墩的水平承载力和位移延性系数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提升钢管屈服强度可稳步增强组合桥墩的水平承载力;增加钢管厚度可明显提升组合桥墩的抗震性能,而体积配箍率和混凝土强度对组合桥墩的抗震性能影响较小。基于分析数据样本,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水平峰值荷载和位移延性系数的计算方法,公式计算值与有限元分析值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筋 超高性能混凝土 钢管混凝土柱 有限元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伺服钢支撑控制旁侧既有盾构隧道变形试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哲 吴鹏飞 +5 位作者 魏纲 冯韦皓 吴雪桦 李航 易子浩 胡恬华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5-806,共12页
为探明伺服钢支撑主动控制旁侧既有盾构隧道变形时基坑和隧道的整体受力变形规律和机理,解决工程中伺服钢支撑的不合理应用问题,开展室内缩尺模型试验,通过分析地连墙变形、隧道变形、隧道围压与内力、周围土压力等试验数据,以及伺服钢... 为探明伺服钢支撑主动控制旁侧既有盾构隧道变形时基坑和隧道的整体受力变形规律和机理,解决工程中伺服钢支撑的不合理应用问题,开展室内缩尺模型试验,通过分析地连墙变形、隧道变形、隧道围压与内力、周围土压力等试验数据,以及伺服钢支撑不同组合方式下的隧道变形控制效果,研究伺服钢支撑主动控制旁侧隧道变形的规律和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伺服加载对隧道水平位移和拱顶沉降均有一定的控制效果,且对水平位移的控制效果更加显著,对隧道右拱腰围压与弯矩的影响最大,拱顶拱底次之,对左拱腰影响最小,对地表沉降未产生显著的控制效果。伺服加载在旁侧土体产生的附加应力,随着距离增大产生消散现象,在隧道右拱腰产生应力集中现象,伺服加载对地连墙变形、隧道围压和弯矩、隧道变形的影响同步产生且相互关联。伺服钢支撑设置位置越靠近隧道埋深处、设置层数越多对隧道变形控制效果越好,但设置位置不当时设置层数与隧道变形控制效果不成正比,甚至产生负向控制效果,工程中应重点考虑伺服钢支撑的设置位置,不可盲目增大设置层数,否则增加工程成本且可能产生工程风险。研究结果可为伺服钢支撑主动控制围护结构及旁侧隧道变形提供理论指导,利于其更加广泛而合理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深基坑 伺服钢支撑 地连墙变形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边固支加筋板的振动特性求解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剑国 詹俊杰 +2 位作者 邹路遥 曲雪 尹铭禄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4,103,共8页
针对船舶工程中常用的四边固支加筋板,进行了基于Rayleigh-Ritz法的振动特性求解方法研究。把加筋板分为板与扶强材2个部分考虑,利用板与扶强材的边界协调条件,采用薄板小挠度弯曲理论和欧拉梁理论推导了加筋板的横向振动的总能量方程,... 针对船舶工程中常用的四边固支加筋板,进行了基于Rayleigh-Ritz法的振动特性求解方法研究。把加筋板分为板与扶强材2个部分考虑,利用板与扶强材的边界协调条件,采用薄板小挠度弯曲理论和欧拉梁理论推导了加筋板的横向振动的总能量方程,应用Rayleigh-Ritz法建立单向加筋矩形板小挠度下的横向振动特征方程。编制了相关的计算程序,试算4种满足四边固支加筋板位移边界条件的位移函数基函数,通过与有限元结果的对比,选择一种效率和精度都较高的基函数进行多块加筋板计算,分析基函数的种类和阶数,以及加筋板规模对计算精度与效率的影响。通过改变加筋板的各项参数,分析了四边固支加筋板的振动固有特性和其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板 横向振动 基函数 固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CC剪力墙在弹性基底上的局部屈曲特性
10
作者 赵钦 张仕祥 周佳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2-283,共12页
针对设置拉结件的钢板在弹性基底上的局部稳定问题,首先,根据能量变分原理建立了在轴向压力作用下,考虑弹性基底和拉结件拉力的钢板局部屈曲非线性特征方程及其伽辽金表达式;其次,通过Matlab进行牛顿迭代得到了钢板的屈曲应力和变形模态... 针对设置拉结件的钢板在弹性基底上的局部稳定问题,首先,根据能量变分原理建立了在轴向压力作用下,考虑弹性基底和拉结件拉力的钢板局部屈曲非线性特征方程及其伽辽金表达式;其次,通过Matlab进行牛顿迭代得到了钢板的屈曲应力和变形模态;再次,经过对所得变形曲面的分析,得出了钢板在不同拉结件布置方法下的3种典型屈曲模态;最后,引入板件有效宽度法则,通过瑞利-里兹法推导出了不同模态下组合板的局部失稳临界荷载计算公式,进而得到了组合板在轴向受压状态下纵、横两个方向拉结件最大间距的限制要求。结果表明:当拉结件设置达到4排后非加载边的边界条件对钢板屈曲荷载的影响可以忽略;在拉结件排列密度相同的情况下,当拉结件纵、横向间距之比β为0.6~1.2时,交错排列下的钢板屈曲应力达到最大值,此时板件实际的屈曲系数约为5.8,拉结件正交排列时板件的屈曲系数最大值大致相同,此时其纵、横向间距之比β约为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钢板-混凝土组合板 能量法 屈曲系数 拉结件间距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泊松效应的流泥轴对称真空过滤理论
11
作者 蔡袁强 叶晓倩 史吏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254,共12页
真空预压处理流泥地基时,仅排水板附近的土体得到明显加固,以排水板为轴线形成一个凸出地表的“土柱”。土柱作为流泥地基真空预压处理的特有现象,导致流泥地基淤堵严重、处理效果差。根据流泥固液两相的连续、运动、平衡以及土柱移动... 真空预压处理流泥地基时,仅排水板附近的土体得到明显加固,以排水板为轴线形成一个凸出地表的“土柱”。土柱作为流泥地基真空预压处理的特有现象,导致流泥地基淤堵严重、处理效果差。根据流泥固液两相的连续、运动、平衡以及土柱移动边界方程,并考虑土柱土体泊松效应,在柱坐标系下建立了流泥轴对称真空过滤模型,获得了流泥地基真空预压过程中的土柱生长规律和土柱淤堵性状,并与PIV试验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土柱内渗透系数降幅高达97%,致密土柱是淤堵的本质;泊松效应和真空荷载幅值对土柱半径以及流泥固结效果的影响十分明显;低幅值真空荷载有利于形成半径小且较为疏松的淤堵区,从而缓解淤堵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泥 真空预压 过滤 土柱 淤堵 固结 泊松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钴金属氧化物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水中苯并噻唑
12
作者 丁春生 潘宇强 +1 位作者 雷佳 张航天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3,共11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类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产生了许多新兴污染物,目前如何处理这些新兴污染物已成为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作为一种常用的化工产品,苯并噻唑(BZA)已成为水中新兴的有毒化合物,对水生生态环境和饮用水安全构成了较大的威胁。...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类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产生了许多新兴污染物,目前如何处理这些新兴污染物已成为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作为一种常用的化工产品,苯并噻唑(BZA)已成为水中新兴的有毒化合物,对水生生态环境和饮用水安全构成了较大的威胁。试验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FeCo_(2)O_(4)纳米材料,利用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HRTEM(高分辨率透射电镜能谱)、SEM(扫描电镜能谱)和XRD(X射线衍射)对BZA进行表征。以水中的BZA为目标物,基于过单硫酸盐(PMS)的高级氧化技术,对FeCo_(2)O_(4)活化PMS降解BZA的效果进行试验,并探讨了影响因素和降解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当加入0.3 g/L的FeCo_(2)O_(4)和3 mmol/L的PMS时,在90 min内能完全降解BZA,同时FeCo_(2)O_(4)在循环使用4次后仍对污染物有76.90%的降解率,FeCo_(2)O_(4)纳米材料活化PMS对水中的BZA降解效果明显。其中自由基SO_(4)^(·-)对降解BZA起着主导作用,水中常见的阴离子HCO_(3)^(-)会促进体系对BZA的降解,而腐殖酸和Cl^(-)起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钴金属氧化物 苯并噻唑 过单硫酸盐 影响因素 降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风下三塔斜拉桥抗风稳定性研究
13
作者 张新军 冷宇涵 李寒妍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9-236,共8页
采用斜风下大跨度桥梁三维空气静力和动力稳定性分析程序,以主跨1400 m的三塔斜拉桥设计方案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动力特性和斜风下的结构稳定性(包括空气静力和动力稳定性),揭示斜风下三塔斜拉桥空气静力和动力失稳的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 采用斜风下大跨度桥梁三维空气静力和动力稳定性分析程序,以主跨1400 m的三塔斜拉桥设计方案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动力特性和斜风下的结构稳定性(包括空气静力和动力稳定性),揭示斜风下三塔斜拉桥空气静力和动力失稳的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三塔斜拉桥结构柔性显著,竖向刚度和横向刚度均很小,对横桥向风作用敏感;三塔斜拉桥呈现出竖向弯曲和扭转耦合的空气静力失稳形态,斜风分解法会高估三塔斜拉桥的空气静力稳定性,斜风效应对三塔斜拉桥的空气静力稳定性的影响随着风偏角的增大逐渐增大,故对三塔斜拉桥的空气静力稳定性的准确评估必须采用斜风下大跨度桥梁三维空气静力分析方法;斜风分解法会高估或低估三塔斜拉桥的空气动力稳定性,斜风效应和静风效应均会降低三塔斜拉桥的空气动力稳定性,而斜风和静风效应的综合作用将进一步降低三塔斜拉桥的空气动力稳定性。因此,分析三塔斜拉桥空气动力稳定性时必须考虑斜风和静风效应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风 三塔斜拉桥 动力特性 空气静力稳定性 空气动力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塔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颤振稳定性研究
14
作者 张新军 陈冰泽 周楠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4-250,共7页
采用斜风下大跨度桥梁三维全模态颤振分析程序,分析1 400 m主跨的三塔斜拉-悬吊协作体桥设计方案的动力特性和斜风下的颤振稳定性,并与相同主跨的双塔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和三塔悬索桥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其颤振性能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采用斜风下大跨度桥梁三维全模态颤振分析程序,分析1 400 m主跨的三塔斜拉-悬吊协作体桥设计方案的动力特性和斜风下的颤振稳定性,并与相同主跨的双塔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和三塔悬索桥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其颤振性能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三塔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结构柔性大,竖向刚度和横向刚度均很小,对斜风作用敏感;各风攻角下,颤振临界风速随着风偏角的增大均没有呈现如斜风分解法所述的余弦变化特征,其颤振稳定性可能在斜风下更差;斜风效应对颤振稳定性影响较小,静风效应则显著降低斜风下的颤振稳定性,总体平均降幅达到11.59%,在考虑斜风和静风作用的综合影响后,降幅更加显著,达到11.85%;虽然相较于双塔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三塔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的结构刚度和斜风下的颤振稳定性均有所下降,但是比相同主跨的三塔悬索桥有明显提高,是一种大跨度多塔缆索承重桥梁适宜的结构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风 三塔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 颤振稳定性 动力特性 静风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水泥基传感器压阻性能研究进展
15
作者 郭健 胡山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1-257,共7页
碳纳米管(CNTs)是一种具有优异力学与电学性能的新型碳材料,适量的碳纳米管即可使几乎绝缘的水泥基材料形成具有良好压阻性能的传感器。而压阻性能决定了传感器灵敏度大小,其受到多类因素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综述了国内外对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CNTs)是一种具有优异力学与电学性能的新型碳材料,适量的碳纳米管即可使几乎绝缘的水泥基材料形成具有良好压阻性能的传感器。而压阻性能决定了传感器灵敏度大小,其受到多类因素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综述了国内外对碳纳米管水泥基传感器材料组构、受载特性和微观模型的研究,从多方面阐述并总结了目前碳纳米管水泥基传感器压阻性能的研究进展,针对部分研究的不足提出问题,分析原因并进行了讨论,以期为碳纳米管水泥基传感器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压阻效应 材料组构 受载特性 微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湿接缝应力控制的横隔梁设计方法研究
16
作者 彭卫兵 王智越 +2 位作者 林帮军 黄晨露 徐静敏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2-458,共7页
传统横隔梁设置常考虑对主梁横向荷载分布的影响,却忽略梁间湿接缝受力,且横向荷载分布效应无法成为设置横隔梁的直接依据。以典型25~40 m的装配式T梁桥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考虑湿接缝空间受力状态的横隔梁设计准则,并通过精细化三维... 传统横隔梁设置常考虑对主梁横向荷载分布的影响,却忽略梁间湿接缝受力,且横向荷载分布效应无法成为设置横隔梁的直接依据。以典型25~40 m的装配式T梁桥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考虑湿接缝空间受力状态的横隔梁设计准则,并通过精细化三维有限元分析进行验证,系统研究横隔梁的布置方式与湿接缝受力性能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了横隔梁数量及位置对湿接缝在运营期内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车道荷载作用下,相对于主梁受力,湿接缝的峰值应力对横隔梁的设计起控制性作用;横隔梁的设置可以有效降低湿接缝的应力,当桥梁跨径L在25~40 m时,至少需在跨中布置一道横隔梁;此外,跨中横隔梁对降低湿接缝应力的效果优于L/4和3L/4位置的横隔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横隔梁 湿接缝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点半刚性对钢管电梯井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袁伟斌 许超超 +1 位作者 赵必大 陈瑞生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30,共6页
工程中,有一种梁和柱均采用方钢管构件,梁和柱之间通过直接焊接连接的钢管电梯井结构,其特点是梁柱节点为半刚性节点,然而,目前在工程设计时往往为了简化而假定其为刚性节点。为研究节点刚度对钢管电梯井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首先利用有... 工程中,有一种梁和柱均采用方钢管构件,梁和柱之间通过直接焊接连接的钢管电梯井结构,其特点是梁柱节点为半刚性节点,然而,目前在工程设计时往往为了简化而假定其为刚性节点。为研究节点刚度对钢管电梯井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首先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计算得到梁柱节点刚度,然后利用Midas-gen建立梁柱节点为理想刚性节点和半刚性节点两种钢管电梯井结构模型,对比分析节点半刚性效应对钢管电梯井结构抗震和抗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梁柱刚性连接的钢管电梯井结构,半刚性连接的钢管电梯井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层间位移角和自振周期均显著增大,然而基底剪力有所降低。此外,半刚性连接电梯井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层间位移明显大于规范规定的设计要求,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只有将钢管柱壁厚从目前工程采用的8 mm增加到16 mm才能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装电梯 钢管电梯井结构 梁柱半刚性连接 受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早龄期UHPC力学性能和水化进程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金涛 郑柏加 +2 位作者 张龙 杨杨 崔娇伟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0,共9页
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UHPC)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其早期水化程度剧烈、体积变化大、开裂敏感性较高。基于力学性能及热重试验,分析UHPC超早龄期的拉压强度、拉伸应变、弹性模量和水化进程等时变规... 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UHPC)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其早期水化程度剧烈、体积变化大、开裂敏感性较高。基于力学性能及热重试验,分析UHPC超早龄期的拉压强度、拉伸应变、弹性模量和水化进程等时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UHPC超早龄期抗压与抗拉强度发展较快,1 d即可分别达到28 d强度的45%以上;UHPC的拉伸应变随龄期呈现先降低后增加并趋于稳定的规律,UHPC的极限拉伸应变ε在超早龄期仅为77×10^(-6)~92×10^(-6),而成熟龄期UHPC极限拉伸应变ε为135×10^(-6)~163×10^(-6);UHPC超早龄期的弹性模量则与抗压强度发展呈现类似的规律,且两者关系符合幂函数发展规律,拉压比稳定在0.06附近;UHPC超早龄期水化进程发展迅速,1 d龄期时水化程度达到20%~30%,较低的水胶比导致UHPC水化程度不高,28 d龄期时水化程度仅为4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超早龄期 力学性能 拉伸应变 水化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屈服线模型的X形方钢管节点抗弯承载力计算式
19
作者 赵必大 刘威 +1 位作者 王蓉 吴剑国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7,共9页
X形方钢管相贯节点在土木工程、海洋工程中有广泛的运用,但当前规范公式(基于简单屈服线模型)仅考虑主管表面贡献而低估了节点抗弯承载力。对X形方钢管相贯节点进行平面内受弯加载试验,根据节点变形特征提出用于节点平面内抗弯承载力计... X形方钢管相贯节点在土木工程、海洋工程中有广泛的运用,但当前规范公式(基于简单屈服线模型)仅考虑主管表面贡献而低估了节点抗弯承载力。对X形方钢管相贯节点进行平面内受弯加载试验,根据节点变形特征提出用于节点平面内抗弯承载力计算的全屈服线模型,该模型考虑节点域主管所有管壁(表面和侧壁)的承载贡献、且能反映支主管斜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X形节点试件的破坏模式为节点域主管管壁塑性软化后的撕裂破坏;根据试验和有限元参数化分析计算结果,基于全屈服线推导建立的理论计算式比规范公式能更好地预测节点实际抗弯承载力,理论计算式仅略微高估节点抗弯承载力(高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形方钢管相贯节点 平面内抗弯承载力 屈服线模型 支主管斜交 主管表面和侧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碳强化再生粗骨料对其混凝土力学强度及体积稳定性的影响
20
作者 钱如胜 叶志波 +4 位作者 张云升 赵儒泽 孔德玉 杨杨 聂海波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3-98,共6页
采用废弃混凝土制备再生骨料,并对骨料进行固碳强化,制备高性能再生骨料混凝土,有利于“固废”和“固碳”双重环保。本工作制备了天然骨料混凝土(NCA-Concrete)、再生骨料混凝土(RCA-Concrete)和固碳强化再生骨料混凝土(CRCA-Concrete)... 采用废弃混凝土制备再生骨料,并对骨料进行固碳强化,制备高性能再生骨料混凝土,有利于“固废”和“固碳”双重环保。本工作制备了天然骨料混凝土(NCA-Concrete)、再生骨料混凝土(RCA-Concrete)和固碳强化再生骨料混凝土(CRCA-Concrete),探究固碳强化再生粗骨料(CRCA)对其混凝土力学强度和体积稳定性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固碳强化可减小混凝土中再生骨料的界面过渡区(ITZ)宽度,提高ITZ和砂浆显微硬度,降低CRCA孔隙率;固碳强化再生骨料能提升其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与RCA-Concrete相比,提升幅度分别为13.52%、8.49%和7.37%;固碳强化再生骨料亦可提升其混凝土体积稳定性,CRCA-Concrete后期(12 d)干燥收缩低于RCA-Concrete,其各龄期自收缩均低于NCA-Concre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粗骨料 固碳强化 微结构 力学性能 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