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酰胺/醋酸纤维素复合正渗透膜的制备及相转化工艺参数的优化
1
作者 林明杰 李士洋 +2 位作者 马俊梅 高从堦 薛立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18-1427,共10页
正渗透(forward osmosis,FO)分离技术具有低操作压力、低能耗、膜污染程度轻等优点,可能成为解决世界上水资源匮乏和能源短缺等极具挑战性问题的潜在方案。然而,正渗透技术缺乏性能优异且稳定的FO膜被认为是限制其发展及应用的主要障碍... 正渗透(forward osmosis,FO)分离技术具有低操作压力、低能耗、膜污染程度轻等优点,可能成为解决世界上水资源匮乏和能源短缺等极具挑战性问题的潜在方案。然而,正渗透技术缺乏性能优异且稳定的FO膜被认为是限制其发展及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本文从调控相转化工艺参数出发,通过改变铸膜液中的致孔剂种类以及操作参数(涂布厚度、溶剂蒸发时间和凝固浴温度)来实现对醋酸纤维素(cellulose acetate,CA)基底结构和性能的有效调控,并采用界面聚合(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IP)的方法在这种亲水的多孔基底上制备聚酰胺(polyamide,PA)分离层,得到薄膜复合正渗透(TFC-FO)膜。实验结果表明,用10%(质量分数)CA、致孔剂A等组成的铸膜液在150μm浇铸刀下涂布,立即浸入25℃凝固浴相转化制得CA基底,再经界面聚合所得的TFC-FO膜的渗透选择性最佳,以1mol/L NaCl溶液作为汲取液,去离子水作为原料液,膜的FO水通量达10.94L/(m^(2)·h),反向盐通量为0.0500mol/(m^(2)·h),对NaCl的截留率为95.0%,结构参数为1404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渗透 相转化 聚酰胺 醋酸纤维素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氧官能团MXene(M-Ti,Y)材料用于CO_(2)、H_(2)S、COS气体传感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2
作者 董华青 卓涵 +2 位作者 邓声威 姚子豪 丰枫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77-982,共6页
二维材料因其高比表面积而具有作为有毒气体传感器的巨大潜力。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被氧官能团覆盖的MXenes系列二维材料对CO_(2)、H_(2)S和COS的吸附性能。计算结果显示,CO_(2)与Y_(3)C_(2)O_(2)和Y_(4)C_... 二维材料因其高比表面积而具有作为有毒气体传感器的巨大潜力。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被氧官能团覆盖的MXenes系列二维材料对CO_(2)、H_(2)S和COS的吸附性能。计算结果显示,CO_(2)与Y_(3)C_(2)O_(2)和Y_(4)C_(3)O_(2)之间存在化学吸附,电荷转移的分别为0.30 e和0.31 e。COS与Ti_(3)C_(2)O_(2)和Ti_(4)C_(3)O_(2)之间存在化学吸附,电荷转移的分别为0.16 e和0.18e,计算中明显检测到这些吸附和电荷转移引起的电流变化。此外,通过分析电荷局域密度图和态密度图可以发现在被氧官能团覆盖的相同金属基MXene材料中,导电性强的MXene材料更适合做气体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传感器 密度泛函理论 二维材料 MXe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强碱(NaOH)对聚酰胺复合纳滤膜的协同调控机理 被引量:1
3
作者 薛立新 董永平 +1 位作者 陈梦瑶 高从堦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25-2237,共13页
针对传统聚酰胺复合(TFC-PA)纳滤(NF)膜溶剂渗透性和溶质分离选择性相互制约、无法同时提升的问题,本文从界面聚合调控出发,由适当比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强碱(NaOH)组成二元调节剂。其中,SDS单分子层通过静电作用富集哌嗪... 针对传统聚酰胺复合(TFC-PA)纳滤(NF)膜溶剂渗透性和溶质分离选择性相互制约、无法同时提升的问题,本文从界面聚合调控出发,由适当比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强碱(NaOH)组成二元调节剂。其中,SDS单分子层通过静电作用富集哌嗪(PIP),包裹有机酰氯避免其被NaOH水解,同时降低界面张力,加快PIP分子跨界面均匀扩散,提高界面聚合的速度和均匀性;适量的NaOH吸酸保持SDS的表面活性,同时去质子化活化PIP,加快界面聚合速度,形成均匀聚酰胺分离层。这种协同增强效应使在水相溶液含有0.35%(质量体积浓度)SDS和0.3%(质量体积浓度)NaOH条件下,生成的聚酰胺复合膜MPA-SDS-NaOH与TFC-PA NF膜相比,聚酰胺层交联度从44.8%提高到88.4%,孔径分布变窄的同时,厚度从125nm降到42nm,渗透通量从的6.04L/(m^(2)·h·bar)提高到19.20L/(m^(2)·h·bar)(1bar=0.1MPa),NaCl和Na_(2)SO_(4)的单盐分离选择性也从29.4上升到152.6,实现了膜渗透通量和分离选择性的同时提升。SDS和Na OH协同补偿调控策略为制备高渗透选择性脱盐聚酰胺纳滤膜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效应 界面聚合调控 选择性 纳滤膜 聚酰胺复合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塔板的开发及其工业应用 被引量:27
4
作者 姚克俭 祝铃钰 +1 位作者 计建炳 徐崇嗣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772-775,共4页
对比板式塔和填料塔的特点 ,将规整填料与穿流板有机组合 ,开发出新型的复合塔板。阐述了复合塔板的原理和结构 ,对复合塔板的流体力学和传质性能进行分析 ,并进行了复合塔板的冷模试验和热模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塔板比较 ,复合塔... 对比板式塔和填料塔的特点 ,将规整填料与穿流板有机组合 ,开发出新型的复合塔板。阐述了复合塔板的原理和结构 ,对复合塔板的流体力学和传质性能进行分析 ,并进行了复合塔板的冷模试验和热模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塔板比较 ,复合塔板塔板效率高 4 0 %以上、板压降低 30 %以上 ,基本消除了雾沫夹带 ,塔板效率与高效填料相当。复合塔板可明显降低塔高或缩小塔径 ,降低设备费用 ,减小回流比 ,节约能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板 填料 复合塔板 精馏 工业应用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过程建模中的数据挖掘技术 被引量:16
5
作者 夏陆岳 潘海天 +1 位作者 蔡亦军 周猛飞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6-519,共4页
对数据挖掘技术在化工过程建模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 ,介绍了一些主要的数据挖掘技术 ,其中包括神经网络、遗传算法、主元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等 ;
关键词 化工过程 建模 数据挖掘 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主元分析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业用二乙醇胺中的杂质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颂红 章渊昶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85-87,共3页
 利用HP 5毛细管柱,甲醇为溶剂,三甘醇为内标,氢火焰离子检测器检测,分别对工业用二乙醇胺中杂质一乙醇胺和三乙醇胺进行分离,进而测定其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回收率为93.17%~101.50%,相对标准偏差为1.54%~2.15%。此方法简便、...  利用HP 5毛细管柱,甲醇为溶剂,三甘醇为内标,氢火焰离子检测器检测,分别对工业用二乙醇胺中杂质一乙醇胺和三乙醇胺进行分离,进而测定其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回收率为93.17%~101.50%,相对标准偏差为1.54%~2.15%。此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并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适用于对工业用二乙醇胺中杂质的质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测定 工业用二乙醇胺 杂质 毛细管柱 -乙醇胺 三乙醇胺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业废气中二硫化碳富集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胡伟 黄荣斌 沈立浩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0-32,共3页
研究了大气中痕量二硫化碳在 SQ-2 0 6(以 1 0 %的 SE-3 0为固定液 ,配火焰光度检测器 )上的测定方法及二硫化碳的富集和解吸条件的选择。以碳分子筛为吸附剂 ,最佳收集速度为 2 0 ml/min,解吸液体积 1 5 ml,解吸时间 3 5 min。用外标... 研究了大气中痕量二硫化碳在 SQ-2 0 6(以 1 0 %的 SE-3 0为固定液 ,配火焰光度检测器 )上的测定方法及二硫化碳的富集和解吸条件的选择。以碳分子筛为吸附剂 ,最佳收集速度为 2 0 ml/min,解吸液体积 1 5 ml,解吸时间 3 5 min。用外标法定量 ,测定的回收率为 99.2 % ,最低检出浓度 2 .0 4× 1 0 - 8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碳 气相色谱 分析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PEI辅助ZIF-L粒子原位生长制备高性能染料脱盐膜
8
作者 蔡达健 郑晨晨 +2 位作者 李士洋 涂龙斗 薛立新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91,共14页
膜分离法因其具有高效、节能的优点,在处理印染废水实现资源回收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通过在聚砜(PSf)超滤膜上涂覆的聚乙烯亚胺(PEI)和儿茶酚(CA)的交联网络中原位生长锌咪唑框架微晶叶(ZIF-L)来构建高性能染料脱盐复合膜,并系统地研究... 膜分离法因其具有高效、节能的优点,在处理印染废水实现资源回收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通过在聚砜(PSf)超滤膜上涂覆的聚乙烯亚胺(PEI)和儿茶酚(CA)的交联网络中原位生长锌咪唑框架微晶叶(ZIF-L)来构建高性能染料脱盐复合膜,并系统地研究了制备条件对膜表面结构及其染料/盐分离性能的影响.插入在交联网络中的ZIF-L粒子紧密堆叠,增加了复合膜的表面粗糙度和选择性水通道,大大提升了膜的溶液渗透性.优化制备条件后所得到的CA/PEI(ZIF-L)复合膜,其溶液渗透系数可达到1100.0 L/(m^(2)·h·MPa),是CA/PEI复合膜的10.4倍,对刚果红(CR)、甲基蓝(MB)和直接黑38(DB-38)截留率分别为99.12%、98.92%和99.35%,而对Na2SO4的截留率仅为1.35%,在染料/盐混合溶液中表现出良好的分离性能以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F-L 原位生长 染料/盐分离 复合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循环双极膜电渗析处理煤化工含盐废水制备酸碱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董隽 薛上峰 +3 位作者 刘春红 祁志福 高强生 沈江南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2-122,共11页
提出复循环双极膜电渗析工艺,实现煤化工含盐废水在低盐浓度进水条件下产生较高浓度酸、碱,从而避免盐水浓缩、二次除硬等预处理过程.采用正交设计实验,探究膜堆电压、盐/碱(酸)室体积比和盐室循环次数等因素对反应程度、再生酸碱浓度... 提出复循环双极膜电渗析工艺,实现煤化工含盐废水在低盐浓度进水条件下产生较高浓度酸、碱,从而避免盐水浓缩、二次除硬等预处理过程.采用正交设计实验,探究膜堆电压、盐/碱(酸)室体积比和盐室循环次数等因素对反应程度、再生酸碱浓度、纯度、反应能耗、电流效率等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膜堆电压过低、盐/碱(酸)室体积比过大或盐室循环次数过高均会使盐室离子的迁移受阻.盐室循环次数是影响酸、碱产品浓度的最显著因素,盐/碱(酸)室体积比是影响反应能耗和电流效率的最显著因素.综合分析后确定了优化的工况参数:膜堆电压28 V,盐/碱(酸)室体积比2∶1,盐室循环次数3次.该工况下碱浓度达1.3 mol/L,酸浓度达1.0 mol/L,反应能耗3244 kWh/t-NaOH,电流效率50%.所得酸、碱产品适用于系统内部废水预处理,有利于实现煤化工含盐废水趋零排放和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工 含盐废水 双极膜 电渗析 酸碱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δ-取代己内酰胺化学/酶串联一锅法合成及立体构型调控
10
作者 屠美玲 王祁宁 +3 位作者 李琰君 张建庭 贾继宁 杨阿三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3,共9页
报道了一种以1-取代高烯丙基胺为原料,结合酶催化动态动力学拆分与分子内烯烃复分解反应串联一锅法制备手性δ-取代己内酰胺的方法。分别用脂肪酶和蛋白酶作为动态动力学拆分催化剂,实现了手性δ-取代己内酰胺立体构型的调控。通过该方... 报道了一种以1-取代高烯丙基胺为原料,结合酶催化动态动力学拆分与分子内烯烃复分解反应串联一锅法制备手性δ-取代己内酰胺的方法。分别用脂肪酶和蛋白酶作为动态动力学拆分催化剂,实现了手性δ-取代己内酰胺立体构型的调控。通过该方法制备的R-δ-取代己内酰胺的对映体过量值(enantiomeric excess,ee)均在90%以上,产率维持在76%以上;所制备的S-δ-取代己内酰胺的ee也在82%以上,产率均高于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己内酰胺 立体构型可调控合成 化学/酶串联一锅法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Fe-MOF和氮氧自由基协同增强甾醇电催化氧化
11
作者 许银洁 李随勤 +8 位作者 刘力豪 贺佳辉 李凯 王梦欣 赵舒影 李纯 张峥斌 钟兴 王建国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45,共2页
传统甾醇中间体氧化采用重金属铬作为氧化剂,存在毒性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电催化氧化(ECO)以其高效、环保、可控的优点备受青睐,被认为是一种可替代传统工艺的方法。然而,目前ECO面临低电流密度和低时空产率的挑战。本研究采用一步溶... 传统甾醇中间体氧化采用重金属铬作为氧化剂,存在毒性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电催化氧化(ECO)以其高效、环保、可控的优点备受青睐,被认为是一种可替代传统工艺的方法。然而,目前ECO面临低电流密度和低时空产率的挑战。本研究采用一步溶剂热法在石墨毡上制备自支撑NiFe-MOF纳米片电催化剂,并耦合NiFe-MOF与氮氧自由基(4-乙酰氨-2,2,6,6-四甲基哌啶-1-氧)协同电催化策略以提高ECO性能。研究发现碱性电解液可重构NiFe-MOF催化剂,从而提高催化活性。此外,连续流动强化传质,成功实现以100 mA·cm^(-2)的大电流密度对19-羟基-4-雄甾烯-3,17-二酮(1a)的选择性电催化氧化,且选择性高达98%,时空产率可达15.88 kg·m^(-3)·h^(-1),是间歇电反应器的35倍。寿命测试发现经10次循环反应后,NiFe-MOF/ACT协同体系对ECO仍具有较高的转化率。通过增大NiFe-MOF面积,将其组装至连续流动式电反应器并进行ECO恒电流电解,可达到12.99 kg·m^(-3)·h^(-1)的时空产率。该工作提出一种NiFe-MOF/ACT协同电催化氧化策略,为实现甾醇选择性氧化提供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甾醇 电催化氧化 金属有机框架 氮氧自由基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PLS-GRA的造纸干燥过程能耗非优原因追溯模型 被引量:8
12
作者 戴景波 陈晓彬 +5 位作者 方子言 郑启富 张垚 张敏 董云渊 廖建明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9,共9页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结合T-PLS(全潜结构投影)和GRA(灰色关联度分析)的造纸干燥过程能耗非优原因追溯模型。该模型首先基于机理知识和方差特性,去除造纸干燥过程生产数据中的非核心特征变量,并通过3σ原则和箱形图剔除异常值;然后使用施胶...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结合T-PLS(全潜结构投影)和GRA(灰色关联度分析)的造纸干燥过程能耗非优原因追溯模型。该模型首先基于机理知识和方差特性,去除造纸干燥过程生产数据中的非核心特征变量,并通过3σ原则和箱形图剔除异常值;然后使用施胶前定量与卷取车速数据,结合K-Means聚类算法,实现不同生产状态的分类;最后针对不同的生产状态,对比T-PLS和PLS建立的经济指标计算模型,选用基于T-PLS-GRA算法,构建造纸干燥过程能效非优原因追溯模型。结合国内某造纸厂实时生产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基于经济指标判断工业生产状态过程,对非优过程预测精准率为77.7%,可较好地跟踪造纸过程设备运行状态的变化过程;并且能追溯非优状态原因及整个工况下,非优生产状态中最大贡献变量出现频次,为企业改进工艺流程及节能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干燥过程 能效 非优原因追溯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改变胺单体扩散速率制备高性能复合反渗透膜
13
作者 何金 赖裕文 +3 位作者 李艳春 周士林 周勇 高从堦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72-1980,共9页
在常用的提高复合膜性能的方法中,调控复合膜形成的关键步骤界面聚合(IP)是一种简单且有效的方法。然而,对低共熔溶剂在界面聚合过程中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在此,本文提出了将低共熔溶剂(DES)引入界面聚合过程中,制备了聚酰胺复合反渗透... 在常用的提高复合膜性能的方法中,调控复合膜形成的关键步骤界面聚合(IP)是一种简单且有效的方法。然而,对低共熔溶剂在界面聚合过程中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在此,本文提出了将低共熔溶剂(DES)引入界面聚合过程中,制备了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对复合膜的结构和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考察了DES的加入量对反渗透膜性能的影响,并系统地分析了黏度对胺单体扩散速率的影响。得出了DES添加量为5%时,复合膜综合性能最佳,通量为63L/(m^(2)·h),截留率为99%。研究结果表明:DES的掺入使膜表面粗糙度降低、亲水性和电负性增强,此外,相比于未改性的复合膜,DES改性后的复合反渗透膜通量都有所提升。这项工作对制备出高性能的复合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 扩散 低共熔溶剂 反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烷基磺酸侧链的凝胶型聚苯并咪唑质子交换膜的制备与表征
14
作者 朱泰忠 张良 +3 位作者 黄泽权 罗伶萍 黄菲 薛立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62-1971,共10页
磷酸(PA)掺杂聚苯并咪唑(PBI)以其优异的热化学稳定性和高玻璃化转变温度成为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HT-PEMFCs)的首选材料。然而,由于低温下磷酸较弱的解离度和传递速率,导致膜的质子传导性能不佳,电池冷启动困难。因此,研发可在宽温... 磷酸(PA)掺杂聚苯并咪唑(PBI)以其优异的热化学稳定性和高玻璃化转变温度成为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HT-PEMFCs)的首选材料。然而,由于低温下磷酸较弱的解离度和传递速率,导致膜的质子传导性能不佳,电池冷启动困难。因此,研发可在宽温湿度范围内高效运行的高温质子交换膜成为当前挑战。特别是拓宽其低温运行窗口、实现冷启动对这类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多聚磷酸溶胶凝胶工艺与内酯开环反应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磷酸掺杂的具有柔性烷基磺酸侧链的凝胶型聚苯并咪唑质子交换膜。重点探究了烷基磺酸的引入以及侧链长度对磷酸掺杂水平、不同温湿度下的质子传导率及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质子交换膜具有凝胶型自组装片层堆叠的多孔结构,有利于吸收大量磷酸并提供质子快速传输通道。其中,PA/PS-PBI展现出了在宽温域范围内均优于目前所报道的其他工作的质子传导性能。特别是常温下,其质子传导率从原膜的0.0286S/cm提升至0.0694S/cm。80℃下,其质子传导率从原膜的0.1117S/cm提升至0.1619S/cm。200℃下,其质子传导率从原膜的0.2609S/cm提升至0.3578S/cm。此外,该膜在80℃和0%相对湿度(RH)条件下仍可具有与Nafion膜在100%RH时相当的质子传导率,为打破质子交换膜经典定义、实现宽温域(25~240℃)运行提供新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凝胶 聚苯并咪唑 质子传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锌法原子吸收间接测定谷氨酸络合反应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刘文涵 单伟光 +2 位作者 高云芳 谈金辉 单胜燕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91-1193,共3页
通过编程计算谷氨酸和锌离子的各种存在形式随pH值变化的拟合分布图,研究了在硫化锌法原子吸收间接测定谷氨酸时的pH对原子吸收响应的影响及络合反应的机理。指出在最佳条件pH9.0测定条件下,谷氨酸的pH响应峰是由于谷氨酸和锌离子的两... 通过编程计算谷氨酸和锌离子的各种存在形式随pH值变化的拟合分布图,研究了在硫化锌法原子吸收间接测定谷氨酸时的pH对原子吸收响应的影响及络合反应的机理。指出在最佳条件pH9.0测定条件下,谷氨酸的pH响应峰是由于谷氨酸和锌离子的两种不同存在形态的变化所引起的。谷氨酸是以负一价离子状态与Zn(OH)_2形成了可溶性络合离子[OO—C—CH—(NH_3^+)—CH_2—CH_2—COO]Zn(OH)_2。理论计算与实验数据能很好地吻合,确定了硫化锌法原子吸收间接测定谷氨酸时的络合物反应机理及络合物的组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锌离子 络合反应 反应机理 硫化锌法原子吸收 间接测定 结构 PH值 碱式谷氨酸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H_2O_2催化氧化降解对氨基苯酚(PAP)废水 被引量:30
16
作者 许丹倩 严新焕 +2 位作者 楼芝英 怀哲明 徐振元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1-113,共3页
以活性炭作催化剂、H_2O_2作氧化剂催化氧化降解对氨基苯酚(PAP;结果表明,在H_2O_2/COD_0=1.0,活性炭/H_2O_2=0.5,pH=2的条件下,降解反应可在180min内结束,PAP的去除率高于99%,C... 以活性炭作催化剂、H_2O_2作氧化剂催化氧化降解对氨基苯酚(PAP;结果表明,在H_2O_2/COD_0=1.0,活性炭/H_2O_2=0.5,pH=2的条件下,降解反应可在180min内结束,PAP的去除率高于99%,COD去除率达74.0%,与Fenton试剂法相比较,COD去除率提高1.75倍.并对降解机理作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催化剂 降解 对氨基苯酚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脱土负载型固体酸催化剂的烷基化性能与结构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周春晖 蔡晔 +3 位作者 罗锡平 葛忠华 李小年 刘华彦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6-100,共5页
以酸化后蒙脱土为载体,采用浸渍蒸发法制备了环境友好的蒙脱土负载ZnCl2型固体酸催化剂。研究了蒙脱土酸化处理、ZnCl2负载量及活化温度对催化剂烷基化活性的影响,并初步考察了催化剂的稳定性,比较了几种不同酸催化剂的烷基化活性。利用... 以酸化后蒙脱土为载体,采用浸渍蒸发法制备了环境友好的蒙脱土负载ZnCl2型固体酸催化剂。研究了蒙脱土酸化处理、ZnCl2负载量及活化温度对催化剂烷基化活性的影响,并初步考察了催化剂的稳定性,比较了几种不同酸催化剂的烷基化活性。利用XRD、BET、TG-DTA、吡啶吸附FTIR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和测定;结果表明,蒙脱土酸化处理后形成的孔道有利于负载ZnCl2, ZnCl2与蒙脱土的羟基之间存在着化学键合,经活化后转化成Zn(OH)Cl。蒙脱土负载ZnCl2后明显地提高蒙脱土表面的总酸量,催化剂活性与其表面总酸量之间有关,催化剂表面L酸与B酸的共存有利于其烷基化活性的提高。实验条件下,蒙脱土负载ZnCl2型催化剂在苯与氯苄的烷基化反应中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二苯甲烷的收率最高可达83.6%。与其它Lewis酸试剂及酸化蒙脱土相比,蒙脱土负载型催化剂催化活性大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土 负载型固体酸催化剂 烷基化性能 结构 浸渍蒸发法 催化活性 有机反应 氯化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硅层柱蒙脱石材料合成的新方法与表征 被引量:16
18
作者 周春晖 李庆伟 +2 位作者 葛忠华 李小年 倪哲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351-1355,共5页
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AB)将天然钠基蒙脱石改性成有机蒙脱石 ,以十二烷胺为模板剂 ,正硅酸乙酯为层柱前驱体 ,在室温下合成了新型介孔硅层柱蒙脱石材料 .用 XRD,TG,FTIR以及 N2 等温吸附 -脱附等技术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 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AB)将天然钠基蒙脱石改性成有机蒙脱石 ,以十二烷胺为模板剂 ,正硅酸乙酯为层柱前驱体 ,在室温下合成了新型介孔硅层柱蒙脱石材料 .用 XRD,TG,FTIR以及 N2 等温吸附 -脱附等技术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合成材料具有大通道 (净层间距为 2 .75 nm)、介孔孔径且孔分布窄 (平均孔径为 2 .1 7nm)、比表面积高 (SBET=82 1 .6 m2 /g)、热稳定性高 (大于 80 0℃ )等特征 .同时 ,通过改变中性胺的链长 ,研究了孔结构的调变规律 ,分析了材料的成孔机理和热稳定性提高的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硅层柱蒙脱石材料 合成方法 表征 催化材料 正硅酸乙酯 大通道 介孔孔径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胡椒风味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72
19
作者 李祖光 高云芳 刘文涵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28-131,共4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吸附富集黑胡椒粉的挥发性成分,然后用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鉴定,用GC/MS总离子流色谱峰的峰面积进行归一化定量分析其风味成分,并对3种不同厂家生产的黑胡椒粉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黑胡椒粉的挥发性成分主要是一些不同结... 采用固相微萃取吸附富集黑胡椒粉的挥发性成分,然后用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鉴定,用GC/MS总离子流色谱峰的峰面积进行归一化定量分析其风味成分,并对3种不同厂家生产的黑胡椒粉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黑胡椒粉的挥发性成分主要是一些不同结构的单萜类化合物、单萜类氧化物和倍半萜类化合物,但不同厂家生产的黑胡椒粉的各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有所差别。其中β-石竹烯、3-蒈烯、β-水芹烯、胡椒烯、δ-榄香烯、β-蒎烯、α-律草烯是黑胡椒的特殊风味成分。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可用于区别和鉴定不同生产厂家所生产的黑胡椒粉,是研究食品风味成分分析的一种简单可行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胡椒 风味成分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和β成核剂对聚丙烯结晶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9
20
作者 钱欣 程蓉 +1 位作者 周珏 范文春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4-26,共3页
研究了α和 β成核剂对PP结晶行为的影响 ,采用偏光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和广角X衍射(WAXD)对成核PP的结晶形态进行了详细的表征。结果表明 ,两种成核剂的加入均使结晶向高温方向偏移 ,结晶速度加快。α成核剂的加入主要是细化... 研究了α和 β成核剂对PP结晶行为的影响 ,采用偏光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和广角X衍射(WAXD)对成核PP的结晶形态进行了详细的表征。结果表明 ,两种成核剂的加入均使结晶向高温方向偏移 ,结晶速度加快。α成核剂的加入主要是细化了球晶尺寸 ,结晶规整均匀 ,从而使结晶度增加 ;β成核剂的加入诱导了相当部分的α晶向 β晶转变 ,展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束状晶片聚集形态 ,球晶之间没有清晰的界限 ,从微观上解释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行为 影响 聚丙烯 成核剂 α晶型 Β晶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