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铅/石墨烯/活性炭的制备及电化学行为(英文)
1
作者 高云芳 王艳平 +3 位作者 姚秋实 王福华 任冬雷 徐新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6-492,共7页
将商业活性炭和石墨烯在饱和硝酸铅溶液中超声浸渍,并通过化学沉积结合高温煅烧制备了氧化铅/石墨烯/活性炭(PbO/GN/AC)复合材料.采用XRD、SEM、EDS等手段对复合物进行了物相及微观结构表征.测试结果发现,直径约200 nm的PbO颗粒均匀地... 将商业活性炭和石墨烯在饱和硝酸铅溶液中超声浸渍,并通过化学沉积结合高温煅烧制备了氧化铅/石墨烯/活性炭(PbO/GN/AC)复合材料.采用XRD、SEM、EDS等手段对复合物进行了物相及微观结构表征.测试结果发现,直径约200 nm的PbO颗粒均匀地分散在活性炭和石墨烯的表面.复合物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具有较高的析氢过电位,比电容高达312.6 F·g-1,等效串联内阻仅为1.56Ω.6000次循环之后,复合物电极的电容保持率仍达到92.6%.将5%(bymass)的Pb(PbO)/活性炭材料加入到铅酸电池负极铅膏中制备相应铅炭超级电池循环次数达到18051次,是普通铅酸蓄电池的3.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PBO 石墨烯 析氢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二巯基丁二酸在银表面的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及电还原特性
2
作者 刘文涵 袁荣辉 滕渊洁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24-1130,共7页
采用原位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EC-SERS)和电化学还原方法,研究了内消旋-2,3-二巯基丁二酸(DMSA)在活化的银电极上的吸附行为。通过模型分子DMSA进行结构优化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得到了理论拉曼光谱。在相同的DMSA自组装时间条件下,其... 采用原位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EC-SERS)和电化学还原方法,研究了内消旋-2,3-二巯基丁二酸(DMSA)在活化的银电极上的吸附行为。通过模型分子DMSA进行结构优化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得到了理论拉曼光谱。在相同的DMSA自组装时间条件下,其在Ag电极表面的覆盖度倒数与溶液浓度倒数成线性关系,说明DMSA单分子层在活性Ag表面的化学吸附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在酸性介质中,DMSA浸置自组装50 min后,SERS峰强趋于稳定,达到了该浓度下的动态吸附平衡。EC-SERS信号随施加电位的负移逐渐减弱至基本消失。通过计算探针分子DMSA在不同电位下的增强因子(EF),指出较负电位下存在着还原/脱附作用,使得Ag表面的拉曼活性降低,尤其在小于-0.4 V的还原电位时,增强因子显著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Langmuir等温吸附 2 3-二巯基丁二酸 银电极 增强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体缺陷Pd@UiO-66催化乙醇合成正丁醇
3
作者 王栋 何耀辉 +13 位作者 周丹枫 关伟鑫 何亚军 冯启龙 王鹏 侯少文 陈欣辉 王奕星 苟焕其 郭锋浩 王梦闯 王天姿 刘金德 倪珺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54-1263,共10页
选择乙酸作为调节剂,采用溶剂热合成法制备含有不同配体缺陷数量的UiO-66-xHAc载体,通过浸渍-反应法将金属Pd封装入UiO-66-xHAc中,得到了一系列Pd@UiO-66-xHAc催化剂,考察了其催化乙醇合成正丁醇的反应性能。通过N2物理吸附-脱附、X射... 选择乙酸作为调节剂,采用溶剂热合成法制备含有不同配体缺陷数量的UiO-66-xHAc载体,通过浸渍-反应法将金属Pd封装入UiO-66-xHAc中,得到了一系列Pd@UiO-66-xHAc催化剂,考察了其催化乙醇合成正丁醇的反应性能。通过N2物理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热重分析(TG)等表征技术,发现改变乙酸用量时,配体缺陷数量会随着乙酸用量的提高而增加,同时催化剂的Lewis酸的强度和数量也随之线性增加。虽然增加乙酸用量能够提升乙醇的转化效率,但是过量的Lewis酸量反而会促进乙醚等副产品的生成。当使用Pd@UiO-66-50HAc催化剂时,在温度为250℃、压力为2 MPa、LHSV为4 h^(-1)的反应条件下,乙醇转化率可以达到60.1%,同时正丁醇的选择性达到40.5%,正丁醇的收率达到2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正丁醇 UiO-66载体 配体缺陷 LEWIS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增大气相通量DJ塔板的流体力学性能及工业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余文婷 沈绍传 姚克俭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85-490,共6页
基于塔板与填料空中复合理论,设计出了一种将规整填料与带折边的固定阀(DJ-5型)塔板结合的新型塔板(DJ-5Plus塔板),在内径为600 mm的有机玻璃塔内,以空气-水为物系,对该新型塔板的流体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着重考察了DJ-5 Plus塔板雾沫... 基于塔板与填料空中复合理论,设计出了一种将规整填料与带折边的固定阀(DJ-5型)塔板结合的新型塔板(DJ-5Plus塔板),在内径为600 mm的有机玻璃塔内,以空气-水为物系,对该新型塔板的流体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着重考察了DJ-5 Plus塔板雾沫夹带特点,研究了干板压降、湿板压降、漏液等流体力学性能,并与DJ-5塔板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DJ-5塔板相比,DJ-5 Plus塔板的雾沫夹带率低50%以上,而干板压降高3%~29%,湿板压降高2%~15%;且DJ-5 Plus塔板的漏液率低15%~20%。DJ-5 Plus塔板在流体力学性能方面表现优良,尤其适用于气相负荷较大的工况。DJ-5 Plus塔板已经成功应用于工业实践中的扩能增效改造,达到扩能提产增效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J塔板 流体力学性能 气相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鼓泡元件塔板的传质性能研究及工业应用
5
作者 关芝霖 沈绍传 姚克俭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41-1247,共7页
在内径600 mm的不锈钢塔内,以空气-水-CO_(2)为物系,F1浮阀塔板为基准,通过解吸实验研究了圆形固定阀塔板和齿边导向浮阀塔板的传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气、液相负荷下,圆形固定阀塔板的塔板效率与浮阀塔板相当;在较大的气、液... 在内径600 mm的不锈钢塔内,以空气-水-CO_(2)为物系,F1浮阀塔板为基准,通过解吸实验研究了圆形固定阀塔板和齿边导向浮阀塔板的传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气、液相负荷下,圆形固定阀塔板的塔板效率与浮阀塔板相当;在较大的气、液相负荷下,齿边导向浮阀塔板的塔板效率比其他两种塔板更高,可操作范围比F1浮阀塔板更大。根据实验数据分别拟合出齿边导向浮阀塔板和圆形固定阀塔板的全塔效率计算关联式。圆形固定阀塔板和齿边导向浮阀塔板已成功工业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质性能 圆形固定阀塔板 齿边导向浮阀塔板 全塔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DJ塔板弓形区的流场研究及工业应用
6
作者 胡韬 沈绍传 姚克俭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59-665,共7页
以空气-水为物系,在1600 mm×1400 mm的有机玻璃塔内,对大型DJ塔板弓形区进行气液两相流研究,着重考察了气液相共同作用下受液区流量分配和导流板结构对弓形区流场分布的影响,并从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角度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 以空气-水为物系,在1600 mm×1400 mm的有机玻璃塔内,对大型DJ塔板弓形区进行气液两相流研究,着重考察了气液相共同作用下受液区流量分配和导流板结构对弓形区流场分布的影响,并从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角度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溢流强度和空塔动能因子的增大有助于流场均匀;在较低溢流强度时,受液区的流量分配比为1∶0.5时的流场较1∶1时更均匀;贴合塔壁弧度设置的导流板也能使液相流场更均匀。通过CFD模拟进一步验证了实验结果,为CFD在大型塔板气液两相流场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结构优化后的大型DJ塔板已经成功应用于中国石化某公司芳烃装置的二甲苯精馏塔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J塔板 气液两相流动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内标法测定亚胺硫磷农残含量 被引量:9
7
作者 刘江美 严丽萍 +1 位作者 刘文涵 滕渊洁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5-608,共4页
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了具有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活性的纳米银溶胶,进而利用亚胺硫磷(Phosmet)吸附于纳米银胶表面使其产生SERS光谱,并对Phosmet的含量进行了测定。选择硫氰化钾(KSCN)为内标物,通过不同浓度亚胺硫磷的拉... 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了具有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活性的纳米银溶胶,进而利用亚胺硫磷(Phosmet)吸附于纳米银胶表面使其产生SERS光谱,并对Phosmet的含量进行了测定。选择硫氰化钾(KSCN)为内标物,通过不同浓度亚胺硫磷的拉曼特征峰(S—P伸缩振动503cm^-1)与内标物SCN-的特征峰(2120cm^-1)峰高的相对强度比,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Phosmet的线性范围为5.0×10^-71.2×10^-5mol·L^-1,相关系数为0.9978;按7次空白实验所对应响应值,。的3倍标准偏差,计算得检出限为2.82×10^-7mol·L^-1;回收率为88.7%~110.2%,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8.0%。方法测定简单、操作方便、内标物干扰小,可应用于其他农残的分析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亚胺硫磷 内标法 银溶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巯基苯并咪唑在银电极表面的自组装吸附特性及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文涵 马苏珍 +2 位作者 滕渊洁 刘江美 何昌璟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6-112,共7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处理Ag电极,得到活化的具有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效应的粗糙Ag表面,进一步采用激光拉曼光谱探讨了2-巯基苯并咪唑(MBI)在其表面的自组装分子层的吸附特性。实验表明,在活性Ag表面的MBI自组装分子层能够产生理想的SERS效... 采用循环伏安法处理Ag电极,得到活化的具有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效应的粗糙Ag表面,进一步采用激光拉曼光谱探讨了2-巯基苯并咪唑(MBI)在其表面的自组装分子层的吸附特性。实验表明,在活性Ag表面的MBI自组装分子层能够产生理想的SERS效应,其强度随探针分子MBI浓度的增加先提高后减弱,达到一定浓度时因受其空间位阻等因素的影响,增强效应减弱。MBI在1×10-6mol·L-1浓度时增强效果最大。拉曼增强效应随着体系酸度的变化有着明显不同,在强酸性条件下的增强效应明显优于中性和碱性条件。MBI分子存在两种不同的异构体和在不同酸度下存在3种不同的存在形态,并形成动态平衡。p H<2时,MBI分子主要以硫酮式MBI+存在,并以巯基上的S:与活性Ag以配位方式吸附成键,其整个大π键平面垂直地吸附于Ag表面,产生相对较大的SERS信号。p H>2时,由于硫酮式和硫醇式与活性Ag的键合方式和能力不同,硫醇式上的S与Ag以S—Ag共价方式同时双键侧上的N以配位方式协同参与吸附成键,比硫酮式MBI+的单纯配位吸附要强,因而形成了竞争吸附,表现为SERS在p H=2~3.7之间的急剧下降。MBI硫醇式由于以S—Ag、N—Ag键的协同吸附,形成了倾斜侧卧式垂直吸附,而使拉曼增强效应相对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基苯并咪唑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硫酮式 电化学 自组装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键选择性直接电氧化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廖艳梅 武倩倩 +2 位作者 张安伦 朱英红 马淳安 《电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6-282,共7页
碳-氢(C-H)键是有机化合物中最基本的化学键,C-H键的活化和直接转化避免了反应物的预先官能化,是最终实现烷烃类化合物转化为不同种类有机化合物最直接、高效的转换方式,通过C-H键构建C-X键(X=O,C,N)是非常重要和具有挑战性的研究.C-H... 碳-氢(C-H)键是有机化合物中最基本的化学键,C-H键的活化和直接转化避免了反应物的预先官能化,是最终实现烷烃类化合物转化为不同种类有机化合物最直接、高效的转换方式,通过C-H键构建C-X键(X=O,C,N)是非常重要和具有挑战性的研究.C-H键直接电氧化活化过程中以"电子"参与反应,不需要加入额外的催化剂,并可通过选择合适的电极材料、支持电解质、溶剂和反应温度,通过恒电流或者恒电位电解,进行具有特定的反应选择性和区域选择性的C-H键电氧化活化,从而获得含其他活性基团的目标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健 直接电氧化: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噻吩甲酸在Fe_3O_4@Ag基底上的吸附及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江美 刘文涵 +1 位作者 滕渊洁 袁荣辉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77-1484,共8页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Fe3O4纳米颗粒,再以柠檬酸三钠还原Ag NO3获得了具有SERS活性的Fe3O4@Ag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从理论计算和实验测定表征探讨了2-噻吩甲酸(2-TCA)在...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Fe3O4纳米颗粒,再以柠檬酸三钠还原Ag NO3获得了具有SERS活性的Fe3O4@Ag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从理论计算和实验测定表征探讨了2-噻吩甲酸(2-TCA)在Fe3O4@Ag表面的吸附行为和增强效应。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得到的拉曼光谱与实际测得的常规拉曼光谱基本一致,而在DFT理论计算中所键连的Ag原子数越多,与实测值就越接近。溶液的浓度和p H对拉曼增强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当溶液的p H=3且浓度为1×10-4mol·L-1时有最大拉曼增强效应。峰强随2-TCA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浓度过大会导致大量2-TCA分子吸附聚集在Ag表面形成局部"拥堵",阻碍了激发光尤其是光谱信号的散射通过,从而减弱了拉曼增强效应。p H的变化使溶液中2-TCA分子形态发生改变,结构形态不同,其在Ag表面的吸附方式也不同。中性C4H3SCOOH分子以环上S:形式垂直吸附键合在Ag表面,形成S—Ag配位键而产生SERS光谱。-1价C4H3SCOO-离子以S—Ag配位和O—Ag共价"双键合"侧卧方式共同吸附在Ag表面而产生SERS光谱。在Ag表面,以单独S—Ag配位键吸附或键合的能力比S—Ag配位和O—Ag共价共同吸附方式要弱,但其产生的SERS信号更强,故2-TCA中性分子比2-TCA-离子更有利于SERS的产生。随着p H值的增加,溶液中的2-TCA由中性分子逐渐转化为-1价的C4H3SCOO-离子,因而在p H>3以后,拉曼增强效应逐步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噻吩甲酸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Fe3O4@Ag DFT 化学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离子液体在C-H键电氧化活化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陈姿颖 武倩倩 +2 位作者 张健青 朱英红 马淳安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本文将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离子液体修饰在多壁碳纳米管上,制备出离子液体/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对甲氧基甲苯(p-MT)在该复合离子液体水溶液体系中的电氧化性能.同时,通过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考查了扫描速率、温度、反应底... 本文将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离子液体修饰在多壁碳纳米管上,制备出离子液体/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对甲氧基甲苯(p-MT)在该复合离子液体水溶液体系中的电氧化性能.同时,通过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考查了扫描速率、温度、反应底物浓度等因素对电氧化性能的影响,研究了p-MT在该体系中的动力学过程.实验结果表明,p-MT在复合离子液体水溶液体系中发生不可逆的电氧化反应,且该过程受扩散控制,扩散系数为7.69×10^(-10)cm^2·s^(-1).适当地升高温度和增大反应底物浓度都有利于促进p-MT中C-H键选择性电氧化为相应醛基,选择性可达到95%.通过在不同结构电解槽中进行恒电位电解研究,发现离子液体/MWCNTs复合电解质在一室型电解槽中进行p-MT电氧化的电解效率更高、对目标产物对甲氧基苯甲醛(p-MBA)的选择性也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键氧化 离子液体/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电氧化活化 对甲氧基苯甲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段共聚物模板法一步制备WC/C基底电极材料
12
作者 郎小玲 江叶坤 +2 位作者 施梅勤 康凌之 马淳安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36-343,共8页
以酚醛树脂作为碳源,采用嵌段共聚物模板法一步制备新型有序介孔碳化钨/碳(WC/C)纳米颗粒.WC/C颗粒的比表面积为414 m2·g-1,表面的平均孔径约为38 nm,处于介孔范围内(2~50 nm).通过调节树脂预聚时间以及碳化温度等条件制备出... 以酚醛树脂作为碳源,采用嵌段共聚物模板法一步制备新型有序介孔碳化钨/碳(WC/C)纳米颗粒.WC/C颗粒的比表面积为414 m2·g-1,表面的平均孔径约为38 nm,处于介孔范围内(2~50 nm).通过调节树脂预聚时间以及碳化温度等条件制备出结构形貌较优的WC/C复合材料,并探讨了材料形成机理.使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氮气吸脱附等方法表征了复合材料的结构.将贵金属铂负载于WC/C表面制备得新电催化材料Pt-WC/C,使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对Pt-WC/C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检测,并与商用碳载铂(Pt/C)材料进行对比.测试结果发现,Pt-WC/C对甲醇的电催化活性以及稳定性等方面都表现出优于商用Pt/C材料的活性,这主要归功于碳化钨高度分散于碳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钨 嵌段共聚物 甲醇氧化 电催化剂 模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旋阀塔板的流体力学性能研究及其旋转流场CFD模拟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海鹏 朱菊香 +1 位作者 齐亮 姚克俭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00-1106,共7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固定旋转阀塔板,在内径600 mm的有机玻璃塔内,以空气-水为物系,对固旋阀塔板的流体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测定了塔板压降、漏液率和雾沫夹带量等流体力学性能参数,并与旋转浮阀塔板和F1浮阀塔板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 提出了一种新型固定旋转阀塔板,在内径600 mm的有机玻璃塔内,以空气-水为物系,对固旋阀塔板的流体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测定了塔板压降、漏液率和雾沫夹带量等流体力学性能参数,并与旋转浮阀塔板和F1浮阀塔板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当气体负荷较大时,固旋阀塔板的干板压降大于F1型浮阀塔板,具有更高的传质效率;固旋阀塔板的湿板压降小于旋转浮阀塔板和F1浮阀塔板;固旋阀塔板的雾沫夹带比F1型浮阀塔板小30%~40%,比旋转浮阀塔板小10%~20%,具有更高的气相负荷操作上限。通过Fluent6.3软件的模拟计算分析,固旋阀塔板的流场更稳定,液层分布更均匀,操作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旋阀塔板 旋转浮阀塔板 旋转流场 压降 漏液 雾沫夹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型离子液体对4-甲氧基甲苯的电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琼 朱英红 +2 位作者 朱颖 李艳芳 马淳安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5-469,共5页
通过紫外光谱研究了EMIMBF4、BMIMBF4、BMIMHSO4和BMIMAc四种咪唑型离子液体(ILs)与4-甲氧基甲苯(p-MT)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计时电流法(CP)研究了p-MT在四种离子液体中的电化学氧化行为,探讨了咪唑型离子液体对反应的影... 通过紫外光谱研究了EMIMBF4、BMIMBF4、BMIMHSO4和BMIMAc四种咪唑型离子液体(ILs)与4-甲氧基甲苯(p-MT)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计时电流法(CP)研究了p-MT在四种离子液体中的电化学氧化行为,探讨了咪唑型离子液体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离子液体水溶液中p-MT的紫外光谱出现明显的红移,其溶剂分子和反应底物p-MT之间相互作用,这有利于p-MT产生相对稳定的激发态.p-MT在离子液体水溶液中的电氧化受扩散控制,且p-MT在EMIMBF4水溶液中的扩散系数和电解产物的产率和选择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4-甲氧基甲苯 紫外光谱 电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Ag壳厚度Au@Ag纳米粒子的调控制备表征及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效应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盼 聂永惠 +1 位作者 滕渊洁 刘文涵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33-1239,共7页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以Au为核、包覆Ag的双金属核壳Au@Ag纳米粒子,并成功地用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分析测试。通过改变制备液中Ag/Au的量比来调控Ag壳包覆厚度。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对Au@Ag纳米粒子...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以Au为核、包覆Ag的双金属核壳Au@Ag纳米粒子,并成功地用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分析测试。通过改变制备液中Ag/Au的量比来调控Ag壳包覆厚度。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对Au@Ag纳米粒子的构貌进行表征。TEM显示明显存在核壳结构,且Ag壳层随Ag/Au的量比的增加而逐渐变厚;UV-Vis表明随着Ag/Au的量比的增加,Au@Ag纳米粒子出现了Au核与Ag壳吸收峰的2个等离子体共振峰,同时伴随着Au峰的蓝移和Ag峰的红移。以双甲脒为分析物,考察了不同Ag/Au的量比时的Au@Ag纳米粒子的SERS活性。结果表明,SERS活性随Ag/Au的量比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6∶5时其SERS增强效应最佳,此时Ag壳厚度约为6 nm。以对巯基苯胺(4-ATP)、结晶紫(CV)和双甲脒为分析测试对象,对比了Au@Ag、Ag、Au 3种基底的SERS活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Au@Ag纳米粒子的SERS活性要明显优于单纯的Au、Ag纳米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 AG Au@Ag 纳米粒子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胞嘧啶在银胶上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1
16
作者 聂永惠 李盼 +1 位作者 刘文涵 滕渊洁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3-551,共9页
为探讨胞嘧啶(Cytosine,Cy)在基底银表面的吸附特性和规律,采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光谱对其吸附行为进行分析,并结合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计算方法对Cy分子的常规拉曼光谱(NRS)及Cy与Ag团簇吸附的SERS光谱进行计算,与测... 为探讨胞嘧啶(Cytosine,Cy)在基底银表面的吸附特性和规律,采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光谱对其吸附行为进行分析,并结合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计算方法对Cy分子的常规拉曼光谱(NRS)及Cy与Ag团簇吸附的SERS光谱进行计算,与测定结果进行比对且对其拉曼峰进行系统指认及归属,理论计算结合实测值探讨了Cy在基底Ag上的增强效应和吸附行为。考察了Cy分子在Ag纳米粒子上的不同吸附时间、浓度、pH等条件对SERS光谱的影响及优化,发现pH影响最大,在中性和强碱性条件下的增强效应明显优于酸性。Cy分子存在2种不同的异构体和3种不同的存在形态,并随酸度变化相互转化而达动态平衡。基于Cy在不同pH时的形态分布和相应的SERS变化规律,结合DFT算得的Cy分子中的电荷分布及在银基底表面的吸附机制,详细探讨了酸碱对Cy分子的SRES光谱影响的内因和吸附机理,指出在中性和弱碱性时,是Cy中的N3和O与Ag形成配位吸附;在pH大于11时,N与Ag形成配位吸附,而O与Ag形成共价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嘧啶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吸附行为 DF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甲烷干重整反应的镍基催化剂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楠 岑洁 姚楠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06-611,共6页
Ni基催化剂常用于甲烷干重整(DRM)反应,但是在反应过程中易因积碳和烧结而失活,影响催化剂的性能。在DRM反应机理、反应温度与积碳的关系、Ni基催化剂烧结团聚、优化Ni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等方面综述了适用于DRM反应的Ni基催化剂的研究进... Ni基催化剂常用于甲烷干重整(DRM)反应,但是在反应过程中易因积碳和烧结而失活,影响催化剂的性能。在DRM反应机理、反应温度与积碳的关系、Ni基催化剂烧结团聚、优化Ni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等方面综述了适用于DRM反应的Ni基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设计具有更佳抗积碳和抗烧结性能的Ni基催化剂提供理论和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基催化剂 甲烷干重整 反应机理 积碳 烧结团聚 催化剂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特性的新型铂(II)金属配合物及其光激发的自敏化氧化反应(英文)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士昭 李维军 +2 位作者 俞越 刘进 张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76-1281,共6页
现如今过渡金属配合物因其优良的物理、化学特性应用前景很好,但实际应用中浓度淬灭严重影响其性能。聚集诱导发射(AIE)效应是一种常见的解决措施,但基于金属配合物方面的报道还相对较少。本论文中报道了一个种具有AIE效应的咪唑类金属P... 现如今过渡金属配合物因其优良的物理、化学特性应用前景很好,但实际应用中浓度淬灭严重影响其性能。聚集诱导发射(AIE)效应是一种常见的解决措施,但基于金属配合物方面的报道还相对较少。本论文中报道了一个种具有AIE效应的咪唑类金属Pt(II)配合物PtP2IM,通过单晶解析了其结构。在可见光下,该金属配合物可以发生光氧化反应生成一种新的咪唑/苯酰胺基类配合物PtPIMO。通过单晶解析、核磁共振、紫外-可见光谱等测试手段对该反应进行了研究。电子顺磁共振(EPR)测量结果显示PtP2IM的光氧化反应属于单态氧氧化反应。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显示单线态氧是由配合物MLCT的能量转移激发产生的。去除氧后,PtP2IM具有良好的光稳定性和明显的AIE特性。从晶体堆积中,我们发现PtP2IM的AIE特性可以归因于RIR效应即分子内旋转受限效应。聚集状态下,PtP2IM仍可以发生单线态氧的光氧化反应。综上所述,我们报道了一种具有AIE特性的新型铂(II)金属络合物PtP2IM,光激发下可以发生自敏化反应。本工作旨在研究具有AIE性质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基本光化学和光物理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铂(II)配合物 光氧化反应 单线态氧 金属-配体电荷跃迁 聚集诱导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DJ塔板弓形区的结构优化及流场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磊 齐亮 +1 位作者 沈绍传 姚克俭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32-440,共9页
在1600 mm×1400 mm的矩形塔内以水为物系,对直径9 m DJ塔板弓形区部分区域上的液相流场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进行了理论分析,着重研究了在不同溢流强度下导流板和受液区的设置对弓形区流场分布的影响。... 在1600 mm×1400 mm的矩形塔内以水为物系,对直径9 m DJ塔板弓形区部分区域上的液相流场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进行了理论分析,着重研究了在不同溢流强度下导流板和受液区的设置对弓形区流场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液体流量增加,液相流场分布趋于均匀。安装于受液区与液流交会处的导流板均促进了板上流场的均匀分布,其中液流交会处的导流板能够破坏漩涡区。在弓形区内,设置3个受液区比设置5个受液区的液相流场分布更均匀。此外,通过CFD软件模拟计算分析,端部与其他部分受液区分配的流量适宜比例为1∶3,该流量比例下弓形区内流场分布情况较好。弓形区结构优化后的DJ塔板已经成功应用于实际工业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J塔板 液相流场 导流板 弓形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增强电荷转移激发态构建激发态下稳定的基于氰基二苯乙烯的E/Z构型(英文)
20
作者 董玉杰 许晨东 +3 位作者 王士昭 李维军 宋庆宝 张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37-643,共7页
在前期工作中,我们报道了一个三苯胺基团键接氰基二苯基乙烯单元的分子TPNCF,并认为从局域激发态到电荷转移(CT)激发态的快速内转换,能够有效抑制E/Z异构化反应。为了进一步证明CT态能够诱导E/Z构型的稳定,本文中我们将三苯胺基团替代... 在前期工作中,我们报道了一个三苯胺基团键接氰基二苯基乙烯单元的分子TPNCF,并认为从局域激发态到电荷转移(CT)激发态的快速内转换,能够有效抑制E/Z异构化反应。为了进一步证明CT态能够诱导E/Z构型的稳定,本文中我们将三苯胺基团替代为给电子能力更强的吩噁嗪基团,设计合成了分子PZNCF,并且成功获得其E/Z异构体。通过对原位核磁及紫外光谱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相比于TPNCF,PZNCF在光辐照下的E/Z异构化反应明显变慢。这说明对于氰基二苯基乙烯单元,一个更强给电子能力基团吩噁嗪的引入能够使其在激发态下具有更稳定的E/Z构型。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及光物理测试结果表明PZNCF分子具有较强的电荷转移激发态,这也更加证实了我们先前的结论:通过合理构建给受体结构,能够获得激发态下构型稳定的E/Z异构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Z构型 电荷转移激发态 氰基二苯基乙烯 给受体结构 局域激发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