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改性MnO_2及LiMn_2O_4催化NH_3-SCR反应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孔志坚 王成 +2 位作者 丁正南 陈银飞 张泽凯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47-1454,共8页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Pechini合成方法和柠檬酸配位法,制备了系列锂锰复合氧化物LiMn2 O4催化剂,应用于NH3-SCR反应,并与固相反应法合成的MnO2进行了比较。采用N2吸附-脱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H2程序升温还原、NH3程序升温脱附...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Pechini合成方法和柠檬酸配位法,制备了系列锂锰复合氧化物LiMn2 O4催化剂,应用于NH3-SCR反应,并与固相反应法合成的MnO2进行了比较。采用N2吸附-脱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H2程序升温还原、NH3程序升温脱附、NO程序升温脱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LiMn2 O4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引入Li有利于提高锰基催化剂的SCR活性和抗硫性。 Pechini法制备LiMn2 O4的NO转化率可在130~260℃达到90%以上;固相反应法制备LiMn2 O4的NO转化率大于90%的温度为90~310℃;MnO2的温度窗口则仅为140~280℃。与MnO2相比,引入Li可形成LiMn2 O4结构,因此,催化剂中更多的锰离子保持在相对较低的价态Mn3+,并调整表面活性氧含量;同时,Li的存在调变了LiMn2 O4表面的酸位,从而减少高温下MnO2表面容易发生的NH3非选择性氧化,改善其催化NH3-SCR反应的温度窗口,也增强了抗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 LIMN2O4 MNO2 选择性催化还原 非选择性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燃烧催化剂抗硫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耿俊 柯权力 +4 位作者 周文茜 王吴健 汪善虎 周瑛 卢晗锋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64-575,共12页
在实际工业环境中,废气(包括甲烷、乙烷以及VOCs)中通常会带有一些含硫物种,这些物种在氧化反应过程中会侵占催化剂表面活性位,引起催化剂的短暂物理失活。当有毒物质与主活性物种发生反应可引发永久性失活,从而造成催化剂的中毒失效。... 在实际工业环境中,废气(包括甲烷、乙烷以及VOCs)中通常会带有一些含硫物种,这些物种在氧化反应过程中会侵占催化剂表面活性位,引起催化剂的短暂物理失活。当有毒物质与主活性物种发生反应可引发永久性失活,从而造成催化剂的中毒失效。本文综述了贵金属、复合金属氧化物以及钙钛矿型催化剂应用于废气催化燃烧反应中的抗无机硫和有机硫性能,讨论分析了催化剂的中毒机理,提出了一些提高催化剂抗毒性的方法和手段,为开发具有高抗硫中毒特性的催化剂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毒性 抗硫中毒 VOCS 催化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硅MFI分子筛孔道调控及其乙烷/乙烯吸附分离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熊峰 柯权力 +5 位作者 卢梅 方国楠 潘鹏云 牛晓坡 崔国凯 卢晗锋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7-103,共7页
借助固体吸附分离技术可获得高纯度乙烯,对提高乙烯产品质量有重要意义。采用表面修饰策略对Mn掺杂高硅MFI分子筛(H-MFI-Mn)进行修饰分别制得P修饰H-MFI-Mn(H-MFI-Mn-P)和HCOOH修饰H-MFI-Mn(H-MFI-Mn-COOH和H-MFI-Mn-P-COOH)。采用XRD、... 借助固体吸附分离技术可获得高纯度乙烯,对提高乙烯产品质量有重要意义。采用表面修饰策略对Mn掺杂高硅MFI分子筛(H-MFI-Mn)进行修饰分别制得P修饰H-MFI-Mn(H-MFI-Mn-P)和HCOOH修饰H-MFI-Mn(H-MFI-Mn-COOH和H-MFI-Mn-P-COOH)。采用XRD、SEM和N_(2)吸/脱附等对所得分子筛进行了表征。在混合气体中(V(乙烯):V(乙烷)=50:50)对所得分子筛的乙烷/乙烯吸附分离性能进行了评价,并采用UV-Vis和XPS对所得分子筛的乙烷/乙烯吸附分离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H-MFI-Mn-P-COOH的微孔孔径(0.68 nm)和平均孔径(2.70 nm)较H-MFI-Mn的孔径(0.55 nm)和平均孔径(1.61 nm)明显增大。与H-MFI-Mn的比表面积(446 m^(2)/g)相比,H-MFI-Mn-P、H-MFI-Mn-COOH和H-MFI-Mn-P-COOH的比表面积(400 m^(2)/g左右)均有所减小。H-MFI-Mn-P-COOH表现出较好的乙烷/乙烯吸附分离性能,其乙烷动态平衡吸附容量为1 mmol/g,乙烷/乙烯动态分离选择性为2.08。与H-MFI-Mn相比,H-MFI-Mn-P-COOH中Mn^(3+)和Mn^(2+)在总Mn离子中的占比较高,说明P修饰+HCOOH修饰可削弱分子筛结构中Mnδ+物种的电子转移性能,进而抑制H-MFI-Mn-P-COOH的乙烯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硅MFI分子筛 乙烷/乙烯吸附分离 表面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淀剂对Cu-Mn-Ce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卢晗锋 黄金星 +2 位作者 周瑛 朱秋莲 陈银飞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105-2111,共7页
为了避免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过程中环境问题,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Mn-Ce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以催化燃烧甲苯为模型反应,考察了沉淀剂对Cu-Mn-Ce催化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a OH作为沉淀剂催化剂效果最佳,其次为NH3·H2O、... 为了避免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过程中环境问题,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Mn-Ce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以催化燃烧甲苯为模型反应,考察了沉淀剂对Cu-Mn-Ce催化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a OH作为沉淀剂催化剂效果最佳,其次为NH3·H2O、K2CO3、Na2C2O4。采用Na OH作为沉淀剂,氢氧化物前体在焙烧活化过程中更易使Cu、Mn离子进入Ce O2的立方结构,形成具有缺陷结构的Ce O2固溶体,从而提高了表面氧浓度和活动性,在燃烧反应中表现出更优异的催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燃烧 VOCS Cu-Mn-Ce复合氧化物 共沉淀 催化剂 氧化 有机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物载体对Ni-V催化剂催化燃烧二氯甲烷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黄海凤 张细雄 +2 位作者 豆闶 蒋孝佳 卢晗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273-3279,共7页
以Al_2O_3,TiO_2,ZrO_23种氧化物为载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以Ni-V双金属氧化物为活性组分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了催化剂的二氯甲烷(DCM)催化燃烧性能.并通过XRD、BET、FTIR-Pyridine和H_2-TPR表征分析催化剂的物理化学特性,结... 以Al_2O_3,TiO_2,ZrO_23种氧化物为载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以Ni-V双金属氧化物为活性组分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了催化剂的二氯甲烷(DCM)催化燃烧性能.并通过XRD、BET、FTIR-Pyridine和H_2-TPR表征分析催化剂的物理化学特性,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与酸性存在一定的协同能力促进DCM的催化氧化.10%Ni-V/Al_2O_3和10%Ni-V/Ti O2催化剂表面大量的酸性位点和强氧化性使得催化剂在催化燃烧DCM时拥有较好的活性,其中10%Ni-V/Al2O3在252℃时就有90%的转化率,但其在低温时易产生含氯有机副产物的CH_3Cl,并且50h连续稳定性测试发现其有失活现象.而10%Ni-V/TiO2催化剂达到90%转化率时温度为274℃,且其在DCM降解中并没有CH_3Cl的产生,稳定性测试中也没有失活现象发生,这可能是与其拥有更多中强度B酸以及较强氧化还原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载体 Ni-V金属氧化物 酸性位点 催化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离子液体活性位点强化CO_(2)捕集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威 张瑞娜 +5 位作者 葛春亮 李来 范雯阳 卢晗锋 陈瑶姬 崔国凯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33,41,共12页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已经成为我国碳中和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工业领域常用的有机胺吸收剂相比,具有低挥发性、高稳定性和位点可设计等优点的功能化离子液体在化学吸收法捕集CO_(2)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势。综述了近年来...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已经成为我国碳中和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工业领域常用的有机胺吸收剂相比,具有低挥发性、高稳定性和位点可设计等优点的功能化离子液体在化学吸收法捕集CO_(2)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势。综述了近年来功能化离子液体在CO_(2)捕集领域的研究进展,简述了功能化离子液体的结构分类和合成策略,详细阐述了功能化离子液体与CO_(2)发生化学反应的3类活性位点(氮位点、氧位点和碳位点)及相应捕集机理,并对将来功能化离子液体CO_(2)捕集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化离子液体 CO_(2)捕集 活性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雾协同微波脱附再生树脂吸附剂 被引量:1
7
作者 金玉娇 卢晗锋 +3 位作者 周瑛 朱秋莲 孙晓燕 陈银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599-2605,共7页
以溶剂热法合成的聚二乙烯苯(PDVB)树脂为吸附剂,苯、甲苯、二氯甲烷为典型的非极性吸附质,对比单一微波和超声雾化水协同微波条件下树脂的脱附再生效果,考察微波功率、水雾量、吸附质种类等对树脂脱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DVB树脂在... 以溶剂热法合成的聚二乙烯苯(PDVB)树脂为吸附剂,苯、甲苯、二氯甲烷为典型的非极性吸附质,对比单一微波和超声雾化水协同微波条件下树脂的脱附再生效果,考察微波功率、水雾量、吸附质种类等对树脂脱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DVB树脂在单一微波作用下对非极性有机分子的脱附率约为50%,而在超声雾化水协同作用下,PDVB对苯、甲苯、二氯甲烷的脱附率均可达到90%以上.同时脱附床层的温度始终保持在40℃以下,不会造成树脂高温老化,多次吸附/脱附循环再生后,树脂结构仍能保持稳定,表明在微波条件下引入超声雾化水可强化体系的微波吸收能力,实现树脂吸附剂的快速脱附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VB树脂 非极性有机物 微波脱附 雾化水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法高活性脱硝剂的制备及其脱硝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吴相浩 何俊倩 +3 位作者 王宁 周飞翔 朱秋莲 卢晗锋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6-430,共5页
针对工业上100℃以下的中低温NO废气处理成本高、脱除困难等问题,以氢氧化钙为吸收剂、过碳酸钠为氧化剂,制备用于烟气半干法同时脱硫脱硝的高活性脱硝剂,并研究了NO去除率的影响因素。当气体总流量为1.2 L/min、O2体积分数为10%、SO2... 针对工业上100℃以下的中低温NO废气处理成本高、脱除困难等问题,以氢氧化钙为吸收剂、过碳酸钠为氧化剂,制备用于烟气半干法同时脱硫脱硝的高活性脱硝剂,并研究了NO去除率的影响因素。当气体总流量为1.2 L/min、O2体积分数为10%、SO2质量浓度1 428 mg/m^3、N2为载气时,适宜的工艺条件为:氧化剂与吸收剂质量比5∶8、高活性脱硝剂中液固比80%、反应温度60℃、入口NO质量浓度670 mg/m^3。在此条件下,NO去除率达到55%以上,SO2去除率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法 同时脱硫脱硝 NO 氧化剂 吸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