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0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钴富锂层状氧化物的结构调控和电化学性能研究
1
作者 郑灵霞 尚猷 +3 位作者 温晓辉 郑华均 邱报 刘兆平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4,共6页
采用碳酸盐前驱体共沉淀-高温固相法制备无钴富锂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研究了组分调节对材料阳离子排布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对材料进行不同尺度的形貌和结构表征以及电化学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降低Li摩尔分数可以减小材料的一次颗粒粒径... 采用碳酸盐前驱体共沉淀-高温固相法制备无钴富锂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研究了组分调节对材料阳离子排布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对材料进行不同尺度的形貌和结构表征以及电化学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降低Li摩尔分数可以减小材料的一次颗粒粒径,在不影响材料富锂相摩尔分数的前提下减小了类Li_(2)MnO_(3)晶畴的尺寸,并且增大了材料的Li^(+)/Ni^(2+)混排程度;小尺寸的类Li_(2)MnO_(3)晶畴可以提高晶格氧氧化活性和材料的充电容量;Li^(+)/Ni^(2+)混排的增加可以提高晶格氧还原活性和材料的放电容量,并抑制循环过程中的电压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富锂层状氧化物 无钴 Li_(2)MnO_(3)晶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氧化法去除废水中有机氮:反应条件和过程优化
2
作者 杨洋 张宏华 +1 位作者 王晨阳 宋方烨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0-556,共7页
为了减少工业生产排放的有机污染物N,N-二甲基甲酰胺(DMF)对环境的污染,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对DMF进行降解,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4个独立因素(电流密度、极板间距、pH和初始氯离子浓度)对DMF降解的影响。得到的最佳实验条件:电流密度为40 mA&... 为了减少工业生产排放的有机污染物N,N-二甲基甲酰胺(DMF)对环境的污染,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对DMF进行降解,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4个独立因素(电流密度、极板间距、pH和初始氯离子浓度)对DMF降解的影响。得到的最佳实验条件:电流密度为40 mA·cm^(-2)、pH为6、极板间距为2 cm、初始氯离子质量浓度为2.34 g·L^(-1)。使用流动电解法对装置进行了优化改良,探究了多种参数变化对DMF去除率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流动循环次数的增加,反应速率得到了明显提升,当循环次数达到30次时,DMF的去除效率最终达到了93.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F 电化学氧化 二维电极系统 流动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模板限域合成LiMn_(0.5)Fe_(0.5)PO_(4)正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
3
作者 曹传宝 谢莹莹 +4 位作者 林威 武宇璐 沈超奇 朱有启 王连邦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5-363,共9页
LiMn_(x)Fe_(1-x)PO_(4)(LMFP)兼具LiFePO_(4)(LFP)的安全性和LiMnPO_(4)(LMP)的高能量密度,是当前锂电正极材料研究的热点。通过溶剂热法合成LiMn_(0.5)Fe_(0.5)PO_(4)纳米棒,并选取3种不同碳链长度的二元醇作为晶体生长过程中的软模板... LiMn_(x)Fe_(1-x)PO_(4)(LMFP)兼具LiFePO_(4)(LFP)的安全性和LiMnPO_(4)(LMP)的高能量密度,是当前锂电正极材料研究的热点。通过溶剂热法合成LiMn_(0.5)Fe_(0.5)PO_(4)纳米棒,并选取3种不同碳链长度的二元醇作为晶体生长过程中的软模板,探讨溶剂性质对材料微观形貌、晶体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溶剂热过程中加入1,3-丙二醇作为软模板所合成的产物具有均匀细小的颗粒尺寸与规整的纳米棒状形貌,其晶体结构表现出一定的生长取向,[010]晶向是生长过程中的短轴。软模板对产物微观形貌的改良有助于锂离子脱嵌扩散,该正极材料所制备的电池在0.1 C(1 C=170 mA/g)的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为166.1 mAh/g,1 C下初始容量为144.6 mAh/g,循环500周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9.1%,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磷酸锰铁锂 溶剂热法 纳米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参与式教学方法 被引量:38
4
作者 杨振平 王海滨 +2 位作者 盛卫坚 孙莉 强根荣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1-194,共4页
参与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师和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主体的作用。文章研究了参与式教学法在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施过程及关键因素,设计了参与式教学法的模型,阐述了参与... 参与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师和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主体的作用。文章研究了参与式教学法在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施过程及关键因素,设计了参与式教学法的模型,阐述了参与式教学法的具体案例。应用参与式实验教学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转为"主动",实验过程由"单一的模仿"转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由"教"转向"导",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独立分析、大胆质疑的品质,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实验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式教学 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化学与绿色分离工程 被引量:4
5
作者 沈绍传 姚克俭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83-86,共4页
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绿色化学作为一种环境无害的技术 ,已备受世人关注。对绿色化学与技术的研究方兴未艾 ,在绿色化学与技术的重要性方面 ,人们已达成共识。本文系统介绍了绿色化学的定义及其研究进展 ,并在其基础上提... 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绿色化学作为一种环境无害的技术 ,已备受世人关注。对绿色化学与技术的研究方兴未艾 ,在绿色化学与技术的重要性方面 ,人们已达成共识。本文系统介绍了绿色化学的定义及其研究进展 ,并在其基础上提出绿色分离工程的概念。同时 ,探讨了分离工程绿色化的实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化学 分离工程 化工分离 环境保护 无污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涂料废弃物的化学降解及其资源化利用化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国华 方学镇 +2 位作者 沈祝 张欣宇 王静娴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85,共7页
以一缩二乙二醇作为醇解剂对聚氨酯涂料废弃物进行醇解,回收低分子量的多元醇,并将再生多元醇与商用多元醇混合作为原料制备再生聚氨酯泡沫。采用FTIR、GPC、TG及SEM等对再生多元醇及再生聚氨酯泡沫进行了分析测试表征,对再生多元醇及... 以一缩二乙二醇作为醇解剂对聚氨酯涂料废弃物进行醇解,回收低分子量的多元醇,并将再生多元醇与商用多元醇混合作为原料制备再生聚氨酯泡沫。采用FTIR、GPC、TG及SEM等对再生多元醇及再生聚氨酯泡沫进行了分析测试表征,对再生多元醇及再生聚氨酯泡沫进行表征分析。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了最优工艺参数,并进一步将再生多元醇与商用多元醇混合,验证其性能。结果表明,再生多元醇与聚醚多元醇在分子结构上具有一致性,且符合制备聚氨酯泡沫的性能要求;正交试验获得的最优工艺参数为:反应试剂比1∶2,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2 h,催化剂添加量1.3%,在此条件下,醇解产物的提取率为36.8%,羟值为384.6 mgKOH/g,黏度为476 mPa·s;当再生多元醇在总多元醇中的比例为33%时,所制备聚氨酯具有良好的孔隙结构及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涂料 醇解 多元醇 回收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δ-取代己内酰胺化学/酶串联一锅法合成及立体构型调控
7
作者 屠美玲 王祁宁 +3 位作者 李琰君 张建庭 贾继宁 杨阿三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3,共9页
报道了一种以1-取代高烯丙基胺为原料,结合酶催化动态动力学拆分与分子内烯烃复分解反应串联一锅法制备手性δ-取代己内酰胺的方法。分别用脂肪酶和蛋白酶作为动态动力学拆分催化剂,实现了手性δ-取代己内酰胺立体构型的调控。通过该方... 报道了一种以1-取代高烯丙基胺为原料,结合酶催化动态动力学拆分与分子内烯烃复分解反应串联一锅法制备手性δ-取代己内酰胺的方法。分别用脂肪酶和蛋白酶作为动态动力学拆分催化剂,实现了手性δ-取代己内酰胺立体构型的调控。通过该方法制备的R-δ-取代己内酰胺的对映体过量值(enantiomeric excess,ee)均在90%以上,产率维持在76%以上;所制备的S-δ-取代己内酰胺的ee也在82%以上,产率均高于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己内酰胺 立体构型可调控合成 化学/酶串联一锅法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项目制研究性学习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梁秋霞 孙嫣霞 +3 位作者 董华青 卢春山 唐浩东 丰枫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0-116,共7页
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入了项目制研究性学习法。将知识面宽、应用性广、前沿性强的科研课题“胶体金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应用”打造为创新探索性实验项目。以科研项目为牵引,以问题为导向,以综合能力... 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入了项目制研究性学习法。将知识面宽、应用性广、前沿性强的科研课题“胶体金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应用”打造为创新探索性实验项目。以科研项目为牵引,以问题为导向,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团队协作、自主设计探究,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素养。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迭代改进教学方法,创设更加开放、自主的实验环境,完善多维性评价体系,总结项目制研究性学习法的应用要点及注意事项,最终为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提供了一种培养本科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的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式学习 创新性实验 胶体金 化学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聚物P(EDOT-TEMPO/BTh)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
9
作者 李美超 张传业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7-472,共6页
将EDOT衍生物4-((4-((2,3-二氢噻吩[3,4-b][1,4]二恶英-2-基)甲氧基)-4-氧丁基)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氮氧自由基(EDOT-TEMPO)与2,2′-双噻吩(BTh)在二氯甲烷溶液中进行电化学共聚,制备出P(EDOT-TEMPO/BTh)电极。P(EDOT-TEMPO/BTh)... 将EDOT衍生物4-((4-((2,3-二氢噻吩[3,4-b][1,4]二恶英-2-基)甲氧基)-4-氧丁基)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氮氧自由基(EDOT-TEMPO)与2,2′-双噻吩(BTh)在二氯甲烷溶液中进行电化学共聚,制备出P(EDOT-TEMPO/BTh)电极。P(EDOT-TEMPO/BTh)膜均匀分散在Pt电极表面,通过SEM、EDS和元素mapping对其进行了表征,并且提出了EDOT-TEMPO与BTh进行电化学共聚的机理。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P(EDOT-TEMPO/BTh)电极对苯甲醇选择性氧化的电催化性能,并通过原位红外光谱研究了苯甲醇在P(EDOT-TEMPO/BTh)电极上氧化为苯甲醛的反应过程。实验结果表明P(EDOT-TEMPO/BTh)电极在苯甲醇选择性氧化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OT衍生物 2 2′-双噻吩 电化学共聚 苯甲醇 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氧官能团MXene(M-Ti,Y)材料用于CO_(2)、H_(2)S、COS气体传感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10
作者 董华青 卓涵 +2 位作者 邓声威 姚子豪 丰枫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77-982,共6页
二维材料因其高比表面积而具有作为有毒气体传感器的巨大潜力。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被氧官能团覆盖的MXenes系列二维材料对CO_(2)、H_(2)S和COS的吸附性能。计算结果显示,CO_(2)与Y_(3)C_(2)O_(2)和Y_(4)C_... 二维材料因其高比表面积而具有作为有毒气体传感器的巨大潜力。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被氧官能团覆盖的MXenes系列二维材料对CO_(2)、H_(2)S和COS的吸附性能。计算结果显示,CO_(2)与Y_(3)C_(2)O_(2)和Y_(4)C_(3)O_(2)之间存在化学吸附,电荷转移的分别为0.30 e和0.31 e。COS与Ti_(3)C_(2)O_(2)和Ti_(4)C_(3)O_(2)之间存在化学吸附,电荷转移的分别为0.16 e和0.18e,计算中明显检测到这些吸附和电荷转移引起的电流变化。此外,通过分析电荷局域密度图和态密度图可以发现在被氧官能团覆盖的相同金属基MXene材料中,导电性强的MXene材料更适合做气体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传感器 密度泛函理论 二维材料 MXe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塔板的开发及其工业应用 被引量:27
11
作者 姚克俭 祝铃钰 +1 位作者 计建炳 徐崇嗣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772-775,共4页
对比板式塔和填料塔的特点 ,将规整填料与穿流板有机组合 ,开发出新型的复合塔板。阐述了复合塔板的原理和结构 ,对复合塔板的流体力学和传质性能进行分析 ,并进行了复合塔板的冷模试验和热模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塔板比较 ,复合塔... 对比板式塔和填料塔的特点 ,将规整填料与穿流板有机组合 ,开发出新型的复合塔板。阐述了复合塔板的原理和结构 ,对复合塔板的流体力学和传质性能进行分析 ,并进行了复合塔板的冷模试验和热模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塔板比较 ,复合塔板塔板效率高 4 0 %以上、板压降低 30 %以上 ,基本消除了雾沫夹带 ,塔板效率与高效填料相当。复合塔板可明显降低塔高或缩小塔径 ,降低设备费用 ,减小回流比 ,节约能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板 填料 复合塔板 精馏 工业应用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Q-TOF MS鉴定条叶榕根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被引量:23
12
作者 张小平 蒋可志 +2 位作者 吕惠卿 聂晶 李祖光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0-320,共11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 MS)技术对条叶榕根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的多种活性化学组分进行了分析鉴定。采用正离子与负离子两种扫描方式,依据高分辨质谱提供的准分子离子峰和碎片离子的精确分子质量信息,确证了有...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 MS)技术对条叶榕根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的多种活性化学组分进行了分析鉴定。采用正离子与负离子两种扫描方式,依据高分辨质谱提供的准分子离子峰和碎片离子的精确分子质量信息,确证了有关物质及其特征碎片离子的分子组成。再结合标准品对照与相关文献数据支持,最终鉴定出条叶榕根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的34种化学成分,其中包括12种多酚、8种香豆素、9种黄酮、4种脂肪酸、1种蒽醌。结果表明,采用HPLC-Q-TOF MS技术可提高中药化学成分的分析效率,有利于新化合物的发现与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 MS) 条叶榕 化学组分 碎片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效大通量DJ系列塔板的研究与工业应用 被引量:16
13
作者 姚克俭 章渊昶 +1 位作者 王良华 俞晓梅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8-232,共5页
新型高效大通量DJ系列塔板采用矩形悬挂式降液管 ,液体通量可比一般塔板提高 30 %~ 5 0 %。通过在受液区增设导流装置、防冲击漏液装置以及在塔板下方复合填料等 ,改善板上液流分布 ,减少冲击漏液量 ,减少雾沫夹带量 ,从而大大提高塔... 新型高效大通量DJ系列塔板采用矩形悬挂式降液管 ,液体通量可比一般塔板提高 30 %~ 5 0 %。通过在受液区增设导流装置、防冲击漏液装置以及在塔板下方复合填料等 ,改善板上液流分布 ,减少冲击漏液量 ,减少雾沫夹带量 ,从而大大提高塔板效率 ,增大操作弹性。DJ塔板的效率与浮阀塔板相当 ,在改造中可以以一对一代换普通浮阀塔板实现扩能 2 5 %以上。DJ塔板已在石化、炼油、化肥等领域成功应用 ,改造塔 90多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 高效大通量 DJ系列塔板 悬挂式降液管 填料 塔板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程工业软测量中的多模型融合建模方法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海宁 夏陆岳 +2 位作者 周猛飞 朱鹏飞 潘海天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157-3163,共7页
对多模型融合建模方法在过程工业软测量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根据整体模型中子模型的不同,多模型融合建模方法主要可分成数据驱动融合建模方法和半参数建模方法。详细介绍了数据驱动融合建模方法和半参数建模方法的设计思想和... 对多模型融合建模方法在过程工业软测量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根据整体模型中子模型的不同,多模型融合建模方法主要可分成数据驱动融合建模方法和半参数建模方法。详细介绍了数据驱动融合建模方法和半参数建模方法的设计思想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向。根据过程数据处理方法的不同,将数据驱动融合建模方法分为集成学习和聚类分析。根据模型结构形式的不同,将半参数建模方法分为串联结构和并联结构。最后对多模型融合建模方法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期望今后的研究工作能在改进数据驱动模型融合技术、提高半参数模型外推能力和解决双率数据问题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并指出采用多模型融合建模方法建立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软测量模型是实现过程工业中难测变量在线估计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测量 多模型融合 数据驱动融合 半参数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合成中的绿色化学 被引量:24
15
作者 李美超 徐志花 +1 位作者 马淳安 张文魁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5期500-504,共5页
绿色化学在有机合成中十分重要 ,近几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为了减少环境污染 ,实现有机合成的绿色化 ,可采用以下方法 :选用绿色合成原料 ,减少在反应过程中使用有机溶剂 ,实现原料的绿色化 ;采用有机电合成技术 ,利用电子这一清洁的... 绿色化学在有机合成中十分重要 ,近几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为了减少环境污染 ,实现有机合成的绿色化 ,可采用以下方法 :选用绿色合成原料 ,减少在反应过程中使用有机溶剂 ,实现原料的绿色化 ;采用有机电合成技术 ,利用电子这一清洁的能源 ,实现一步反应合成有机物 ,提高产率 ,降低三废污染 ;采用合适的催化剂合成有机产品 ,减少合成步骤 ,提高产率 ;合成对环境有益的有机化工产品 ,降低传统农药、染料等化工产品对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合成 绿色化学 催化 电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二硝基蒽醌电化学还原制备──1,5-二氨基-4,8-二羟基蒽醌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9
16
作者 马淳安 童少平 +1 位作者 高晓萍 陈根宝 《电化学》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60-167,共8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稳态极化曲线法和恒电位电解法相结合的实验手段,研究了1,5-二硝基蒽醌(1,5-DNA)在硫酸溶液中、汞齐化铜电极上阴极还原制备1,5-二氨基-4,8-二羟基蒽醌(1,5-DA-4,8-DHA)的电化... 采用循环伏安法、稳态极化曲线法和恒电位电解法相结合的实验手段,研究了1,5-二硝基蒽醌(1,5-DNA)在硫酸溶液中、汞齐化铜电极上阴极还原制备1,5-二氨基-4,8-二羟基蒽醌(1,5-DA-4,8-DHA)的电化学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在12.75mol/LH2SO4和140℃温度下,1,5-DNA在汞齐化铜阴极表面上具有反应物强吸附和不可逆随后化学反应的特征.电解最后的产物经红外光谱测定为1,5-二氨基-4,8-二羟基蒽醌,平均电流效率为78%,产率为72%.1,5-DNA直接电化学还原的行为与电极材料、酸浓度、添加剂、反应物浓度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硝基蒽醌 二氨基 二羟基蒽酯 电化学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微波协同水蒸气蒸馏-GC-MS分析南、北五味子挥发油化学成分 被引量:27
17
作者 李昕 聂晶 +3 位作者 高正德 李祖光 邓丰涛 吴先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69-274,共6页
采用传统水蒸气蒸馏(steam distillation,SD)和超声微波协同水蒸气蒸馏(ultrasonic-microwave assisted steam distillation,UMASD)两种方法分别提取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中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定,比较两种方法对挥发... 采用传统水蒸气蒸馏(steam distillation,SD)和超声微波协同水蒸气蒸馏(ultrasonic-microwave assisted steam distillation,UMASD)两种方法分别提取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中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定,比较两种方法对挥发油收率和成分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五味子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差异。两种方法SD、UMASD提取的南五味子的挥发油收率分别为1.2%、1.4%;北五味子的挥发油收率分别为1.3%、1.8%。根据保留指数和NIST库检索匹配等方法进行定性分析,南五味子共鉴定出化合物种类分别为50、54种;北五味子共鉴定出化合物种类分别为54、55种。结果表明:挥发油中主要含有醇、酯和烃类化合物,且由于产地和前处理方法不同,各种挥发油的含量和成分有一定的差异。两种方法均使用水作为溶剂,具有绿色环保无污染的优点;UMASD法较SD法挥发油收率略有提高;SD法萃取时间需要6 h,UMASD法将萃取时间缩短至1 h。UMASD是一个高效、快速、简单、节能和绿色环保的新型挥发油提取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微波协同 水蒸气蒸馏 气相色谱-质谱法 挥发油 南、北五味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_(2)O-MXene异质结光催化剂光催化还原Cr(Ⅵ)性能研究
18
作者 唐果 秦祖赠 +4 位作者 苏通明 熊玉佳 李旺 谢新玲 纪红兵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9-423,共15页
针对氧化亚铜Cu_(2)O的较窄带隙和较高电子迁移速率,阻碍其在光催化领域去除Cr(Ⅵ)应用的问题,本文采用原位水热法制备了具有良好光吸收能力的Cu_(2)O-MXene异质结复合催化剂。以Cr(Ⅵ)作为分离目标,评估Cu_(2)O-MXene异质结催化剂的光... 针对氧化亚铜Cu_(2)O的较窄带隙和较高电子迁移速率,阻碍其在光催化领域去除Cr(Ⅵ)应用的问题,本文采用原位水热法制备了具有良好光吸收能力的Cu_(2)O-MXene异质结复合催化剂。以Cr(Ⅵ)作为分离目标,评估Cu_(2)O-MXene异质结催化剂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研究结果表明,Cu_(2)O-MXene表现出优于Cu_(2)O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其中,当MXene的质量分数为7%时,Cu_(2)O-MXene对Cr(Ⅵ)的去除率为96.27%,比纯Cu_(2)O提高了17.36%。这是由于MXene可以作为电子受体与Cu_(2)O形成异质结,促进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并抑制了光腐蚀,从而增强Cu_(2)O-MXene的光催化降解性能。此外,Cu_(2)O-MXene经过5次循环利用后,对Cr(Ⅵ)的光催化去除率仍能达到83.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铜 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物 异质结 光催化还原 六价铬 循环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蝇蛆转化赤霉素发酵滤渣的工艺研究
19
作者 陆南洋 赵婷蕾 +7 位作者 周瑛 姚燕来 李鹏昊 洪春来 朱为静 洪磊东 张涛 朱凤香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1-908,共8页
为实现赤霉素发酵滤渣的高值化利用,本研究全面评估了猪粪与赤霉素发酵滤渣在不同配比、接种量和pH值条件下对丝光绿蝇幼虫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调节初始赤霉素发酵滤渣的pH值至6.0,将猪粪与赤霉素发酵滤渣按照80%∶20%(质量分数,... 为实现赤霉素发酵滤渣的高值化利用,本研究全面评估了猪粪与赤霉素发酵滤渣在不同配比、接种量和pH值条件下对丝光绿蝇幼虫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调节初始赤霉素发酵滤渣的pH值至6.0,将猪粪与赤霉素发酵滤渣按照80%∶20%(质量分数,下同)、60%∶40%、40%∶60%的比例混合能显著提升幼虫的转化率分别至14.29%、13.34%和11.57%。将猪粪与赤霉素发酵滤渣按3∶2的质量比混合,接种量为3.0%~7.5%时,幼虫转化率为10.48%~15.02%,综合蝇蛆产量和成本,以3.0%的接种量较为合适。当猪粪与赤霉素发酵滤渣以3∶2的质量比混合时,混合物料的pH值以6.5~7.5为佳。综上,通过调控猪粪与赤霉素发酵滤渣的配比、接种量和pH值,可以提高蝇蛆的转化效率,提升赤霉素发酵滤渣处理的附加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光绿蝇 猪粪 赤霉素发酵滤渣 接种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OBr的形貌调控及其光催化CO_(2)还原性能的研究
20
作者 卢丽丽 李晨 +5 位作者 陈柳云 谢新玲 罗轩 苏通明 秦祖赠 纪红兵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87-2700,共14页
利用光催化技术将大气中的CO_(2)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学原料,是缓解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水热法制备了BiOBr,并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调控BiOBr的形貌。分析催化剂表征结果可知,引入PVP可成功制备得到纳米球状的BiOBr-x P(x... 利用光催化技术将大气中的CO_(2)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学原料,是缓解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水热法制备了BiOBr,并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调控BiOBr的形貌。分析催化剂表征结果可知,引入PVP可成功制备得到纳米球状的BiOBr-x P(x表示引入PVP的量),相比于BiOBr,BiOBr-x P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提高了活性位点的暴露概率。同时,PVP的引入改善了BiOBr的能带结构,BiOBr-x P的导带电势更负,有效提高了BiOBr的还原能力。光催化CO_(2)还原测试结果表明,BiOBr-2P具有最佳的光催化CO_(2)还原活性,CO的生成速率为2.74μmol g^(-1)h^(-1),是未引入PVP制备的BiOBr(0.81μmol g^(-1)h^(-1))的3.3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形貌 BiOB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