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备方法对低温NH_3-SCR脱硝催化剂MnO_x/TiO_2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9
1
作者 黄海凤 张峰 +1 位作者 卢晗锋 陈银飞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0-85,共6页
采用浸渍法、沉积法以及共沉淀法制备了MnOx/TiO2催化剂。运用XRD、BET、FTIR、H2-TPR和总酸量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发现以共沉淀法制备的MnOx/TiO2催化剂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和总酸量,孔径分布最集中,MnOx可以在TiO2表面... 采用浸渍法、沉积法以及共沉淀法制备了MnOx/TiO2催化剂。运用XRD、BET、FTIR、H2-TPR和总酸量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发现以共沉淀法制备的MnOx/TiO2催化剂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和总酸量,孔径分布最集中,MnOx可以在TiO2表面高度分散。NH3-SCR脱硝活性表明,共沉淀法制备的MnOx/TiO2催化剂脱硝活性最好,当Mn负载量为20%时,高空速(60000 h-1)下,催化剂于140℃时对NO去除率可达9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Ox/TiO2 共沉淀法 沉积法 浸渍法 低温S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基苯在离子液体BMimBF_4-H_2O中的电还原 被引量:18
2
作者 马淳安 陈松 +1 位作者 褚有群 毛信表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5-580,共6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电解法研究了离子液体BMimBF_4-H_2O中硝基苯在微铂电极上的电还原特性.实验表明,在BMimBF_4中,随着硝基苯和水的浓度变化,循环伏安曲线的峰电位和峰电流呈现复杂的变化规律;硝基苯在铂电极上的电还原反应为双分...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电解法研究了离子液体BMimBF_4-H_2O中硝基苯在微铂电极上的电还原特性.实验表明,在BMimBF_4中,随着硝基苯和水的浓度变化,循环伏安曲线的峰电位和峰电流呈现复杂的变化规律;硝基苯在铂电极上的电还原反应为双分子8电子3步骤电化学过程,第一步反应为准可逆单分子单电子转移步骤,产生阴离子自由基,第二步为2电子转移步骤,并伴有随后的双分子不可逆自由基偶合化学反应,主要产物为氧化偶氮苯,第三步是2电子转移产生偶氮苯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苯 离子液体 电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_2O_5-WO_3/TiO_2-SiO_2制备及其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活性 被引量:10
3
作者 黄海凤 曾立 +2 位作者 卢晗锋 周春何 陈银飞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71-877,共7页
以硫酸氧钛和硅溶胶为原料,通过共沉淀法制备得到高比表面积的TiO2-SiO2复合氧化物(Ti/Si=1:1atom),并以此复合氧化物为载体用浸渍法制备了V2O5-WO3/TiO2-SiO2脱硝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脱硝性能。结果表明,TiO2-SiO2复合氧化物载体出现... 以硫酸氧钛和硅溶胶为原料,通过共沉淀法制备得到高比表面积的TiO2-SiO2复合氧化物(Ti/Si=1:1atom),并以此复合氧化物为载体用浸渍法制备了V2O5-WO3/TiO2-SiO2脱硝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脱硝性能。结果表明,TiO2-SiO2复合氧化物载体出现较多的隧道孔,提高了载体的比表面积,同时Ti元素更易分布在复合氧化物的表面。相比较于纯TiO2,以复合氧化物为载体的V2O5-WO3催化剂表现出更好的活性温度窗口,催化剂表面酸性更强,催化剂对NH3的吸附性能更好,在低的NH3/NO摩尔比情况下(0.8~1.0mol?mol?1),仍然具有较好的脱硝活性,反应温度280~350℃时,脱硝率可达到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硝 V2O5-WO3/TiO2-SiO2催化剂 选择性催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Ti 摩尔比对锶锆钛复合氧化物在可见光下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黄海凤 贾建明 +2 位作者 卢晗锋 张宏华 潘烈群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19-1326,共8页
通过分步沉积法制备了不同Zr/Ti摩尔比的锶锆钛(SZT)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以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UV-Vis)漫反射光谱等表征手段考察不同Zr/Ti摩尔比下SZT催化剂的结构形态, 以可见光下光催化降解亚... 通过分步沉积法制备了不同Zr/Ti摩尔比的锶锆钛(SZT)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以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UV-Vis)漫反射光谱等表征手段考察不同Zr/Ti摩尔比下SZT催化剂的结构形态, 以可见光下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为模型反应考察样品的光催化活性. 结果表明: Zr/Ti摩尔比<1时SZT 催化剂发生 Zr4+与Ti4+同质替换, 引起晶格缺陷, 光催化活性小幅提高; Zr/Ti摩尔比≥1时SZT催化剂产生SrZrO3/TinO2n-1(n=4, 9)的新晶相, TinO2n-1(n=4, 9)的存在有利于光生电子-空穴的传导与分离, 可大幅提高催化剂光催化活性. 其中, SZT-5/5表现出最高的光催化活性, 其一级反应速率常数达到0.2133 min-1, 是同等光照条件下纯SrTiO3样品(0.0158 min-1)的 13.5 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 锶锆钛复合氧化物 ZR Ti摩尔比 光催化降解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钛矿型La_(0.8)Sr_(0.2)MnO_3催化剂的硫中毒机制及中毒催化剂的再生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吴婷婷 卢晗锋 黄海凤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4-57,74,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钙钛矿型La0.8Sr0.2MnO3催化剂,以甲苯的催化燃烧为模型反应,考察了SO2对La0.8Sr0.2MnO3催化剂的毒性效应。通过X射线衍射(XRD)光谱、比表面积(BET)和X射线电子能谱(XPS)表征硫中毒前后催化剂的结构和理化性质。结果表...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钙钛矿型La0.8Sr0.2MnO3催化剂,以甲苯的催化燃烧为模型反应,考察了SO2对La0.8Sr0.2MnO3催化剂的毒性效应。通过X射线衍射(XRD)光谱、比表面积(BET)和X射线电子能谱(XPS)表征硫中毒前后催化剂的结构和理化性质。结果表明,SO2在La0.8Sr0.2MnO3表面吸附后氧化,与Sr结合生成SrSO4,从而导致部分钙钛矿晶相结构被破坏,使催化剂发生不同程度的失活。分别采用水洗、氨洗和高温焙烧3种再生方法对硫中毒催化剂进行再生,发现水洗、氨洗再生效果较差,而高温焙烧可使硫中毒催化剂表面的SrSO4分解,使催化剂恢复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燃烧 甲苯 硫中毒 钙钛矿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全氟壬烯基丙烯酸酯单体合成及乳液聚合 被引量:2
6
作者 史鸿鑫 王正轩 +3 位作者 武宏科 项菊萍 陈立军 沈海民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89-792,824,共5页
研究了含全氟壬烯基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其聚合反应。以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酰氯为原料,经酰胺化、酯化得到N-甲基-N-p-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酰胺基乙基丙烯酸酯(Ⅲ);确定了Ⅲ的较优合成工艺条件为:n(Ⅱ)∶n(丙烯酰氯)=1∶3,室温反应6 h,含氟单体... 研究了含全氟壬烯基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其聚合反应。以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酰氯为原料,经酰胺化、酯化得到N-甲基-N-p-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酰胺基乙基丙烯酸酯(Ⅲ);确定了Ⅲ的较优合成工艺条件为:n(Ⅱ)∶n(丙烯酰氯)=1∶3,室温反应6 h,含氟单体Ⅲ的收率为75.0%;并将Ⅲ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在K2S2O8(KPS)存在下,通过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含氟丙烯酸酯乳液。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波谱(1HNMR)、质谱(ESI-MS)等对含氟丙烯酸酯单体(Ⅲ)和聚合物乳胶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乳液的稳定性、Ⅲ的含量对聚合物膜上水接触角的影响。当含氟丙烯酸酯占单体总质量的20%时,水接触角为8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丙烯酸酯 酰胺化 乳液聚合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全氟壬烯氧基苯甲酸芝麻酚酯的合成
7
作者 史鸿鑫 吴健 +2 位作者 武宏科 陈立军 赵丽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34-737,共4页
以p-全氟壬烯氧基苯甲酰氯(Ⅰ)和芝麻酚(Ⅱ)为原料,经酯化反应,制备p-全氟壬烯氧基苯甲酸-3,4-亚甲二氧基苯基酯(Ⅲ),用FTIR、1HNMR、19F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缚酸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对酯化反应收率的影响。优... 以p-全氟壬烯氧基苯甲酰氯(Ⅰ)和芝麻酚(Ⅱ)为原料,经酯化反应,制备p-全氟壬烯氧基苯甲酸-3,4-亚甲二氧基苯基酯(Ⅲ),用FTIR、1HNMR、19F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缚酸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对酯化反应收率的影响。优化了酯化反应工艺,得到合成p-全氟壬烯氧基苯甲酸-3,4-亚甲二氧基苯基酯较佳的工艺条件为: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三乙胺(NEt3)为缚酸剂,n(Ⅰ)∶n(Ⅱ)∶n(NEt3)=1∶2∶1,-5℃反应4 h,在该条件下收率达7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苯甲酸芝麻酚酯 酯化反应 缚酸剂 表征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