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村富民”的分类实践、共富模式与推进路径——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永朋 王宇晗 +3 位作者 杨婷婷 吴方圆 郝碧茹 王美青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3期122-133,共12页
基于不同的资源禀赋,浙江省乡村主要划分为景观文化特色村、农业产业资源特色村、地理区位资源特色村、机制平台资源特色村和资源禀赋稀缺村等5类,梳理了利用文化—自然复合资源促进共建共享模式的下南山村、基于自然气候作物资源推动... 基于不同的资源禀赋,浙江省乡村主要划分为景观文化特色村、农业产业资源特色村、地理区位资源特色村、机制平台资源特色村和资源禀赋稀缺村等5类,梳理了利用文化—自然复合资源促进共建共享模式的下南山村、基于自然气候作物资源推动产业共富模式的大塘村、基于地理区位优势完善村庄经营模式的山前村、基于强大产业基础实现村城一体模式的花园村等典型案例和共富模式。结果表明,浙江省和全国其他地区的乡村仍需应对资源要素紧约束、乡村产业结构单一、乡村规划和运营相割裂、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难兼容、强村和富民相分离等挑战。鉴于此,提出了应从承接城镇市场需求、构建城乡融合新纽带,规划设计整村经营、打造乡村旅游新地标,补齐短板强化优势、培育全产业链新格局,探索模式优化机制、壮大村社发展新载体,赓续传统乡村功能、激发农耕文明新活力等路径来推进“强村富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村富民 乡村振兴 村庄分类 资源禀赋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本公共服务城乡治理融合发展:理论内涵、体制机制与推进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翁列恩 《学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1-212,216,共13页
基本公共服务城乡治理融合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围绕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制度建设,以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为核心,以缩小城乡差别为主攻方向,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公共服务治理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党的... 基本公共服务城乡治理融合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围绕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制度建设,以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为核心,以缩小城乡差别为主攻方向,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公共服务治理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应“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因此,基于城乡融合发展的分析视角,将基本公共服务与城乡治理融合相结合,从“公共价值-行动导向”两个维度理解把握基本公共服务城乡治理融合的概念内涵,系统梳理其发展演进逻辑及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中的时代表征,在实践场域中阐释以供需均衡与方便可及、协同发展与标准创新为导向的体制机制演绎,进而提出重视公共服务一体化规划、构建三级“城乡公共服务圈”一体化格局、强化“数智”赋能以及加快标准化建设等基本公共服务城乡治理融合的推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 城乡治理融合 均衡性 可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作为社会干预:浙江经验
3
作者 肖云泽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54,共15页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就其设计初衷而言是一套针对乡村社会发展的系统干预,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作为社会干预”如何可能,以及会产生怎样的社会后果,还没有被研究充分揭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浙江经验,为讨论这些问题提供了...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就其设计初衷而言是一套针对乡村社会发展的系统干预,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作为社会干预”如何可能,以及会产生怎样的社会后果,还没有被研究充分揭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浙江经验,为讨论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典型样本。研究发现,遗产政治的“注意力”和项目制的遗产治理形态,使“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作为社会干预”成为一种制度性干预,进而助推了农遗地传统生计的产业化发展和新老农人向乡土社会的回嵌,构建了农业领域的“中国意象”与本于乡土却又超越乡土的文化复育,并在农遗生态干预与低碳经济、现代生态农业的互相采借中,探索了农遗固碳的新路径和农遗生态价值转化的新可能。本文最后指出,浙江农遗保护的社会干预作用建基于行政驱动、产业资本化和城乡融合的社会基础,这与浙江农业的隐性革命、后生产主义等转向相适应,但也潜藏着偏离农遗项目初衷的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干预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浙江经验 乡村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愿景下浙江省工业部门碳达峰预测与实现策略 被引量:11
4
作者 蒋惠琴 李奕萱 +1 位作者 陈苗苗 邵鑫潇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7-161,168,共6页
选取工业产值、能源消费、煤炭消耗、能源效率等关键指标,建立STIRPAT模型,对浙江省工业及重点行业进行碳达峰研究。结果表明:①在低碳情景下,工业部门九大分行业除石油行业以外均可实现在2030年前达峰。②在5种达峰策略中,浙江省工业... 选取工业产值、能源消费、煤炭消耗、能源效率等关键指标,建立STIRPAT模型,对浙江省工业及重点行业进行碳达峰研究。结果表明:①在低碳情景下,工业部门九大分行业除石油行业以外均可实现在2030年前达峰。②在5种达峰策略中,浙江省工业整体仅在低碳情景策略下可实现2028年提前达峰。③不同情景下,浙江省工业部门达峰峰值处于3.516亿~5.481亿t CO_(2)区间内。提出差异化减排政策措施、分批次达峰目标、工业部门整体统筹规划等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部门 碳达峰 STIRPAT模型 岭回归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创业型大学的发展阶段与核心要素 被引量:4
5
作者 翁默斯 亨利·埃茨科威兹 周春彦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创业型大学追求知识进步和知识资本化的双重目标。从大学使命的角度,创业型大学延伸了大学的传统使命,将教学、研究和为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三大使命融为一体并彼此加强。从大学组织变革和内外相互作用的角度,创业型大学的发展基于知识... 创业型大学追求知识进步和知识资本化的双重目标。从大学使命的角度,创业型大学延伸了大学的传统使命,将教学、研究和为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三大使命融为一体并彼此加强。从大学组织变革和内外相互作用的角度,创业型大学的发展基于知识资本化的生产逻辑,是“主体性”与“嵌入性”相互促进的过程。由此提出创业型大学发展“知识积累”“知识交换”与“体系驱动”三个阶段。根据三阶段特征,文章分析了创业型大学发展的七个核心要素,包括锚定创业战略方向、加强学术生产能力、培育师生创业精神、完善技术转移机制、生成新的混成组织、促进大学产业互动、营造创业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型大学 知识资本化 第三使命 三螺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高考改革促进了大学新生适应吗?——新高考政策认同对大学新生专业适应性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袁旦 余秀兰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5,共11页
始于2014年的新一轮高考改革把构建衔接各级各类教育“立交桥”作为改革总体目标之一,致力于通过改革促进教育衔接。大学新生的适应是学生从高中到大学转换衔接的重要表征。为此,基于社会认知生涯理论构建新高考政策认同与专业适应性间... 始于2014年的新一轮高考改革把构建衔接各级各类教育“立交桥”作为改革总体目标之一,致力于通过改革促进教育衔接。大学新生的适应是学生从高中到大学转换衔接的重要表征。为此,基于社会认知生涯理论构建新高考政策认同与专业适应性间的中介关系模型,探究新高考政策认同对专业适应性的影响机制,从大学新生适应的视角,来考察新高考政策对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衔接的作用,进而评估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实施成效。研究发现:在新高考政策下,经历新高考的大学新生的专业适应性情况良好;总体而言,新高考政策认同对大学新生专业适应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体现出政策影响的持续性,但专业优先政策认知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专业决策自我效能、专业选择结果预期在政策认同影响专业适应性中起到中介作用,但所呈现的中介效应有所不同。由此可认为,新高考改革能促进大学新生适应,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建议从“学生中心”理念出发,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强化政策宣传,优化政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高考 专业适应性 政策认同 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 自我效能 结果预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创业型大学的评价体系
7
作者 翁默斯 蔡瑜琢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文章从创业型大学演化视角出发,探讨创业型大学的评价体系。鉴于创业型大学的关注焦点从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延伸至可持续发展,文章采用大学范式光谱维度作为分析框架,详细分析与比较三个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创业型大学评价体系,包... 文章从创业型大学演化视角出发,探讨创业型大学的评价体系。鉴于创业型大学的关注焦点从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延伸至可持续发展,文章采用大学范式光谱维度作为分析框架,详细分析与比较三个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创业型大学评价体系,包括亨利·埃茨科威兹研究团队提出的全球创业型大学评价指标体系(GEUM)、欧盟的高等教育创新评估体系(HEInnovate),以及创业型和参与型大学认证委员会(ACEEU)的认证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业型大学评价体系的整合框架,旨在更深入地进行创业型大学多维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型大学 可持续发展 评价体系 GEUM HEInnovate ACEE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访的地方公共政策功能初探——基于浙江省的信访案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周亚越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6-52,共7页
信访往往反映的是公民的私利诉求,但可能隐含着普遍性的问题,代表了公众的共性诉求,这使得信访与公共政策紧密相关,使信访具有了公共政策功能。在我国现实中,信访问题、信访内容甚至信访处理方式又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信访制度科层化使... 信访往往反映的是公民的私利诉求,但可能隐含着普遍性的问题,代表了公众的共性诉求,这使得信访与公共政策紧密相关,使信访具有了公共政策功能。在我国现实中,信访问题、信访内容甚至信访处理方式又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信访制度科层化使信访工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从地方角度看,信访应当具有地方公共政策的问题发现功能、内容完善功能和执行改进功能,这些功能已被地方信访实践所证明。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任何单一的信访活动、信访事件必然就具有这些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访 地方公共政策 政策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视域下省域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优化——基于“政策工具—闭环治理”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3
9
作者 翁列恩 田利娜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4,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人民物质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扎实推进文化共同富裕,彰显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价值意蕴。精神文明及文化繁荣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公共文化服务的...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人民物质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扎实推进文化共同富裕,彰显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价值意蕴。精神文明及文化繁荣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公共文化服务政策能较为综合地考察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及其结构,判断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优化发展的方向。构建“政策工具—闭环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以省域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为观测点,辨析共同富裕视域下省域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优化的发展方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紧密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按照共同富裕的基础逻辑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优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持续致力于增强政策工具结构均衡性、优化内部次级工具的组合结构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闭环治理绩效,助推文化共同富裕的扎实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公共文化服务 高质量发展 政策工具 闭环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iFi的多目标呼吸检测方法研究
10
作者 秦娥 张锦鸿 +6 位作者 徐也淳 贾逸哲 王可 毛科技 李卫锋 邱杰凡 何文秀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21,共10页
在探讨多目标呼吸监测技术的过程中,挑战主要集中于如何准确无误地分离和识别多个对象的呼吸信号。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技术是在WiFi系统中采用MIMO技术,该技术通过增加物理测量点的数量,使得在静态环境中对多个人的呼吸进行监测成为可... 在探讨多目标呼吸监测技术的过程中,挑战主要集中于如何准确无误地分离和识别多个对象的呼吸信号。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技术是在WiFi系统中采用MIMO技术,该技术通过增加物理测量点的数量,使得在静态环境中对多个人的呼吸进行监测成为可能。目前,多人呼吸监测的方法大多依赖于对信道状态信息(CSI)的幅度进行频谱分析,以便提取出呼吸信号。然而,依赖于频谱分析的方法面临两个主要问题:首先,所能达到的频率分辨率受限于数据的持续时间,这意味着在数据长度不足时,无法区分频率相近的呼吸信号;其次,频谱分析只能提供一定时间段内的平均呼吸频率,不能详细反映出这段时间内呼吸模式的变化。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开发了一种名为MoRadio的新型多人呼吸监测方法。通过实验验证,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和监测呼吸率相近的多个目标,且在多人环境下对目标数量的识别准确率高达95%,bpm最佳可达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呼吸检测 MIMO技术 频谱分析 信道状态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双线并行”到“闭环联动”: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
11
作者 祝建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7,共12页
在传统救助帮扶模式中,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往往“双线并行”,彼此之间没有形成互补与合力,无法发挥最大效能。研究基于资源依赖理论,提出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将在彼此借力获取各自资源的同时实现组织效能的最大化,形成有效衔接的“闭环... 在传统救助帮扶模式中,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往往“双线并行”,彼此之间没有形成互补与合力,无法发挥最大效能。研究基于资源依赖理论,提出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将在彼此借力获取各自资源的同时实现组织效能的最大化,形成有效衔接的“闭环联动”综合救助帮扶模式。从制度环境、共同载体、主体协同、服务类救助的内容供给、数字赋能过程衔接等维度分析了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的现实需求;基于浙江省杭州市的“双循环”救助帮扶体系,从制度环境、衔接载体、衔接主体、衔接内容、衔接过程等方面分析了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的典型经验,由此提出了相应的五个层面的优化策略。最后基于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的“闭环联动”综合救助帮扶体系,从理念、体系、功能、主体、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推进了社会救助体系的迭代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救助 慈善帮扶 衔接 闭环联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大学校长职业特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毛建青 侯春笑 +1 位作者 张凤娟 宣勇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23,共8页
基于美国教育委员会发布的《美国大学校长报告2017》和中国省属及以上大学校长的问卷数据和网络数据,客观描述了中美大学校长职业特征现状及其差异:人口学特征上,中国大学校长多为男性、更年轻;教育背景上,中国大学校长多获得博士学位,... 基于美国教育委员会发布的《美国大学校长报告2017》和中国省属及以上大学校长的问卷数据和网络数据,客观描述了中美大学校长职业特征现状及其差异:人口学特征上,中国大学校长多为男性、更年轻;教育背景上,中国大学校长多获得博士学位,较缺乏人文社科知识;职业路径上,中国大学校长来源开放性不足、流动性弱、离任选择未知性较大;履职实践上,中国大学校长受政府部门力量影响较大、自主筹资行动力较弱;专业化程度上,中国大学校长"双肩挑"现象普遍且薪资水平较低。中美大学校长职业特征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两国的历史文化环境、政府与大学关系、大学校长遴选和考核制度不同。因此,要更新思想观念、突破治理局限、创新任命方式、完善评价考核,以推动中国大学校长职业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大学校长 职业特征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区域创新系统演化路径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22
13
作者 王景荣 徐荣荣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7-32,共6页
区域经济增长必须以创新为依托。阐述了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和自组织理论相关内容,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自组织演化过程中不同阶段和关键节点的状态与特征,并以具有明显集群特色的浙江省作为案例,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的自组织演化进程。提出... 区域经济增长必须以创新为依托。阐述了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和自组织理论相关内容,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自组织演化过程中不同阶段和关键节点的状态与特征,并以具有明显集群特色的浙江省作为案例,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的自组织演化进程。提出了区域创新系统自组织演化模型,并认为国内外各区域创新系统正按照该模型进行由无序向有序的自组织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自组织理论 路径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识读研究型大学——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特征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4
14
作者 毛建青 陈文博 宣勇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3-114,共12页
研究型大学日益成为各国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动力之源,更是各国发展建设与竞逐的对象,因此重新识读研究型大学意义重大。作为世界上最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代表,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基本形态有明显且稳定的特征:其校均教职工规模庞大,辅... 研究型大学日益成为各国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动力之源,更是各国发展建设与竞逐的对象,因此重新识读研究型大学意义重大。作为世界上最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代表,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基本形态有明显且稳定的特征:其校均教职工规模庞大,辅助人员是专任教师数的三倍;校均本科生和研究生增长显著,但生师比和研本比普遍较低;校均、生均和师均经费收入规模庞大且增长稳定;收入来源多元化,经费支出结构在功能和用途上分别以教学和研究,以及工资和福利为主。同时,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职能不断演变,学术创业正发展为第四大职能;美国研究型大学数量不断增长,其中新晋研究型大学以公立大学为主,发展路径不一但有共同特征;国家间日益加剧的竞争、相继出台的系列法案和大量投入的财政性经费直接推动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受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特征的启发,我国应分层分类建设大学,构建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与生态;给予大学自主发展空间,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支持并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发展;调整学生规模和比例,扩大专任教师和辅助人员规模;增加经费收入规模,切实拓宽收入来源渠道;优化经费支出结构,持续细化大学的预决算项目,以期推动我国研究型大学发展和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高等教育体系 学术创业 教师队伍 大学经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一流大学经费支出规模与结构的特征及优化研究——基于36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毛建青 吴君玲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0-72,共13页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我国一流大学的典型代表,其经费支出特征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我国一流大学经费支出的整体情况。36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支出数据显示了其在支出规模和支出结构上的具体特征。在支出规模上,总支出规模逐年增长...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我国一流大学的典型代表,其经费支出特征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我国一流大学经费支出的整体情况。36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支出数据显示了其在支出规模和支出结构上的具体特征。在支出规模上,总支出规模逐年增长,不同学校间的差异较大,地区间规模大小和增速快慢也不相一致;师均支出规模呈上升趋势,中部地区增长速度最快,不同学校间的差异较大;生均支出规模变动趋势不一,校际差距大于区间差距;支出规模占GDP的比重基本稳定,区内差异大于区间差异。在支出结构上,总体较为单一且保持稳定,横向维度表现为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基本持平,纵向维度以教育支出为主并呈现稳定的一元格局,同时支出结构地区间差异不明显。虽然我国一流大学的支出规模不断上升、支出结构较为稳定、支出规模和支出结构无明显关系,但和美国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仍存在规模相对较小、结构较为单一、科目不够具体、数据较为粗糙等问题。基于此,我国可通过继续增加大学收入以扩大支出规模、持续优化支出结构以反映大学功能、不断细化预算科目且公开支出数据等途径,进一步调整一流大学的支出规模并优化支出结构,提高经费利用效率,进而更好地推动“双一流”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一流大学 大学经费 支出规模 支出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政策何以失败?——一个基于政策主体角度的解释模型 被引量:13
16
作者 俞海山 周亚越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40,88,157,共9页
一个国家或地区公共政策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公共政策追求成功,但失败常常相伴。从政府这一政策主体角度上说,公共政策失败的原因可归结为三个因素:超越权限、能力不足、缺乏良知,由此就可以从政策主体角度建立一个关于... 一个国家或地区公共政策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公共政策追求成功,但失败常常相伴。从政府这一政策主体角度上说,公共政策失败的原因可归结为三个因素:超越权限、能力不足、缺乏良知,由此就可以从政策主体角度建立一个关于公共政策失败的解释模型。超越权限是指政府做了超越其职能范围之外的事;能力不足意指政府缺乏有效地采取并促进集体性行动的足够能力;缺乏良知则是指政府以追求自身利益为目标,政策偏离公共性。政策主体超越权限、能力不足、缺乏良知,这三个因素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呈现出一种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复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政策 政策失败 政策主体 公共管理 政府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一流大学本科教学经费的支出规模与结构研究——基于39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毛建青 刘美佳 陈文博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3-47,共15页
本科教学经费既是推动一流本科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又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其支出规模与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一流本科和一流大学的建设成效。根据我国39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14—2019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中的相关... 本科教学经费既是推动一流本科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又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其支出规模与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一流本科和一流大学的建设成效。根据我国39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14—2019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中的相关数据,本研究分析了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本科教学经费的支出规模与结构,发现支出规模呈上升趋势,本科教学支出占大学总支出的比重相对稳定,生均本科教学支出占所在省份人均GDP的比重基本稳定且逐年增长;支出结构以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和本科专项教学经费为主,呈现稳定的二元格局。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本科教学经费支出存在以下问题:支出规模相对不足;支出结构未实现多元化;地区间生均支出规模缺乏应有的差异,未充分体现各地区的人才培养成本差异;不同学科特色或隶属大学的支出无显著差异,加剧了大学的同质化倾向。因此,我国可以继续加大对本科教学的经费投入;不断优化本科教学经费支出结构;建立各地区差异化的拨款标准,统筹协调各级政府的拨款比例;扩大不同学科专业折算系数的差异,彰显不同一流大学的特色,以期更好地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和“双一流”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大学 一流本科教育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教学经费 实验经费 实习经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规民约的文本和背后的治理议题及演变——以浙江省衢州市上洋村十版“村规民约”为例 被引量:11
18
作者 郎友兴 陈文文 薛晓婧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9-72,126,共15页
村规民约文本内含着村庄治理的基本内容,前后不同的版本忠实地记载着治理变迁的历史信息。对衢州市上洋村十版村规民约进行文本分析来追寻三十年来乡村治理变化的轨迹。从文本的内容、功能、语言表达等演变过程,可以看出其修订是以问题... 村规民约文本内含着村庄治理的基本内容,前后不同的版本忠实地记载着治理变迁的历史信息。对衢州市上洋村十版村规民约进行文本分析来追寻三十年来乡村治理变化的轨迹。从文本的内容、功能、语言表达等演变过程,可以看出其修订是以问题与政策、共治与共享、限制村域内权威为导向,其背后治理议题逐渐地从整合控制论、义务论、整体利益论、村落身份认同论走向权利论、主体论和平权论,从工具论走向工具与权利、价值融合的治理轨道上。这些印迹与村治演变过程恰恰是中国多数村庄所经历着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上洋村并非是独一无二的,借其可以窥见乡村社会之普遍表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规民约 文本 乡村治理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行为偏差探源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凤娟 胡彬玮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8-64,共7页
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行为偏差是指高校出于追求教育资源或提高社会声誉等目的,在进行来华留学生管理过程中发生偏离相应制度或规范的行为,集中表现在入学标准设置过低、考核标准与考试程序过松、日常生活条件待遇过高、违法违纪行为处理... 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行为偏差是指高校出于追求教育资源或提高社会声誉等目的,在进行来华留学生管理过程中发生偏离相应制度或规范的行为,集中表现在入学标准设置过低、考核标准与考试程序过松、日常生活条件待遇过高、违法违纪行为处理过宽。高校在政府、市场双重逻辑裹挟下偏离其留学生管理行为的应然逻辑,在留学生管理事务上追求指标政绩,施行顶格管理;陷入制度依赖误区,缺乏创新管理;盲目迎合市场评价,偏离发展规律。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为主体,高校应明确自身的价值与使命,坚守大学精神,理性重塑与政府、市场之间的关系,用创新、科学的管理思维进行来华留学生的管理,矫正来华留学生管理中的行为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来华留学生 管理行为 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大学内部经费配置结构:特征、影响和原因——基于60所大学收支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毛建青 陈文博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5-66,共12页
我国60所不同类型大学2015—2020年间部门预算数据显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收支结构极其相似,经费配置结构基本相同,带有明显政府控制特征。这种特征既极大地推动了大学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但又导致大学发展面临趋同化... 我国60所不同类型大学2015—2020年间部门预算数据显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收支结构极其相似,经费配置结构基本相同,带有明显政府控制特征。这种特征既极大地推动了大学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但又导致大学发展面临趋同化、行政化,无法充分实现大学功能等现实困扰。我国不同层级政府对大学拨款模式极为相同、大学经费支出均严格遵循既定预算管理方式、来自市场和大学自身的经费占比偏低,在一定程度上是形成这种特征的直接原因。不同类型大学本应有不同社会职能与发展定位,这要在大学内部经费配置结构方面作出变革。因此,政府可参照大学类型来选择大学拨款模式,并引导大学多渠道筹资;减少大学经费使用限制,支持不同类型大学根据自身类型和发展目标进行科学定位与组织变革,选择并形成内部经费配置结构的特征与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类型大学 经费配置 收支结构 预算管理 政府拨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