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散文意识的群体自觉与个性表达——论浙江新文学作家的散文建树
1
作者 贵志浩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2-107,共6页
在现代散文初创期,浙江新文学作家功不可没。他们是现代散文意识最早觉醒的一个地域性群体,凸现了浙江地域文化和散文传统的潜在意义,以及在现代散文史中确立地位的显在意义。他们对现代散文理论观念的探索和文体实践,由此显现出的多样... 在现代散文初创期,浙江新文学作家功不可没。他们是现代散文意识最早觉醒的一个地域性群体,凸现了浙江地域文化和散文传统的潜在意义,以及在现代散文史中确立地位的显在意义。他们对现代散文理论观念的探索和文体实践,由此显现出的多样化个性风格,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散文的艺术表现,并提供了中国现代散文理论的基本构架和散文体式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作家 散文理论 散文体式 语言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西湖诗的演进轨迹
2
作者 肖瑞峰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0-141,160,F0003,共14页
作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风景名胜,西湖酿成了西湖文学,而西湖文学又反哺西湖,造就了它的百代盛名。在西湖文学的艺术长廊里,唐代西湖诗居于引人瞩目的地位。其演进轨迹既有长久徘徊后的跃迁,也有陡然冲高后的回落。西湖诗发轫于... 作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风景名胜,西湖酿成了西湖文学,而西湖文学又反哺西湖,造就了它的百代盛名。在西湖文学的艺术长廊里,唐代西湖诗居于引人瞩目的地位。其演进轨迹既有长久徘徊后的跃迁,也有陡然冲高后的回落。西湖诗发轫于初唐。尽管初唐诗人的笔触还停留在西湖的外围,西湖诗却已水波初兴,开启了它的艺术征程。盛唐时西湖诗渐趋成熟,因孟浩然、李白等诗坛高手的助推而风生水起。至中唐元和、长庆年间,在经历过九曲回环的流程后,终于掀起了涛飞浪卷的洪峰,而傲立于洪峰之上呼风唤雨、驱雷驭电的主导者则是白居易。但在白居易之后,西湖诗并没有能延续山呼海啸、高潮迭起的洋洋大观。晚唐、唐末及五代,西湖诗的创作都相对沉寂,对比白居易的巅峰之作,呈现出断崖式下坠的趋向。不过,作为西湖文学发展链条上的一个环节,它仍然具备承先启后的独特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西湖诗 演进轨迹 白居易 张祜 钱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白居易西湖诗的经典性
3
作者 肖瑞峰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89,共14页
追溯唐代西湖诗的演进历程,呈现出连点成线、再扩线成面、从而渐入佳境、蔚为大观的发展轨迹,而白居易是其间承前启后、只身登顶的集成者。可以说,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全面观察、深入体验且持续描写西湖的诗人。西湖及其周边的所有... 追溯唐代西湖诗的演进历程,呈现出连点成线、再扩线成面、从而渐入佳境、蔚为大观的发展轨迹,而白居易是其间承前启后、只身登顶的集成者。可以说,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全面观察、深入体验且持续描写西湖的诗人。西湖及其周边的所有景物都是他驰骋诗思的视点和摅写情感的触角。他与西湖的遇合及相知,是西湖文学史上的一段令人歆羡的佳话。白居易的西湖诗既在题材上拓展新境,又在艺术上创立新格,从而把唐代西湖诗推向巅峰,成为具有经典性的作品,而凝成这种经典性的主要元素是其艺术上的独创性。从意象的熔铸、画面的调适,到结构的锻造、语言的锤炼,白居易都力图推陈出新,以戛戛独造的艺术风貌标新立异、继往开来。其独创性至少包括西湖风光的整体呈现、审美意象的多维重构、诗画融合的深度推进、语言结构的锐意创新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西湖诗 经典性 视点与触角 集成与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商业创意写作的教学困境及应对策略
4
作者 徐绛雪 《社会科学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187,共6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为推进高校商业创意写作教学发展以及丰富商业创意写作教学模式提供了重要支撑,使人工智能赋能商业创意写作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人工智能赋能商业创意写作能为高校提供更具个性化的写作教学模式,打破商业创...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为推进高校商业创意写作教学发展以及丰富商业创意写作教学模式提供了重要支撑,使人工智能赋能商业创意写作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人工智能赋能商业创意写作能为高校提供更具个性化的写作教学模式,打破商业创意写作思维壁垒,推动高校商业创意写作在不同学科领域发挥重要意义。但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教师过度依赖技术辅助、学生深度创造能力弱化、写作内容缺乏人文关怀、文案评价存在价值偏见等教学困境,导致高校商业创意写作教学尚难完全适应人工智能技术变革。由此提出打造产学研融合的商业创意写作教师队伍、创新学生主体性的对抗性写作思维训练、重塑人文引领的商业创意写作教学模式以及构建人机协同的商业创意文案评价体系等多元化应对策略,以期最终实现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商业创意写作教学的改革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商业创意写作 教学困境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二级学院教学科研平台为依托的实验室开放体系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军良 盖瑞雪 林春绵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78-181,共4页
提出了目前高校实验室开放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学院的运行体制和教学、科研平台现状,介绍了学院在构建以教学科研平台为依托的实验室开放体系中采取的一些措施,如实行大型仪器共享制度,构建开放实验教学体系,建立学生实... 提出了目前高校实验室开放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学院的运行体制和教学、科研平台现状,介绍了学院在构建以教学科研平台为依托的实验室开放体系中采取的一些措施,如实行大型仪器共享制度,构建开放实验教学体系,建立学生实验室共享模式和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科研平台 实验室 开放体系 大型仪器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末”大学生阅读状况——来自地方综合性大学人文课堂的报告 被引量:5
6
作者 何玲华 周琼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19,22,共4页
阅读是提升人力资源价值的重要手段。作者通过对所在大学人文课堂有关“阅读”情况的调查,从阅读历程、阅读姿态和阅读困惑三个层面,对“80末”大学生的阅读状况进行分析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和引导阅读的几点思考,以期培... 阅读是提升人力资源价值的重要手段。作者通过对所在大学人文课堂有关“阅读”情况的调查,从阅读历程、阅读姿态和阅读困惑三个层面,对“80末”大学生的阅读状况进行分析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和引导阅读的几点思考,以期培育“宁静致远”的读书氛围,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品位和人生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末” 大学生 阅读 工具价值 理性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文学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哲平 涂苏琴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2-118,共7页
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样式,网络文学不仅完全打破了有史以来纸介质印刷文学独占文坛的垄断格局,而且以其迥异于纸介质印刷文学的创作方式、存在方式、传播方式、接受方式及价值取向,呈现出自由言说的快乐审美、虚拟世界的临场审美和读写... 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样式,网络文学不仅完全打破了有史以来纸介质印刷文学独占文坛的垄断格局,而且以其迥异于纸介质印刷文学的创作方式、存在方式、传播方式、接受方式及价值取向,呈现出自由言说的快乐审美、虚拟世界的临场审美和读写交互的动态审美等审美特征,进而向传统文学发起了挑战。由“第四媒体”引发的文学革命,则有可能从整体上改变文学格局,乃至打造出崭新的文学社会学和文学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审美 祛魅 虚拟 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何以共通? 数字时代国际传播的“复调”路径 被引量:2
8
作者 邵鹏 潘仲菁 《中国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2,共8页
数字时代的国际传播呈现出多元主体并存的“复调”格局,民间主体作为崛起的新生力量,也成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关键变量。“Z世代”、华侨华人、国际友人和企业等不同类型的传播主体分别归属“复调”的不同声部,以个体力量积极搭建民间... 数字时代的国际传播呈现出多元主体并存的“复调”格局,民间主体作为崛起的新生力量,也成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关键变量。“Z世代”、华侨华人、国际友人和企业等不同类型的传播主体分别归属“复调”的不同声部,以个体力量积极搭建民间共通的桥梁。充分驱动民间主体需要立足数字时代背景,在民间主体、平台媒体和政府主体的互动体系中,搭建国际传播价值链,完善基于平台媒体的国际传播基础设施,探寻国际传播“复调”协同机制的建设路径,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共识、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共同发展开辟更多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民间主体 复调传播 民间共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地理学:基于“空间”之维的理论建构 被引量:57
9
作者 梅新林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2-136,160,共15页
当21世纪之初文学地理学渐成"显学"之际,由文学地理研究实践引发的学理思考,到文学地理学作为新兴交叉学科的体系建设,尤其迫切需要在相对滞后的理论建构方面取得重点突破。本文基于文学地理学的内在需要与学理逻辑,重点借鉴... 当21世纪之初文学地理学渐成"显学"之际,由文学地理研究实践引发的学理思考,到文学地理学作为新兴交叉学科的体系建设,尤其迫切需要在相对滞后的理论建构方面取得重点突破。本文基于文学地理学的内在需要与学理逻辑,重点借鉴和重释杰弗里·马丁所归纳的地理学的三个核心问题与弗朗科·莫雷蒂所提炼的文学地图的双重空间概念,然后重构为"版图复原"、"场景还原"、"精神探原"的"三原"理论,作为文学地理学理论建构的三大支柱,并以此为重建新的"空间阐释学"谱系提供理论支持与启示,同时藉此对影响文学地理学理论建构的若干关键问题作了新的反思和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地理学 空间 理论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网络文学对外传播的“在地化”建构:历史、现状和思辨 被引量:30
10
作者 刘阳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5-91,97,共8页
中国网络文学对外传播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在拓展用户市场、类型化创作和运营翻译网站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在地化特征。经由实证调研展开相关的现状分析,从'中国故事、世界表述''世界内容、中国创意'的文本编码策... 中国网络文学对外传播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在拓展用户市场、类型化创作和运营翻译网站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在地化特征。经由实证调研展开相关的现状分析,从'中国故事、世界表述''世界内容、中国创意'的文本编码策略,打造'PGC+UGC+社群趣味'的生态文化圈的内容生产模式,基于大数据的在地化、差异化、精准化推送的运营管理模式以及政府、市场与民间多元协调统筹的保障推进机制等方面,探索中国网络文学对外传播的在地化建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对外传播 海外用户 在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庸武侠小说与地域文化现代性构建--兼谈地域文学在一体化进程中的文化应对策略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秀明 黄亚清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5-52,共8页
20世纪80年代以降,金庸武侠小说的风行,直接促成了其在大陆文学史地位的直线上升,引发了学界旷日持久的关注和争论。事实上,金庸作品内含的价值和意义,不仅是文学史的,同时也是地域文化的。它深深地打上了与之具有血脉关联的吴越文化特... 20世纪80年代以降,金庸武侠小说的风行,直接促成了其在大陆文学史地位的直线上升,引发了学界旷日持久的关注和争论。事实上,金庸作品内含的价值和意义,不仅是文学史的,同时也是地域文化的。它深深地打上了与之具有血脉关联的吴越文化特质,又极富意味地吸纳了与所居地香港相谐的异质文化资源,形成了既地域又超地域、既同构又异质的双重观照视角。"金庸经验"为地域文化现代性构建提供了有益启示,提醒写作者有必要开放思维视野,站在今天的时代高度对其相关乃至相异的各种地域文化进行整合或融合,使地域文学写作跳出现有的徘徊不前的境地,实现质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剑传统 现代人性 大众传媒 现代构建 文化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轼:宋韵文化的样本——以浙江为中心视点的考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肖瑞峰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2-129,160,共9页
作为宋韵文化的典型代表,苏轼从多个维度丰富了宋韵文化的底色,成为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巅峰级的人物和神话般的存在。宋韵文化的精神特质在苏轼身上映现得尤为集中与明晰。如果对宋韵文化进行取样分析的话,那么最好的样本非苏轼莫属。苏... 作为宋韵文化的典型代表,苏轼从多个维度丰富了宋韵文化的底色,成为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巅峰级的人物和神话般的存在。宋韵文化的精神特质在苏轼身上映现得尤为集中与明晰。如果对宋韵文化进行取样分析的话,那么最好的样本非苏轼莫属。苏轼一生三度任职浙江,以他在浙江的政治与文化活动为中心视点加以考察,足以得出他堪称宋韵文化之样本的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宋韵文化 浙江 造福民生 哲学思辨 谭艺衡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毕婚族”现象看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旭红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8-120,共3页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女大学生中"毕婚族"现象愈演愈烈。这一方面反映出当代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扭曲,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前我国高校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不足。为此,通过分析当前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女大学生中"毕婚族"现象愈演愈烈。这一方面反映出当代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扭曲,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前我国高校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不足。为此,通过分析当前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结合女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成才成长实际,探索出一条专业性、渗透性、拓展性"三位一体"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安石的翻案文学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成国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5-113,1+159,共9页
王安石擅作翻案文章,且多有精品。这首先与疑古的时代精神和他独特的史观有关。变法和党争是其翻案文学的重要语境,并且赋予了这些作品深广的政治内涵。王安石理想的"为士之道",则构成了翻案文学的思想预设、逻辑前提,决定着... 王安石擅作翻案文章,且多有精品。这首先与疑古的时代精神和他独特的史观有关。变法和党争是其翻案文学的重要语境,并且赋予了这些作品深广的政治内涵。王安石理想的"为士之道",则构成了翻案文学的思想预设、逻辑前提,决定着翻案的指向。翻案文学的具体技巧包括揭过法、多用假设之笔、翻案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案 史观 党争 为士之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学地理学”学术体系之建构 被引量:5
15
作者 梅新林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2-125,共14页
从新世纪中西交融的时空坐标观之,当前我国正在逐步走向学科自觉阶段的文学地理学,实际上是一种超越于传统与西方的新的文学地理学,因而可以另行命名为"新文学地理学"。"新文学地理学"这一新命题的提出,需要我们在... 从新世纪中西交融的时空坐标观之,当前我国正在逐步走向学科自觉阶段的文学地理学,实际上是一种超越于传统与西方的新的文学地理学,因而可以另行命名为"新文学地理学"。"新文学地理学"这一新命题的提出,需要我们在推进古今-中西时空超越中实现本土、本位与本原的三重回归,藉此为"新文学地理学"构筑一个安身立命之所,然后以概念、学科、理论与方法为四大支柱,系统建构"新文学地理学"的学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学地理学 学术体系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70年发展特征与总体趋势 被引量:4
16
作者 梅新林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2,共12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段:在第一时段"破旧立新、历经坎坷"的30年(1949—1978)中,主要通过确立马克思主义核心地位而实现当代学术价值导向和学术研究范式的重建,由此形成社会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段:在第一时段"破旧立新、历经坎坷"的30年(1949—1978)中,主要通过确立马克思主义核心地位而实现当代学术价值导向和学术研究范式的重建,由此形成社会学—政治学批评的学术主潮;在第二时段"拨乱反正、多元发展"的20余年(1978—2000)中,经过1980年代的改革开放、拨乱反正之后,从美学热、新方法热与文化热之三"热",到"重写文学史"大讨论、人文精神大讨论与世纪反思大讨论之三"论"的前后相继,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由此走上多元发展之路;在第三时段"开拓创新、学科自觉"的近20年(2000—2019)中,通过世纪之交的百年反思,进而汇合为文献集成、跨界融合、文本回归、技术支撑、理论自觉等五大趋势与重要成果,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也标志着当前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理论自觉,并预示着未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研究70年 发展特征 总体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学世家的生命周期 被引量:1
17
作者 梅新林 崔小敬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9-156,192,共8页
衡量文学世家生命力的核心标识是代际延续长度和文学贡献高度,从小型、中型、大型到巨型文学世家,从普通、重要到杰出文学世家,生命力递增而数量递减。文学世家的生命力演绎为孕育、形成、发展、鼎盛、衰落的流程,其生命力越强盛,其完... 衡量文学世家生命力的核心标识是代际延续长度和文学贡献高度,从小型、中型、大型到巨型文学世家,从普通、重要到杰出文学世家,生命力递增而数量递减。文学世家的生命力演绎为孕育、形成、发展、鼎盛、衰落的流程,其生命力越强盛,其完形程度越高。文学世家周期之长短,命运之兴衰,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链"的有效形成。以上三者的合力,最终可归结为生态圈的支持体系,包括各世家内部关系构成的"内圈"、世家与世家婚姻关系构成的"中圈"、世家其他各种社会关系构成的"外圈"以及彼此的互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世家 生命周期 人才链 生态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传播视角下网络文学IP运营及发展战略研究——以杭州为样本的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阳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56,共6页
文章以杭州为分析样本,通过梳理中国网络文学IP化的发展历程,阐明杭州网络文学国际传播的现实基础,围绕网文的纸质书出版、网文IP影视化、动漫化、游戏化和其他形式的运营,从加强内容生产、打造精品IP,整合平台产品、升级连接能力,拓展... 文章以杭州为分析样本,通过梳理中国网络文学IP化的发展历程,阐明杭州网络文学国际传播的现实基础,围绕网文的纸质书出版、网文IP影视化、动漫化、游戏化和其他形式的运营,从加强内容生产、打造精品IP,整合平台产品、升级连接能力,拓展业务升级、创建多元价值空间等方面论述杭州网络文学IP化的发展策略,以期为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的IP运营提供一种本土化的路径和思考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文IP运营 国际传播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民营企业激励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顾冰 陈琼 《华东经济管理》 2005年第7期17-19,共3页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加快,浙江省民营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而浙江省民营企业如何建立完善的企业激励机制,避免企业人力资源的流失也就被提到了记事日程。文章首先阐述了浙江民营企业激励机制的现状...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加快,浙江省民营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而浙江省民营企业如何建立完善的企业激励机制,避免企业人力资源的流失也就被提到了记事日程。文章首先阐述了浙江民营企业激励机制的现状,指出浙江民营企业激励机制改革的必要性。其次,通过对民营企业经理人离职原因分析,指出激励机制设立的基本原则。最后,通过实证研究分析说明浙江民营企业的激励机制应该改变原有的单目标激励方式,建立双目标激励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营企业 股票期权 双目标激励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地方文学的文化阐释价值——兼析浙西地区文学的乡土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贵志浩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7-101,共5页
地方文学是区域文化的典型反映形态,是民族文化一体性和区域文化本土化进程相互作用的产物,积淀着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等方面的文化内涵,具有独特的文化阐释价值。浙西地区文化生态的边缘性和儒学化,决定了该地区作家群体、作品内容... 地方文学是区域文化的典型反映形态,是民族文化一体性和区域文化本土化进程相互作用的产物,积淀着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等方面的文化内涵,具有独特的文化阐释价值。浙西地区文化生态的边缘性和儒学化,决定了该地区作家群体、作品内容等文学风貌的发展演变。自然景观、风土人情以及关注民生的人文观照,构成了地方文学的乡土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文化 地方文学 文献价值 乡土气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