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2-2022年核心期刊文献计量分析
1
作者 陈煜 韦盛忠 +5 位作者 唐战胜 刘雷雷 熊艳云 蔡安波 吕强锋 何安国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237-242,共6页
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基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具有典型意义和特殊科学研究价值。为了解浙江省内自然保护区科研发展水平,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AJD)为数据源,对2002-2022年浙江9个森林生态和野生生物类型的国... 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基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具有典型意义和特殊科学研究价值。为了解浙江省内自然保护区科研发展水平,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AJD)为数据源,对2002-2022年浙江9个森林生态和野生生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表的核心期刊论文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结果表明:9个保护区年均发文39.85篇,数量依然偏少,保护区之间的科研活跃度和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投稿期刊兼顾了易录用和高质量,且高质量期刊呈现多样的趋势;保护区合作机构以省内高校为主,呈现地域性特征;重点研究领域为森林生态系统,针对主要保护物种开展研究的发文较少。研究结果可为推动浙江省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文献计量分析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乡土色叶植物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周钰鸿 刘亚 +2 位作者 王盼 陈江芳 陈子林 《林业调查规划》 2018年第5期109-113,共5页
通过野外调查与民间走访、查阅相关参考文献资料,分析总结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色叶植物资源特点和开发利用现状。结果表明,区内植物种类较丰富,有色叶植物251种(含变种),隶属60科131属;从形态分类看,以乔木居多,有99种,占39.44%;从... 通过野外调查与民间走访、查阅相关参考文献资料,分析总结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色叶植物资源特点和开发利用现状。结果表明,区内植物种类较丰富,有色叶植物251种(含变种),隶属60科131属;从形态分类看,以乔木居多,有99种,占39.44%;从属的地理分布类型看,以温带分布型最为丰富,其次是泛热带分布型;根据叶片变色阶段和叶色分布特征将区内色叶植物分为常色叶类、斑叶类、双色叶类、新叶有色类与秋色叶类等5种类型,其中以秋色叶类最丰富,有166种,占区内色叶植物总种数的66.14%;区内储量丰富的40种色叶植物中有31种处于少量应用或未利用状态。提出注重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开展资源利用价值评估、发掘利用潜力等开发利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色叶植物 资源调查 地理分布类型 代表物种 开发利用 浙江大盘国家级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韦福民 陈水华 +2 位作者 范忠勇 陈苍松 方一峰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6-462,共7页
2005年,在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域范围内,根据自然景观地貌确定一定数量的样线,在每样线上根据不同的生境和海拔高度有针对性地选取一定数量固定半径的调查样点,调查每一样点鸟类的种类和数量以及生境类型和海拔高度。用多元统计分... 2005年,在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域范围内,根据自然景观地貌确定一定数量的样线,在每样线上根据不同的生境和海拔高度有针对性地选取一定数量固定半径的调查样点,调查每一样点鸟类的种类和数量以及生境类型和海拔高度。用多元统计分析软件SPSS分析鸟类群落的组成、种类、集群指数和优势种等特征,比较不同季节、生境、海拔与鸟类物种数和个体数量的关系,对不同生境和海拔高度鸟类群落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夏季和冬季2次对大盘山鸟类的调查,共目击记录到鸟类64种,其中夏季鸟类51种,冬季鸟类40种。大盘山鸟类群落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群落分布在不同的生境呈现出明显差异,但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上差异不明显。夏季繁殖鸟类和作为鸟类重要栖息地的森林植被是大盘山今后鸟类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学 鸟类群落 分布特征 鸟类栖息地 森林植被 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浙江大盘山自然保护区杜鹃花属植物资源应用价值评价 被引量:9
4
作者 王盼 刘亚 +2 位作者 陈江芳 张国安 陈子林 《林业调查规划》 2018年第6期36-40,共5页
基于对大盘山自然保护区杜鹃花属植物的野外调查,综合考虑观赏价值、生态学特性、应用潜力和稀有度因素,筛选出14个评价因子,构建了层次分析模型,对大盘山自然保护区9种杜鹃花属植物进行应用价值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观赏价值、生态学... 基于对大盘山自然保护区杜鹃花属植物的野外调查,综合考虑观赏价值、生态学特性、应用潜力和稀有度因素,筛选出14个评价因子,构建了层次分析模型,对大盘山自然保护区9种杜鹃花属植物进行应用价值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观赏价值、生态学特性、应用潜力和稀有度4个影响因子中,观赏价值最能影响人们对杜鹃花属植物应用价值的评价,其次是应用潜力、生态学特性和稀有度。9种杜鹃花属植物的应用价值从高到低依次为云锦杜鹃>华顶杜鹃>杜鹃>马银花>丁香杜鹃>羊踯躅>满山红>猴头杜鹃>麂角杜鹃。文中还就杜鹃花属植物的野生资源驯化以及资源评价中约束层指标的选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属植物 应用价值评价 层次分析法 观赏价值 应用潜力 大盘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大盘山云锦杜鹃群落结构和优势种群动态研究
5
作者 李奇鸽 俞叶飞 +3 位作者 陈伟杰 何安国 陈子林 金孝锋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目的】研究浙江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较高海拔区域针阔混交林群落结构及群落中云锦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种群动态,预测未来的演替趋势。【方法】2018年7月建立1 hm^(2)固定监测样地,对样地内胸径(DBH)≥1.0 cm的木本植物挂牌... 【目的】研究浙江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较高海拔区域针阔混交林群落结构及群落中云锦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种群动态,预测未来的演替趋势。【方法】2018年7月建立1 hm^(2)固定监测样地,对样地内胸径(DBH)≥1.0 cm的木本植物挂牌、鉴定并测量胸径,每5 a复查1次。根据样地内物种的重要值和优势种等,分析群落物种组成和优势种径级结构。利用云锦杜鹃种群年龄结构图和种群生命表等分析云锦杜鹃种群动态。【结果】2018年共记录木本植物4 773株,分属于35科55属90种;2023年有3个物种在样地内消失,个体死亡率为1.38%,补员率为2.38%。样地林层结构清晰,其中亚乔木层云锦杜鹃数量占主要优势。2018、2023年所有乔木树种的总体径级结构皆为倒“J”型,且2023年乔木树种中5.0 cm≤DBH≤20.0 cm的个体数量明显增多。云锦杜鹃种群径级结构为金字塔型,集中在Ⅱ、Ⅲ、Ⅳ龄级,Ⅰ、Ⅵ、Ⅶ龄级个体数量很少。从存活曲线看,种群内大多数个体能够存活到生理寿命,呈现出稳定增长的动态特征。【结论】云锦杜鹃群落物种丰富,5 a间物种组成和结构比较稳定,低龄级个体比例高,更新较好。云锦杜鹃种群为增长型,但Ⅰ龄级植株数量储备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锦杜鹃 群落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种群结构 物种多样性 大盘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盘山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现状及其保护策略 被引量:14
6
作者 韦福民 张方钢 陈子林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9-74,共6页
调查表明,大盘山共有珍稀植物33科47属64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7属10种,被子植物28科40属54种,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的有10种,被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的有12种;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有44种,其它珍稀濒危植... 调查表明,大盘山共有珍稀植物33科47属64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7属10种,被子植物28科40属54种,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的有10种,被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的有12种;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有44种,其它珍稀濒危植物13种;具有种类丰富、起源古老、区系成分复杂、中国特有属种多的特点。并提出了强化植被保护和恢复、人工林改造和恢复、建立珍稀植物园、搬迁保护区内村庄的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盘山 珍稀濒危植物 保护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大盘山七子花萌枝特性及其对种群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子林 潘德月 +3 位作者 俞叶飞 周钰鸿 于桂芳 康华靖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2-105,共4页
在对浙江大盘山自然保护区七子花群落全面踏查的基础上,深入调查了七子花种群内萌枝更新特性.结果表明,七子花根颈处多有萌枝产生,萌枝对七子花种群的径级结构具有较大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萌枝数与平均根径呈显著正相关.从高度来看,七... 在对浙江大盘山自然保护区七子花群落全面踏查的基础上,深入调查了七子花种群内萌枝更新特性.结果表明,七子花根颈处多有萌枝产生,萌枝对七子花种群的径级结构具有较大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萌枝数与平均根径呈显著正相关.从高度来看,七子花集中分布在4~6m,在高度竞争上处于劣势.然而其平均冠幅均在5m2以上,说明七子花通过增加冠幅提高自身的生态位和竞争力.由于七子花有性繁殖较差,群落生境恶劣,导致七子花主要以萌枝方式来维持种群生存.最后,对七子花的保护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子花 种群 更新 萌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大盘山野生彩叶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价值的AHP评价 被引量:6
8
作者 周钰鸿 刘亚 +2 位作者 王盼 宗侃侃 陈子林 《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第4期91-96,104,共7页
为填补野生彩叶植物资源应用和筛选的不足,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野生彩叶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价值的评价模型,并对浙江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0种常见彩叶植物进行评价和筛选。结果表明,叶色、适应能力、繁育难度、呈彩期、品种新颖性等... 为填补野生彩叶植物资源应用和筛选的不足,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野生彩叶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价值的评价模型,并对浙江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0种常见彩叶植物进行评价和筛选。结果表明,叶色、适应能力、繁育难度、呈彩期、品种新颖性等是野生彩叶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价值较为重要的影响因子。根据综合评分将保护区40种常见彩叶植物分为4个等级。银叶柳(Salix chienii)、虎耳草(Saxifraga stolonifera)、建始槭(Acer henryi)、吴茱萸五加(Acanthopanax evodiaefolius)等4种彩叶植物为Ⅰ级(优先开发利用对象),金线草(Antenoron filiforme)、小果菝葜(Smilax davidiana)、白叶莓(Rubus innominatus)等7种彩叶植物为Ⅳ级(较少考虑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叶植物 开发利用价值 价值评价 层次分析法 浙江大盘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大盘山华顶杜鹃菌根真菌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亚 王盼 +3 位作者 周钰鸿 陈江芳 陈子林 唐光大 《浙江林业科技》 2019年第1期1-8,共8页
于2016年5月在浙江省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3处采样地,每处采集5株华顶杜鹃Rhododendron huadingense的1~2支侧根,培养分离华顶杜鹃的菌根真菌,然后结合菌落形态特征和r DNAITS序列分析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华顶杜鹃根系内共分离到16... 于2016年5月在浙江省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3处采样地,每处采集5株华顶杜鹃Rhododendron huadingense的1~2支侧根,培养分离华顶杜鹃的菌根真菌,然后结合菌落形态特征和r DNAITS序列分析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华顶杜鹃根系内共分离到165个菌株,分为22个菌落形态类型;结合r DNA ITS序列分析,最终分为20个不同的菌种类型,其中19个菌种类型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包括8个属于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和6个属于锤舌菌纲Leotiomycetes;3个优势菌种分别为Phialocephala fortinii,Ilyonectria radicicola和某粪壳菌纲真菌的近缘种,分别占菌株总数的41.82%,22.42%和10.91%;其余17个菌种类型合计只占总数的24.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顶杜鹃 杜鹃花类菌根 菌根真菌分离 浙江大盘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六十田自然保护小区红楠种群结构与更新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子林 陈煜 周钰鸿 《林业科技开发》 2007年第4期33-36,共4页
对浙江省六十田自然保护小区常绿阔叶林下的红楠种群结构与更新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群落中红楠幼苗储备丰富,可以维持种群的更新;不论是从径级结构还是从高度结构来看,其更新都处于增长状态。由于红楠的种子较大,种子雨通常在母... 对浙江省六十田自然保护小区常绿阔叶林下的红楠种群结构与更新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群落中红楠幼苗储备丰富,可以维持种群的更新;不论是从径级结构还是从高度结构来看,其更新都处于增长状态。由于红楠的种子较大,种子雨通常在母树树冠的下方,使得红楠种群在水平结构上呈聚集分布状态。红楠的天然更新中主要以有性繁殖为主。绝对种子数多且幼苗对光照的适应性广,是红楠种群在群落中处于增长状态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楠 种群结构 分布格局 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南蛇藤属一新种——浙江南蛇藤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丹丹 陈征海 +2 位作者 裘宝林 陈子林 李根有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0-103,共4页
报道了产于浙江的南蛇藤属(CelastrusL.)植物1新种——浙江南蛇藤(czhejiangensisP.L.Chiu,G.Y.LietZ.H.Chen),该新种与灰叶南蛇藤(cglaucophyllusRehd.etWils.)相近,区别在于前者小枝髓部实心,叶片较小,叶缘锯齿... 报道了产于浙江的南蛇藤属(CelastrusL.)植物1新种——浙江南蛇藤(czhejiangensisP.L.Chiu,G.Y.LietZ.H.Chen),该新种与灰叶南蛇藤(cglaucophyllusRehd.etWils.)相近,区别在于前者小枝髓部实心,叶片较小,叶缘锯齿细密,仅雄株有顶生花序,总状聚伞花序长0.5~1.5cm,腋生者具1—3花,小花梗关节位于下部,花瓣长约2.5mm,宽约1.5mm,退化雌蕊长约1.2mm;果梗关节以下部分褐色,上部绿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蛇藤属 浙江南蛇藤 新种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种子植物新记录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方钢 张洋 +1 位作者 韦福民 陈子林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5-146,共2页
报道了浙江省种子植物分布新记录的2种1变种,分属3科3属:鼠李科Rhamnaceae的毛冻绿Rhamnus utilisvar.hypochrysa,花期4-6月,果期6-8月;葡萄科Vitaceae的羽叶蛇葡萄Ampelopsis chaffanjoni,花期5-7月,果期7-9月;兰科Orchidaceae的卵叶... 报道了浙江省种子植物分布新记录的2种1变种,分属3科3属:鼠李科Rhamnaceae的毛冻绿Rhamnus utilisvar.hypochrysa,花期4-6月,果期6-8月;葡萄科Vitaceae的羽叶蛇葡萄Ampelopsis chaffanjoni,花期5-7月,果期7-9月;兰科Orchidaceae的卵叶无柱兰Amitostigma hemipilioides,花期5-7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羽叶蛇葡萄 卵叶无柱兰 毛冻绿 新记录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高姥山金缕梅群落特征及种群结构的研究
13
作者 陈江芳 周钰鸿 +3 位作者 徐晓峰 王盼 张苏炯 康华靖 《浙江林业科技》 2018年第6期8-13,共6页
在全面踏查的基础上,于2016年7月对浙江高姥山金缕梅Hamamelis mollis群落结构特征以及金缕梅种群结构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表明,群落中以金缕梅和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japonica var. chinensis为主要优势种,其重要值分别为20.126%和17.... 在全面踏查的基础上,于2016年7月对浙江高姥山金缕梅Hamamelis mollis群落结构特征以及金缕梅种群结构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表明,群落中以金缕梅和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japonica var. chinensis为主要优势种,其重要值分别为20.126%和17.737%,两者的重要值比例为37.863%;乔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最高,灌木层的物种均匀度指数最高,而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度指数均较高且极为接近,说明该群落为相对不成熟群落;群落的乔木层高度主要集中在5~6 m。群落中金缕梅的高度虽然并不占优势,但通过根出条萌枝扩大冠幅,从而争夺群落资源;由于萌枝作为其主要更新方式,金缕梅种群整体呈聚集分布。金缕梅种群的大小结构以III级小树和IV级中树为主,由此认为该种群目前尚处于稳定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缕梅 群落特征 种群结构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方式对前胡生长状况及其品质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徐攀 张国安 +5 位作者 俞叶飞 梁卫青 陈如兵 吴晓俊 楼柯浪 浦锦宝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3期559-567,共9页
目的:考察生态种植模式下前胡生长状况和品质影响,优化生态种植方法。方法:考察不同成熟度种子、播种时间、海拔、摘薹、遮阴条件对前胡出苗率、抽薹率、产量和品质等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量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和... 目的:考察生态种植模式下前胡生长状况和品质影响,优化生态种植方法。方法:考察不同成熟度种子、播种时间、海拔、摘薹、遮阴条件对前胡出苗率、抽薹率、产量和品质等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量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和白花前胡素E含量,进行前胡品质表征。结果:建立了前胡生态种植模式下质优高产的栽培方法,其要点可概括为选择1年生青黄色种子,在12月中下旬、海拔较高、遮阴度达到60%的地块条播,待3—5月抽薹时摘薹,同时进行必要的田间维护与管理。结论:本栽培方法能有效地减少前胡抽薹,提高有效成分含量,提升前胡栽培药材的品质,创造更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胡 生态种植模式 出苗率 抽薹率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种亚热带绿化树种净化大气能力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绪忠 杨华 +4 位作者 邹景泉 余家中 潘忠民 叶华琳 姚刚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0-63,共4页
通过对香樟(Cinnamonum campora)、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银杏(Ginkgo biloba)、朴树(Celtissinensis)、乌桕(Sapium sebiferum)、桂花(Osmanthus fragrans)、马银花(Rhododendron ovatum)、含笑(Micheliafigo)、杜鹃(Rhododen... 通过对香樟(Cinnamonum campora)、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银杏(Ginkgo biloba)、朴树(Celtissinensis)、乌桕(Sapium sebiferum)、桂花(Osmanthus fragrans)、马银花(Rhododendron ovatum)、含笑(Micheliafigo)、杜鹃(Rhododendron spp.)、三角枫(Acer buergerianum)10种亚热带绿化树种对大气中的粉尘、N、S、Cl 4种有害物质的吸收净化能力的初步测定,结果表明:单位面积滞尘量最高的树种是朴树,氮吸收最高的树种是乌桕,硫吸收最高的树种是银杏,氯吸收最高的树种是杜鹃;乔木树种的全氮含量、全硫含量、单位面积滞尘量都比灌木树种的含量高,但是全氯含量比灌木树种的含量低;落叶树种的各净化指标平均值都比常绿树种的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化大气 大气污染 绿化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MiSeq测序技术分析3种飞虱中肠内容物的菌群结构
16
作者 张珏锋 俞叶飞 +2 位作者 李芳 钟海英 陈建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192-2200,共9页
运用MiSeq测序技术比较了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 l,BPH)、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a Fallén,SBPH)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WBPH)体内中肠细菌群落结构的异同。结果显示:3种飞虱共获得可用于分析的有效... 运用MiSeq测序技术比较了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 l,BPH)、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a Fallén,SBPH)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WBPH)体内中肠细菌群落结构的异同。结果显示:3种飞虱共获得可用于分析的有效序列3.44×10^5条,褐飞虱、灰飞虱和白背飞虱在3%水平和6%水平分别获得76、103、61和49、68、42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灰飞虱体内约90%的中肠细菌属于F-proteobacteria-unclassified;Arsenophonus是褐飞虱体内的优势菌,约占总量的70%;在白背飞虱中Halomonas、Candidatus_Cardinium和Arsenophonus三种菌含量都比较高,分别占35%、20%和15%。虽然3种飞虱从共同的祖先分化,但其中肠内细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丰富度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灰飞虱 白背飞虱 Miseq 细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际微生态视角下药用植物连作障碍机制和缓解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7
作者 瞿瑜婷 张前前 +5 位作者 俞叶飞 沙衣哈力·对先阿力 蔡琳琳 张苏炯 李永夫 李永春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03-414,共12页
“植物-土壤-微生物”系统中各种量效关系在连作过程中发生变化,导致根际微生态系统抵御病原微生物的能力降低,已成为制约药用植物品质和产量的关键因素。本文从根际微生态的角度综述了药用植物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及缓解对策,概述该领... “植物-土壤-微生物”系统中各种量效关系在连作过程中发生变化,导致根际微生态系统抵御病原微生物的能力降低,已成为制约药用植物品质和产量的关键因素。本文从根际微生态的角度综述了药用植物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及缓解对策,概述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连作后,药用植物根系及其分泌物与微生物数量、群落结构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发生改变,导致原有根际微生态系统失衡并有利于土传病害的发生。采用植物育种、微生物群落组装等缓解措施协调植物-土壤-微生物组的互作关系,以达到维持土壤生态系统平衡和植物健康的目的,最终提升药用植物的产量与品质。本文建议药用植物连作障碍研究应该重视以植物-病原体关系为主导的根际微生态综合作用过程与机制,为未来药用植物的连作障碍治理和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连作障碍 根际微生态 调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濒危物种天台鹅耳枥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模舜 金则新 +2 位作者 柯世省 陈子林 潘德月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1,共11页
【目的】天台鹅耳枥是中国特有树种,仅间断分布于浙江省东中部,生境片断化导致天台鹅耳枥分布区变小和相互隔离,天台鹅耳枥已处于极濒危状态。研究天台县和磐安县的天台鹅耳枥天然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的相关性,以期为科学有效地恢复... 【目的】天台鹅耳枥是中国特有树种,仅间断分布于浙江省东中部,生境片断化导致天台鹅耳枥分布区变小和相互隔离,天台鹅耳枥已处于极濒危状态。研究天台县和磐安县的天台鹅耳枥天然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的相关性,以期为科学有效地恢复天台鹅耳枥种群提供依据。【方法】根据野外群体与生境调查数据,采用双向指示种分类法(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法(CCA),对天台鹅耳枥群落特征进行数量分析,探讨天台鹅耳枥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结果】研究区域内24个天台鹅耳枥群落样方共记载主要维管植物46种,隶属29科40属;利用主要物种的重要值进行TWINSPAN聚类,将天台鹅耳枥群落划分为7个群丛类型;群落中天台鹅耳枥的优势地位显著,24个样方内出现次数较高的伴生植物分别为阔叶箬竹(17/24)、山橿(9/24)、白檀(9/24)、茅栗(8/24)和柳杉(7/24);对组成群落的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分析表明,群落暖温带特征显著,热带、亚热带成分占有相当大比重;CCA排序结果可验证TWINSPAN分类结果的合理性,CCA前三轴累计对物种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关系的解释率为72.66%,7个群丛类型在环境梯度上分化显著,其中第一轴突出反映海拔梯度(P<0.01)与干扰(P<0.01),第二轴反映坡位和坡度(P<0.01)的变化趋势,Monte Carlo置换检验表明物种与海拔、干扰和坡度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天台鹅耳枥群落集中分布于海拔850~1250 m的中低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由于生境的丧失和片断化,有些群丛天台鹅耳枥仅剩少量植株,如黄山松-天台鹅耳枥-短柄枹+阔叶箬竹-山橿群丛和天台鹅耳枥-红果钓樟-毛鸡爪槭+阔叶箬竹+金线草群丛等,部分群丛结构变得不完整,如天台鹅耳枥+三叶委陵菜-蕺菜-细风轮菜群丛,仅由乔木层和草本层组成,群落组成简单,物种盖度较低;天台县的天台鹅耳枥-云锦杜鹃-多脉鹅耳枥+阔叶箬竹-黑果菝葜+三脉紫菀群丛分布在坡度较缓、土壤湿度较好的地带,是最大的野生天台鹅耳枥群落,有少量野生天台鹅耳枥幼树及幼苗成活。【结论】天台鹅耳枥分布范围狭窄,其所处的群落稳定性不高,种群呈衰退趋势。CCA排序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其中海拔、坡度和干扰是天台鹅耳枥群落群落结构和空间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相关研究要考虑其特有的生境,重点关注原有自然群落的稳定性,加强保护原生地环境和群落伴生植物,以确保天台鹅耳枥种群的长期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台鹅耳枥 群落 双向指示种分类法(TWINSPAN) 典范对应分析法(CCA)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强下濒危植物伯乐树幼苗叶片光合生理参数比较 被引量:10
19
作者 叶飞英 陈子林 +5 位作者 郑伟成 刘菊莲 周钰鸿 章剑玉 潘成椿 季国华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6-721,共6页
为探讨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幼苗的适宜光强环境,并为伯乐树幼苗的人工繁育及种群复壮提供参考,达到保护这一濒危物种的目的,比较研究了不同光强下(1 450.00,550.00和200.00μmol·m-2·s-1)伯乐树幼苗的光合日变化、... 为探讨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幼苗的适宜光强环境,并为伯乐树幼苗的人工繁育及种群复壮提供参考,达到保护这一濒危物种的目的,比较研究了不同光强下(1 450.00,550.00和200.00μmol·m-2·s-1)伯乐树幼苗的光合日变化、光响应曲线、二氧化碳响应曲线以及形态指标等相关参数。结果表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均以全光处理下的较高;光强相对较高环境下(1 450.00和550.00μmol·m-2·s-1)伯乐树幼苗叶片的表观光合速率、最大光合速率、最大羧化速率和羧化效率等光合参数值均显著较高(P<0.05),幼苗表现出良好的生长态势,说明伯乐树幼苗喜光。同时,不同光强处理下伯乐树幼苗叶片的光补偿点分别为21.22,19.93和14.95μmol·m-2·s-1,其值均较低,说明伯乐树幼苗也较耐弱光。较高光强有利于伯乐树的光合作用,植株长势健壮,株高和地径相对较大。建议在进行伯乐树幼苗人工繁育时,不宜过度遮荫光;在原生地抚育时,应适当增加林窗的光照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 伯乐树 幼苗 发光强度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术斑枯病田间抽样调查方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吕先真 赵晓慧 +3 位作者 黄海叁 陈玉华 潘兰兰 胡海波 《浙江农业科学》 2005年第5期400-401,共2页
采用5点式、双对角线、平行跳跃和Z字形等4种田间抽样调查方式与样地全查相比较的方法,对白术斑枯病(Septoria atractylodis Yu et Chen)的最佳抽样调查方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这4种抽样方式所取得的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无显... 采用5点式、双对角线、平行跳跃和Z字形等4种田间抽样调查方式与样地全查相比较的方法,对白术斑枯病(Septoria atractylodis Yu et Chen)的最佳抽样调查方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这4种抽样方式所取得的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无显著差异,均为可靠的田问抽样调查方式,其中5点式抽样的误差率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斑枯病 抽样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