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阳明伪作考源看宗谱文献中的互袭与套用现象 被引量:3
1
作者 叶晔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4-190,共7页
明清宗谱中的名家佚文,在古籍整理研究中一直受到较多的关注。其中托名唐宋名家的作品,学界考订极严;但面对更多的署名明清作家的作品,出于文献佚失的较大可能性和文献作伪的毫无必要性的考虑,学界的警惕性略显不足。其实,在宗谱文献的... 明清宗谱中的名家佚文,在古籍整理研究中一直受到较多的关注。其中托名唐宋名家的作品,学界考订极严;但面对更多的署名明清作家的作品,出于文献佚失的较大可能性和文献作伪的毫无必要性的考虑,学界的警惕性略显不足。其实,在宗谱文献的选录和撰写过程中,固然涌现了很多名家手笔,但也存在不少使用活套、范文拼凑而成的伪作。以已考订的王守仁伪作为例,可知其来源主要有因袭当地志书、同姓宗谱的互袭、套用修谱工具书中的范文、日用类书中的活套组合等多种途径。足见对一篇作品的真伪辨别,应当做到外证与内证研究双管齐下。一些佚文若无法通过作家的生平事迹及思想作出归属判定,实可通过文本套式研究的方法予以另一种解决,以确保作家研究中的史料可靠性和文本纯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守仁 作品考源 辨伪 宗谱文献 套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学是人学”的三个维度 被引量:7
2
作者 朱首献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05-108,共4页
传统文艺理论在理解“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时,往往倾向于从认识论和知识论哲学出发,将文学活动中的人仅仅看成是思维主体和认识主体。这种思维视觉的局限扼杀了“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的理论张力和推衍能力。惟有从以人为对象、以人为... 传统文艺理论在理解“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时,往往倾向于从认识论和知识论哲学出发,将文学活动中的人仅仅看成是思维主体和认识主体。这种思维视觉的局限扼杀了“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的理论张力和推衍能力。惟有从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主体、以人为目的这三个维度出发,才能准确把握“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的理论含蕴,从而对这一传统命题作出恰当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人学 三个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诗经典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3
3
作者 胡可先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5-49,69,共6页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高等学校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古代文学教学改革过程中,浙江大学唐诗经典系列课程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我们重视一个宗旨,即突出经典;两个要素,...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高等学校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古代文学教学改革过程中,浙江大学唐诗经典系列课程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我们重视一个宗旨,即突出经典;两个要素,即精品化和公开化;三个关键,即教师、学生和教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经典 精品化 公开化 教师 学生 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悟真受牒及两街大德赠答诗合钞》论归义军建立初期与唐中央的宗教交往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可先 虞越溪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2-70,共9页
在敦煌结束吐蕃统治后不久的大中五年,悟真率领使团入京奏事,并在长安与京师大德及诸朝官相互作诗酬答唱和,这组唱和诗收录于《悟真受牒及两街大德赠答诗合钞》之中。《合钞》中悟真所写的阙题诗四首反映了张氏政权三次遣使入京的情况;... 在敦煌结束吐蕃统治后不久的大中五年,悟真率领使团入京奏事,并在长安与京师大德及诸朝官相互作诗酬答唱和,这组唱和诗收录于《悟真受牒及两街大德赠答诗合钞》之中。《合钞》中悟真所写的阙题诗四首反映了张氏政权三次遣使入京的情况;酬答诗所见悟真使团的进贡行为,彰显了张氏政权循序渐进的政治诉求;悟真的出使开启了归义军与唐王朝之间宗教交往的先例,使得宗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双方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悟真 赠答诗 进贡 宗教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影弘仁本〈文馆词林〉》与《全晋文》
5
作者 林家骊 何玛丽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8-128,159,共12页
日本《影弘仁本〈文馆词林〉》收晋代文章57篇,另存目一篇,具有重要的文献史料价值。与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之《全晋文》对勘,有整篇可补入《全晋文》之文,亦可补足严氏所录残章断句之文,并可与严氏所录互为校勘,以正文... 日本《影弘仁本〈文馆词林〉》收晋代文章57篇,另存目一篇,具有重要的文献史料价值。与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之《全晋文》对勘,有整篇可补入《全晋文》之文,亦可补足严氏所录残章断句之文,并可与严氏所录互为校勘,以正文字之误。日本《影弘仁本〈文馆词林〉》所存两晋文章,兼及颂、碑、诏、教、敕等多种文体,其中如曹毗《伐蜀颂》一首,是重要历史事件下的文学创作,价值重大。又如东晋张望《江州都督庾翼碑铭》、伏滔《徐州都督王坦之碑铭》,并是其他文献无见的东晋名臣碑铭,孙绰《江州都督庾冰碑铭》虽曾见录,但体例不完,赖《词林》得见东晋碑文名家手笔,难能可贵,均值得引起重视并进一步深入考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馆词林》 《全晋文》 校勘 文献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坛“80后”反思当下文学体制
6
作者 马小敏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2-155,共4页
近年来,围绕"80后"文学的讨论成为文坛一大热点,而这一讨论更应该引起对当下文学体制的反思:中国作家协会吸纳新成员时对抄袭行为的放行是否合理,在宽容之余如何坚守自身底线;文学期刊在改版寻求发展之际,文学精神将被置于何... 近年来,围绕"80后"文学的讨论成为文坛一大热点,而这一讨论更应该引起对当下文学体制的反思:中国作家协会吸纳新成员时对抄袭行为的放行是否合理,在宽容之余如何坚守自身底线;文学期刊在改版寻求发展之际,文学精神将被置于何种位置;文学批评范式随着新文学样式的不断出现,应有怎样的调整。只有及时对此作出反应及调整,文学体制才能更为有效地发挥自身作用,推动文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后”文学 文学体制 作协 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宋词与理学关系刍议
7
作者 张春义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84-88,共5页
The Li-xue,the New Confucianism in Song Dynasty,was full of thought and inspiration when expounding on a series of abstruse category.For example,the topics, including “not weeding out the grass under his window” and... The Li-xue,the New Confucianism in Song Dynasty,was full of thought and inspiration when expounding on a series of abstruse category.For example,the topics, including “not weeding out the grass under his window” and “the glede being flying and the fish being swimming”,were endowed with aesthetic connotation,displaying Li-xue’s character of apperception and cultivation of the mind.Under the influence of Li-xue,the system of flower,grass and bird in Nan-song Dynasty’s Ci-poetry sometimes exhibited double asethetic efficiency by its expressions,lexical or ideaistic,which were performed with a series of imago similar to Li-x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词 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影弘仁本〈文馆词林〉》与隋唐文
8
作者 林家骊 何玛丽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4-132,159,160,共11页
日本《影弘仁本〈文馆词林〉》收录隋唐文章60篇,其文献史料价值主要有三:其一,补严氏《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隋文》与董浩《全唐文》所未辑;其二,补足严氏与董氏所收残章断句者;其三,与严氏与董氏所辑之文互为校勘。其中,... 日本《影弘仁本〈文馆词林〉》收录隋唐文章60篇,其文献史料价值主要有三:其一,补严氏《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隋文》与董浩《全唐文》所未辑;其二,补足严氏与董氏所收残章断句者;其三,与严氏与董氏所辑之文互为校勘。其中,尤以所存隋唐碑文完篇11篇为珍,分别为隋碑3篇、唐碑8篇,作者包括薛道衡、李德林、薛收、虞世南、褚亮、李百药等隋唐著名文人。碑多涉隋唐动荡中的中下层将士,不仅补足了精英史观的盲区,更凸显隋唐之际文学之水平,值得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馆词林》 《全隋文》 《全唐文》 文献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梦阳名诗中“徐子”非徐祯卿考
9
作者 杜欢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9-59,共1页
李梦阳名诗《徐子将适湖湘,余实恋恋难别,走笔长句述一代文人之盛,兼寓祝望焉耳》概论文学史,亦有“我师崛起杨与李”这样涉及文学前辈李东阳、杨一清的诗句,且述及“前七子”中的何景明、边贡,而历来学者又都认为“徐子”指徐祯卿,故... 李梦阳名诗《徐子将适湖湘,余实恋恋难别,走笔长句述一代文人之盛,兼寓祝望焉耳》概论文学史,亦有“我师崛起杨与李”这样涉及文学前辈李东阳、杨一清的诗句,且述及“前七子”中的何景明、边贡,而历来学者又都认为“徐子”指徐祯卿,故该诗被认为是“前七子”时代的重要作品。然笔者考察发现,“徐子”其实是指徐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祯卿 李梦阳 前七子 何景明 李东阳 边贡 杨一清 徐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新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德华 宋雪玲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2-98,共7页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所载《难蜀父老》的创作背景及讽谏主旨,都不十分明确。从宋至今,人们从各种角度对《难蜀父老》的主旨提出不同看法。作于汉武帝元朔二年的《难蜀父老》,有着主开发与反开发以及担心汉武帝开发西南夷决策转变的政...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所载《难蜀父老》的创作背景及讽谏主旨,都不十分明确。从宋至今,人们从各种角度对《难蜀父老》的主旨提出不同看法。作于汉武帝元朔二年的《难蜀父老》,有着主开发与反开发以及担心汉武帝开发西南夷决策转变的政治背景与创作心理背景。其讽谏主旨是借晓喻天子之意,打消汉武帝开边的犹豫,坚定汉武帝开边的信心。司马相如对汉武帝开发西南夷意义的论述,在"中国"与四夷关系处理上,是对羁縻文化政策的重要补充,给汉武帝开边决策提供了文化意义上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 西南夷 政治背景 讽谏主旨 文化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史”传统与晚明清初的乐府变运动 被引量:10
11
作者 叶晔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5-88,167,共15页
以王世贞《乐府变》组诗为肇端,从明嘉靖末年至清康熙初年,诗坛兴起过一次以新题乐府为体式、以讽咏今事为宗旨、以"诗史"学说为理论纲领的创作潮流。这场乐府变运动宗尚唐代杜甫等人的新题乐府创作,又因其自觉、独立、针对... 以王世贞《乐府变》组诗为肇端,从明嘉靖末年至清康熙初年,诗坛兴起过一次以新题乐府为体式、以讽咏今事为宗旨、以"诗史"学说为理论纲领的创作潮流。这场乐府变运动宗尚唐代杜甫等人的新题乐府创作,又因其自觉、独立、针对性极强的"诗史"书写意识,有别于唐代的新乐府运动,成为晚明大变局和明清王朝鼎革在诗歌创作中的一次现实反映。这是晚明文学中亟待挖掘的一个重要文学现象,同时也为我们重新认识清初"梅村体"的诗学渊源及晚近传统,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世贞 乐府变 新题乐府 诗史 梅村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德武《白雪遗音》创作时代考论 被引量:5
12
作者 叶晔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3-209,共7页
《全宋词》录陈德武《白雪遗音》词64首,学界一直认为是宋末元初的作品。其实,据《(正统)宁夏志》《百川书志》中的材料,可知陈德武是元末明初人,其词当编入《全明词》而非《全宋词》。他在明开国大将廖永忠幕下长期任职,游历广东、湖... 《全宋词》录陈德武《白雪遗音》词64首,学界一直认为是宋末元初的作品。其实,据《(正统)宁夏志》《百川书志》中的材料,可知陈德武是元末明初人,其词当编入《全明词》而非《全宋词》。他在明开国大将廖永忠幕下长期任职,游历广东、湖广、南直隶等地区,与江南文人叶见泰等多有交往。洪武九年获罪谪居宁夏,与庆靖王朱一起,成为宁夏词坛的首开风气之人。《白雪遗音》中的豪迈、悲怆之气,与他在洪武初年所经历的时局变化有一定关系。随之而来的谪北经历,使宁夏词坛在发展伊始,就与元末明初的南方词坛有了实在的词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德武 《白雪遗音》 元末明初 宁夏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条道路:词乐式微与格律词的日用之道 被引量:4
13
作者 叶晔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8-137,共10页
词调通俗便于普及,内容简明便于记诵,以知识记忆为主要功能的歌诀词,是历代词作中罕被关注的一种类型。它包括占验、偈颂、内丹、劝世、汤药、算法等多类作品,以宣教型歌诀、知识型歌诀的形式,在唐敦煌文献至明日用类书中时有出现。在... 词调通俗便于普及,内容简明便于记诵,以知识记忆为主要功能的歌诀词,是历代词作中罕被关注的一种类型。它包括占验、偈颂、内丹、劝世、汤药、算法等多类作品,以宣教型歌诀、知识型歌诀的形式,在唐敦煌文献至明日用类书中时有出现。在宋末词乐式微的环境下,成为格律词在诗化、曲化之外的第三条道路,体现出日用之道的知识化倾向。歌诀词的早期文本较少,根据《玉洞金书》《兵要望江南》等明抄本、刻本的异文情况,可大致还原其在口头、抄本传播阶段的文本变异机制。借此返观《兵要望江南》的文本情况,结合古典文学的"世代层累"说,有必要对其创作时代作一重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诀词 文本变异 《玉洞金书》 《兵要望江南》 日常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袁枚的“以棋喻诗”说及其源流 被引量:2
14
作者 叶晔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7-154,共8页
以物喻诗,是中国古典诗学传统之一。其中的诗棋互喻之法,以"律诗如象戏,古选如棋"为常规思路,至晚在明代馆阁诗学中已经出现。清人吴华孙继承这一讨论,将之从具体、静态的体格规制,提升至抽象、动态的学工难易。其后袁枚以&qu... 以物喻诗,是中国古典诗学传统之一。其中的诗棋互喻之法,以"律诗如象戏,古选如棋"为常规思路,至晚在明代馆阁诗学中已经出现。清人吴华孙继承这一讨论,将之从具体、静态的体格规制,提升至抽象、动态的学工难易。其后袁枚以"性灵"说为基础,力倡"天籁",将对"工"的理解,从人工上升至天工,提出与前人截然不同的说法,却遭受来自朱庭珍等人的严厉批判。直至近人王国维,汲取了西方诗学理论中的"自然"学说,超越于中国传统诗学思维之上,为古典诗学命题的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枚 以棋喻诗 天籁 学工难易 王国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的声音: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的选材策略 被引量:2
15
作者 叶晔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5-144,共10页
钱谦益《列朝诗集》中的明代诗歌史观,除了鲜明直白的评论表达外,还深植于各种精致的选材策略与叙事技法中,这可从诗歌选源与传记史源两个维度予以考察。在叙事层面上,基于作家文学思想的复杂性,钱氏对史料拼接后文本缝隙及语意随语境... 钱谦益《列朝诗集》中的明代诗歌史观,除了鲜明直白的评论表达外,还深植于各种精致的选材策略与叙事技法中,这可从诗歌选源与传记史源两个维度予以考察。在叙事层面上,基于作家文学思想的复杂性,钱氏对史料拼接后文本缝隙及语意随语境转换法则的利用,有效地取舍、编排甚至曲解原始材料,在不表达倾向性意见的前提下,制造出为己所需的叙事效果,是为一种隐性的文学批评模式。这种叙事技法的存在,应引起我们对传统诗话、笔记中史料客观性的反思与再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谦益 列朝诗集 史源 选材策略 叙事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词北方图景与“南词北进”的通代考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叶晔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5-165,共11页
明词的北方图景,由京城、陕西、河南等多个地域词坛的词人个像、群像相互联系而成。在京城词坛,一方面,明代词乐衰亡,且律禁官员挟妓饮酒,直接导致京城词坛娱乐性的消退;另一方面,以夏言为首的嘉靖词人群,将稼轩词风与馆阁词风相结合,... 明词的北方图景,由京城、陕西、河南等多个地域词坛的词人个像、群像相互联系而成。在京城词坛,一方面,明代词乐衰亡,且律禁官员挟妓饮酒,直接导致京城词坛娱乐性的消退;另一方面,以夏言为首的嘉靖词人群,将稼轩词风与馆阁词风相结合,使词之创作从日常生活转向政治生活、学术生活,进一步提高词的文体地位。在地方词坛,明代北地诗派与北曲潮流的影响力,既压缩了北方词的发展空间,又促成它与北方诗歌、戏曲在风格上日渐同质化。通代观之,较之北宋、元代南词的顺利"北进",明词"北进"多次受挫,北方的词创作逐渐自觉与独立,发展出与南词本色有所不同的一些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学地理 北方词 夏言 词曲互动 南词北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外》与《花上》:比较视野下的“花间范式”
17
作者 叶晔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0-220,共11页
日本室町后期的五山汉诗选集《花上集》,据《花间集》改名而来。较之王沂孙《花外集》在词体内部对"花间范式"的突破,《花上集》因其"词外""方外""域外"的特征,造成了多种距离下的陌生感,有助... 日本室町后期的五山汉诗选集《花上集》,据《花间集》改名而来。较之王沂孙《花外集》在词体内部对"花间范式"的突破,《花上集》因其"词外""方外""域外"的特征,造成了多种距离下的陌生感,有助于我们反思"花间"的本意及其诗学特质。《花外》与《花上》,不只是《花间集》接受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还是返观"花间范式"并将其研究推向精细化的重要路径。在东亚汉文学的比较视野下,《花间》《花外》《花上》三者在语言、文体、风格、著述形式、作者身份等方面的异同,或可为中国词史提供一种新的阐释视角,亦可与已成熟的"花间""东坡""清真"三种词审美范式形成新的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上集》 绮语禅 《花外集》 花间范式 东亚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陵·渔浦:浙东唐诗之路的起点
18
作者 胡可先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3-143,160,共12页
唐代以钱塘江为界,分为浙东与浙西。位于钱塘江上的西陵与渔浦,是重要的渡口和驿站。唐代以前,这里是山水诗的发源地,谢灵运、沈约、丘迟等名家留下了众多的名篇佳制。盛唐之后诗人喜欢漫游,西陵和渔浦作为由杭州进入浙东的重要通津,引... 唐代以钱塘江为界,分为浙东与浙西。位于钱塘江上的西陵与渔浦,是重要的渡口和驿站。唐代以前,这里是山水诗的发源地,谢灵运、沈约、丘迟等名家留下了众多的名篇佳制。盛唐之后诗人喜欢漫游,西陵和渔浦作为由杭州进入浙东的重要通津,引起诗人们的不断吟咏。西陵和渔浦是浙东唐诗之路的起点:从西陵入浙东者,南向曹娥江溯剡溪经嵊州、新昌、天台、临海,东向余姚、宁波、舟山;从渔浦入浙东者,大多经过浦阳江入诸暨、婺州、衢州以至永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陵 渔浦 山水诗 浙东唐诗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