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马克思恩格斯的“平民”概念及其政治伦理批判
被引量:
2
1
作者
包大为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47,共9页
在马克思恩格斯建构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平民”是一个跨越古代社会和近代社会的阶级范畴。在不同的文本中,“平民”概念之所以成为客观呈现阶级社会及其意识形态斗争演变的重要视角,是因为平民既不是农民也不是市民,而是一种前工业...
在马克思恩格斯建构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平民”是一个跨越古代社会和近代社会的阶级范畴。在不同的文本中,“平民”概念之所以成为客观呈现阶级社会及其意识形态斗争演变的重要视角,是因为平民既不是农民也不是市民,而是一种前工业社会接近无产者的群体及其存在状态。在古代社会,作为没有完整身份的被压迫群体,平民本能的反抗行动和平等主义诉求,推动着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不断向世俗的政治演进。在近代社会,由于松散的阶级状况和尚未统一的阶级意识,平民被资产阶级在政治解放中进行了组织和利用,平民的政治伦理被资产阶级接管并且进一步理论化为更具普遍性的意识形态。在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平民”仍然是能够有效描述流氓无产者或者流氓无产者心态的概念。这一概念不仅比哈特与奈格里的“诸众”更清晰,而且更能够在阶级社会演变的完整线索中找到其内涵演变的历史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民
政治伦理
平等主义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价值标准问题的争论及其理论出路
2
作者
刘同舫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228,229,共9页
价值标准的产生根源于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又参与社会秩序的形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为“普照光”围绕工具理性建构社会秩序,在物和物化劳动的利用中强化了对作为资本关系人格化的资产阶级主体力量的认同,从而在区分人与物的语境...
价值标准的产生根源于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又参与社会秩序的形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为“普照光”围绕工具理性建构社会秩序,在物和物化劳动的利用中强化了对作为资本关系人格化的资产阶级主体力量的认同,从而在区分人与物的语境下确立起以资产阶级利益为内核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标准。21世纪以来,技术进步使得人与物的边界愈发模糊,工具理性社会秩序及其“人类中心主义”价值标准的存在基础日益受到冲击并引发学界的广泛讨论和争议。只有更具公共性和兼容性的价值理念主张,才能在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价值标准固有模式的同时,保持对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进步主义承诺,获得更加广泛的认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21世纪马克思主义对“和合共生”价值理念的主张构成变革时代下价值标准问题争论的新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标准
工具理性
价值理性
和合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克思恩格斯的“平民”概念及其政治伦理批判
被引量:
2
1
作者
包大为
机构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47,共9页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2JZD005)。
文摘
在马克思恩格斯建构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平民”是一个跨越古代社会和近代社会的阶级范畴。在不同的文本中,“平民”概念之所以成为客观呈现阶级社会及其意识形态斗争演变的重要视角,是因为平民既不是农民也不是市民,而是一种前工业社会接近无产者的群体及其存在状态。在古代社会,作为没有完整身份的被压迫群体,平民本能的反抗行动和平等主义诉求,推动着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不断向世俗的政治演进。在近代社会,由于松散的阶级状况和尚未统一的阶级意识,平民被资产阶级在政治解放中进行了组织和利用,平民的政治伦理被资产阶级接管并且进一步理论化为更具普遍性的意识形态。在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平民”仍然是能够有效描述流氓无产者或者流氓无产者心态的概念。这一概念不仅比哈特与奈格里的“诸众”更清晰,而且更能够在阶级社会演变的完整线索中找到其内涵演变的历史动力。
关键词
平民
政治伦理
平等主义
意识形态
Keywords
plebian
political ethics
egalitarianism
ideology
分类号
B03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价值标准问题的争论及其理论出路
2
作者
刘同舫
机构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
出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228,229,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24&ZD032)。
文摘
价值标准的产生根源于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又参与社会秩序的形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为“普照光”围绕工具理性建构社会秩序,在物和物化劳动的利用中强化了对作为资本关系人格化的资产阶级主体力量的认同,从而在区分人与物的语境下确立起以资产阶级利益为内核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标准。21世纪以来,技术进步使得人与物的边界愈发模糊,工具理性社会秩序及其“人类中心主义”价值标准的存在基础日益受到冲击并引发学界的广泛讨论和争议。只有更具公共性和兼容性的价值理念主张,才能在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价值标准固有模式的同时,保持对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进步主义承诺,获得更加广泛的认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21世纪马克思主义对“和合共生”价值理念的主张构成变革时代下价值标准问题争论的新出路。
关键词
价值标准
工具理性
价值理性
和合共生
Keywords
Standard of value
Instrumental reason
Value reason
Harmony and symbiosis
分类号
B02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马克思恩格斯的“平民”概念及其政治伦理批判
包大为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价值标准问题的争论及其理论出路
刘同舫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