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享安全:非传统安全研究的中国视域 被引量:46
1
作者 余潇枫 《国际安全研究》 2014年第1期4-34,157,共31页
"共同威胁"与"共患意识"引发人类对非传统安全的普遍关注。非传统安全的价值实质是"共享安全"。共享安全不仅是安全指涉对象的扩展与转型,也是非传统安全理念的提升与非传统安全话语的创新。西方非传统... "共同威胁"与"共患意识"引发人类对非传统安全的普遍关注。非传统安全的价值实质是"共享安全"。共享安全不仅是安全指涉对象的扩展与转型,也是非传统安全理念的提升与非传统安全话语的创新。西方非传统安全理论经由传统安全研究与和平研究的延伸与扩展,形成了建构主义、哥本哈根学派、后结构主义、批判安全理论、人的安全研究、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主要流派,其主要价值取向是"建构安全"。然而,共享安全的关键是如何面对与解决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异质性"冲突,中国的安全观与外交方式的价值类型此有着重大的意义与贡献。中国以"保合太和"、"万国咸宁"、"和而不同"为标志的"和合主义"思想渊源,为共享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内核与独特的价值坐标。中国学者的"新天下主义"、"多种行为主体的共同安全"、"人类共同安全"、"全球深度治理"等对"共建安全"方案的多维度探索,为共享安全提供了极具创意的可能性论证。中国与各国"合作共赢"的外交实践与融入世界的"优态共存",为共享安全提出了解决现实冲突的重要范例,也为共享安全的可行性提供了无可辩驳的现实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传统安全 共享安全 中国视域 和合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传统安全共同体:一种跨国安全治理的新探索 被引量:44
2
作者 余潇枫 王梦婷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4-25,共22页
随着大量复杂多变的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出现,以"非军事性"为特征的"资源性"安全困境日益凸显,冲击着各国政府及跨国组织的现有安全政策和安全合作机制,传统安全共同体难以应对新的挑战。文章通过对安全共同体理论的反... 随着大量复杂多变的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出现,以"非军事性"为特征的"资源性"安全困境日益凸显,冲击着各国政府及跨国组织的现有安全政策和安全合作机制,传统安全共同体难以应对新的挑战。文章通过对安全共同体理论的反思,提出了建构"非传统安全共同体"的设想,对其特征、类型、动力、建构路径等进行探讨,并对多边主义进行了新的理论扩展。非传统安全共同体强调国家间面对共有威胁时的共同命运,提倡"类安全"意义上的联合与共享,是消解"资源性"安全困境的有效途径。"和合主义"以"优态共存""共享安全""安全共治"为核心范畴,是非传统安全共同体的价值前提,"多元多边合作"是建构非传统安全共同体的最佳方案。同时,积极参与全球、区域、次区域等各层次的非传统安全共同体建构,也是中国践行"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性安全困境 非传统安全共同体 多元多边合作 安全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安中国”:价值转换与体系建构--基于非传统安全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余潇枫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17,共6页
"平安中国"是时代发展的新主题、社会治理的新课题、也是民众所普遍关注的新议题。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凸显与应对,强化了"平安中国"建设的现实诉求,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揭示出"平安中国"建设的历史必... "平安中国"是时代发展的新主题、社会治理的新课题、也是民众所普遍关注的新议题。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凸显与应对,强化了"平安中国"建设的现实诉求,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揭示出"平安中国"建设的历史必然。平安中国的价值取向是"社会安全"与"人的安全"得以维护,社会和人成为安全的价值基点。在当下的安全治理方式转变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平安中国"的"大外交"、"大戍边"、"大民防"的体系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安中国 非传统安全 社会安全 人的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非传统安全视角认识人类与微生物的复杂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余潇枫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8-31,共4页
“生存安全”与“发展安全”是人类至高的优先议题。微生物安全是生物安全的重要内容,不仅涉及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而且更多的是一种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叉的“交织安全”。微生物威胁的“宏观安全化”决定着微生物安全维护的... “生存安全”与“发展安全”是人类至高的优先议题。微生物安全是生物安全的重要内容,不仅涉及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而且更多的是一种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叉的“交织安全”。微生物威胁的“宏观安全化”决定着微生物安全维护的价值取向,人与微生物之间共存、共生的实质是人与自然的共同进化,因而微生物与人类紧张关系的实质是“非传统占争”,随着微生物与人类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关系的加深,微生物将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非传统安全 生物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象并肩”:中印非传统安全合作 被引量:6
5
作者 余潇枫 露丝.卡兹茉莉 《国际安全研究》 2016年第3期3-28,共26页
非传统安全合作是国际关系领域的新焦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关系学者开始关注日益凸显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包括恐怖主义、金融危机、跨国有组织犯罪、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移民难民、复合性自然灾害、自然资源枯竭或跨界资源冲突等... 非传统安全合作是国际关系领域的新焦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关系学者开始关注日益凸显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包括恐怖主义、金融危机、跨国有组织犯罪、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移民难民、复合性自然灾害、自然资源枯竭或跨界资源冲突等。非传统安全挑战严重威胁着区域安全,东亚和南亚地区也不例外。审视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地缘相连的竞争大国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印双边非传统安全合作,从传统安全角度看,长期以来存在的领土争议是阻碍中印关系发展的核心问题,而从非传统安全角度看,中印之间的合作交流却超过以往。中印之间存在的传统安全问题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之间的关联,经济安全、能源安全、民族分裂主义与恐怖主义、水资源安全、流行性疾病、海洋安全、生态安全等领域是双方能够实现合作的非传统安全优先领域,而"和合主义"理念范式与"多元共赢"合作模式为中印之间的非传统安全合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从而展示出中印共同携手发展的可能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传统安全 和合主义 中印关系 多元共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传统安全观的拓展与更新
6
作者 储昭根 《亚非纵横》 2015年第2期27-38,122+126,共12页
随着安全观念的迅速外溢,安全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从传统安全走向非传统安全,从单边安全走向集体安全、共同安全,从单一安全走向综合安全,从零和安全走向合作安全,从追求绝对安全到走向寻求相对安全,从现实安全走向可持续安全,... 随着安全观念的迅速外溢,安全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从传统安全走向非传统安全,从单边安全走向集体安全、共同安全,从单一安全走向综合安全,从零和安全走向合作安全,从追求绝对安全到走向寻求相对安全,从现实安全走向可持续安全,其所代表的不仅是安全观念的扩展、深化,更是安全观念的更新与革命,意义难以估量。作者梳理了安全观念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安全研究的特点,认为非传统安全观在实践中的不断演进必将为人类带来更为理想的美好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传统安全观 综合安全 共同安全 合作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发展与人的尊严:再思人的安全概念 被引量:5
7
作者 崔顺姬 《国际安全研究》 2014年第1期63-77,158,共15页
"人的安全"概念的提出促使人们对安全内涵和如何提供安全进行更深刻的思考。但是,人的安全概念提出后引发了很多争议,也产生了不少误区,其中之一就是将人的安全中"免于恐惧的自由"与"免于匮乏的自由"相... "人的安全"概念的提出促使人们对安全内涵和如何提供安全进行更深刻的思考。但是,人的安全概念提出后引发了很多争议,也产生了不少误区,其中之一就是将人的安全中"免于恐惧的自由"与"免于匮乏的自由"相互对立起来,以至于将前者视为西方的概念而后者为东方的概念。在这种话语中隐含了"免于恐惧的自由才是人的安全中优先考虑的因素",其产生的后果是在全球范围内存在的贫困、饥饿等严重危害人的尊严的安全问题可能被置于安全考虑范围之外。回顾人的安全概念之争,探讨人的安全的核心理念及其相关概念,比如安全与发展、直接暴力与结构暴力之间的关系,可以矫正这种误区,并证明人的安全概念既不是西方的也不是东方的,它是以人类最基本的价值、需求和尊严为中心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和道德说服力的综合性理念。这种综合性界定自然要求安全维护的方式不应停留在被动和短期应对层面而应寻求早期预防、长期建构、能力提升等积极手段以便实现"积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安全 人的尊严 免于恐惧与匮乏 结构暴力 积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安全的本体、视界与范式:“关系和合度”解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余潇枫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6,163,共24页
基于中国关系本体论对安全的本体和视界进行解析,并且建构中国的安全理论范式,是为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中国方案的重要方面。安全是一种什么样的“实在”,这是十分重要的本体论问题;而以什么样的“视界”考察安全,则是非常棘手的认识论难... 基于中国关系本体论对安全的本体和视界进行解析,并且建构中国的安全理论范式,是为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中国方案的重要方面。安全是一种什么样的“实在”,这是十分重要的本体论问题;而以什么样的“视界”考察安全,则是非常棘手的认识论难题。“关系和合度”解析为“广义安全论”视域下的安全本体、视界与范式提供了哲学诠释。安全是“关系性实在”,是和合状态的共享性秩序,是呈现人与世界“广义性联系”的“关系和合度”。如果关系的和合程度是安全获得的程度,那么安全就是以“关系和合度”为自变量的函数,广义安全便是呈现人与世界“关系和合度”的安全,是“行为体间的优态共存”。广义安全凸显“关系和合度”的适然性,安全之境即是保持优态共存的“适然之境”,是当下所发生的一切关系的总体性和合,这为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及全球安全观提供了理论支撑。广义安全观是集成与整合诸安全构成要素与安全领域的大安全理念,是“场域安全”思维的完好体现,是多重时空关系状态与多种活动性质特点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安全 安全本体 安全视界 安全范式 关系和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数调整与结构转型:改革开放四十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历程及优化愿景 被引量:19
9
作者 米红 刘悦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27,共11页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在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它覆盖了我国一半的人口,使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经历了"老农保"...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在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它覆盖了我国一半的人口,使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经历了"老农保"、"新农保"和"城乡居保"三个阶段。每次变迁都是通过自下而上的制度探索和自上而下的政策指导发现适合的制度模式。本研究从参数调整和结构转型的角度梳理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历次变迁的主要方式,并利用人口学的研究方法分析预测"城乡居保"制度未来的发展愿景,认为城乡居保制度的发展完善必然以结构转型为主要方式,以养老金待遇调整为优化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发展历程 参数调整 结构转型 政策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结构变化影响下的城镇建筑能耗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伟 米红 +1 位作者 余潇枫 封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904-1910,共7页
从人口的家庭结构、年龄结构、城乡结构变化的角度对城镇建筑能耗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根据测算,2010~2030年,中国20~39岁的人口从4.46亿下降到3.28亿,减少约1.181亿;2030年全国的平均家庭规模从3.10人下降到2.48人,全国家庭数量将... 从人口的家庭结构、年龄结构、城乡结构变化的角度对城镇建筑能耗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根据测算,2010~2030年,中国20~39岁的人口从4.46亿下降到3.28亿,减少约1.181亿;2030年全国的平均家庭规模从3.10人下降到2.48人,全国家庭数量将突破5.5亿户;按照现有模式发展,2030年城市化率达到64.2%.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下,2020年的城镇建筑需求总面积为3.14×10^10m^2,人均住宅面积为37m2,建筑能耗达到1.72×10^9tcetce;2030年的建筑需求总面积为3.84×10^10m^2,人均住宅面积为42m^2,能耗为2.13×10^9tce.从需求角度看,未来建筑规模的增长速度将逐步放缓.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未来会出现较大规模的住宅空置和资源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结构 年龄结构 家庭结构 城乡结构 建筑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文化素质对人口数量安全和结构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米红 李晶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16,共5页
人口安全是非传统安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素质、人口迁移等均是影响人口安全的重要因素,而在这些因素内部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就影响人口安全的人口文化素质因素... 人口安全是非传统安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素质、人口迁移等均是影响人口安全的重要因素,而在这些因素内部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就影响人口安全的人口文化素质因素对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因素的作用分别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并且在横向的实证研究中利用SPSS软件包将全国各省份的人口安全程度作聚类分析,以期更好地确定人口文化素质对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素质 人口数量 人口结构 人口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安全倡议”:人类安全的“前景图” 被引量:24
12
作者 余潇枫 王梦婷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25,156,共23页
“全球安全倡议”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球安全治理中的具体化,是运用中国智慧为人类自救于危难、发展于和平、成就于安宁而提出的中国方案。安全观是安全的一种理论化的体系性认知。“全球安全倡议”宣示了中国的全球安全观,弘扬了... “全球安全倡议”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球安全治理中的具体化,是运用中国智慧为人类自救于危难、发展于和平、成就于安宁而提出的中国方案。安全观是安全的一种理论化的体系性认知。“全球安全倡议”宣示了中国的全球安全观,弘扬了全人类共同价值,超越了国际无政府逻辑,完好地回答了安全指涉对象、安全立场、安全原则、安全治理的目标/主体/方式/内容等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性与时代价值。全球安全是一种本体安全,“和合”是其正向价值取向的核心,共生、共建、共享是其基本特性。为此,“全球安全倡议”的实践前提是“和合共生”,实现路径是“和合共建”,价值目标是“和合共享”。维护与塑造全球安全的共建策略是,达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共识,形成安全互助的良好态势,促成安全互保的战略环境,建成安全共享的治理体系。“全球安全倡议”作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框架设计,描绘的正是呈现和合共生、和合共建、和合共享的人类安全“前景图”,以保障人类发展的美好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安全倡议 全球安全观 和合共生 和合共建 和合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安全论视域下国家安全学“再定位” 被引量:18
13
作者 余潇枫 章雅荻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31,157,共30页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必须跳出传统安全思维藩篱,用“广义安全”思维统筹国家安全学涉及的各方面问题。安全是一种呈现和合状态的共享性秩序,广义安全论所要凸显的是体现中国智慧的“和合主义”价值内涵。时代观的...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必须跳出传统安全思维藩篱,用“广义安全”思维统筹国家安全学涉及的各方面问题。安全是一种呈现和合状态的共享性秩序,广义安全论所要凸显的是体现中国智慧的“和合主义”价值内涵。时代观的转变、安全理论的扩展与深化、安全研究制度化等形成的“大安全”格局是国家安全学的“大语境”;国家安全不仅要关注安全技术、安全事件、安全威胁和安全危机,也要关注安全价值、安全结构、安全趋势和安全方略。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思想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构建中国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的“总理念”。“人民性”“系统性”“开放性”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理论特色,为国家安全学再定位构筑了全方位的价值坐标。“杂合学科”的逻辑定位,国家安全学三种理论形态的建构,“关系性实在”的本体论反思,“领域延展性”与“学科反包性”取向的揭示,以及“亦”字型高级国家安全人才培养目标与途径探究,均体现了国家安全学的“广交叉”特征。“大语境”“总理念”“广交叉”三个维度设定了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学学科“再定位”需要遵循的新坐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安全论 总体国家安全观 非传统安全 国家安全学 杂合学科 亦型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物安全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被引量:16
14
作者 余潇枫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6-14,共9页
人类与生物圈是和合共生的关系。生物世界的不确定性及其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风险造成了人类特定的生存性焦虑与本体性恐惧。微生物的“非传统占争”,生物入侵导致的“非常规灾害”,传染性疾病造成的“非常态危机”,生物实验带来的“非常... 人类与生物圈是和合共生的关系。生物世界的不确定性及其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风险造成了人类特定的生存性焦虑与本体性恐惧。微生物的“非传统占争”,生物入侵导致的“非常规灾害”,传染性疾病造成的“非常态危机”,生物实验带来的“非常态风险”,生物战开启的“非传统战争”,以及生物恐怖形成的“社会性恐慌”等,制造了生物安全威胁在人类生活中的“场景性”与“紧迫性”。中国需要在理念、法律、体制、队伍、条件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健全完善生物安全的体制机制建设,探索人与生物世界和合共生的全新安全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安全 非传统安全 本体性恐惧 生物安全能力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未来安全的重要议题:质量安全——兼谈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贡献与完善 被引量:14
15
作者 余潇枫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2-60,共9页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里程碑意义体现在国家安全理念的体系化、国家安全对策的具体化、国家安全体系的全面化,而质量安全镶嵌于总体国家安全体系的各个安全子领域,是总体国家安全的"基石"。随着质量强国建设的深入,质量安全将是...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里程碑意义体现在国家安全理念的体系化、国家安全对策的具体化、国家安全体系的全面化,而质量安全镶嵌于总体国家安全体系的各个安全子领域,是总体国家安全的"基石"。随着质量强国建设的深入,质量安全将是中国未来安全的重要议题;随着中国不断融入世界,全球质量安全共同体建设将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本世纪初到本世纪中叶,质量安全的普遍性、紧迫性与基础性作用将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在未来,质量安全不仅是总体国家安全的支撑与我党新时期执政的基础,还将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传统安全 总体国家安全观 质量安全 未来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共治 被引量:10
16
作者 余潇枫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22-25,共4页
外来有害生物通过“暴涨式蔓延”“无敌型杀手”“隐性式攻击”等方式造成形态各异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其安全威胁的主要特征有高度隐蔽性、无序撒播性、灵活多变性、危害传递性。为此,要从大安全观与“全域安全”的新视角,重视外来有害... 外来有害生物通过“暴涨式蔓延”“无敌型杀手”“隐性式攻击”等方式造成形态各异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其安全威胁的主要特征有高度隐蔽性、无序撒播性、灵活多变性、危害传递性。为此,要从大安全观与“全域安全”的新视角,重视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带来的非传统安全挑战,不仅要努力搭建国家间、区域间、国际间有害生物信息和技术交流合作的智网化平台,还要为全球非传统安全维护特别是生物安全共治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生物入侵 非传统安全威胁 生物安全共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合主义视角下的东北亚安全局势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储昭根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17,共14页
朝鲜核问题是当前整个东北亚安全格局的核心。围绕朝鲜核问题的竞合,是东北亚战后秩序重组的竞合,同时也是大国间政治及战略的竞合。真正解决朝核问题,必须考虑到半岛内部的力量对比、安全结构及人心向背。面对扑朔迷离、复杂多变的半... 朝鲜核问题是当前整个东北亚安全格局的核心。围绕朝鲜核问题的竞合,是东北亚战后秩序重组的竞合,同时也是大国间政治及战略的竞合。真正解决朝核问题,必须考虑到半岛内部的力量对比、安全结构及人心向背。面对扑朔迷离、复杂多变的半岛形势,我们需要准确定位中国的国家利益,理清半岛"玩家"彼此竞合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看清半岛及整个东北亚局势的走向,找到半岛战争的制约因素及维护中国国家利益的着力点,从而实现中国国家利益及安全的最大化,并保障半岛的和平、发展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核问题 东北亚 安全研究 竞合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森烽-克勤概率的赌本分配研究与期望值定理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克勤 赵森烽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8-615,共8页
针对概率论发展史上合理分配赌本问题,把赵森烽-克勤概率用于合理分配赌本需要的最少赌博次数研究,结果发现,该问题中基于经典概率得出的数学期望不会在实际中出现,实际中出现的是基于赵森烽-克勤概率的"数学期望"的两个极端... 针对概率论发展史上合理分配赌本问题,把赵森烽-克勤概率用于合理分配赌本需要的最少赌博次数研究,结果发现,该问题中基于经典概率得出的数学期望不会在实际中出现,实际中出现的是基于赵森烽-克勤概率的"数学期望"的两个极端值。利用赵森烽-克勤概率能客观地反映出给定规则下最少赌博次数与最多赌博次数时的赌博结果,同时刻画出赌博输赢的经典期望值和实际值,从而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或修改赌博策略和合理地分配赌本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给出期望值不确定定理。文中以机器人服务收费为例说明该定理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赌本分配 数学期望 赵森烽-克勤概率(联系概率) 不确定性 期望值定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 被引量:1
19
作者 余潇枫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48-51,共4页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与国家长治久安需要以平安中国建设为前提。“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是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中国式...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与国家长治久安需要以平安中国建设为前提。“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是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的必然要求。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提供了价值指向。从“平安中国”建设走向“平安世界”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憧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安中国 平安世界 总体国家安全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能源消费排放的CO_2测算 被引量:32
20
作者 周伟 米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42-1148,共7页
基于"能源-经济-环境"的MARKAL-MACRO模型和数理人口学中的Keyfitz模型,测算未来中国能源消费需求;考虑能源效率、能源结构的变化以及气候变化问题的约束,设定了能源消费的3种情景,并分别测算了CO_2排放量.结果表明,在基准情... 基于"能源-经济-环境"的MARKAL-MACRO模型和数理人口学中的Keyfitz模型,测算未来中国能源消费需求;考虑能源效率、能源结构的变化以及气候变化问题的约束,设定了能源消费的3种情景,并分别测算了CO_2排放量.结果表明,在基准情景下,中国的CO_2排放在2042年达到峰值,为118.47亿t;在能源结构优化情景下,CO_2排放在2036年达到峰值,为107.53亿t;在气候变化约束情景下,CO_2排放在2031年达到峰值,为94.72亿t,相对于基准情景,排放峰值降低了23.75亿t,且峰值时间提前11a.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的推进,电力、水泥、钢铁行业的碳排放将先上升后下降;由于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将持续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排放 气候变化 MARKAL-MACRO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