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眼弱视患者空间视觉缺损特点及其机制 被引量:8
1
作者 宋峰伟 孙朝晖 +4 位作者 杨羿 王丽萍 汤霞靖 陈彬彬 于晓宁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108,共8页
目的:评价单眼弱视者的空间视觉缺损及其与弱视程度的相关性,并基于M-P视觉通道理论分析单眼弱视空间视觉缺损的机制.方法:采用ETDRS数字视力表和OptecR6500视功能检测仪检测111例7~34岁单眼弱视者弱视眼和非弱视眼的视锐度和对比敏... 目的:评价单眼弱视者的空间视觉缺损及其与弱视程度的相关性,并基于M-P视觉通道理论分析单眼弱视空间视觉缺损的机制.方法:采用ETDRS数字视力表和OptecR6500视功能检测仪检测111例7~34岁单眼弱视者弱视眼和非弱视眼的视锐度和对比敏感度函数,通过视锐度和对比敏感度函数衍生计算对比敏感度函数曲线下面积(AULCSF)、峰值对比敏感度(Smax)、Smax所对应的空间频率(Frmax)以及截止空间频率(CutSF),分析单眼弱视者的空间视觉缺损特点及其与弱视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单眼弱视者的弱视程度与双眼对比敏感度AULCSF差值呈负相关(r=-0.83,P〈0.01),弱视眼视锐度与AULCSF、CutSF、Smax、Frmax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8、-0.80、-0.73和-0.56,P〈0.01).不同程度弱视患者视锐度、AULCSF、Smax、Frmax及CutSF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程度弱视者非弱视眼视锐度、AULCSF、Smax、Frmax及CutS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弱视者的弱视眼与非弱视眼AULCSF和Frmax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Smax和CutS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重度弱视者弱视眼与非弱视眼AULCSF、Smax、Frmax及CutS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程度弱视者弱视眼在各空间频率下对比敏感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非弱视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视锐度与AULCSF、CutSF、Smax、Frmax在弱视者空间视觉评价时呈现趋势一致性.随着弱视程度的加重,弱视眼的整体空间视觉功能逐渐下降,视觉系统的高频端分辨率逐渐减弱和最佳对比度识别能力降低,最适空间频率向低空间频率偏移.在轻度弱视者中,M细胞通道无明显异常,P细胞各亚型的敏感性下降;而中高度弱视者中,M和P细胞通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且以P细胞通道受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病理生理学 视觉 对比敏感度 曲线下面积 统计学(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前像差仪与常规验光法对眼屈光不正测量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15
2
作者 盛艳 杨亚波 付清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 通过波前像差仪、客观电脑验光仪及主观插片验光 3种方法对屈光不正度测量方法和结果的比较 ,了解波前像差仪对低阶像差测量的准确性及几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选取来我院接受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 4 8例 (48眼 ) ,分别... 目的 通过波前像差仪、客观电脑验光仪及主观插片验光 3种方法对屈光不正度测量方法和结果的比较 ,了解波前像差仪对低阶像差测量的准确性及几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选取来我院接受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 4 8例 (48眼 ) ,分别进行MEL 70WASCA波前像差仪、客观电脑验光仪与主观插片验光法检查 ,对所得近视度数、散光度数、散光轴向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波前像差仪、客观电脑验光仪、主观插片验光 3种方法测得的等效球镜度分别为 (-7.0 1± 3.0 6 )D ,(- 6 .97± 3.5 2 )D ,(- 7.4 0± 3.6 0 )D ;近视球镜度分别为 (- 6 .77± 3.0 7)D ,(- 6 .6 1± 3.4 6 )D ,(- 7 11±3 5 5 )D ;散光度分别为 (- 0 .5 8± 0 .4 4 )D ,(- 0 70± 0 6 0 )D ,(- 0 5 8± 0 6 5 )D ;散光轴向度分别为 94 3°± 5 6 6°,81 5°±6 7 9°,81 1°± 73 2° ;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而且波前像差仪与客观电脑验光法所测得的屈光不正度数更为接近。结论 运用MEL 70WASCA波前像差仪在暗视原瞳状态下测得的低阶像差能够较准确地反映眼的屈光不正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不正 波前像差仪 电脑验光 插片验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彩色眼底图像硬性渗出检测方法 被引量:5
3
作者 龙胜春 陈嘉莉 +1 位作者 黄肖肖 陈芝清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7-165,共9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是视力损害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硬性渗出物(HE)是DR早期的症状之一,从眼底图像中对硬性渗出的准确检测是DR筛查的关键步骤。提出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ANs)的视网膜硬性渗出的自动检测方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是视力损害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硬性渗出物(HE)是DR早期的症状之一,从眼底图像中对硬性渗出的准确检测是DR筛查的关键步骤。提出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ANs)的视网膜硬性渗出的自动检测方法。相比一般的卷积神经网络,生成对抗网络由生成式模型G和判别式模型D组成,两者之间的博弈与竞争使得生成对抗网络能够更加精确地检测眼底图像中的硬性渗出。首先,为了避免视盘对后续硬性渗出检测的干扰,根据血管分布信息与全局灰度信息,准确定位视盘(OD)中心并掩盖视盘;然后,交替迭代训练生成式模型G和判别式模型D,得到在验证集上分割效果最佳的模型并保存。所提出的算法在e-ophtha EX数据库上训练和验证,并进行像素级评估,获得88.6%、84.3%和86.4%的平均灵敏度、PPV和F-score。在另一个独立的DIARETDB1数据库上进行测试,获得的平均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00%、96.2%和97.8%。综上所述,两个视网膜图像数据库的评估结果证明,生成对抗网络的博弈模式能够有效地检测彩色眼底图像中的硬性渗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图像 硬性渗出 检测 生成对抗网络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对白内障手术的综合认识和管理提高白内障的诊疗水平 被引量:28
4
作者 徐雯 郦舒伊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3-198,共6页
白内障仍是中国主要的致盲眼病,也是中国防盲治盲工作的主要目标眼病。近年来,白内障的诊疗技术和仪器设备取得了很大进步,随着人们对白内障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及对术后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白内障诊疗的规范性、安全性以... 白内障仍是中国主要的致盲眼病,也是中国防盲治盲工作的主要目标眼病。近年来,白内障的诊疗技术和仪器设备取得了很大进步,随着人们对白内障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及对术后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白内障诊疗的规范性、安全性以及术后视觉康复的效果日益受到重视,同时,相关的眼科『临床检测手段、白内障手术技术的改良方法、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以及新型IOL的研制等均得到快速发展,眼科医师和白内障患者对疾病的治疗方法面临着更大的选择空间。高质量的白内障手术治疗效果取决于术前眼部精确的生物学测量结果、依据患者个体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选择合适的功能性IOL、有效预防和治疗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有效规避治疗风险及影响术后视觉质量的各种因素等,因此白内障的手术治疗是一个由各个环节构建的系统工程。如何为患者制定更精确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术后视觉质量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降低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眼科研究者面临的挑战和不懈努力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手术 视觉质量/生理 人工晶状体植入 并发症 综合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多特征的微动脉瘤检测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龙胜春 胡安特 陈芝清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26-630,共5页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会严重损害糖尿病患者的视力健康,而微动脉瘤(MA)是DR的早期迹象,可为DR早期诊断提供有益信息,然而仅凭肉眼靠经验观察眼底图像,对大规模筛查难以胜任。因此自动识别和检测势在必行。应用自适应阈值分割法提取候...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会严重损害糖尿病患者的视力健康,而微动脉瘤(MA)是DR的早期迹象,可为DR早期诊断提供有益信息,然而仅凭肉眼靠经验观察眼底图像,对大规模筛查难以胜任。因此自动识别和检测势在必行。应用自适应阈值分割法提取候选区域,设计联合定向局部对比度特征(DLC)与哈尔特征(Haar)等混合多特征向量,通过邻近算法(KNN)实现自动分类,并与其他机器学习的常用分类方法,如朴素贝叶斯(NB)、支持向量机(SVM)以及同方向进行了对比研究。所提出的方法在e-ophtha MA公开数据集上进行测试,获得的ROC曲线线下面积(AUC)、敏感性、特异性、FROC-Score分别为0.9613、0.9144、0.8900和0.3860。与其他方法比较,本方法在FROC曲线上取得最优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脉瘤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定向局部对比度 哈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充填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2
6
作者 陈靖 沈凌 王莉萍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1999年第5期259-260,共2页
对68 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充填手术, 成功率95% 。手术配合要点: 术前访视病人、散瞳、调试有关设备和仪器, 准备专用材料和配制灌注液; 术中对心率和血氧饱和度进行监护,根据手术进度随时调整仪器的... 对68 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充填手术, 成功率95% 。手术配合要点: 术前访视病人、散瞳、调试有关设备和仪器, 准备专用材料和配制灌注液; 术中对心率和血氧饱和度进行监护,根据手术进度随时调整仪器的各项参数; 术毕按顺序关闭仪器, 清洗各种头端和管道, 对与硅油接触过的器械进行单独清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 硅油充填 复杂性 视网膜脱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性角膜炎951例病原学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胡卫萍 徐永根 +3 位作者 倪利洋 应黄芳 张子龙 晋秀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76-979,共4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细菌性角膜炎病原学特征、药物敏感性特点及其变迁。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1年6月至2018年6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拟诊感染性角膜炎的培养标本951份,总结并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细菌病原学及药物敏感性试... 目的探讨并分析细菌性角膜炎病原学特征、药物敏感性特点及其变迁。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1年6月至2018年6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拟诊感染性角膜炎的培养标本951份,总结并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细菌病原学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结果共收集送检角膜培养标本951份,细菌培养阳性标本105份,占11.0%,其中来自男性患者70份,女性患者35份,男女比例为2:1,年龄13~82 (54.3±17.2)岁。培养阳性的细菌中,革兰阳性球菌59株,占56.2%,革兰阴性杆菌32株,占30.5%。肺炎链球菌(29.5%)最常见,铜绿假单胞菌(19.0%)次之。细菌对10种抗菌药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万古霉素、左旋氧氟沙星敏感率高,头孢曲松敏感率低于其他药物。多重耐药菌占总细菌的13.3%,其中葡萄球菌属(43.5%)中多重耐药菌显著高于假单胞菌属(5.0%)(χ~2=8.320,P=0.004)及链球菌属(2.8%)(χ~2=15.327,P=0.000)。结论近年来,引起角膜感染的细菌种类在发生变化,肺炎链球菌为最常见细菌。角膜细菌对左旋氧氟沙星的敏感率最高,多重耐药菌主要发现于葡萄球菌属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角膜炎 药物敏感性试验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状体蛋白识别互作与白内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林宁钦 姚克 陈祥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379-3389,共11页
白内障是全球致盲率最高的眼科疾病,发病组织为晶状体.晶状体内纤维细胞含有高浓度的晶状体蛋白,晶状体蛋白家族分α-,β-和γ-3大亚家族.α-晶状体蛋白具有小分子伴侣功能,可识别错误折叠蛋白质,维持晶状体内蛋白质稳态;β-/γ-晶状体... 白内障是全球致盲率最高的眼科疾病,发病组织为晶状体.晶状体内纤维细胞含有高浓度的晶状体蛋白,晶状体蛋白家族分α-,β-和γ-3大亚家族.α-晶状体蛋白具有小分子伴侣功能,可识别错误折叠蛋白质,维持晶状体内蛋白质稳态;β-/γ-晶状体蛋白通过分子内或分子间相互作用,主要发挥结构蛋白功能.晶状体蛋白在晶状体纤维细胞内呈瞬时有序排列,精准分子识别及动态相互作用在维持晶状体透明度中发挥关键作用.晶状体内蛋白质稳态失衡是白内障的主要致病因素.晶状体蛋白半衰期长,且翻译合成后不再更新,广泛受pH值、金属离子、辐射损伤和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等细胞内外环境因素和化学因素的干扰,影响晶状体蛋白间的分子识别和相互作用,诱发白内障.理清化学调控的晶状体蛋白分子识别及互作调控,有助于阐明白内障发病机理,并发掘防治白内障的创新策略.本文基于晶状体蛋白识别互作与白内障研究进展,综合评述了晶状体蛋白的分子识别、相互作用方式、调控因素及研究技术创新,并探讨了晶状体蛋白识别互作调控网络在白内障药物研发的应用价值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蛋白 白内障 化学调控 分子识别 蛋白-蛋白相互作用 液-液相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视网膜大动脉瘤综合影像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毅 马进 周一龙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58-559,共2页
关键词 视网膜大动脉瘤 获得性 影像学特点 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视网膜血管性疾病 检眼镜检查 附属第二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申屠形超 姚克 +2 位作者 沈凌 周燕 孙朝晖 《眼科新进展》 CAS 2000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在体外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探讨。方法 取人晶状体前囊膜培养 ,加入不同浓度b FGF(1μg· L- 1、10 μg·L- 1、10 0 μg·L- 1 ...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在体外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探讨。方法 取人晶状体前囊膜培养 ,加入不同浓度b FGF(1μg· L- 1、10 μg·L- 1、10 0 μg·L- 1 ) ,48h后免疫组化测增殖核细胞抗原阳性面积率。取人晶状体前囊膜免疫组化测 b FGF受体。结果 一定浓度 (1~ 10 0 ug· L- 1 )的 b FGF在体外有促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 ,且呈剂量相关性。人晶状体上皮细胞 b FGF受体表达阳性。结论  b FGF通过受体介导可促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 ,在维持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正常生理和后发障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FGF 白内障 晶状体上皮细胞 增殖核细胞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