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床位分管护理站前移在泌尿外科病房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
作者 徐月婷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7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床位分管护理站前移护理模式在泌尿外科病房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泌尿外科病房设置情况设计移动式护理站4个,总结实施移动护理站实施6个月来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及护士满意度,并与实施前6个月... 目的探讨床位分管护理站前移护理模式在泌尿外科病房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泌尿外科病房设置情况设计移动式护理站4个,总结实施移动护理站实施6个月来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及护士满意度,并与实施前6个月比较。结果实施床位分管护理站前移护理模式后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和护士满意度等均明显提高。结论在泌尿外科临床应用中实施床位分管护理站前移护理模式,能优化护患关系,降低护患纠纷,加强护士的工作责任心,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及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位分管 移动护理站 临床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淋清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肾结石临床疗效 被引量:7
2
作者 朱德胜 吴海啸 吴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2307-2308,共2页
目的:探讨热淋清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00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热淋清颗粒联合西药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仅采用传统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 目的:探讨热淋清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00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热淋清颗粒联合西药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仅采用传统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的尿β2-MG、血β2-MG、Cr以及BUN等肾功能指标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淋清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肾结石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肾功能的恢复,缓解患者的病情,较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淋清颗粒 西药 肾结石 f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气腹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11例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再生 付强 +6 位作者 徐礼臻 罗荣利 刘全启 陈良佑 张春霆 杨庆 吴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4期364-366,共3页
目的:探讨非气腹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12年7月~2013年6月,行非气腹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11例。前列腺特异抗原(PSA)(19.6±17.2) ng/ml,前列腺体积33~78 ml,平均41 ml。临床分期cT1期3例,cT... 目的:探讨非气腹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12年7月~2013年6月,行非气腹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11例。前列腺特异抗原(PSA)(19.6±17.2) ng/ml,前列腺体积33~78 ml,平均41 ml。临床分期cT1期3例,cT2期6例,cT3期2例。取耻骨上正中切口3~5 cm,用手指钝性分离膀胱前间隙。在腹腔镜或示指引导下于双侧麦氏点下2 cm与脐下弧形穿出3个操作通道。应用悬吊器械提拉下腹壁创造操作的空间,30°腹腔镜通过脐部的通道进入,术者通过两侧的通道及下腹部的小切口进入器械操作。手术操作与传统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相同。结果11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227±61) min,术中出血量(360±101) ml,无直肠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均为前列腺腺癌,无切缘阳性。随访1~11个月,平均4个月,排尿通畅,无尿失禁。 PSA 0~0.21 ng/ml,平均0.11 ng/ml。结论非气腹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微创、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根治术 非气腹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个体化神经保留的探讨 被引量:10
4
作者 朱再生 施红旗 +4 位作者 周鹏飞 周一波 徐礼臻 朱伊祎 陈加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09-313,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LRP)实施个体化神经保留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6月~2018年6月,121例前列腺癌患者经多学科讨论,建议行神经保留手术。临床分期cT1期49例,cT2期72例。术...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LRP)实施个体化神经保留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6月~2018年6月,121例前列腺癌患者经多学科讨论,建议行神经保留手术。临床分期cT1期49例,cT2期72例。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3.3~20(11.3±6.1)μg/L。活检Gleason评分5~8分,平均6.1分。先采用腹腔镜下完全筋膜内技术,再根据术前和术中快速病理结果,改行筋膜间或筋膜外技术。结果完全筋膜内技术101例(83%);由于术中见前列腺与周围筋膜粘连,可能存在肿瘤包膜外局部浸润而行冰冻切片检查20例,切缘阴性改为筋膜间技术13例(11%),切缘阳性转筋膜外技术7例(6%)。术后8例(7%)手术切缘阳性。随访6~71个月,平均33.6月,术后8~41个月生化复发15例(12%)。控尿率:术后拔除尿管即刻控尿85%(103/121),18例尿失禁患者术后6个月全部恢复。术后3个月、6个月勃起功能恢复到术前水平分别为42%(51/121)和57%(69/121)。结论腹腔镜实施个体化保留神经的LRP是安全可行的;根据术前和术中的临床评估,采用渐进式筋膜保留方法,能使肿瘤学和功能达到较理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肿瘤控制 保留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