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期糖尿病高危人群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总结
1
作者 黄聪 舒丽 +3 位作者 姜睿哲 杜蒙恺 叶欣欣 王芳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6-102,共17页
目的系统检索、评价和整合国内外关于妊娠期糖尿病(GDM)高危人群运动管理的最佳证据,为指导该人群预防GDM提供科学的运动依据。方法采用“6S”金字塔模型,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等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及多个国际指南网站,并涵盖P... 目的系统检索、评价和整合国内外关于妊娠期糖尿病(GDM)高危人群运动管理的最佳证据,为指导该人群预防GDM提供科学的运动依据。方法采用“6S”金字塔模型,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等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及多个国际指南网站,并涵盖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等中英文数据库及6个相关协会中GDM高危人群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采用澳大利亚JBI证据预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进行证据分级,依据JBI的证据FAME结构并结合JBI推荐强度分级原则进行证据强度推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39篇,包括指南16篇、系统评价17篇、专家共识3篇与证据总结3篇,得到高质量文献21篇(53.8%)、中等质量18篇(46.2%)。共总结GDM高危人群运动前评估、运动风险、运动处方、其他建议及注意事项4个方面的54条最佳证据,其中,证据推荐条目等级为1级的有37条(68.5%)、2级1条(1.8%)、4级9条(16.7%)、5级7条(13.0%)。此外,强烈推荐证据为50条(92.6%)、弱推荐证据为4条(7.4%)。结论研究证据强调了GDM高危人群进行运动前评估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建议无禁忌证的GDM高危人群在整个孕期应进行规律的有氧、抗阻或混合性运动,达到每周至少150 min或每天至少30 min,且每周至少3次的中等强度运动来降低GDM的发生风险,减少围产期并发症。同时,鼓励在专业指导下开展个性化、精心设计、有监督的运动计划,以提高运动的安全性与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高危人群 运动 循证 证据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人体运动冗余控制的肌肉协同理论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6
2
作者 杨毅 彭玉鑫 +3 位作者 郝增明 刘宇 王新 王健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3-72,共10页
神经肌肉系统是一个开放复杂巨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如何协调不同肌肉活动一直是运动神经科学研究中长期存在的核心科学理论问题。不论是对整体运动描述,还是对肢体局部运动描述,在人体运动控制领域中都会涉及冗余控制的问题。肌肉协同理... 神经肌肉系统是一个开放复杂巨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如何协调不同肌肉活动一直是运动神经科学研究中长期存在的核心科学理论问题。不论是对整体运动描述,还是对肢体局部运动描述,在人体运动控制领域中都会涉及冗余控制的问题。肌肉协同理论认为,神经系统通过同时募集若干个肌肉协同,以模块化控制的方式减轻冗余运动控制的计算负担。研究回顾了肌肉协同理论的起源和基本观点,总结了肌肉协同数学模型类型和肌肉协同分析的基本过程,重点探讨与分析了其在体育科学、临床医学和机器人控制方面的应用。虽然目前有关肌肉协同理论生理证据的结论有不同观点,但已有研究证实,肌肉协同存在于脊椎动物和人体的冗余控制系统,可以很好地解释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活动的控制机制。通过设计多样化任务实验范式,利用理论建模工作来严格检验肌肉协同的模块化假设、探讨潜在的神经机制,仍是未来需要重点关注和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运动 运动控制 冗余控制 肌肉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降维聚类的线上操舞课学生运动表现量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郭虹 徐懿琳 +2 位作者 邹姗辰 张宏鑫 王健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0-87,共8页
目的:通过线上操舞课选修学生肢体表现与表情表达的在线评价数据构建操舞评价模型,开展应用研究。方法:以76名普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要求受试者参加2轮不同类型的啦啦操课中和课后训练。根据受试者的反馈视频,由专家进行评分,并采集受... 目的:通过线上操舞课选修学生肢体表现与表情表达的在线评价数据构建操舞评价模型,开展应用研究。方法:以76名普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要求受试者参加2轮不同类型的啦啦操课中和课后训练。根据受试者的反馈视频,由专家进行评分,并采集受试者韵律配合程度、动作力度、动作标准度、动作完整度、眼睛、唇部、手部和腿部与心理紧张程度的量化值,以得出视觉量化分,并对除视觉量化分外的各项数据进行非线性降维并聚类,形成考核分类结果。结果:(1)视觉量化分与综合运动表现专家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花球啦啦操:r=0.931,P<0.01;自由舞蹈:r=0.942,P<0.01),且不存在显著差异(花球啦啦操:t=-1.665,P=0.098;自由舞蹈:t=0.552,P=0.581);(2)通过非线性降维并聚类的方法将样本分成具有区分度的3个层级、6个类别,每个类别在相同训练时间(1~72 h)下提升程度不同。结论:基于非线性降维聚类分析的线上操舞教学学生运动表现评价方法对专家打分具有较大程度的可替代性,对不同操舞类型具有适用性,具有分析粒度细、速度快、精度高、训练提升路径明确等优点,可适用于线上操舞类运动项目教学考核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啦啦操 线上教学 肢体表现 表情表达 非线性降维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在可穿戴传感领域的发展现状、挑战与创新策略 被引量:10
4
作者 彭玉鑫 陈雪垠 章阳坤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2-58,共17页
可穿戴材料与器件正朝着柔性、轻薄、无感、智能化和可长期佩戴等方向发展,以满足人体生理心理等个性化需求。这一趋势为运动健康监测领域带来了革新,并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在满足人体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同时,可穿戴柔... 可穿戴材料与器件正朝着柔性、轻薄、无感、智能化和可长期佩戴等方向发展,以满足人体生理心理等个性化需求。这一趋势为运动健康监测领域带来了革新,并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在满足人体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同时,可穿戴柔性材料与器件本身也面临着机械鲁棒性、信号稳定性、软硬接口连接和生物相容性等性能方面的挑战。因此,本文旨在从实际运动健康监测需求的角度出发,讨论构建可穿戴柔性材料与器件的材料、结构和制备工艺。同时,深入探讨了其在机械、电气和生物性能等方面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因素及其解决路径。最后,预测了未来可穿戴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的发展方向,包括全柔性集成、机械鲁棒性的增强、信号解耦与识别的高精度化、监测的稳定性与灵敏度、快速响应性、超薄无感设计、多模态信号处理以及智能化自适应反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电子器件 材料结构 机械鲁棒性 拉伸性 信号灵敏性 信号准确性 传感器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