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字表面模型的冬小麦生物量估算
1
作者 郭燕 贺佳 +6 位作者 位盼盼 曾凯 史舟 叶粟 杨秀忠 郑国清 王来刚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3,共11页
【目的】构建冬小麦主要生育时期生物量估算模型,分析不同水处理和不同年份情景下估算模型的迁移能力,为冬小麦生物量快速估算、表型研究及制定作物水肥决策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通过设置不同水氮处理,采用大疆M600 Pro无人机搭载安... 【目的】构建冬小麦主要生育时期生物量估算模型,分析不同水处理和不同年份情景下估算模型的迁移能力,为冬小麦生物量快速估算、表型研究及制定作物水肥决策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通过设置不同水氮处理,采用大疆M600 Pro无人机搭载安洲科技K6多光谱成像仪获取冬小麦关键生育期影像,提取影像数字表面模型,基于无人机影像提取株高,通过BP神经网络构建并改进冬小麦生物量估算模型。【结果】水氮耦合自然状态条件下冬小麦实测株高的变化较小,但在氮充足条件下灌溉可增加冬小麦实测株高。无人机提取株高与实测株高的线性决定系数(R^(2))为0.81,即无人机提取株高可解释81%的株高变异。基于无人机遥感影像提取株高构建的冬小麦生物量估算模型,R^(2)、均方根误差(RMSE)、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0.58、4528.23 kg/ha和1.25,说明该模型可对冬小麦生物量进行快速估算,但模型稳健性较差(RPD<1.4),估算值(16198.27 kg/ha)较实测值(16960.23 kg/ha)偏小,且估算值较分散。通过数据转换,基于生物量/无人机提取株高比值构建的冬小麦生物量估算模型R^(2)、RMSE、RPD分别为0.88、2291.90 kg/ha和2.75,改进后的模型稳健性较强(RPD>2.0),估算值(17478.21 kg/ha)与实测值(17222.59 kg/ha)较接近,模型估算精度提高了51.72%。经验证,改进的冬小麦生物量估算模型在不同水处理和不同年份情景下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迁移估算模型的R^(2)均在0.85以上,能实现对冬小麦生物量的精准快速估算。【结论】利用无人机影像提取株高信息,通过数据转换,能有效提高冬小麦生物量估算模型的估算精度。改进的冬小麦生物量估算模型在不同水处理和不同年份情景下均表现出较强的迁移能力,但在不同氮水平情景下的迁移能力存在差异,因此,模型迁移利用前应对不同情景数据集进行直方图特征分析,并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以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生物量 株高 数字表面模型(DSM) 迁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及气候-土壤-地形因子的浙江省茶树栽培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92
2
作者 金志凤 黄敬峰 +3 位作者 李波 罗列万 姚益平 李仁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1-236,I0005,共7页
进行茶树栽培精细化的综合区划研究可为浙江省茶叶产业的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该文根据茶叶产量与气象、地形、土壤条件的相关分析,提出了茶树栽培综合区划指标为4个气候因子(年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积温、极端最低气温≤-13℃出... 进行茶树栽培精细化的综合区划研究可为浙江省茶叶产业的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该文根据茶叶产量与气象、地形、土壤条件的相关分析,提出了茶树栽培综合区划指标为4个气候因子(年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积温、极端最低气温≤-13℃出现的频率和4-10月的平均相对湿度)、2个土壤因子(土壤类型和土壤质地)和3个地形因子(坡度、坡向和海拔高度)。应用混合插值法(趋势面模拟+残差内插)对气候因子进行了细网格推算;采用加权指数求和法,建立了茶树栽培的综合区划评估模型,借助GIS技术,计算了综合评估指数的分布规律,参照土地利用现状,屏蔽不宜栽培区域,将浙江省茶树栽培区域划分为适宜、较适宜和不适宜3个等级,完成茶树专题综合区划图。结果表明,浙江省适宜茶树栽培的地域面积约占46.40%,主要分布在海拔高度为600~900m的半高山地区;较适宜区占44.94%,多分布在600m以下的平原、丘陵和低山区或介于900~1200m的山区;不适宜区占8.66%,为1200m以上的高山地区。结合茶叶生产现状,对浙江省茶树栽培的适宜性进行了分区评述,为浙江茶叶生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GIS) 区域规划 模型 空间插值 适宜性评价 茶树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浙江杨梅种植区划 被引量:55
3
作者 金志凤 邓睿 黄敬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14-218,共5页
杨梅(Myrica rubra Sieb et Zucc.)是浙江著名的特色水果之一,浙江的气候比较适宜杨梅种植,但由于区域布局不合理制约了杨梅的发展。根据杨梅的生物学特性,筛选出了杨梅种植的气候区划指标,并建立了各区划指标与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的... 杨梅(Myrica rubra Sieb et Zucc.)是浙江著名的特色水果之一,浙江的气候比较适宜杨梅种植,但由于区域布局不合理制约了杨梅的发展。根据杨梅的生物学特性,筛选出了杨梅种植的气候区划指标,并建立了各区划指标与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的空间分析模型。借助浙江省1︰25万地形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数字化土壤图,综合考虑气候因子、坡度、坡向、海拔高度、土壤类型和土壤质地等要素,采用加权指数求和法,对11个区划指标进行量化分级,建立杨梅栽培区划指标判断矩阵。将11个区划指标适宜性等级图按照权重进行叠加分析,得到综合指数分布图。同时参照浙江省土地利用现状,将不适宜杨梅种植的地块屏蔽,分析综合指数分布规律,将浙江省杨梅种植综合气候区划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3个等级。最适宜种植区占评价区域面积的25.15%,主要集中在宁波、台州、温州、丽水、金华、杭州和绍兴地区的低丘陵地带;适宜区占参评土地面积的46.37%,主要分布在丽水、温州、金华、杭州和衢州等海拔高度为500~700m的半高山区;不适宜区占评价区域面积的28.48%,主要在丽水市和杭州市的海拔在700m以上的高山地区。本研究以期能为浙江特色作物的规划和杨梅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加权指数 气候适宜性 综合区划 杨梅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候-地形-土壤因子和GIS技术的浙江省香榧种植综合区划 被引量:15
4
作者 金志凤 杨忠恩 +4 位作者 赵宏波 姚益平 黄敬峰 袁德辉 李波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2-47,共6页
根据香榧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环境条件的需求,构建香榧种植综合区划评价体系,提出香榧综合区划指标为3个气候因子、2个地形因子和2个土壤因子,建立区划指标的空间分布模型。应用混合插值法完成区划指标的细网格化。应用加权指数求和法,... 根据香榧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环境条件的需求,构建香榧种植综合区划评价体系,提出香榧综合区划指标为3个气候因子、2个地形因子和2个土壤因子,建立区划指标的空间分布模型。应用混合插值法完成区划指标的细网格化。应用加权指数求和法,建立综合区划评估模型。考虑土地利用现状,屏蔽不宜种植地域,把浙江省香榧种植区域划分为适宜、较适宜和不适宜3个等级。借助GIS技术制作香榧种植精细化的专题区划图,空间精度为100m×100m。综合区划结果可为浙江省香榧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 区划指标 评估模型 综合区划 GIS技术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浙江山核桃栽植综合区划 被引量:12
5
作者 金志凤 赵宏波 +2 位作者 李波 李仁忠 黄敬峰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6-261,共6页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是浙江特有的经济林种之一,浙江的土壤、气候等环境条件比较适宜山核桃的生长,但由于区域布局的不合理制约了浙江山核桃的发展。根据山核桃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和山核桃的生物学特性,提出了山核桃栽培的气候区...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是浙江特有的经济林种之一,浙江的土壤、气候等环境条件比较适宜山核桃的生长,但由于区域布局的不合理制约了浙江山核桃的发展。根据山核桃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和山核桃的生物学特性,提出了山核桃栽培的气候区划指标为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和花期晴天数。综合考虑4个气候因子以及坡度、坡向、海拔高度、土壤类型和土壤质地等环境要素,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9个影响因子权重,基于应用统计学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山核桃栽培区划的综合评估模型。结合浙江省土壤地理条件和土地利用现状,屏蔽不适宜山核桃种植的地块,将浙江省山核桃栽培综合区划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等3个等级。结果表明:浙江省山核桃最适宜栽培面积约占评价区域的26.31%,适宜区栽培面积约占33.39%,不适宜区栽培面积约占4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林学 山核桃 地理信息系统 加权指数 综合区划 栽培适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BI在贵州山区的CYGNSS地表反射率插值精度分析
6
作者 龙安成 张显云 +2 位作者 刘晶晖 邓小东 孙俊英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5,共13页
POBI插值方法使得基于CYGNSS实现对地的单日无缝探测成为可能,但其在较高植被覆盖和较高地形起伏区域的插值精度尚有待验证。以具有较高地形起伏度和植被覆盖度的贵州为研究区,在确定出适宜的POBI插值参数基础上,以2020—2021年的地表... POBI插值方法使得基于CYGNSS实现对地的单日无缝探测成为可能,但其在较高植被覆盖和较高地形起伏区域的插值精度尚有待验证。以具有较高地形起伏度和植被覆盖度的贵州为研究区,在确定出适宜的POBI插值参数基础上,以2020—2021年的地表反射率作为建模历史数据集,2022年1月、3月、6月的地表反射率为待插值,分析POBI的插值精度。结果表明:尽管受较高植被覆盖和地形起伏的影响,POBI插值方法在贵州山区也可获得较高的插值精度,具有较好的普适性;相比于1月和3月,受植被生长更为旺盛的影响,6月的插值精度相对较低,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2.330 5 dB和1.720 2 dB;低植被覆盖度和地形小起伏区的插值精度最高,插值精度整体随植被覆盖度和地形起伏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GNSS POBI 地形起伏 植被覆盖 插值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被引量:17
7
作者 项虹艳 李廷强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4年第3期238-241,共4页
工农业的快速发展 ,使我国农业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农产品污染普遍 ,危害人体健康 ,制约农业、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农业环境保护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业持续高效发展的唯一途径。为此必须加大污染源的控制力度 ,加强农产品... 工农业的快速发展 ,使我国农业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农产品污染普遍 ,危害人体健康 ,制约农业、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农业环境保护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业持续高效发展的唯一途径。为此必须加大污染源的控制力度 ,加强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基础研究 ,包括无公害生产资料的研究 ,无公害农产品清洁生产关键操作技术 ,提高土壤安全生产能力的生物学调控技术及环境和农产品污染的监测技术和预警方法等。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保障体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环境保护 农产品质量安全 可持续发展 无公害农产品 农产品污染 土壤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复配肥氮肥利用率的^(15)N生物示踪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姜丽娜 符建荣 +2 位作者 马军伟 叶静 林成远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5期287-291,共5页
采用盆栽大白菜15N示踪法研究不同复配比例有机无机复配肥的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有机无机复配肥氮肥利用率比全化肥复配肥明显提高6.5%~11.9%;大白菜产量提高9.0~32.6 g/盆,增产6.0%~21.7%。试验筛选出较佳的有机∶无机复配比例为:27... 采用盆栽大白菜15N示踪法研究不同复配比例有机无机复配肥的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有机无机复配肥氮肥利用率比全化肥复配肥明显提高6.5%~11.9%;大白菜产量提高9.0~32.6 g/盆,增产6.0%~21.7%。试验筛选出较佳的有机∶无机复配比例为:27∶73和47∶53,N-P2O5-K2O总含量为15%~20%,大白菜化学氮肥利用率达到38.75%以上,肥料效应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N同位素 有机无机复配肥 氮肥利用率 大白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脱氮除磷回用于景观水体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程丽 李文捷 +1 位作者 王鹤立 郗红军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4年第9期19-21,共3页
采用纤维生物膜滤池-强化微絮凝纤维过滤的方法,对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回用于人工景观水体。试验结果表明出水中总磷一般可达到0.2mg/L以下,氨氮一般可以达到1.5mg/L以下;本试验系统在对氮磷去除的同时,对CODCr、BOD5、SS... 采用纤维生物膜滤池-强化微絮凝纤维过滤的方法,对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回用于人工景观水体。试验结果表明出水中总磷一般可达到0.2mg/L以下,氨氮一般可以达到1.5mg/L以下;本试验系统在对氮磷去除的同时,对CODCr、BOD5、SS、浊度等也有进一步的去除作用。试验出水水质可以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水体标准,可满足人工景观用水等高级回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回用 二级出水 脱氮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嘉湖蚕桑区砖瓦厂的氟污染及控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林军 张允湘 +1 位作者 金一中 谭天恩 《农业环境与发展》 CAS 2002年第3期29-31,共3页
综述了近十多年来杭嘉湖蚕桑区砖瓦厂氟排放特征、氟污染对蚕桑生产的影响及控制措施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了由作者开发研制的钙基物料固氟治理技术及多级水喷淋除氟工艺。
关键词 杭嘉湖 砖瓦厂 蚕桑 氟污染 污染控制 大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土壤养分价格的含义与测算方法及其应用之探讨
11
作者 王援高 王人潮 王振华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37-340,共4页
在分析我国耕地锐减深层次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一个具有抑制占用耕地和促进耕地总量 动态平衡的经济补偿制度的设想,围绕这一设想,提出了耕地土壤养分价格的概念及其测算方法,并建 议由所占用的耕地(熟地)和可能开垦为耕地的土... 在分析我国耕地锐减深层次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一个具有抑制占用耕地和促进耕地总量 动态平衡的经济补偿制度的设想,围绕这一设想,提出了耕地土壤养分价格的概念及其测算方法,并建 议由所占用的耕地(熟地)和可能开垦为耕地的土地(生地)的上壤养分价格之差值作为耕地培肥补偿费 的参考价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土壤养分价格 培肥补偿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红松年轮纤维素碳同位素组成对中国东部气温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
12
作者 尹璐 安宁 +3 位作者 龙良平 刘莹 刘广深 陶发祥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3-106,共4页
分别逐轮测定两棵中国红松的年轮纤维素碳同位素组成,获得两个长达109a(1880—1988年)的时间序列。合成一个新序列并移去趋势变化后,与同样长度的中国东部年气温变化序列进行交叉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树轮碳同位素组成对生长当年之前第二... 分别逐轮测定两棵中国红松的年轮纤维素碳同位素组成,获得两个长达109a(1880—1988年)的时间序列。合成一个新序列并移去趋势变化后,与同样长度的中国东部年气温变化序列进行交叉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树轮碳同位素组成对生长当年之前第二年温度变化具有灵敏响应(r=0.373,n=109,p<0.001)。同时,碳同位素组成也与其中一棵树的年轮宽度呈高度负相关(r=-0.390,n=109,p<0.001)。这一方面揭示了中国红松年轮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序列在重建高分辨率区域性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也说明树轮碳同位素组成转录气候变化信号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树轮 纤维素 碳同位素 气温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下黄泥田水稻土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矿化特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强 宓文海 +5 位作者 夏斯琦 刘明月 居静 张祖建 毛伟 赵海涛 《上海农业学报》 2022年第1期13-20,共8页
依托长期定位施肥(2011—2018年)试验,采用团聚体湿筛及室内培养碱液吸收法,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黄泥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有机物料投入下的两种施肥模式(CM:控释BB肥配施牛粪,RS:化肥配施秸秆)较单施化... 依托长期定位施肥(2011—2018年)试验,采用团聚体湿筛及室内培养碱液吸收法,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黄泥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有机物料投入下的两种施肥模式(CM:控释BB肥配施牛粪,RS:化肥配施秸秆)较单施化肥(NPK)模式显著提高了黄泥田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并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22%—33%);(2)与NPK处理相比,RS与CM处理使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分别提高了18%和23%,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分别提高了18%和24%,有机碳潜在矿化量分别提高了16%和33%,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率分别降低了5.2%和4.1%;(3)大团聚体(>2.00 mm)有机碳含量最高,微团聚体(<0.25 mm)有机碳含量最低;(4)矿化前期各团聚体有机碳矿化速率呈大团聚体>中团聚体>微团聚体的特征,而在矿化后期呈现相反的变化特征。黄泥田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累积与团聚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固持能力也呈大团聚体>中团聚体>微团聚体的特征。长期有机培肥(RS与CM)可以提高黄泥田水稻土团聚体的稳定性及潜在有机碳矿化量与有机碳周转速率,提高土壤有机碳固持能力,其中一次性基施控释BB肥配施牛粪的施肥模式最有利于黄泥田良好土壤团聚体结构的形成与有机碳的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泥田 水稻土 有机培肥 团聚体 有机碳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餐厨堆肥与泥炭配比用于黄瓜育苗基质的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刘欣宇 宋鹏 +3 位作者 林永锋 王庆乾 王琳琳 田光明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5-42,共8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索餐厨堆肥与泥炭联合用于黄瓜育苗基质的最佳配比。[方法]采用穴盘育苗的方式,以餐厨堆肥和泥炭为原料,按照体积分数分别配制100%餐厨堆肥(T1)、75%餐厨堆肥+25%泥炭(T2)、50%餐厨堆肥+50%泥炭(T3)、25%餐厨堆肥+75%泥... [目的]本文旨在探索餐厨堆肥与泥炭联合用于黄瓜育苗基质的最佳配比。[方法]采用穴盘育苗的方式,以餐厨堆肥和泥炭为原料,按照体积分数分别配制100%餐厨堆肥(T1)、75%餐厨堆肥+25%泥炭(T2)、50%餐厨堆肥+50%泥炭(T3)、25%餐厨堆肥+75%泥炭(T4)及100%泥炭(CK)5种育苗基质,以黄瓜为靶标作物开展育苗试验。参照农业行业标准《NY/T2118-2012蔬菜育苗基质》中的规定测定育苗基质的理化性质和黄瓜植株的生长指标,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黄瓜生长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随着餐厨堆肥替代量的提升,育苗基质的理化性质及黄瓜植株的生长指标均出现显著的变化。所有处理育苗基质的化学性质均未完全达到相关农业行业标准的要求,分析其原因在于未添加辅助原料以调节育苗基质的理化性质。由于餐厨堆肥与泥炭原料成分含量的差异,随着餐厨堆肥替代量的提升,育苗基质的Na^(+)、Cl^(-)、腐殖酸及养分含量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当餐厨堆肥替代量在50%以内时,育苗基质的物理性质均可保持在理想范围内。随着餐厨堆肥替代量的增加,茎粗、地上部鲜重及壮苗指数等8项植株生长指标逐步降低,当餐厨堆肥替代量为50%时,出苗率等4项植株生长指标及隶属值高于各个处理。[结论]50%餐厨堆肥+50%泥炭最适宜用于黄瓜育苗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堆肥 泥炭 黄瓜 育苗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煤矿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中的植物配置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大海 刘放 +1 位作者 蒋勇 付兴涛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41,共2页
煤矿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植物措施中的植物配置合理,不仅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生态效能,而且能够达到绿化美化环境的目的,促进煤矿资源开发与当地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煤矿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中植物配置的原则,并针对各个水土流失防... 煤矿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植物措施中的植物配置合理,不仅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生态效能,而且能够达到绿化美化环境的目的,促进煤矿资源开发与当地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煤矿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中植物配置的原则,并针对各个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提出了植物配置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水土保持 植物 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