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54例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牧启田 陈志妹 +7 位作者 楼基余 程译帜 王云贵 倪万茂 王焕萍 徐欢 俞运彪 金洁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6-240,共5页
目的:探讨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154例t(8;21)AML的遗传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资料。为便于分析染色体核型与FAB分型的关系,把患者分为单... 目的:探讨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154例t(8;21)AML的遗传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资料。为便于分析染色体核型与FAB分型的关系,把患者分为单纯t(8;21)组(69例)、单纯伴性染色体丢失组(54例)和其他附加染色体组(31例)。结果:按FAB分型:M2127例(82.5%)、M515例(9.7%)、M46例(3.9%)、M14例(2.6%)、M02例(1.3%);附加染色体异常85例(55.2%),其中-Y43例,占男性核型的44.1%;-X 17例,占女性核型的27.9%;9q-9例,占总例数5.8%;+8 5例,占3.4%,+4 3例,占2.0%;其他类型染色体异常17例,占11.4%;其他附加染色体异常组有非M2(M0、M1、M4、和M5)病例11例,占该组35.5%,高于单纯t(8;21)组的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性单纯染色体丢失组有4例(7.4%),低于单纯t(8;2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8;21)AML常伴有其他染色体异常,主要见于M2型,除性染色体丢失以外附加染色体异常更易见于非M2型A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粒细胞 急性 染色体畸变 细胞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3q异常的急性髓系白血病2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陆滢 陈志妹 +2 位作者 徐伟来 牧启田 金洁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1-245,共5页
目的:研究伴3q异常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采用R带常规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检查,对657例AML患者的核型进行分析。结果:在657例AML患者中检出3q异常患者24例,检出率3.7%;在24例患者中,涉... 目的:研究伴3q异常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采用R带常规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检查,对657例AML患者的核型进行分析。结果:在657例AML患者中检出3q异常患者24例,检出率3.7%;在24例患者中,涉及3q21或3q26异常18例(75.0%),其中3q21q26异常11例(45.8%),包括9例t(3;3)及2例inv(3);其余伴3q异常的6例患者,2例为t(1;3),t(2;3)、t(3;7)、t(3;11)及t(3;14)各1例。11例3q21q26异常的AML患者,其中3例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而来,10例患者血小板正常或增高,骨髓形态学为巨核细胞异常增殖。而在其余7例伴3q21或3q26异常的患者中均未见有血小板增高及骨髓巨核细胞的增殖。24例涉及3q异常的AML患者化疗疗效差,仅4例患者获得短期缓解,中位生存仅6.7个月。结论:AML的3q异常以3q21q26最为常见,且涉及3q异常的AML患者,无论是3q21q26还是其他异常的患者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粒细胞 急性 核型分析 预后 染色体畸变 细胞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_2O_3对KM_3细胞端粒酶及其逆转录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郭振兴 金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46-349,共4页
为了探讨三氧化二砷 (As2 O3)对多发性骨髓瘤 (MM )细胞株KM3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 ,用光镜、透射电镜观察形态变化 ,用DNA电泳观察As2 O3诱导KM3细胞凋亡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 ,用TRAP PC... 为了探讨三氧化二砷 (As2 O3)对多发性骨髓瘤 (MM )细胞株KM3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 ,用光镜、透射电镜观察形态变化 ,用DNA电泳观察As2 O3诱导KM3细胞凋亡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 ,用TRAP PCR ELISA法检测As2 O3作用KM3细胞后的端粒酶活性变化 ,并用半定量RT PCR法检测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 :As2 O3抑制KM3细胞的生长 ,具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As2 O3阻滞细胞于G2 期 ;As2 O3可抑制KM3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和hTERTmRNA的表达 ,且hTERTmRNA下降趋势与端粒酶活性相一致。结论 :端粒酶及其逆转录酶活性的下调可能在As2 O3诱导KM3细胞凋亡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多发性骨髓瘤 KM3细胞 端粒酶 端粒酶逆转录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因素与治疗策略 被引量:5
4
作者 金洁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1-225,共5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可根据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以及发病前的伴随疾病进行预后分层,并根据预后分层情况进行缓解后的治疗,预后良好者给予联合化疗,预后不良者给予异基因骨髓移植,预后中等者取决于基因表达情况。难治复发性白血病的治疗策... 急性髓系白血病可根据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以及发病前的伴随疾病进行预后分层,并根据预后分层情况进行缓解后的治疗,预后良好者给予联合化疗,预后不良者给予异基因骨髓移植,预后中等者取决于基因表达情况。难治复发性白血病的治疗策略是联合未使用过的药物或加大阿糖胞苷的剂量,使用二联或三联药物。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预后主要决定于发病时白细胞的数量,高白细胞患者缓解后应给予中、大剂量的阿糖胞苷巩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粒细胞 急性/诊断 预后 阿糖胞苷/投药和剂量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研究若干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金洁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17-121,共5页
近年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诊断上,WHO提出新的诊断标准;根据国际预后评分系统将MDS分为低危、中危与高危;随着细胞遗传学研究的深入,发现许多MDS相关的染色体异常;从发病机理上对一些临床现象进行了解释;一批... 近年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诊断上,WHO提出新的诊断标准;根据国际预后评分系统将MDS分为低危、中危与高危;随着细胞遗传学研究的深入,发现许多MDS相关的染色体异常;从发病机理上对一些临床现象进行了解释;一批新药的使用或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WHO 诊断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母细胞瘤1基因表达及其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6
作者 杜东芬 朱丽霞 +1 位作者 王云贵 叶琇锦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0-57,共8页
目的: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肾母细胞瘤1(WT1)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探讨WT1表达及其在核仁磷酸蛋白1(NPM1)或Fms样酪氨酸激酶3内部串联重复(FLT3-ITD)不同突变状态下与AML患者疗效和生存的相关性,评估其对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 目的: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肾母细胞瘤1(WT1)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探讨WT1表达及其在核仁磷酸蛋白1(NPM1)或Fms样酪氨酸激酶3内部串联重复(FLT3-ITD)不同突变状态下与AML患者疗效和生存的相关性,评估其对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以167例初发AML患者(除外M3亚型)为研究对象,根据初诊时WT1表达水平分为WT1高表达组和WT1低表达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患者生存分析以明确WT1表达水平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特别是在NPM1或FLT3-ITD不同突变状态AML患者中的预后评估价值。结果:WT1高表达组126例患者中治疗有效83例(65.9%),低表达组41例患者中治疗有效39例(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T1高表达组2年总存活率低于WT1低表达组(46.1%和75.2%,P<0.05),2年无病存活率也低于WT1低表达组(43.5%和68.5%,P<0.05)。诱导化疗前后WT1表达量下降≥1 log患者总反应率和2年总存活率优于下降<1 log患者(均P<0.05),但两者2年无病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M1野生型患者中,WT1高表达组总反应率、2年总存活率较WT1低表达组低(均P<0.05);FLT3-ITD野生型患者中,WT1高表达组总反应率、2年总存活率和2年无病存活率均较WT1低表达组低(均P<0.05);而NPM1或FLT3-ITD突变患者中,不同WT1表达水平组疗效及生存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初发AML患者中WT1基因过表达提示预后不良;诱导治疗后WT1表达量下降≥1 log的患者预后优于下降<1 log的患者;初诊WT1基因表达水平可以作为NPM1或FLT3-ITD野生型AML患者的预后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病理学 基因 肾母细胞瘤 磷蛋白类/遗传学 核蛋白质类/遗传学 蛋白酪氨酸激酶类/遗传学 fms样酪氨酸激酶3/遗传学 突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6
7
作者 金洁 曹利红 +1 位作者 韦菊英 刘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217-1220,共4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少见疾病,至今尚无标准治疗方案。单纯放疗复发率高,生存期短。放疗宜在化疗结束后进行。化疗联合标准放疗明显降低了复发率,并延长了生存期,但神经毒性发生率高。老年患者易出现神经毒性,不建议...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少见疾病,至今尚无标准治疗方案。单纯放疗复发率高,生存期短。放疗宜在化疗结束后进行。化疗联合标准放疗明显降低了复发率,并延长了生存期,但神经毒性发生率高。老年患者易出现神经毒性,不建议放疗,应首选单纯化疗;年轻患者可将放疗作为难治复发时的二线治疗。目前,以大剂量甲氨蝶呤为主的化疗已成为PCNSL的一线治疗,大剂量阿糖胞苷为最常联合的药物。年轻患者可选用包含一些新药如甲基苄肼、替莫唑胺的化疗方案。替莫唑胺为老年患者一种有前途的新药。预防性鞘内化疗的必要性尚未达成共识。自体造血干细胞支持下的大剂量化疗对年轻的初发及复发PCNSL患者均有效。手术通常用于PCNSL诊断。糖皮质激素不宜在取得病理组织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治疗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