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红花素对小鼠电点燃癫痫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汪锡婷 唐藕凤 +4 位作者 叶夷露 郑鸣之 胡珏 陈忠 钟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4,共8页
目的:观察藏红花素对小鼠颞叶癫痫形成过程和大发作的影响。方法:利用C57小鼠海马电点燃癫痫模型,观察藏红花素对癫痫形成过程中的发作等级、累积后放电时间、在各等级停留的刺激次数、动物最终停留阶段等指标的影响,以及其对癫痫大发... 目的:观察藏红花素对小鼠颞叶癫痫形成过程和大发作的影响。方法:利用C57小鼠海马电点燃癫痫模型,观察藏红花素对癫痫形成过程中的发作等级、累积后放电时间、在各等级停留的刺激次数、动物最终停留阶段等指标的影响,以及其对癫痫大发作动物的大发作概率、平均发作等级、后放电持续时间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与溶剂对照组比较,20 mg/kg藏红花素能抑制小鼠海马电,占、燃癫痫形成过程的每日平均发作等级(P<0.05),缩短每日累积后放电持续时间(P<0.01),同时延长癫痫在1~2级停留的刺激次数(P<0.05),并降低小鼠完全点燃的比例(P<0.01)。10或50 mg/kg藏红花素对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影响(P>0.05)。对于已经完全点燃的动物,100或200 mg/kg藏红花素均能降低其大发作的概率(均P<0.01),降低平均发作等级(均P<0.01);50 mg/kg藏红花素则仅对平均发作等级有降低作用(P<0.05)。结论:藏红花素在小鼠海马电点燃模型中能抑制癫痫形成过程和癫痫大发作,其效果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可能是一种有开发和应用前景的潜在抗癫痫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颞叶/中药疗法 藏红花苦素/治疗应用 藏红花苦素/投药和剂量 点燃效应 神经病学/药物作用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波形低频率电刺激对小鼠海马电点燃癫痫的作用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陶安风 许正浩 +4 位作者 吴承昊 汪仪 侯伟伟 张世红 陈忠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5-322,共8页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脉冲波形的低频率电刺激对海马电点燃癫痫模型小鼠的作用差异。方法:采用电点燃刺激法建立小鼠癫痫模型,观察正弦波、单相方波、双相方波低频率电刺激对模型小鼠癫痫行为发作及后放电持续时间的影响,并比较不同时...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脉冲波形的低频率电刺激对海马电点燃癫痫模型小鼠的作用差异。方法:采用电点燃刺激法建立小鼠癫痫模型,观察正弦波、单相方波、双相方波低频率电刺激对模型小鼠癫痫行为发作及后放电持续时间的影响,并比较不同时间点给予正弦波低频率电刺激的抗癫痫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正弦波低频率电刺激30 s能降低小鼠海马电点燃癫痫发作等级(2.85±0.27 vs 4.75±0.12,P<0.05)、减少大发作概率(53.6% vs 96.5%,P<0.01)和缩短后放电持续时间[(16.22±1.69)s vs (30.29±1.12)s,P<0.01],而单相方波和双相方波低频率电刺激30 s没有明显的抗癫痫作用。常用的单相方波低频率电刺激15 min能降低小鼠海马电点燃发作等级(3.58±0.16,P<0.05)、减少大发作概率(66.7%,P<0.01);但对海马后放电持续时间及大发作持续时间无影响(均P>0.05)。此外,电点燃刺激前预先给予或结束后3 s内给予正弦波低频率电刺激具有明显的抗癫痫作用( P<0.05或P<0.01) ,而电点燃刺激结束10 s给予正弦波低频率电刺激则无上述抗癫痫作用。结论:低频率电刺激抗癫痫作用受波形参数的影响,其中正弦波低频率电刺激能有效抑制小鼠海马电点燃癫痫的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治疗 电刺激疗法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率电刺激抑制杏仁核电点燃癫痫刺激模式依赖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扬 汪仪 +1 位作者 许正浩 陈忠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9-545,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刺激模式的低频率电刺激对杏仁核电点燃癫痫模型大鼠的抗癫痫作用。方法:采用电点燃刺激法建立大鼠癫痫模型,观察开环模式(电点燃前给予)、闭环模式(电点燃后立即给予)以及不同形式闭环模式(全程给予、癫痫早期给... 目的:研究不同刺激模式的低频率电刺激对杏仁核电点燃癫痫模型大鼠的抗癫痫作用。方法:采用电点燃刺激法建立大鼠癫痫模型,观察开环模式(电点燃前给予)、闭环模式(电点燃后立即给予)以及不同形式闭环模式(全程给予、癫痫早期给予)的低频率电刺激对大鼠癫痫形成过程的影响。结果:闭环模式中全程给予低频率电刺激能降低大鼠电点燃癫痫形成过程中的癫痫发作等级(P〈0.01)及缩短后放电持续时间(P〈0.05)。闭环模式中癫痫形成早期给予低频率电刺激能降低大鼠电点燃癫痫形成过程中的癫痫发作等级(P〈0.05),主要表现在对癫痫0~3级发展过程的抑制(均P〈0.05)。而开环模式给予低频率电刺激不能抑制癫痫的发作(P〉0.05)。结论:低频率电刺激的抗癫痫作用存在刺激模式依赖效应,这一结果可为深部脑刺激应用于临床治疗癫痫患者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疗法 癫痫/治疗 杏仁核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