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催化膜技术工艺处理含酚废水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建宇 陈榕汶 +1 位作者 方传杰 朱利平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0-201,共12页
苯酚、双酚A、4-硝基苯酚等酚类化合物是石化和化工废水中常见的高毒性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吸附、化学氧化、生化降解等传统技术方法很难将它们高效完全去除.“双碳”背景下,研发高效的难降解污染物治理新方法有助于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和实... 苯酚、双酚A、4-硝基苯酚等酚类化合物是石化和化工废水中常见的高毒性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吸附、化学氧化、生化降解等传统技术方法很难将它们高效完全去除.“双碳”背景下,研发高效的难降解污染物治理新方法有助于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和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电催化膜技术是将膜过滤与电化学高级氧化相结合的新技术工艺,具有高效、无二次污染等诸多优点,逐渐成为本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本文首先简要概述含酚废水的来源、危害及传统处理方法,然后从电催化膜作用机理、膜电极材料、电催化膜工艺处理酚类污染物的主要影响因素、电催化膜与相关技术结合处理含酚废水等方面系统介绍和总结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电催化膜工艺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提供参考、启发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类有机化合物 含酚废水 电催化膜技术 膜电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汐咸水的纳滤膜集成处理系统 被引量:2
2
作者 毕飞 陈小洁 +2 位作者 陈水超 陈欢林 孙志林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3-56,共4页
本文以钱塘江潮汐咸水为研究对象,将纳滤膜集成技术用于潮汐咸水制备饮用水。通过对纳滤膜选择与性能评价、中试集成工艺优化,以及500 m3/d的纳滤集成示范系统的运行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潮汐咸水水源,应用纳滤膜集成系统可有效脱除盐分,... 本文以钱塘江潮汐咸水为研究对象,将纳滤膜集成技术用于潮汐咸水制备饮用水。通过对纳滤膜选择与性能评价、中试集成工艺优化,以及500 m3/d的纳滤集成示范系统的运行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潮汐咸水水源,应用纳滤膜集成系统可有效脱除盐分,降低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含量,对促进潮汐地区的饮水安全具有保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塘江 潮汐咸水 纳滤膜 饮水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分离技术在中药现代化中的应用:进展、难点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3
3
作者 褚琴丹 王建宇 +1 位作者 方传杰 朱利平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34-2138,2144,共6页
综述了膜技术在中药现代化进程中包括有效成分的提取和浓缩、中药制剂的制备等方面的应用,探讨了膜技术在中药制药中面临的挑战,基于膜污染与使用寿命、规模化应用等提出了解决思路。针对目前膜技术在中药现代化中的应用多数仍处于实验... 综述了膜技术在中药现代化进程中包括有效成分的提取和浓缩、中药制剂的制备等方面的应用,探讨了膜技术在中药制药中面临的挑战,基于膜污染与使用寿命、规模化应用等提出了解决思路。针对目前膜技术在中药现代化中的应用多数仍处于实验探索研究阶段这一现状,从膜材料创新等角度结合可持续发展、绿色制药等理念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现代化 膜分离技术 药物活性成分 精准医疗 绿色智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室填充阳离子交换树脂的EDI膜堆对镍离子溶液分离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牛玉标 徐小青 +1 位作者 赵海洋 周志军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2-67,共6页
采用淡水室填充阳离子交换树脂的电去离子(EDI)膜堆来处理低浓度含镍废水,考察了该EDI膜堆用于低浓度重金属废水处理的可行性,并探讨了膜堆电压和料液流量对EDI分离重金属离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Ni2+浓度为50 mg/L,pH为4.5的料... 采用淡水室填充阳离子交换树脂的电去离子(EDI)膜堆来处理低浓度含镍废水,考察了该EDI膜堆用于低浓度重金属废水处理的可行性,并探讨了膜堆电压和料液流量对EDI分离重金属离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Ni2+浓度为50 mg/L,pH为4.5的料液工况,操作电压为25 V,料液处理量为20 L/h时,可保证淡水产水Ni2+浓度在2 mg/L以下,且浓缩水Ni2+浓度大于900 mg/L,电流效率达到2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I 阳离子交换树脂 重金属 镍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塘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检测与纳滤脱除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顾瑾 李伟 +4 位作者 孙余凭 陈小洁 陈水超 陈欢林 孙志林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7-81,共5页
以钱塘江为水源的杭州市大部分自来水厂,不同程度受到成潮上溯与有机污染物的影响,存在严重的饮水安全隐患问题.在2009~2011年间,定期对受潮汐影响的钱塘江水体进行取水采样,对水源中的有机污染物监测分析.结果表明,钱塘江水源中含有... 以钱塘江为水源的杭州市大部分自来水厂,不同程度受到成潮上溯与有机污染物的影响,存在严重的饮水安全隐患问题.在2009~2011年间,定期对受潮汐影响的钱塘江水体进行取水采样,对水源中的有机污染物监测分析.结果表明,钱塘江水源中含有超过国标的有机污染物,下游潮汐上溯会增加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而传统自来水工艺脱除微量有机污染物效果不甚理想.为此,本文开展纳滤法处理脱除钱塘江原水中微量有机物的研究,该过程对UV254、TOC、COD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7.83%、62.71%、67.81%,可促进饮用水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塘江 饮用水 有机物 纳滤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膜法海水淡化系统调试运行与模拟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弛 赵河立 +2 位作者 张林 阮国岭 陈欢林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3-26,共4页
超滤-反渗透双膜法是一种新兴的海水淡化组合工艺。为进一步优化工艺并为其放大提供依据,设计并开发出一套基于这一工艺的百吨级试验系统,通过对系统调试运行,获得了大量试验数据。运行结果表明,系统的脱盐效果良好且稳定,压力可以影响... 超滤-反渗透双膜法是一种新兴的海水淡化组合工艺。为进一步优化工艺并为其放大提供依据,设计并开发出一套基于这一工艺的百吨级试验系统,通过对系统调试运行,获得了大量试验数据。运行结果表明,系统的脱盐效果良好且稳定,压力可以影响流量而对截留率没有明显影响。采用设计软件模拟了系统调试运行过程,模拟计算结果与调试运行数据基本相符,说明设计软件用于海水淡化系统的放大设计具有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淡化 超滤 反渗透 组合膜工艺 模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正电聚氯乙烯/聚乙烯亚胺复合超滤膜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斌 欧阳密 +2 位作者 朱宝库 张诚 陈忱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2-25,32,共5页
为改善聚氯乙烯(PVC)膜材料对荷电粒子的截留性能,提出荷正电聚氯乙烯/聚乙烯亚胺(PEI)复合超滤膜制备和研究。利用PVC超滤膜截留特性使PEI在膜表面沉积后热交联的方法制备出PVC/PEI复合超滤膜。研究发现,所制备的膜材料等电点在p H>... 为改善聚氯乙烯(PVC)膜材料对荷电粒子的截留性能,提出荷正电聚氯乙烯/聚乙烯亚胺(PEI)复合超滤膜制备和研究。利用PVC超滤膜截留特性使PEI在膜表面沉积后热交联的方法制备出PVC/PEI复合超滤膜。研究发现,所制备的膜材料等电点在p H>9.0,表现出典型的荷正电特征。基于孔径筛分和电荷排斥的协同作用,在0.3 MPa测试压力下,该膜对粒径较大的阴离子型染料刚果红和粒径较小的阳离子型染料维多利亚蓝B截留率最高均可达到99%以上。进一步通过利用戊二醛二次交联进一步固定PEI并缩小孔径之后,该膜在对质量浓度1 000 mg/L Ca Cl2的截留率上升至37%,同时通量稳定在30 L/(m2·h)左右。通过调节沉积液浓度及热处理条件,可以对膜的通量和截留进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聚乙烯亚胺 交联 正电超滤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正电聚氯乙烯/聚乙烯亚胺共混交联超滤膜制备及其染料/盐分离性能 被引量:4
8
作者 赵斌 欧阳密 +1 位作者 朱宝库 张诚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49-1256,共8页
为探索分离染料/盐混合物体系的新型膜材料和技术,提出荷正电、交联型聚氯乙烯(PVC)/聚乙烯亚胺(PEI)超滤膜研究。通过在低温下共混制备制膜液抑制交联、热处理铺展液膜促进交联、非溶剂诱导相转化固化成多孔膜三个步骤制备出PVC/PEI超... 为探索分离染料/盐混合物体系的新型膜材料和技术,提出荷正电、交联型聚氯乙烯(PVC)/聚乙烯亚胺(PEI)超滤膜研究。通过在低温下共混制备制膜液抑制交联、热处理铺展液膜促进交联、非溶剂诱导相转化固化成多孔膜三个步骤制备出PVC/PEI超滤膜。研究了膜的交联、荷电性、力学性能、微观结构以及对染料/盐的分离性能。研究发现,所制备的膜韧性大幅度提高,等电点在pH>9.0,截留孔径在30 nm左右,表现出典型的荷正电超滤膜特征。在0.15 MPa压力测试条件,膜对水溶液中NaCl、CaCl_2、Na2SO_4等无机盐的截留率在5%以下,对多分散型阳离子染料维多利亚蓝B、阴离子染料酸性铬蓝K的截留率分别为96%和55%,通量达到110 L×(m2×h)-1,充分发挥了孔径筛分及静电排斥两种分离机制,在阳离子染料/盐混合物分中具有高通量、高效率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聚乙烯亚胺 交联 正电超滤膜 染料/盐分离 非溶剂诱导相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集热真空膜蒸发系统及其盐溶液浓缩试验 被引量:2
9
作者 施建杭 AbuziedMostafaAbd El-Rady +4 位作者 陈小洁 陈水超 张林 贺高红 陈欢林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6-60,70,共6页
采用太阳能集热真空膜蒸发系统对高浓盐水进行蒸发浓缩试验研究,考察了温度,真空度以及盐水溶液浓度对浓缩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真空度的提高均能增大膜通量;实验中聚四氟乙烯(PTFE)膜组件的最高膜蒸发浓缩通量可迭3.94 kg/(m... 采用太阳能集热真空膜蒸发系统对高浓盐水进行蒸发浓缩试验研究,考察了温度,真空度以及盐水溶液浓度对浓缩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真空度的提高均能增大膜通量;实验中聚四氟乙烯(PTFE)膜组件的最高膜蒸发浓缩通量可迭3.94 kg/(m^2·h);其中盐水浓度能从7%蒸发浓缩至32%,不产生明显的结晶.太阳能集热装置能维持料液温度在60~80℃范围内,供热稳定性良好,具有放大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真空膜蒸发 浓缩 浓盐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聚合物中间层对NaA分子筛膜的合成与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赖露露 邵佳 王正宝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9-53,69,共6页
采用浸涂法涂敷晶种,并通过二次生长法在α-Al_2O_2中空纤维外壁制备了NaA分子筛膜,考察了添加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中间层对成膜和膜分离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对膜的表面形貌进行表征,通过75℃渗透汽化分离质量分数为90%的乙醇... 采用浸涂法涂敷晶种,并通过二次生长法在α-Al_2O_2中空纤维外壁制备了NaA分子筛膜,考察了添加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中间层对成膜和膜分离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对膜的表面形貌进行表征,通过75℃渗透汽化分离质量分数为90%的乙醇/水溶液表征膜层的分离性能.研究发现,采用浸涂法涂敷晶种,无PVP中间层制备的膜层对乙醇/水溶液的分离因子仅为3 000左右,而添加了PVP中间层制备的膜层的分离因子可超过10 000.考察了PVP添加量对膜通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添加了PVP中间层制备的膜(其分离因子>10 000)的通量比无PVP中间层的膜(浸涂-滚擦法涂敷晶种,分离因子>10 000)的通量[7.83 kg/(m^2·h)]低,且随着制备中间层的PVP溶液浓度的升高,膜的通量相应降低,当PVP质量百分浓度分别为1%,3%和5%时,膜的通量分别为7.35,5.82和5.51 kg/(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A分子筛膜 PVP中间层 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七届全国膜与膜过程学术报告会征文启事和第一轮会议通知
11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M0002-M0002,共1页
由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浙江大学膜与水处理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第七届全国膜与膜过程学术报告会”定于2011年11月上旬在杭州举行.
关键词 学术报告会 膜过程 水处理技术 征文 工程研究中心 研究开发中心 浙江大学 教育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正电导电纳滤膜的构建及其分离性能研究
12
作者 王建宇 焦瑶瑶 崔振宇 《膜科学与技术》 2025年第4期65-76,共12页
为提高纳滤膜对多价离子的截留以及“多价/一价”离子的选择性分离效果,本研究采用热致相分离技术(TIPS)制备聚偏氟乙烯/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PVDF/SMA)平板膜,通过SMA中的酸酐(MA)与聚乙烯胺(PVAM)交联后再与单宁酸(TA)进行共沉积,再... 为提高纳滤膜对多价离子的截留以及“多价/一价”离子的选择性分离效果,本研究采用热致相分离技术(TIPS)制备聚偏氟乙烯/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PVDF/SMA)平板膜,通过SMA中的酸酐(MA)与聚乙烯胺(PVAM)交联后再与单宁酸(TA)进行共沉积,再通过TA的酚羟基与氨基化碳纳米管(n-CNT)发生反应形成荷正电杂化导电分离层。对膜表面及截面微观结构以及膜的亲水性、荷电性、导电性和分离性能等进行表征和测试,对比施加电场对Cu^(2+)截留率、Na^(+)/Cu^(2+)的选择性分离以及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压由0 V增加到2.5 V时,导电膜对Cu^(2+)截留率由90.2%提高到99.3%,Na^(+)/Cu^(2+)分离因子从7.9升至114.57,而通量维持在36 L/(m^(2)·h)左右基本不变。电压超过2.5 V时因发生析氢反应而降低膜对Cu^(2+)的截留。提出施加适当的电压可显著提高导电膜对Cu^(2+)的截留率以及Na^(+)/Cu^(2+)的选择性分离效果的“尺寸筛分+电场强化静电排斥”共同作用机制。本研究对制备面向从废水中回收有价资源的导电纳滤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纳滤膜 铜离子 电场 选择性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高分子量聚(苯乙烯-马来酸酐)的微-纳杂化表面的构造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建华 朱宝库 +1 位作者 朱利平 徐又一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41-5044,共4页
在超临界CO2中合成了具有交替结构的超高分子量聚(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与PVDF进行共混通过相互法制备复合膜,最后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S)溶液中对共混膜进行改性。采用SEM、FT-IR-ATR接触角分别对膜表面形貌、化学组成和润... 在超临界CO2中合成了具有交替结构的超高分子量聚(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与PVDF进行共混通过相互法制备复合膜,最后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S)溶液中对共混膜进行改性。采用SEM、FT-IR-ATR接触角分别对膜表面形貌、化学组成和润湿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THF为APTS溶剂时,膜表面含有大量的亲水基团,并具有明显的微-纳结构,水接触角<10°,润湿特性表现为超亲水性。而采用乙醇为溶剂时,虽然具有微-纳结构,但由于表面亲水基团比较少,润湿特性表现为强的疏水特性,水接触角为(1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结构 杂化 超高分子量聚(苯乙烯-马来酸酐) PVD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