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7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Zn/ZnO的新型近零排放洁净煤能源利用系统 被引量:1
1
作者 吕明 周俊虎 +3 位作者 周志军 杨卫娟 刘建忠 岑可法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65-470,共6页
以基于Zn/ZnO的两步式煤气化技术为基础构建了一种新型的近零排放洁净煤能源利用系统.在气化反应器中,煤在高温下与ZnO反应,生成CO气体和锌蒸汽,然后经冷凝分离出来的锌被送入水解反应器中生成氢气和固体ZnO;最后ZnO又被回收到气化反应... 以基于Zn/ZnO的两步式煤气化技术为基础构建了一种新型的近零排放洁净煤能源利用系统.在气化反应器中,煤在高温下与ZnO反应,生成CO气体和锌蒸汽,然后经冷凝分离出来的锌被送入水解反应器中生成氢气和固体ZnO;最后ZnO又被回收到气化反应器中.气化反应器的加热系统考虑了3种加热方式(碳内热式、碳外热式以及太阳能加热方式),对这3种系统方案的理论能效和清洁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在不考虑CO2处理能耗的情况下,碳内热式方案可获得最高热电效率,达到65%左右;太阳能加热方案的清洁性能最佳,其单位产电所需处理的CO2量比其余2种方案均降低了一半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系统工程 污染物近零排放 两步式煤气化 洁净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HCO_(3)干法同步脱除垃圾烟气HCl和SO_(2)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马如双 丁得龙 +5 位作者 葛春亮 吴哲鹏 韦廷璠 张屹覃 戴尚访 杨建国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7,127,共10页
采用NaHCO_(3)干法脱除垃圾烟气中的酸性污染物,针对复杂烟气组分,实验研究了多种关键因素对脱氯和脱硫的影响。结果表明:NaHCO_(3)干法脱酸受温度影响较小,在130~250℃温度范围内,HCl、SO_(2)脱除效率可分别达到95%、90%;增加反应时间... 采用NaHCO_(3)干法脱除垃圾烟气中的酸性污染物,针对复杂烟气组分,实验研究了多种关键因素对脱氯和脱硫的影响。结果表明:NaHCO_(3)干法脱酸受温度影响较小,在130~250℃温度范围内,HCl、SO_(2)脱除效率可分别达到95%、90%;增加反应时间可较显著地提升脱酸性能,综合考虑环保及经济性,在碱酸比为1.1时烟道反应段的停留时间控制在1.25 s以上、选择除尘器设计过滤风速为0.60 m/min左右较为合适;烟气含水率小于15%时,水蒸气对SO_(2)的脱除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在碱酸比≤1.0时,HCl具有明显的优先反应能力;在碱酸比为1.1时,HCl质量浓度每增加100 mg/m^(3),SO_(2)脱除效率约下降1.1%,SO_(2)排放质量浓度约增加4 mg/m^(3),而HCl脱除效率基本不受SO_(2)质量浓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烟气 脱酸 干法 NaHCO_(3) SO_(2) H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生物质热解气溶胶微尺度生成模拟与演变机制研究
3
作者 胡安福 夏倩 +5 位作者 蒋健 吴晋禄 金一骁 王骏 周国俊 王凯歌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7-1004,共8页
生物质快速热解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蒸发及气溶胶喷溅的研究,对开发高质量生物油制备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构建悬浮气泡和附着气泡物理模型,针对附着气泡沸腾问题修正Lee相变模型,模拟生物质热解过程中气... 生物质快速热解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蒸发及气溶胶喷溅的研究,对开发高质量生物油制备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构建悬浮气泡和附着气泡物理模型,针对附着气泡沸腾问题修正Lee相变模型,模拟生物质热解过程中气泡破裂和气溶胶颗粒的喷溅过程,并对物性参数与加热温度进行调控,分析各因素对气溶胶生成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悬浮气泡,随着表面张力系数、气泡直径和液相密度的增大,气溶胶颗粒喷溅速度增大,而随着液相粘性系数的增大,气溶胶颗粒喷溅速度减小;对于附着气泡,在一定范围内壁面温度越高气泡生长越快,但气溶胶颗粒喷溅速度越小。随着气泡半径增大,悬浮气泡和附着气泡破裂产生气溶胶颗粒的喷溅速度呈不同变化趋势,主要原因是附着气泡破裂后,壁面粘性作用抑制了气泡闭合过程,导致闭合速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气溶胶颗粒 两相流模拟 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糖氨比作用下强化烟草美拉德反应的研究
4
作者 胡安福 蒋健 +3 位作者 师晓鹏 汪华文 王骏 王凯歌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2,共8页
以烟丝为原料,引入外源葡萄糖和氨基酸强化烟草美拉德反应,探究了不同氨基酸种类、氨基酸配比和糖氨比对烟草美拉德反应的影响。通过GC-MS分析反应液中各组分的含量变化,了解美拉德反应在烟草中的呈香机理和调控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在... 以烟丝为原料,引入外源葡萄糖和氨基酸强化烟草美拉德反应,探究了不同氨基酸种类、氨基酸配比和糖氨比对烟草美拉德反应的影响。通过GC-MS分析反应液中各组分的含量变化,了解美拉德反应在烟草中的呈香机理和调控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在未添加烟丝的情况下,谷氨酸(GA)与葡萄糖的美拉德反应生成了大量的酸类、呋喃类物质,GC含量分别为18.69%、 22.28%。在GA与烟草的美拉德反应体系中引入少量天冬氨酸(AA)可以将酯类物质的GC含量提高到1.38%。随着糖氨比的增加,反应产物的种类增多,其中包括醛类、酮类和酯类等物质,烟碱的GC含量从57.57%降至27.38%。最优的糖氨比为1,其中GA与AA物质的量比为1∶2,在该反应条件下反应产物中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DDMP)的GC含量为27.98%,并生成了少量的糠醛(FF)、糠醇(FA)和5-羟甲基糠醛(5-HMF)。随着温度的升高,DDMP不稳定,在较高温度时发生了分解,导致其GC含量的降低,而含氮化合物的含量随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加。不同糖氨比条件下美拉德反应液中的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发生显著变化,进而影响了美拉德反应产物的生成和烟草的风味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美拉德反应 糖氨比 致香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氢/氨碳中性燃料燃烧机理与技术”专题特约主编寄语
5
作者 刘小伟 周昊 +2 位作者 吴玉新 冯汉升 晋中华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I0001-I0004,共4页
火电机组绿色低碳化发展是实现电力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环节。绿氢/氨作为零碳能源载体,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低碳燃料体系的核心要素。《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明确将绿氨掺烧列为煤电低碳化路径之一... 火电机组绿色低碳化发展是实现电力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环节。绿氢/氨作为零碳能源载体,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低碳燃料体系的核心要素。《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明确将绿氨掺烧列为煤电低碳化路径之一,鼓励利用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富余电力,通过电解水制绿氢并合成绿氨,实施燃煤机组掺烧绿氨发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性 电力行业 碳达峰 燃料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东煤中碱金属的赋存形式及其在燃烧过程中的迁移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120
6
作者 刘敬 王智化 +4 位作者 项飞鹏 黄镇宇 刘建忠 周俊虎 岑可法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6-322,共7页
对新疆煤采用三步化学提取实验(蒸馏水洗、醋酸铵洗、稀盐酸洗)以分析其碱金属赋存特性,对水溶的阴离子进行了离子色谱分析.分别检测了在不同温度、不同停留时间下准东煤灰的碱金属量,并用Factsage软件模拟该煤灰中碱金属的析出形式.... 对新疆煤采用三步化学提取实验(蒸馏水洗、醋酸铵洗、稀盐酸洗)以分析其碱金属赋存特性,对水溶的阴离子进行了离子色谱分析.分别检测了在不同温度、不同停留时间下准东煤灰的碱金属量,并用Factsage软件模拟该煤灰中碱金属的析出形式.结果表明,煤中的钠主要是水溶钠,钾主要以不可溶钾存在,水溶碱金属主要以水合离子形式的氯化物存在.准东煤中碱金属在400 ~ 600℃析出最快,主要是水溶态碱金属的释放,碱金属的释放主要发生在燃烧后期.灰中碱金属在高温下会与烟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主要产物是氯化物以及氢氧化物.在700℃钠对准东煤中低温共融物的形成有很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东煤 碱金属 赋存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氧化结合湿法喷淋对玻璃窑炉烟气同时脱硫脱硝实验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张明慧 马强 +2 位作者 徐超群 朱燕群 周俊虎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8-93,共6页
采用臭氧氧化结合湿法喷淋对模拟玻璃窑炉烟气开展了同时脱硫脱硝实验研究。采用不同溶液(NaOH、Na2S)进行了喷淋实验。结果表明,保证溶液pH值在10以上,NaOH浓度对NOx脱除效率无影响,SO2的存在促进了NOx吸收。当O3/NO物质的量比为1.6、... 采用臭氧氧化结合湿法喷淋对模拟玻璃窑炉烟气开展了同时脱硫脱硝实验研究。采用不同溶液(NaOH、Na2S)进行了喷淋实验。结果表明,保证溶液pH值在10以上,NaOH浓度对NOx脱除效率无影响,SO2的存在促进了NOx吸收。当O3/NO物质的量比为1.6、溶液NaOH浓度为0.5%时,NOx脱除效率可达70%,SO2脱除效率在99%以上。往喷淋液中添加Na2S,NOx脱除效率随Na2S浓度增加而提高,SO2的存在对NOx脱除效率无影响。当O3/NO物质的量比为1.2、溶液中NaOH浓度为0.5%、添加剂Na2S浓度为0.6%时,NOx脱除效率可达70%,SO2脱除效率在95%以上。60 min长时间运行实验证明,模拟烟气中的NOx经碱液和添加剂吸收后主要以NO-2的形式存在于喷淋液中,且NOx脱除效率不随溶液pH值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窑炉烟气 臭氧氧化 同时脱硫脱硝 NAOH Na2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热等离子体熔融垃圾焚烧飞灰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勤 严建华 +2 位作者 潘新潮 池涌 高飞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1-145,共5页
为了评价垃圾焚烧飞灰的热等离子体熔融处理效果,研究SiO2和CaO对重金属固化效果和重金属毒性浸出特性的影响.在飞灰中添加一定比例的SiO2和CaO,配置成不同的配灰样品,利用纯氩热等离子体在1 400~1 500℃下,对飞灰及配灰进行熔融玻璃... 为了评价垃圾焚烧飞灰的热等离子体熔融处理效果,研究SiO2和CaO对重金属固化效果和重金属毒性浸出特性的影响.在飞灰中添加一定比例的SiO2和CaO,配置成不同的配灰样品,利用纯氩热等离子体在1 400~1 500℃下,对飞灰及配灰进行熔融玻璃化的实验研究,分别利用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X)、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毒性浸出方法(TCLP)分析飞灰和熔渣的化学组成、微观结构、晶相组成和重金属毒性浸出特性.结果表明,热等离子体熔融所得熔渣为无定形的玻璃体,重金属浸出质量浓度均远低于毒性标准.SiO2和CaO的添加都可以改善重金属固化效果,CaO比SiO2对Cu、Zn、Cd和Pb挥发的抑制效果更好.SiO2的添加可以改善熔渣中重金属的浸出特性,而CaO的作用与之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 飞灰 热等离子体 重金属 固化率 毒性浸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液化残渣与褐煤混煤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方磊 周俊虎 +2 位作者 周志军 刘建忠 岑可法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5-248,共4页
The combustion performance of the blend of lignite and residue from Shenhua coal liquefaction was studied.It is found that the DTG plot for the combustion of residue of coal liquefaction has three characteristic peaks... The combustion performance of the blend of lignite and residue from Shenhua coal liquefaction was studied.It is found that the DTG plot for the combustion of residue of coal liquefaction has three characteristic peaks,while the DTG plot of lignite combustion has one characteristic peak.With the decreasing of the blending ratio of coal liquefaction residue to lignite the three characteristic peaks become faintness.The combustion activation energies of blended coals are calculated.Compared with the blended coals,the coal liquefaction residue has the biggest activation energy,but the lignite has the lowest one.With the blending ratio decreasing the activation energy and ignite temperature of blends decrease slightly.The maximum weight loss rate DTGmax for coal liquefaction residue is bigger than that for lign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液化残渣 褐煤 混煤 燃烧特性 热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对光路上气体温度分布的测量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李宁 严建华 +2 位作者 王飞 池涌 岑可法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708-1712,共5页
利用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技术(TDLAS),扫描多条吸收谱线以实现气体温度分布的测量。文章给出了温度分布测量的原理和方程离散化的方法,在气体浓度和压力均匀时,利用带约束最小二乘法计算得到温度分布。根据HITRAN中6330cm-1附近的4条CO... 利用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技术(TDLAS),扫描多条吸收谱线以实现气体温度分布的测量。文章给出了温度分布测量的原理和方程离散化的方法,在气体浓度和压力均匀时,利用带约束最小二乘法计算得到温度分布。根据HITRAN中6330cm-1附近的4条CO谱线的参数,建立了温度在300和600K时,路径长度均为55cm的两段温度分布模型,模拟了测量误差与温度区间长度约束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测量误差的增大和约束条件的减弱,计算结果误差相应增大。在5%的测量误差下,计算结果的最大误差为11%,平均误差为2.2%。以管式炉中的高温段和室温下的低温段作为两段温度分布模型进行试验。利用6 330cm-1处的垂直腔面发射激光二极管(VCSEL)扫描得到的4条CO谱线,通过背景信号的三次多项式拟合得到基线,求出温度分布计算所需的光谱吸收率积分值。在四种情况下,计算温度分布结果与模型误差分别为7.3%,6.5%,4.7%和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技术 气体温度分布测量 最小二乘法 离散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介质阻挡放电产生臭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周俊虎 张国平 +3 位作者 王智化 魏林生 游卓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02-505,共4页
实验研究了在不同气源条件下高频正弦介质阻挡放电法产生臭氧时电压、体积流量、相对湿度的变化对臭氧体积分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气源分别为空气和氧气时,臭氧体积分数随气体体积流量的变化呈不同的变化趋势,为空气源时臭氧体积分... 实验研究了在不同气源条件下高频正弦介质阻挡放电法产生臭氧时电压、体积流量、相对湿度的变化对臭氧体积分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气源分别为空气和氧气时,臭氧体积分数随气体体积流量的变化呈不同的变化趋势,为空气源时臭氧体积分数随气体体积流量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而为氧气源时臭氧体积分数不断下降.气源为氧气时,实验中当电压为较低电压3 064 V,体积流量为30 L/h时,臭氧体积分数高达55 000×10-6,从而即产生了高体积分数的臭氧又保证了整个系统的安全,降低了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 介质阻挡放电 臭氧体积分数 电压 体积流量 相对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MnO4/CaCO3协同脱硫脱硝实验研究 被引量:28
12
作者 白云峰 李永旺 +4 位作者 吴树志 刘鹏程 高翔 骆仲泱 岑可法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5-578,共4页
在喷射鼓泡塔实验台上,采用KMnO4/CaCO3进行了协同脱硫脱硝实验,研究了氧化剂加入量、SO2浓度、NO浓度、浆液pH值、浸没深度、浆液浓度、模拟烟气温度对SO2和NO脱除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O的脱除效率随氧化剂加入量、SO2浓度、浸没... 在喷射鼓泡塔实验台上,采用KMnO4/CaCO3进行了协同脱硫脱硝实验,研究了氧化剂加入量、SO2浓度、NO浓度、浆液pH值、浸没深度、浆液浓度、模拟烟气温度对SO2和NO脱除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O的脱除效率随氧化剂加入量、SO2浓度、浸没深度、浆液浓度的增大而提高,随NO浓度的提高而降低;SO2的脱除效率随氧化剂加入量、SO2浓度、pH值、浸没深度、浆液浓度的增大而提高,而NO浓度和烟气温度对SO2脱除效率无影响作用;NO的脱除效率与浆液pH值和温度无明显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MNO4 CACO3 NO S02 协同脱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脱硝过程中微量逃逸氨气检测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张立芳 王飞 +2 位作者 俞李斌 严建华 岑可法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39-1642,共4页
为了对电厂脱硝过程中逃逸的微量氨气进行在线检测,实验室采用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对常温常压下以及不同温度下的低浓度氨气进行了测量试验,其中电厂逃逸氨气检测处温度约为650K。通过分析近红外波段的氨气吸收谱线,并考虑实际测量环... 为了对电厂脱硝过程中逃逸的微量氨气进行在线检测,实验室采用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对常温常压下以及不同温度下的低浓度氨气进行了测量试验,其中电厂逃逸氨气检测处温度约为650K。通过分析近红外波段的氨气吸收谱线,并考虑实际测量环境H2O和CO2等浓度很大的气体吸收谱线的干扰,实验选取2.25μm附近的ν2+ν3谱线作为浓度检测谱线。为了验证所选谱线对低浓度NH3的测量能力,实验对H2O,CO2和NH3的吸收谱线进行模拟,发现低浓度NH3受较大浓度的H2O和CO2谱线的干扰较小,尤其是CO2谱线的干扰可以忽略不计,且2.25μm处谱线强度远远大于通讯波段1.53μm处的谱线。基于新型Herriott池以及高温管式炉,结合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中的直接吸收技术和波长调制技术,实现了对不同温度下超低浓度NH3的高分辨率快速检测。常温常压下其线型函数可以利用洛伦兹线型来近似描述,直接吸收测量技术可以使探测极限降低到0.225×10-6。通过采用简单降噪处理技术如多次平均、简单小波分析等,得到不同温度下的谐波信号与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为采用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技术进行现场低浓度逃逸氨气检测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 近红外 NH3浓度测量 探测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燃烧稳定性分析和微细管道燃烧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永生 周俊虎 +2 位作者 杨卫娟 刘茂省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78-1182,共5页
为了研究微尺度下的燃烧特性,在考虑散热和熄火距离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二维火焰燃烧模型,模型表明在微尺度燃烧中容易发生熄火和吹熄,不容易发生回火.同时在2 mm内径的微细T型管道中通入了氢气和空气的预混气体进行预混燃烧实验,测试了... 为了研究微尺度下的燃烧特性,在考虑散热和熄火距离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二维火焰燃烧模型,模型表明在微尺度燃烧中容易发生熄火和吹熄,不容易发生回火.同时在2 mm内径的微细T型管道中通入了氢气和空气的预混气体进行预混燃烧实验,测试了燃烧的火焰温度、流量和燃烧效率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采用T型管道有利于维持火焰的稳定,不容易被吹熄,但在氢气或空气流量小时容易发生熄火;低流速下,燃烧效率较高,可以完全反应,高流速下,混合气来不及在管道内反应,燃烧效率较低.无论流速的高低,在化学计量比附近燃烧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燃烧 燃烧稳定性 熄火距离 燃烧效率 热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飞灰低频下声波团聚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5
15
作者 张光学 刘建忠 +1 位作者 周俊虎 岑可法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01-1006,共6页
通过实验研究了低频下燃煤飞灰的声波团聚。燃煤飞灰气溶胶在声波作用下粒径分布发生明显变化,大量细颗粒团聚产生粗颗粒,气溶胶浓度降低。在147dB、1400Hz时,气溶胶总浓度和PM2.5浓度分别减少了68.4%和75.6%,达到很好的团聚效果。从扫... 通过实验研究了低频下燃煤飞灰的声波团聚。燃煤飞灰气溶胶在声波作用下粒径分布发生明显变化,大量细颗粒团聚产生粗颗粒,气溶胶浓度降低。在147dB、1400Hz时,气溶胶总浓度和PM2.5浓度分别减少了68.4%和75.6%,达到很好的团聚效果。从扫描电镜照片中可以观察到声波团聚过程中产生了粒径大于10μm的链状团聚体。在声波作用下,气溶胶总浓度随团聚时间呈指数衰减规律降低。实验证明了声波团聚中存在最佳频率,在此频率下团聚效果最好,偏离该值团聚效果急剧降低。另外,实验发现最佳频率随声压级的增大而轻微降低。同时,研究了声压级、停留时间和气溶胶初始浓度等参数对声波团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团聚 低频 燃煤飞灰 同向团聚 PM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煤自燃特性热重实验及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31
16
作者 张斌 刘建忠 +4 位作者 赵卫东 袁绍 王智化 周俊虎 岑可法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76,共6页
对锡盟褐煤和印尼褐煤进行热重实验,并与大同烟煤、平顶山烟煤、神华低灰烟煤、阳泉无烟煤等煤样进行了对比。通过分析热重曲线,将煤从吸氧氧化到燃烧的整个过程分为物理吸附、水分蒸发失重、吸氧增重、煤受热分解、燃烧和燃尽6个阶段,... 对锡盟褐煤和印尼褐煤进行热重实验,并与大同烟煤、平顶山烟煤、神华低灰烟煤、阳泉无烟煤等煤样进行了对比。通过分析热重曲线,将煤从吸氧氧化到燃烧的整个过程分为物理吸附、水分蒸发失重、吸氧增重、煤受热分解、燃烧和燃尽6个阶段,并得到各阶段的特征温度点。结果表明,2种褐煤的自燃倾向明显大于其他4种烟煤和无烟煤。通过Coats-Redfern积分法研究煤样的氧化燃烧动力学特性,计算煤样的活化能,得到6种煤的氧化过程属于一级化学反应,且褐煤自燃倾向性较强;煤样粒度越小,褐煤自燃倾向性越强;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大,煤样更易自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热重实验 特征温度 自燃倾向性 动力学分析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对稻草灰熔融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马孝琴 秦建光 +3 位作者 骆仲泱 余春江 方梦祥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73-1578,共6页
为了给生物质热化学转化中灰结渣和聚团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和依据,在小型实验装置上对稻草、稻草与添加剂混合物进行了燃烧试验.通过热力平衡计算软件选出合适的添加剂,添加剂包括Al粉、Si粉、Al2O3、SiO2、Ca3(PO4)2、CaSiO3、CaCO3、A... 为了给生物质热化学转化中灰结渣和聚团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和依据,在小型实验装置上对稻草、稻草与添加剂混合物进行了燃烧试验.通过热力平衡计算软件选出合适的添加剂,添加剂包括Al粉、Si粉、Al2O3、SiO2、Ca3(PO4)2、CaSiO3、CaCO3、Al2(SO4)318H2O、CaSO4、CaO、(NH4)H2PO4等,通过对样品燃烧生成的底灰进行观测分析,选择较理想的添加剂(NH4)H2PO4,Al2(SO4)318H2O,CaSO4,CaO,CaCO3.理想添加剂样品底灰的XRD测试结果表明,(NH4)H2PO4可将稻草中钾转化为高熔点的K2CaP2O7;CaSO4和Al2(SO4)318H2O则可将碱金属钾以K2SO4形式固定在底灰中;CaO,CaCO3不直接与碱金属反应,但可与系统中的其它元素进行反应,促进稻草中熔融态钾的转化析出.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剂是解决由碱金属引起的秸秆灰熔融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燃烧 添加剂 熔融特性 碱金属 热力平衡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分布活化能模型研究木材的热解和燃烧机理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社锋 方梦祥 +4 位作者 舒立福 宋长忠 余春江 骆仲泱 岑可法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35-539,共5页
在热天平上考察了三种木材在不同气氛和升温速率下的热解行为,并利用分布活化能模型研究了三种木材的热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在空气气氛下,热失重分为三个阶段,失重率为5%~60%时,三种木材的活化能值都在110~250kJ/mol,且非单... 在热天平上考察了三种木材在不同气氛和升温速率下的热解行为,并利用分布活化能模型研究了三种木材的热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在空气气氛下,热失重分为三个阶段,失重率为5%~60%时,三种木材的活化能值都在110~250kJ/mol,且非单调增加;在氮气气氛下,热失重分两个阶段,失重率在10%~85%时,三种木材的活化能值都在165-230kJ/mol,且呈“W”形变化.活化能的分布函数,反映了木材在热解、气化、燃烧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反应活性变化规律,有助于了解木材的热解和燃烧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失重分析 热解 木材 动力学 分布活化能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卷烟水分生成及迁移释放规律研究进展
19
作者 吴晋禄 胡安福 +7 位作者 蒋健 夏倩 王骏 肖卫强 周国俊 吴键 徐建 方梦祥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25,共11页
加热卷烟作为新型烟草制品,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流行,其基础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烟草行业的重点领域。其中,加热卷烟水分的生成与迁移释放特性是调控烟气水分含量和温度的关键因素。加热卷烟水分的生成及迁移释放特性受到样品特性(含水... 加热卷烟作为新型烟草制品,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流行,其基础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烟草行业的重点领域。其中,加热卷烟水分的生成与迁移释放特性是调控烟气水分含量和温度的关键因素。加热卷烟水分的生成及迁移释放特性受到样品特性(含水率、雾化剂类型及含量、制备工艺、烟叶原料)、烟支结构(发烟段长度、滤嘴通风率、打孔位置)、器具参数(加热温度、加热方式)、抽吸模式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为深化加热卷烟基础研究并提升产品质量,重点从发烟段含水率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水分生成规律研究、水分迁移释放规律研究3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研究重点,以期为加热卷烟产品研发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卷烟 含水率 水分生成 迁移 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站锅炉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实验研究——还原区温度、尿素溶液喷射体积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吕洪坤 杨卫娟 +3 位作者 周俊虎 周志军 黄镇宇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655-1660,共6页
对一台HG410/9.8-YW15型煤粉锅炉,在常规煤粉再燃技术改造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了使用尿素溶液喷射的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技术.实验主要在280、345、410t/h 3个负荷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各个负荷下,SNCR技术可以将NOx排放降... 对一台HG410/9.8-YW15型煤粉锅炉,在常规煤粉再燃技术改造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了使用尿素溶液喷射的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技术.实验主要在280、345、410t/h 3个负荷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各个负荷下,SNCR技术可以将NOx排放降至低于200mg/m^3(标准状态、6%O2体积分数、干态),达到40%~60%的脱硝效率.应选择950℃左右的喷射层进行喷射为宜,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导致脱硝效率的降低,过低的温度还会使得尾部NH3排放大量增加.通过增加层喷射体积流量可以提高脱硝效率,在实验范围内得到的层最佳喷射体积流量为1.0~1.6m^3/h.同时,增加层喷射体积流量对NH3及N2O的减排也是有益的,而喷人的水量会对锅炉效率造成约0.5%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 尿素 NOx NH3 N2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