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对气体浓度的测量 被引量:33
1
作者 李宁 王飞 +2 位作者 严建华 马增益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121-126,共6页
运用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技术可以实现燃烧生成污染物的实时动态在线测量。该文给出了利用TDLAS技术进行测量的基本原理。通过建立CO2在6359.97cm?1处的吸收谱线模型,并结合HITRAN高精度迁移分子吸收数据库相关参数,讨论了... 运用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技术可以实现燃烧生成污染物的实时动态在线测量。该文给出了利用TDLAS技术进行测量的基本原理。通过建立CO2在6359.97cm?1处的吸收谱线模型,并结合HITRAN高精度迁移分子吸收数据库相关参数,讨论了激光扫描步长、温度、压强和光谱吸收率随机误差对于气体浓度测量的影响,并且分析了最小可探测浓度随温度、压强的变化情况。结论可为实际应用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器 吸收谱线 线型函数 气体浓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油催化裂化催化剂积炭失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晓东 骆仲泱 +2 位作者 周劲松 陈花 岑可法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2-546,共5页
对白云石、石灰石作用下生物质热解焦油催化裂化过程中的积炭失活问题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较长反应时间内催化剂积炭量和焦油转化率的变化情况。最长运行时间32h,所得积炭质量分数为3%~15%,焦油转化率下降到70%左右。对不同来源焦油的生... 对白云石、石灰石作用下生物质热解焦油催化裂化过程中的积炭失活问题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较长反应时间内催化剂积炭量和焦油转化率的变化情况。最长运行时间32h,所得积炭质量分数为3%~15%,焦油转化率下降到70%左右。对不同来源焦油的生焦性、催化裂化反应条件等对积炭形成的影响作了考察,并从动力学角度对催化活性与积炭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单层积炭和多层积炭阶段线性和指数形式的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油 催化裂化 积炭 失活 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能流化床转化利用技术实践 被引量:13
3
作者 毛玉如 方梦祥 +3 位作者 骆仲泱 王树荣 周劲松 岑可法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2-75,共4页
大力开发生物质能的流化床转化利用技术 ,将我国丰富低品位的生物质能转化为高品质的电、热、气和油等 ,不仅可以节省能源和调整能源结构 ,还能有效应对由于CO2 的大量排放而引起的全球变暖与温室效应等问题。介绍了我国生物质能的资源... 大力开发生物质能的流化床转化利用技术 ,将我国丰富低品位的生物质能转化为高品质的电、热、气和油等 ,不仅可以节省能源和调整能源结构 ,还能有效应对由于CO2 的大量排放而引起的全球变暖与温室效应等问题。介绍了我国生物质能的资源状况及利用情况 ,分析了几种生物质能流化床转化利用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气化 燃烧 液化 流化床 C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硫洁净型煤的工业性应用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钱剑青 任有中 +1 位作者 李洪强 张同翔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6-359,共4页
以工业性试验为实例 ,探讨了洁净型煤在控制SO2 排放的实际应用以及洁净煤添加剂对锅炉燃烧影响等问题。通过对 1 2台工业锅炉的试验和有关部门的测试 ,证明固硫洁净型煤技术能降低SO2 和烟尘的排放量 ,并提高锅炉热效率。在节能和环保... 以工业性试验为实例 ,探讨了洁净型煤在控制SO2 排放的实际应用以及洁净煤添加剂对锅炉燃烧影响等问题。通过对 1 2台工业锅炉的试验和有关部门的测试 ,证明固硫洁净型煤技术能降低SO2 和烟尘的排放量 ,并提高锅炉热效率。在节能和环保两方面都有明显的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 型煤 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焦油的催化裂解研究 被引量:83
5
作者 周劲松 王铁柱 +3 位作者 骆仲泱 张晓东 王树荣 岑可法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4-148,共5页
对稻壳热解过程中产生的焦油进行了催化裂解研究。实验装置主体由裂解炉和固定床催化裂解反应器组成。研究得出催化裂解条件(温度、停留时间等)对焦油脱除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生物质焦油催化裂解过程中发生的反应和焦油催化裂解机理。... 对稻壳热解过程中产生的焦油进行了催化裂解研究。实验装置主体由裂解炉和固定床催化裂解反应器组成。研究得出催化裂解条件(温度、停留时间等)对焦油脱除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生物质焦油催化裂解过程中发生的反应和焦油催化裂解机理。研究表明,白云石对焦油的催化裂解有较好的效果,随着温度和停留时间的增加,其催化裂解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焦油 催化裂解 稻壳 热解 气化 副产物 白云石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煤气化燃烧集成制氢系统的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36
6
作者 王智化 王勤辉 +3 位作者 骆仲泱 周俊虎 樊建人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1-97,共7页
对于以CaO为CO2接受体的无氧气化法为基础的新型煤气化燃烧集成制氢系统进行了化学热力学分析,以化学热力学平衡为基础研究了温度、压力、煤种、H2O/C比对制氢过程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CaO的加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大大提高H2产量,气化过... 对于以CaO为CO2接受体的无氧气化法为基础的新型煤气化燃烧集成制氢系统进行了化学热力学分析,以化学热力学平衡为基础研究了温度、压力、煤种、H2O/C比对制氢过程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CaO的加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大大提高H2产量,气化过程的温度过高会引起CaCO3的重新分解,而温度过低则降低H2产量,合适的温度为850℃左右,合适的压力范围为2~3MPa.以纯碳为原料、气化炉中碳转化率为69%时,半焦燃烧的热量可以满足CaCO3的分解.当H2O/C在3.0~3.5之间时,气化效率达到79%左右,制氢效率为65%左右,产品气中H2含量为85%左右.与烟煤、褐煤相比,无烟煤为原料时产品气中H2含量最高,接近于以纯碳为原料的工况,而褐煤由于挥发份中CH4的含量多导致H2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氢系统 气化燃烧 力学研究 集成 型煤 化学热力学平衡 CACO3 热力学分析 基础研究 计算结果 温度过高 气化过程 压力范围 碳转化率 气化效率 含量降低 CaO H2O 气化法 接受体 CO2 原料 气化炉 无烟煤 CH4 挥发份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炉内高温喷射氨水脱除NO_x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42
7
作者 王智化 周俊虎 +2 位作者 周昊 樊建人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5-500,共6页
在一台小型沉降炉上进行了氨水喷射还原模拟烟气中NOx的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electivenon-catalyticreduction,SNCR)实验研究,同时结合绝热预混模型进行了化学动力学模拟,研究了采用氨水喷射的SNCR技术的诸多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采用该技... 在一台小型沉降炉上进行了氨水喷射还原模拟烟气中NOx的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electivenon-catalyticreduction,SNCR)实验研究,同时结合绝热预混模型进行了化学动力学模拟,研究了采用氨水喷射的SNCR技术的诸多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采用该技术最高可以达到82.1%的NOx还原率,氨水喷入点的最佳温度范围为700~950℃,炉内最佳的停留时间为0.8s,随着NH3/NO摩尔比的增加NOx还原率逐渐升高,但未反应的NH3造成的泄漏也会随之增加,最佳的NH3/NO摩尔比应控制在1.5~3.0.从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的对比情况来看,为达到模拟结果的理论值,试验当中应采取措施强化氨水与烟气的混合过程,同时烟气成分中大量的CO和较低的O2可以促进NO还原率的进一步提高,另外从运行成本的角度来看,同样是经济合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水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 摩尔比 停留时间 NOx 脱除工艺 大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炉内喷射氨水脱除NO_x的模拟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59
8
作者 王智化 周昊 +2 位作者 周俊虎 樊建人 岑可法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8-53,共6页
在一台小型沉降炉上进行了氨水喷射还原烟气中NOx的SNCR(SelectiveNon CatalyticReduction)实验研究,同时结合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研究了NH3还原NO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过高的温度引起氨水的氧化,过低的温度不利于NO的还原,存... 在一台小型沉降炉上进行了氨水喷射还原烟气中NOx的SNCR(SelectiveNon CatalyticReduction)实验研究,同时结合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研究了NH3还原NO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过高的温度引起氨水的氧化,过低的温度不利于NO的还原,存在一个单一的温度区间,在该试验台上最佳的氨水喷射温度范围为850℃~1100℃,最高达到了82%的NO还原率;采用均相反应模型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在高温区吻合情况较好;当温度高于950℃时,NH3残留量可以忽略;NH2的两类支链反应对于整个反应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水 SNCR NOx NH3/NO摩尔比 NH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重流化床垃圾与煤混烧重金属的排放特性 被引量:29
9
作者 李建新 严建华 +2 位作者 池涌 倪明江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79-183,共5页
由于垃圾成分复杂,垃圾内所含的重金属在焚烧过程中将发生迁移和转化,最终分布在焚烧底灰、飞灰、烟气中。重金属通常具有急性或慢性毒性,对人体的健康产生负面效应,有时会以更复杂的方式危害人体,如致癌、致畸、致突变。该文对某垃圾... 由于垃圾成分复杂,垃圾内所含的重金属在焚烧过程中将发生迁移和转化,最终分布在焚烧底灰、飞灰、烟气中。重金属通常具有急性或慢性毒性,对人体的健康产生负面效应,有时会以更复杂的方式危害人体,如致癌、致畸、致突变。该文对某垃圾焚烧厂的150t/日的流化床垃圾焚烧炉,在 不同的煤与垃圾混烧比例下与纯煤燃烧时重金属的排放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并研究了脱硫剂(CaCO_3、CaO)对重金属的吸附效果及除尘前后烟气中重金属Hg、Pb、Cd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掺煤混烧时飞灰中重金属的含量高于纯煤燃烧方式,且添加剂对重金属有不同的吸附效果,经水膜除尘后烟气中的重金属含量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处理 焚烧处理 流化床 混烧 重金属 排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热解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31
10
作者 金余其 严建华 +2 位作者 池涌 李晓东 岑可法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1-384,共4页
The pyrolysis of polyvinyl chloride (PVC) w as examined with a thermal gravimetric analyzer (TGA).The experiments were done over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room temperature to 1?000?℃ at three heating r ates of 10, 20 ... The pyrolysis of polyvinyl chloride (PVC) w as examined with a thermal gravimetric analyzer (TGA).The experiments were done over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room temperature to 1?000?℃ at three heating r ates of 10, 20 and 50?℃/min under nitrogen atmosphere. The results indicate t hat the entire process of PVC pyrolysis consists of three distinct stages. In t his paper the pyrolysis of PVC was modeled by three independent reactions. The corresponding parameters such as activation energy, pre-exponential factor, and reaction order were determined. The kinetic model, composed of three independe nt and consecutive reactions, gives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 热解 动力学 垃圾处理 聚氯乙烯 固体废弃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垃圾焚烧飞灰熔融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李润东 池涌 +4 位作者 王雷 马增益 李水清 严建华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98-503,共6页
在高温差示扫描量热差热分析 (DSC- DTA)实验基础上 ,对垃圾焚烧飞灰熔融过程进行研究 ,建立飞灰熔融动力学模型 .在惰性气氛 (N2 )和氧化气氛 (O2 )下 ,2 0~ 14 5 0℃的温度对两种垃圾焚烧飞灰的熔融过程进行研究 ,实验采用了三种温... 在高温差示扫描量热差热分析 (DSC- DTA)实验基础上 ,对垃圾焚烧飞灰熔融过程进行研究 ,建立飞灰熔融动力学模型 .在惰性气氛 (N2 )和氧化气氛 (O2 )下 ,2 0~ 14 5 0℃的温度对两种垃圾焚烧飞灰的熔融过程进行研究 ,实验采用了三种温升速率 (5、10、2 0℃ / min) ,并研究了 Ca O添加剂对飞灰熔融的影响 .飞灰熔融过程包含干燥脱水、多晶转变和熔融相变三种反应 ,脱水发生在 10 0~ 2 0 0℃ ,多晶转变发生在 4 80~ 6 70℃ ,熔融发生在 1136~12 31℃ ,在 1174℃达到峰值 .提出了垃圾焚烧飞灰熔融的 0级反应动力学 ,并得到飞灰熔融反应表观活化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垃圾 飞灰熔融动力学 DSC-DTA 焚烧处理 惰性气氛 氧化气氛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重金属特性分析 被引量:25
12
作者 李建新 严建华 +2 位作者 金余其 倪明江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0-494,共5页
对国内四个不同的垃圾焚烧厂产生的飞灰进行物理及化学特性分析.四种飞灰在颗粒尺寸分布上有相似的规律,飞灰中重金属的质量分数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纯垃圾焚烧的炉排炉飞灰中的质量分数高于掺煤混烧的流化床焚烧飞灰中的质量分数.随着飞... 对国内四个不同的垃圾焚烧厂产生的飞灰进行物理及化学特性分析.四种飞灰在颗粒尺寸分布上有相似的规律,飞灰中重金属的质量分数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纯垃圾焚烧的炉排炉飞灰中的质量分数高于掺煤混烧的流化床焚烧飞灰中的质量分数.随着飞灰颗粒尺寸的减小,飞灰中重金属的浓度呈现增加的趋势.飞灰的渗滤特性表明,飞灰中Ca质量分数越高,飞灰的酸中合能力越强,且重金属的渗出率受飞灰渗滤液的pH影响大,而在碱性渗滤条件下受飞灰中重金属质量分数的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 焚烧 飞灰 重金属 中合能力 渗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非催化还原过程中的N_2O生成与排放 被引量:42
13
作者 周俊虎 杨卫娟 +1 位作者 周志军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91-95,共5页
以煤粉燃烧锅炉为代表的高温燃烧一般不是主要的N2O生成源,但在应用选择非催化还原(SNCR)技术控制NO时,会生成一定的N2O.采用化学动力学计算和试验方法研究N2O排放浓度与SNCR技术使用还原剂类型、还原剂用量、反应温度、混合条件和反应... 以煤粉燃烧锅炉为代表的高温燃烧一般不是主要的N2O生成源,但在应用选择非催化还原(SNCR)技术控制NO时,会生成一定的N2O.采用化学动力学计算和试验方法研究N2O排放浓度与SNCR技术使用还原剂类型、还原剂用量、反应温度、混合条件和反应时间之间的规律.试验和计算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足够时,反应温度越高、还原剂用量越少,N2O排放浓度越低.在SNCR反应过程中,N2O浓度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氨一SNCR试验结果表明N2O排放浓度在0~7μmol/mol之间.尿素一SNCR中约有8.7%的NO转化为N2O,排放为27.8μmol/mol,可能引起N2O排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能动力工程 选择非催化还原 N2O 氮氧化物 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热重红外光谱联用技术研究混煤热解特性 被引量:38
14
作者 周俊虎 平传娟 +3 位作者 杨卫娟 刘建忠 程军 岑可法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58-662,共5页
用热重分析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混煤在惰性气氛中的慢速热解特性进行了动态分析,考察了煤种、掺混比例以及加热速率对热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混煤的热解与单煤的热解有相似之处,热解组分的析出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一致,但其组分析出量... 用热重分析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混煤在惰性气氛中的慢速热解特性进行了动态分析,考察了煤种、掺混比例以及加热速率对热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混煤的热解与单煤的热解有相似之处,热解组分的析出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一致,但其组分析出量并不是单煤热解析出量的简单叠加。由于掺混煤种间的相互作用,混煤热解气体在析出时间和析出量上均发生了变化。通过对红外吸收光谱的分析,发现混煤热解气体析出规律受掺混煤种的影响很大,高活性煤种的存在会降低混煤热解的初析温度,增加热解气体的析出量,其掺混比例越高,影响也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煤 热解特性 热重分析 红外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焚烧氯对重金属迁移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15
作者 李建新 严建华 +3 位作者 池涌 张若冰 倪明江 岑可法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79-583,共5页
在管式反应炉上,通过加入有机氯(PVC)和无机氯(NaCl)研究了垃圾焚烧时氯对重金属迁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下,氯对重金属的挥发几乎没有影响,只有在较高的反应温度下氯才会对重金属的挥发特性产生影响,且垃圾焚烧过程中氯的存在... 在管式反应炉上,通过加入有机氯(PVC)和无机氯(NaCl)研究了垃圾焚烧时氯对重金属迁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下,氯对重金属的挥发几乎没有影响,只有在较高的反应温度下氯才会对重金属的挥发特性产生影响,且垃圾焚烧过程中氯的存在使重金属更易向飞灰或烟气中迁移,垃圾中有机氯对重金属迁移特性的影响要大于无机氯。氯的存在会显著改变分布在飞灰和烟气或底渣和飞灰之间的重金属的分布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垃圾焚烧 有机氯 无机氯 迁移特性 垃圾焚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动力配煤模型 被引量:29
16
作者 周俊虎 平传娟 +3 位作者 刘建忠 周志军 程军 岑可法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47-551,共5页
遗传算法作为一种函数优化方法,不依赖于求解问题的本身,利用简单的编码技术和繁殖机制,快速有效地搜索复杂、高度非线性和多维空间,寻求最优解.动力配煤是一个多元优化问题,混煤与各组成单煤间的非线性关系增加了约束条件向确定性方程... 遗传算法作为一种函数优化方法,不依赖于求解问题的本身,利用简单的编码技术和繁殖机制,快速有效地搜索复杂、高度非线性和多维空间,寻求最优解.动力配煤是一个多元优化问题,混煤与各组成单煤间的非线性关系增加了约束条件向确定性方程转化的难度.将遗传算法用于动力配煤方案优化,利用其全局性、并行性、快速性的特点,有效地解决了配煤中的非线性多约束问题,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动力配煤 浮点编码 罚函数 算术交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稳定物相硫铝酸钙固硫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周俊虎 杨天华 +3 位作者 程军 马奕 曹欣玉 岑可法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5-289,共5页
对高温稳定物相硫铝酸钙的生成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系统地探索了煅烧温度、时间、混合物配比、添加剂对高温固硫的影响规律,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300℃下按摩尔比3∶3∶1组成的混合物经煅烧生成的硫铝酸钙量最多.
关键词 高温固硫 硫铝酸钙 物相 燃烧温度 混合物配比 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纤维素热解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16
18
作者 余春江 骆仲泱 +3 位作者 方梦祥 廖燕芬 王树荣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09-515,共7页
纤维素热解是生物质能利用技术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而热解动力学又是其中的关键内容 .为了更好地研究该过程 ,基于 Broido- Shafizadeh热解动力学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和分析比较 ,讨论了竞争反应动力学参数、“活性纤维素”的存在与状态... 纤维素热解是生物质能利用技术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而热解动力学又是其中的关键内容 .为了更好地研究该过程 ,基于 Broido- Shafizadeh热解动力学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和分析比较 ,讨论了竞争反应动力学参数、“活性纤维素”的存在与状态以及热解产物二次反应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纤维素热解动力学模型 .改进后的动力学模型采用了新的竞争反应动力学参数 ,克服了 B- S模型中由于试验样品较大 ,样品颗粒内部存在传热限制而导致的动力学参数偏差 ;另一方面 ,计算表明 ,在快速加热条件下 ,纤维素热解过程中的活性纤维素相变过程可以影响热解的传热、传质过程 ,改进后的动力学模型特别强调了该过程的重要性 ;最后 ,为了体现挥发分二次分解对纤维素热解反应的影响 ,改进模型在反应途径中包含了该过程 .经过改进完善后的热解动力学模型更加贴近于客观事实 ,这将有利于对纤维素热解这一复杂过程展开进一步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能 纤维素 热解动力学模型 竞争反应动力学参数 B-S模型 相变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碳原子比和水煤浆质量分数对水煤浆气化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5
19
作者 于海龙 赵翔 +2 位作者 周志军 周俊虎 岑可法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0-394,共5页
用数值方法模拟了水煤浆气化过程中氧碳原子比和水煤浆质量分数对气化过程和出口煤气成分以及碳转化率的影响规律。总结了在具有复杂化学反应的高温、高压容器中,对水煤浆气化过程的数值模拟时经常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得到了气化炉... 用数值方法模拟了水煤浆气化过程中氧碳原子比和水煤浆质量分数对气化过程和出口煤气成分以及碳转化率的影响规律。总结了在具有复杂化学反应的高温、高压容器中,对水煤浆气化过程的数值模拟时经常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得到了气化炉内的温度场、流场、浓度场以及出口粗煤气成分,其结果与工程实际相比非常接近;并利用得到的结果分析了影响水煤浆气化过程和出口煤气成分的主要因素:氧碳原子比、水煤浆质量分数等,提出了提高出口煤气有效成分(CO+H2)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煤浆 气化 氧碳原子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部分煤种二氯甲烷萃取液中极性和烃类有机物分布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晓东 姚艳 +3 位作者 严建华 徐旭 池涌 岑可法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29-534,共6页
利用高分辨气相色谱 低分辨质谱联用仪 (HRGC/LRMS)检测原煤二氯甲烷萃取液中极性有机物和烃类有机物 (脂肪烃和芳香烃 )的浓度分布 ,研究了萃取液中这两类有机物和煤种、煤种成分 (固定碳、挥发分、灰分、水分 )之间的联系。研究发现... 利用高分辨气相色谱 低分辨质谱联用仪 (HRGC/LRMS)检测原煤二氯甲烷萃取液中极性有机物和烃类有机物 (脂肪烃和芳香烃 )的浓度分布 ,研究了萃取液中这两类有机物和煤种、煤种成分 (固定碳、挥发分、灰分、水分 )之间的联系。研究发现萃取液中的有机物浓度和固定碳、挥发分关系密切 ;极性有机物分布较集中 ,主要为酯类和醇类 ;芳香烃以菲、二苯并蒽和苯并 北艹 为主 ,烟煤和贫煤多环芳烃含量和毒性当量 (TEQ)相对较高 ,并发现煤的碳化程度越高 ,芳香化程度越大。本文的结果为将来进一步研究燃煤过程中有机污染物形成机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氯甲烷萃取液 烃类有机物 分布特性 原煤 极性有机物 脂肪烃 芳香烃 燃烧 有机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