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偏氟乙烯聚合反应器气液传质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周其云 潘仁云 +1 位作者 唐舜英 袁惠根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1994年第2期10-14,20,共6页
采用纯氧物理吸收法在直径为300mm的有机玻璃釜中测定气液容积传质系数KLa。研究了桨型、装料高度、桨叶位置及桨叶直径对KLa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液深的增加或桨叶安装位置的提高,KLa值下降;而桨径增加,KLa值增加。
关键词 反应器 偏氟乙烯 聚合 气液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卧式单轴粉体搅拌反应器的搅拌功率 被引量:10
2
作者 马青山 冯连芳 +1 位作者 顾雪萍 王凯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1-37,共7页
以烯烃气相聚合卧式单轴搅拌聚合反应器为背景,使用内外双螺带和叶片式两种搅拌桨,研究了搅拌型式、转速、粉体物性及加料量对搅拌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性质的物料其搅拌功率变化规律不同,但搅拌功率总是与转速的一次方近... 以烯烃气相聚合卧式单轴搅拌聚合反应器为背景,使用内外双螺带和叶片式两种搅拌桨,研究了搅拌型式、转速、粉体物性及加料量对搅拌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性质的物料其搅拌功率变化规律不同,但搅拌功率总是与转速的一次方近似成正比。基于粉体搅拌的特点,提出了新的粉体搅拌功率准数表达式,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适用于粉体搅拌的功率准数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 反应器 粉体 搅拌 聚合反应器 烯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卧式双轴自清洁反应器粘性体系停留时间分布 被引量:9
3
作者 栗广奉 李广赞 +2 位作者 王嘉骏 顾雪萍 冯连芳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25,共4页
在粘性体系中以茜素红为示踪剂,采用紫外光测试技术研究了卧式双轴自清洁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分布(RTD),利用返混模型对实验条件下的RTD及返混系数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返混系数与雷诺数的关联式。结果表明,反应器的RTD受物料流速、搅... 在粘性体系中以茜素红为示踪剂,采用紫外光测试技术研究了卧式双轴自清洁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分布(RTD),利用返混模型对实验条件下的RTD及返混系数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返混系数与雷诺数的关联式。结果表明,反应器的RTD受物料流速、搅拌速率及物料粘度等因素的影响,体系粘度增加返混系数减小;在实验范围内,基于返混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清洁反应器 粘性体系 停留时间分布 返混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为主单体的烯烃共聚合金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马青山 冯连芳 +3 位作者 张立锋 王凯 张玉清 封麟先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666-675,共10页
根据冷模研究结果,设计了一套研究半连续烯烃气相聚合的反应器,其温度、压力控制及反应速率的测定完全能够达到催化剂性能评价和动力学研究的要求。通过试验发现,在烯烃共聚合金工艺气相聚合中,反应速率分为反应控制和扩散控制两个... 根据冷模研究结果,设计了一套研究半连续烯烃气相聚合的反应器,其温度、压力控制及反应速率的测定完全能够达到催化剂性能评价和动力学研究的要求。通过试验发现,在烯烃共聚合金工艺气相聚合中,反应速率分为反应控制和扩散控制两个阶段,其中反应控制阶段的撤热是气相聚合反应器设计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聚合 反应器 丙烯 烯烃 共聚合金 聚烯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苯乙烯磺酸在水滑石层间的柱撑及聚合 被引量:11
5
作者 胡玉军 包永忠 +1 位作者 黄志明 翁志学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72-675,共4页
在共沉淀法合成层间为硝酸根的水滑石(HT)基础上,通过常温离子交换得到了对苯乙烯磺酸根柱撑的HT,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表征了柱撑HT的结构,发现采用离子交换方法能较好实现对苯乙烯磺酸根在HT的柱撑,并使水滑石的层间距由... 在共沉淀法合成层间为硝酸根的水滑石(HT)基础上,通过常温离子交换得到了对苯乙烯磺酸根柱撑的HT,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表征了柱撑HT的结构,发现采用离子交换方法能较好实现对苯乙烯磺酸根在HT的柱撑,并使水滑石的层间距由0.9 nm增大到1.83 nm。通过热引发或引发剂引发,对苯乙烯磺酸根在层间实现聚合,HT层间距进一步增大到1.94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滑石 对苯乙烯磺酸 柱撑 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粒子静电吸附引发剂及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乳液聚合 被引量:5
6
作者 戚栋明 包永忠 +1 位作者 黄志明 翁志学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5-249,共5页
对纳米SiO2粒子静电吸附2,2′-偶氮(2-脒基丙烷)二氯化氢(AIBA)引发剂,进而在其表面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乳液聚合而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纳米SiO2复合粒子进行了研究。发现当介质pH值高于SiO2粒子等电势点时,纳米SiO2能与AIBA发... 对纳米SiO2粒子静电吸附2,2′-偶氮(2-脒基丙烷)二氯化氢(AIBA)引发剂,进而在其表面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乳液聚合而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纳米SiO2复合粒子进行了研究。发现当介质pH值高于SiO2粒子等电势点时,纳米SiO2能与AIBA发生静电吸附而锚固上引发剂。使用高速离心分离/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证明引发剂吸附存在一个稳定上限,在pH=10时为0.067g·(g·SiO2)?1。随着纳米SiO2粒子锚固AIBA量的增加,聚合速率增加,PMMA/纳米SiO2复合粒子的平均粒径变小;乳化剂OP-10用量过大时,复合粒子的胶体稳定性降低。原位乳液聚合得到的PMMA/纳米SiO2复合粒子的典型形态为“草莓”型核壳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甲基丙烯酸甲酯 2 2’-偶氦(2-脒基丙烷)二氯化氢 静电吸附 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链液晶高分子的分子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晏华 李伯耿 +1 位作者 解孝林 潘祖仁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27-32,共6页
综述了近几年侧链液晶高分子(SLCP)的分子工程研究的最新进展,从SLCP的分子设计与液晶行为和材料性能的关系、SLCP及基于SLCP的新型材料的应用前景、SLCP的合成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侧链液晶高分子 分子工程 液晶高分子 分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流化床流化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冯连芳 马青山 +2 位作者 陈鹏飞 顾雪萍 王凯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3-37,共5页
对搅拌流化床中搅拌桨型式及搅拌速率等因素对流化特性影响规律进行了较细致的研究 ,发现对于任意搅拌桨 ,较低搅拌速度下即可消除沟流 ,对于消除节涌不同搅拌桨效果不同 ,其中多层平桨、内外单螺带搅拌桨和框式搅拌桨效果较好 ,对于 B... 对搅拌流化床中搅拌桨型式及搅拌速率等因素对流化特性影响规律进行了较细致的研究 ,发现对于任意搅拌桨 ,较低搅拌速度下即可消除沟流 ,对于消除节涌不同搅拌桨效果不同 ,其中多层平桨、内外单螺带搅拌桨和框式搅拌桨效果较好 ,对于 B类和 D类颗粒仍有一较宽的均一流化区。搅拌功率随通气速率升高而下降 ,在高气速下趋于稳定 ,功率及流化特性随气速变化曲线都可分为几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流化床 流化特性 搅拌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一种新型非均相聚合方法制备的聚氯乙烯的分子结构 被引量:3
9
作者 包永忠 翁志学 黄志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727-1729,共3页
聚氯乙烯(PVC)树脂通常采用自由基本体聚合、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方法制备.
关键词 非均相聚合 制备 聚氯乙烯 分子结构 分子量 端基 正丁烷 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乙烯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沉淀聚合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坚 黄志明 +1 位作者 包永忠 翁志学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40-842,858,共4页
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进行氯乙烯(VC)自由基聚合,对聚合过程和树脂颗粒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聚合存在诱导期和自动加速效应,聚合初期一次加入引发剂、提高聚合压力和搅拌都会使转化率降低.压力提高使得凝胶效应减弱,导致聚合转化率降低... 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进行氯乙烯(VC)自由基聚合,对聚合过程和树脂颗粒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聚合存在诱导期和自动加速效应,聚合初期一次加入引发剂、提高聚合压力和搅拌都会使转化率降低.压力提高使得凝胶效应减弱,导致聚合转化率降低;聚合过程中部分自由基和活性聚合物链被聚合物包埋、金属釜壁面对自由基和活性聚合物链的终止作用也导致聚合转化率降低.聚合成粒过程有别于传统氯乙烯悬浮聚合,树脂由初级粒子聚集而成,且多孔疏松、无皮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氯乙烯 沉淀聚合 转化率 颗粒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乳共混法制备聚合物/MMT纳米复合膜及其性能 被引量:5
11
作者 罗英武 戴绍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355-1359,共5页
MMT emulsion after sonication was blended with polymer latex.Polymer/MMT nano-composite coating was formed by simply evaporating water, just like the case of conventional emulsion coating.Polymer/MMT nano-structured f... MMT emulsion after sonication was blended with polymer latex.Polymer/MMT nano-composite coating was formed by simply evaporating water, just like the case of conventional emulsion coating.Polymer/MMT nano-structured film could be formed by this colloidal packing method. Tensile strength and modulus of the films dramatically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of MMT content up to 10%(mass). Polar functional groups introduc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olymer particles were found to enhance tensile strength. These polar functional groups also played a key role in controlling the morphology of nano-structured films, leading to the dependence of modulus of the films on the types of functional grou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黏土 纳米复合材料 涂层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含氟预聚物为助稳定剂的苯乙烯细乳液聚合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震乾 吴海银 +1 位作者 包永忠 翁志学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02-506,共5页
以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G04)的无规共聚物(PSF)作为助稳定剂,进行St的细乳液聚合,考察了不同含氟量的PSF对转化率、聚合速率Rp、液滴粒径和成核粒子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含氟量由0增加到34.9%,转化率由67.5%增加到80.1%,R... 以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G04)的无规共聚物(PSF)作为助稳定剂,进行St的细乳液聚合,考察了不同含氟量的PSF对转化率、聚合速率Rp、液滴粒径和成核粒子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含氟量由0增加到34.9%,转化率由67.5%增加到80.1%,Rp由0.75×10-2mol.L-1.min-1提高到1.74×10-2mol.L-1.min-1;PSF的含氟量对细乳化后液滴粒径的影响较小,但对聚合过程中成核粒子数有较大影响。当含氟量由0增加到34.9%时,反应3 h后,体系成核粒子数由每升1.83×1016个增加到2.07×1016个,并初步分析了PSF可以单独作为助稳定剂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乳液聚合 含氟预聚物 助稳定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悬浮-乳液耦合聚合动力学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震乾 包永忠 +1 位作者 黄志明 翁志学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207-2211,共5页
采用苯乙烯(St)悬浮聚合过程滴加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乳液聚合组分,进行悬浮-乳液耦合聚合(SECP),制备大粒径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S-PMMA)复合粒子.采用1H NMR分析方法,讨论了SECP动力学特征.St的SECP聚合速率和转化率与悬浮聚... 采用苯乙烯(St)悬浮聚合过程滴加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乳液聚合组分,进行悬浮-乳液耦合聚合(SECP),制备大粒径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S-PMMA)复合粒子.采用1H NMR分析方法,讨论了SECP动力学特征.St的SECP聚合速率和转化率与悬浮聚合一致;MMA聚合速率决定于乳胶粒子聚合速度和凝并在悬浮粒子表面的速度,聚合速率比常规乳液聚合速率低.由于凝并在悬浮粒子表面的PMMA乳胶粒子不再有乳液聚合特征,MMA在SECP中转化率低于同条件常规乳液聚合.分别得到乳化剂和引发剂浓度与SECP和普通乳液聚合恒速段聚合速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乳液耦合聚合 聚苯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复合粒子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官能团引发剂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速率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建一 盛维琛 +2 位作者 单国荣 黄志明 翁志学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58-362,共5页
研究了双官能团引发剂2,5 双 (2 乙基己酰过氧化) 2,5 二甲基己烷 (TX 141) 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的自由基聚合动力学, 考察了引发剂浓度、聚合温度对聚合动力学的影响. 结果表明: 该体系的聚合活化能为91 kJ·mol-1左右, 计... 研究了双官能团引发剂2,5 双 (2 乙基己酰过氧化) 2,5 二甲基己烷 (TX 141) 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的自由基聚合动力学, 考察了引发剂浓度、聚合温度对聚合动力学的影响. 结果表明: 该体系的聚合活化能为91 kJ·mol-1左右, 计算得到TX 141引发剂的分解活化能为140 kJ·mol-1左右, 与实验值接近; TX 141引发剂的反应级数约为0 72, 说明MMA聚合终止基元反应中单基和双基终止并存. 同时与相似半衰期的过氧化二苯甲酰 (BPO) 比较, 发现当TX 141引发剂浓度为 BPO的 1/2 时, 两者在各个聚合温度下的聚合动力学曲线几乎相同; 但相对分子质量有明显增加, 随聚合转化率增加, TX 141 与 BPO引发的聚合物数均分子量之比从1 2变化到1 33; 由TX 141引发的聚合物低转化率时DSC曲线出现放热峰, 而高转化率以及 BPO引发的聚合物则没有. 说明双官能团引发剂TX 141引发聚合时, 在低转化率下 TX 141 引发剂的 2 个过氧键没有全部断裂, 随聚合进行, 断裂程度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双官能团引发剂 甲基丙烯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子反应器技术及其聚烯烃工业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青山 冯连芳 +1 位作者 顾雪萍 王凯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1999年第2期38-40,共3页
综述了粒子反应器技术,包括 Catalloy技术、多催化剂粒子反应器技术等,并对该技术在聚烯烃工业中的应用前景作了介绍。
关键词 聚烯烃 粒子反应器 催化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基电磁屏蔽涂层的组成、结构与性能
16
作者 陈旭 王立 +1 位作者 陈涛 王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F11期307-310,共4页
介绍了聚合物基电磁屏蔽涂层的分类和屏蔽机理,重点讨论了电磁屏蔽涂层的组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展望了电磁屏蔽涂层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电磁屏蔽 导电涂层 屏蔽机理 结构与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统计平均粒径及其分布的表征 被引量:48
17
作者 张茂根 翁志学 +1 位作者 黄志明 潘祖仁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4,共4页
讨论了颗粒形状和大小的表示、粒径测定、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的表征等问题 ;用实例比较了 3种粒径分布较典型的乳液样品的各种平均粒径差异 ;根据粒子数计算公式的含义分析和统计平均粒径的物理意义 ,认为用于计算粒子数的平均粒径应为... 讨论了颗粒形状和大小的表示、粒径测定、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的表征等问题 ;用实例比较了 3种粒径分布较典型的乳液样品的各种平均粒径差异 ;根据粒子数计算公式的含义分析和统计平均粒径的物理意义 ,认为用于计算粒子数的平均粒径应为体均粒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平均粒径 粒径分布 粒子数 聚合物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釜中自浮颗粒三相体系的混合时间 被引量:17
18
作者 徐世艾 冯连芳 +1 位作者 顾雪萍 王凯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28-333,共6页
液相混合时间是搅拌过程的重要内容。在釜径386mm的搅拌釜内,采用热电偶温差法考察了搅拌桨型、挡板、气体分布器等结构因素和转速、气量、颗粒分率等操作因素对自浮颗粒三相搅拌混合的液相混合时间的影响。实验发现,轴向流动是... 液相混合时间是搅拌过程的重要内容。在釜径386mm的搅拌釜内,采用热电偶温差法考察了搅拌桨型、挡板、气体分布器等结构因素和转速、气量、颗粒分率等操作因素对自浮颗粒三相搅拌混合的液相混合时间的影响。实验发现,轴向流动是决定液相混合时间的最重要因素,下层桨与釜底的距离以0.3D为宜,BGBG挡板最优,环径为0.8D的分布环最佳。 对45SPU+45SPD+DT配AAAA或ABAB挡板,大、中气体分布环,得到混合时间关联式为:对45SPU+45SPD+WT配AAAA或ABAB挡板,大、中气体分布环,得到混合时间关联式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浮颗粒 三相体系 混合时间 搅拌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搅拌器组合的气液分散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陈凯 王嘉骏 +2 位作者 顾雪萍 冯连芳 王凯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27,共4页
系统研究和比较了径流桨和径流桨组合、径流桨和斜叶桨组合以及斜叶桨和斜叶桨组合3类不同的双层搅拌器组合,在气液分散搅拌过程中的优劣。小通气量时径流桨和斜叶桨组合(DT PTD和PTU DT)在相同的单位体积搅拌功率下气含率最高,而在大... 系统研究和比较了径流桨和径流桨组合、径流桨和斜叶桨组合以及斜叶桨和斜叶桨组合3类不同的双层搅拌器组合,在气液分散搅拌过程中的优劣。小通气量时径流桨和斜叶桨组合(DT PTD和PTU DT)在相同的单位体积搅拌功率下气含率最高,而在大通气量时,双层上翻式斜桨组合(PTU PTU)气含率最高,并发现大通气量时,下层桨不宜采用下压式斜叶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分散 搅拌器 功率 气含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能式搅拌桨搅拌特性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顾雪萍 冯连芳 +2 位作者 王嘉骏 刘烨 王凯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4-57,共4页
在直径为 2 4 0mm的搅拌釜内 ,考察了泛能式搅拌桨的功率、传热特性 ,混合实验在直径为 386mm的搅拌釜中进行。在层流域内 ,建立了功率准数Np 与桨几何尺寸及雷诺准数Re的关联式 ;得到了努塞尔准数Nu与桨几何尺寸、雷诺准数Re、普朗特准... 在直径为 2 4 0mm的搅拌釜内 ,考察了泛能式搅拌桨的功率、传热特性 ,混合实验在直径为 386mm的搅拌釜中进行。在层流域内 ,建立了功率准数Np 与桨几何尺寸及雷诺准数Re的关联式 ;得到了努塞尔准数Nu与桨几何尺寸、雷诺准数Re、普朗特准数Pr以及体系粘度的关系 ,并采用单位质量流体表示的雷诺准数εD4/ν3 取代雷诺准数关联 ,误差均在 10 %以内。在中低粘度区内相同功耗下 ,泛能式桨的传热系数明显高于螺带桨。当Re >3时 ,泛能式桨的混合效率比双螺带桨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能式 搅拌桨 搅拌特性 功耗 传热 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