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2',4'-二氟苯基)-苯乙酮的拜耳-维利格反应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瞿军 陈志荣 王晓冬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研究了题示化合物的拜耳- 维利格反应特性,考察了温度、催化剂、惰性气体保护、操作方式、过酸用量等影响因素。确定了该反应的最佳条件为:50 ℃,复合催化剂催化,惰性气体保护,两步法操作,n(过酸)∶n(酮)= 3∶1。揭... 研究了题示化合物的拜耳- 维利格反应特性,考察了温度、催化剂、惰性气体保护、操作方式、过酸用量等影响因素。确定了该反应的最佳条件为:50 ℃,复合催化剂催化,惰性气体保护,两步法操作,n(过酸)∶n(酮)= 3∶1。揭示了有无惰性气体保护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收率有重要的影响这一特性,并给出了解释。在最佳条件下,整个反应时间只需7 h,且收率能达到92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氟苯基 苯乙酮 拜耳-维利格反应 有机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层气体分布环式气液反应器混合时间研究
2
作者 李蒙 王浩同 +2 位作者 马炯 黄正梁 王靖岱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4-167,共4页
以空气-水作为模拟介质,采用KCl电解质溶液为示踪剂,考察了内径为480 mm、高径比为1.65的3层气体分布环式气液反应器内,3层气体分布器的气体流量分配以及3层等径式和圆台式气体分布器结构对混合时间的作用规律。并同时考虑了外循环射流... 以空气-水作为模拟介质,采用KCl电解质溶液为示踪剂,考察了内径为480 mm、高径比为1.65的3层气体分布环式气液反应器内,3层气体分布器的气体流量分配以及3层等径式和圆台式气体分布器结构对混合时间的作用规律。并同时考虑了外循环射流对混合时间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3层等径式气体分布器和异径式气体分布器,当底层气体分布器出孔气速分别为13.11 m/s和15.98 m/s时混合时间最小;引入外循环后,3层等径式气体分布器混合时间随射流量的增大呈"M"型变化,异径式气体分布器的混合时间则随射流量的增大先增加,后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酐 羰基化 鼓泡反应器 3层气体分布器 外循环 混合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不同碳源合成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钱欣平 阳永荣 孟琴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17,共3页
铜绿假单孢菌在葡萄糖、甘油、石蜡、菜油培养基中合成鼠李糖酯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最高产量分别为 0 48g/L、 18 90g/L、 2 2 8g/L、 13 5 0g/L。根据各碳源的代谢特点和相应的发酵动力学 ,分析认为葡萄糖和短链烷烃不适合生物表面活性... 铜绿假单孢菌在葡萄糖、甘油、石蜡、菜油培养基中合成鼠李糖酯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最高产量分别为 0 48g/L、 18 90g/L、 2 2 8g/L、 13 5 0g/L。根据各碳源的代谢特点和相应的发酵动力学 ,分析认为葡萄糖和短链烷烃不适合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甘油发酵中细胞生长和产物合成沿着相同的代谢途径 ,细胞的适应性好 ,鼠李糖酯产量高 ;从经济性考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表面活性剂 铜绿假单孢菌 鼠李糖酯 碳源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的生产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4
作者 曾炜 陈丰秋 詹晓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44-749,共6页
综述了绿色平台化合物——乳酸的生产方法及其最新技术研究进展,分析了乳酸生产技术发展的现状。认为关键问题是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生产技术,另一方面应开发新的绿色合成技术,实现高效大规模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并对绿色合成技术... 综述了绿色平台化合物——乳酸的生产方法及其最新技术研究进展,分析了乳酸生产技术发展的现状。认为关键问题是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生产技术,另一方面应开发新的绿色合成技术,实现高效大规模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并对绿色合成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平台化合物 发酵法 化学合成法 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介孔活性炭对Cr(Ⅵ)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周洁 阳永荣 王靖岱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3-407,共5页
用液氮吸附法分析了采用水蒸气为活化介质制得的轮胎热解活性炭(TAC)和商用活性炭(CAC)的孔隙特征。TAC的介孔容积约占总孔容积的95.5%,与CAC相比,它是一种新型的介孔材料,使大体积分子的吸附、分离成为可能。将制得的TAC用于含Cr(Ⅵ)... 用液氮吸附法分析了采用水蒸气为活化介质制得的轮胎热解活性炭(TAC)和商用活性炭(CAC)的孔隙特征。TAC的介孔容积约占总孔容积的95.5%,与CAC相比,它是一种新型的介孔材料,使大体积分子的吸附、分离成为可能。将制得的TAC用于含Cr(Ⅵ)废水的处理,并与CAC作比较,结果发现TAC吸附量大,吸附速率快,到达平衡时间短,是一种较优的废水处理吸附剂。分别采用拟一阶和拟二阶反应模型考察了吸附动力学,并计算了这些动力学模型的速率常数。拟二级反应模型和实验数据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轮胎 介孔活性炭 废水处理 Cr(Ⅵ) 吸附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仲丁基4,6-二硝基苯酚(DNBP)对苯乙烯热聚合阻聚行为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凯 程文武 +2 位作者 陈丰秋 詹晓力 韩玉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6年第9期709-711,726,共4页
用折光指数法考察了90~120℃下邻仲丁基4,6-二硝基苯酚(DNBP)对苯乙烯热聚合的阻聚效果,并从温度和质量浓度(0.02%~1%)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阻聚效果逐渐变弱;随着阻聚剂浓度的增加,阻聚效果... 用折光指数法考察了90~120℃下邻仲丁基4,6-二硝基苯酚(DNBP)对苯乙烯热聚合的阻聚效果,并从温度和质量浓度(0.02%~1%)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阻聚效果逐渐变弱;随着阻聚剂浓度的增加,阻聚效果逐渐变强;温度对于阻聚过程的影响要强于浓度对其的影响;温度为120℃,DNBP浓度超过0.1%时,可以产生表面意义上的诱导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仲丁基4 6-二硝基苯酚 苯乙烯 缓聚剂 热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染料常用固色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7
作者 袁慎峰 陈志荣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3-75,共3页
对活性染料常用固色剂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对染色助剂的应用、复配及研制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研究进展 活性染料 固色剂 织物 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Mid-Century)催化氧化过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成有为 王丽军 +1 位作者 谢刚 李希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37-840,共4页
介绍了MC催化氧化过程规律;从催化剂体系的改进、新型溶剂体系的开发、反应器构型和配套设施的改进、富氧氧化技术的开发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MC技术的发展;探讨了MC液相催化氧化技术应用范围的拓展以及MC液相催化氧化过程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催化氧化 MC过程 对二甲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法聚乙烯流化床反应器中冷凝操作模式的声发射检测 被引量:2
9
作者 黄正梁 刘伟 +2 位作者 曹翌佳 王靖岱 阳永荣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21-524,共4页
在Unipol气相法乙烯聚合装置中,对流化床反应器切换到冷凝操作模式的过程进行声发射检测试验。当循环气体中冷凝液出现且含量逐渐增加时,声发射信号在175~200kHz特征频域内的能量分率(R)发生突变并持续增大。据此,提出以R发生突变并持... 在Unipol气相法乙烯聚合装置中,对流化床反应器切换到冷凝操作模式的过程进行声发射检测试验。当循环气体中冷凝液出现且含量逐渐增加时,声发射信号在175~200kHz特征频域内的能量分率(R)发生突变并持续增大。据此,提出以R发生突变并持续增大作为流化床反应器切换到冷凝操作模式的判据。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可利用声发射技术检测流化床反应器是否进入冷凝操作模式,且比传统的温差判别方法更为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ipol气相法乙烯聚合 聚乙烯 流化床反应器 冷凝操作模式 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烯烃连续生产过程中产品牌号切换的研究述评 被引量:4
10
作者 荚亮 梁军 +1 位作者 王文庆 王靖岱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80-784,795,共6页
从操作模式、切换目标、影响因素和数学描述四个方面对聚烯烃连续生产过程中产品的牌号切换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最优牌号切换的研究特点和难点;回顾了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聚烯烃 连续生产 牌号切换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固流化床压力信号时间序列复杂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伯川 黄春燕 +1 位作者 甄玲 王晓萍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6-240,共5页
运用复杂性理论 ,提取涨落复杂性参数对压力脉动信号进行分析 ,在气固流化床从起始流化到快速流化宽范围内研究了涨落复杂性随操作气速变化的规律性 ,并将涨落复杂性和混沌参数最大 L yapnov指数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气泡相的... 运用复杂性理论 ,提取涨落复杂性参数对压力脉动信号进行分析 ,在气固流化床从起始流化到快速流化宽范围内研究了涨落复杂性随操作气速变化的规律性 ,并将涨落复杂性和混沌参数最大 L yapnov指数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气泡相的复杂行为是造成流化床复杂性增大的根本原因 ,在对进入混沌态的敏感指示上 ,两者一致 ,但复杂性分析算法简洁方便 ,不仅为压力信号的非线性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流化床 压力信号 时间序列分析 涨落复杂性 混沌参数 Lyapnov指数 非线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算法在丙烯氨氧化反应动力学参数估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顾坚 魏靖 +2 位作者 陈丰秋 戴擎镰 吕德伟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27-231,共5页
针对丙烯氨氧化反应动力学模型的特点,在遗传算法中采用了十进制科学记数编码以及延时变异策略,使搜索效率明显提高。通过对遗传算法受浓度权值系数的影响程度进行研究,发现算法对权值的变化较为敏感。此外,用遗传算法求取的动力学... 针对丙烯氨氧化反应动力学模型的特点,在遗传算法中采用了十进制科学记数编码以及延时变异策略,使搜索效率明显提高。通过对遗传算法受浓度权值系数的影响程度进行研究,发现算法对权值的变化较为敏感。此外,用遗传算法求取的动力学参数具有良好的物理意义,对组份浓度的拟合精度远高于传统优化算法,且避免了传统算法中的局部极值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动力学 模型参数 丙烯 氨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聚氨酯的原位细乳液聚合规律(Ⅰ)加聚/水解反应的竞争 被引量:2
13
作者 詹晓力 石莹 +1 位作者 张庆华 陈丰秋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90-495,共6页
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与憎水性二醇进行原位细乳液聚合制备水性聚氨酯,根据已建立的FTIR定量分析方法来表征聚合产物结构,通过产物中氨酯键/脲键的浓度比来研究主反应(加聚)与副反应(水解)的竞争。考察了憎水性二醇、乙烯基单... 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与憎水性二醇进行原位细乳液聚合制备水性聚氨酯,根据已建立的FTIR定量分析方法来表征聚合产物结构,通过产物中氨酯键/脲键的浓度比来研究主反应(加聚)与副反应(水解)的竞争。考察了憎水性二醇、乙烯基单体、反应温度、催化剂和乳化剂等因素对主副反应竞争情况的影响,并建立细乳液中加聚与水解反应竞争的物理模型。研究发现,二醇的反应活性越高越有利于加聚反应;乙烯基单体的引入能够抑制水解反应,促进加聚反应,而且其水溶性越小,加聚反应更容易在竞争中占优势;降低反应温度和增加催化剂浓度可促进加聚反应,抑制水解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细乳液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水解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聚合物纳米复合乳液的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琼燕 张庆华 +1 位作者 詹晓力 陈丰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共5页
从合成SiO2/聚合物纳米复合乳液的常用SiO2原料、合成机理和制备方法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最后介绍了SiO2/聚合物纳米复合乳液在涂料、粘接剂、塑料改性等领域的应用,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乳液 复合 聚合物 二氧化硅 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4-(2’,4’-二氟苯基)-苯酚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瞿军 陈志荣 +1 位作者 何玉生 王晓冬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618-620,共3页
研究了 4 ( 2’ ,4’ 二氟苯基 ) 苯酚乙酸酯的水解反应特性。确定了该反应的最佳条件为 :惰性气体保护 ,n(NaOH)∶n[4 ( 2’ ,4’ 二氟苯基 ) 苯酚乙酸酯 ]=4∶1,反应时间 4h ,收率达到96 % ,w[4 ( 2’ ,4’ 二氟苯基 ) 苯酚 ]... 研究了 4 ( 2’ ,4’ 二氟苯基 ) 苯酚乙酸酯的水解反应特性。确定了该反应的最佳条件为 :惰性气体保护 ,n(NaOH)∶n[4 ( 2’ ,4’ 二氟苯基 ) 苯酚乙酸酯 ]=4∶1,反应时间 4h ,收率达到96 % ,w[4 ( 2’ ,4’ 二氟苯基 ) 苯酚 ]=98%。并发现 4 ( 2’ ,4’ 二氟苯基 ) 苯酚乙酸酯的纯度对水解反应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氟苯基 苯酚 水解 工艺 氟苯水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组分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实验研究
16
作者 黄凯 陈丰秋 吕德伟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4,17,共5页
制备了一种多组分的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应用正交设计方法找到了一种较好的多组分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 ,在GHSV =33313ml·g 1·h 1,n(CH4 )∶n(O2 ) =3∶1,反应温度为 10 6 9K条件下 ,CH4 的转化率达到 2 1 38% ,C2 选择性达到... 制备了一种多组分的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应用正交设计方法找到了一种较好的多组分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 ,在GHSV =33313ml·g 1·h 1,n(CH4 )∶n(O2 ) =3∶1,反应温度为 10 6 9K条件下 ,CH4 的转化率达到 2 1 38% ,C2 选择性达到 82 5 6 % (C2 收率为 17 6 5 % ) ;通过对反应过程的分析 ,认为部分催化剂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出现最大值的原因是由于副反应速度加剧的结果 ;对催化剂组分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做了初步的研究 ,特别是发现Mn和Zr元素的含量对CH4 的转化率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甲烷 氧化偶联 制备 催化性能 天然气 综合利用 二氧化硅 载体 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硫变换-甲烷化Mo/TiO2催化剂的动力学研究
17
作者 王吉平 蒋超 +2 位作者 赵庆鲁 余汉涛 蒋斌波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93-799,共7页
利用浸渍法制备了合成气耐硫变换-甲烷化Mo/TiO2催化剂,采用正交实验考察了温度、水气体积比、氢气含量、一氧化碳含量和压力等因素对耐硫变换-甲烷化反应Mo/TiO2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并用极差分析法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包括15个动力学... 利用浸渍法制备了合成气耐硫变换-甲烷化Mo/TiO2催化剂,采用正交实验考察了温度、水气体积比、氢气含量、一氧化碳含量和压力等因素对耐硫变换-甲烷化反应Mo/TiO2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并用极差分析法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包括15个动力学模型参数的耐硫变换-甲烷化催化剂动力学方程,探讨了动力学方程的适用性。实验结果表明,温度、水气体积比、氢气含量、一氧化碳含量和压力等因素对不同优化目标的影响不同;在实验考察的条件范围内,所建立的反应动力学方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较为一致,可以准确描述一氧化碳、氢气、二氧化碳、甲烷、乙烷等主要组分的反应速率,满足工业反应器的设计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TiO2催化剂 耐硫变换 甲烷化 反应动力学 合成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监控辅酶Q0生产的氧化反应
18
作者 崔晓君 陈志荣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87-588,共2页
利用反相HPLC法监控氧化反应中辅酶Q0的含量,从而确定氧化反应终点。色谱条件采用C18反相柱,甲醇-水(8∶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7 nm,流速0.8 mL/min,柱温35℃,外标法定量。通过跟踪监测,发现3,4,5-三甲氧基甲苯氧化反应1 h即达反应终点... 利用反相HPLC法监控氧化反应中辅酶Q0的含量,从而确定氧化反应终点。色谱条件采用C18反相柱,甲醇-水(8∶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7 nm,流速0.8 mL/min,柱温35℃,外标法定量。通过跟踪监测,发现3,4,5-三甲氧基甲苯氧化反应1 h即达反应终点。本法快速、准确、选择性好,可实现对生产的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酶Q0 HPLC 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_2O作为氧化脱氢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郑雯 程党国 +1 位作者 陈丰秋 詹晓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91-1394,共4页
综述了N2O作为氧化脱氢剂用于氧化还原体系的研究进展,介绍了N2O正丁烷氧化脱氢体系、丙烷氧化脱氢体系、N2O氧化苯制苯酚体系的研究结果,并重点总结了N2O氧化脱氢制苯乙烯的研究进展,讨论了N2O作为氧化脱氢剂的作用机制,认为今后应在... 综述了N2O作为氧化脱氢剂用于氧化还原体系的研究进展,介绍了N2O正丁烷氧化脱氢体系、丙烷氧化脱氢体系、N2O氧化苯制苯酚体系的研究结果,并重点总结了N2O氧化脱氢制苯乙烯的研究进展,讨论了N2O作为氧化脱氢剂的作用机制,认为今后应在催化剂改进、催化新材料的开发和N2O氧化脱氢反应机理等方面开展深入的研究,有效拓展N2O氧化脱氢剂的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O 氧化脱氢 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烯烃功能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梁成锋 孙俊全 阳永荣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4-58,共5页
关键词 聚烯烃 功能化 共聚 接枝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