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锐钛矿型TiO_2多孔薄膜的室温制备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申乾宏 杨辉 高基伟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838-1842,共5页
为在低温条件下制备多孔性TiO2薄膜,采用具有锐钛矿晶粒的TiO2溶胶与苯丙乳液混合制得涂膜液,通过浸渍提拉法制备薄膜,利用甲苯选择性地将薄膜中的苯丙乳液粒子溶解去除,制备出锐钛矿型TiO2多孔薄膜.使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 为在低温条件下制备多孔性TiO2薄膜,采用具有锐钛矿晶粒的TiO2溶胶与苯丙乳液混合制得涂膜液,通过浸渍提拉法制备薄膜,利用甲苯选择性地将薄膜中的苯丙乳液粒子溶解去除,制备出锐钛矿型TiO2多孔薄膜.使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以及Zeta电位等分析测试方法对其制备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TiO2溶胶与苯丙乳液混合后,陈化时间的延长有利于TiO2胶粒通过静电、氢键作用在苯丙乳液粒子表面形成吸附层,从而改变涂膜液的成膜性,形成较为密集、且均匀分布的岛状多孔结构,在此基础上经两次涂膜,即可获得具有致密孔洞的TiO2多孔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薄膜 多孔性 苯丙乳液 室温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铈和氧化镁复合改性钛酸铝复相陶瓷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周林平 王家邦 杨辉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6-651,共6页
钛酸铝是目前所知唯一集低膨胀和耐高温于一体的结构材料。但它在850~1280℃时会分解成氧化铝和氧化钛,并且其强度也很低,这两个弱点严重制约了它的使用范围。以CeO2和MgO为添加剂,对钛酸铝陶瓷进行复相改性。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和扫描... 钛酸铝是目前所知唯一集低膨胀和耐高温于一体的结构材料。但它在850~1280℃时会分解成氧化铝和氧化钛,并且其强度也很低,这两个弱点严重制约了它的使用范围。以CeO2和MgO为添加剂,对钛酸铝陶瓷进行复相改性。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和扫描电镜等研究了材料的体积密度、热膨胀系数、机械性能和显微结构等。结果表明CeO2和MgO可以有效地改善钛酸铝复相陶瓷的各种性质,且添加(4~6)%CeO2+9%MgO的钛酸铝复相陶瓷经1450℃烧结2h就可以获得较好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铝 CEO2 MgO 复相陶瓷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法合成与改性钛酸铝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林平 王家邦 杨辉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9-84,共6页
设计了一系列对比实验,以三氧化二铝和锐钛矿型二氧化钛为基本原料,研究了复合添加剂氧化铈和氧化镁对钛酸铝合成与稳定的影响,探讨了复合添加剂对钛酸铝的稳定机理,并在合成的基础上,对钛酸铝材料进行了烧结后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复合... 设计了一系列对比实验,以三氧化二铝和锐钛矿型二氧化钛为基本原料,研究了复合添加剂氧化铈和氧化镁对钛酸铝合成与稳定的影响,探讨了复合添加剂对钛酸铝的稳定机理,并在合成的基础上,对钛酸铝材料进行了烧结后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添加剂能使钛酸铝材料保持较好的综合性能,氧化镁比氧化铈对钛酸铝的合成及稳定具有更好的作用,烧结后钛酸铝材料保持低热膨胀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铝 稳定剂 CEO2 MGO 复相陶瓷 烧结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乙胺掺杂TiO_2的常温制备及耐久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宁海水 丁新更 +2 位作者 申乾宏 高基伟 杨辉 《陶瓷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320-323,共4页
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室温下加入不同量的三乙胺,陈化后得到三乙胺改性的TiO2。用该溶胶浸渍提拉法在载玻片上涂膜,再用此TiO2薄膜在可见光下降解罗丹明B溶液,通过XRD、UV-vis等表征技术,发现此法制备得到的掺杂... 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室温下加入不同量的三乙胺,陈化后得到三乙胺改性的TiO2。用该溶胶浸渍提拉法在载玻片上涂膜,再用此TiO2薄膜在可见光下降解罗丹明B溶液,通过XRD、UV-vis等表征技术,发现此法制备得到的掺杂TiO2为锐钛矿型,具有一定的可见光响应能力,且经过多次重复使用后仍保持稳定的可见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三乙胺 可见光活性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导电高分子复合锐钛矿薄膜研究
5
作者 高基伟 申乾宏 杨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018-2020,共3页
以溶胶-凝胶工艺,采用"钛酸丁酯-水-无水乙醇-盐酸"摩尔比为1∶175∶7.5∶0.1的体系制备出含有锐钛矿晶体的氧化钛溶胶,并选用有机导电高分子(聚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在低温下(100℃)制备出复合光催化薄膜。利用X射... 以溶胶-凝胶工艺,采用"钛酸丁酯-水-无水乙醇-盐酸"摩尔比为1∶175∶7.5∶0.1的体系制备出含有锐钛矿晶体的氧化钛溶胶,并选用有机导电高分子(聚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在低温下(100℃)制备出复合光催化薄膜。利用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透射电镜、荧光光谱对溶胶和薄膜进行分析,并考察了薄膜的光催化性能。研究表明,溶胶中锐钛矿晶体呈边长约200nm的正方形,具有与锐钛矿型氧化钛粉体标样相似的Ti原子K边边前结构和比标样略小的Ti原子配位数和配位距离;在紫外光照下,有机导电高分子复合薄膜中氧化钛层产生的电子转移到有机导电高分子层,有效抑制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其对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率随有机导电高分子层的厚度增加而变大,浸涂6层有机导电高分子的复合薄膜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是浸涂2层的复合薄膜降解率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钛矿溶胶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有机导电高分子 复合薄膜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紫外PVDF基木塑复合材料的热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周箭 张启龙 +2 位作者 杨辉 张国永 石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45-849,共5页
用三氟丙基三甲氧基硅烷(TF3)、十七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TF17)对木粉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将改性木粉与聚偏氟乙烯(PVDF)熔融共混制备木塑复合材料(WPC),考察氟硅烷偶联剂处理用量对紫外线辐照后WPC抗弯强度及冲击性能的影响,分析WPC经紫... 用三氟丙基三甲氧基硅烷(TF3)、十七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TF17)对木粉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将改性木粉与聚偏氟乙烯(PVDF)熔融共混制备木塑复合材料(WPC),考察氟硅烷偶联剂处理用量对紫外线辐照后WPC抗弯强度及冲击性能的影响,分析WPC经紫外线辐照后玻璃化转变温度(Tg)、储能模量(E')、损耗因子(tanδ)、熔点(TM)和结晶度(Xc)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0wt%TF3改性木粉提高了WPC的力学性能,维持WPC经紫外线辐照后恒定的力学性能;TF17不能有效改善木粉与PVDF的界面性能及增强WPC的力学性能,但能促进经紫外线辐照后WPC内自由基之间的交联反应。TF3改性WPC经紫外线辐照后的交联反应发生在界面层和连续相,形成了有利于链段运动、支化程度高的分子链结构,Tg降低,损耗峰降低,松弛温度区间变窄。TF17改性WPC经紫外线辐照后的交联反应主要发生在连续相,在低温区间内储能模量增加,Tg提高,损耗峰降低,松弛温度区间变宽。当氟硅烷改性WPC经紫外线辐照后发生交联时,无定形区域周边的分子链重新排列,形成较为有序结晶,结晶熔融热(ΔHf)增加,Xc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塑复合材料 聚偏氟乙烯 氟硅烷 老化 DMA D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