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O2(A)纳米线相变过程的透射电镜原位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姜超 陈陆 +2 位作者 刘军 王勇 张泽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7年第4期301-305,共5页
VO_2作为经典的一级相变材料一直是各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其亚稳态相VO_2(A)的研究却少有报道。本文通过在透射电镜(TEM)下的原位加热实验,发现VO_2(A)的高温相在低温相中产生并沿着纳米线轴向扩展。通过球差矫正扫描透射电镜-高角环形暗... VO_2作为经典的一级相变材料一直是各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其亚稳态相VO_2(A)的研究却少有报道。本文通过在透射电镜(TEM)下的原位加热实验,发现VO_2(A)的高温相在低温相中产生并沿着纳米线轴向扩展。通过球差矫正扫描透射电镜-高角环形暗场像(STEM-HAADF)技术,揭示了原子尺度下的相界面结构,提出了低温相往高温相的转变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2(A) 原位电镜 相界面 HAAD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热芯片的原位透射电镜样品的制备方法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亚 刘军 +1 位作者 陈陆 王勇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6期540-544,共5页
聚焦离子束(FIB)制备传统截面TEM样品已有非常成熟的流程,然而在原位加热芯片上制备高质量的TEM样品仍困扰着广大从事原位实验的研究者。本文以Si为例,运用一个普通45°斜面样品台和一台标准52°侧翻的FIB,通过精确的角度计算,... 聚焦离子束(FIB)制备传统截面TEM样品已有非常成熟的流程,然而在原位加热芯片上制备高质量的TEM样品仍困扰着广大从事原位实验的研究者。本文以Si为例,运用一个普通45°斜面样品台和一台标准52°侧翻的FIB,通过精确的角度计算,发展了一种在原位加热芯片上快速制备出高质量TEM样品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离子束 透射电镜截面样品 加热芯片 原位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Au核壳结构纳米颗粒在CO和O_2中动态变化的原位电镜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吴哲敏 楼锦泽 +2 位作者 欧阳 王勇 张泽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5-101,共7页
由于其广泛的催化适用性及优异的催化性能,PdAu双金属纳米催化剂一直以来都备受重视。本文以Pd@Au球形纳米颗粒为研究对象,使用气体样品杆系统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中原位观察了300℃退火过程中,纳米颗粒在一个大气压的CO或O_2环境下的动态... 由于其广泛的催化适用性及优异的催化性能,PdAu双金属纳米催化剂一直以来都备受重视。本文以Pd@Au球形纳米颗粒为研究对象,使用气体样品杆系统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中原位观察了300℃退火过程中,纳米颗粒在一个大气压的CO或O_2环境下的动态变化。实验发现,Pd@Au球形纳米颗粒在CO中发生剧烈的形貌变化,暴露出大量的{111}面。CO在PdAu合金表面的选择性吸附可能是发生形貌变化的主要原因。而在O_2气氛中,Pd在300℃退火条件下向颗粒表面快速析出并形成PdO团簇。Pd@Au纳米颗粒在300℃下的快速合金化以及O_2对Pd的诱导作用是形成该变化的原因。依靠着Au壳层的保护,Pd@Au纳米颗粒的核壳结构在300℃以下可以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Au核壳结构纳米颗粒 氧气 一氧化碳 结构变化 原位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电镜生物样品批量制备的装置及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贝贝 平泽朋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8-81,共4页
本文提供了一种简单的透射电镜生物样品批量制备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及方法可同时制备近百至几百例样品,既适用于组织块样品也适用于分散的细胞样品,具有高通量、高平行性和低成本的特点。操作方法简单易行,为实验人员节省了大量时间,为... 本文提供了一种简单的透射电镜生物样品批量制备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及方法可同时制备近百至几百例样品,既适用于组织块样品也适用于分散的细胞样品,具有高通量、高平行性和低成本的特点。操作方法简单易行,为实验人员节省了大量时间,为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提供了高效的电镜样品制备工具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射电镜 生物样本 批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在核糖体抗生素耐药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婧芬 华孝挺 +4 位作者 张小东 吴航军 张兴 俞云松 吴永平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0-555,共6页
抗生素是现代医学的基础,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广泛长期应用,细菌的耐药性日益显著,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威胁。核糖体负责翻译遗传信息合成细胞中的所有蛋白质,是抗生素的主要靶点之一。本文从显微结构层次对核糖体抗生素的耐药性机理进行了... 抗生素是现代医学的基础,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广泛长期应用,细菌的耐药性日益显著,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威胁。核糖体负责翻译遗传信息合成细胞中的所有蛋白质,是抗生素的主要靶点之一。本文从显微结构层次对核糖体抗生素的耐药性机理进行了总结,论述了核糖体基因突变,核糖体修饰及核糖体的保护机制导致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分子机理,展望了未来冷冻电镜显微技术在揭示核糖体抗生素耐药性机理研究中的作用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电镜 抗生素 细菌耐药性 核糖体 核糖体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扫描电镜背散射电子成像进行超微结构大视野观察及辅助定位 被引量:8
6
作者 谢礼 郑希 +4 位作者 于梦洁 王伟兰 郭建胜 张仲凯 洪健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07-714,共8页
用扫描电镜的背散射电子成像,可以得到样品表面薄层区域的电子密度信息。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背散射电子成像模式进行超薄切片的超微结构大视野观察、辅助原子力显微镜探针精细定位以及超薄切片辅助修块定位。在超微结构观察中,消除了载... 用扫描电镜的背散射电子成像,可以得到样品表面薄层区域的电子密度信息。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背散射电子成像模式进行超薄切片的超微结构大视野观察、辅助原子力显微镜探针精细定位以及超薄切片辅助修块定位。在超微结构观察中,消除了载网网格对切片的遮挡,实现了电镜载网超薄切片的扫描电镜大视野成像,细胞结构分辨率接近于透射电镜。在原子力显微技术中,通过不同放大倍数下对应扫描电镜背散射电子像与原子力显微镜光学辅助图中样品特征的方法,辅助原子力显微镜进行精细探针定位。在超薄切片修块中,可以用扫描电镜背散射电子像观察树脂包埋块的切面来检验修块结果,提高修块精度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子显微镜 背散射电子成像 超微结构 原子力显微镜 修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热紫硫细菌RuBisCO的冷冻电镜结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常圣海 张兴 陈景华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20,共8页
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ibulose-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 RuBisCO)能够催化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CO_(2)的同化过程,完成生物圈中95%的碳固定。然而RuBisCO的催化效率极低,每个RuBisCO全酶每秒钟只能催化3~10... 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ibulose-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 RuBisCO)能够催化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CO_(2)的同化过程,完成生物圈中95%的碳固定。然而RuBisCO的催化效率极低,每个RuBisCO全酶每秒钟只能催化3~10个CO_(2)分子的转化,高温环境下,高等植物中RuBisCO的催化活性会更低。全球暖化环境下,获取高温环境下具有较高催化活性的RuBisCO突变体,既能增加作物产量,又可固定更多CO_(2),减缓全球暖化速度。本研究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获取了嗜热紫硫细菌1.9?RuBisCO的精细三维结构,并分析其与其他物种RuBisCO结构上的异同,对设计高温环境下具有较高催化活性的RuBisCO突变体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BISCO 嗜热紫硫细菌 冷冻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的三维图像配准方法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云琴 郭建胜 +1 位作者 谢礼 洪健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3-67,共5页
该研究探索了一种用于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focus ion bea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FIB-SEM)的三维序列图像配准新方法,即对特定参照物分割后,将Z轴序列图像转化为时间序列图像,利用IMARIS软件的时间序列追踪算法对相邻帧图像之... 该研究探索了一种用于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focus ion bea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FIB-SEM)的三维序列图像配准新方法,即对特定参照物分割后,将Z轴序列图像转化为时间序列图像,利用IMARIS软件的时间序列追踪算法对相邻帧图像之间的位错进行纠正,从而达到配准的目的。配准的结果使得Z轴序列图像中锯齿状位错大为减少,图像和结构更清晰完整。针对同一套FIB-SEM序列图像的数据,其纠错效果与传统AMIRA软件实现的配准相比,效果达到预期,操作更加简便有效。该研究为电镜三维图像的位置配准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位置配准 三维重构 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结构的冷冻电镜初步分析
9
作者 苗苗 徐彩煌 +3 位作者 黄子惠 张小东 张兴 吴永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6-511,共6页
为研究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的结构和基因组在其衣壳内部的包装信息,通过IBDV感染DF-1细胞并分离纯化得到完整的IBDV颗粒,利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获得了近生理条件下的IBDV在≈6.6?分辨率下的三维... 为研究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的结构和基因组在其衣壳内部的包装信息,通过IBDV感染DF-1细胞并分离纯化得到完整的IBDV颗粒,利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获得了近生理条件下的IBDV在≈6.6?分辨率下的三维结构。结果显示:IBDV病毒衣壳是由260个VP2三聚体蛋白组成的单层衣壳,三角剖分函数T=13;在IBDV衣壳内部观察不到dsRNA基因组和RNA聚合酶的电子密度,这与其他dsRNA病毒如胞质型多角体病毒(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CPV)、蓝舌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明显不同。该结果暗示,IBDV可能采用了与其他dsRNA病毒不同的方式进行基因组组装、转录和复制,这为进一步揭示IBDV基因组的转录、复制和组装的分子机制及IBDV的起源和进化提供了结构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电镜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dsRNA基因组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溶时间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中Re,Ru元素分布和微观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宪 张晓娜 +3 位作者 于潇翔 王崇愚 于涛 张泽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4期318-323,共6页
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能谱仪,研究了固溶时间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中Re,Ru元素分布以及合金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时间为1 h时,Re,Ru均存在明显的枝晶偏析,固溶时间延长至20 h时,Re的枝晶偏析行为得到很大改... 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能谱仪,研究了固溶时间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中Re,Ru元素分布以及合金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时间为1 h时,Re,Ru均存在明显的枝晶偏析,固溶时间延长至20 h时,Re的枝晶偏析行为得到很大改善,Ru的分布基本趋于均匀。与Re相比,Ru的扩散速率相对较快。与固溶时间为1 h时的形貌相比,固溶20 h后合金中γ'相形貌更规则,立方度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 固溶处理 元素分布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髓鞘机制及其在多发性硬化症脱髓鞘模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郑双双 赵经纬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4-530,共7页
在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中,脱髓鞘的轴突难以有效复髓鞘是治疗疾病的主要障碍,而髓鞘再生失败的瓶颈问题是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PC)不能分化为成熟的少突胶质细胞。复髓鞘是继脱髓鞘后自然发生的再生反应,包括OPC的激活、... 在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中,脱髓鞘的轴突难以有效复髓鞘是治疗疾病的主要障碍,而髓鞘再生失败的瓶颈问题是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PC)不能分化为成熟的少突胶质细胞。复髓鞘是继脱髓鞘后自然发生的再生反应,包括OPC的激活、迁移和分化;具有保护神经轴突、进而避免神经元变性坏死的作用。近年来在体脱髓鞘模型研究发现,二甲双胍、氯马斯汀能有效加强复髓鞘,鉴定了髓鞘转录因子1样蛋白(Myt1L)、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星形细胞连接蛋白43(Cx43)、G蛋白偶联受体17(GPR17)、κ阿片受体(KOR)、甾醇14α-脱甲基化酶(CYP51)、脱氢胆固醇还原酶14(TM7SF2)和3-β-羟基类固醇-8,7-异构酶(EBP)等促进OPC分化的潜在药物靶点。本文基于对复髓鞘机制的理解,讨论了促进OPC分化和增强复髓鞘的研究进展,这些进展为进一步研发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新方法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鞘再生 多发性硬化症 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颗粒尺寸可控的碳铜复合微球及其葡萄糖传感器性能
12
作者 周晓亮 严铮洸 +3 位作者 李淑瑜 马林 张泽 韩晓东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4期357-362,共6页
通过水热方法制备得到了含铜元素的碳基微球,并通过控制退火条件使碳基微球中析出不同尺寸的铜纳米、亚微米颗粒。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方法表征了所得的铜、碳复合材料。实验发现... 通过水热方法制备得到了含铜元素的碳基微球,并通过控制退火条件使碳基微球中析出不同尺寸的铜纳米、亚微米颗粒。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方法表征了所得的铜、碳复合材料。实验发现,铜颗粒的尺寸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粒径可以在约50~500 nm的尺度范围内实现控制。将不同尺寸的铜纳米颗粒/碳微球复合材料修饰在玻璃碳电极上,制作成为葡萄糖浓度电化学传感电极,并测量了其传感性能和退火条件、铜颗粒尺寸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材料 葡萄糖浓度传感器 电子显微学 铜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孪晶结构Cu纳米线塑性变形机制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郝龙虎 黄铭 +3 位作者 卢艳 张泽 王立华 韩晓东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1-328,共8页
孪晶结构的金属纳米线因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之前的研究对象都为孪晶界垂直于纵轴的孪晶结构纳米线.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孪晶界平行于纵轴方向的Cu纳米线的力学行为.结果发现纳米线的屈服应力随孪晶... 孪晶结构的金属纳米线因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之前的研究对象都为孪晶界垂直于纵轴的孪晶结构纳米线.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孪晶界平行于纵轴方向的Cu纳米线的力学行为.结果发现纳米线的屈服应力随孪晶厚度的减小而不断增大,表明孪晶厚度减小对孪晶结构的Cu纳米线的强度具有显著强化效应.此外,孪晶结构Cu纳米线的塑性变形机制受孪晶厚度的影响.当孪晶厚度>3个原子层时,它们的塑性变形由Shockley偏位错与孪晶界相交主导;当孪晶厚度减小到3个原子层时,Cu纳米线的塑性变形通过晶格畸变和原子重排导致新的晶粒形成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纳米线 塑性变形 位错 共格孪晶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合成BaTiO_3纳米晶的生长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诗嫣 裴静远 +5 位作者 孟杰 林清云 陈涛 魏晓 李吉学 张泽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0-115,共6页
钛酸钡是电子陶瓷中使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低温大规模合成纳米钛酸钡对节能减排,降低器件成本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分别以乙酸钡(Ba(CH_3COO)_2)和钛酸四丁酯(Ti(C_4H_9O)_4)为钡源和钛源,乙二胺为溶剂,在室温下成功制备了钛酸钡纳米... 钛酸钡是电子陶瓷中使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低温大规模合成纳米钛酸钡对节能减排,降低器件成本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分别以乙酸钡(Ba(CH_3COO)_2)和钛酸四丁酯(Ti(C_4H_9O)_4)为钡源和钛源,乙二胺为溶剂,在室温下成功制备了钛酸钡纳米材料。通过XRD和TEM表征,分析了室温下钛酸钡纳米晶的生长机制,并探讨了乙二胺在钛酸钡生长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室温下钛酸钡纳米晶在生长过程中遵循"溶解-结晶"和定向聚集生长两种机制。溶剂乙二胺对钛酸钡成核过程有促进作用,对晶体生长过程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钛酸钡 室温合成 乙二胺 晶体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Mo-Cr高温合金中Ni_2(Mo,Cr)超点阵相显微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海武 安宁 +2 位作者 张晓娜 刘程鹏 张泽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共7页
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Ni-20Mo-10Cr(at.%)高温合金中纳米级Ni_2(Cr,Mo)超点阵析出相进行了系统的电子显微学分析,发现Ni_2(Mo,Cr)超点阵相和基体γ相之间存在两种特定的取向关系,分别是:[010]Ni_2(Mo,Cr)//[001]_γ,(002)Ni_2(... 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Ni-20Mo-10Cr(at.%)高温合金中纳米级Ni_2(Cr,Mo)超点阵析出相进行了系统的电子显微学分析,发现Ni_2(Mo,Cr)超点阵相和基体γ相之间存在两种特定的取向关系,分别是:[010]Ni_2(Mo,Cr)//[001]_γ,(002)Ni_2(Mo,Cr)//(220)_γ和[111]Ni_2(Mo,Cr)//[112]_γ,(011)Ni_2(Mo,Cr)//(311)_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Mo-Cr高温合金 Ni2(Mo Cr)超点阵 取向关系 HR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晶Au纳米线大塑性变形的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蒙月 王立华 +1 位作者 张泽 韩晓东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4期295-299,共5页
本文利用透射电镜‘双倾拉伸实验’技术,原位研究了Au多晶纳米线在拉伸状态下的变形行为。实验发现由纳米晶粒组成的多晶纳米线在室温下具有-48%的大塑性变形能力。这种大塑性变形能力由晶界滑移和晶界的迁移相互协调实现。在滑移的同时... 本文利用透射电镜‘双倾拉伸实验’技术,原位研究了Au多晶纳米线在拉伸状态下的变形行为。实验发现由纳米晶粒组成的多晶纳米线在室温下具有-48%的大塑性变形能力。这种大塑性变形能力由晶界滑移和晶界的迁移相互协调实现。在滑移的同时,通过晶界原子扩散导致的晶界迁移来协调晶界滑移,避免空洞和裂纹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晶纳米线 TEM原位拉伸 晶界扩散 晶界滑移 晶界迁移 大塑性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塑性变形的原位背散射电子衍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峰 陈鹏 +3 位作者 毛圣成 张跃飞 张泽 韩晓东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5期391-397,共7页
利用扫描电镜中的拉伸台和原位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研究了Al-Zn-Mg合金在单轴拉伸过程中塑性变形的显微结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晶粒的取向在塑性变形过程中会发生明显的转动行为。晶粒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取向,其转动会沿近似的趋势进行... 利用扫描电镜中的拉伸台和原位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研究了Al-Zn-Mg合金在单轴拉伸过程中塑性变形的显微结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晶粒的取向在塑性变形过程中会发生明显的转动行为。晶粒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取向,其转动会沿近似的趋势进行。〈101〉取向附近的晶粒其取向转动按照Sachs模型进行,向〈001〉-〈111〉连线方向转动;〈001〉-〈111〉连线附近的晶粒其取向转动按照Taylor模型向〈111〉方向转动,或按照Sachs模型向〈001〉-〈111〉方向转动。取向转动可以导致Schmid因子的增大或减小。实验结果说明,晶粒取向的转动行为受邻近晶粒的取向、变形行为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合金 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 晶体取向转动 塑性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掺杂对Ge2 Sb2 Te5结晶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滔 郑坤 +3 位作者 张斌 邵瑞文 韩晓东 张泽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6,共6页
通过磁控溅射仪制备了Ge2Sb2Te5(GST)和Ag10.6(GST)89.4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电阻-温度(RT)测试、透射电子显微学以及径向分布函数(RDF)等方法对比研究了GST和Ag10.6(GST)89.4的结晶过程和微观结构及其演化的差异。发现掺Ag的薄膜... 通过磁控溅射仪制备了Ge2Sb2Te5(GST)和Ag10.6(GST)89.4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电阻-温度(RT)测试、透射电子显微学以及径向分布函数(RDF)等方法对比研究了GST和Ag10.6(GST)89.4的结晶过程和微观结构及其演化的差异。发现掺Ag的薄膜非晶态、晶态电阻均比GST更高,而且结晶过程只有非晶相到面心立方相(fcc)的转变,没有出现GST的非晶到fcc再到六方相(hcp)的过程,XRD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果。同时,透射电镜原位加热实验证实了在300℃时,Ag10.6(GST)89.4仍然保持着fcc结构,而GST中已经出现了hcp相。通过统计230℃下时效处理的晶态薄膜的晶粒尺寸,发现Ag10.6(GST)89.4的平均晶粒尺寸小于Ge2Sb2Te5薄膜的,这可能是造成其晶态电阻高于GST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掺杂 相变材料 磁控溅射 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曲应变下单根GaAs纳米线的电学性能的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高攀 王疆靖 +5 位作者 王晓东 廖志明 邵瑞文 郑坤 韩晓东 张泽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2期89-93,共5页
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对单根GaAs纳米线实施了原位弯曲变形并获得了其弯曲变形下的电输运性能特性。本研究中,利用扫描透射探针系统和电子束诱导碳沉积技术,选取了单根GaAs纳米线并将纳米线两端与两根钨针尖连接固定。控制可移动的钨针尖... 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对单根GaAs纳米线实施了原位弯曲变形并获得了其弯曲变形下的电输运性能特性。本研究中,利用扫描透射探针系统和电子束诱导碳沉积技术,选取了单根GaAs纳米线并将纳米线两端与两根钨针尖连接固定。控制可移动的钨针尖,使GaAs纳米线发生弯曲变形同时获得相应的电流-电压曲线。有限元分析表明当纳米线的两端都固定时,纳米线同时承受了压缩应变和拉伸应变,其中压缩应变分布更为广泛。随着变形增加,GaAs纳米线的电导率增加了55%,这可能归因于弯曲变形下压缩与拉伸应变对GaAs纳米线能带结构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化镓纳米线 压阻效应 应变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Mo-Cr镍基模型高温合金中热暴露条件对TCP相析出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蒙蒙 张晓娜 +4 位作者 董鹏 裴雪松 张海武 李晖 张泽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7-142,共6页
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经过不同条件热暴露实验后的Ni-20Mo-10Cr(at.%)模型合金进行研究,分析析出TCP相的物相类型及元素分布,从而找到TCP相的析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样品经过900℃/3 h热暴露实验后析出μ相,EDS结果表明合金... 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经过不同条件热暴露实验后的Ni-20Mo-10Cr(at.%)模型合金进行研究,分析析出TCP相的物相类型及元素分布,从而找到TCP相的析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样品经过900℃/3 h热暴露实验后析出μ相,EDS结果表明合金中产生Mo元素的富集,Cr元素并不富集。样品经过800℃/20 h+900℃/3 h热暴露实验后析出δ相,EDS结果表明合金中产生Mo元素和Cr元素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Mo-Cr模型高温合金 热暴露 TCP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