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压短脉冲作用下岩石击穿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章志成 裴彦良 +3 位作者 刘振 王揆洋 刘保华 闫克平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719-1725,共7页
为了开发脉冲等离子体钻机,开展了高压短脉冲作用下岩石击穿的实验研究。以去离子水为工作介质,将不同种类和不同厚度的岩石放置于尖板电极间,通过加载不同大小的电压于岩石上,考察了岩石的电击穿概率与平均电场强度的关系。实验结果发... 为了开发脉冲等离子体钻机,开展了高压短脉冲作用下岩石击穿的实验研究。以去离子水为工作介质,将不同种类和不同厚度的岩石放置于尖板电极间,通过加载不同大小的电压于岩石上,考察了岩石的电击穿概率与平均电场强度的关系。实验结果发现:7%空隙率的黄砂岩电击穿场强为70kV/cm;0.8%空隙率的白大理岩电击穿场强为160kV/cm。岩石孔隙率的大小对电击穿场强影响显著,孔隙率越大,电击穿场强越小。岩石厚度对电击穿场强也有一定影响,电击穿场强随厚度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脉冲 电击穿 岩石 去离子水 电击穿场强 等离子体钻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除尘器中离子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曾宇翾 沈欣军 +2 位作者 章旭明 刘振 闫克平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208-2211,共4页
利用二维激光粒子成像测速技术(2D-PIV),在接近起晕电压的条件下研究了针-板型电除尘器中离子风产生和传播的规律.实验中,在没有外加气流的条件下对离子风进行测试,测试点位于放电电极附近,示踪粒子为香烟.结果表明:离子风能在相对... 利用二维激光粒子成像测速技术(2D-PIV),在接近起晕电压的条件下研究了针-板型电除尘器中离子风产生和传播的规律.实验中,在没有外加气流的条件下对离子风进行测试,测试点位于放电电极附近,示踪粒子为香烟.结果表明:离子风能在相对较低的电压(-3kV)下产生,并在针-板电极间形成典型的离子风流场;离子风在电场的加速下,当其离开放电极为5~15mm时,可以达到最大值,随后其速度开始下降,且离子风速度与施加于高压电极的电压满足线性关系;输入功率是决定离子风速度的关键因素,输入功率对离子风的加速作用远大于电极间距对离子风速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风 PIV 电除尘 细颗粒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S-1催化蔗糖一步法醇解制备乳酸甲酯工艺研究
3
作者 吕喜蕾 蒋雨希 +3 位作者 宁术余 任傲天 秦雯琪 吕秀阳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1-648,共8页
聚乳酸是已经商业化的生物基高分子材料,但价格较高,因此廉价单体乳酸(LA)的开发至关重要。化学催化转化生物质糖制备乳酸甲酯(MLA)是一条有巨大潜力的路线。与大多数研究中采用的结晶果糖相比,蔗糖产量大、价格低,以蔗糖为原料可以大... 聚乳酸是已经商业化的生物基高分子材料,但价格较高,因此廉价单体乳酸(LA)的开发至关重要。化学催化转化生物质糖制备乳酸甲酯(MLA)是一条有巨大潜力的路线。与大多数研究中采用的结晶果糖相比,蔗糖产量大、价格低,以蔗糖为原料可以大大降低MLA的生产成本。研究对In⁃TS⁃1催化蔗糖一步合成MLA的工艺进行了探索,对分子筛的Ti/Si摩尔比进行了优化,试验表明Ti/Si摩尔比为0.015时催化效果较佳。优化得到了较佳的工艺条件:在170℃下,用占底物质量分数50%的In⁃TS⁃1催化10 g·L^(-1)的蔗糖反应18 h,MLA的收率最高,为55.4%。此外,一定的含水量可以提高MLA的收率,当含水量是4%时,MLA+LA的收率可以达到61.7%。未来生产中,有希望直接以甘蔗汁为原料连续化生产MLA。研究工作为蔗糖生产MLA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 乳酸甲酯 In-TS-1 醇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模拟技术在生物质转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4
作者 郭鹏坤 李攀 +4 位作者 常春 徐桂转 石晓华 白净 方书起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027-3040,共14页
生物质是指源于动植物的、具有碳固定能力的可再生资源。本文综述了计算机模拟在生物质转化中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生物质转化利用的主要技术,包括生物质气化、液化、物理转化、生物转化等。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辅助... 生物质是指源于动植物的、具有碳固定能力的可再生资源。本文综述了计算机模拟在生物质转化中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生物质转化利用的主要技术,包括生物质气化、液化、物理转化、生物转化等。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辅助生物质转化研究的应用进展,包括基于热力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的流程模拟Aspen Plus、PRO/Ⅱ,以量子化学为基础的分子模拟Gaussian 09w、Materials Studio,对多个参数交互作用效果分析并优化的条件优化模拟Design Expert等。同时,概述了全生命周期评估(life cycle assessment,LCA)、神经网络模拟(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s)、数值模拟在生物质转化中的应用,最后对计算机模拟在生物质转化中的发展应用进行了展望,指出应继续研究贴合生物质转化过程,避免对真实过程简化的模型,同时进一步研究通过不同模拟的复合来增强模拟效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流程模拟 分子模拟 条件优化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基乙酰丙酸及乙酰丙酸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子华 常春 +3 位作者 李攀 白净 方书起 陈俊英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0-301,共12页
为了制备乙酰丙酸和乙酰丙酸酯两种新型平台化合物,今从工艺路线、原料、预处理和催化剂4个角度,对比阐述了乙酰丙酸和乙酰丙酸酯两类平台化合物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综述了近年来生物质基制备乙酰丙酸和乙酰丙酸酯的研究趋势。首先分析... 为了制备乙酰丙酸和乙酰丙酸酯两种新型平台化合物,今从工艺路线、原料、预处理和催化剂4个角度,对比阐述了乙酰丙酸和乙酰丙酸酯两类平台化合物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综述了近年来生物质基制备乙酰丙酸和乙酰丙酸酯的研究趋势。首先分析了乙酰丙酸和乙酰丙酸酯的合成工艺路线的特点,列举了不同生物质原料在乙酰丙酸和乙酰丙酸酯中的应用,并对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生物质制备乙酰丙酸和乙酰丙酸酯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进一步对不同种类催化剂在乙酰丙酸和乙酰丙酸酯的应用进行了总结。根据近年来生物质制备乙酰丙酸和乙酰丙酸酯的研究现状,展望了该研究领域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乙酰丙酸 乙酰丙酸酯 酯化 预处理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壳中水合二氧化硅溶出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方世东 李洪亮 +2 位作者 方书起 常春 陈俊英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50-2354,共5页
对水合二氧化硅的溶出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方法为:稻壳先在管式炉内炭化并通入水蒸气得到稻壳灰,后用氢氧化钠溶液与稻壳灰内水合二氧化硅反应将其溶出。考察并讨论了炭化阶段和反应过程中对水合二氧化硅溶出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实... 对水合二氧化硅的溶出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方法为:稻壳先在管式炉内炭化并通入水蒸气得到稻壳灰,后用氢氧化钠溶液与稻壳灰内水合二氧化硅反应将其溶出。考察并讨论了炭化阶段和反应过程中对水合二氧化硅溶出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合适的炭化温度为600℃,稻壳与水蒸气用量比(质量比)是1∶2,炭化时间为30min,氢氧化钠质量分数为3%,反应时间是180min,固液比为1∶20(g/mL),在溶出过程中,水合二氧化硅的溶出率可达到98.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 水合二氧化硅 溶出 炭化 氢氧化钠 水蒸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场强脉冲电场杀灭水中大肠杆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寇艳芹 郑超 +3 位作者 徐羽贞 黄逸凡 刘振 闫克平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06-812,共7页
采用高频低场强脉冲电场系统对水中的大肠杆菌进行灭菌研究,探索反应器结构、电气参数及水质参数等对脉冲电场灭菌效率和能量效率的影响.圆筒式反应器体积为500 mL,平均脉冲场强为3~12 kV/cm,脉冲频率可以高达20 kHz.最佳高压电极结构... 采用高频低场强脉冲电场系统对水中的大肠杆菌进行灭菌研究,探索反应器结构、电气参数及水质参数等对脉冲电场灭菌效率和能量效率的影响.圆筒式反应器体积为500 mL,平均脉冲场强为3~12 kV/cm,脉冲频率可以高达20 kHz.最佳高压电极结构为6层均匀分布的直径为40 mm的网电极.脉冲电场的杀菌效率和能量效率随着脉宽和场强的增大而提高,水的电导率影响波形和单脉冲能量的变化,从而影响杀菌效果,当初始细菌密度降低时有利于彻底杀光.脉冲频率对杀菌无明显影响,但高频率能够大幅缩短处理时间.当脉冲电压为6 kV,脉宽为30 μs,水的电导率为2.5 μS/cm,细胞初始密度为103~106 cfu/mL时,在消耗能量〈200 J/mL,水温〈40 ℃的前提下,脉冲电场处理后细菌密度下降了1、2个对数.当细菌初始密度低于1 250 cfu/mL时,细菌被全部杀光,实现了非热低温灭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 低场强 脉冲电场 消毒灭菌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基平台化合物制备乙酰丙酸缩酮酯的工艺 被引量:2
8
作者 郭鹏坤 徐艳丽 +4 位作者 李攀 常春 肖泽 白净 方书起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50-1257,共8页
为了探究由生物质基平台化合物制备乙酰丙酸缩酮酯的工艺路线,以超低酸为催化剂,由乙酰丙酸乙酯(EL)和甘油(GLY)为原料制备乙酰丙酸甘油缩酮乙酯(ELK)。考察并优化ELK生成的工艺条件,在反应温度为127℃、真空度为91 kPa、当EL与GLY摩尔... 为了探究由生物质基平台化合物制备乙酰丙酸缩酮酯的工艺路线,以超低酸为催化剂,由乙酰丙酸乙酯(EL)和甘油(GLY)为原料制备乙酰丙酸甘油缩酮乙酯(ELK)。考察并优化ELK生成的工艺条件,在反应温度为127℃、真空度为91 kPa、当EL与GLY摩尔比n(EL):n(GLY)为5.1时,ELK的摩尔收率达到98.9%。在此基础上,利用红外光谱、液质、气质和核磁共振对产物ELK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此体系真空度、n(EL):n(GLY)、反应温度等因素对ELK的产率影响显著,经过提纯工艺,获得了纯度95%左右的EL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丙酸乙酯(EL) 甘油(GLY) 乙酰丙酸甘油缩酮乙酯(ELK) 催化 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临界甲醇中NiO催化生物质糖转化制备乳酸甲酯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立新 吕喜蕾 +1 位作者 阮厚航 吕秀阳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41-847,共7页
生物质化学催化制备乳酸甲酯是一条有工业化应用前景的途径。论文在不同来源NiO筛选基础上,开展了近临界甲醇中NiO催化生物质糖转化制备乳酸甲酯的工艺优化,结合催化剂表征,对NiO催化生物质糖转化为乳酸甲酯的机理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 生物质化学催化制备乳酸甲酯是一条有工业化应用前景的途径。论文在不同来源NiO筛选基础上,开展了近临界甲醇中NiO催化生物质糖转化制备乳酸甲酯的工艺优化,结合催化剂表征,对NiO催化生物质糖转化为乳酸甲酯的机理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NiO对葡萄糖催化转化制备乳酸甲酯反应的影响很大,购自Aladdin的NiO催化效果最好。在较佳工艺条件下,近临界甲醇中NiO催化葡萄糖转化为乳酸甲酯的摩尔收率可达46.2%。同时催化剂重复使用试验表明Aladdin的NiO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中等强度的酸性可能是影响乳酸甲酯收率的核心因素,中等强度酸含量越高,乳酸甲酯的摩尔收率就越高。研究工作将促进生物质化学催化制备乳酸甲酯非均相催化体系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甲酯 氧化镍 生物质糖 近临界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共熔溶剂分离生物质资源提取纤维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鲁俊良 郞金燕 +1 位作者 杨鸿燕 张恒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6-71,共6页
在传统溶剂法提取纤维素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新型深度共熔溶剂法分离生物质资源提取纤维素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国内外深度共熔溶剂在节能减排、生物降解、工艺操作方面的应用优势以及其黏度较高、电导率差、与酶相容性不好等缺陷,为进一... 在传统溶剂法提取纤维素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新型深度共熔溶剂法分离生物质资源提取纤维素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国内外深度共熔溶剂在节能减排、生物降解、工艺操作方面的应用优势以及其黏度较高、电导率差、与酶相容性不好等缺陷,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溶剂法提高纤维素和副产物木质素得率提供理论支持,并对其今后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溶剂 生物质资源 深度共熔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丁酸热解实验和动力学模型研究
11
作者 蒋思依 刘严 +2 位作者 成有为 王丽军 李希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2-400,共9页
为了构建准确可靠的异丁酸热解反应动力学模型,采用流动反应器研究了异丁酸气相热解反应过程,考察了异丁酸分压为10~20 kPa、反应温度为848~908 K、停留时间为2~3.5 s条件下热解产物的变化规律;采用理论计算方法研究了异丁酸单分子热解... 为了构建准确可靠的异丁酸热解反应动力学模型,采用流动反应器研究了异丁酸气相热解反应过程,考察了异丁酸分压为10~20 kPa、反应温度为848~908 K、停留时间为2~3.5 s条件下热解产物的变化规律;采用理论计算方法研究了异丁酸单分子热解、异构化、氢提取、β-裂解、中间体二甲基乙烯酮热解等反应路径,开发了1个包含271种组分、3122步反应的详细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预测热解产物的变化规律。通过生成速率和敏感性分析,得到了异丁酸热解过程,强调了氢提取反应的重要作用,α-H的提取反应是异丁酸的主要消耗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丁酸 热解 流动反应器 动力学模型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类固-液相变吸收剂捕集CO_(2)及反应-相变机制
12
作者 黄艳 宋涛 +7 位作者 钟昕玲 董致远 胡治平 孔维鑫 王涛 方梦祥 李伟 李素静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2-860,共9页
纯氨基酸构建的固-液相变吸收剂存在二氧化碳(CO_(2))吸收速率低、难再生等缺陷。据此,以CO_(2)吸收与沉淀能力较好的丙氨酸钾(K-Ala)为主吸收剂,以耐降解、反应性高的哌嗪(PZ)为活化剂,以可促进固相生成的正丙醇(NPA)为溶剂,构建了K-Al... 纯氨基酸构建的固-液相变吸收剂存在二氧化碳(CO_(2))吸收速率低、难再生等缺陷。据此,以CO_(2)吸收与沉淀能力较好的丙氨酸钾(K-Ala)为主吸收剂,以耐降解、反应性高的哌嗪(PZ)为活化剂,以可促进固相生成的正丙醇(NPA)为溶剂,构建了K-Ala+PZ+NPA+H_2O新型固-液相变CO_(2)吸收体系,并对该体系的CO_(2)捕集性能、反应机理、相变机制等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饱和CO_(2)负荷为0.68 mol·mol^(-1),体系再生效率达83.04%,捕集性能良好。饱和固相中主要包含丙氨酸钾氨基甲酸酯(K-Ala-COO^(-))、哌嗪氨基甲酸酯(PZ-COO^(-))和碳酸氢盐(HCO_(3)^(-))。上述产物比原组分极性更高、溶剂化自由能更低,因此形成了产物间自聚并出现固液分相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固-液相变吸收剂 氨基酸盐 量子化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湿法PE隔膜生产工艺用白油变色原因
13
作者 李静 冯祎平 +2 位作者 吕逍雨 徐冰冰 莫学坤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5-635,共11页
白油是锂离子电池湿法聚乙烯(PE)隔膜生产中的造孔剂。针对白油循环使用过程中油品外观发黄、黄色物质未定性等问题,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模拟生产工艺条件下白油、PE、抗氧化剂1010(I1010)的结构变化与耐黄变性能的关系,... 白油是锂离子电池湿法聚乙烯(PE)隔膜生产中的造孔剂。针对白油循环使用过程中油品外观发黄、黄色物质未定性等问题,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模拟生产工艺条件下白油、PE、抗氧化剂1010(I1010)的结构变化与耐黄变性能的关系,以及质量比不同的3种物料混合物的结构变化、耐黄变性能与质量比的关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高分辨质谱技术对回收油中黄色物质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白油、PE和I1010在工艺过程中均发生氧化反应,变黄物质的产生是三者协同作用的结果,其中PE和I1010为主要诱因;黄色物质为芳香酯类化合物和I1010。本研究为白油循环使用工艺的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油 外观发黄 协同作用 红外光谱技术 高分辨质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ligo(dT)亲和层析介质的载量比较和机制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谭远志 张鹏程 +3 位作者 孙艳娜 张其磊 姚善泾 林东强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252,共10页
针对Oligo(d T)亲和层析介质的吸附性能,以poly(A)为模型分子,考察了4种Oligo(d T)亲和层析介质的静态吸附平衡、吸附动力学和动态结合载量(DBC),探讨了载量影响相关机制。结果表明,4种介质的合适吸附条件均为0.6 mol·L-1Na Cl、p ... 针对Oligo(d T)亲和层析介质的吸附性能,以poly(A)为模型分子,考察了4种Oligo(d T)亲和层析介质的静态吸附平衡、吸附动力学和动态结合载量(DBC),探讨了载量影响相关机制。结果表明,4种介质的合适吸附条件均为0.6 mol·L-1Na Cl、p H=6~7;Monomix d T20静态吸附容量最大,且poly(A)能扩散至介质微球深层孔内,而Poros Oligo(d T)25、Praesto Jetted (d T)25和Nano Gel d T20等3种介质中poly(A)均主要为表层吸附、静态吸附容量稍低;对于DBC,Nano Gel d T20和Monomix d T20的10%穿透的DBC较高,而Poros Oligo (d T)25和Praesto Jetted (d T)25相对略低。经分析,影响载量的主要因素包含基质种类、微球孔径、配基密度、间隔臂和配基长度等。对于基质种类,聚苯乙烯基质可能孔道结构较为特别。对于微球孔径,应针对不同大小的m RNA分子定制不同孔径的微球,以平衡传质阻力与可及吸附表面积之间的矛盾,从而增大DB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和层析 m RNA 寡脱氧胸腺苷酸 载量 生物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β制备工艺对其催化果糖转化生成乳酸甲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蒋雨希 魏茜文 +2 位作者 任傲天 吕喜蕾 吕秀阳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2,共8页
乳酸甲酯(MLA)是重要的生物质基平台化合物。Snβ分子筛催化生物质糖醇解制备MLA技术具有重要的工业化应用前景。针对Snβ分子筛催化剂制备工艺对其活性和重复使用性能影响的研究非常不系统、不全面等问题,详细考察了Snβ分子筛催化剂... 乳酸甲酯(MLA)是重要的生物质基平台化合物。Snβ分子筛催化生物质糖醇解制备MLA技术具有重要的工业化应用前景。针对Snβ分子筛催化剂制备工艺对其活性和重复使用性能影响的研究非常不系统、不全面等问题,详细考察了Snβ分子筛催化剂制备过程中脱铝、浸渍和焙烧等3步的工艺参数对其结构及催化果糖转化生成MLA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nβ分子筛制备过程中市售Hβ分子筛脱铝步骤需要强酸,其中硝酸较佳;Hβ分子筛的硅铝比(物质的量比(n(Si):n(Al))、酸处理过程中酸浓度、浸渍液中SnCl_(2)浓度和焙烧温度都存在较佳条件,具体为:以n(Si):n(Al)=60的Hβ分子筛为原料、经质量分数为47%的HNO_(3)脱铝、再在浓度为0.1 mol·L^(-1)的SnCl_(2)乙醇溶液中浸渍、最后在550℃下焙烧得到的催化剂具有较佳的反应活性,用该催化剂180℃下催化果糖反应6 h时MLA收率最高可达53.6%;此外,该催化剂还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表征结果显示,采用上述工艺制备的催化剂,Sn可以进入β分子筛骨架。本研究可为生物质非均相催化醇解制备MLA技术的工业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糖 乳酸甲酯 Snβ分子筛 催化剂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李月明 申雅靓 +4 位作者 刘明杰 林月敏 鲍宗必 杨启炜 张治国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1-702,共22页
共价有机框架(COFs)是一类基于共价键连接的多孔晶态有机聚合物,因其结构的多样性和丰富的功能化位点使得其在诸多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然而基于可逆共价键设计的COFs材料有限的化学稳定性限制了此类材料的进一步应用。近年来,由... 共价有机框架(COFs)是一类基于共价键连接的多孔晶态有机聚合物,因其结构的多样性和丰富的功能化位点使得其在诸多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然而基于可逆共价键设计的COFs材料有限的化学稳定性限制了此类材料的进一步应用。近年来,由于化学稳定性的提升,基于C=C双键构筑得到的乙烯基COFs(V-COFs)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综述旨在通过系统总结此类新兴V-COFs材料的合成方法和应用情况,深入分析其研究进展,对V-COFs材料的未来发展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共价有机框架材料 合成策略 光催化 有机发光材料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聚乙烯亚胺水凝胶的制备及其抑菌性
17
作者 卢丹 吴升冬 +1 位作者 沈冲 孟琴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5-813,共9页
纤维素是地球上存量最大的生物质,为了将其功能化并开拓新的用途,制备了一种纤维素基的抗菌水凝胶,并利用平板抑菌实验证明了其对两种常见植物病害真菌有良好的抑制效果。首先,采用高碘酸钠将纤维素氧化,测定其氧化度,并得到最适氧化条... 纤维素是地球上存量最大的生物质,为了将其功能化并开拓新的用途,制备了一种纤维素基的抗菌水凝胶,并利用平板抑菌实验证明了其对两种常见植物病害真菌有良好的抑制效果。首先,采用高碘酸钠将纤维素氧化,测定其氧化度,并得到最适氧化条件;然后将氧化纤维素与聚乙烯亚胺反应生成水凝胶,并通过高速匀浆得到质量分数为1.0%的水凝胶悬浮液;最后,评价纤维素-聚乙烯亚胺水凝胶(PEI/OC-gel)对水稻稻瘟病菌和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质量浓度高于0.75 mg·mL^(-1)的PEI/OC-gel可有效抑制稻瘟病菌和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的生长,因此有望将其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和西瓜蔓枯病等常见的植物真菌性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聚乙烯亚胺 水凝胶 植物病害真菌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辅助抗体连续捕获过程表征和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18
作者 贾思宁 孙艳娜 +3 位作者 高栋 王海彬 姚善泾 林东强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2-761,共10页
针对双柱连续流层析CaptureSMB连续捕获过程,提出了模型辅助过程表征方法。首先,比较了传统实验设计方法(DoE)和模型辅助方法,对6个中高风险参数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传统DoE方法无法准确表征参数对过程性能的影响,而模型辅助方法可排... 针对双柱连续流层析CaptureSMB连续捕获过程,提出了模型辅助过程表征方法。首先,比较了传统实验设计方法(DoE)和模型辅助方法,对6个中高风险参数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传统DoE方法无法准确表征参数对过程性能的影响,而模型辅助方法可排除无效操作点且考察范围更广。其次,通过模型确定了连接上样流速、连接上样时间和断开上样流速的参数范围,预测了最大过程产率操作点,进一步通过蒙特卡罗模拟和评估操作点的稳健性,得到最优的过程产率操作点。实验结果表明,模型辅助方法准确可靠,节约了时间和材料成本,可为连续捕获过程表征与优化提供指导,促进连续制造的工业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连续捕获 层析模型 过程表征 过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r-LiBr催化葡萄糖二酸单钾盐合成2,5-呋喃二甲酸工艺优化
19
作者 吕喜蕾 魏茜文 +3 位作者 任傲天 蒋雨希 秦雯琪 吕秀阳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0-896,共7页
2,5-呋喃二甲酸(2,5-FDCA)是一种发展潜力大的生物基聚酯单体,其中葡萄糖-葡萄糖二酸路线生产2,5-FDCA是一条有前景的路线。为了筛选出更适合工业化的催化体系,对HBr-LiBr催化葡萄糖二酸单钾盐脱水环合制备2,5-FDCA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 2,5-呋喃二甲酸(2,5-FDCA)是一种发展潜力大的生物基聚酯单体,其中葡萄糖-葡萄糖二酸路线生产2,5-FDCA是一条有前景的路线。为了筛选出更适合工业化的催化体系,对HBr-LiBr催化葡萄糖二酸单钾盐脱水环合制备2,5-FDCA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基于溶剂筛选,发现在含O═S═O的溶剂中,反应效果较佳,提出葡萄糖二酸与环丁砜可能的成环溶剂效应机理。优化得到葡萄糖二酸单钾盐脱水环合制备2,5-FDCA的较佳催化剂配比(质量分数):w(HBr)=2%、w(LiBr)=5%,2,5-FDCA的收率为81.1%。测定不同底物质量分数下葡萄糖二酸单钾盐脱水环合制备2,5-FDCA的动力学数据,反应速率常数随着底物浓度的提高逐渐减小。发现含水量是HBr-LiBr催化体系的反应敏感参数,当含水量从2.2%提高到8.2%时,2,5-FDCA的收率从75.2%下降到20.6%。研究工作为葡萄糖-葡萄糖二酸路线生产2,5-FDCA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二酸单钾盐 2 5-呋喃二甲酸 HBr-LiBr催化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电压环境工程应用研究关键技术问题分析及展望 被引量:91
20
作者 闫克平 李树然 +12 位作者 冯卫强 郑钦臻 杜艳艳 沈欣军 戴绍龙 寇艳芹 徐羽贞 王仕龙 韩平 朱安娜 冯文强 黄逸凡 刘振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528-2544,共17页
高压(HV)放电技术通过施加高压电场来产生大量自由电子和活性物质,使之能控制和去除环境污染物。为此,介绍了高压放电在脱硫、脱硝、除尘、挥发性有机气体(VOCs)去除、臭氧发生、水处理和灭菌等方面的应用。高压放电脱硫脱硝采用流光电... 高压(HV)放电技术通过施加高压电场来产生大量自由电子和活性物质,使之能控制和去除环境污染物。为此,介绍了高压放电在脱硫、脱硝、除尘、挥发性有机气体(VOCs)去除、臭氧发生、水处理和灭菌等方面的应用。高压放电脱硫脱硝采用流光电晕形式在气相或异相中氧化气态污染物,后者效率高于前者。随其处理风量的不断增加,应研发脉冲电源和交直流叠加(AC/DC)电源以提高反应器能量密度和脱除能力。静电除尘技术发展历史长,其除尘能力进一步的提高受到本体设计不合理、电源技术落后和2次扬尘等问题的限制。以电除尘指数取代传统Deutsch公式,并指导本体设计选型和电源优化,能有效提高除尘效率。高压放电还可用于臭氧发生,短脉冲电源研发、气源组分添加和装置冷却是其研发重点。高压放电能处理VOCs和污染废水,前者以放电结合催化为主,后者则兼有液下和沿面放电,目前仍需提高能量利用效率。放电除了能杀灭微生物外,还能在保持活性的前提下收集微生物。高压放电技术仍需向工业示范和联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脱硫 脱硝 电除尘器 VOCs脱除 臭氧发生 水处理 微生物灭活 微生物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