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要活性维生素25-羟基维生素D_(3)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徐志南 田书毓 +2 位作者 毕可 黄磊 连佳长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1,共11页
25-羟基维生素D_(3)(25-hydroxyvitamin D_(3),25(OH)VD_(3))是维生素D_(3)(vitamin D_(3),VD_(3))在人和动物体内发挥作用的主要存在形式,具有比VD_(3)更高的生物效价,且能大大减轻肝脏代谢负担,因而成为具有重要发展前景的食品和饲料... 25-羟基维生素D_(3)(25-hydroxyvitamin D_(3),25(OH)VD_(3))是维生素D_(3)(vitamin D_(3),VD_(3))在人和动物体内发挥作用的主要存在形式,具有比VD_(3)更高的生物效价,且能大大减轻肝脏代谢负担,因而成为具有重要发展前景的食品和饲料添加剂。目前主要通过从天然原料和食品加工副产物中提取天然甾醇,再经多步化学反应实现小规模生产。但这一生产路线存在原料来源受限、天然甾醇分离纯化难度大、后续化学合成步骤多和产率低等缺点。近年来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已涌现多种生物催化生产和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构建工程酵母生产等新技术。作者首先介绍了化学全合成和化学半合成法的优缺点,综述了以VD_(3)为原料通过生物催化合成25(OH)VD_(3)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工程酵母生物合成25(OH)VD_(3)的最新技术,对其工业化生产技术的发展前景开展较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基维生素D_(3) 生物合成 生物转化 维生素D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Fenton反应体系Fe^(2+)固定化技术及催化反应工艺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郑展望 雷乐成 +2 位作者 邵振华 王宇峰 岑沛霖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39-744,共6页
对 Na-Y 分子筛、Na-X 分子筛、硅胶和 D001 树脂作为 Fe2+固定化载体进行了研究。从负载量、稳定性、催化氧化性能和经济性等方面综合比较,Na-Y 型分子筛是一种理想的载体。通过优化条件制备了 Fe-Y 催化剂,并对其在非均相 UV/Fenton ... 对 Na-Y 分子筛、Na-X 分子筛、硅胶和 D001 树脂作为 Fe2+固定化载体进行了研究。从负载量、稳定性、催化氧化性能和经济性等方面综合比较,Na-Y 型分子筛是一种理想的载体。通过优化条件制备了 Fe-Y 催化剂,并对其在非均相 UV/Fenton 反应体系中催化氧化苯酚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催化体系在 pH 2.0~10.0 范围内都能高效地催化氧化苯酚,在基准条件下,反应时间 30min 时,其去除率接近 100%。该体系比 H2O2/Fe-Y,UV/H2O2和 UV/Fe-Y 体系对苯酚的降解效率大大提高,说明 UV 和 H2O2/Fe-Y 之间存在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催化剂 废水处理 UV/FENTON 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猕猴桃果多糖的分离纯化与抗肿瘤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卢丹 俞立超 姚善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3-215,共3页
从中华猕猴桃果中提取粗多糖FP,FP经阴离子交换层析得到多糖FP1和FP2。采用S180移植瘤模型,考察FP、FP1和FP2的抗肿瘤作用。结果表明,多糖FP2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在150mg/kg的给药剂量下,对S180肿瘤细胞的抑制率达到54.2%。凝胶过滤... 从中华猕猴桃果中提取粗多糖FP,FP经阴离子交换层析得到多糖FP1和FP2。采用S180移植瘤模型,考察FP、FP1和FP2的抗肿瘤作用。结果表明,多糖FP2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在150mg/kg的给药剂量下,对S180肿瘤细胞的抑制率达到54.2%。凝胶过滤层析表明,FP2为单一的组分。纸层析表明,FP2含有D-葡萄糖、D-甘露糖和D-半乳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猕猴桃 多糖 纯化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提取葛根渣中异黄酮的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施英英 薛培俭 夏黎明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6年第1期62-64,共3页
葛粉提取后形成的葛根渣含有活性成分异黄酮,将葛根渣的酶法预处理与乙醇抽提工艺相结合,可使异黄酮的提取率明显提高。以10 g葛根渣为原料,当纤维素酶用量为10 FPIU(以每克葛根渣计,下同),处理12 h后,总异黄酮得率可增至1.14%,为常规... 葛粉提取后形成的葛根渣含有活性成分异黄酮,将葛根渣的酶法预处理与乙醇抽提工艺相结合,可使异黄酮的提取率明显提高。以10 g葛根渣为原料,当纤维素酶用量为10 FPIU(以每克葛根渣计,下同),处理12 h后,总异黄酮得率可增至1.14%,为常规醇提法的1.36倍;在木聚糖酶用量为300 IU的条件下,处理6 h后,总异黄酮得率1.28%,为常规醇提法的1.52倍。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之间存在着协同作用:每克葛根渣采用300 IU的木聚糖酶和7.5 FPIU的纤维素酶协同处理6 h后,总异黄酮得率可达1.38%,为常规醇提法的1.6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异黄酮 葛根 纤维素酶 木聚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除大豆中致甲状腺肿素、凝血素和胰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陈秋东 于平 岑沛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9-82,共4页
为去除大豆中致甲状腺肿素、凝血素、胰蛋白酶抑制剂三种抗营养因子,本文考察了干热、温热、浸泡发芽方法(内源性酶法)对三种因子灭活或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于热处理对大豆致甲状腺肿素的去除,温热处理对大豆凝血素、蛋白酶抑... 为去除大豆中致甲状腺肿素、凝血素、胰蛋白酶抑制剂三种抗营养因子,本文考察了干热、温热、浸泡发芽方法(内源性酶法)对三种因子灭活或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于热处理对大豆致甲状腺肿素的去除,温热处理对大豆凝血素、蛋白酶抑制剂的去除有显著效果,大豆发芽结合热处理能略微提高去除大豆凝血素、蛋白酶抑制剂的效果。因此总结出先90℃干热处理15min以上,后125℃湿热处理10min以上的简便且节能的大豆前处理工艺,上述三种抗营养因子去除率均达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抗营养因子 致甲状腺肿素 凝血素 胰蛋白酶抑制剂 热处理 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的抗菌性能研究 被引量:205
6
作者 郑连英 朱江峰 孙昆山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2000年第2期22-24,共3页
本文考察了不同分子量壳聚糖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抑菌性能 ,初步找出了壳聚糖分子量和浓度对抗菌抑菌作用的影响 ,提出了壳聚糖的抗菌机理。研究发现 :分子量在 3 0万以下时 ,壳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随分子量减... 本文考察了不同分子量壳聚糖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抑菌性能 ,初步找出了壳聚糖分子量和浓度对抗菌抑菌作用的影响 ,提出了壳聚糖的抗菌机理。研究发现 :分子量在 3 0万以下时 ,壳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随分子量减小而逐渐减弱 ;对大肠杆菌分子量越小 ,抗菌作用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菌 分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辅料生物菌剂堆肥发酵层温度变化 被引量:17
7
作者 汪开英 朱凤香 +1 位作者 王卫平 薛智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6-188,共3页
该文研究了添加不同辅料猪粪高温(>60℃)堆肥发酵层的温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堆肥发酵时间不同,堆肥高温层的位置和厚度呈动态变化,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即:各辅料处理的堆体高温发酵层出现在离顶部20 cm和离底部20 cm之间,高温发酵... 该文研究了添加不同辅料猪粪高温(>60℃)堆肥发酵层的温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堆肥发酵时间不同,堆肥高温层的位置和厚度呈动态变化,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即:各辅料处理的堆体高温发酵层出现在离顶部20 cm和离底部20 cm之间,高温发酵层厚度随着发酵期而递增。辅料对猪粪生物堆肥过程高温发酵期开始及其厚度、高温发酵期延续时间有显著影响,从辅料对猪粪高温堆肥发酵层温度变化的影响看,猪粪生物菌剂堆肥生产中选用20%左右砻糠和木屑作为辅料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料 发酵层温度 生物茼荆堆肥 猪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微胶囊固定化黄色短杆菌产谷氨酸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梅乐和 杨建丽 +2 位作者 钟春龙 林东强 姚善泾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00-1403,共4页
针对微生物发酵生产谷氨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固定化微生物发酵生产谷氨酸的新方法.采用硫酸纤维素钠(NaCS)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构成:NaCS-PDMDAAC微胶囊,由此微胶囊固定化黄色短杆菌后发酵生产谷氨酸.考察了不... 针对微生物发酵生产谷氨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固定化微生物发酵生产谷氨酸的新方法.采用硫酸纤维素钠(NaCS)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构成:NaCS-PDMDAAC微胶囊,由此微胶囊固定化黄色短杆菌后发酵生产谷氨酸.考察了不同质量浓度葡萄糖对游离和微囊化黄色短杆菌产谷氨酸的影响,并利用微胶囊化的黄色短杆菌进行多批次半连续培养.结果表明,NaCS-PDMDAAC微胶囊与产谷氨酸的黄色短杆菌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与游离培养相比较,微囊化后的黄色短杆菌的生长和产酸功能基本不受影响,容易获得较高的菌体密度,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胶囊平均生产能力可达到了15.29 g/(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S-PDMDAAC微胶囊 固定化 黄色短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壳聚糖酶菌株的诱变育种及其产酶条件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郑连英 隋斯光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039-1042,共4页
通过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对壳聚糖酶产生菌株Penicilliumsp.ZD Z1进行筛选,再经紫外诱变得到一株产酶活力较强的菌株,活力为0.58U/mL.采用三因素(温度、pH、转速)四水平正交分析,所得到菌种最适产酶培养条件为:28℃、培养... 通过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对壳聚糖酶产生菌株Penicilliumsp.ZD Z1进行筛选,再经紫外诱变得到一株产酶活力较强的菌株,活力为0.58U/mL.采用三因素(温度、pH、转速)四水平正交分析,所得到菌种最适产酶培养条件为:28℃、培养基初始pH4.5、摇瓶培养转速190r/min.用发酵粗酶液对4%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290000)水溶液进行降解实验,水解24h后测得黏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920,降解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酶 诱变育种 产酶条件 降解 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芯水解液发酵生产木糖醇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孙昆山 夏黎明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6-30,共5页
假丝酵母 (Candidasp .)菌株经驯化后显著地提高了对水解液中发酵抑制物质的耐受力 ,从而增加了木糖利用率和木糖醇得率。玉米芯水解液经过石灰中和后 ,在 30℃下采用驯化后的假丝酵母菌株直接发酵生产木糖醇。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 ,... 假丝酵母 (Candidasp .)菌株经驯化后显著地提高了对水解液中发酵抑制物质的耐受力 ,从而增加了木糖利用率和木糖醇得率。玉米芯水解液经过石灰中和后 ,在 30℃下采用驯化后的假丝酵母菌株直接发酵生产木糖醇。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 ,优化结果为 :接种量 1 0 % (体积比 ) ,种子龄 1 7h,氮源组成 :1 .5g/L的酵母浸膏 ,2 .5 g/L的胰蛋白胨 ,2 5 0mL三角瓶装液 1 2 0mL ,初始pH值 5 .5。在此条件下 ,木糖的利用率达 79.8% ,木糖醇得率达 6 2 .4 %。该方法大大降低了预处理的成本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糖 木糖醇 玉米芯 水解液 发酵 假丝酵母 生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褐变剂处理及MAP技术保鲜莴苣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于平 岑沛霖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51-54,共4页
研究了抗褐变剂处理和MAP技术保鲜莴苣的效果及莴苣贮藏过程中常见病害的抑制情况。研究表明 :质量分数 0 .5 %的抗坏血酸 +质量分数 0 .5 %的抗柠檬酸能够较好地抑制莴苣的酶促褐变 ;MAP技术中以 φO2 +φCO2 +φN2 =1% +2 % +97%保鲜... 研究了抗褐变剂处理和MAP技术保鲜莴苣的效果及莴苣贮藏过程中常见病害的抑制情况。研究表明 :质量分数 0 .5 %的抗坏血酸 +质量分数 0 .5 %的抗柠檬酸能够较好地抑制莴苣的酶促褐变 ;MAP技术中以 φO2 +φCO2 +φN2 =1% +2 % +97%保鲜莴苣的效果较好 ;在莴苣低温贮藏的 6d内 ,O2 及CO2 的体积分数基本达到动态平衡 ,并且分别维持在 9%及 2 6%左右 ;10 0mg/kgH2 O2 +MAP(φO2 +φCO2 +φN2 =1% +2 % +97% ) +低温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莴苣 抗褐变剂 MAP 病害 保鲜效果 蔬菜 MAP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细胞蛋白质合成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志南 陈海琴 +1 位作者 汪家权 岑沛霖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9-293,共5页
无细胞蛋白质合成系统是一种以外源mRNA或DNA为模板 ,通过在细胞抽提物的酶系中补充底物和能源物质来合成蛋白质的体外系统 .与传统的体内重组表达系统相比 ,体外无细胞合成系统具有多种优点 ,如可表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或含有非天然氨基... 无细胞蛋白质合成系统是一种以外源mRNA或DNA为模板 ,通过在细胞抽提物的酶系中补充底物和能源物质来合成蛋白质的体外系统 .与传统的体内重组表达系统相比 ,体外无细胞合成系统具有多种优点 ,如可表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或含有非天然氨基酸 (如D 氨基酸 )的特殊蛋白质 ,能够直接以PCR产物作为模板同时平行合成多种蛋白质 ,开展高通量药物筛选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等 .本文综述了无细胞蛋白质合成系统的发展历史、系统中合成蛋白质所需的能量供应、遗传模板的稳定性和微型无细胞生物反应器等多方面的研究 ,并探讨了无细胞蛋白质合成系统中存在的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多肽 生物合成 无细胞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单节杆菌催化17α-羟基-16β-甲基孕甾-4,9(11)二烯-3,20-二酮脱氢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普 林建平 +1 位作者 陈希杨 岑沛霖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035-1038,共4页
作为倍他米松合成的重要环节,本文研究了简单节杆菌催化17α 羟基 16β 甲基孕甾 4,9(11)二烯 3,20 二酮的C1,2微生物脱氢生成17α 羟基 16β 甲基孕甾 1,4,9(11)三烯 3,20 二酮的反应.考察了不同菌体量和底物质量浓度对反应初速度的影... 作为倍他米松合成的重要环节,本文研究了简单节杆菌催化17α 羟基 16β 甲基孕甾 4,9(11)二烯 3,20 二酮的C1,2微生物脱氢生成17α 羟基 16β 甲基孕甾 1,4,9(11)三烯 3,20 二酮的反应.考察了不同菌体量和底物质量浓度对反应初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菌体质量浓度有利于提高反应速率,反应初速度与底物质量浓度的关系符合米氏方程.考虑底物及产物的固液平衡以及产物抑制,建立了相应的动力学模型,并对不同初始底物质量浓度下的格氏物间歇脱氢反应过程曲线进行了拟合,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单节杆菌 格氏物 微生物脱氢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渣固态发酵产异黄酮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施英英 夏黎明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57-60,共4页
葛粉提取工艺中形成的废弃物葛根渣含有一定量的异黄酮。以葛根渣为主要原料,通过黑曲霉菌株的固态发酵,利用微生物产生的木聚糖酶和内切-β-葡聚糖酶(CMC酶)破坏细胞壁的纤维结构,促进异黄酮的溶出。优化后的固态发酵培养基由70%葛根渣... 葛粉提取工艺中形成的废弃物葛根渣含有一定量的异黄酮。以葛根渣为主要原料,通过黑曲霉菌株的固态发酵,利用微生物产生的木聚糖酶和内切-β-葡聚糖酶(CMC酶)破坏细胞壁的纤维结构,促进异黄酮的溶出。优化后的固态发酵培养基由70%葛根渣和30%麸皮组成,含水量70%。在30℃下发酵120h,总异黄酮提取得率为常规醇提法的1.82倍。HPLC图谱显示:固态发酵后大豆苷元的含量下降,而糖苷型异黄酮的含量明显增加,其中葛根素含量为每克葛根渣含3.97mg,比常规醇提法提高了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渣 固态发酵 异黄酮 葛根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糖醇发酵液脱色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方祥年 夏黎明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71-74,共4页
采用颗粒状活性炭对两种木糖醇发酵液进行脱色,就活性炭用量、起始pH值、脱色时间、搅拌速度和温度对脱色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来自半纤维素水解液的木糖醇发酵液H(FBH)以及来自纯木糖合成培养基的木糖醇发酵液X(FBX)的最佳脱... 采用颗粒状活性炭对两种木糖醇发酵液进行脱色,就活性炭用量、起始pH值、脱色时间、搅拌速度和温度对脱色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来自半纤维素水解液的木糖醇发酵液H(FBH)以及来自纯木糖合成培养基的木糖醇发酵液X(FBX)的最佳脱色条件为:在50℃、起始pH值6.0、搅拌速度125r/min的条件下脱色20min,两种发酵液的活性炭用量分别为250和150g/L。如果先将FBH的pH值调节至3.0,抽滤除去因调节pH值而产生的色素沉淀后,回调pH值至6.0,再进行活性炭脱色,则可以节约活性炭用量约50g/L,同时提高木糖醇回收率约6%。该结果将有助于建立一套完整高效的发酵法生产木糖醇的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糖醇 发酵液 活性炭 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无细胞蛋白质合成系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海琴 徐志南 +2 位作者 汪诚 廖玉华 岑沛霖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43-847,共5页
在近几年来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的大肠杆菌无细胞蛋白质合成系统中,大肠杆菌抽提物的制备、底物浓度的配比以及能量再生体系的选择是最关键的几个因素.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导基因,以缺失核酸酶I基因的大肠杆菌A19为实验菌株,通过对大... 在近几年来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的大肠杆菌无细胞蛋白质合成系统中,大肠杆菌抽提物的制备、底物浓度的配比以及能量再生体系的选择是最关键的几个因素.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导基因,以缺失核酸酶I基因的大肠杆菌A19为实验菌株,通过对大肠杆菌无细胞抽提物制备过程中菌体收集时间、细胞破碎压力、后处理条件等参数的摸索和确定、无细胞蛋白质合成系统中底物浓度配比的正交实验优化以及系统中能量再生体系的比较和选择,制备得到了GFP表达量为154μg/mL的大肠杆菌无细胞蛋白质合成系统,与优化前相比产量提高了2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生物合成 无细胞系统 绿色荧光蛋白(GF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酶切方式制备的壳寡糖抑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建国 郑连英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905-1908,共4页
壳寡糖可以抑制多种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其抑菌活性与其数均相对分子质量有密切关系.由专一性的壳聚糖混合酶、内切酶和外切酶降解制备3种不同数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壳寡糖C-1、C-2和C-3样品,通过抑制生长速率的方法,研究了3种壳寡糖对几种... 壳寡糖可以抑制多种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其抑菌活性与其数均相对分子质量有密切关系.由专一性的壳聚糖混合酶、内切酶和外切酶降解制备3种不同数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壳寡糖C-1、C-2和C-3样品,通过抑制生长速率的方法,研究了3种壳寡糖对几种常见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并采用抑菌圈法测定了壳寡糖对植物病原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结果表明,C-1和C-2都有较好的抑菌活性,C-2的抑菌活性明显优于C-1,C-3基本上没有抑菌活性,反而促进了植物病原菌的生长.抑菌效果因壳聚糖酶的酶切方式、壳寡糖的质量浓度和供试菌种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寡糖 壳聚糖酶 壳聚糖内切酶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蓝链霉菌抗生素次生代谢过程的调控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永泉 吴丹 +2 位作者 岑沛霖 陈时飞 郑静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46-450,共5页
天蓝链霉菌是抗生素代谢调控研究的模式菌株,它能产生十一烷基灵菌红素(Red)、放线紫红素(Act)、次甲霉素(Mmy)和CDA(Calcium-DependentAntibiotic)4种抗生素.详细介绍了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中途径专一调控基因、形态分化基因、双组份... 天蓝链霉菌是抗生素代谢调控研究的模式菌株,它能产生十一烷基灵菌红素(Red)、放线紫红素(Act)、次甲霉素(Mmy)和CDA(Calcium-DependentAntibiotic)4种抗生素.详细介绍了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中途径专一调控基因、形态分化基因、双组份信号传导基因以及其它一些重要的小分子物质对抗生素次生代谢的调控作用,并阐述了其相互协同调节的网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蓝链霉菌 抗生素次生代谢调控 基因组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Penicillium sp.ZD-Z1降解壳聚糖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连英 肖玉良 隋斯光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217-1221,共5页
采用六种不同的载体对Penicilliumsp.ZD Z1菌进行了固定化,多孔聚氨酯泡沫固定化效果最佳.在固定化生物反应器中同时产酶和降解壳聚糖,确定了菌体固定化的最佳条件为:载体用量为0.4g载体/50mL培养基、pH为5.0、摇瓶培养48h;在30℃、通... 采用六种不同的载体对Penicilliumsp.ZD Z1菌进行了固定化,多孔聚氨酯泡沫固定化效果最佳.在固定化生物反应器中同时产酶和降解壳聚糖,确定了菌体固定化的最佳条件为:载体用量为0.4g载体/50mL培养基、pH为5.0、摇瓶培养48h;在30℃、通气量为0.1m3/h条件下,连续进行18批同时产酶降解试验.结果发现,壳聚糖酶活力和壳聚糖降解效率保持稳定,每批产生的壳聚糖酶活力可达0.128U/mL以上,壳聚糖的黏均分子量可以降解到4kDa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 Penicilliumsp.ZD-Z1菌 壳聚糖 降解 聚氨酯泡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妆品用人表皮生长因子的离子交换法纯化和脱色工艺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肖为 徐志南 +1 位作者 周茂洪 岑沛霖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626-629,共4页
开发一套应用离子交换技术、以生产满足化妆品使用要求为目的的人表皮生长因子纯化和脱色工艺,脱色用离子交换树脂为D314.纯化条件:流速为150.0 mL/h,进样体积为80.0 mL,床高为10.0 cm;脱色条件:流速为60.0 mL/h,pH=5.0和床高为7.5 cm.... 开发一套应用离子交换技术、以生产满足化妆品使用要求为目的的人表皮生长因子纯化和脱色工艺,脱色用离子交换树脂为D314.纯化条件:流速为150.0 mL/h,进样体积为80.0 mL,床高为10.0 cm;脱色条件:流速为60.0 mL/h,pH=5.0和床高为7.5 cm.总收率超过53%,产品纯度高于32%,色泽呈白色或浅黄色,能够满足化妆品行业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表皮生长因子 离子交换 纯化 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