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体电流感觉阈值客观测试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5
1
作者 乐艳飞 刘军 +2 位作者 郑俊褒 楼正国 李光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270-271,274,共3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人体电流感觉阈值测试系统。当向被试施加特定频率、幅度的电流刺激时,被试的皮肤电流响应信号由一个放大仪客观地记录下来。被试的电流感觉阈值定义为被试无皮肤电流响应时所接受的最大刺激强度和有响应时所接受的最...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人体电流感觉阈值测试系统。当向被试施加特定频率、幅度的电流刺激时,被试的皮肤电流响应信号由一个放大仪客观地记录下来。被试的电流感觉阈值定义为被试无皮肤电流响应时所接受的最大刺激强度和有响应时所接受的最小刺激强度的平均值。相对现有的定量感觉测试方法,作者介绍的方法在理论上更加客观地评价被试的感觉程度。测试结果表明用新系统测试人体电流感觉阈值可重复性好,相对传统的测试系统更易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电流响应 感觉 阈值 客观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噪声降低振动觉阈值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周庆利 吴坚 刘军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00-703,共4页
本研究利用心理物理学实验来验证外加噪声可增强振动觉的随机共振现象。实验对象是人体手指光滑无毛处;所使用的外加噪声是不同于振动刺激的电噪声;采用二择一的强迫选择规则和变形上下法结合的实验方法。结果表明电噪声能降低所有受试... 本研究利用心理物理学实验来验证外加噪声可增强振动觉的随机共振现象。实验对象是人体手指光滑无毛处;所使用的外加噪声是不同于振动刺激的电噪声;采用二择一的强迫选择规则和变形上下法结合的实验方法。结果表明电噪声能降低所有受试者的振动感觉阈值,并表现出随机共振现象。文中所用测试方法能够滤除测试过程中心理干扰,因此所测结果具有客观,这为利用噪声现象来达到增强感觉的目的提供了进一步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物理学实验 随机共振 强迫选择法 变形上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感器阵列中阈上随机共振现象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军 《传感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54-857,共4页
研究了具有阈值特性的传感器阵列中的随机共振现象。使用相关系统数被来衡量输入随机信号和输出响应之间的非线性匹配程度。这一测度反映了输出与输入之间的信息转换率,因此可被用来考察阈值系统中的随机共振现象。文中从单个阈值单元... 研究了具有阈值特性的传感器阵列中的随机共振现象。使用相关系统数被来衡量输入随机信号和输出响应之间的非线性匹配程度。这一测度反映了输出与输入之间的信息转换率,因此可被用来考察阈值系统中的随机共振现象。文中从单个阈值单元模型出发,通过对输出信号进行估计,得出了噪声作用下输出随机变量与输入随机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仿真结果表明在该类系统中,不但存在有阈值下的随机共振现象,而且也存在阈值上随机共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阵列 阈值特性 相关系数 阈值上随机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脑电特征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胡瑞芬 李光 张锦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3期2187-2188,共2页
基于控制信号为皮层慢电位的脑机接口数据,本文提出了一种脑电模式识别的新方法。该算法将脑电数据的近似熵值、自相关系数和皮层慢电位组合成新的特征向量,并选取k-近邻法作为分类器进行模式识别。在公开测试集中,新算法能达到较高的... 基于控制信号为皮层慢电位的脑机接口数据,本文提出了一种脑电模式识别的新方法。该算法将脑电数据的近似熵值、自相关系数和皮层慢电位组合成新的特征向量,并选取k-近邻法作为分类器进行模式识别。在公开测试集中,新算法能达到较高的识别率,同时表明近似熵和自相关系数可以作为新参量对脑电数据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皮层慢电位 近似熵 自相关系数 K-近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分辨显微成像中荧光单分子定位算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林婉妮 金璐红 许迎科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9-237,共9页
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的发展,可为生物医学的研究提供前所未有的机会。基于单分子定位的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由于其相对简单的硬件结构,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单分子定位的超分辨成像巧妙利用荧光发光的特点,针对少量离散的随机... 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的发展,可为生物医学的研究提供前所未有的机会。基于单分子定位的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由于其相对简单的硬件结构,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单分子定位的超分辨成像巧妙利用荧光发光的特点,针对少量离散的随机发光的荧光分子进行成像,再通过拟合分析实现单分子的高精度空间定位。在这一过程中,荧光单分子的定位算法及图像处理速度显得尤其关键。对单分子定位成像算法的基本原理进行阐述,包括模型和估计器的选择以及重建结果的评估等内容。同时针对拟合方法和功能的不同,对10余种算法进行分类和比较,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算法展开讨论和分析,希望对未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子定位 算法 超分辨显微成像 点扩散函数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