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技术在生物传感器及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
作者 王丽江 陈松月 +1 位作者 刘清君 王平 《传感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81-587,共7页
纳米生物技术是纳米技术与生物技术交叉渗透形成的新技术,是纳米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将来生物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纳米颗粒是生物医学中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纳米材料,有着许多独特的性质。本文叙述了近年来国际上以纳... 纳米生物技术是纳米技术与生物技术交叉渗透形成的新技术,是纳米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将来生物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纳米颗粒是生物医学中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纳米材料,有着许多独特的性质。本文叙述了近年来国际上以纳米颗粒为基础的纳米技术在生物传感器及生物检测中的研究成果和进展,介绍了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以及它们在纳米生物传感器和纳米生物芯片中的应用,结合纳米病原微生物检测也介绍了我们进行的有关免疫传感器检测细菌的研究成果。最后,对该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技术 纳米生物学技术 纳米颗粒 纳米生物传感器 生物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电化学阻抗谱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灯 陈松月 +3 位作者 秦利锋 李蓉 王平 Li Yanbin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9,共5页
我们提出了用掺锡的三氧化二铟 (ITO)作为工作电极 ,通过硅烷化固定化技术 ,将抗大肠杆菌O15 7:H7单克隆抗体固定在ITO电极表面 ,利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来构建一种新型的免疫传感器。该新型的免疫传感器的检测限为 4× 10 3 CFU/mL ... 我们提出了用掺锡的三氧化二铟 (ITO)作为工作电极 ,通过硅烷化固定化技术 ,将抗大肠杆菌O15 7:H7单克隆抗体固定在ITO电极表面 ,利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来构建一种新型的免疫传感器。该新型的免疫传感器的检测限为 4× 10 3 CFU/mL ,检测线性范围为 4× 10 3 - 4× 10 6CFU/mL。实验研究表明 ,该传感器具有灵敏度较高 ,检测时间短 ,操作简单等优点 ,在临床医学和环境监测中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阻抗谱 免疫生物传感器 大肠杆菌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3
作者 廖静敏 李光 马念章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467-471,共5页
碳纳米管是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 ,将其用于修饰电极 ,可以降低化学物质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电位 ,改善生物分子氧化还原可逆性 ,其大比表面积有利于酶的固定化 ,还能促进酶活性中心与电极表面的电子传递。碳纳米管的这些特性对于提高生物检... 碳纳米管是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 ,将其用于修饰电极 ,可以降低化学物质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电位 ,改善生物分子氧化还原可逆性 ,其大比表面积有利于酶的固定化 ,还能促进酶活性中心与电极表面的电子传递。碳纳米管的这些特性对于提高生物检测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具有重大意义 ,为生物传感器领域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修饰电极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表面波DDT有机氯农药免疫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杨明艳 毛伟 +2 位作者 贝伟斌 陈芳 叶学松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共4页
采用自组装DDT抗体固定化技术,研制了以36°-YX LiTaO3为基底的双通道水平剪切声表面波(SH-SAW)DDT免疫生物传感器.在静态注射的测试方法下,研究了该传感器在液相痕量DDT检测中的原理和应用.实验表明,基于双通道声表面波检测技术的... 采用自组装DDT抗体固定化技术,研制了以36°-YX LiTaO3为基底的双通道水平剪切声表面波(SH-SAW)DDT免疫生物传感器.在静态注射的测试方法下,研究了该传感器在液相痕量DDT检测中的原理和应用.实验表明,基于双通道声表面波检测技术的DDT免疫生物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和重复性好的优点,传感器的检测下限为<1.57×10-9μg/L;在6×10-9μg/L^29×10-9μg/L检测范围内,传感器输出频率的变化与DDT的浓度成较好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表面波免疫生物传感器 自组装固定化 DDT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羟丁酸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马念章 李光 胡贵权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6-329,共4页
研制了一个可用于对人体内血清β-羟丁酸进行定量检测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将β-羟丁酸脱氢酶(HBDH)、辅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等固定于丝网印刷碳电极上,以铁氰化钾为电子传递剂,采用电流法对β-羟丁酸的浓度进行测定.并对铁氰化... 研制了一个可用于对人体内血清β-羟丁酸进行定量检测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将β-羟丁酸脱氢酶(HBDH)、辅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等固定于丝网印刷碳电极上,以铁氰化钾为电子传递剂,采用电流法对β-羟丁酸的浓度进行测定.并对铁氰化钾浓度、NAD浓度、溶液pH值及温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用该传感器测定血清β-羟丁酸的浓度,快速准确、重复性好,而且线性范围可达到30~550mg/L、用血量只需2μ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羟丁酸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丝网印刷电极 电子传递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细胞传感器集成芯片的设计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肖丽丹 余辉 +3 位作者 胡朝颖 蔡华 刘清君 王平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27-431,共5页
为了实现对细胞的生长凋亡等状态和电兴奋细胞的胞外电场及胞外离子代谢的同步检测,本研究提出了将具有对应功能的叉指电极(IDE)、微电极阵列(MEA)、光寻址电位传感器(LAPS)集成在单片硅基底上,设计了细胞多功能检测的集成芯片。在集成... 为了实现对细胞的生长凋亡等状态和电兴奋细胞的胞外电场及胞外离子代谢的同步检测,本研究提出了将具有对应功能的叉指电极(IDE)、微电极阵列(MEA)、光寻址电位传感器(LAPS)集成在单片硅基底上,设计了细胞多功能检测的集成芯片。在集成芯片的设计上,各功能模块采用多通道布局,并且优化了电极尺寸、电极间排布、电极表面特性处理等方面的设计,以减少电极之间干扰并提高性能。在加工方面利用SiO2层同时作为MEA、IDE的绝缘层和LAPS的保护层,采用微加工技术将三种传感器融合加工于同一硅基底上。器件的评估结果显示,3种传感器的性能和相应的单独设计芯片性能相近,且满足生物相容性的要求。本集成芯片成功弥补了传统细胞传感器检测参数单一的缺陷,建立了细胞多生理参数检测的细胞传感器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传感器 集成芯片 细胞电生理 胞外离子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二氧化硅掺杂的丝网印刷碳糊电极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1
7
作者 杨笑鹤 杨昊 +1 位作者 潘敏 陈裕泉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945-1948,共4页
研究了在丝网印刷碳糊电极上制作并改进生物敏感膜的过程,完成了基于纳米二氧化硅掺杂的用于测量人体血浆中葡萄糖浓度的生物传感器的制作.从酶促动力学原理分析了电极和生物敏感膜在各种实验参数优化前后的特性.实验证明:优化后的传感... 研究了在丝网印刷碳糊电极上制作并改进生物敏感膜的过程,完成了基于纳米二氧化硅掺杂的用于测量人体血浆中葡萄糖浓度的生物传感器的制作.从酶促动力学原理分析了电极和生物敏感膜在各种实验参数优化前后的特性.实验证明:优化后的传感器灵敏度提高了2.6倍,检测范围为1.1~33.3mmol/L,对测试范围内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样本,相对标准偏差均<5(,且稳定性良好,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纳米颗粒 反应动力学 灵敏度 葡萄糖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散动力学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设计
8
作者 杨昊 杨笑鹤 +1 位作者 陈裕泉 潘敏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209-2213,共5页
为解决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液流式小样品检测时,由于微反应器腔体通道高度对电极双电层及扩散动力学的影响,造成测量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以小样品通道流体动力学及扩散动力学的分析为基础,推导静止液体非稳态扩... 为解决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液流式小样品检测时,由于微反应器腔体通道高度对电极双电层及扩散动力学的影响,造成测量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以小样品通道流体动力学及扩散动力学的分析为基础,推导静止液体非稳态扩散过程平面电极扩散层最小厚度,以此为依据设计制作2种不同腔体高度的葡萄糖氧化酶电极微反应器,与开放式无腔的葡萄糖氧化酶电极微反应器一起进行对比试验,实验结果证明,只有当腔体高度大于静止液体非稳态扩散过程平面电极扩散层最小厚度时,扩散作用在非稳态过程中不被外界干扰,酶促反应才能正常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微反应器 扩散动力学 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细胞电位传感器在海洋生物毒素检测中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方佳如 王琴 +3 位作者 黎洪波 苏凯麒 潘宇祥 王平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27-1132,共6页
目前海洋毒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越加严重,尤其是麻痹性毒素。提出了一种基于细胞电位传感器检测贝类的生物毒性的新方法,采用心肌细胞与微电子加工技术的微阵列芯片(MEA)相结合,构建了新型的心肌细胞电位传感器。通过心肌细胞与MEA芯片... 目前海洋毒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越加严重,尤其是麻痹性毒素。提出了一种基于细胞电位传感器检测贝类的生物毒性的新方法,采用心肌细胞与微电子加工技术的微阵列芯片(MEA)相结合,构建了新型的心肌细胞电位传感器。通过心肌细胞与MEA芯片的紧密耦合,实现了实时监测心肌细胞电位的变化,输出稳定和一致性好的胞外场电位信号。通过检测海洋中危害较大的石房蛤麻痹性毒素(STX),分析细胞的信号特征参数,实验结果表明,STX毒素对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活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脉冲幅值和脉冲频率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常规标准的生物毒性检测方法小鼠生物法的检出限为40 g/100 g,而心肌细胞电位传感器可检测的下限为1.004 ng/m L,检测范围为25 nmol/L^1 600 nmol/L,通过对比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检出限且检测方法相对简单,易于规范化和标准化。通过进一步的完善,该方法在海洋毒素的快速检测应用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传感器 微电极阵列 海洋毒素 心肌细胞电位检测 胞外场电位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痕量重金属检测的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赵会欣 李毅 +2 位作者 蔡巍 郭红荪 王平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11期158-161,共4页
重金属是一种危险的污染物,往往长期积累在生物体内不可降解,在极其微量的情况下也会对各种生态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文中采用汞膜玻碳圆盘电极,研制了一种用于监测水环境痕量重金属浓度的电化学传感器,基于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 重金属是一种危险的污染物,往往长期积累在生物体内不可降解,在极其微量的情况下也会对各种生态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文中采用汞膜玻碳圆盘电极,研制了一种用于监测水环境痕量重金属浓度的电化学传感器,基于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differential pulse anode stripping voltammetry,DPASV),实现了锌、镉、铅和铜4种元素的同时测定。结果表明:该传感器用于检测锌、镉、铅和铜的检出限分别为2.0μg/L、1.9μg/L、0.8μg/L和0.7μg/L.与其他重金属检测方法相比,该电化学传感器的特点是可同时快速检测多种重金属元素,传感器体积小,价格低,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易于实现现场自动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传感器 重金属传感器 痕量金属检测 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传感器的无创血压测量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高云 周聪聪 +2 位作者 田健 涂春龙 叶学松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63-767,共5页
针对无创血压测量过程中易受手臂运动干扰影响测量准确度,设计研究了一种无创血压测量中抗运动干扰系统。该系统在常规的无创血压测量基础上,通过集成MEMS加速度传感器,实时采集血压测量过程中手臂运动的加速度信号,并将该信号作为自适... 针对无创血压测量过程中易受手臂运动干扰影响测量准确度,设计研究了一种无创血压测量中抗运动干扰系统。该系统在常规的无创血压测量基础上,通过集成MEMS加速度传感器,实时采集血压测量过程中手臂运动的加速度信号,并将该信号作为自适应滤波器的参考信号来抵消原始信号中的运动干扰。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测量过程中手臂局部运动的血压检测具有较好的抗运动干扰作用。该方法可用于其他已经存在的可穿戴的动态血压监测系统当中,提高其抗干扰能力,并对其他人体生理参数的穿戴式检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自适应滤波 穿戴式 加速度传感器 抗运动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胞电阻抗传感器的细胞多生理参数分析系统设计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天星 黎洪波 +2 位作者 苏凯麒 胡宁 王平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89-1595,共7页
针对传统的细胞传感器系统存在参数单一的问题,设计了基于细胞电阻抗传感器的细胞多生理参数分析系统。通过阻抗传感器的模型及其生长和搏动原理、阻抗传感器的设计加工,细胞多生理参数分析系统设计等方面对系统进行介绍。该系统具有操... 针对传统的细胞传感器系统存在参数单一的问题,设计了基于细胞电阻抗传感器的细胞多生理参数分析系统。通过阻抗传感器的模型及其生长和搏动原理、阻抗传感器的设计加工,细胞多生理参数分析系统设计等方面对系统进行介绍。该系统具有操作简便,高一致性和高通量等特点。采用系统测试实验和细胞实验对系统的基本性能继续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细胞多生理参数分析系统能同时检测细胞生长和心肌细胞的搏动,具备快速,长期,无损和高通量测量的特点,为细胞生理研究提供了实用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 细胞传感器 阻抗传感器 细胞多生理参数分析系统 细胞生长和搏动 小鼠脑神经瘤细胞细胞 原代新生大鼠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胞阻抗传感器的腹泻性毒素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0
13
作者 苏凯麒 邹玲 +6 位作者 王琴 黎洪波 曹端喜 邹瞿超 周洁 胡宁 王平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3-288,共6页
针对海洋水产品腹泻性毒素检测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基于细胞阻抗传感器(ECIS)的毒素快速检测分析系统。相对于传统的毒素检测方法,该系统具有操作简便,高一致性和高通量等特点。介绍了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通过对系统整体性能测... 针对海洋水产品腹泻性毒素检测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基于细胞阻抗传感器(ECIS)的毒素快速检测分析系统。相对于传统的毒素检测方法,该系统具有操作简便,高一致性和高通量等特点。介绍了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通过对系统整体性能测试以及使用神经母细胞瘤细胞(Neuro-2a)对腹泻性贝毒(DSP)大田软海绵酸(OA)进行毒性检测实验,用以验证系统平台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细胞传感器的海洋水产品腹泻性毒性检测系统具备快速,长期,无损和高通量测量的特点,为腹泻性毒素检测提供了新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IS传感器 腹泻性贝类毒素 大田软海绵酸 毒素检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电极阵列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水环境重金属检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孙启永 张文 +5 位作者 李海波 赵炎 万浩 赵会欣 王旭 王平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07-911,共5页
为对区域水环境中重金属进行有效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微电极阵列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重金属现场检测技术。为此,提出了一种带状微电极阵列芯片,用于锌、铅、铜等三种重金属离子的测量;基于带状微电极阵列芯片,开发了自动化的水环境重金... 为对区域水环境中重金属进行有效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微电极阵列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重金属现场检测技术。为此,提出了一种带状微电极阵列芯片,用于锌、铅、铜等三种重金属离子的测量;基于带状微电极阵列芯片,开发了自动化的水环境重金属现场检测仪器;多台仪器通过802.11 b/g无线协议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对区域水环境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在实验室通过重金属标准溶液对仪器性能进行验证,表明仪器具有较好的精确度;在自然水域进行了传输距离、无线组网测试;完成了自然水域样品重金属浓度检测,并同原子吸收法进行了对比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微电极阵列 重金属现场检测 区域水环境 无线传感器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加速度传感器的人体运动能耗检测算法的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朱国忠 韦彩虹 潘敏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17-1222,共6页
鉴于目前运动能耗检测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研发了一套基于三维加速度传感器的人体运动能耗检测系统。通过人体运动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提出了加速度计算公式和运动能耗检测的相关算法。根据现有的仪器佩戴位置,分别进行了腰部、膝盖和臀... 鉴于目前运动能耗检测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研发了一套基于三维加速度传感器的人体运动能耗检测系统。通过人体运动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提出了加速度计算公式和运动能耗检测的相关算法。根据现有的仪器佩戴位置,分别进行了腰部、膝盖和臀部的实验对比,最终确定腰部为本系统的最佳方案。并进行了1 km/h5,km/h,10 km/h三种不同速度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的能耗检测仪相比,本系统的相对精度可达93%以上,本系统及相关算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能耗 三维加速度传感器 检测算法 佩戴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寻址电位传感器的水环境重金属无线检测仪器设计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旭 哈达 +5 位作者 张文 万浩 孙启永 李海波 孙斐 王平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1,共6页
针对水环境重金属检测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光寻址电位传感器( LAPS)的重金属检测仪器。相对于原子荧光光度法等其他方法,该仪器操作简便,无需繁杂的前处理过程,具有自动量程功能以及独立的水路系统。仪器通过ARM开发板与上位机... 针对水环境重金属检测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光寻址电位传感器( LAPS)的重金属检测仪器。相对于原子荧光光度法等其他方法,该仪器操作简便,无需繁杂的前处理过程,具有自动量程功能以及独立的水路系统。仪器通过ARM开发板与上位机无线通讯,检测过程自动化进行。经验证,仪器可以对水环境酸碱度以及重金属Pb^2+浓度进行快速、自动化检测。其中pH的检测范围为5-9,灵敏度为37.321 mV/pH,平均误差为4.4%,满足水环境酸碱度的实测需求。重金属Pb2+的检测范围为10-7-10-1 mol/L,灵敏度为26.43 mV/pPb2+,平均重复率为86.7%,并进行了Zn2+,Cu2+及pH对Pb2+检测的干扰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PS传感器 重金属检测 水路系统 自动量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WCNTs/Nafion复合膜的高性能声表面波湿敏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雷声 陈大竞 +1 位作者 陈裕泉 潘敏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3-817,共5页
湿度检测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等各个领域,对高性能湿度传感器的需求日趋迫切。首先对声表面波传感器敏感机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到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一种以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Nafion复合材料为湿敏膜,高频... 湿度检测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等各个领域,对高性能湿度传感器的需求日趋迫切。首先对声表面波传感器敏感机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到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一种以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Nafion复合材料为湿敏膜,高频声表面波谐振器为换能元件的高性能湿敏传感器。实验表明,制得的湿敏传感器在宽湿度范围内(10%RH~80%RH)具有很高的检测灵敏度(大于300 kHz%RH),良好的线性度及快速的响应速度(<10 s)。并通过实验结果进一步讨论了复合材料中MWCNTs和Nafion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敏传感器 声表面波 复合材料 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透镜阵列的多通道光寻址电位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蔡华 徐莹 +4 位作者 刘清君 李燕 王丽江 王平 杨国光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8-63,共6页
为了提高化学和生物图像传感器的成像速度和简化成像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微透镜阵列的多通道光寻址电位传感器.利用微透镜阵列把单束激光转化成点阵,通过多频率斩波器,得到不同频率的光点阵列用作光寻址电位传感器的光源,从而实现多点... 为了提高化学和生物图像传感器的成像速度和简化成像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微透镜阵列的多通道光寻址电位传感器.利用微透镜阵列把单束激光转化成点阵,通过多频率斩波器,得到不同频率的光点阵列用作光寻址电位传感器的光源,从而实现多点同时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频域分辨率,通过数字补偿技术可获得各个检测点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证明可实现多点同时检测.该系统可以用于光寻址电位传感器和扫描光感阻抗传感器的快速成像,以及多通道化学生物图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寻址电位传感器 微透镜阵列 多通道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阻抗传感器优化设计及其在毒素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胡朝颖 刘清君 +3 位作者 张远帆 张威 李蓉 王平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1-296,共6页
介绍我们设计的微结构细胞阻抗传感器,采用微电子加工技术在硅基底上制作了以叉指结构金电极为工作电极的传感芯片,将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培养和固定在器件上,进行连续的细胞阻抗监测。研究细胞阻抗随频率和时间改变的定量关系。结... 介绍我们设计的微结构细胞阻抗传感器,采用微电子加工技术在硅基底上制作了以叉指结构金电极为工作电极的传感芯片,将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培养和固定在器件上,进行连续的细胞阻抗监测。研究细胞阻抗随频率和时间改变的定量关系。结合细胞贴附前后的叉指电极等效电路模型,进一步分析细胞贴附对阻抗变化的影响,给出细胞阻抗传感器的优化设计方法。最后,采用该细胞传感器对有毒素进行实验分析,分析毒素对哺乳动物血管的毒性作用,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的细胞阻抗传感器具有实时无标记快速检测的优点,可应用于毒素监测等生物医学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传感器 叉指电极频率特性 细胞阻抗传感 细胞毒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寻址单细胞传感器的设计及药物检测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许改霞 徐莹 +4 位作者 刘清君 蔡华 李燕 李蓉 王平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5-471,共7页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寻址电位传感器(Light-Addressable Potentiometric Sensor,LAPS)的新型单细胞传感器。该传感器可以通过移动激发对作为敏感元件的单个细胞进行寻址测量,克服了基于场效应管和微电极阵列的细胞传感器中测量位点...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寻址电位传感器(Light-Addressable Potentiometric Sensor,LAPS)的新型单细胞传感器。该传感器可以通过移动激发对作为敏感元件的单个细胞进行寻址测量,克服了基于场效应管和微电极阵列的细胞传感器中测量位点固定、细胞定位培养困难等缺欠,探索了这种光寻址单细胞传感器的结构设计和检测活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可行性。最后分析了该传感器在药物检测方面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了该细胞传感器在单细胞电生理研究和药物分析中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单细胞 光可寻址电位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