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民居住宅环境的景观视觉质量评价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赵海艳 严力蛟 +1 位作者 杨伟康 方田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13-821,共9页
农村民居住宅环境提升是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目标,农村景观视觉质量评价是农村景观规划开发的科学基础和依据。本研究以浙江省10个地级市下辖部分农村为研究对象,综合"基于公众感知"和"基于专业/设计"的评价方... 农村民居住宅环境提升是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目标,农村景观视觉质量评价是农村景观规划开发的科学基础和依据。本研究以浙江省10个地级市下辖部分农村为研究对象,综合"基于公众感知"和"基于专业/设计"的评价方法,运用照片评价法,选取24张代表性照片进行3个层级的景观视觉质量评价,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探究综合景观视觉偏好与5个景观评价纬度及15个景观要素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综合景观视觉质量与"有序性""清洁性""生态性""特色性""多样性"都呈显著相关关系,且是共同作用的结果。"建筑色彩""有利人工景观"对农村民居住宅环境的视觉质量有着显著而积极的影响。最后,根据本研究成果,从保护整体风貌、生态环境保护和挖掘地方特色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视觉评价 农村环境 民居住宅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及其时空变化——以浙江舟山金塘岛为例 被引量:31
2
作者 赵江 沈刚 +3 位作者 严力蛟 黄璐 金爱民 霍思高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7768-7777,共10页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是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海岛生态系统的特殊性令其更易受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影响。文章在海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修订的基础上,对典型海岛金塘岛1986—2014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分析了金塘岛近3...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是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海岛生态系统的特殊性令其更易受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影响。文章在海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修订的基础上,对典型海岛金塘岛1986—2014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分析了金塘岛近30年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城镇生态系统面积持续增加,其他生态系统类型面积不同程度减少,减少的生态系统类型大多数转化为城镇。1986—2014年金塘岛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下降趋势,共减少了1.08亿元,减少了30.23%,其中湿地与森林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减少最多,城镇的价值变化率最大。空间上表现为价值极低区域沿着人类活动方向呈现急剧扩大趋势。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在数量和质量上逐步下降,不利于海岛的可持续发展。该研究为海岛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修订提供参考,同时对转变海岛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海岛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信息与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 当量修订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金塘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浙江省旅游城市竞争发展策略 被引量:72
3
作者 彭莹 严力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195-2205,共11页
在区域间旅游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如何明辨竞争对手,采取科学竞争策略,是目前许多旅游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尝试运用生态位重叠理论和生态位态势理论构建了旅游城市竞争关系判断框架,并以浙江省11个旅游城市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 在区域间旅游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如何明辨竞争对手,采取科学竞争策略,是目前许多旅游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尝试运用生态位重叠理论和生态位态势理论构建了旅游城市竞争关系判断框架,并以浙江省11个旅游城市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这11个城市间旅游生态位重叠度都处于较高水平,彼此之间竞争压力比较大。11个旅游城市中,杭州、宁波和温州的旅游综合生态位居前三位,在旅游市场竞争中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舟山、湖州、衢州分别居倒数前三位,在旅游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的地位。在此基础上,运用生态位错位、生态位扩充等理论,针对每个城市与其他城市间的生态位重叠度和自身旅游综合生态位的大小,提出了相对应的基本竞争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理论 旅游城市 竞争 生态位重叠 生态位态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迭部县扎尕那生态人居多层次景观空间解构 被引量:8
4
作者 史利莎 彭莹 +1 位作者 黄璐 严力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5-491,共7页
甘肃省迭部县扎尕那村是中国藏区传统村寨聚落的典型代表之一,基于多功能景观概念和中国风水理论,从区域环境层次、居住区域层次、组团邻里层次和住屋单元层次4个层次对扎尕那聚落空间进行解构。研究表明,在区域环境层次上,其空间要素... 甘肃省迭部县扎尕那村是中国藏区传统村寨聚落的典型代表之一,基于多功能景观概念和中国风水理论,从区域环境层次、居住区域层次、组团邻里层次和住屋单元层次4个层次对扎尕那聚落空间进行解构。研究表明,在区域环境层次上,其空间要素组成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均表现出以人类活动为中心的圈层结构;在居住区域层次上,受自然力与传统理念的影响,村落的聚落为簇群模式发展,形成典型的线性"飘积"聚落形态;在组团邻里层次上,每个独立的自然村落都由1~2个连续的界面贯穿村落;在住屋单元层次上,扎尕那藏式榻板房院落空间水平结构大致分为左右结构和前后结构两类,包括居住活动区和种植区两部分,垂直结构依照起居、宗教和生产储藏功能一般为二或三层。为扎尕那聚落的保护和发展模式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提出了进一步的保护和规划建议,即将扎尕那聚落整体作为一个传统生态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区;利用民族信仰进行生态保护;合理地进行空间生态引导规划,实现生态人居聚落模式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尕那聚落 景观空间结构 多功能景观 飘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USLE和景观安全格局的土壤侵蚀风险格局研究——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为例 被引量:15
5
作者 姚妤 张沛 +1 位作者 严力蛟 樊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1-167,255,共7页
土壤侵蚀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之一。利用GIS技术和修正的水土流失方程(RUSLE)模型对降雨侵蚀造成的土壤流失进行预测估算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一种土壤侵蚀研究方法。以RUSLE模型的基本构建方法为基础,结合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理论,... 土壤侵蚀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之一。利用GIS技术和修正的水土流失方程(RUSLE)模型对降雨侵蚀造成的土壤流失进行预测估算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一种土壤侵蚀研究方法。以RUSLE模型的基本构建方法为基础,结合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理论,对甘肃省甘南州迭部县县域内的土壤侵蚀状况进行了估测性。分析了模型中各个作用因子在当地的分布及表现特点,并构建了该县的土壤侵蚀风险格局。提出在土壤侵蚀格局的关键点或地带,依靠坡改梯,增加护坡,种植等高植物篱,提高植被郁闭度等手法,提高流失斑块的破碎度,降低地表径流能量,弱化土壤侵蚀的规模化效应,以期起到解决或减弱当地土壤严重流失问题的作用。土壤流失风险格局也可以为土地利用格局的改造提供指导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的水土流失方程(RUSLE) 景观安全格局 土壤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DEA的滨海地区生态林工程综合效益分析——以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许智钇 严力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4928-4939,共12页
滨海地区生态林工程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滨海地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海洋经济与对外贸易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现有滨海地区林业工程低投入高产出的效益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应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SDEA)模型,选取能... 滨海地区生态林工程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滨海地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海洋经济与对外贸易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现有滨海地区林业工程低投入高产出的效益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应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SDEA)模型,选取能体现滨海地区生态林工程建设综合效益与特征的4个投入指标和3个输出指标,对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9个乡镇的15个具有25a林龄的生态林工程综合效益的相对有效性进行了评价。根据19842008年的评价结果表明,截至2008年,玉环县滨海地区15项生态林工程综合效益呈现出阶段不稳定、整体上升趋势。其中7项工程的综合效益相对有效;8项工程的综合效益相对无效。研究揭示生态林工程建设能产生重大综合效益。其研究结果对于我国滨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高效益生态林数字化经营管理以及滨海地区生态系统价值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均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SDEA) 数据包络分析(DEA) 滨海 生态林 综合效益 玉环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olVES模型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评估——以浙江省武义县南部生态公园为例 被引量:82
7
作者 霍思高 黄璐 严力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682-3691,共10页
文化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也是连接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的重要桥梁。以浙江省武义县南部生态公园为研究对象,以规划应用为导向,以Sol VES模型为基础,以专家调查法为补充,以价值指数(VI)评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结果表明:... 文化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也是连接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的重要桥梁。以浙江省武义县南部生态公园为研究对象,以规划应用为导向,以Sol VES模型为基础,以专家调查法为补充,以价值指数(VI)评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结果表明:(1)武义县南部生态公园中部及北部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较高,东北部存在一条价值较高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带;(2)牛头山、延福寺、柳城畲族镇—十里荷花等是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较高的热点地区;(3)受访专家认为美学、文化遗产、康养、消遣娱乐价值较为重要,教育、宗教与精神价值重要程度相对较低;(4)6种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均与距道路、水体距离呈负相关关系,林地对应的VI范围最广,农田、水域对应的VI相对较高。将评估结果应用于武义县南部生态公园总体规划,为其提出空间布局与环境要素改善等方面的建议。通过本研究发现,SolVES模型与专家调查法相结合是一种适用于规划应用的文化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可为管理决策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SolVES模型 价值评估 武义县 生态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规划——以上海嘉定北郊湿地公园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黄奕 严力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15498-15502,15507,共6页
通过对湿地的介绍,引出湿地公园的概念,以上海嘉定北郊湿地公园规划案例为例,介绍了规划区现状,从交通条件、区位、用地、生态环境、文化资源、景观等方面分析,提出湿地公园的规划理念及规划措施。
关键词 湿地 湿地公园 上海嘉定 生态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格局理论和理想风水模式的藏族乡土聚落景观空间解析——以甘肃省迭部县扎尕那村落为例 被引量:21
9
作者 史利莎 严力蛟 +1 位作者 黄璐 许智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6305-6316,共12页
中国传统乡土聚落作为多功能景观,其保护研究是我国生态及文化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持续科学和跨学科研究的典型载体。从文化和生态两条研究路线出发,同时运用中国传统风水生态理念和现代景观格局理论对甘肃省迭部县扎尕那村藏... 中国传统乡土聚落作为多功能景观,其保护研究是我国生态及文化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持续科学和跨学科研究的典型载体。从文化和生态两条研究路线出发,同时运用中国传统风水生态理念和现代景观格局理论对甘肃省迭部县扎尕那村藏族乡土聚落的景观立体结构、生态要素构成进行不同角度的解构,探析理想景观模式蕴含的生态合理性及文化与环境在聚落发展中的相互关系。风水模式分析表明扎尕那聚落立体结构为"盆地-豁口-走廊"的壶天模式,符合中国人心目中理想的"山-林-屋-水-林"景观模式,其空间要素组成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均表现出以人类活动为中心的圈层结构。综合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契合"藏风得水"的理想风水格局,整体形成以寺庙为核心的组团式聚居格局,各个独立自然村落具有相似的界面特征。景观格局指数分析表明扎尕那聚落景观以有林地和裸岩为基质,景观异质性和景观连接度都较高。人工斑块比例很低,聚落属于极稀疏区,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环境的干扰较小。多重文化和自然环境的综合作用是扎尕那聚落格局演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本研究为扎尕那聚落的保护和发展模式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对于文化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及中国多功能景观研究模式的探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尕那聚落 多功能景观 风水 景观格局 文化与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篱水土保持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玉义 黄璐 严力蛟 《浙江农业科学》 2010年第5期1105-1109,共5页
植物篱水土保持技术在坡耕地上应用,能防治水土流失、改善土质,还能增加收入,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综述近10年来植物篱水土保持技术研究进展,发现该研究存在明显区域差异,提出植物篱品种选择及推广示意图,强调农民参与的重要性... 植物篱水土保持技术在坡耕地上应用,能防治水土流失、改善土质,还能增加收入,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综述近10年来植物篱水土保持技术研究进展,发现该研究存在明显区域差异,提出植物篱品种选择及推广示意图,强调农民参与的重要性。植物篱有较好的水土保持效益,但在推广过程中要注意植物篱与农作物养分竞争、种植模式等,并进行正确的效益评价。植物篱水土保持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是理论研究深入化、实践推广合理化、效益评估综合化。通过进一步研究,植物篱技术必将在我国山区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篱 种植模式 水土保持 坡耕地 农林复合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求评价的空间分异特征与生态格局划分——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27
11
作者 寿飞云 李卓飞 +2 位作者 黄璐 黄绍荣 严力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813-2826,共14页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与空间失衡,对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产生巨大影响。以长三角城市群区县为研究单元,分别核算其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值,引入梯度分析,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的空间特征,并基于...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与空间失衡,对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产生巨大影响。以长三角城市群区县为研究单元,分别核算其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值,引入梯度分析,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的空间特征,并基于供求分析提出长三角城市群生态格局分区方案,且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片区的发展策略,为长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规划、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与土地利用类型密切相关,呈现从北到南逐渐升高趋势;(2)长三角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需求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紧密,在长江入海口附近形成生态系统服务需求高值区,然后向外围递减;(3)沪宁杭庐发展梯度带上,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大致呈现负相关趋势;(4)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构建,得到长三角城市群生态格局四大分区:生态保育区(高供给⁃高需求),生态修复区(低供给⁃高需求),生态重塑区(低供给⁃低需求),生态开发区(高供给⁃低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 生态系统服务需求 梯度分析 Z⁃score 生态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对植被覆盖时空格局的影响——以杭州市临安区为例 被引量:14
12
作者 周婷 张勇 严力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4800-4808,共9页
生态补偿政策绩效评价对完善政策调控和促进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临安2001—2015年植被覆盖的时空格局和变化,建立了植被退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矩阵。在Arc GIS软件中建立了临安地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覆... 生态补偿政策绩效评价对完善政策调控和促进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临安2001—2015年植被覆盖的时空格局和变化,建立了植被退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矩阵。在Arc GIS软件中建立了临安地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覆盖边界(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边界)、道路、海拔、中心城镇用地边界、重点森林保护区、河流边界和地形湿度指数的多要素地理空间数据集。采用多元回归模型量化了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自然因素、城市化和其他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01—2015年间,临安大约有97%的林地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中等退化程度的林地所占比例最高。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结果表明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海拔、河流距离、重点森林保护区距离和中心城镇距离对植被退化有抑制作用,道路和地形湿度指数对植被退化有促进作用。海拔在所有的外部影响因素中对植被退化的影响最大。政策覆盖地区的植被退化面积在每一个退化等级上都小于无政策覆盖地区。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的实施对加强植被的保护,限制不合理的林地利用和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重点生态公益林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植被覆盖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芝加哥北部乡村景观建设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碧华 严力蛟 王强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9期239-241,243,共4页
结合美国Prairie Crossing农场的景观规划实例,较为深入地介绍了欧美乡村的现代景观规划和生态规划的理念、思路以及实现途径,在此基础上,针对国内乡村景观建设中生态建设的现状和问题,从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生态规划的角度,提出了对... 结合美国Prairie Crossing农场的景观规划实例,较为深入地介绍了欧美乡村的现代景观规划和生态规划的理念、思路以及实现途径,在此基础上,针对国内乡村景观建设中生态建设的现状和问题,从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生态规划的角度,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景观 生态建设 美国乡村景观建设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传统风水理论在生态建筑学中的理性表达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峻 蒋子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376-379,共4页
作为中国古代城市营建及建筑布局指导思想的传统风水理论发展至今,其部分观点因主观性强,缺乏客观的数据支撑而被认定为迷信糟粕,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风水理论中诸如"天人合一"之类的生态科学观点被社会所慢慢认同。生态建... 作为中国古代城市营建及建筑布局指导思想的传统风水理论发展至今,其部分观点因主观性强,缺乏客观的数据支撑而被认定为迷信糟粕,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风水理论中诸如"天人合一"之类的生态科学观点被社会所慢慢认同。生态建筑学作为相对科学的评测手段,可以对传统风水理论中的"择址"、"建筑设计"等方面进行挖掘,通过生态建筑学这个平台,也能够将风水中的理性元素为人们所用。不可否认,风水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有统治阶级为了自身利益需要而加入的迷信思想,不被生态科学接受,但去伪存真后,风水理论确实在人类生活的改善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水 生态 生态建筑学 地域性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风水和城市地产的结合及风水景观分析
15
作者 蒋子杰 严力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35-238,共4页
在跟随风水师实地勘察、分析记录及查阅古籍的基础上,尝试以个人的视角来分析风水的现代应用,大胆地对风水定义,找到风水与生态学的结合点,对建筑规划与造型、道路规划、环境规划中的风水元素进行分析,对风水景观进行剖析;以浙江食品市... 在跟随风水师实地勘察、分析记录及查阅古籍的基础上,尝试以个人的视角来分析风水的现代应用,大胆地对风水定义,找到风水与生态学的结合点,对建筑规划与造型、道路规划、环境规划中的风水元素进行分析,对风水景观进行剖析;以浙江食品市场为例,分析其在生态规划建设中的风水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水 生态 地产 建筑规划 景观设计 风水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峡库区坡耕地的侵蚀 被引量:2
16
作者 董有浦 陆华松 +1 位作者 张庆国 严力蛟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0-93,共4页
利用土壤侵蚀模数、土壤容许流失量研究三峡库区相同土壤侵蚀类型区内不同地点的水土保持措施,并用这一综合指标对水土保持措施进行评价。研究表明:采用土壤侵蚀模数、土壤容许流失量这一综合指标能够分析相同侵蚀类型区内的土壤侵蚀程... 利用土壤侵蚀模数、土壤容许流失量研究三峡库区相同土壤侵蚀类型区内不同地点的水土保持措施,并用这一综合指标对水土保持措施进行评价。研究表明:采用土壤侵蚀模数、土壤容许流失量这一综合指标能够分析相同侵蚀类型区内的土壤侵蚀程度,并可以评价水土保持措施的水土保持作用;植物篱水土保持措施确实能够显著的降低土壤侵蚀的程度;退耕还林以及退耕还草具有显著的水土保持效果;由于观测时间、降水历时和降水强度等因素限制,土壤侵蚀模数在人工降水条件下评价水土保持措施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只能在侵蚀趋势上反映各个区域的侵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山地丘陵 坡耕地 土壤侵蚀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机制及发展方向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彭莹 严力蛟 《绿色科技》 2011年第2期105-108,112,共5页
指出了人工湿地作为一项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因其投资低、效率高、操作简单、具有生态效益等优点而受到许多国家的青睐。分析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构成、处理工艺的类型和净化污水的机制。同时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 指出了人工湿地作为一项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因其投资低、效率高、操作简单、具有生态效益等优点而受到许多国家的青睐。分析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构成、处理工艺的类型和净化污水的机制。同时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污水处理 净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家乐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
18
作者 蒋莹 严力蛟 杨伟康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2期271-274,共4页
为构建一个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农家乐评价指标体系,规范、指导和引领农家乐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笔者长期来对农家乐研究的经验积累,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参考各地农家乐标准以及咨询相关专家,首先构建了农家乐评价指标体系... 为构建一个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农家乐评价指标体系,规范、指导和引领农家乐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笔者长期来对农家乐研究的经验积累,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参考各地农家乐标准以及咨询相关专家,首先构建了农家乐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框架,然后应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内容和权重系数。该评价指标体系分4个层次:第一层次包括游客和经营户2个层面,权重分别占75%和25%,而后3个层次则是第1层次指标内容的进一步层层细化。最后,将构建完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应用于不同地区、不同等级的3个农家乐案例中,并结合此3个农家乐的实际发展情况对所建立的指标体系进行了验证,发现该研究中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效果良好,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家乐 评价指标体系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篱技术对表层土壤水分的影响
19
作者 董有浦 张庆国 严力蛟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7-199,共3页
通过研究黄花菜处理组(T1)及对照组(CK)间土壤的含水量,探求植物篱技术对表层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对照组之间土壤含水量差异不显著,而经过黄花菜植物篱技术处理之后的土壤含水量有所增加;各处理组的坡面在次降雨条件下... 通过研究黄花菜处理组(T1)及对照组(CK)间土壤的含水量,探求植物篱技术对表层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对照组之间土壤含水量差异不显著,而经过黄花菜植物篱技术处理之后的土壤含水量有所增加;各处理组的坡面在次降雨条件下产生细沟侵蚀的时间不同,发生细沟侵蚀的时间对照组要晚于黄花菜植物篱处理组。从坡上至坡下表层0-5cm土壤的临界含水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篱 土壤水分 细沟侵蚀 临界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降雨条件下南方坡耕地水土流失特征 被引量:9
20
作者 姜芃 严力蛟 +2 位作者 董有浦 樊吉 张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6-99,104,共5页
利用稀土示踪技术和径流小区法在人工降雨条件下研究南方地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特征.研究发现:坡面侵蚀量与降雨强度有关;坡面侵蚀泥沙主要来自坡面的中部和下部,其中坡面上部只占总侵蚀量的10%左右,而中坡和下坡占总侵蚀量的90%左右,下坡... 利用稀土示踪技术和径流小区法在人工降雨条件下研究南方地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特征.研究发现:坡面侵蚀量与降雨强度有关;坡面侵蚀泥沙主要来自坡面的中部和下部,其中坡面上部只占总侵蚀量的10%左右,而中坡和下坡占总侵蚀量的90%左右,下坡侵蚀量最大,占总侵蚀量50%左右;降雨强度、土壤团聚结构、渗透率和土壤含水量导致第一次人工降雨的侵蚀量、侵蚀泥沙中各稀土元素的含量最大;第二次人工降雨的侵蚀量比第一次人工降雨的小,但比后面3次人工降雨的侵蚀量大.同时探讨了南方地区侵蚀研究的重要性和特点、人工降雨所测结果的应用,以及侵蚀泥沙来自于中部和下部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降雨 稀土示踪技术 相对侵蚀量 侵蚀泥沙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