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植床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后神经重建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彭艳坤 姚玉峰 +2 位作者 朱也飞 聂欣 陈汉民 《科技通报》 2006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观察新西兰兔全植床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后不同时期的角膜神经重建过程。方法新西兰兔麻醉后行冰冻保存角膜全植床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术后分别于第7、21天,第1、2、3、4、6个月摘取术眼角膜,行乙酰胆碱酯酶神经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目的观察新西兰兔全植床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后不同时期的角膜神经重建过程。方法新西兰兔麻醉后行冰冻保存角膜全植床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术后分别于第7、21天,第1、2、3、4、6个月摘取术眼角膜,行乙酰胆碱酯酶神经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术后7天,植片内神经溃变,同时植床远端未损伤神经发出分支,穿过创缘进入植片。术后21天,神经溃变完成。术后1个月,植片内较多细、长、直的神经纤维,创缘外侧植床基质神经发出较多分支平行于创缘,但未进入植片。术后3个月,植床近端基质神经同一部位同时发出2 ̄4个分支进入植片,植片内细、长、直的神经纤维达到最多。术后4 ̄6个月,植片内神经重新塑型。少数植床近端基质神经形态基本接近正常。结论全植床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后神经再生恢复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乙酰胆碱酯酶染色 神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cillus sp.C3细胞色素P450CYP102A16酶活性研究
2
作者 李泽莉 丁海涛 +3 位作者 杨玉义 陈雪娇 赵宇华 周启发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2-668,共7页
通过异源表达及Ni-NTA亲和层析纯化获得重组Bacillus sp.C3细胞色素P450CYP102A16蛋白;以CYP102A16纯酶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温度、pH、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金属和非金属离子等对该酶活性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用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 通过异源表达及Ni-NTA亲和层析纯化获得重组Bacillus sp.C3细胞色素P450CYP102A16蛋白;以CYP102A16纯酶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温度、pH、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金属和非金属离子等对该酶活性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用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NADPH)消减法测定CYP102A16的酶活性.结果表明:CYP102A16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5℃,最适反应pH为6.5-7.5,该酶在45℃以下、pH5.0~10.0的范围内稳定;CYP102A16能完全耐受20%二甲基亚砜(dimethylsulfoxide,DMSO)、30%甲醇、10%乙醇和20%丙酮,经10%乙腈、正丙醇和异丙醇处理后残余酶活性在45%以上,经10%正丁醇处理几乎失活;添加低质量浓度氯代十六烷基吡啶(cetylpyridine chloride,CPC)(0.003-0.02g/L)和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0.1-0.2g/L)可使CYP102A16酶活性分别提高40%和60%左右,而添加低质量浓度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dodecyl sulphate,SDS)(O.004-0.008g/L)对该酶活性无显著影响;1-20mmol/L K^+、20-50mmol/L Na^+、0.05mmol/L Cd^2+对CYP102A16酶活性表现出轻微的促进效应,NH4^+、Ca^2+、Mg^2+、Fe^3+、CO^2+、Mn^2+、Zn^2+、Cu^2+和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CYP102A16的活性,在离子浓度为1-100mmol/L时抑制效应表现为Ca^2+〉Mg^2+〉NH^4+〉EDTA,抑制作用的大小总体上与离子浓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 CYP102A16蛋白 酶活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条件对杜仲愈伤组织形成及次生代谢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唐建军 陈欣 志水胜好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3-198,共6页
对杜仲愈伤组织诱导研究表明 ,诱导出愈率在不同外植体类型、外植体年龄与部位、外植体接种方式间存在显著差异 ,5 mm× 5 m m大小、叶龄为 15 d左右的糙皮杜仲叶片的中下部外植体在采用叶片背面贴置于培养基的培养方式出愈率最高 ... 对杜仲愈伤组织诱导研究表明 ,诱导出愈率在不同外植体类型、外植体年龄与部位、外植体接种方式间存在显著差异 ,5 mm× 5 m m大小、叶龄为 15 d左右的糙皮杜仲叶片的中下部外植体在采用叶片背面贴置于培养基的培养方式出愈率最高 ;培养基类型、激素水平和光照条件对出愈效果均有显著的影响 ,在附加 2 ,4 - D(0 .5 m g·L- 1 )和 BA(0 .6 m g· L- 1 )的 Harada培养基和附加 2 ,4 - D(0 .5 mg· L- 1 )、BA(0 .6 m g· L- 1 )和 BA(0 .6 m g· L- 1 )或附加 NAA(0 .5 m g· L- 1 )的 Bourgin & Nistch培养基上 ,以 2 4 h的黑暗启动培养加以光暗交替培养 (光照 14 h+黑暗 10 h) ,并在接种后 12 d内更换培养基 ,均能诱导出杜仲愈伤组织 ,以叶片作外植体时 ,BA的浓度建议不高于 1.0 mg· L- 1 ,KT的存在不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 ;在附加了 KT(0 .7mg· L- 1 )、NAA(0 .8m g· L- 1 )和 10 mg· L- 1 葡聚糖的 MS培养基上 ,通过向培养基中添加递进浓度的丙酮酸研究表明 ,杜仲愈伤组织中的次生代谢产物桃叶珊瑚甙的产量 ;通过继代培养的 4因素 3水平正交试验发现 ,培养温度、碳源、培养基类型及激素水平对杜仲叶片愈伤组织生长速率及愈伤组织中的氯原酸含量均有显著的影响 ,适宜愈伤组织生长的培养条件有别于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愈伤组织 诱导 次生代谢调控 培养条件 培养基 激素 光照条件 药用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荚黄芪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健慧 王首锋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共8页
通过提取膜荚黄芪叶片总RNA进行反转录合成cDNA,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膜荚黄芪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核酸序列设计引物,从cDNA中扩增到PAL的开放阅读框区段,并将该区段亚克隆到pUCm-T载体上.通过设计与毕赤... 通过提取膜荚黄芪叶片总RNA进行反转录合成cDNA,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膜荚黄芪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核酸序列设计引物,从cDNA中扩增到PAL的开放阅读框区段,并将该区段亚克隆到pUCm-T载体上.通过设计与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具有同源区段的引物,从pUCm-T-PAL上扩增出带同源臂的PAL,利用体外同源重组技术将其克隆到pPIC9K中构建成pPIC9K-PAL表达载体.与传统的酶切连接载体构建方法相比,该方法可避免酶切位点可利用性的限制.将SalⅠ线性化的pPIC9K-PAL电转化至毕赤酵母GS115中,于2.0mg/mL G418抗性平板上进行筛选获得阳性克隆.经1%甲醇诱导120h后,重组菌株GS115/pPIC9K-PAL与负对照相比,其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电泳图谱在77.96ku处有1条明显的蛋白带,大小与预期PAL蛋白一致.利用Q-Sepharose FF蛋白纯化柱对总蛋白进行纯化,获得了较纯的苯丙氨酸解氨酶.Bradford法测得纯化后PAL质量浓度为0.08mg/mL,含量占总蛋白的11.54%,最高比活达到4 270U/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荚黄芪 苯丙氨酸解氨酶 同源重组 毕赤酵母 分泌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