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43篇文章
< 1 2 1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大学金崇伟教授课题组揭示酸性土壤上氮素高效利用和改善植物酸耐性的分子机制
1
作者 金崇伟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本刊编委、浙江大学金崇伟教授课题组于2021年9月15日在国际知名期刊The Plant Cell上在线发表了题为“STOP1 activates NRT1.1-mediated nitrate uptake to create a favorable rhizospheric pH for plant adaptation to acidity”的... 本刊编委、浙江大学金崇伟教授课题组于2021年9月15日在国际知名期刊The Plant Cell上在线发表了题为“STOP1 activates NRT1.1-mediated nitrate uptake to create a favorable rhizospheric pH for plant adaptation to acidity”的研究论文(https://doi.org/10.1093/plcell/koab226)。该研究揭示了在酸性条件下,一个在提高植物氮素利用效率(nitrogen use efficiency,NUE)的同时增强植物酸耐性的关键调控模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酸 氮素利用效率 酸性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大学罗忠奎研究员课题组揭示了有机碳响应全球变暖的土层深度依赖性
2
作者 罗忠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气候变化背景下土壤有机碳的“源”“汇”状态取决于植物碳的输入和碳库分解输出之间的动态平衡。然而,气候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对植被、土壤、微生物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和非线性的特点。从观测的角度,需要在几十年甚至百... 气候变化背景下土壤有机碳的“源”“汇”状态取决于植物碳的输入和碳库分解输出之间的动态平衡。然而,气候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对植被、土壤、微生物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和非线性的特点。从观测的角度,需要在几十年甚至百年尺度进行连续监测,才能完全刻画土壤有机碳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但是,目前室内增温培养、野外地表土壤增温以及近年来兴起的土壤剖面增温等主流研究手段都是短期和骤然增温,忽略了植被、微生物和土壤对缓慢变暖的调节和适应过程,因此并不能完全捕捉土壤剖面有机碳对变暖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土壤剖面 土层深度 气候变化背景 全球变暖 连续监测 植物碳 土壤增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羲先生诞辰九十周年纪念大会在浙江大学召开
3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5-335,共1页
关键词 先生 诞辰 孙羲 浙江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Venlo型温室多环境因子优化策略研究
4
作者 聂鹏程 陈禹霏 +1 位作者 黄璐 李雪寒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5年第3期199-209,共11页
[目的/意义]该研究结合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型与多目标粒子群优化(Multi-Objec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MOPSO)算法搭建联合优化框架,期望解决Venlo型连栋玻璃温室在夏季机械通风时因调控策略模... [目的/意义]该研究结合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型与多目标粒子群优化(Multi-Objec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MOPSO)算法搭建联合优化框架,期望解决Venlo型连栋玻璃温室在夏季机械通风时因调控策略模糊造成的环境不均匀性及运行能耗偏大的问题。[方法]通过温室内部布设的环境监测传感器,采集温度、湿度、风速及CO_(2)浓度等环境数据进行温室环境场的仿真与验证。通过在CFD模型中调整特定范围内的风机-湿帘系统运行参数,自定义3种环境评价函数用以平衡环境偏差与能耗投入的多目标冲突问题,进而得到该场景下温室环控策略的最佳范围。[结果和讨论]CFD模型的环境场仿真精度较高,温度与风速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6%和6.8%。提出的优化策略可以对温室内部环境实现闭环迭代评价,输出结果中风机出口风速为2.8~5.4m/s,湿帘入口温度为295.3~299.7K。[结论]该环控策略下的各评价函数均为互不支配的理想情况,组合策略有助于优化作物生长环境,降低温室运行能耗。该研究可为温室机械通风的均匀性、经济性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环控策略 多目标优化 CFD 机械通风 多目标粒子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土壤环境基准与标准研究五十年: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
5
作者 马瑾 骆永明 +30 位作者 胡清 林玉锁 马义兵 马奇英 姜林 李发生 仇荣亮 赵方杰 杨忠芳 李芳柏 吴龙华 赵晓丽 刘承帅 侯德义 王玉军 龙涛 侯红 林春野 程红光 胡献刚 陈世宝 汪鹏 苏婧 宋静 师华定 郭观林 颜增光 姜锦林 袁勇 王贝贝 吴丰昌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49-1667,共19页
土壤环境基准是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科学依据,在土壤环境管理体系中具有基础性支撑作用。本文系统梳理回顾了我国土壤环境基准与标准研究50年来的发展历程,将其划分为萌芽起步(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步应用(20世纪90年代)、先行... 土壤环境基准是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科学依据,在土壤环境管理体系中具有基础性支撑作用。本文系统梳理回顾了我国土壤环境基准与标准研究50年来的发展历程,将其划分为萌芽起步(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步应用(20世纪90年代)、先行先试(2000-2010年)、系统研究(2011-2019年)和规范发展(2020年至今)五个发展阶段,详细阐述了各阶段的历史背景及国家需求、重要事件及其影响、代表性学者及其学术贡献、重要科研项目及标志性成果、存在问题与不足以及相关成果对国家土壤环境管理的支撑作用等。基于上述分析,形成了我国土壤环境基准与标准研究的历史发展脉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土壤环境基准与标准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最后,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战略需求,特别是针对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的净土保卫战,从顶层设计、技术体系、数据平台、暴露场景和暴露参数等多个维度,提出了未来中国土壤环境基准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进一步完善中国土壤环境基准体系,更好地支撑我国土壤环境标准体系建设,提升国家土壤环境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环境基准 发展历程 理论方法 研究体系 未来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乡村聚落百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
6
作者 楼雨晨 黄璐 +2 位作者 李昂 冯天 王珂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0-331,共12页
[目的]促进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为太湖流域乡村聚落的空间格局优化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太湖流域代表性城市浙江省湖州市为例,基于历史地图和土地利用数据库等多源数据,结合空间分析方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了1910... [目的]促进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为太湖流域乡村聚落的空间格局优化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太湖流域代表性城市浙江省湖州市为例,基于历史地图和土地利用数据库等多源数据,结合空间分析方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了1910年代至2020年浙江省湖州市乡村聚落格局的演变轨迹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湖州市乡村聚落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性,东部平原水乡地区的乡村聚落密度明显高于西部山地丘陵区。(2)100年来,乡村聚落面积扩张,数量减少,聚落间的规模差异增大,聚落分布更偏向于城市中心附近,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城乡融合趋势。(3)乡村聚落格局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驱动作用,其中地形对乡村聚落的空间格局分布驱动力最大。(4)缓冲区分析显示,湖州乡村聚落具有很强的水系依赖性,且城镇和景点对乡村聚落的吸引力明显增强。[结论]100年来湖州乡村聚落格局呈扩张趋势,自然因素奠定了乡村聚落的基础格局,社会经济因素起到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空间格局演变 历史地图 地理探测器 湖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翅滨藜在浙江省的生长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
7
作者 王湘洁 韩科峰 +3 位作者 马正波 楼金 王帅 吴良欢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4,共11页
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是藜科(Chenopodiaceae)滨藜属(Atriplex)的多年生半常绿灌木,具有速生、耐干旱、耐贫瘠、抗盐碱等优良特性,可用于水土保持和土壤改良。为探究四翅滨藜在浙江省新垦地上生长的适应性,及其在我国南方典型... 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是藜科(Chenopodiaceae)滨藜属(Atriplex)的多年生半常绿灌木,具有速生、耐干旱、耐贫瘠、抗盐碱等优良特性,可用于水土保持和土壤改良。为探究四翅滨藜在浙江省新垦地上生长的适应性,及其在我国南方典型亚热带季风气候下生长发育的关键影响因素,本研究选择浙江省6个具有代表性的新垦土壤类型进行田间试验,测定四翅滨藜的生长、成活情况,运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生长适应性评价,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得到影响四翅滨藜生长生活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在滨海盐碱土上种植四翅滨藜的成活率更高。在北仑和奉化试验点,四翅滨藜的地上部与地下部干物质质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4个试验点,且分枝数相较于其他地区显著提高67.48%~346.47%。四翅滨藜适合在浙江省滨海盐碱地种植,土壤电导率、土壤pH、年降雨量、土壤碱解氮含量是影响四翅滨藜在浙江省生长和存活的主要因素,土壤电导率在9.51~14.28 dS·m^(-1)、土壤pH值在7.60~8.16、年降雨量在1087.7~1359.7 mm、土壤碱解氮含量在18.43~35.00 mg·kg^(-1)的地点更适宜种植四翅滨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翅滨藜 土壤改良 耐盐碱 适应性 新垦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典型案例的近岸海域环境整治EOD模式实施路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徐文力 赵云皓 +4 位作者 卢静 杨高玄 代毓 张钦 徐志杰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8-194,共7页
实施近岸海域环境整治EOD项目对统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关联产业发展,将海洋生态环境禀赋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论文基于近岸海域环境整治EOD项目实践,分析了模式运作机理、实施路径、实施要点,总结了近岸海域环境整治... 实施近岸海域环境整治EOD项目对统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关联产业发展,将海洋生态环境禀赋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论文基于近岸海域环境整治EOD项目实践,分析了模式运作机理、实施路径、实施要点,总结了近岸海域环境整治与海港经济融合发展、近岸海域环境整治修复与海洋文旅融合发展、入海农村环境整治与生态种养三类EOD实施典型路径,提出了生态环境问题识别、产业发展内容选择、投资运营主体确定、项目要素条件满足及保障机制建立五个EOD项目实施要点,为近岸海域环境整治EOD项目谋划与实施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环境整治 EOD 产业融合 实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农业氮素污染减半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影响
9
作者 何佩莹 陈彬卉 +1 位作者 张秀明 谷保静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1-319,共9页
为探究浙江省农业氮素污染减半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影响,本研究对浙江省90个县(市、区)的农业氮素污染排放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成本效益分析评估了农业氮素污染减半的成本效益,并量化了其对浙江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潜在贡-献。... 为探究浙江省农业氮素污染减半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影响,本研究对浙江省90个县(市、区)的农业氮素污染排放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成本效益分析评估了农业氮素污染减半的成本效益,并量化了其对浙江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潜在贡-献。结果表明,2017年浙江省农业氮素污染(包括NH_(3)、N_(2)O、NO_(x)、NO_(3)等4种形式的活性氮)总排放量为21万t,利用现有技术基本-上可以将氮素污染减半(NH_(3)56%、N_(2)O 37%、NO_(x) 45%、NO_(3)49%),需要投入32亿元,但这将带来165亿元的社会效益。浙江省农业氮素污染减半有望使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水平整体提高32%。研究表明,优化农业氮素管理可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为区域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氮素污染 氮素减排 成本收益 可持续发展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型大学环境工程实验新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10
10
作者 翁棣 张建英 +2 位作者 胡宏 吴忠标 陈英旭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22,28,共4页
详细分析了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现状,结合当前实验教学和科研发展,阐述了浙江大学环境工程实验内容的更新和改造,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教学新模式的探索,取得了有益的成果。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创新人才 环境工程 实验教学 新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生态建设环境绩效评估方法初步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张明明 李焕承 +2 位作者 蒋雯 卢晓梅 王莉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94-599,共6页
研究构建了以目标渐近法、熵权赋值法、加权综合计算法、雷达图法为一体的综合评价方法和相应的生态建设环境绩效评估指标,分析研究了浙江省11个地级市2006年生态建设的环境绩效空间分布、各地市环境绩效指数与自然资源禀赋、经济水平... 研究构建了以目标渐近法、熵权赋值法、加权综合计算法、雷达图法为一体的综合评价方法和相应的生态建设环境绩效评估指标,分析研究了浙江省11个地级市2006年生态建设的环境绩效空间分布、各地市环境绩效指数与自然资源禀赋、经济水平同环境保护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浙江省11个地级市2006年环境绩效指数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生态省建设环境绩效指数的总体分布格局与自然资源分布格局呈正相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 生态建设 环境绩效 绩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浙江省水生态环境分区分类管控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飞儿 郑思远 +3 位作者 杨泓蕊 俞洁 王一旭 王浙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39-548,共10页
水环境综合管理被普遍认为是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系统对人类福祉和生存的直接和间接贡献,是维持与影响流域水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随着流域空间管控日益受到重视,基于生态特征的“分区分类”管控已成为流... 水环境综合管理被普遍认为是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系统对人类福祉和生存的直接和间接贡献,是维持与影响流域水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随着流域空间管控日益受到重视,基于生态特征的“分区分类”管控已成为流域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论文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水质关联性,采用典型对应分析(CCA)选取了土壤类型、土地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和人口密度等4种生态特征作为水生态功能分区指标。结合流域生态特征、汇水区域和行政管理单元的空间分布,通过聚类分析及空间叠置法,将浙江省划分了10个水生态功能区和510个水环境控制单元。采用当量因子法对各控制单元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系统评估。结果表明2015年浙江省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5123.7亿元,其中控制单元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范围为59.8—136.5亿元。利用K⁃means聚类方法得到了4类生态服务簇,并探讨了各类生态服务簇的服务类型、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与各单元水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Ⅰ类簇主要分布在西部及西南部的山地丘陵区,其面积占了全省面积的52.68%;Ⅱ类簇的占地面积最小但水域面积相对较高,主要覆盖千岛湖和钱塘江河口;Ⅲ类簇分布相对分散,主要分布在丘陵平原地区;而Ⅳ类簇主要分布在城镇较集中的平原地区。不同生态服务簇的主要生态服务类型存在明显差异,如Ⅰ类簇以原料生产、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气体调节和气候调节为主;Ⅱ类簇的主要生态服务类型为调节功能,包括气体调节、水文调节和废物处理;Ⅲ类簇和Ⅳ类簇以食物生产为主要的生态服务类型。水质特征与生态服务功能密切相关,生态服务价值越高,水体水质越好。因此根据各个生态服务簇的水质特征,将各类生态服务簇划分为保护、维持、改善、整治4种类型,并提出了不同生态服务簇内水环境控制单元的差异化管控措施,以推进浙江省水生态环境的差异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功能区 控制单元 生态服务 聚类分析 分区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及邻近地区名茶形成的土壤地质环境分析 被引量:23
13
作者 唐根年 陆景冈 +1 位作者 王援高 李健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5-89,共5页
名茶产地的成土母质主要有石英砂岩、花岗岩、酸性凝灰岩与片麻岩等 ,它们在浙江被两条地质深大断裂分隔为三区 ,而各区的母质又各有特点。从新构造运动看 ,名茶多分布在强烈上升的山地区和沿海的升沉过渡丘陵区。从局部环境看 ,名茶产... 名茶产地的成土母质主要有石英砂岩、花岗岩、酸性凝灰岩与片麻岩等 ,它们在浙江被两条地质深大断裂分隔为三区 ,而各区的母质又各有特点。从新构造运动看 ,名茶多分布在强烈上升的山地区和沿海的升沉过渡丘陵区。从局部环境看 ,名茶产地附近多有湖、海等巨大水体。各类成土母质对茶品质的影响可用地球化学性质来解释 ,有关的元素有Si、K、Fe、Al、Ca、Mg、Mn等。文中还从已发现的名茶产地地质学规律出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茶 土壤地质环境 成土母质 地球化学 发展战略 茶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看大学生的环境素养培育 被引量:10
14
作者 阮俊华 胡旭阳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7-99,共3页
目前所面临的非典型肺炎重大灾害,促使我们进行深刻的反思。现代大学生环境素养的状况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环境素养已成为大学生的必备素养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环境素养的内涵及当前高等教育中培育大学生环境... 目前所面临的非典型肺炎重大灾害,促使我们进行深刻的反思。现代大学生环境素养的状况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环境素养已成为大学生的必备素养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环境素养的内涵及当前高等教育中培育大学生环境素养的重要性入手,结合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就如何更好地开展高校大学生环境素养的培育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环境素养 环境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名茶产地分布规律及其土壤地质环境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唐根年 陆景冈 +1 位作者 董岩翔 汪庆华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z1期98-103,共6页
系统调查和分析表明:浙江省名茶产地的成土母质主要有石英砂岩、花岗岩、酸性凝灰岩与片麻岩等,它们被两条地质深大断裂分隔为3区,而各区的母质又各有特点。从宏观地质环境来看,名茶多分布在新构造运动强烈上升的山地区和沿海的升沉过... 系统调查和分析表明:浙江省名茶产地的成土母质主要有石英砂岩、花岗岩、酸性凝灰岩与片麻岩等,它们被两条地质深大断裂分隔为3区,而各区的母质又各有特点。从宏观地质环境来看,名茶多分布在新构造运动强烈上升的山地区和沿海的升沉过渡丘陵区;从局部生态环境观察来看,名茶产地附近多有湖、海等巨大水体,形成多云雾、富蓝紫光的“高山云雾出名茶”的良好生态环境。各类成土母质对茶品质的影响可用地球化学性质来解释,有关的元素有Si、K、Fe、Al、Ca、Mg、Mn等。笔者还从已发现的名茶产地地质学规律出发,提出了全省的名茶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茶 产地 地质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农业面源氮磷的时空演变和对水环境的潜在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方利平 张慧敏 章明奎 《浙江农业科学》 2008年第5期577-582,共6页
通过资料收集与分析,研究了1990-2005年浙江省主要农业面源氮和磷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化肥施用、畜禽粪便和居民生活污染物等产生的农业面源氮、磷时序变化明显,地域差异大。全省主要农业面源氮和磷结构组成为化肥>畜禽粪便>... 通过资料收集与分析,研究了1990-2005年浙江省主要农业面源氮和磷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化肥施用、畜禽粪便和居民生活污染物等产生的农业面源氮、磷时序变化明显,地域差异大。全省主要农业面源氮和磷结构组成为化肥>畜禽粪便>居民生活污水等。农业面源氮和磷的构成变化表明,化肥对农业面源氮和磷的贡献率呈逐年下降,而畜禽粪便的排放逐年递增。农业面源氮、磷可对水环境产生较大的潜在影响。加强人畜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削减化肥用量和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时序变化 空间分布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斑马鱼模型评估金华市主要水系的环境风险
17
作者 孙洪杰 丁彦 +5 位作者 单夕颜 彭贵梦 徐泽琼 洪华嫦 管冬兴 尉小旋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6-174,共9页
近年来,金华市实施了一系列“治水”工程,以便将水体的各项理化指标控制在标准以下,改善水环境质量。考虑到水中多种污染物之间可能存在的协同或加成等效应,在各理化指标达标情况下仍可能存在对水生生物正常生长发育构成潜在威胁的因素... 近年来,金华市实施了一系列“治水”工程,以便将水体的各项理化指标控制在标准以下,改善水环境质量。考虑到水中多种污染物之间可能存在的协同或加成等效应,在各理化指标达标情况下仍可能存在对水生生物正常生长发育构成潜在威胁的因素。为了准确评估“治水”工程对金华市水环境的改善效果,本研究综合运用化学分析与生物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估“治水”工程后金华市主要水系的水环境质量。研究发现,在以三江交汇点为中心的9个采样点中,化学需氧量(COD)的检出浓度均低于我国地表水Ⅰ类标准,金华市主要水系中有机物相对含量较低。对19种金属元素的浓度检测表明:Cd在梅溪采样点的检出浓度(1.22μg·L^(-1))略高于其地表水I类标准,Mn在秋滨污水厂出水(210.4μg·L^(-1))、Sb在梅溪(8.88μg·L^(-1))和义乌江(6.24μg·L^(-1))水样中的检出浓度均高于其国家地表水特定标准限值。此外所检测的金属元素在所研究区域内均可达到相应的地表水水质要求。生物评价结果表明,斑马鱼胚胎可以在所有采样点水样中正常生长发育,且其体内的热休克蛋白(HSP70)和金属硫蛋白(MT)及抗氧化系统均未受到明显干扰。由此可见,金华市实施的系列“治水”工程可以有效控制水环境中重金属及有机物的含量,且水质总体良好,对鱼类早期的生长发育并未产生任何干扰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斑马鱼 早期发育阶段 抗氧化系统 化学需氧量 基因转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沿海15226~5550 cal.aBP的古环境与海平面变化及其对河姆渡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连琳琳 张丽萍 +2 位作者 张妙仙 王文艳 王小云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19,共9页
通过对浙江沿海南部老鼠山遗址、中部灵山遗址、北部河姆渡遗址3个剖面土样的14 C测年和孢粉分析,揭示了15 226~5 550cal.aBP间孢粉记录反映的古环境及海平面变化,并简要分析二者对河姆渡文化形成发展和衰落的影响。结果表明:(15 226... 通过对浙江沿海南部老鼠山遗址、中部灵山遗址、北部河姆渡遗址3个剖面土样的14 C测年和孢粉分析,揭示了15 226~5 550cal.aBP间孢粉记录反映的古环境及海平面变化,并简要分析二者对河姆渡文化形成发展和衰落的影响。结果表明:(15 226±256)^(5 550±48)cal.aBP大部分期间的沉积处于有海水入侵的环境或温暖的湿地沼泽环境,期间内发生两次海进和两次海退,海平面变化与气候变化基本一致,(15 226±256)^(13 600±130)cal.aBP为海进时期,气候温和略湿;(13 600±130)^(9 778±77)cal.aBP为海退阶段,气候温凉略干;(9 778±77)^(7 372±36)cal.aBP处于全新世大暖期,气候热暖潮湿,发生快速海进;(7 372±36)^(5 550±48)cal.aBP气候略转凉干,海平面下降,为河姆渡文化的形成发展与繁荣时期奠定了重要基础,后期咸潮与洪水内涝使环境恶化,河姆渡文化外迁并走向衰落时期,而浙江沿海古环境演化与海面波动引起的水环境变化是河姆渡文化兴衰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 海平面变化 河姆渡文化 浙江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进口废物环境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菡 顾培龙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6-99,共4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及原材料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可用于再生利用的废物进口量近年来大幅度增长,浙江省作为进出口条件相对便利的沿海省份,上述废弃物资的加工利用已逐步形成相当规模的产业市场,但随之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各类"...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及原材料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可用于再生利用的废物进口量近年来大幅度增长,浙江省作为进出口条件相对便利的沿海省份,上述废弃物资的加工利用已逐步形成相当规模的产业市场,但随之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各类"洋垃圾"事件也成为社会各界和媒体追逐的热点问题。详述了目前浙江省限制类进口废物环境管理的现状情况,根据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浙江省进口废物环境监管提供指导依据,同时也对全国进口废物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口废物 管理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农地规模化的空间潜力与减氮增效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璐瑶 段佳堃 +3 位作者 邬奇峰 虞轶俊 徐建明 谷保静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5,共9页
我国农业以小农经营为主,为解决浙江省细碎化经营带来的收益和资源利用效率低、面源污染严重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分析浙江耕地分布格局,量化浙江农地规模化潜力和空间优化路径,结合农田氮平衡和成本收益分析,评估农地规模化对浙江农业生... 我国农业以小农经营为主,为解决浙江省细碎化经营带来的收益和资源利用效率低、面源污染严重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分析浙江耕地分布格局,量化浙江农地规模化潜力和空间优化路径,结合农田氮平衡和成本收益分析,评估农地规模化对浙江农业生产和环境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浙江耕地平均田块面积为0.4 hm^(2),面积低于0.6 hm^(2)的耕地占70%。通过土地整理,73%的耕地连片面积在16 hm^(2)以上。耕地连片规模化经营可以使氮肥投入减少53%,促进氮素利用效率从38%增加至56%。农业劳动力需求从每公顷4人减少至1人,农业投入成本降低77%,劳动力农业年均收入可提高9 457元。浙江省推动实施农地规模化具备良好的资源条件,在全省范围内推行有助于发挥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和环境资源保护作用。政府应当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财政支持、推动农业转型,以农地规模化提升浙江农业可持续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规模化 氮素利用效率 农业收益 浙江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