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安吉县西苕溪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吴一鸣 李伟 +3 位作者 余昱葳 李若冰 龙碧波 施积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76-1985,共10页
为探究浙江省安吉县西苕溪流域非点源污染现状,运用污染输出系数法对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估算,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非点源污染负荷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浙江省安吉县西苕溪流域非点源污染COD、TN、TP、NH3-... 为探究浙江省安吉县西苕溪流域非点源污染现状,运用污染输出系数法对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估算,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非点源污染负荷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浙江省安吉县西苕溪流域非点源污染COD、TN、TP、NH3-N输出总量分别为2236.12t、1007.22t、78.11t、82.90t,分别占西苕溪流域污染物总量的71.91%、70.05%、83.52%、23.64%,其中农村生活污水、农林用地和村镇工业废水是COD的主要污染源,农林用地是TN的主要污染源,农村生活垃圾、畜禽养殖和农林用地是TP的主要污染源,畜禽养殖和村镇工业废水是NH3-N的主要污染源。在空间尺度上,非点源污染负荷主要集中在西苕溪流域中下游地区,COD、TP、NH3-N输出量从上游至下游逐渐增加,但TN输出量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出系数法 地理信息系统 西苕溪流域 非点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植物-滤食性动物用于水产养殖废水净化的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邹俊良 杨京平 杨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4-451,共8页
为了解水生植物、滤食性动物单独或联合作用对水产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选取水生植物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和滤食性动物螺蛳(Bellamya aeruginosa),通过金鱼藻、狐尾藻、螺蛳、金鱼藻+狐... 为了解水生植物、滤食性动物单独或联合作用对水产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选取水生植物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和滤食性动物螺蛳(Bellamya aeruginosa),通过金鱼藻、狐尾藻、螺蛳、金鱼藻+狐尾藻、金鱼藻+螺蛳、狐尾藻+螺蛳、金鱼藻+狐尾藻+螺蛳7种不同的组合方式,研究在静水条件下不同处理对水产养殖废水氮磷的净化,尤其是对养殖具有毒害效应的氨氮、亚硝态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30d后各处理都能使氨氮及亚硝态氮下降到0.5和0.1mg/L以下,去除率达到90%以上,其中金鱼藻处理比其余各处理能更快地减少水体中氨氮及亚硝态氮含量,且能使氨氮及亚硝态氮去除率在18d内达到96.37%和97.85%;各处理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去除水体中的总氮(total nitrogen,TN)和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去除率在30d后分别达到14.93%~20.92%和11.95%~17.92%,其中以狐尾藻及狐尾藻+螺蛳处理对TN的去除效果最好,狐尾藻处理对TN的最大去除率在第18天达到26.62%,且狐尾藻能更迅速地去除水体中的TN,仅12d就能达到24.20%的去除率,狐尾藻+螺蛳处理在第24天达到24.65%;随着时间的延长,组合处理比单一处理更具有优势,金鱼藻+螺蛳处理对TP的去除效果最好,第6天就能去除TP的31.54%,且金鱼藻+螺蛳处理对降低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的效果最好。综上,对于氨氮、亚硝态氮及TP含量高的养殖废水,金鱼藻比狐尾藻和螺蛳的适应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水产养殖废水 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郑洁敏 钟一铭 +2 位作者 戈长水 杨京平 王小鹏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020-2025,共6页
氮肥施用量是影响农业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因素。为探究合适的施氮量以保障水稻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本研究在试验田设置6个施氮水平(0、75、150、225、300、375kg N·hm^(-2)),收集种植过程中主要农... 氮肥施用量是影响农业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因素。为探究合适的施氮量以保障水稻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本研究在试验田设置6个施氮水平(0、75、150、225、300、375kg N·hm^(-2)),收集种植过程中主要农业温室气体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计算排放总量、全球变暖潜能(GWP)及其与施氮水平和环境条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25 kg N·hm^(-2)的施氮水平下,水稻在保持较高产量的同时,相较于其他处理单位粮食产量下排放更少的GWP,每千克水稻产量排放GWP值为0.31 kg CO_2-eq(二氧化碳当量);N_2O排放总量随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CH_4排放总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减少,CH_4和N_2O排放高峰期分别集中在种植前期和中后期。本研究结果为杭州地区水稻种植合理施肥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水稻田 氮肥 全球变暖潜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解性有机质与水生生物的直接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陈蕾 沈超峰 陈英旭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共8页
溶解性有机质广泛存在于天然水体中,具有重要的生态与环境意义.然而在环境科学领域内,天然水体中的溶解性有机质长期以来仅仅被作为惰性的吸附剂对待,其自身的与生物的直接作用却一直被忽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溶解性有机质... 溶解性有机质广泛存在于天然水体中,具有重要的生态与环境意义.然而在环境科学领域内,天然水体中的溶解性有机质长期以来仅仅被作为惰性的吸附剂对待,其自身的与生物的直接作用却一直被忽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溶解性有机质自身即具有生物效应.它能在生物表面吸附,并影响细胞膜的电化学性质与膜渗透性,能被生物吸收,进而诱导生物体内化学物质应激反应,诱导并调节生物体内代谢酶的活性,同时对生物产生一定的内分泌干扰效应.溶解性有机质对生物的轻度刺激作用是影响污染物的生物浓缩及毒性效应的重要因子之一,系统地研究其中的机制对评价实际环境中污染物的生态风险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溶解性有机质与生物的直接作用的相关研究成果,并探讨目前此分支领域研究中出现的瓶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 水生生物 生物效应 轻度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_3/H_2O_2预处理难降解制药废水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蔡哲锋 段仪纬 方士 《水资源保护》 CAS 2004年第1期15-16,共2页
研究O3/H2O2联合作用对去除难降解制药废水COD、改善废水可生化性的效果,并考察pH值、臭氧用量、H2O2投加量等因子对预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H值为11左右,臭氧用量为1 20g/L、H2O2投加量为20mmol时,废水COD去除率达到62%,BOD5/... 研究O3/H2O2联合作用对去除难降解制药废水COD、改善废水可生化性的效果,并考察pH值、臭氧用量、H2O2投加量等因子对预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H值为11左右,臭氧用量为1 20g/L、H2O2投加量为20mmol时,废水COD去除率达到62%,BOD5/COD提高到0 36。如果用SBR进行二级处理,可使最终出水指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氧化 制药废水 H202 预处理 有机物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对Pb的吸收转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徐劼 保积庆 +2 位作者 于明革 施积炎 陈英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6期17467-17470,17491,共5页
由于人类工业与农业活动的日益频繁,土壤Pb污染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虽然Pb不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但在一定程度上能被不同种类的植物吸收、累积。该研究从根系对铅的吸收及植物不同器官组织对铅的传输和分布、定位等方面综述了近十几... 由于人类工业与农业活动的日益频繁,土壤Pb污染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虽然Pb不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但在一定程度上能被不同种类的植物吸收、累积。该研究从根系对铅的吸收及植物不同器官组织对铅的传输和分布、定位等方面综述了近十几年来国内外有关植物对Pb的吸收及转运机制的研究进展,认为植物铅抗性生理研究、鉴定和分离铅的细胞膜跨膜转运器及相关蛋白、分离和转导植物铅抗性基因是今后实现Pb污染土壤综合治理、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以及Pb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产业化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 吸收 传输 分布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臭氧氧化处理对氯苯酚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哲铭 陈丽燕 +1 位作者 刘秀艳 方士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43-445,共3页
采用臭氧氧化法处理对氯苯酚溶液,研究了pH、温度、气体流量和对氯苯酚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反应体系pH越高,越有利于氧化反应。用自制的载有Fe、Co、Mn氧化物的活性炭纤维(ACF)催化剂进行催化臭氧氧化对氯苯酚的实验。结... 采用臭氧氧化法处理对氯苯酚溶液,研究了pH、温度、气体流量和对氯苯酚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反应体系pH越高,越有利于氧化反应。用自制的载有Fe、Co、Mn氧化物的活性炭纤维(ACF)催化剂进行催化臭氧氧化对氯苯酚的实验。结果表明,Fe/ACF显示了较好的催化性能和活性。通过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羟基自由基猝灭剂,初步探讨了其催化机理,即催化剂和臭氧反应生成了氧化性极强的羟基自由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氧化物/活性炭纤维 催化臭氧氧化 羟基自由基 对氯苯酚 催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生物与非生物氧化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伍孟雄 杨敏 +1 位作者 孙雪 吴伟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810-2818,共9页
生物质炭是由植物生物质热解炭化产生的一类高度芳香化难熔性固态物质。生物质热解炭化还田能否成为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直接取决于其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稳定性。生物质炭稳定性的研究对科学计算和评估土壤生态系统生物质炭... 生物质炭是由植物生物质热解炭化产生的一类高度芳香化难熔性固态物质。生物质热解炭化还田能否成为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直接取决于其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稳定性。生物质炭稳定性的研究对科学计算和评估土壤生态系统生物质炭输入的碳固持与减排作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重点概述了土壤生态系统生物质炭生物与非生物氧化特性、影响因素及其机理研究进展,并对生物质炭在土壤环境中的稳定性预测模型研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今后需针对不同类型旱地土壤生态系统和不同类型稻田土壤生态系统生物质炭稳定性及其机理开展研究,并进一步开展土壤生态系统生物质炭稳定性预测模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土壤生态系统 生物氧化 非生物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氯联苯的膳食暴露及健康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9
作者 朱晓楼 沈超峰 +1 位作者 黄荣浪 韩慧波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8,共9页
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作为一类人工合成的氯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极易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在食物链中累积和传递,从而对人体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研究表明,膳食摄入PCBs是普通人群最主要的暴露途径.因此,不少国家陆续开... 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作为一类人工合成的氯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极易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在食物链中累积和传递,从而对人体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研究表明,膳食摄入PCBs是普通人群最主要的暴露途径.因此,不少国家陆续开展了针对普通人群的PCBs膳食暴露的调查研究.本文对国内外普通人群的PCBs膳食暴露水平及其健康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后续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氯联苯 膳食暴露 健康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填埋龄垃圾生物反应器反硝化性能研究
10
作者 吴松维 吴伟祥 陈英旭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3-45,50,共4页
在渗滤液回灌基础上,结合垃圾堆体本身为厌氧环境的特性,开发出的生物反应器垃圾堆体渗滤液原位脱氮技术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文章以从杭州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天子岭填埋场采集的不同填埋龄垃圾为试材,利用系列自制生活垃圾生... 在渗滤液回灌基础上,结合垃圾堆体本身为厌氧环境的特性,开发出的生物反应器垃圾堆体渗滤液原位脱氮技术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文章以从杭州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天子岭填埋场采集的不同填埋龄垃圾为试材,利用系列自制生活垃圾生物反应器模拟装置,通过回灌硝酸盐溶液,探讨了不同填埋龄垃圾在碳源充足情况下的反硝化性能特征。结果表明当垃圾堆体自身降解的有机物量充足时,1~12 a垃圾的反硝化性能均较强,且差异不大;所有反应器在最初的1 h内硝酸盐去除率最高,达70%~92%。这说明开发生物反应器垃圾堆体渗滤液原位脱氮技术具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 不同填埋龄 反硝化性能 填埋垃圾生物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素水平下水稻叶片及相邻叶位SPAD值变化特征 被引量:44
11
作者 姜继萍 杨京平 +2 位作者 杨正超 邹俊良 戈长水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6-174,共9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在3种不同施肥方案和6个施氮水平下,水稻植株整个生长周期SPAD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水稻分蘖、孕穗和抽穗3个重要时期主茎顶1叶至顶4叶的SPAD值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水稻整个生长期叶色呈现"黑黄"交替的变化...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在3种不同施肥方案和6个施氮水平下,水稻植株整个生长周期SPAD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水稻分蘖、孕穗和抽穗3个重要时期主茎顶1叶至顶4叶的SPAD值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水稻整个生长期叶色呈现"黑黄"交替的变化规律,而主茎顶4叶对氮素供应盈缺的反应最为敏感,可作为反映水稻N素营养状况的理想指示叶;对水稻主茎上各个相邻叶位的SPAD差值与施氮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比较发现,顶4叶和顶3叶的SPAD差值(SPADL4-L3)与施氮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顶4叶与顶3叶间的SPAD值差异逐渐缩小,且这一结果不受施肥条件和水稻生长时期的影响,因此,也可以利用SPADL4-L3值作为水稻整个生育期N素营养状况实时诊断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SPAD值 动态特征 氮素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及氮素水平对水稻冠层叶片SPAD值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7
12
作者 何俊俊 杨京平 +2 位作者 杨虎 赵杏 叶欣怡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5-504,共10页
在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在3个遮阴水平和5个施氮水平处理组合下,水稻分蘖期、孕穗期和抽穗期冠层叶片叶绿素计测定值(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 value,SPAD value)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差异,为弱光条件下实时进行水稻叶... 在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在3个遮阴水平和5个施氮水平处理组合下,水稻分蘖期、孕穗期和抽穗期冠层叶片叶绿素计测定值(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 value,SPAD value)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差异,为弱光条件下实时进行水稻叶片氮素营养诊断及优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同对照相比,在遮阴条件下水稻冠层 SPAD值波动幅度受到明显抑制.遮光使水稻冠层叶片 SPAD值下降,并抑制施氮水平对水稻叶片向上位叶输送氮素的正向作用.经变异系数分析发现,L4叶对施氮水平变化反应最为敏感.另外,在中度和重度遮阴条件(遮光率分别为65%和85%)下可利用叶片相对叶色差值(relative SPAD value,RSPAD)进行氮素营养状态的诊断.相对叶色差值SPADL3-L2,SPADL4-L3与施氮水平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R2L3-L2=0.87~0.97,R2L4-L3=0.85~0.97),这一关系不受生育期和施氮水平的影响.在正常光照条件下,宜选用 SPADL3-L2指示水稻整个生育期氮素营养状况.在日照较弱的季节或受林木遮光影响较大的田块,宜选择 SPADL4-L3作为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遮光率 氮素营养 叶绿素计测定值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茶年限土壤碳氮养分及胞外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12
13
作者 赵杏 钟一铭 +2 位作者 杨京平 吕亚敏 王小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87-394,共8页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夏季干旱事件频发影响茶园生态系统生产力,而茶叶是我国南方主要的经济作物,因此研究干旱条件下不同植茶年限茶园土壤养分、生态酶活性及微生物生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杭州市余杭区径山茶园3种不同植茶年限(10a、...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夏季干旱事件频发影响茶园生态系统生产力,而茶叶是我国南方主要的经济作物,因此研究干旱条件下不同植茶年限茶园土壤养分、生态酶活性及微生物生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杭州市余杭区径山茶园3种不同植茶年限(10a、30a和50a)土壤和邻近的荒土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水分(干旱组30%WFPS(water-filled pore space)和对照组55% WFPS)处理前、第7天和第14天的土壤碳氮养分(可溶性有机碳DOC,总有机碳TOC,微生物碳MBC,微生物氮MBN,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和胞外酶活性(涉碳胞外酶:β-N萄糖苷酶BG,涉氮胞外酶: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亮氨酸氨基肽酶NAG+LAP)变化探讨不同水分对不同植茶年限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园土壤碳库及涉碳、涉氮胞外酶活性随着植茶年限增加先升高后降低(30a最高);土壤氮库养分随着植茶年限增加而增加。干旱处理增加了土壤TOC、NH_4-N、NO_3-N含量而降低了土壤MBC含量、BG和NAG+LAP活性。处理前后植茶年限30a土壤DOC、MBN、NO_3-N和涉碳、涉氮胞外酶含量最高且其干旱组土壤DOC、TOC、MBC、MBN含量与对照组比变幅相对较小,可推断植茶年限30a左右的土壤微生态环境丰富,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抵抗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植茶年限 土壤养分 胞外酶活性 干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千岛湖流域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亚男 俞洁 +1 位作者 王飞儿 申开丽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14年第6期689-695,724,共8页
针对千岛湖流域生态系统退化、生态安全受到威胁的现状,对千岛湖流域生态安全进行了综合评价,以识别影响流域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研究引入了基于突变理论的多准则评价方法——突变级数法,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了由15个相... 针对千岛湖流域生态系统退化、生态安全受到威胁的现状,对千岛湖流域生态安全进行了综合评价,以识别影响流域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研究引入了基于突变理论的多准则评价方法——突变级数法,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了由15个相关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千岛湖流域2008-2011年间的生态安全进行了全面评估.评估结果表明,2008-2011年间,千岛湖流域生态安全2010年达到较安全级别,其他年份均处于基本安全的级别.相对而言,压力系统的安全度最低,状态系统安全度最佳.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目前千岛湖流域生态安全状况较好,但总体状况、压力和响应指标都显示出下降的趋势,说明千岛湖面临着较大的安全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理论 突变级数法 PSR模型 生态安全评价 千岛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积累植物美洲商陆根中锰的累积与解毒 被引量:11
15
作者 豆长明 陈新才 +1 位作者 施积炎 陈英旭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8-171,共4页
关键词 超积累植物 美洲商陆 累积 解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熵权法划分污染重点区域及识别主要污染因子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春燕 梁新强 +4 位作者 周柯锦 郭茹 苑俊丽 金熠 茹秋凯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2期213-218,共6页
[目的]对嘉兴市污染重点区域进行划分,并探明该区域主要污染因子。[方法]在嘉兴市及周边地区的主要河道上设置29个监测断面,监测指标包括CODCr,大肠杆菌总数,TN,NH+4—N和TP。再利用熵权法将多个水质参数转化为一个综合指数,通过对综... [目的]对嘉兴市污染重点区域进行划分,并探明该区域主要污染因子。[方法]在嘉兴市及周边地区的主要河道上设置29个监测断面,监测指标包括CODCr,大肠杆菌总数,TN,NH+4—N和TP。再利用熵权法将多个水质参数转化为一个综合指数,通过对综合指数进行分析。[结果]嘉兴市TN,TP超标严重,浓度范围分别为2.60~10.52mg/L,0.60~5.68mg/L,均超过地表水水质标准(GB3838—2002)中的Ⅴ类标准。29个监测点的水质综合指数范围为1.61~8.69。嘉兴市的海盐县、平湖市交界处以及秀洲区中部综合污染最严重,以此为中心向外污染程度逐渐降低,桐乡、海宁西部及嘉善县北部相对污染最轻。研究区中TP为主要污染因子,CODCr,大肠杆菌总数次之。[结论]在污染总体较严重的地区,水质综合指数法可以较好地体现区域间污染程度的差异,通过比较同一监测点不同水质参数对综合指数的贡献还可获得区域主要污染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综合评价 熵权法 水质分布 重点污染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和提取法评估老化前后土壤中菲的生物有效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聪恺 Muhammad Imran Khan +7 位作者 Sardar Alam Cheema 沈超峰 唐先进 申开丽 陈蕾 陈新才 施积炎 陈英旭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8-82,共5页
采用温和溶剂提取方法对不同老化时间土壤中的菲进行提取,研究了正丁醇、二氯甲烷、2-羟丙基-β-环糊精(2-Hydroxypropyl-beta cyclodextrin,HPCD)提取量与生物吸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温和有机溶剂(二氯甲烷、正丁醇)提取与温和HPC... 采用温和溶剂提取方法对不同老化时间土壤中的菲进行提取,研究了正丁醇、二氯甲烷、2-羟丙基-β-环糊精(2-Hydroxypropyl-beta cyclodextrin,HPCD)提取量与生物吸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温和有机溶剂(二氯甲烷、正丁醇)提取与温和HPCD提取法对菲的提取量与蚯蚓蓄积量有很好的相关性(p<0.05)。与其他温和试剂提取相比,温和正丁醇提取可以更好地预测菲在土壤中的生物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化 蓄积 生物有效性 羟丙基-β-环糊精(HPCD) 温和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与降雨对不同茶龄土壤碳氮养分及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茴 赵杏 +2 位作者 杨京平 钟一铭 王小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57-565,共9页
通过高温(35、40℃)和降雨处理,对三种不同茶龄包括10年(Y10)、30年(Y30)和50年(Y50)的茶园土壤和茶园邻近荒地土壤(Y0)进行研究,分析土壤碳氮含量、胞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以明确不同茶龄土壤的碳、氮养分及酶活性对极端高温和降雨气候... 通过高温(35、40℃)和降雨处理,对三种不同茶龄包括10年(Y10)、30年(Y30)和50年(Y50)的茶园土壤和茶园邻近荒地土壤(Y0)进行研究,分析土壤碳氮含量、胞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以明确不同茶龄土壤的碳、氮养分及酶活性对极端高温和降雨气候条件下的响应。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对土壤碳、氮库养分和涉碳、涉氮胞外酶活性有显著性影响,高温(35℃)处理降低了土壤有机碳、铵态氮、硝态氮含量,降低土壤微生物含量、土壤涉碳胞外酶活性,但是会增加涉氮胞外酶活性。极端高温(40℃)会显著降低土壤中碳氮养分含量以及涉碳、涉氮胞外酶活性,从而改变土壤碳氮循环过程和速率。极端高温处理之后,模拟降雨对土壤中微生物量碳以及胞外酶活性有恢复作用,但是对其他养分指标没有显著影响。整个处理过程中,茶龄为Y30的土壤表现出更高的碳氮养分含量以及酶活性,对极端高温及降雨的环境变异抵抗力、土壤稳定性优于其他茶龄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茶龄 土壤养分 胞外酶活性 极端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丘陵茶园集水区稻田排水沟渠底泥磷的吸附特性
19
作者 杨少慧 杨京平 +1 位作者 汪华 赵杏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8-464,共7页
以南方丘陵茶园集水区水塘和稻田排水沟渠为研究对象,探讨沿着排水方向,沟渠底泥属性及磷吸附特性的变化。从靠近水塘一端开始取样,每隔100 m取混合样作为样品,分别标记为渠1、渠2、渠3、渠4。结果表明:从渠1到渠4,底泥总磷(tota... 以南方丘陵茶园集水区水塘和稻田排水沟渠为研究对象,探讨沿着排水方向,沟渠底泥属性及磷吸附特性的变化。从靠近水塘一端开始取样,每隔100 m取混合样作为样品,分别标记为渠1、渠2、渠3、渠4。结果表明:从渠1到渠4,底泥总磷(total phosphorus,TP)、草酸提取态的活性铁(oxalate-extractable ferric iron,Feox)、活性铝(Alox)和活性磷(Pox)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底泥磷含量与相关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表明:底泥TP及Pox含量与Alox及总有机质(total organic matters,TOM)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有效磷(Olsen-P)含量主要受TOM的影响。朗格缪尔(Langmuir)和弗罗因德利奇(Freudlich)拟合方程参数表明,底泥最大磷吸附量(Smax)在646.62~754.17 mg/kg之间,Freudlich方程吸附能参数(Kf)范围为271.81~338.74 L/kg。渠4底泥的〖Kf和Smax最大,分别为338.74 L/kg和754.17 mg/kg,对磷的吸附能力相对较强。底泥磷释放风险低,零平衡磷质量浓度(zero equilibrium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EPC0)在0.000~0.004 mg/L范围内,磷饱和度(degree of phosphorus saturation,DPSox)范围为1.50%~2.69%;且沟渠底泥在等温吸附实验中对磷的吸附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彼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茶园集水区的稻田排水沟渠能够承担起削减排水中磷的功能,没有改造的必要性,但具有改造成生态沟渠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排水沟渠 底泥 磷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