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泥炭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研究概况和展望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忠强 刘婷婷 +2 位作者 王升忠 孟宪民 吴良欢 《科技通报》 2007年第2期277-281,共5页
泥炭是沼泽中死亡植物残体长期积累转化形成的有机矿产资源,是高效的土壤改良剂,天然的离子交换剂和吸附剂,植物和微生物优良的生长载体,在土壤改良、植物生长,微生物培育,重金属去除、有机物降解,废气吸附等方面应用广泛。本文综述泥... 泥炭是沼泽中死亡植物残体长期积累转化形成的有机矿产资源,是高效的土壤改良剂,天然的离子交换剂和吸附剂,植物和微生物优良的生长载体,在土壤改良、植物生长,微生物培育,重金属去除、有机物降解,废气吸附等方面应用广泛。本文综述泥炭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应用,并探讨泥炭作为土壤污染的微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方法衔接体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 泥炭属性 环境修复 现状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利用环境星CCD和红外数据反演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 被引量:8
2
作者 盛莉 黄敬峰 +1 位作者 郭瑞芳 王秀珍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7-282,共6页
采用遥感技术监测大气气溶胶可实现整个研究区域的全覆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于2008年9月6日成功发射,是我国第一个专门用于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的小卫星星座,较目前常用于反演大气气溶胶... 采用遥感技术监测大气气溶胶可实现整个研究区域的全覆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于2008年9月6日成功发射,是我国第一个专门用于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的小卫星星座,较目前常用于反演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遥感数据源具有一定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优势.为了促进环境星在陆地气溶胶监测领域的应用,提出一种综合利用环境星同台获取的CCD和红外(1.6μm)数据反演AOD的方法,该方法利用CCD近红外波段和AFRI植被指数提取非阴影区域浓密植被为暗目标像元、通过6S模型模拟来构建查找表、基于暗目标像元红和蓝波段地表反射率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这一原理反演AOD.反演结果误差分析表明该方法比较稳定和可靠,反演结果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星 气溶胶光学厚度 AFRI指数 6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对芘污染土壤修复及植物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程兆霞 凌婉婷 +1 位作者 高彦征 王经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78-1185,共8页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两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和Glomus etunicatum对三叶草(Trifolium subterraneum L.)和辣椒(Capsicum annuum L.)修复芘污染土壤的影响。供试土样中芘初始浓度为0~75.18 mg/kg。结果表明,接种AMF可...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两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和Glomus etunicatum对三叶草(Trifolium subterraneum L.)和辣椒(Capsicum annuum L.)修复芘污染土壤的影响。供试土样中芘初始浓度为0~75.18 mg/kg。结果表明,接种AMF可促进供试植物对土壤中芘的吸收,并且显著提高三叶草根的芘含量、根系富集系数、根和茎叶的芘积累量,但对辣椒根和茎叶芘含量、根系富集系数的影响不显著,这主要与植物的菌根侵染率和"菌根依赖度"不同有关。接种AMF土壤中芘的削减率高于普通植物修复,但植物吸收积累对修复的贡献率小于0.2%;因此推测,AM作用下良好的根际环境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的提高,进而对土壤中芘降解的促进可能是菌根修复的主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 多环芳烃 植物吸收 土壤 菌根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有机废弃物发酵CO_2施肥在大棚生产上的应用及其环境效应 被引量:8
4
作者 都韶婷 单英杰 +1 位作者 张树生 章永松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10-514,共5页
利用作物秸秆与畜禽粪便发酵产生CO2的原理,设计了适合农业生产用的简易发酵装置。通过接种3种高效产气菌及堆料pH的调节,发酵大棚内CO2浓度可提高1倍以上,且一次堆料的发酵时间可维持3周左右。该农业有机废弃物发酵CO2施肥技术,可使大... 利用作物秸秆与畜禽粪便发酵产生CO2的原理,设计了适合农业生产用的简易发酵装置。通过接种3种高效产气菌及堆料pH的调节,发酵大棚内CO2浓度可提高1倍以上,且一次堆料的发酵时间可维持3周左右。该农业有机废弃物发酵CO2施肥技术,可使大棚内的芹菜、生菜、莴苣、油麦菜和青菜5种蔬菜可食部分的生物量分别提高260%、135%、115%、140%和322%。因此,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发酵进行大棚CO2施肥,不仅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而且有望为农业固废合理处置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废弃物 发酵 大棚 二氧化碳施肥 蔬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镉菌联合植物吸收对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修复 被引量:10
5
作者 周慧芳 王京文 +2 位作者 孙吉林 李丹 张奇春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1-349,共9页
采用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耐镉菌联合超积累景天植物吸收对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耐镉菌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均可活化土壤中难溶态镉,其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铁锰结合态镉的活化效果较好,而耐镉菌对残渣态镉的活化能力较... 采用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耐镉菌联合超积累景天植物吸收对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耐镉菌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均可活化土壤中难溶态镉,其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铁锰结合态镉的活化效果较好,而耐镉菌对残渣态镉的活化能力较好;土壤中潜在可利用态镉转化为活性态镉后可通过贝洋棒(BY棒)或栽培超积累植物来吸收;在耐镉菌与景天植物的联合修复中,伴矿景天所吸收的镉远高于凹叶景天和东南景天的联合修复效果,且修复后土壤的酶活性强,微生物数量丰富。可见,耐镉菌与伴矿景天的联合修复是一种可行的镉污染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镉形态 耐镉菌 超积累植物 微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钝化剂施用水平对镉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效果 被引量:14
6
作者 巩龙达 陈凯 +3 位作者 李丹 蔡梅 王京文 张奇春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9-368,共10页
为了探究复合钝化剂M(石灰、沸石、钙镁磷肥和生物质炭质量配比为71∶23∶5∶1)不同施用量对镉(Cd)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效果,利用2年的大田试验,以不施用复合钝化剂(CK)作为对照,研究添加0.1%、0.2%、0.5%复合钝化剂(分别记为MR1、MR2、M... 为了探究复合钝化剂M(石灰、沸石、钙镁磷肥和生物质炭质量配比为71∶23∶5∶1)不同施用量对镉(Cd)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效果,利用2年的大田试验,以不施用复合钝化剂(CK)作为对照,研究添加0.1%、0.2%、0.5%复合钝化剂(分别记为MR1、MR2、MR3)和0.5%石灰(LM)处理对土壤和农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钝化剂主要通过增加土壤pH来降低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其3种施用量均能维持或增加作物的产量,且能够显著降低水稻秸秆和籽粒Cd含量。与CK相比,MR1、MR2、MR3和LM处理的水稻秸秆中Cd含量分别下降了11.9%、10.7%、20.5%和19.5%,籽粒中Cd含量分别下降了42.9%、57.1%、71.4%和72.1%,且各处理水稻籽粒Cd含量均低于0.2 mg/kg,都达到了食品安全标准。此外,复合钝化剂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水稻籽粒对Cd的生物富集系数和水稻对Cd的转运能力。磷脂脂肪酸分析结果表明,复合钝化剂的不同施用水平均可增加土壤细菌数量,且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较高。与LM处理相比,MR2处理的细菌数量增加了43.6%,MR3处理中革兰氏阳性菌数量明显增加,达56.5 nmol/g。总体来看,与单一施用石灰相比,0.2%的复合钝化剂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较小,且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及结构多样性,说明其对农田土壤Cd污染修复的同时维持了土壤生态健康,可用于农田土壤Cd污染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钝化剂 水稻 土壤微生物 磷脂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条件对1株降解厨余垃圾丝状真菌产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史琳娜 孔海民 +2 位作者 汪继兵 滕一波 方萍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3-398,共6页
开发微生物降解消除技术是厨余垃圾处置的良好途径.为此,在前期分离筛选出1株具有较强食物垃圾降解能力的丝状真菌基础上,通过液体培养试验,研究不同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和培养液初始pH及含盐率对该菌株降解蛋白质、淀粉、脂肪和纤维素... 开发微生物降解消除技术是厨余垃圾处置的良好途径.为此,在前期分离筛选出1株具有较强食物垃圾降解能力的丝状真菌基础上,通过液体培养试验,研究不同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和培养液初始pH及含盐率对该菌株降解蛋白质、淀粉、脂肪和纤维素等胞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第4天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达到最大值,第6天时纤维素酶活性达到最大值;在培养温度15~55℃、pH4.5~8.5、NaCl浓度0%~12%范围内均测出了这4类酶的活性,其中最适培养温度均为30℃,蛋白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的最适初始pH范围为6.5~8.0,淀粉酶为6.5~7.0;NaCl浓度在0%~1%范围内,4种酶活性均最高,而NaCl浓度为8%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活性仍分别可达各自最高值的14%、21%、19%和20%.可见,该菌株对环境温度、pH和介质含盐率具有较广范围的适应性,是良好的厨余垃圾生物降解候选功能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厨余垃圾 微生物降解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调理剂对浙江东部镉污染农田水稻主栽品种安全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周其耀 倪元君 +3 位作者 徐顺安 王琼 詹丽钏 冯英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68-776,共9页
为降低作物可食部的重金属含量,实现中轻度污染农田安全利用,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比较了不同离子拮抗型叶面调理剂的作用效应及优选的调理剂对水稻安全生产的影响。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5种叶面调理剂在2个试验点均有明显的降... 为降低作物可食部的重金属含量,实现中轻度污染农田安全利用,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比较了不同离子拮抗型叶面调理剂的作用效应及优选的调理剂对水稻安全生产的影响。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5种叶面调理剂在2个试验点均有明显的降镉(Cd)增产作用,其中以喷施多元复合叶面调理剂降低稻米Cd含量的效果最佳,2个试验点糙米Cd含量分别降低13.0%和14.5%。进一步通过田间大区试验比较叶面喷施该多元复合调理剂对浙江东部7个主栽水稻品种产量和稻米Cd含量的影响发现,喷施该叶面调理剂可增产8.2%~10.8%,糙米Cd含量下降15.7%~20.3%,其中以YY17配施叶面调理剂处理的糙米Cd含量最低。这些结果说明,低积累品种配施多元复合调理剂可以有效降低糙米Cd含量,在实现Cd轻度污染农田安全利用的同时促进水稻生产的增产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叶面肥 田间试验 产量 离子拮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土壤对东南景天根际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5
9
作者 李廷强 舒钦红 杨肖娥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92-698,共7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土壤对2种生态型东南景天根际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污染土壤中,2种生态型东南景天根际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及微生物生物量碳都大于非根际.在轻污染土壤中,2种生态型东南景天...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土壤对2种生态型东南景天根际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污染土壤中,2种生态型东南景天根际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及微生物生物量碳都大于非根际.在轻污染土壤中,2种生态型东南景天的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和主要生理类群没有显著差异,而在矿山土壤和重污染土壤中,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根际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数量、主要生理类群数量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显著高于非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根际微生物对重金属胁迫的敏感性为放线菌>细菌>真菌,硝化细菌>自生固氮菌>氨化细菌>磷细菌>纤维分解菌.在轻污染土壤中,2种生态型东南景天根际土壤基础呼吸速率和微生物代谢商差异不显著,而在矿山土壤和重污染土壤中,非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的根际土壤基础呼吸速率和微生物代谢商显著高于超积累生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修复 东南景天 重金属污染 土壤微生物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土壤-蔬菜作物系统重金属污染及其安全生产综合农艺调控技术 被引量:47
10
作者 冯英 马璐瑶 +4 位作者 王琼 吴英杰 黄路宽 周其耀 杨肖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359-2370,共12页
近年来,重金属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研究取得了突破进展,然而将这些关键技术与蔬菜传统高度集约化种植模式进行耦合的研究还比较少,大规模推广应用鲜见报道。因此,本文在查阅最新发表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了我国土壤-蔬菜作物系统重金属污... 近年来,重金属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研究取得了突破进展,然而将这些关键技术与蔬菜传统高度集约化种植模式进行耦合的研究还比较少,大规模推广应用鲜见报道。因此,本文在查阅最新发表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了我国土壤-蔬菜作物系统重金属污染状况,归纳了蔬菜作物重金属吸收积累特征,并总结了重金属污染蔬菜地安全生产综合农艺调控技术研究进展。当前,我国蔬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以中轻度为主,且区域分异明显。蔬菜作物重金属超标现象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给蔬菜产业发展和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蔬菜作物对重金属的积累能力因种类、品种、部位而异,受基因型、土壤理化性质和外界环境条件的制约,因此调整种植布局、选用重金属低积累品种、合理轮间套作、施用土壤改良剂和钝化剂、优化水肥管理技术等农艺调控措施是目前中轻度重金属污染蔬菜地安全利用的重要技术途径。未来在进一步深入研究土壤-蔬菜系统重金属迁移转化规律的基础上,宜加强土壤-蔬菜地系统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传统种植模式与综合农艺调控措施耦合技术、长期定位试验及风险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以实现重金属中轻度污染蔬菜地的安全利用和农产品的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CD) 铅(Pb) 汞(Hg) 砷(As) 品种筛选 水肥管理 钝化剂 叶面阻控剂 生物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入性水生生物质的快速资源化利用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罗光恩 颜军 +1 位作者 倪吾钟 石伟勇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9-236,共8页
为了解决泛滥成灾的侵入性水生生物质所引发的环境生态问题,采用亚临界水热降解工艺对新鲜水生生物质进行快速资源化利用研究;试验以水葫芦、水浮莲和花鸟市场的绿色垃圾混合物为研究对象,在3L高温高压反应釜中考察不同的处理温度(150~... 为了解决泛滥成灾的侵入性水生生物质所引发的环境生态问题,采用亚临界水热降解工艺对新鲜水生生物质进行快速资源化利用研究;试验以水葫芦、水浮莲和花鸟市场的绿色垃圾混合物为研究对象,在3L高温高压反应釜中考察不同的处理温度(150~280℃)和停留时间(0~60min)等水热条件对这2种水生生物质模型物水热资源转化为有机肥料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该工艺可以很好地将水葫芦和混合生物质转化为安全、稳定的有机肥料;处理得到的有机肥料产量随处理温度和停留时间的增加而减少;生物质材料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组分随处理温度和停留时间的增加而被快速降解转化,但木质素在本研究试验所设置的温度和时间参数内不能被降解;对制成的肥料养分特性分析表明,用水葫芦和混合生物质制成的有机肥料具有较高的腐植酸质量分数(最高分别可达38.29%和41.76%)和氮磷钾总养分质量分数(最低值仍分别可达4.1%和3.0%),是一种良好的生态型有机肥料,具有很好的生态和社会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生物质 水热技术 资源化 快速化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菊优质高效有机生态栽培基质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敏艳 吴良欢 +1 位作者 祝伟根 张勇勇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5期326-329,共4页
在温室大棚条件下,以常规土培作对照,对非洲菊切花两种有机生态基质[珍珠岩∶泥炭∶有机肥=9∶7∶4(v/v);木屑∶砻糠灰∶有机肥=7∶7∶6(v/v)]的种植效果及其再利用(即已经栽种过一年花卉)情况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基质上生长... 在温室大棚条件下,以常规土培作对照,对非洲菊切花两种有机生态基质[珍珠岩∶泥炭∶有机肥=9∶7∶4(v/v);木屑∶砻糠灰∶有机肥=7∶7∶6(v/v)]的种植效果及其再利用(即已经栽种过一年花卉)情况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基质上生长的非洲菊生物量、切花产量、质量、植株叶片N,P,K含量差异较大,以木屑、砻糠灰、有机肥混配的回收再利用基质的栽培效果最佳,珍珠岩、泥炭、有机肥新配的基质次之。非洲菊植株叶片N,P浓度与抗寒性有密切关系,其与冷害株比例呈显著负相关,尤以P浓度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菊 基质 再利用 有机生态裁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氯联苯污染土壤好氧降解菌群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唐伟 李英 +2 位作者 梁璐怡 朱优峰 王凤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71-1576,共6页
从浙江温岭和萧山长期受多氯联苯污染的土壤中,以联苯为唯一碳源和能源进行菌类的富集筛选共得到35株纯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细菌总数的60%。对得到的35株菌株进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温岭和萧山土壤中的优势菌属分别为寡养... 从浙江温岭和萧山长期受多氯联苯污染的土壤中,以联苯为唯一碳源和能源进行菌类的富集筛选共得到35株纯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细菌总数的60%。对得到的35株菌株进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温岭和萧山土壤中的优势菌属分别为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sp.)和潘多拉菌属(Pandoraea sp.)。挑选的4株细菌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sp.)WL8、芽孢杆菌(Bacillus sp.)WL10、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 sp.)XS4和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sp.)XS7均可在联苯存在情况下共代谢降解2,3,4,5-四氯代多氯联苯(PCB61),其中从温岭土壤中筛选到的Corynebacteriumsp.WL8对PCB61的5d去除率达到了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氯联苯 好氧降解 分离与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浙江仙居杨梅种植潜力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邓睿 黄敬峰 +2 位作者 王琼 孙华生 金艳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1,39,共6页
近年来,仙居杨梅产业飞速发展,生态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本文以浙江省仙居县为研究区域,根据杨梅生长对气候、土壤等环境的要求,采用"特尔斐法"(Delphi)选取一定的评价因子,应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影响因子权重,运... 近年来,仙居杨梅产业飞速发展,生态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本文以浙江省仙居县为研究区域,根据杨梅生长对气候、土壤等环境的要求,采用"特尔斐法"(Delphi)选取一定的评价因子,应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影响因子权重,运用"加权指数求和法"和GIS综合评价土地适宜性,并将适宜性评价结果和杨梅种植现状进行对比,分析仙居杨梅种植潜力。结果表明:仙居县具有很大的杨梅种植潜力,最适宜地和适宜地共96193.28 hm2,占评价区域面积的59.83%。现有杨梅种植地的57.72%(约2006.4hm2)分布在适宜地中,而只有19.62%(约681.88 hm2)分布在最适宜地中,占最适宜地的9.25%。应尽可能地利用最适宜地,以期发挥杨梅更大的生态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与信息技术 GIS 种植潜力 土地适宜性评价 杨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秀洲区沼液的农田生态循环利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日清 高松林 +2 位作者 方萍 项彩花 李丽萍 《农业科技通讯》 2010年第6期80-81,共2页
通过沼液田间小区施肥试验,研究了化肥、沼液不同用量组合对水稻营养生长、籽粒性状、产量等的影响效果,初步筛选了化肥、沼液用量优化组合,能较好促进水稻营养生长,保持良好籽粒性状和较高产量,节肥增效和沼液生态还田效果显著。
关键词 沼液 水稻 农田 生态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铜复合污染土壤中南方红豆杉的重金属提取效果及根际细菌群落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魏帅 Wolde Tefera Beri +5 位作者 王润泽 林之 谢若瀚 乔亚蓓 卢玲丽 田生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19-1928,共10页
为明确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对南方红豆杉价值的影响,以高经济价值植物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为研究材料,在田间Cd/Cu复合污染土壤上开展大田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和ICP-MS分析技术,研究了复合污染土壤条件下南方红豆... 为明确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对南方红豆杉价值的影响,以高经济价值植物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为研究材料,在田间Cd/Cu复合污染土壤上开展大田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和ICP-MS分析技术,研究了复合污染土壤条件下南方红豆杉根际细菌群落特征和特异细菌群落结构,测定了南方红豆杉各部位重金属的含量。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的种植显著降低了根际土壤的细菌α-多样性,改变了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非根际土壤相比,南方红豆杉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明显不同,南方红豆杉根际Alphaproteobacteria纲(Sphingobium、Kaistobacter)、Betaproteobacteria纲(Oxalobacteraceae、Comamonadaceae)、Gammaproteobacteria纲(Acinetobacter)和Bacteroidetes门(Sphingobacteriaceae)尤为丰富。PICRUSt分析表明南方红豆杉根际中有着丰度更高的与转运蛋白、氨基酸代谢、磷酸盐代谢相关的预测功能基因。与非根际土壤相比,南方红豆杉根际土壤的Cd、Cu含量分别显著降低18.8%和55.1%;且南方红豆杉高价值部位重金属Cd和Cu含量偏低,分别是根部的24.8%和30.7%。研究表明,南方红豆杉根际形成了特异细菌群落结构,其对于根际土壤重金属Cd、Cu有良好的萃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重金属 土壤 经济价值 细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原料生物炭与无机钝化剂配施对小白菜地上部镉积累和土壤镉钝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俞朝 王音予 +3 位作者 刘奇珍 王芸 沈泓 冯英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3-621,共9页
生物炭是量大价廉的土壤重金属钝化材料。为探明不同原料生物炭与石灰沸石复配对土壤镉钝化与作物可食部镉含量的影响,用7种量大易得的农业废弃物制备生物炭,并采用南方典型镉中度污染温室菜地土壤进行小白菜盆栽试验。结果显示,7种生... 生物炭是量大价廉的土壤重金属钝化材料。为探明不同原料生物炭与石灰沸石复配对土壤镉钝化与作物可食部镉含量的影响,用7种量大易得的农业废弃物制备生物炭,并采用南方典型镉中度污染温室菜地土壤进行小白菜盆栽试验。结果显示,7种生物炭的微观结构和基本理化性质存在显著(P<0.05)差异,但与无机钝化剂复配后有助于提高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电导率、阳离子交换量、碱解氮含量、速效钾含量和有效磷含量,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且均较不施用钝化剂的空白对照显著提高了小白菜的地上部干重,促进了小白菜生长,显著降低了小白菜的地上部镉含量和镉转运系数。与单施无机钝化剂相比,配施生物炭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作物生长、降低可食部镉含量等方面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菜类蔬菜 重金属 有机无机复合钝化剂 生物炭 转运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脱石、高岭石与玄武岩对土壤碳固存的影响
18
作者 徐君言 裘高扬 +5 位作者 刘俊丽 郭彬 李华 陈晓冬 王鸢 傅庆林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67-1877,共11页
为了明确玄武岩风化及其风化过程中形成的蒙脱石与高岭石类黏土矿物对土壤碳固存的影响,采用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了玄武岩、蒙脱石和高岭石施用下土壤颗粒结构、pH值,及速效养分、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有机碳和无机... 为了明确玄武岩风化及其风化过程中形成的蒙脱石与高岭石类黏土矿物对土壤碳固存的影响,采用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了玄武岩、蒙脱石和高岭石施用下土壤颗粒结构、pH值,及速效养分、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有机碳和无机碳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单施山核桃壳有机肥的处理相比,在其基础上配施玄武岩、蒙脱石或高岭石显著(P<0.05)降低了土壤MBC含量,降幅分别为8.7%、10.3%和9.7%;配施玄武岩的处理土壤pH值显著提高0.80,土壤DOC、有机碳、无机碳含量分别显著增加9.4%、3.6%和939.2%;配施蒙脱石处理的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分别显著增加77.3%、471.7%、80.2%,土壤有机碳与无机碳含量分别显著增加2.5%和543.2%;配施高岭石处理的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粒径≥0.25 mm)占比显著提升了2.3百分点,土壤有机碳与无机碳含量分别显著增加2.8%和646.3%。此外,除配施玄武岩或蒙脱石的处理显著提升了土壤速效钾含量外,配施3种矿物对土壤其他速效养分(碱解氮、有效磷)含量无显著影响。综上,蒙脱石、高岭石与玄武岩对土壤有机碳有固定作用,玄武岩对土壤无机碳的固定作用最强。施用蒙脱石、高岭石和玄武岩可以实现对土壤有机碳-无机碳的协同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风化 黏土矿物 土壤有机碳 土壤无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类型对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姜悦 罗继鹏 +4 位作者 乔亚蓓 李雨航 张雨 周润惠 李廷强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8-770,共13页
叶际微生物在促进植物生长、抵御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对重金属超积累植物叶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缺乏了解。本试验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研究了红壤、紫色土、水稻土、青紫泥4种不同土壤类型对镉超积... 叶际微生物在促进植物生长、抵御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对重金属超积累植物叶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缺乏了解。本试验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研究了红壤、紫色土、水稻土、青紫泥4种不同土壤类型对镉超积累生态型和非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青紫泥和水稻土中,东南景天叶际放线菌门和诺卡菌属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更高,而在红壤和紫色土中,东南景天叶际变形菌门、拟杆菌门、绿弯菌门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更高;在不同土壤中,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叶际诺卡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和甲基杆菌属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均高于非超积累生态型。土壤类型和生态型显著影响东南景天叶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且土壤类型的影响更大,解释了28.17%的群落变异。与青紫泥和紫色土相比,水稻土和红壤中叶际微生物的共存网络更为复杂;而所有土壤中超积累生态型叶际微生物的共存网络比非超积累生态型更为复杂。基于PICRUSt2软件的功能预测结果表明,土壤类型显著影响东南景天叶际微生物的谷胱甘肽代谢、D-谷氨酰胺和谷氨酸代谢、细菌趋化等通路的相对丰度(p<0.01),而在不同土壤中,超积累生态型叶际微生物的碳水化合物代谢(柠檬酸循环)、氨基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苯丙氨酸代谢、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代谢)通路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非超积累生态型(p<0.01)。综上所述,土壤类型显著影响东南景天叶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且超积累生态型叶际微生物比非超积累生态型具有更强的镉胁迫抵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际微生物 超积累植物 共存网络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景天内生菌对小麦锌吸收转运的影响
20
作者 李喆思 廖佳源 +2 位作者 刘婵娟 黄路宽 冯英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29-2239,共11页
为探究超积累植物特异内生菌对非宿主作物锌(Zn)营养的调控作用,采用水稻土(Paddy soil,PS)和潮土(Fluvo-aquic soil,FAS)开展盆栽试验,设置10种不同内生细菌灌根处理,以探究内生菌对小麦幼苗Zn吸收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Zn含量较为... 为探究超积累植物特异内生菌对非宿主作物锌(Zn)营养的调控作用,采用水稻土(Paddy soil,PS)和潮土(Fluvo-aquic soil,FAS)开展盆栽试验,设置10种不同内生细菌灌根处理,以探究内生菌对小麦幼苗Zn吸收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Zn含量较为充足的PS中,接种SaPS1使地上部生物量增加了158.48%,接种SaPA1使地上部Zn含量提高了108.83%,而在Zn含量较为缺乏的FAS中,接种SaVA1使地上部生物量增加了60.16%,接种SaZR8和SaBR2使根部Zn含量提高了74.17%和73.02%。实时荧光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PS中地上部TaZIP3、TaZIP6、TaZIP7和TaZIP10的表达水平在接种SaPA1和SaPS1后提高超过100%,而在FAS中,接种SaBR2后地上部和根部这4个基因的表达量均极显著增加。根际微生物群落16S rDNA测序结果发现,虽然SaPA1和SaPS1灌根处理对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改变了部分功能微生物的丰度。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在Zn含量不同的土壤中,东南景天特异内生菌可以调节小麦对Zn的吸收转运,可作为新型生物制剂用于小麦Zn营养生物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积累植物 共生微生物 菌剂 Zn 生物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