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改革大学物理教学
1
作者 施丹华 林玉蟾 +1 位作者 冷光尧 沈俊锋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2期350-351,共2页
工科的大学物理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物理课的目的不仅向学生系统的讲授有关的物理基本知识和定律,更重要的是通过物理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能应用物理思想、物理方法来分析工程技术中碰到的实际问题,从而提出处理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 工科的大学物理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物理课的目的不仅向学生系统的讲授有关的物理基本知识和定律,更重要的是通过物理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能应用物理思想、物理方法来分析工程技术中碰到的实际问题,从而提出处理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归纳之,即是培养一个人的能力问题。早在19世纪,有人在讲到关于物理教学时已提出“物理学可以养成敏锐之观察,精密之推理及抽象之概括等……”。今天,我们处在一个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潮流中,更需要我们高等学校能培养一大批能胜任工作、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人材。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责职和愿望。而大学物理课是首当其冲,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任务是相当艰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物理教学 大学物理课程 能力问题 单缝衍射 时间相干性 多光束干涉 平面平行运动 教学辅助工具 杨氏双缝干涉 圆孔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XPS和AFM等方法研究氮化钛薄膜的物理化学特性 被引量:8
2
作者 江宁 沈耀根 +1 位作者 张寒洁 鲍世宁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59-464,共6页
采用反应非平衡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氮化钛 (TiN)薄膜 ,沉积时的衬底偏压的范围从 0V到 - 5 0 0V。实验结果表明 :TiN薄膜的物理特性和力学性能随衬底偏压变化 ,最佳的薄膜硬度与弹性模量在偏压为 - 10 0V时得到。AFM的测量结果显示薄膜... 采用反应非平衡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氮化钛 (TiN)薄膜 ,沉积时的衬底偏压的范围从 0V到 - 5 0 0V。实验结果表明 :TiN薄膜的物理特性和力学性能随衬底偏压变化 ,最佳的薄膜硬度与弹性模量在偏压为 - 10 0V时得到。AFM的测量结果显示薄膜的表面形貌和粗糙度随衬底偏压变化有一个非线性的变化趋势 ,同样的趋势也出现在Ti2p和N1s的芯态能谱上。特定谱峰的强度和位置的变化预示着偏压引起的薄膜成分和化学态的变化 ,XPS的结果表明 :适当的偏压有助于TiN的成键 ,稳定的化学结构防止了表面的氧化和扩散 ,抑制了杂质和缺陷的形成 ,良好的机械特性归于表面形貌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衬底偏压 XPS 能谱 化学态 薄膜成分 非平衡磁控溅射 表面形貌 薄膜硬度 氮化钛薄膜 AF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性物理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的探索 被引量:9
3
作者 鲍德松 王业伍 郑波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52-255,285,共5页
在探究性物理实验教学中,以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为主体,充分依托凝聚态物理研究所、光学研究所和应用物理研究所,积极调动物理系教学科研一线的教授,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实验兴趣、独立实验能力、分析与研究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归纳、总... 在探究性物理实验教学中,以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为主体,充分依托凝聚态物理研究所、光学研究所和应用物理研究所,积极调动物理系教学科研一线的教授,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实验兴趣、独立实验能力、分析与研究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归纳、总结及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培养,有序开展由教授指导的以本科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实验研究,初步构建了科研基础训练、科研能力训练和特色专业研究3个适合本科生探究性实验的实验研究平台以及与之相应的5个模块,其中包括:实验技能训练模块、物理学前沿研究模块、等离子体理论与实验研究模块、交叉学科研究模块和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模块。最后对几年来的探索做了初步总结,指出了在探究性实验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以及对今后更好地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究性实验 物理实验 教学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子的物理图像浅见
4
作者 钟建伟 潘佰良 +1 位作者 陈钢 姚志欣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4-125,共2页
光子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1994年10月10~12日主题为“光子学的前沿与趋势”第23次香山会议定义:“光子学是关于光子及其应用的科学,它的内容包括光子的产生、传输、控制和探测规律的研究”,距今已近十年。
关键词 光子 角动量 粒子性 线偏振光子 物理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位的物理意义
5
作者 姚志欣 潘佰良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67-568,共2页
关键词 相位 物理意义 干涉 特征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球磨下石墨结构的畸变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小华 成奋强 +4 位作者 王健雄 谢中 彭景翠 陈小华 吴国涛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79-584,共6页
对石墨进行机械球磨处理,并用X射线、拉曼散射和高分辩电子显微镜对其结构进行了研究.经过150h球磨后,石墨原有的晶体结构被破坏.引入多种缺陷的同时,石墨层发生了剥离和卷曲,形成了多边形粒子和纳米弓形等具有高度弯曲石墨面的... 对石墨进行机械球磨处理,并用X射线、拉曼散射和高分辩电子显微镜对其结构进行了研究.经过150h球磨后,石墨原有的晶体结构被破坏.引入多种缺陷的同时,石墨层发生了剥离和卷曲,形成了多边形粒子和纳米弓形等具有高度弯曲石墨面的纳米结构.经过250h球磨后,石墨层状结构完全断裂和破坏;形成了由纳米级的基本结构单元(BSU)组成的多孔碳.经过3000℃热处理后,这种多孔碳并不能恢复成石墨组织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球磨 石墨 畸变 纳米结构 多孔结构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辐照生物组织的热效应量子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孙存英 赵道木 +1 位作者 周凌云 王绍民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17,共3页
在量子统计理论基础上导出了温升与吸收系数及辐照功率的关系式 ,并根据固体理论给出了吸收系数表达式 。
关键词 热效应 量子统计 吸收系数 辐照功率 非线性递增 激光生物 量子分析 生物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无水乙醇分解制备碳纳米管 被引量:11
8
作者 朱海滨 李振华 +3 位作者 刘子阳 王凤飞 王新庆 王淼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1-193,共3页
利用CVD法高温分解无水乙醇,以分子筛(合成皂石)基体上的Fe颗粒为催化剂,制备出了管壁更薄、端部为开口结构的碳纳米管.本实验制备出的碳纳米管,相对于传统CVD方法制备出的碳纳米管,在实验条件控制稳定的情况下,管壁较直、缺陷较少、管... 利用CVD法高温分解无水乙醇,以分子筛(合成皂石)基体上的Fe颗粒为催化剂,制备出了管壁更薄、端部为开口结构的碳纳米管.本实验制备出的碳纳米管,相对于传统CVD方法制备出的碳纳米管,在实验条件控制稳定的情况下,管壁较直、缺陷较少、管内径较大.具有这样结构的碳纳米管在储氢等方面应具备更为优良的效果,从而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水乙醇 碳纳米管 制备 分子筛 铁催化剂 CVD法 化学催化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智游移:现象、机制及意义 被引量:31
9
作者 宋晓兰 王晓 唐孝威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9-509,共11页
心智游移是一种常见的非自主内源性意识体验,是意识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提示非感官意识在人类意识经验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持续进行的无意识加工对个体生存可能具有的重要意义,对心智游移的研究是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内新兴的... 心智游移是一种常见的非自主内源性意识体验,是意识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提示非感官意识在人类意识经验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持续进行的无意识加工对个体生存可能具有的重要意义,对心智游移的研究是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内新兴的热点课题。本文重点回顾了关于心智游移的体验内容、与情绪的关系及其相关神经活动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心智游移的发生机制及适应性功能。文章最后总结了目前心智游移研究中存在的定义不清、研究策略和方法过于局限以及研究内容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以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智游移 非感官意识 情绪 默认网络 自我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O的Cu(110)c(2×1)表面原子结构和电子态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文斌 陶向明 +2 位作者 赵新新 蔡建秋 谭明秋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86-1090,共5页
采用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计算了清洁Cu(110)表面和吸附O原子的Cu(110)c(2×1)表面的原子结构,结构弛豫和电子结构,得到了各种表面结构参数.分别计算了O原子在Cu(110)表面三个可能吸附位置吸附后的能量,并给出了能量最低的... 采用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计算了清洁Cu(110)表面和吸附O原子的Cu(110)c(2×1)表面的原子结构,结构弛豫和电子结构,得到了各种表面结构参数.分别计算了O原子在Cu(110)表面三个可能吸附位置吸附后的能量,并给出了能量最低的吸附位置上各层原子的弛豫特性和态密度.结果表明O吸附后的Cu(110)表面有附加列(added-row)再构的特性,O原子吸附在最表层铜原子上方,与衬底Cu原子的垂直距离为0.016nm,以氧分子为能量基准的吸附能为-1.94eV;同时由于Cu3d-O2p态的杂化作用使得低于费米能级5.5 ̄6.0eV的范围内出现了局域的表面态.计算得到清洁的和氧吸附的Cu(110)表面的功函数分别为4.51eV和4.68eV.电子态密度的结果表明:在Cu(110)c(2×1)表面O吸附的结构下,吸附O原子和金属衬底之间的结合主要是由于最表层Cu原子3d态和O原子2p态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110) O原子吸附 附加列再构 结构弛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贮氢电极电化学阻抗谱及其数学模型 被引量:5
11
作者 冷拥军 成少安 +2 位作者 张鉴清 曹楚南 王春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890-897,共8页
从分析贮氢电极的放电过程着手,建立了具有明显物理意义贮氢电极电化学阻抗谱(EIS)的数学模型.以该数学模型为基础,讨论了与电极材料性质和电极荷电状态相联系的一些参数,如:双电层电容Cd1、原子氢扩散系数D、吸附平衡常数Keq、... 从分析贮氢电极的放电过程着手,建立了具有明显物理意义贮氢电极电化学阻抗谱(EIS)的数学模型.以该数学模型为基础,讨论了与电极材料性质和电极荷电状态相联系的一些参数,如:双电层电容Cd1、原子氢扩散系数D、吸附平衡常数Keq、吸附反应速率常数和放电深度(DOD)对贮氢电极电化学阻抗谱(EIS)的影响,此外,该数学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实验结果,这也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氢电极 电化学阻抗谱 放电 电极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阱半导体激光器的光束质量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绍民 赵道木 +3 位作者 吕章德 周国泉 黄富泉 徐锦心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83-486,共4页
本文给出了一种非截取地收集非傍轴激光束 ,并把它变换成傍轴光束的方法 ,将之运用到量子阱半导体激光器的实验中发现了一些重要的现象 .经过测量和计算得到它垂直于结方向的等效光束质量原子 M2y 明显小于 1 。
关键词 量子阱 半导体激光器 光束质量 量子光学 傍轴激光束 非傍轴激光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原子在Ru(0001)表面的化学吸附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鑫 陈文斌 +3 位作者 尚学府 陶向明 戴建辉 谭明秋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61-866,共6页
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氢原子的污染对于Ru(0001)表面结构的影响.通过PAW(projector-augmented wave)总能计算研究了p(1×1)、p(1×2)、(3~(1/2)×3~(1/2))R30°和p(2×2)等几种氢原子覆盖度下的吸附结构,以及在... 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氢原子的污染对于Ru(0001)表面结构的影响.通过PAW(projector-augmented wave)总能计算研究了p(1×1)、p(1×2)、(3~(1/2)×3~(1/2))R30°和p(2×2)等几种氢原子覆盖度下的吸附结构,以及在上述结构下Ru(0001)面fcc(面心立方)格点和hcp(六方密堆)格点的氢原子吸附.所得结果表明,在p(1×1)-H、p(1×2)-H、(3~(1/2)×3~(1/2))R30°-H和p(2×2)-H几种H原子覆盖度下,以p(1×1)-H结构单个氢原子吸附能为最大.在p(1×1)-H吸附结构下,由于氢原子吸附导致的Ru(0001)表面第一层Ru原子收缩的理论计算数值分别为-1.11%(hcp吸附)和-1.55%(fcc吸附),因此实际上最有可能的情况是两种吸附方式都有一定的几率.而实验中观察到的“清洁”Ru(0001)表面实际上是有少量氢原子污染的表面.不同覆盖度和氢分压下氢原子吸附的污染对Ru(0001)表面结构有极大的影响,其表面的各种特性都会随覆盖度的不同而产生相应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0001)表面 氢原子吸附 表面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牛顿环干涉实验中若干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27
14
作者 刘才明 许毓敏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3年第6期13-14,共2页
该文对牛顿环实验中关于干涉条纹形成的定域、牛顿环中心暗斑和亮斑起因及其对测量结果影响、实验始测级数选取以及实验扩展等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及探讨。
关键词 牛顿环实验 干涉条纹 定域 暗斑 亮斑 不迩试验 物理实验 始测级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钛矿纳米TiO_2微晶的热分析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叶锡生 沙健 +2 位作者 焦正宽 彭子飞 张立德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604-608,共5页
对板钛矿纳米TiO2微晶样品(n-TiO2)进行了差热分析(DTA),发现其DTA曲线上出现了A、B两个吸热峰.通过对原始样品及其系列热处理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XRD)实验,证实A峰对应于物理或化学吸附的脱附过程,B峰完全对应于n-TiO2原始... 对板钛矿纳米TiO2微晶样品(n-TiO2)进行了差热分析(DTA),发现其DTA曲线上出现了A、B两个吸热峰.通过对原始样品及其系列热处理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XRD)实验,证实A峰对应于物理或化学吸附的脱附过程,B峰完全对应于n-TiO2原始样品结构从板钛矿经锐钛矿向着金红石的一级相变;这一结构相变使成了纳米晶粒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热分析 纳米材料 微晶 二氧化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膜表面的分形特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汤晓明 魏赛珍 +3 位作者 毛祖遂 李海洋 陈晓峰 郑永铭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03-407,共5页
在计算机上用随机数相加的方法产生了一个分形表面,对这个表面的模拟测量表明,z方向分辨率变化对分形维数测量结果影响很小,x、y方向分辨率降低时会导致测量结果统计误差增大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测量了沉积在三种不同基底上的Au... 在计算机上用随机数相加的方法产生了一个分形表面,对这个表面的模拟测量表明,z方向分辨率变化对分形维数测量结果影响很小,x、y方向分辨率降低时会导致测量结果统计误差增大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测量了沉积在三种不同基底上的Au膜的分形维数.测得Au/陶瓷的分形维数D=2.15,Au/光学玻璃的分形维数D=2.06.Au/载玻片上各点的分形维数较不一致.同时讨论了多图方法中各单图曲线之间不衔接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机制 表面粗糙度 分形维数 薄膜 STM MB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与高分子链混合体系的模拟 被引量:8
17
作者 黄建花 朱超英 罗孟波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90-695,共6页
计算机模拟了高分子链对表面活性剂胶束形成过程的影响,以及高分子链构象性质随胶束化过程的变化.结果表明,当高分子链与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超过临界值后,高分子链的存在有利于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形成.临界聚集浓度(CAC)与临界... 计算机模拟了高分子链对表面活性剂胶束形成过程的影响,以及高分子链构象性质随胶束化过程的变化.结果表明,当高分子链与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超过临界值后,高分子链的存在有利于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形成.临界聚集浓度(CAC)与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比值CAC/CMC随高分子链长的增大和相互吸引作用的增强而减小.在CAC之前,高分子链与表面活性剂分子只有动态的聚集;但在CAC之后,表面活性剂胶束随表面活性剂浓度X的增加而增大,并静态地吸附在高分子链上,形成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聚集体.随着表面活性剂分子的加入,高分子链的均方末端距<R2>和平均非球形因子<A>先保持恒定;从X略小于CAC开始,<R2>和<A>快速减小,至极小值后又逐渐增大.模拟结果支持高分子链包裹在胶束表面的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链 表面活性剂 胶束 MONTE CARLO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胶体基底表面的分形凝聚体 被引量:4
18
作者 钱昌吉 高国良 +2 位作者 余作喜 李洪 叶高翔 《真空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7-111,共5页
对各向异性胶体基底表面的分枝状金原子凝聚体的生长机制进行了研究。沉积在无规杂质区域的熔融玻璃表面的金原子先形成网状结构的薄膜 ,然后逐渐演变成分枝状凝聚体。根据这一实验结果 ,建立了各向异性的团簇 团簇凝聚模型 ,对此类胶... 对各向异性胶体基底表面的分枝状金原子凝聚体的生长机制进行了研究。沉积在无规杂质区域的熔融玻璃表面的金原子先形成网状结构的薄膜 ,然后逐渐演变成分枝状凝聚体。根据这一实验结果 ,建立了各向异性的团簇 团簇凝聚模型 ,对此类胶体基底表面的金原子分枝状凝聚体的生长全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 ,研究了杂质区域对凝聚体各种参数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胶体基底 表面 分形凝聚体 薄膜生长 MONTE CARLO方法 模拟 结构 熔融玻璃 金原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链形状与尺寸关联的Monte Carlo模拟 被引量:6
19
作者 钱昌吉 罗孟波 许健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2172-2176,共5页
运用 Monte Carlo方法对线型高分子链格点模型的构型进行了模拟 ,研究了构型的尺寸 (采用平方末端距 R2 ,平方回转半径 S2来表征 )和形状 (由非球形因子 A表征 )之间的关联 .对任何长度的高分子链 ,其关联系数 CA,R2 和 CA,S2 均为正值 ... 运用 Monte Carlo方法对线型高分子链格点模型的构型进行了模拟 ,研究了构型的尺寸 (采用平方末端距 R2 ,平方回转半径 S2来表征 )和形状 (由非球形因子 A表征 )之间的关联 .对任何长度的高分子链 ,其关联系数 CA,R2 和 CA,S2 均为正值 ,表明高分子链的形状与尺寸之间存在正关联 ,即尺寸小的构型其非球形因子 A一般也小 ,反之尺寸大的构型其非球形因子 A一般也大 .关联系数 CA,R2 和 CA,S2 均随链长的增大而减小 ,近似地与链长的倒数 ( n- 1 )成正比 .研究还表明 ,关联系数的极限值 (链长 n很大时 )与格点的类型无关 ,与链样本产生的方式也无关 ,但与链是否考虑排斥体积有关 ,考虑了排斥体积后 ,关联系数增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 尺寸 高分子链 MONTE CARLO模拟 关联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弧放电法制备大面积高纯单壁碳纳米管薄膜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振华 姜源 +3 位作者 赵沛 尚学府 杨辉 王淼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395-2398,共4页
介绍了一种制备大面积高纯度单壁碳纳米管(SWCNT)薄膜的新方法. 利用改进的电弧放电法, 在真空放电室内分别安装两枚石墨极板, 使之形成一个球冠型电容器. 使用这种新型装置, 可以在两枚球冠型石墨极板之间产生一个合适的附加电场和成... 介绍了一种制备大面积高纯度单壁碳纳米管(SWCNT)薄膜的新方法. 利用改进的电弧放电法, 在真空放电室内分别安装两枚石墨极板, 使之形成一个球冠型电容器. 使用这种新型装置, 可以在两枚球冠型石墨极板之间产生一个合适的附加电场和成膜基板, 通过控制放电时间, 可在阴极的球冠型石墨极板上制备出厚度从数微米至 1 毫米不等的 SWCNT 薄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拉曼光谱和热重分析(TGA)的表征结果表明, 这个方法可以高效地制备具有高纯度的 SWCNT 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薄膜 电弧放电法 球冠形电容器 拉曼光谱 热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