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臭氧同时脱硫脱硝过程中NO的氧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60
1
作者 王智化 周俊虎 +2 位作者 温正城 张彦威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65-769,共5页
NO的氧化过程是实现臭氧氧化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的关键,在构建65步臭氧氧化NOx的详细化学反应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敏感度分析确定了NOx的主要氧化历程,并与机理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NOx的氧化是逐级进行的,首先NO氧化生成NO2,当O... NO的氧化过程是实现臭氧氧化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的关键,在构建65步臭氧氧化NOx的详细化学反应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敏感度分析确定了NOx的主要氧化历程,并与机理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NOx的氧化是逐级进行的,首先NO氧化生成NO2,当O3过量后生成NO3和少量N2O5.在n(O3)∶n(NO)<1的情况下主要产物为NO2,NO3、N2O5只有在O3过量条件下才会产生.在多层栓塞流反应器中进行的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吻合良好,进一步验证了本反应机理的正确性.在机理分析与试验中均发现有N2O的生成,但其生成量很小,试验中发现均小于4×10-6.试验结果发现在100℃和200℃条件下,温度变化对于O3与NO之间的氧化反应影响很小,当n(O3)∶n(NO)=1.0时,分别达到了89.2%和85.0%的氧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NO 反应机理 敏感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能与其他能源互补发电系统研究综述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宇春 詹明秀 《绿色科技》 2015年第9期312-316,共5页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风能与其他能源互补发电系统研究进展,阐述了风能-太阳能互补、风能-水能互补和风能-燃气轮机等互补发电系统的技术特点。通过国内新疆和内蒙古两地以及国外美国和欧洲风能与其他能源互补系统应用情况和发展前景的比...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风能与其他能源互补发电系统研究进展,阐述了风能-太阳能互补、风能-水能互补和风能-燃气轮机等互补发电系统的技术特点。通过国内新疆和内蒙古两地以及国外美国和欧洲风能与其他能源互补系统应用情况和发展前景的比较,分析了风能互补发电技术相对于传统风能发电技术所具有的优势,同时也阐明了各项技术需要因地制宜才能取得良好节能效果的应用原则。指出了目前除了风光互补系统发电技术相对成熟外,其余的互补系统仍处于尝试阶段,有待进一步模拟分析和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 互补发电 应用情况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压直流氩等离子体光谱诊断研究 被引量:36
3
作者 屠昕 陆胜勇 +4 位作者 严建华 马增益 潘新潮 岑可法 CHERON Bruno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785-1789,共5页
通过光谱诊断系统测量了大气压直流氩等离子体射流在弧室内和弧室出口的发射光谱,利用波尔兹曼曲线斜率法计算了射流的电子温度,根据ArⅠ谱线的斯塔克展宽得到射流的电子密度,并对氩等离子体射流满足局域热力学平衡(LTE)状态的判定标准... 通过光谱诊断系统测量了大气压直流氩等离子体射流在弧室内和弧室出口的发射光谱,利用波尔兹曼曲线斜率法计算了射流的电子温度,根据ArⅠ谱线的斯塔克展宽得到射流的电子密度,并对氩等离子体射流满足局域热力学平衡(LTE)状态的判定标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文章的实验条件下大气压直流氩等离子体射流达到局域热力学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光谱诊断 电子温度 电子密度 斯塔克展宽 局域热力学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相气力输送中变径管道优化设计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宋国良 周俊虎 +2 位作者 刘建忠 曹欣玉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788-1792,共5页
针对浓相气力输送中由于气流速度过高所引起的管道磨损和物料品质降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变径管道系统设计方法.基于变径管道与同径管道压力损失相同的变径原理,推导了变径管道设计参数的计算公式,给出了变径管道的弗劳德数法和临界速度... 针对浓相气力输送中由于气流速度过高所引起的管道磨损和物料品质降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变径管道系统设计方法.基于变径管道与同径管道压力损失相同的变径原理,推导了变径管道设计参数的计算公式,给出了变径管道的弗劳德数法和临界速度法两种变径定位方法及管段结构参数的选择依据,并讨论了变径弯管渐扩渐缩和垂直下流管渐缩的特殊变径原理.实例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变径管道设计方法可以将管道终端的气流速度由26.40 m/s降低到7.28 m/s,系统的输送压力由0.65 MPa降低到0.36 MPa,系统的输送性能提高,能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相气力输送 变径管道 腐蚀磨损 物料降级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基类吸附剂脱除烟气中气态汞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3
5
作者 任建莉 周劲松 +2 位作者 骆仲泱 徐璋 张雪梅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7-561,共5页
用恒温水浴中汞渗透管的汞蒸气发生装置和其他烟气主要气体成分模拟烟气条件,在小型固定床试验台上开展钙基类物质作为吸附剂脱除单质汞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无SO2时,两种钙基吸附剂以及飞灰和熟石灰混合物对单质汞的吸附效率不高;... 用恒温水浴中汞渗透管的汞蒸气发生装置和其他烟气主要气体成分模拟烟气条件,在小型固定床试验台上开展钙基类物质作为吸附剂脱除单质汞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无SO2时,两种钙基吸附剂以及飞灰和熟石灰混合物对单质汞的吸附效率不高;当SO2存在时,对单质汞的脱除效率可增加15%-20%,30min时吸附量可增加50%以上,且吸附在较高温度下更有利。其原因在于SO2同钙基吸附剂之间的化学反应,在钙基物质表面产生了活性区域,有利于提高对Hg^0的捕捉效率,化学吸附起到了促进吸附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控制 燃煤 钙基吸附剂 烟气 S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基簇射电催化氧化同时脱硫脱硝过程反应特性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吴祖良 高翔 +2 位作者 骆仲泱 倪明江 岑可法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25-931,共7页
应用一种新型的电催化氧化技术??电晕放电自由基簇射技术进行了烟气同时脱硫脱硝实验,重点分析了SO2和NOx脱除的反应特性和相互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0.042L?min?1的氨气注入下,50%的SO2在放电前被脱除,但放电过程仍对SO2的脱除有一定... 应用一种新型的电催化氧化技术??电晕放电自由基簇射技术进行了烟气同时脱硫脱硝实验,重点分析了SO2和NOx脱除的反应特性和相互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0.042L?min?1的氨气注入下,50%的SO2在放电前被脱除,但放电过程仍对SO2的脱除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NOx的脱除取决于放电过程,放电前的脱除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脱除过程中,适量的SO2能够提高NOx的脱除,最大能使NOx脱除率提高25%,但过高的SO2又使NOx的脱除趋于减少。不同SO2初始浓度下NOx脱除率的变化主要归因于SO2和NO2之间的反应。NO初始浓度的变化对SO2的脱除影响较小。烟气成分的变化对SO2和NOx的脱除影响也不明显。在脱硫脱硝过程中,观察到的白色晶体状物质主要成分是硫酸铵和硝酸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晕 自由基簇射 电催化氧化 脱硫 脱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法用于流化床颗粒混合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严建华 朱建新 +4 位作者 马增益 丁经纬 池涌 黄群星 岑可法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45-751,共7页
利用基于相关的图像法速度测量技术,测量了小型二维气固流化床密相区颗粒运动速度分布。并提出了用颗粒速度不均匀指数来衡量流化床内颗粒的速度波动与混合。速度波动对于物料扩散与对流混合均十分重要。在流化床下部,颗粒运动速度往往... 利用基于相关的图像法速度测量技术,测量了小型二维气固流化床密相区颗粒运动速度分布。并提出了用颗粒速度不均匀指数来衡量流化床内颗粒的速度波动与混合。速度波动对于物料扩散与对流混合均十分重要。在流化床下部,颗粒运动速度往往低于床层表面,但速度不均匀指数则高于床层表面。在床层底部颗粒速度不均匀指数随流化床气泡产生而变化。床层内部混合以对流及扩散为主,而在床层表面,混合以对流为主。床层下部速度波动有利于颗粒在床内的扩散及对流混合。流化风量的增加可以增强颗粒的混合。针对这些结论,在流化床垃圾焚烧炉的设计中,对不同的组分选用不同的给料方式,可以促进物料在床内的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法 流化床 混合 速度 不均匀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往复式多孔介质燃烧器温度分布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李昊 程乐鸣 +3 位作者 王恩宇 褚金华 骆仲泱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184-1188,1228,共6页
研究了往复式多孔介质燃烧器在热态试验条件下的温度分布,分析了当量比、空截面流速、切换半周期对多孔介质中温度分布的影响,以及切换半周期对燃烧器出口温度的影响.随着系统周期性地运行,多孔介质中的温度呈动态周期性变化.在当量比为... 研究了往复式多孔介质燃烧器在热态试验条件下的温度分布,分析了当量比、空截面流速、切换半周期对多孔介质中温度分布的影响,以及切换半周期对燃烧器出口温度的影响.随着系统周期性地运行,多孔介质中的温度呈动态周期性变化.在当量比为0.3~1.4时,随着当量比的增大,多孔介质中的温度先上升后下降.在切换周期和当量比一定时,随着空截面流速的增大,多孔介质中的温度随之升高;在当量比和燃气质量流量保持不变时,随着切换半周期的增大,多孔介质中的温度先升高后降低,最后基本保持不变,而燃烧器出口温度随切换半周期的增大而升高.与单个多孔介质燃烧相比,往复式多孔介质中的温度整体分布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复式燃烧 多孔介质 预混燃烧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_2抑制二噁英从头合成的实验及其过程模拟 被引量:6
9
作者 付建英 陈彤 +3 位作者 吴海龙 林晓青 陆胜勇 李晓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687-3693,共7页
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下SO2对二噁英(PCDD/Fs)从头合成的抑制特点,运用HSC Chemistry 6.1软件对主要无机化学反应过程进行模拟,探究了SO2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SO2对PCDD/Fs总浓度和I-TEQ浓度的抑制效果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PCDD/Fs总浓度... 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下SO2对二噁英(PCDD/Fs)从头合成的抑制特点,运用HSC Chemistry 6.1软件对主要无机化学反应过程进行模拟,探究了SO2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SO2对PCDD/Fs总浓度和I-TEQ浓度的抑制效果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PCDD/Fs总浓度和I-TEQ浓度抑制率从200℃不足20%分别提高到300℃时的75.6%和77.3%及400℃时的89.2%和80.5%;SO2的添加促进了PCDD/Fs尤其是PCDDs同系物分布的低氯代化。在从头合成的高温段和低温段,SO2分别侧重抑制PCDFs和PCDDs。相平衡计算和Gibbs自由能计算表明,SO2优先与催化剂CuCl2反应生成无催化活性的CuSO4,其次与氯源Cl2反应,最终实现PCDD/Fs的生成抑制。模拟结果对现有硫基抑制机理进行了验证和补充,对高效、廉价抑制剂的开发及工程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2 二噁英 化学反应 抑制机理 模拟 相平衡 Gibbs自由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粉再燃还原NO_x动态过程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智化 周俊虎 +1 位作者 张彦威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411-1416,共6页
通过固定床对煤粉再燃还原NOx的微观动态变化过程,以及不同φ(O2)条件下的再燃脱硝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煤粉再燃过程存在典型的3阶段分布特性,分别是再燃煤粉早期NO生成阶段、挥发份的均相还原阶段和焦炭的非均相还原阶段.再... 通过固定床对煤粉再燃还原NOx的微观动态变化过程,以及不同φ(O2)条件下的再燃脱硝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煤粉再燃过程存在典型的3阶段分布特性,分别是再燃煤粉早期NO生成阶段、挥发份的均相还原阶段和焦炭的非均相还原阶段.再燃粉煤早期NO生成阶段和焦炭的非均相还原阶段对φ(O2)变化不敏感,挥发份的均相还原阶段对φ(O2)变化非常敏感,NO还原效率随φ(O2)的增加而降低,φ(O2)=8%是NO还原有效与否的分界线,当φ(O2)>8%时,再燃煤粉非但不能对来流NO进行有效还原,而且还生成了新的NO.要获得理想的脱硝效果,需要φ(O2)<5%,对应挥发份化学当量比SRV<0.8.通过对不同φ(O2)条件下的NO动态曲线进行定量积分分析,发现挥发份是富燃还原性气氛下还原NO的主要贡献成分,同样在贫燃氧化性气氛下也是NO生成的主要贡献成分.同时还给出了神华煤再燃还原NO的效率与氧量气氛之间的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燃 还原 NOx 挥发份化学当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电站锅炉数值模拟技术工程应用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2
11
作者 李德波 徐齐胜 岑可法 《广东电力》 2013年第11期54-63,共10页
针对中国主流燃煤机组四角切圆、前后对冲旋流燃烧、双切圆燃烧锅炉,对大型电站锅炉数值模拟技术工程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整理了炉内全过程数值模拟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网格处理方法等数值模拟关键技术;针对现场遇到的实际技术难题... 针对中国主流燃煤机组四角切圆、前后对冲旋流燃烧、双切圆燃烧锅炉,对大型电站锅炉数值模拟技术工程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整理了炉内全过程数值模拟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网格处理方法等数值模拟关键技术;针对现场遇到的实际技术难题,回顾了利用数值模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站锅炉 数值模拟 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格朗日下颗粒相数值计算关键问题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德波 徐齐胜 +1 位作者 樊建人 岑可法 《广东电力》 2013年第10期19-23,27,共6页
对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中的离散相数值计算方法在商业软件(Ansys Fluent 14.0)和直接数值模拟中的差异性进行了对比研究,对离散相数值算法具体实现方法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认为:商业软件中的数值模拟结果很难再现实际工程问题中颗粒的... 对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中的离散相数值计算方法在商业软件(Ansys Fluent 14.0)和直接数值模拟中的差异性进行了对比研究,对离散相数值算法具体实现方法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认为:商业软件中的数值模拟结果很难再现实际工程问题中颗粒的湍流扩散现象,软件需要完善;而直接数值模拟可合理地再现实际流动的规律。商业软件中颗粒相求解采用的是随机轨道模型,数值模拟得到的颗粒运动轨迹与颗粒真实运动轨迹有很大的差异;而直接数值模拟得到的颗粒运动轨迹是真实的。商业软件的求解技术是目前工程界一种折中的方案,将来直接数值模拟可能成为工程界一种重要的模拟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两相 商业软件 湍流扩散 直接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焦油沥青的深度利用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28
13
作者 骆仲泱 王少鹏 +2 位作者 方梦祥 王昊 王勤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11-616,共6页
煤焦油沥青的深加工对提高煤焦油沥青利用价值和经济性至关重要。本文主要概述了煤焦油沥青深加工利用的主要技术,重点概述了球形活性炭、中间相沥青、通用级沥青基碳纤维以及针状焦等。对各种产品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当前在各... 煤焦油沥青的深加工对提高煤焦油沥青利用价值和经济性至关重要。本文主要概述了煤焦油沥青深加工利用的主要技术,重点概述了球形活性炭、中间相沥青、通用级沥青基碳纤维以及针状焦等。对各种产品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当前在各项关键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煤焦油沥青基球形活性炭、通用级沥青基碳纤维以及针状焦已经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当前研究的难点是提高各项产品的品质,缩短加工周期。另外,中间相沥青的发现与应用拓展了传统碳材料的应用领域,并大幅提高了炭材料的相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沥青 活性碳 中间相沥青 碳纤维 针状焦 加工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介质预混燃烧气固温度分布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姮 程乐鸣 +1 位作者 骆仲泱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069-2072,2111,共5页
为研究多孔介质燃烧、传热和生成物特性,采用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仪对多孔介质预混燃烧室中气、固两相温度分布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预混气体在多孔介质中燃烧时,气相和固相的温度是不同的,存在-60^+100 K的温差.试验得到了不同当量比... 为研究多孔介质燃烧、传热和生成物特性,采用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仪对多孔介质预混燃烧室中气、固两相温度分布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预混气体在多孔介质中燃烧时,气相和固相的温度是不同的,存在-60^+100 K的温差.试验得到了不同当量比、热流密度和孔径下的燃烧室气、固温度分布.在火焰前缘,固体骨架的温度高于多孔介质内气体的温度,对气体有预热作用;在火焰后缘,气体温度高于固体骨架温度,对固体骨架有蓄热作用.当量比降低,气、固温差波动变小;当量比不变,热流密度增大,气、固温度差值在轴向长度方向变化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预混燃烧 红外测温 气固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级多孔介质低氮燃烧器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雪松 程乐鸣 +1 位作者 闫珂 张维国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136-2141,2170,共7页
通过多孔介质燃烧器的燃烧试验研究低氮燃烧器的稳燃范围,探究在不同功率(50~100 kW)和当量比(0.6~1.0)下燃烧器的氮氧化物(NO_x)和一氧化碳(CO)的生成特性,探讨多孔介质直径对燃烧器燃烧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燃烧器稳燃上限和稳燃下... 通过多孔介质燃烧器的燃烧试验研究低氮燃烧器的稳燃范围,探究在不同功率(50~100 kW)和当量比(0.6~1.0)下燃烧器的氮氧化物(NO_x)和一氧化碳(CO)的生成特性,探讨多孔介质直径对燃烧器燃烧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燃烧器稳燃上限和稳燃下限均随当量比的增大而增大,并且稳燃上限的增幅大于稳燃下限;天然气在多孔介质内燃烧时生成的氮氧化物主要为NO,其排放质量浓度随燃烧器功率和燃烧当量比的增大而增大.在试验工况范围内,氮氧化物排放质量浓度低于30 mg/m^3,工业级多孔介质燃烧器具有低氮排放特性;CO排放质量浓度随当量比的增大先降低后升高,在当量比小于0.9时,CO排放质量浓度低于56 mg/m^3;为了同时实现较低的NO_x和CO排放,燃烧器运行的当量比范围应控制在0.7~0.8.研究的2种多孔介质直径对燃烧器的NO_x和CO排放质量浓度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氮燃烧器 多孔介质燃烧器 多孔介质直径 氮氧化物排放 一氧化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阀门对液体流动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
16
作者 季杰强 郑建英 +2 位作者 余松青 吴晓杰 程乐鸣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6-21,共6页
为研究管道阀门开度对管内流体流动特性的影响,采用CFD方法对带阀门的圆形管道开展3D建模计算,并应用动网格技术实现管道中阀门的开关过程。首先,对阀门全开状态下的圆管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并与文献中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标... 为研究管道阀门开度对管内流体流动特性的影响,采用CFD方法对带阀门的圆形管道开展3D建模计算,并应用动网格技术实现管道中阀门的开关过程。首先,对阀门全开状态下的圆管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并与文献中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得到的模拟结果与实验值最接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不同阀门开度下,圆管截面的流场分布特性。模拟结果表明:阀门开度的变化会对下游流场产生明显影响,但该影响会随着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弱,直至临界距离处。在阀门下游,管道截面存在高流速与低流速的明显分层,对于不同阀门开度,流速分层形态不同。随着开度的减小,临界距离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值出现在开度50%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水流量 阀门开度 CFD模拟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东煤灰化过程中的矿物演变及矿物添加剂对其灰熔融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2
17
作者 马岩 黄镇宇 +3 位作者 唐慧儒 王智化 周俊虎 岑可法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25,共6页
利用低温灰化、高温灰化和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准东煤中矿物质在加热过程中的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准东煤中原始矿物质以方解石、高岭石为主,随着燃烧温度的升高,煤灰中矿物质最终生成了铁橄榄石、硅酸钙等。此外... 利用低温灰化、高温灰化和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准东煤中矿物质在加热过程中的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准东煤中原始矿物质以方解石、高岭石为主,随着燃烧温度的升高,煤灰中矿物质最终生成了铁橄榄石、硅酸钙等。此外,向准东煤中掺加不同比例的高岭土和刚玉混合添加剂,发现随着SiO2/Al2O3比值的降低,煤中生成了钙矾石、钙铝榴石等高熔点物质,准东煤的灰熔点逐步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熔点 熔融性 矿物质添加剂 X射线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轮胎回转窑中试热解炭中碳元素化学形态 被引量:10
18
作者 严建华 闫大海 +3 位作者 池涌 徐文胜 倪明江 岑可法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9-114,共6页
应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废轮胎回转窑中试热解炭(PCB)中C元素的化学形态进行分析.荷电效应及背景校正后,分别应用“非对称性Gaussian-Lorentzian线性和函数”与“Gaussian函数”对非对称与对称峰进行拟合.结果发现,热解温度≥500℃... 应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废轮胎回转窑中试热解炭(PCB)中C元素的化学形态进行分析.荷电效应及背景校正后,分别应用“非对称性Gaussian-Lorentzian线性和函数”与“Gaussian函数”对非对称与对称峰进行拟合.结果发现,热解温度≥500℃时,热解充分,热解炭本体中C元素的化学形态类似商用炭黑(CCB)N660,而热解炭表面吸附沉积物中C元素的化学形态不同于本体,随热解温度升高,表面吸附物中类石墨质C有所增加;450℃时,热解不充分,热解炭本体中类石墨质C含量少,表面吸附物少;热解炭按粒径存在一定的分布,热解炭颗粒越小,石墨质C含量越低;热解炭表面吸附、沉积物厚度的近似数量级为0.2mm,热解炭本体中C元素的化学形态并未受到表面吸附、沉积层太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轮胎 回转窑 热解炭 商用炭黑 XPS C 1s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物料在回转窑内的运动特性模型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刚 池涌 +2 位作者 蒋旭光 刘炳池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95-1200,共6页
为了研究颗粒物料在回转窑内的运动特性,通过试验方法研究了操作条件(如回转窑转速、倾角、给料速率等)对颗粒物料在回转窑内停留时间等运动特性的影响,利用散体颗粒理论和矢量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反映颗粒物料在回转窑内的运动特性的颗粒... 为了研究颗粒物料在回转窑内的运动特性,通过试验方法研究了操作条件(如回转窑转速、倾角、给料速率等)对颗粒物料在回转窑内停留时间等运动特性的影响,利用散体颗粒理论和矢量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反映颗粒物料在回转窑内的运动特性的颗粒随机轨迹运动模型.该模型引入了在回转窑低填充率(小于10%)条件下给料速率对窑内物料运动特性的影响,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固体颗粒状物料在回转窑内的平均停留时间.通过与试验数据的对比,证明随机颗粒轨迹模型是一种预测回转窑内颗粒物料运动平均停留时间和平均体积流率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转窑 颗粒物料 运动特性 颗粒轨迹模型 给料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轮胎回转窑中试热解炭孔隙及表面化学特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严建华 闫大海 +3 位作者 池涌 裴宜星 倪明江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805-1810,共6页
为了设计和优化废轮胎热解炭利用工艺,利用氮气吸附法、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废轮胎回转窑中试热解炭的孔隙结构及表面化学特性进行研究,分析热解温度和热解炭粒径的影响因素,并与商用炭黑进行比较.结果发... 为了设计和优化废轮胎热解炭利用工艺,利用氮气吸附法、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废轮胎回转窑中试热解炭的孔隙结构及表面化学特性进行研究,分析热解温度和热解炭粒径的影响因素,并与商用炭黑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热解炭中有很多大孔而微孔很少,Brumauer-Emmett-Teller(BET)比表面积随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热解炭BET比表面积与N660相当,分型维数与N330相当,热解炭粒径越大,BET比表面积越大;热解炭中C和O的含量高,含氧官能团主要为醇、酚、酯、内酯、酸酐和醚,有大量芳香稠环的存在,热解温度越高,芳构化越高;商用炭黑芳构化高于热解炭;热解炭中S元素主要以硫化物存在,N元素多以胺形态存在,而商用炭黑中S元素主要以“S-C/R-S-S-R”的形态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轮胎 回转窑 热解炭 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 X射线光电子能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