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00 MW超超临界锅炉高温再热器炉内壁温分布特性研究
1
作者 赵宁宁 李培 +3 位作者 黄炜强 施子福 李望 钟崴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1,共7页
针对高温再热器炉内壁温难以长时间连续监测的问题,选择K分度热电偶的测量元件,采用集热块与测量元件预先焊接在一起后安装在某1000 MW锅炉高温再热器炉内管壁上的方式,获得不同工况下高温再热器炉内壁温特性。分析了高温再热器同一根... 针对高温再热器炉内壁温难以长时间连续监测的问题,选择K分度热电偶的测量元件,采用集热块与测量元件预先焊接在一起后安装在某1000 MW锅炉高温再热器炉内管壁上的方式,获得不同工况下高温再热器炉内壁温特性。分析了高温再热器同一根管沿管程温度分布、烟气入口截面温度分布特性、炉内外对应测点的关系、炉内测点与负荷的关系以及管壁相同位置向火面及背火面温度之间的差别。结果表明:沿管程方向,U型弯底部温度最高;不同负荷下高温再热器烟气入口截面温度分布无明显统一规律;炉内壁温测点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炉内实际壁温;炉内测点与炉外测点温度存在近似线性的关系;炉内测点温度与负荷无明显量化关系;向火面温度较背火面高出35~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00 MW锅炉 炉内壁温 高温再热器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工水力耦合求解的电站锅炉炉管壁温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余岳溪 廖宏楷 +1 位作者 吴燕玲 钟崴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共7页
提出了一种对锅炉高温区烟气空间进行网格化划分的方法,建立了相应的过热器炉管壁温的三维分片分段计算模型,通过炉膛燃烧和传热机理在线计算得到高温区烟气温度,并通过迭代方法在线耦合求解各管段的传热量以及各管路中工质的质量流量,... 提出了一种对锅炉高温区烟气空间进行网格化划分的方法,建立了相应的过热器炉管壁温的三维分片分段计算模型,通过炉膛燃烧和传热机理在线计算得到高温区烟气温度,并通过迭代方法在线耦合求解各管段的传热量以及各管路中工质的质量流量,最终计算得到过热器各管路和各管段的壁温.结果表明:根据所提出模型和算法而研发的"电站锅炉炉管运行安全远程监测管理"子系统较为精确地实现了炉管壁温的在线分析计算和超温预警,对火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过热器 炉管壁温 在线计算 热工水力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utoCAD的工业汽轮机热力平衡图动态绘制系统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春成 徐静霞 +2 位作者 钱小东 李蔚 盛德仁 《机电工程》 CAS 2010年第12期20-22,39,共4页
针对手工绘制汽轮机热力平衡图费时间、图形格式各异和通用性差等问题,开发了工业汽轮机热力平衡图的动态绘制系统。首先建立规范的图例库,包括部件图例、管道连线图例和文本图例,然后在Visual Studio 2005中进行程序编写,最后基于Auto... 针对手工绘制汽轮机热力平衡图费时间、图形格式各异和通用性差等问题,开发了工业汽轮机热力平衡图的动态绘制系统。首先建立规范的图例库,包括部件图例、管道连线图例和文本图例,然后在Visual Studio 2005中进行程序编写,最后基于AutoCAD应用程序,实现工业汽轮机热力平衡图的动态绘制输出。研究结果表明,该绘制系统可以和热力设计软件无缝集成,绘制不同工况、不同机型机组的热力平衡图,操作简便、高效,制图规范正确,为设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很好的开发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CAD 热力平衡图 工业汽轮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能源系统优化调度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林俊光 冯彦皓 +4 位作者 林小杰 吴凡 钟崴 俞自涛 叶建君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2,共12页
能源系统优化调度对保证能源供需平衡有重要作用。对30余年国内外该领域发展状况、热点及趋势的量化对比,通过CiteSpace软件对1990—2022年CNKI和WoS数据库的能源系统优化调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领域虽处于常规科学阶段但文献具有高... 能源系统优化调度对保证能源供需平衡有重要作用。对30余年国内外该领域发展状况、热点及趋势的量化对比,通过CiteSpace软件对1990—2022年CNKI和WoS数据库的能源系统优化调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领域虽处于常规科学阶段但文献具有高增速,国内文献增速较国际快且机构间交流密切;国外热点为微电网的优化算法、不确定性和稳定性控制,综合能源系统的含储能动态调度,调度技术的强化学习和博弈论;国内热点趋势为微电网的算法-动态优化/双层优化/分时电价-多智能体-需求侧管理-深度学习及综合能源系统的不确定性-能源集线器-电转气-综合需求响应-数据驱动-碳交易、碳捕集和强化学习等。由分析结果可见,启发式算法和深度学习等在未来大规模能源系统下有望实现研究范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系统 优化调度 CiteSpace软件 文献计量学 研究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藓糖醇微观固液相变及热传导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冯飙 邵雪峰 +1 位作者 朱子钦 范利武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388-2395,共8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微尺度下赤藓糖醇的固液相变及热传导现象进行了模拟研究。首先选用GROMOS力场计算了赤藓糖醇固液两相的密度并将预测结果与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了该力场的适用性。采用界面/NPT法模拟了赤藓糖醇的微观熔化过程,通...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微尺度下赤藓糖醇的固液相变及热传导现象进行了模拟研究。首先选用GROMOS力场计算了赤藓糖醇固液两相的密度并将预测结果与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了该力场的适用性。采用界面/NPT法模拟了赤藓糖醇的微观熔化过程,通过体系的体积突变得到预测熔点约为400 K,和实测值(392±1)K较为吻合。与直接加热纯固态赤藓糖醇的方法相比,该方法由于引入固液界面降低了成核自由能位垒,使得微观熔化过程的模拟更准确。此外,基于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赤藓糖醇分子间的微观热传导现象。模拟得到液态赤藓糖醇的热导率为0.33~0.35 Wm^(-1)K^(-1),与宏观实测值(0.33±0.02)Wm^(-1)K^(-1)保持一致。因为处于液态时赤藓糖醇的分子分布具有无序性,所以其热导率预测值几乎不随模拟系统的尺寸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藓糖醇 分子模拟 相变 界面/NPT法 热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冷凝汽器积灰干式吹扫系统现场实验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赵波 杨善让 +8 位作者 张纲 张宏宇 张海林 蒋静江 刘志超 王文忠 洪海清 马士全 胡亚才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5期28-35,9,共8页
直冷系统以节水率达69%-84%而在燃煤电站得到广泛应用。但在风沙大的干旱地区,若清洗不及时,空冷凝汽器则因积灰而使排汽背压升高8kPa甚或以上,机组煤耗因而升高10-15g/(kW·h),污染排放亦随之增大,而及时清洗所需的水资源又为环... 直冷系统以节水率达69%-84%而在燃煤电站得到广泛应用。但在风沙大的干旱地区,若清洗不及时,空冷凝汽器则因积灰而使排汽背压升高8kPa甚或以上,机组煤耗因而升高10-15g/(kW·h),污染排放亦随之增大,而及时清洗所需的水资源又为环境所限。对此,该文设计了一种以压缩空气代替高压除盐水的干式吹扫系统,并在某600MW直冷机组单排翅片管空冷凝汽器上进行了两种清洗方式的比较实验。文中介绍了干式吹扫系统的构成、实验内容及结果,拟定了吹扫效果评价方法,建立了灰垢热阻与排汽背压的定量关联,并据以比较了干式吹扫与水洗在同一清洗周期内累计清洗效果。结果表明:干式吹扫年节水量为1.47kg/m^2,累计平均背压降低1.7kPa,机组发电煤耗降低约2.5g/(kW·h),实现了节水、节能和减排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冷凝汽器 干式吹扫 灰垢热阻 清洗周期 累计平均背压 发电煤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制冷循环间接空冷系统变工况特性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赵波 杨善让 +2 位作者 张辉 彭伟麒 胡亚才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3308-3316,共9页
基于复间冷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建立复间冷系统变工况数学模型,提出了工作于环境高温时段的制冷循环过程中,汽轮机排汽压力的变工况计算模型。该模型揭示出压缩机功耗、环境气温、迎面风速、排汽热负荷等主要因素对汽轮机排汽压力的影响... 基于复间冷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建立复间冷系统变工况数学模型,提出了工作于环境高温时段的制冷循环过程中,汽轮机排汽压力的变工况计算模型。该模型揭示出压缩机功耗、环境气温、迎面风速、排汽热负荷等主要因素对汽轮机排汽压力的影响;工作于环境低温时段的逆制冷循环(动力循环)过程中,膨胀机输出功率的变工况计算模型,分析得出汽轮机排汽压力、工质过热度、环境气温、迎面风速、排汽热负荷等运行因素对膨胀机输出功率的影响。以600MW虚拟复间冷机组为例,定量阐明了诸影响因素对汽轮机排汽压力和膨胀机输出功率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间冷系统 变工况特性 汽轮机排汽压力 膨胀机输出功率 制冷循环 逆制冷循环(动力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扰流孔强化波纹板蓄热元件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鹏程 孙志坚 +2 位作者 黄浩 汤舟 胡亚才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30-534,共5页
采用瞬态实验方法研究了3种排列角度(15°、30°和45°)下的扰流孔波纹板蓄热元件的传热性能,并比较了等效泵功下的Nu/Nu_o*值.结果表明:与未添加扰流孔的波纹板蓄热元件相比,3种排列角度下的带扰流孔的波纹板蓄热元件的平... 采用瞬态实验方法研究了3种排列角度(15°、30°和45°)下的扰流孔波纹板蓄热元件的传热性能,并比较了等效泵功下的Nu/Nu_o*值.结果表明:与未添加扰流孔的波纹板蓄热元件相比,3种排列角度下的带扰流孔的波纹板蓄热元件的平均Nu分别提高了17.1%、24.8%和34.9%;3种情况下的平均阻力因数f分别提高了24.7%、33.1%和38.4%;与排列角度为30°和15°相比,45°时的Nu/Nu_o*分别提高了53.3%和67.8%,表明扰流孔排列角度为45°时,波纹板蓄热元件具有最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扰流孔 波纹板蓄热元件 强化传热 传热性能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填料对储能式散热器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肖玉麒 范利武 +3 位作者 洪荣华 徐旭 俞自涛 胡亚才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44-1649,共6页
针对储能式电子器件散热器性能受相变材料较低导热能力限制的问题,采用添加高导热纳米填料的方法提高相变材料的表观导热系数,并对储能式散热器的性能提升潜力进行分析.在短时大功率加热(热流密度为10 W/cm2)的条件下,对以二十烷为相变... 针对储能式电子器件散热器性能受相变材料较低导热能力限制的问题,采用添加高导热纳米填料的方法提高相变材料的表观导热系数,并对储能式散热器的性能提升潜力进行分析.在短时大功率加热(热流密度为10 W/cm2)的条件下,对以二十烷为相变材料的储能式散热器在添加碳纳米管填料之后的工作过程(熔化和凝固传热)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结果显示,由于相变材料表观导热系数的提高,散热器的性能随碳纳米管添加量的增加而提升,其提升程度与添加量呈近似线性相关;当加入体积分数为10%的碳纳米管时,散热表面的最大温升相对于无碳纳米管的情形降低了8℃,散热器的等效总热阻则降低了14%,说明该方法是提高储能式散热器性能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器件热管理 储能式散热器 相变储能材料 导热系数 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铁伴生能源联合循环系统热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姚华 盛德仁 +3 位作者 林张新 宋思远 陈坚红 李蔚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008-2013,2025,共7页
针对富余煤气和烧结余热分散回收利用效果不显著的问题,提出一种炼铁伴生能源联合循环发电方法.通过系统整合,即将烧结余热引入余热锅炉,与传统的富余煤气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耦合,构成炼铁工序伴生能源联合循环系统,使炼铁工序中伴... 针对富余煤气和烧结余热分散回收利用效果不显著的问题,提出一种炼铁伴生能源联合循环发电方法.通过系统整合,即将烧结余热引入余热锅炉,与传统的富余煤气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耦合,构成炼铁工序伴生能源联合循环系统,使炼铁工序中伴生的富余煤气和烧结余热资源梯级利用.基于能量平衡、平衡和能级平衡理论,对系统整合前后热力学性能进行分析比对.绘制出整合前后系统的能流图和流图,并计算出系统中各个组件的能损失和损失.结果表明:在富余煤气初参数和蒸汽侧热力参数均相同条件下,整合后系统能效率及效率分别较整合前提高了1.51%和0.64%,而能级差降低了1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铁工序 富余煤气 烧结余热 梯级利用 热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闪速炼铜余热锅炉辐射冷却室水动力性能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钟崴 杨志群 +2 位作者 宋冬根 胡继光 童水光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70-1975,共6页
针对某大型闪速炼铜余热锅炉辐射冷却室的水动力性能设计问题,提出一种垂直蛇形管水冷壁水动力特性分析的理论模型,重点讨论热负荷引起管内工质含汽率变化对垂直蛇形管水冷壁管重位压降的影响.基于流场数值模拟结果获得的水冷壁热负荷... 针对某大型闪速炼铜余热锅炉辐射冷却室的水动力性能设计问题,提出一种垂直蛇形管水冷壁水动力特性分析的理论模型,重点讨论热负荷引起管内工质含汽率变化对垂直蛇形管水冷壁管重位压降的影响.基于流场数值模拟结果获得的水冷壁热负荷分布进行水冷壁节流圈的设计,进而对水冷壁有、无节流圈条件下的出口含汽率分布、阻力及脉动特性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闪速炼铜余热锅炉的水冷壁中采用基于热负荷分布所设计的节流圈不仅能够有效调配的工质流量,还有助于消除由热负荷波动引起的流量脉动,有效改善水冷壁的水动力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速炼铜 余热锅炉 水冷壁 水动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水聚能塔式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伟 屈利娟 +2 位作者 汪超 俞自涛 王靖华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85-1489,1533,共6页
为提高现有热源塔式空气源热泵的效率和适应性,提出一种以盐水为传热工质的可调型盐水聚能塔式空气源热泵的新概念.设计并搭建基于该新型热泵的热水供应系统.对夏冬2季典型月份内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和比较,阐明系统的性能系数随环境温... 为提高现有热源塔式空气源热泵的效率和适应性,提出一种以盐水为传热工质的可调型盐水聚能塔式空气源热泵的新概念.设计并搭建基于该新型热泵的热水供应系统.对夏冬2季典型月份内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和比较,阐明系统的性能系数随环境温湿度、供/回水量和温度、补水温度以及耗电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系统的总性能系数、加热系统和热泵内循环的性能系数在夏季的平均值分别为1.44、1.75和3.55,而在冬季则为2.07、2.33和3.29.该系统已经成功运行1a以上,在冬季气温低于0℃时依然运行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水聚能塔 空气源热泵 热水供应 性能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两相工质激光推进的理想动力循环模型 被引量:1
13
作者 盛德仁 史香锟 +2 位作者 陈坚红 李蔚 陈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09-1914,共6页
为了分析气液两相工质激光推进的能量转换效率,建立了气液两相工质激光推进的理想动力循环模型,对能量转换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冲压比和定容增压比是影响能量转换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增大冲压比或定容增压比都能有效提... 为了分析气液两相工质激光推进的能量转换效率,建立了气液两相工质激光推进的理想动力循环模型,对能量转换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冲压比和定容增压比是影响能量转换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增大冲压比或定容增压比都能有效提高能量转换效率,冲压比随进口马赫数的增大而增大,而定容增压比随激光功率密度或工质中水滴与空气质量比的增大而增大。增大工质中水滴与空气的质量比能够有效增大定容增压比,提高能量转换效率,据算例可得,当冲压比π=10,水滴与空气的质量比f由0增大到10时,能量转换效率ηt由52.5%提高到了5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工质 激光推进 理想动力循环 能量转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夯机多体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与结构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袁铭鸿 万安平 童水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9176-9182,共7页
针对强夯机满载率高,起重卸载频繁,工作环境恶劣等特点,以某新型强夯机为研究对象,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考虑臂架各部件的柔性,建立了强夯机多体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动态响应仿真与试验对比,研究了整机在典型工况下的动力学... 针对强夯机满载率高,起重卸载频繁,工作环境恶劣等特点,以某新型强夯机为研究对象,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考虑臂架各部件的柔性,建立了强夯机多体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动态响应仿真与试验对比,研究了整机在典型工况下的动力学特性,得出了臂架关键部件的运动规律及应力结果。借助于刚柔耦合动力学计算结果,根据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建立臂架结构优化的数学模型,通过优化计算后的臂架结构应力减少12.48%,最大位移减少15.47%,臂架总质量减少6.52%,强度得以充分发挥,整机各项性能得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多体力学 刚柔耦合模型 动力学仿真 结构优化 强夯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翅片的导热传递函数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亚才 范利武 +1 位作者 田甜 俞自涛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59-1163,共5页
为了分析翅片导热系统的动态导热特性,分别对等截面、三角形截面直形翅片和等厚环形翅片3种典型翅片的导热传递函数进行了研究.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将翅片的导热简化成了一维导热过程.经过拉普拉斯变换,将描述翅片一维非稳态导热过程的... 为了分析翅片导热系统的动态导热特性,分别对等截面、三角形截面直形翅片和等厚环形翅片3种典型翅片的导热传递函数进行了研究.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将翅片的导热简化成了一维导热过程.经过拉普拉斯变换,将描述翅片一维非稳态导热过程的时域微分方程转换为复频域微分方程,由此推导出了上述3种翅片的导热传递函数.对某一具体的三角形截面直形翅片导热系统的动态特性利用导热传递函数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振幅比和相位差随翅片高度和温度激励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利用导热传递函数可以全面而直观地描述翅片非稳态导热过程的动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片 非稳态导热 传递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区域开窗翅片的热力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钟昌雄 李蔚 张文华 《机电工程》 CAS 2008年第7期11-14,共4页
在汽车空调综合性能测试台上对7种不同结构参数的百叶窗翅片进行了传热和流动阻力的性能实验。分析比较了百叶窗翅片表面开窗区域对其传热和阻力性能的影响,总结出了表面开窗区域多,对无量纲传热j因子和摩擦阻力f因子影响较大的特点;同... 在汽车空调综合性能测试台上对7种不同结构参数的百叶窗翅片进行了传热和流动阻力的性能实验。分析比较了百叶窗翅片表面开窗区域对其传热和阻力性能的影响,总结出了表面开窗区域多,对无量纲传热j因子和摩擦阻力f因子影响较大的特点;同时,采用(j/f)1/3因子综合评价了多区域开窗翅片的强化传热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翅片表面多区域开窗对强化传热的影响非常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空调 平行流冷凝器 多区域开窗 热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锅炉蛇形管蒸发受热面水动力特性的理论分析
17
作者 谢金芳 钟崴 +1 位作者 周懿 童水光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95-399,共5页
分别采用"整体简化计算"、"忽略热负荷分布不均匀性的分段计算"和"考虑热负荷分布均匀性的分段计算"三种方案对锅炉蛇形蒸发管的水动力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了热负荷分布不均匀性对蛇形蒸发管水动力... 分别采用"整体简化计算"、"忽略热负荷分布不均匀性的分段计算"和"考虑热负荷分布均匀性的分段计算"三种方案对锅炉蛇形蒸发管的水动力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了热负荷分布不均匀性对蛇形蒸发管水动力特性和阻力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蛇形蒸发管的水动力特性与其热负荷分布及布置形式均有关;在特定条件下,采用忽略热负荷分布不均匀性的简化算法求解蛇形蒸发管的水动力特性可能导致较大的误差,并会影响水动力特性可靠性的准确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蛇形蒸发管 受热面 水动力特性 热负荷 分布不均匀 分区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相变胶囊的制备、表征与传热强化研究进展
18
作者 方昕 汪明军 +2 位作者 张晓龙 吕洪坤 俞自涛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7年第4期633-643,共11页
作为一种新型的蓄热材料,纳米相变胶囊能够解决热量供求时间、空间和强度上的不匹配,在余热回收、太阳能热利用、电子器件热管理等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样品制备、物性表征以及传热强化3个方面,对纳米相变胶囊最新的研究成果... 作为一种新型的蓄热材料,纳米相变胶囊能够解决热量供求时间、空间和强度上的不匹配,在余热回收、太阳能热利用、电子器件热管理等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样品制备、物性表征以及传热强化3个方面,对纳米相变胶囊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介绍了常见的纳米相变胶囊制备方法及对形貌、尺寸的影响,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劣。物性表征的结果显示,胶囊化的方式可以有效防止相变材料发生泄露,获得更好的热稳定性。纳米相变胶囊显著提升了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降低了相变材料的过冷度,同时也没有造成相变乳液的黏度出现大幅度提高。此外,实验和数值模拟的结果都表明纳米相变胶囊能够有效提升工质的传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胶囊 热存储 相变材料 相变乳液 强化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工程的数控刻楦机设计系统
19
作者 刘岩 童水光 徐立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88-292,共5页
诠释了知识工程(KBE)概念,并对KBE系统的推进过程进行了探讨.采用模糊推理策略完成了知识库的创建,以Unigraphics为平台基于知识熔接(KF)技术开发了基于KBE的刻楦机结构设计系统.综合运用知识工程技术、虚拟设计技术等,研究了其计算机... 诠释了知识工程(KBE)概念,并对KBE系统的推进过程进行了探讨.采用模糊推理策略完成了知识库的创建,以Unigraphics为平台基于知识熔接(KF)技术开发了基于KBE的刻楦机结构设计系统.综合运用知识工程技术、虚拟设计技术等,研究了其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CACD)流程及各应用子系统的功能结构.刻楦机刀具设计系统解决方案实例中,模糊推理与知识熔接相结合,方便的模糊修改以及KF系统的模型自动生成实现了快速设计.该系统从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刻楦机的智能设计,积累了设计经验和知识,缩短了产品生命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楦机 知识工程 虚拟设计 模糊推理 知识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轮传动转子系统弯扭耦合振动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车永强 徐静霞 +3 位作者 钱小东 李蔚 盛德仁 陈辉 《机电工程》 CAS 2012年第6期632-635,649,共5页
为分析齿轮传动复杂轴系的振动问题,根据有限元法和拉格朗日法,考虑陀螺效应、油膜支承等因素,得到了转子-轴承系统的弯扭耦合振动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齿轮副运动过程中啮合刚度和啮合阻尼的变化,得到了齿轮副系统的弯扭耦合振动模型... 为分析齿轮传动复杂轴系的振动问题,根据有限元法和拉格朗日法,考虑陀螺效应、油膜支承等因素,得到了转子-轴承系统的弯扭耦合振动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齿轮副运动过程中啮合刚度和啮合阻尼的变化,得到了齿轮副系统的弯扭耦合振动模型。然后,根据齿轮副的实际排列方式,引入方位角,使得转子模型与齿轮副模型坐标统一化,并将其耦合到一起,得到了更加接近实际的齿轮转子模型,并且计算了其临界转速和振型。研究结果表明,耦合后转子的临界转速低于单转子的临界转速,齿轮传动对转子轴系振动有着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传动 弯扭耦合振动 啮合刚度 啮合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