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1
1
作者 葛云法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7-149,共3页
以浙江大学一个重点实验为例,就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作了一些思考。主管部门对重点实验室的评估是相当严格的,依托单位在实验室的建设初期,以及部分管理环节上是非常重视的,但也存在"没有日常运行经费,没有开放课题经费,没有行... 以浙江大学一个重点实验为例,就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作了一些思考。主管部门对重点实验室的评估是相当严格的,依托单位在实验室的建设初期,以及部分管理环节上是非常重视的,但也存在"没有日常运行经费,没有开放课题经费,没有行政级别,没有人事管理权"等问题。为进一步促进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解决以上"四个没有"问题的相应策略,包括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否需要实体化等等。建议通过主管部门与各依托单位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正确处理好依托单位与重点实验室的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校-实"运行管理机制,必将进一步加快重点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管理 思考与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鹮雏鸟几种非传染性疾病的原因与防治概述 被引量:4
2
作者 葛云法 尹兆正 +4 位作者 丁良冬 俞建昌 邵丽霞 章金泉 方盛国 《野生动物学报》 2014年第1期81-84,共4页
为做好朱鹛的迁地保护工作,进行人工繁育是短时间内提高种群数量的最有效措施。浙江省德清珍稀野生动物繁育研究中心自2008年从陕西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引入5对朱鹦,通过5a努力,目前存栏数已达118只,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积累了一些... 为做好朱鹛的迁地保护工作,进行人工繁育是短时间内提高种群数量的最有效措施。浙江省德清珍稀野生动物繁育研究中心自2008年从陕西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引入5对朱鹦,通过5a努力,目前存栏数已达118只,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训。本文以朱鹦浙江种群的人工繁育工作实践为基础,结合现有的相关文献,对浙江省德清珍稀野生动物繁育研究中心2008—2012年饲养的138只朱鹃雏鸟的非传染性疾病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阐述了其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主要疾病包括:腿部疾病4种(10例,占7.25%):船桨腿、卷曲趾、关节肿大、皮下气肿;头颈部疾病3种(15例,占10,87%):交叉喙、长短喙、歪脖子;还有其他疾病3种(5例,占3.62%):育雏室小气候控制不良引发的疾病、胚胎病或孵化不良引发的疾病、不明原因死亡的疾病。通过分析病因,提出防范措施,为后续的育雏工作提供指导,以避免类似的疾病再次发生,促进朱鹦人工种群的发展,对其他濒危野生鸟类的人工复壮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鹮 雏鸟 非传染性疾病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朱鹮雏鸟皮下气肿的诊治 被引量:1
3
作者 葛云法 尹兆正 +4 位作者 丁良冬 刘宝如 俞建昌 章金泉 方盛国 《野生动物》 2012年第6期337-338,344,共3页
动物皮下气肿成因复杂,鸟类(禽类)的皮下气肿常见于体内气囊破裂所致。德清县珍稀动物繁育研究中心2012年首次出现了1例人工饲养的朱鹮雏鸟在15日龄时发生皮下气肿。该气肿位于右侧大腿处,内部充气,气泡内未见其他病变。根据其临床症状... 动物皮下气肿成因复杂,鸟类(禽类)的皮下气肿常见于体内气囊破裂所致。德清县珍稀动物繁育研究中心2012年首次出现了1例人工饲养的朱鹮雏鸟在15日龄时发生皮下气肿。该气肿位于右侧大腿处,内部充气,气泡内未见其他病变。根据其临床症状,推测可能是由于患雏与其他雏鸟嬉戏打斗过度的充气,或受到撞击等原因使气囊破裂。诊断为右侧腹或后胸气囊破裂,引发皮下气肿。鉴于临床上穿刺排气效果不显著,以及开创排气易引起细菌感染等因素,本病例采用了自然恢复的治疗方式,将患雏转入安静环境,避免外界干扰,加强防护,减少剧烈运动,实行隔离饲养等措施,15日后气肿变小,25日后气肿消失。该病例的诊治及病因的推测,为珍稀鸟类临床上该病的防治提供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鹮 雏鸟 皮下气肿 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