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湾围垦工程作用下的动力沉积响应 被引量:16
1
作者 周安国 周大成 姚炎明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1-284,共4页
通过采用平面二维有限元数学模型模拟计算乐清湾边滩围垦前后的潮流变化分布 ,在此基础上 ,预测围垦工程建设后导致泥沙冲淤变化。据此说明海湾围垦工程作用下的动力沉积响应。结果表明 ,海湾围垦工程对流场及泥沙冲淤的影响局限于工程... 通过采用平面二维有限元数学模型模拟计算乐清湾边滩围垦前后的潮流变化分布 ,在此基础上 ,预测围垦工程建设后导致泥沙冲淤变化。据此说明海湾围垦工程作用下的动力沉积响应。结果表明 ,海湾围垦工程对流场及泥沙冲淤的影响局限于工程区临近水域。在围区两侧 ,工程前后流速减小 ,使水流挟沙力降低 ,导致泥沙局部淤积 ;在围堤的转角外侧 ,将存在流速略有增大的区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垦工程 泥沙冲淤 水流挟沙力 海湾 围堤 淤积 边滩 沉积响应 潮流 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山港分区水交换数值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姚炎明 彭辉 +1 位作者 杜雅杰 刘莲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6-130,共5页
在验证良好的三维斜压潮流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将象山港划分成7个海区,以7种不同的溶解态保守性物质为示踪剂,建立对流-扩散型的海湾水交换数值模型,采用关联矩阵法来描述各区之间以及各区与外海之间的水交换特性。通过不同示踪剂的浓度分... 在验证良好的三维斜压潮流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将象山港划分成7个海区,以7种不同的溶解态保守性物质为示踪剂,建立对流-扩散型的海湾水交换数值模型,采用关联矩阵法来描述各区之间以及各区与外海之间的水交换特性。通过不同示踪剂的浓度分布,计算了15、30、45、60和80d的水交换矩阵。由各时刻水交换矩阵可知,在象山港的7个子区中与湾外水的水交换速度最快的为Ⅰ区,最慢的为Ⅶ区。Ⅲ区(西沪港)、Ⅵ区(黄墩港)和Ⅶ区(铁港)内水体与湾外海水之间的水交换速度缓慢,但与区域外水体之间的交换速度要明显快于其他几个海区。从水交换矩阵可以看出西沪港、黄墩港和3个内港之间相互交换的海水量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港 水交换 矩阵 delft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山港水交换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彭辉 姚炎明 刘莲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2,共12页
在验证良好的三维斜压潮流数学模型的基础上,以溶解态的保守性物质为示踪剂,建立对流-扩散型的海湾水交换数值模型,计算了象山港水体半交换时间和平均滞留时间,并研究了斜压动力对湾内外水交换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象山港水交换速度的... 在验证良好的三维斜压潮流数学模型的基础上,以溶解态的保守性物质为示踪剂,建立对流-扩散型的海湾水交换数值模型,计算了象山港水体半交换时间和平均滞留时间,并研究了斜压动力对湾内外水交换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象山港水交换速度的区域性变化较大,水体半交换时间和平均滞留时间由象山港口门向湾顶逐渐增加,口门附近半交换时间在5d以内,平均滞留时间为5~10d;湾顶水交换速度缓慢,水体半交换时间为30~35d,平均滞留时间为35~40d。斜压动力对狭湾外段水交换影响较弱,对狭湾内段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港 水交换 斜压 半交换时间 平均滞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口区径流对台风暴潮影响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孙志林 黄森军 +1 位作者 焦建格 聂会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9-526,共8页
台风暴潮-径流相互作用增大河口台风暴潮位,从而增大台风暴潮灾害.本文基于FVCOM模式建立了河口及附近海域的台风暴潮数值模型,并以9711台风和0608台风为风-气压场来源.依据台风期间的实测径流量过程Q(t),设计了4个径流过程q(t),并与q(t... 台风暴潮-径流相互作用增大河口台风暴潮位,从而增大台风暴潮灾害.本文基于FVCOM模式建立了河口及附近海域的台风暴潮数值模型,并以9711台风和0608台风为风-气压场来源.依据台风期间的实测径流量过程Q(t),设计了4个径流过程q(t),并与q(t)=0时进行对比,讨论了台风暴潮模拟中考虑上游径流的必要性;研究了浙江省南部沿海椒江、欧江、飞云江和鳌江河口区径流和台风暴潮的相互作用,并分析了径流量变化对海门、温州、瑞安和鳌江观测站台风暴潮位以及各河流口门内最大台风暴潮位包络线的影响.结果显示:径流量越大,观测站的台风暴潮位增量越大且台风暴潮位的最大增量出现在台风登陆后;9711台风期间椒江台风暴潮位受径流的影响较瓯江更显著;0608台风期间飞云江台风暴潮位受径流影响较鳌江更显著.本文研究成果为河口台风暴潮防灾减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台风暴潮 河口 9711台风 0608台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安江水库大坝工程趾板混凝土裂缝处理 被引量:5
5
作者 吴松华 杨宏伟 曹凌云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8-70,共3页
思安江水库大坝工程趾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抗渗等级为W 12,抗冻等级为F100,无伸缩缝。经过对高程250.0 m以下已浇好的趾板进行检查,发现不同程度的裂缝共132条,总长度7 809 m。待裂缝发展稳定后,根据裂缝的展开情况,对开度b≥0.2 mm... 思安江水库大坝工程趾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抗渗等级为W 12,抗冻等级为F100,无伸缩缝。经过对高程250.0 m以下已浇好的趾板进行检查,发现不同程度的裂缝共132条,总长度7 809 m。待裂缝发展稳定后,根据裂缝的展开情况,对开度b≥0.2 mm的裂缝采用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研制的LW/HW材料进行化学灌浆;对开度b<0.2 mm的裂缝采用中国水利科学研究院研制的SK弹性涂膜防渗材料刷涂。上述两种处理措施在该工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安江水库 趾板 混凝土裂缝处理 化学灌浆 防渗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ent的潮流能提取水动力影响数值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袁金雄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5-127,共3页
利用CFD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水槽水动力模型,并对三种推力系数下放入潮流能发电机后水流流场的变化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以推力系数取0.75为例,从水位和流速变化的角度分析和讨论潮流能提取对水动力的影响,并对三种推力系数下的流速减小进行... 利用CFD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水槽水动力模型,并对三种推力系数下放入潮流能发电机后水流流场的变化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以推力系数取0.75为例,从水位和流速变化的角度分析和讨论潮流能提取对水动力的影响,并对三种推力系数下的流速减小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发电机阻碍了水流的运动,发电机附近流速明显下降,同时发电机下游产生明显的尾流效应,发电机周边及尾流外流速明显加快;推力系数越大,流速变化值越大,同时流速恢复得越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能发电机 FLUENT 潮流能提取 推力系数 水动力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初始流速和推力系数的水平轴海流机尾流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亚超 姚炎明 +1 位作者 万猛 袁金雄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71-2276,共6页
为了优化水平轴海流机组布局,提高海流能整体效率,针对水平轴海流机尾流的变化规律进行水槽实验.通过改变初始流速和推力系数,测量流速过程数据,对水平轴海流机尾流效应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沿水流方向初始流速越大,下游尾流流速的收... 为了优化水平轴海流机组布局,提高海流能整体效率,针对水平轴海流机尾流的变化规律进行水槽实验.通过改变初始流速和推力系数,测量流速过程数据,对水平轴海流机尾流效应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沿水流方向初始流速越大,下游尾流流速的收敛值越大,推力系数对尾流的影响集中在5d(d为发电机转子直径)距离内,在15d以后不同推力系数的尾流速度都趋于稳定,而且收敛值与推力系数无关;垂直水流方向初始流速越大,尾流效应范围越大,推力系数对尾流效应的影响集中在4d距离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轴海流机 尾流效应 水槽实验 初始流速 推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山港余流特征数值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万猛 姚炎明 +1 位作者 陈琴 李丹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5-302,共8页
基于Delft3D-Flow模块建立了象山港海域的三维斜压潮流数值模型,结合实测水文资料,研究了象山港的潮(余)流特征,对欧拉余流场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定量的比较和分析,并与潮流测站计算分析得到的欧拉余流分布对比,很好的模拟了象山港的余流... 基于Delft3D-Flow模块建立了象山港海域的三维斜压潮流数值模型,结合实测水文资料,研究了象山港的潮(余)流特征,对欧拉余流场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定量的比较和分析,并与潮流测站计算分析得到的欧拉余流分布对比,很好的模拟了象山港的余流特征。结果表明:由湾外至湾顶,余流呈减小的趋势,湾外余流最大为33 cm/s,湾顶最小,余流平均仅5 cm/s。垂向上,表层余流大于底层余流,表层余流指向湾外,而底层余流则指向湾内。对比斜压、正压两种模式下的欧拉余流分布,可以看出湾顶附近主要受径流控制,两种模式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口门至西沪港区域受径流和潮流的共同影响,斜压模式更准确地模拟出了水体层化和垂向余环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港 斜压模式 余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道低水头拦河闸闸孔分流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钟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32,共5页
通过理论分析,结合模型试验,对处于弯道上的低水头拦河闸闸前的水流特性、闸孔的分流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闸孔分流比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由于枢纽对闸前水流的影响,使得闸前弯道水面横比降、纵比降显著减小,纵向垂线平均... 通过理论分析,结合模型试验,对处于弯道上的低水头拦河闸闸前的水流特性、闸孔的分流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闸孔分流比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由于枢纽对闸前水流的影响,使得闸前弯道水面横比降、纵比降显著减小,纵向垂线平均流速横向分布趋于均匀化。河槽总流量和枢纽轴线与弯道进口断面的夹角对闸孔分流比的影响较小。靠近凸岸的边孔泄流能力较弱,其余各闸孔分流较均匀。闸孔分流比的计算结果较为满意。这些对于保证闸址选择、水闸设计的经济性、安全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河道 弯道水流 低水头拦河闸 闸孔分流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态漏斗附近水沙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志林 朱贺贺 +1 位作者 连辉乾 丁凯旋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5-170,共6页
针对水库淤积问题,设计了一种正态漏斗排沙装置,在水槽中开展水流试验。对正态漏斗附近水流-泥沙进行欧拉两相流模拟,用水流试验数据对数值模型进行验证,进而分析了不同边界条件下流速、涡量和相浓度场。结果表明,漏斗内部流速梯度较大... 针对水库淤积问题,设计了一种正态漏斗排沙装置,在水槽中开展水流试验。对正态漏斗附近水流-泥沙进行欧拉两相流模拟,用水流试验数据对数值模型进行验证,进而分析了不同边界条件下流速、涡量和相浓度场。结果表明,漏斗内部流速梯度较大,泥沙相浓度等值线呈V型不对称分布,漏斗前缘、左后侧和右后侧出现大涡量区。与锥形漏斗对比,正态漏斗近壁面流速大,水流阻力小,3种边界条件下平均涡量减小25.8%~27.2%,出口泥沙相浓度增大15.2%~16.5%,具有降低能量耗散、显著提高排沙效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水沙 正态漏斗 数值模拟 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舟山马岙峡道的水文泥沙特性和峡道效应 被引量:12
11
作者 蒋国俊 金如义 +1 位作者 顾建明 沈炳舫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22,共8页
根据舟山本岛北部马岙峡道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和沉积物采样分析结果以及对马岙岸段岸滩的现场踏勘结果,分析了马岙峡道的水文泥沙特性及其峡道效应.文章认为,受峡道地形限制,马岙岸段水流呈现显著的往复流特性,潮流流速较强,水体含... 根据舟山本岛北部马岙峡道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和沉积物采样分析结果以及对马岙岸段岸滩的现场踏勘结果,分析了马岙峡道的水文泥沙特性及其峡道效应.文章认为,受峡道地形限制,马岙岸段水流呈现显著的往复流特性,潮流流速较强,水体含沙量较低,泥沙淤积较弱,岸滩处于冲淤平衡状态;受峡道内涨落潮流分流和汇流的共同作用,马岙小泥糊礁附近发育水下沙嘴,该沙嘴是以落潮流作用为主形成的浅滩,受涨潮流改造而形成的,并将在涨落潮流作用下逐渐增长,形成连岛沙嘴,使小泥糊礁附近岸线发展成弧形岸线,并达成新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动力 岸滩冲淤 水下沙嘴 峡道效应 地形 落潮流 泥沙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海洋倾倒区悬浮物迁移扩散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佳 姚炎明 +2 位作者 孙志林 黄赛花 杨晓东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19-1328,共10页
以温州港进港航道疏浚工程的某大型海洋倾倒区为例,在验证良好的区域二维潮流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均匀分布函数设置的随机模型建立悬浮物迁移扩散模型,模拟该倾倒区附近海域在单船抛卸工况下产生的悬浮物质量浓度增量分布变化过程,得... 以温州港进港航道疏浚工程的某大型海洋倾倒区为例,在验证良好的区域二维潮流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均匀分布函数设置的随机模型建立悬浮物迁移扩散模型,模拟该倾倒区附近海域在单船抛卸工况下产生的悬浮物质量浓度增量分布变化过程,得到周围海域悬浮物最大质量浓度增量分布情况.通过与相同情况下采用固定点源设置的模型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讨论对大型倾倒区采用随机点源设置的合理性及必要性.探讨随机点源设置与倾倒区尺度的关系,认为在瓯江口以外海域,对面积>1 km2的倾倒区作业期间悬浮物迁移扩散进行数值模拟,有必要采用随机点源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物 倾倒区 悬浮物 迁移扩散 随机化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坝周围流动图像与局部冲刷深度 被引量:8
13
作者 孙志林 倪晓静 许丹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89-2196,共8页
为了研究非淹没丁坝局部冲刷问题,分析丁坝周围流场的实验和数值模拟数据,发现马蹄涡间存在强弱对比和坝头处横向流速占优的现象,提出以5个马蹄涡组成的涡系为主体的流动简化模型,建立丁坝局部冲刷问题的计算模型.计算模型通过考虑垂向... 为了研究非淹没丁坝局部冲刷问题,分析丁坝周围流场的实验和数值模拟数据,发现马蹄涡间存在强弱对比和坝头处横向流速占优的现象,提出以5个马蹄涡组成的涡系为主体的流动简化模型,建立丁坝局部冲刷问题的计算模型.计算模型通过考虑垂向流速影响,修正平板绕流解析解,得到适合三维流动的流量计算公式;基于水流连续性和冲刷平衡条件,建立正挑矩形丁坝在清水均匀沙床面情况下最大相对冲深与相对坝长的1/2次方和无量纲流速的1次方的半理论关系,并由现有实验数据确定未知参数值.运用半理论公式得到的计算值与实测数据符合良好,表明流动简化和计算模型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图像 局部冲刷深度 横向流速 丁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口泥沙数学模型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志林 倪晓静 +1 位作者 许丹 聂会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2-237,共6页
针对泥沙数学模型作为预报河床冲淤的研究手段在进一步发展中受到有关物理参数的限制,分析河口泥沙数学模型涉及的若干关键问题.从三维微分方程竖向积分角度分析认为恢复饱和系数理论上应大于1;指出泥沙非均匀系数、相对粒级以及泥沙固... 针对泥沙数学模型作为预报河床冲淤的研究手段在进一步发展中受到有关物理参数的限制,分析河口泥沙数学模型涉及的若干关键问题.从三维微分方程竖向积分角度分析认为恢复饱和系数理论上应大于1;指出泥沙非均匀系数、相对粒级以及泥沙固结对河口冲淤有一定影响,给出适用于河口非均匀黏性沙的任意k粒级的黏性力表达式、起动概率公式和临界起动切应力公式,探讨临界淤积切应力表达式在处理细颗粒泥沙絮凝时的作用;认为根据最大或最小含沙量对应的水流泥沙要素来确定河口水流挟沙能力公式比以往按半潮平均来处理在理论上更为合理,提出适合潮汐河口的非恒定水流挟沙能力公式;指出数值计算和验证有待改进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型 泥沙输移 物理参数 潮汐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颗粒泥沙动水絮凝沉降的基本特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海 阮文杰 +2 位作者 蒋国俊 姚胜初 张志忠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4-130,共7页
以流速为主要参变量,在长度为339.3m的往复式直水槽中进行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试验,试验得到了垂线平均含沙量、絮凝现象、垂线含沙量梯度、泥沙粒度四方面的沿程变化规律。通过对以上四方面变化分析,细颗粒泥沙动水絮凝沉降的基本特性是... 以流速为主要参变量,在长度为339.3m的往复式直水槽中进行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试验,试验得到了垂线平均含沙量、絮凝现象、垂线含沙量梯度、泥沙粒度四方面的沿程变化规律。通过对以上四方面变化分析,细颗粒泥沙动水絮凝沉降的基本特性是:动水絮凝沉降速率和沉降量受碰撞絮凝概率与剪切破碎概率、絮凝体所受外力与本身抗力两大关系的制约,而流速又通过制约以上两大因素的变化,成为制约絮凝沉降速率和沉降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泥沙 絮凝 动水沉降 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颗粒泥沙试验用折返式直水槽的研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姚胜初 周海 +3 位作者 赵龙保 蒋国俊 张志忠 张景明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343-1349,共7页
为适应长江口细颗粒泥沙动水絮凝沉降试验所需,设计研制了7道总长度为339.3m的定底坡折返式直水槽,以及加盐加沙装置和出水控制系统,水槽试验水深25cm、试验流量0.0025~0.0200m3/s(流速5~40cm/s),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湾道导流及在低流... 为适应长江口细颗粒泥沙动水絮凝沉降试验所需,设计研制了7道总长度为339.3m的定底坡折返式直水槽,以及加盐加沙装置和出水控制系统,水槽试验水深25cm、试验流量0.0025~0.0200m3/s(流速5~40cm/s),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湾道导流及在低流速时采取构筑潜坝措施后,该水槽可在不同的流量条件下,基本达到稳定均匀流,适合进行细颗粒泥沙动水沉降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细颗粒泥沙 折返式直水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枢纽环境影响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明佳 吴新宇 +1 位作者 焦建格 孙志林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6-110,共5页
为了较为准确地评价水利枢纽对环境的影响,基于水利枢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了水利枢纽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多层次模糊综合的评价方法。以嘉陵江亭子口水库为例,将评价指标体系及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于嘉陵江亭子口水库... 为了较为准确地评价水利枢纽对环境的影响,基于水利枢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了水利枢纽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多层次模糊综合的评价方法。以嘉陵江亭子口水库为例,将评价指标体系及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于嘉陵江亭子口水库。选用合理的环境影响评价指标集,综合获取评价体系中包括防洪效益在内的可量化环境因子的模糊关系矩阵,并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逐层进行模糊综合评价与矩阵运算,综合评价亭子口水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嘉陵江亭子口水库综合效益显著,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结果理想。研究提出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水利枢纽的规划设计、环境响应及保护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综合评价 层次分析法 水利枢纽 环境效应 亭子口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口冲淤对围垦的响应 被引量:5
18
作者 郭聪 孙志林 +1 位作者 郑浩磊 潘桂娥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791-1797,共7页
为了研究椒江河口地形对毗邻海域连续多段大面积滩涂围垦(即集群围垦)的响应,利用二维潮流非均匀沙数学模型,预测椒江河口现状岸线下及规划围垦工程后的床面冲淤.结果显示:现状岸线下未来河口河道大部分区域发生冲刷,口外拦门沙有少量淤... 为了研究椒江河口地形对毗邻海域连续多段大面积滩涂围垦(即集群围垦)的响应,利用二维潮流非均匀沙数学模型,预测椒江河口现状岸线下及规划围垦工程后的床面冲淤.结果显示:现状岸线下未来河口河道大部分区域发生冲刷,口外拦门沙有少量淤积;规划围垦工程后河口河道及口外拦门沙淤积,河口延伸段冲刷;与各围垦工程单独作用的叠加效果相比,集群围垦联合作用下的冲淤幅度更大,即存在非线性效应,应在围垦规划时予以重视;河口水动力随毗邻海域围垦面积的增大而减弱,水流挟沙能力随之下降,因而河口河道及口外拦门沙的淤积厚度随围垦面积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面冲淤 响应 集群围垦 非均匀沙 非线性效应 椒江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分汊河口水力几何形态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志林 杨仲韬 +2 位作者 高运 许丹 胡世祥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66-2270,2292,共6页
为了揭示潮汐河口中居显著地位分汊河口的演变机理,减轻长江口深水航道淤积.基于积分形式二维连续方程、二维阻力公式、无因次宽深比关系与时变水流挟沙能力公式,建立分汊河口水力几何形态理论关系,且表明汊道与单一河道平均水深之比为... 为了揭示潮汐河口中居显著地位分汊河口的演变机理,减轻长江口深水航道淤积.基于积分形式二维连续方程、二维阻力公式、无因次宽深比关系与时变水流挟沙能力公式,建立分汊河口水力几何形态理论关系,且表明汊道与单一河道平均水深之比为分流比的2/7次方.据此计算获得了长江口拦门沙顶部最大平衡水深为6.91m,与长期实测的自然水深相一致,显示了水力几何形态关系的合理性.引入主槽流量比例概念,进一步修正水力几何形态关系,使之适合于丁坝作用河段.据此计算得到在一、二和三期治理工程后北槽的最大平衡水深分别为8.40、8.91和9.92m,为制定长江口治理方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几何形态 分汊河口 平衡水深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鹤海湾的演变特征及水沙模拟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志林 龚玉萌 +3 位作者 许丹 向文罡 罗居元 胡余发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4-74,共11页
为准确把握新鹤海湾的演变特征和水动力条件,采用现场观测和GIS技术对其地形变化、冲淤分布和冲淤量进行探讨,并利用数值模拟分析波浪、潮流和泥沙共同作用对海湾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湾演变对连续台风的响应不同,表现为先冲后淤,其... 为准确把握新鹤海湾的演变特征和水动力条件,采用现场观测和GIS技术对其地形变化、冲淤分布和冲淤量进行探讨,并利用数值模拟分析波浪、潮流和泥沙共同作用对海湾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湾演变对连续台风的响应不同,表现为先冲后淤,其中苏拉作用下的冲刷量为台风过境后全年的2倍左右;受东南季风的影响,春夏冲淤幅度较大,海湾冲淤分布为南冲北淤,波高分布不均与涨潮流入湾时的向北偏转是其主要原因;波流共同作用下的底床切应力约为潮流单独作用时的10倍,波浪是导致海湾冲刷的主要因素,常浪下底床切应力小于临界冲刷应力,泥沙不易起动,因此海湾冲刷主要是由极端天气时的大浪所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变特征 水沙模拟 波浪 潮流 底床切应力 新鹤海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