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近海典型寒潮浪的数值模拟:以2015年3月和2016年1月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郑桥 张继才 +1 位作者 车助镁 朱业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5-87,共13页
本文选用第三代海浪模式SWAN(SimulatingWAveNearshore),以CCMP(Cross-CalibratedMultiPlatform)风场作为驱动风场,数值模拟了2015年3月份和2016年1月份影响浙江省的两次典型寒潮,并将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模拟误差均在20%之内... 本文选用第三代海浪模式SWAN(SimulatingWAveNearshore),以CCMP(Cross-CalibratedMultiPlatform)风场作为驱动风场,数值模拟了2015年3月份和2016年1月份影响浙江省的两次典型寒潮,并将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模拟误差均在20%之内,属于可以接受的范围,表明SWAN模型和CCMP风场能够满足此次寒潮浪数值模拟的需要。本文从风场的强度、最值风速、风向、持续时间等方面,对比了两次寒潮期间的寒潮风场;从寒潮浪的强度、最值波高分布、持续时间、涌浪分布区域等方面,对两次典型寒潮期间的寒潮浪时空分布的异同进行了研究。总体而言,2015年3月份寒潮的风场从强度上弱于2016年1月份寒潮,3月份寒潮风场的主流大风是6~7级风,风向偏正北风;1月份寒潮风场的主流大风是6~8级风,风向偏西北风。2015年3月份的寒潮浪强度上弱于2016年1月份寒潮浪,3月份寒潮浪波高变化剧烈的区域位于研究区域的东北部,1月份寒潮浪波高变化剧烈的区域位于研究区域的中部和东部;3月份寒潮浪的大浪主要是5级浪,1月份寒潮浪的大浪主要是5、6级浪。当寒潮对研究区域的波浪场影响最为显著时,2015年3月份寒潮期间研究区域的北部多为涌浪,2016年1月份寒潮期间研究区域的南部多为涌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N模式 CCMP风场 寒潮浪 数值模拟 分布规律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沿海台风风暴潮增水过程中非线性机制和地形的作用研究:以1509号台风“灿鸿”为例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西琳 楚栋栋 +2 位作者 张继才 车助镁 李春雁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20-1331,共12页
本文基于FVCOM(Finite Volume Community Ocean Model)构建了一个覆盖中国渤海、黄海和东海的数值模型,采用NCEP-CFSR风场数据对1509号台风“灿鸿”产生的风暴潮进行模拟,与实测水位数据的对比表明该模型可靠、模拟结果合理。基于此模型... 本文基于FVCOM(Finite Volume Community Ocean Model)构建了一个覆盖中国渤海、黄海和东海的数值模型,采用NCEP-CFSR风场数据对1509号台风“灿鸿”产生的风暴潮进行模拟,与实测水位数据的对比表明该模型可靠、模拟结果合理。基于此模型,本文对非线性作用和地形在风暴潮增水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首先,重点分析了增水过程中潮汐与风暴潮的非线性作用,结果表明:高潮时非线性作用使增水值降低;低潮时非线性作用使增水值升高。另外,开边界处分别只添加M2、S2和K1分潮,分析天文潮的潮高和周期对非线性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潮高越高,非线性作用越明显;半日潮的非线性作用较全日潮更明显;并且,增水极值附近出现的半日周期的波动也与非线性作用有关。其次,除了非线性作用,地形对风暴潮的增水也有一定影响,本文改变地形的实验结果表明:坡度越大,增水极值越小。琉球群岛的存在使得东南沿海出现风暴潮增水的面积减小,但使得风暴潮增水的高值区域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 FVCOM(Finite Volume Community Ocean Model) 非线性作用 地形 渤黄东海 台风灿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再分析数据的南大洋区域Ekman流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3
作者 林辉义 高艳秋 张继才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60-873,共14页
南大洋Ekman输运是全球大气-海洋耦合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该区域Ekman动力过程的研究极为重要。首先基于实测数据和文献资料,对GEKCO2(Geostrophic and Ekman Current Observatory 2)产品提供的Ekman流数据进行了评估,验证了数据... 南大洋Ekman输运是全球大气-海洋耦合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该区域Ekman动力过程的研究极为重要。首先基于实测数据和文献资料,对GEKCO2(Geostrophic and Ekman Current Observatory 2)产品提供的Ekman流数据进行了评估,验证了数据的有效性;并结合CCMP(cross-calibrated multi-platform)、ERA5(the fifth generation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atmospheric reanalysis)风场数据,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法(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等方法分析了2010—2018年南大洋Ekman流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南大洋Ekman流速集中在9—11 cm/s,且具有很强的月际变化特征(7月最强,12月最弱);(2)南大洋40°S以北海域是Ekman流速随时间变化较大的区域;(3)南大洋Ekman流速的EOF分析显示:第一模态和风场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表现为流速在整体上同时增强或减弱;第二模态和南半球中高纬大气环流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表现为以50°S为界南北流速反向变化;(4)Ekman流左偏角度集中在60°—75°,其中概率密度最大值处所对应的角度为67.5°。通过矢量相关分析,得到30°—35°S海域的平均偏角存在月际变化。南大洋的Ekman动力过程对海洋环流和全球气候系统具有重大影响,本文对于进一步理解南大洋的Ekman过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大洋 Ekman流 时空变化 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法 海表洋流产品GEKC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室造波条件对内孤立波发展影响的直接数值模拟 被引量:2
4
作者 叶潇潇 游景皓 宋金宝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73-583,共11页
内孤立波具有振幅尺度大、能量集中的特点,其引起流场和密度场的迅速变化可能对海洋工程结构物以及水下潜体造成严重威胁。因此研究不同造波条件下生成的内孤立波运动的流场特征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采用直接数值模拟方... 内孤立波具有振幅尺度大、能量集中的特点,其引起流场和密度场的迅速变化可能对海洋工程结构物以及水下潜体造成严重威胁。因此研究不同造波条件下生成的内孤立波运动的流场特征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采用直接数值模拟方法和给定的初始密度场密度跃迁函数,对重力塌陷激发内孤立波的运动过程进行研究,探讨了不同造波条件下,激发产生的内孤立波波型、涡度、振幅和水平速度等流场特征。结果表明:(1)直接模拟数值方法能够模拟内孤立波传播过程中的密度界面波型反转现象;(2)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证实了不稳定内孤立波传播过程中存在能量的向后传递;(3)对于相同的台阶深度(水闸两侧初始密度界面的高度差),初始涡流保持相同,但是随着上下层水深比的减小,其强度下降显著;(4)台阶深度对初始涡流的垂直结构的影响要大于上下层水深比,且台阶深度对内孤立波的振幅、水平速度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孤立波 初始条件 重力塌陷 直接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涡模拟的三角形地形之层结流体湍动能收支模型
5
作者 阳德华 李爽 +1 位作者 陆宗泽 仇颖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26,共9页
为了探究海底地形对湍流动能收支的影响,本文使用并行大涡模拟模式(The ParallelizedLarge-Eddy Simulation Model, PALM),以坡陡作为无量纲地形参数(δ),设置了亚临界、临界和超临界三种地形状态(δ=0.5, 1 和 2)进行数值模拟。文章计... 为了探究海底地形对湍流动能收支的影响,本文使用并行大涡模拟模式(The ParallelizedLarge-Eddy Simulation Model, PALM),以坡陡作为无量纲地形参数(δ),设置了亚临界、临界和超临界三种地形状态(δ=0.5, 1 和 2)进行数值模拟。文章计算并呈现了地形作用下的流体速度和湍流动能收支分布,以及湍流动能平衡方程各参量。通过回归分析和量纲分析重点讨论了地形顶点处耗散和海表处能量的耗散,与地形坡陡的关系,得出其关系均呈指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涡模拟 地形坡陡 湍流动能收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