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多巴胺的合成、聚合机理及其在海洋防腐防污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赵冉冉 程昱升 +1 位作者 郑豪 陈建芳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4-168,共15页
聚多巴胺(polydopamine,PDA)含有大量的酚羟基和氨基官能团,可以在玻璃、不锈钢、塑料、橡胶、聚四氟乙烯等材料表面黏附,具有优异的粘附性能,是重要的功能材料之一。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围绕聚多巴胺展开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从聚多巴胺的... 聚多巴胺(polydopamine,PDA)含有大量的酚羟基和氨基官能团,可以在玻璃、不锈钢、塑料、橡胶、聚四氟乙烯等材料表面黏附,具有优异的粘附性能,是重要的功能材料之一。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围绕聚多巴胺展开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从聚多巴胺的合成方法、聚合机理和性能出发,分析总结了当前合成的特点、机理研究的方案和存在的问题,并对聚多巴胺在海洋防腐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旨在为研究者较全面了解聚多巴胺的研究现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多巴胺 聚合 机理 黏附性 防腐防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和浙江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颗粒磷的形态分布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姚华波 张朝晖 +1 位作者 金海燕 陈建芳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3-81,共9页
研究长江口和浙江近岸海域的水团流向、缺氧程度、潮汐作用以及养殖活动对表层沉积物中颗粒磷赋存形式的影响,对东海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长江口以北和浙江近岸泥质区各存在一个缺氧中心,杭州湾属于强潮区,而象山港遍... 研究长江口和浙江近岸海域的水团流向、缺氧程度、潮汐作用以及养殖活动对表层沉积物中颗粒磷赋存形式的影响,对东海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长江口以北和浙江近岸泥质区各存在一个缺氧中心,杭州湾属于强潮区,而象山港遍布养殖场。2018年8—9月在上述4个海域分别采集表层沉积物,采用SEDEX方法进行了颗粒磷的形态划分和含量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江口外北部缺氧区和浙江近岸泥质区的南部缺氧区,由于沉积物-水界面的还原环境可以活化铁结合态磷,使之转变为生物可以直接利用的弱吸附态无机磷,因此表现出沉积物中铁结合态磷的低值和弱吸附态无机磷的高值;前者的缺氧程度高于后者,因此其铁结合态磷的含量相应更低。杭州湾和象山港海域均受潮汐作用影响,两者沉积物中磷的分布比较均匀。象山港表层沉积物中铁结合态磷含量均较低,这可能是因为养殖活动造成的水体缺氧通过潮汐活动扩散到整个港底。象山港废弃养殖场沉积物中的碎屑磷和残余有机磷含量显著低于非养殖区,可能是由于养殖活动累积的生物沉积稀释了陆源输入的碎屑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浙江近岸海域 颗粒磷形态 表层沉积物 潮汐混合 缺氧区 养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岸海域溶解有机质与金属离子的配位机制及溶解氧的影响特性
3
作者 徐啸 章天晏 +3 位作者 夏功伟 李宏亮 陈建芳 郑豪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7-67,共11页
溶解有机质(DOM)能与金属离子配位,从而影响金属离子的毒性、迁移转化以及生物可利用性,对近岸养殖区的生态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利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法研究了舟山近岸海域DOM的组成,采用荧光猝灭滴定并运用修正Stern-Vol... 溶解有机质(DOM)能与金属离子配位,从而影响金属离子的毒性、迁移转化以及生物可利用性,对近岸养殖区的生态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利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法研究了舟山近岸海域DOM的组成,采用荧光猝灭滴定并运用修正Stern-Volmer模型系统研究了DOM各荧光组分与典型的过渡金属离子Cu^(2+)、Fe^(3+)和Pb^(2+)的配位机制,并进一步研究了海水溶解氧对DOM与Cu^(2+)、Fe^(3+)和Pb^(2+)配位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舟山近岸海域DOM的4种荧光组分,两种类腐殖质组分(C1、C2)明显比2种类蛋白质组分(C3、C4)更易与金属离子配位;DOM与金属离子配位化合物稳定性大小依次是:Cu-DOM>Fe-DOM>Pb-DOM;此外,缺氧环境明显抑制了溶解有机质与Fe^(3+)的配位能力,但Cu^(2+)、Pb^(2+)的配位能力则几乎不受溶解氧浓度的影响。这些结果将为海水养殖水体的调控、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溶解有机质 金属离子 溶解氧 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氧基亚胺钛催化降冰片烯与1-辛烯共聚合 被引量:1
4
作者 孟嘉锋 倪旭峰 +1 位作者 郑豪 沈之荃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53-1858,共6页
以3,5-二叔丁基水杨醛缩苯胺氯化钛(Ti)、三异丁基铝(Al)和四(五氟苯基)硼酸三苯基甲酯(B)组成的三元催化体系实现了降冰片烯(NBE)与1-辛烯(OC)的共聚合,得到NOC无规共聚物.探索了催化剂组成、聚合时间及聚合温度等对共聚合反应的影响.... 以3,5-二叔丁基水杨醛缩苯胺氯化钛(Ti)、三异丁基铝(Al)和四(五氟苯基)硼酸三苯基甲酯(B)组成的三元催化体系实现了降冰片烯(NBE)与1-辛烯(OC)的共聚合,得到NOC无规共聚物.探索了催化剂组成、聚合时间及聚合温度等对共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l)/n(Ti)=5∶1,n(B)/n(Ti)=1∶1,n(Monomer)/n(Ti)=400∶1,n(NBE)/n(OC)=5∶5时,于40℃在甲苯中聚合6 h,共聚合产率达到43.7%,2种单体的竞聚率分别为rNBE=3.01;rOC=0.08.改变助催化剂三异丁基铝的用量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所得NOC无规共聚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MWD),得到Mw=3.0×104~6.5×104,MWD=1.91~2.45的NOC共聚物.NOC无规共聚物具有饱和的主链结构且带有较长的侧链,其玻璃化转变温度较高(约87~174℃),并对NOC无规共聚物组成具有很强依赖性.NOC共聚物的热分解温度超过300℃,热稳定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氧基亚胺钛 降冰片烯 1-辛烯 无规共聚物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