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能耗CO_(2)混合胺吸收剂复配筛选与工业验证 被引量:3
1
作者 徐冬 黄艳 +7 位作者 宋俊朝 史晓宏 王涛 曾伟强 张帅 李水飞 方梦祥 高翔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0-98,共9页
在如今温室效应日益严重背景下,化学吸收法作为当前最具应用前景的燃煤烟气脱碳技术,受国内外广泛关注,开发低再生能耗、高稳定、易工程化应用的吸收剂是目前研究热点。提出了以高容量、低能耗三级胺为吸收剂主剂,高动力学一级胺和高稳... 在如今温室效应日益严重背景下,化学吸收法作为当前最具应用前景的燃煤烟气脱碳技术,受国内外广泛关注,开发低再生能耗、高稳定、易工程化应用的吸收剂是目前研究热点。提出了以高容量、低能耗三级胺为吸收剂主剂,高动力学一级胺和高稳定环状胺为辅剂吸收剂方案;并形成了从实验室配方遴选、百标方时中试工艺匹配到每年万吨级规模工业装置运行优化的工程化开发体系。通过鼓泡吸收试验与吸收-再生循环试验对吸收剂进行快速筛选,初筛获得一种性能好的吸收剂配方,通过200 m^(3)/h中试与万吨级工业装置测试优化运行参数并完成工业验证。测试结果表明,开发的CEU型吸收剂CO_(2)脱除率达90%,最优再生热耗达2.42 GJ/t CO_(2),在工业装置上完成了>700 h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 化学吸收 工程化开发 混合胺 燃煤烟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理模型模式匹配的锅炉实时操作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钟崴 林雪茹 +1 位作者 林小杰 周懿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28-1438,共11页
为了提高电厂燃煤锅炉操作优化的有效性与实时性,提出新的基于代理模型模式匹配(PMAM)的建模框架.提出主蒸汽流量的滞后性计算方法.采用改进的模式匹配优化模型,计算历史优化操作库.引入工况注意力机制参数、状态参数区间频率法及调控... 为了提高电厂燃煤锅炉操作优化的有效性与实时性,提出新的基于代理模型模式匹配(PMAM)的建模框架.提出主蒸汽流量的滞后性计算方法.采用改进的模式匹配优化模型,计算历史优化操作库.引入工况注意力机制参数、状态参数区间频率法及调控最小的3层方案优化机制,确保模式匹配方案的有效性.采用神经网络算法预建模构建锅炉操作优化的代理模型,基于代理模型表征模式匹配步骤,使得本文方法可以适用于在线应用.案例结果表明,利用提出的模式匹配优化模型,能够有效地寻找优化的锅炉操作方案,工况相似度大于95%,可以使得锅炉效率提升1.92%;训练的代理模型均方误差小于0.35%.与传统方法相比,本文方法避免了优化求解带来的泛化误差影响,在提升锅炉效率的同时,具有高可靠性及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C均值聚类 数据驱动 模式匹配 操作优化 在线优化 电厂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布雷顿循环耦合蓄电池平抑光伏输出波动策略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代佳豪 肖刚 +1 位作者 祝培旺 杨嘉敏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17-723,共7页
为研究太阳能布雷顿循环耦合蓄电池平抑光伏输出功率波动性策略问题,建立了光伏-光热-蓄电池联合发电系统,以光伏为主要出力,太阳能空气布雷顿循环和蓄电池为辅稳定光伏输出功率波动,并根据微燃机高效运行方式及联合发电系统变负荷方式... 为研究太阳能布雷顿循环耦合蓄电池平抑光伏输出功率波动性策略问题,建立了光伏-光热-蓄电池联合发电系统,以光伏为主要出力,太阳能空气布雷顿循环和蓄电池为辅稳定光伏输出功率波动,并根据微燃机高效运行方式及联合发电系统变负荷方式提出了4种运行策略。结果表明:4种策略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光伏输出功率波动性,且在相同蓄电池容量下,策略二光伏输出功率波动性最小,策略三蓄电池最大充电功率最小;随着蓄电池容量的增加,4种策略光伏输出功率波动性均在减少,并且策略二和策略一在平抑输出功率波动性能力上不断接近;在储热与储电容量比例为3∶4时,策略一~策略四相对仅光伏运行时的输出功率波动性分别减少了80.7%、88.3%、50.5%和5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 太阳能空气布雷顿循环 蓄电池 波动性 运行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流场设计对PEM电解槽性能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穆瑞 马晓锋 +2 位作者 翁武斌 何勇 王智化 《新能源进展》 CSCD 2023年第4期295-302,共8页
为提高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槽的性能,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通过ComsolMultiphysics软件设计并模拟一种基于避免转角设计考虑的PEM电解槽阳极螺旋流场,对比不同形式的流场(平行流场、蛇形流场)对达到稳定运行时的电解槽电解电压、膜电极... 为提高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槽的性能,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通过ComsolMultiphysics软件设计并模拟一种基于避免转角设计考虑的PEM电解槽阳极螺旋流场,对比不同形式的流场(平行流场、蛇形流场)对达到稳定运行时的电解槽电解电压、膜电极组件的平均温度和多孔传输层(PTL)的平均氧气质量分数的影响,并对新型流场设计的尺寸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新型螺旋流场设计性能最佳。和平行流场相比,电解槽的电解电压降低约0.05 V,膜电极平均温度降低约5.6 K,PTL内的平均氧气质量分数降低约13.9%,下降幅度达到60%。同时探究该螺旋流场的流道宽度和高度对PEM电解槽性能的影响。新型螺旋流场设计降低了电解电压和氧气气泡堵塞扩散层空隙的可能性,提高了电解槽运行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场 PEM电解槽 电解电压 膜电极温度 氧气质量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