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红壤坡面土壤团聚体特性与侵蚀泥沙的相关性
被引量:36
- 1
-
-
作者
钱婧
张丽萍
王文艳
-
机构
浙江大学浙江省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环境与资源学院
-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90-1599,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1221)
-
文摘
借助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为研究手段,以强降雨过程中红壤丘陵区坡菜地侵蚀泥沙颗粒组成及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变化特征与规律为研究目的,分别在不同坡长(2,3,4m)、不同植被覆盖度(0,30%,60%,90%)条件下进行了有效模拟降雨试验共计12场次,每场次降雨试验的产流历时设计为30min,固定雨强为2.0mm/min。试验结果表明:1)侵蚀泥沙中颗粒粒径以<2μm粘粒和2—20μm细粉粒为主。在原土中,粘粒(0—2μm)和细粉粒(2—20μm)含量之和占总量的43.92%,在泥沙中粘粒和细粉粒之和占总量的约57.08%,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2)在不同处理中,坡面土壤>1mm干筛法团聚体含量明显大于湿筛团聚体(>1mm)的含量,可认为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更能作为衡量土壤结构的稳定性的指标。>0.25mm团聚体分散度(PAD0.25)和>2mm团聚体分散度(PAD_2)含量均出现增大,而>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AS_(0.25))减少,植被覆盖度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影响明显强于坡长;3)WAS_(0.25)含量是影响侵蚀泥沙的颗粒粒径分布的主要因素,随着坡面土壤中WAS_(0.25)的增加,侵蚀泥沙的平均重量直径逐渐降低。同时,泥沙颗粒平均直径与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_(团聚体))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可知坡面大团聚体越稳定,坡面土壤的粗化过程越不易形成。
-
关键词
坡长
植被覆盖度
人工模拟降雨
侵蚀泥沙
土壤团聚体
-
Keywords
slope length
vegetation cover ratio
artificial simulated rainfall
erosion sediment
soil aggregate
-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