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海相地层水文地质地球化学与油气保存条件研究 被引量:44
1
作者 楼章华 李梅 +1 位作者 金爱民 朱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7-396,共10页
我国海相地层的油气藏被构造运动改造的强度较大,油气保存条件较差。地下水动力场的分布特征在油气藏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已知海相油田与南方海相地层的水文地质地... 我国海相地层的油气藏被构造运动改造的强度较大,油气保存条件较差。地下水动力场的分布特征在油气藏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已知海相油田与南方海相地层的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了水文地质地球化学性质与油气保存条件的密切关系。沉积埋藏阶段是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的主要时期;抬升剥蚀时期水文地质的最大特点是地层压实排水作用停止,沉积埋藏水被大气水驱替、淡化。不整合面附近的封存大气水可能是油气藏被破坏和保存条件差的标志,也可能是有机质尚未进入二次生烃的重要指标。通常水文地质开启程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弱。交替停滞带是不受地表水影响的水文地质带,有利于油气保存;自由交替带受地表水强烈影响,不利于油气保存。并且初步总结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油气保存条件的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综合判别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地层 油气保存条件 水文地质 水文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需求的驱动力分析及其预测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德地 陈晓宏 楼章华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共5页
根据水资源需求系统的特点和所涉及的范围,以水资源需求势能概念为基础,分析了水资源需求驱动力的组成,并引进自组织数据挖掘的方法来构建驱动力合成模型,以广东省东江流域为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资源需求的驱动力... 根据水资源需求系统的特点和所涉及的范围,以水资源需求势能概念为基础,分析了水资源需求驱动力的组成,并引进自组织数据挖掘的方法来构建驱动力合成模型,以广东省东江流域为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资源需求的驱动力主要由自然条件力、社会经济力和水资源管理政策力三力合成;基于自组织数据挖掘的水资源需求量预测模型可有效地模拟和预测出水资源需求变化过程,这为研究水资源需求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需求 驱动力 数据分组处理法 预测 东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钱塘江流域人口可持续发展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曹飞凤 焦荔 +1 位作者 张振林 楼章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9,13,共4页
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选取影响水资源承载力变化最主要的驱动因子之一的人口要素进行重点分析评价,应用灰色系统模型对钱塘江流域人口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并从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生活用水量指标出发,分析了流域人口发展的可持续性。结果... 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选取影响水资源承载力变化最主要的驱动因子之一的人口要素进行重点分析评价,应用灰色系统模型对钱塘江流域人口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并从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生活用水量指标出发,分析了流域人口发展的可持续性。结果表明:为了解决钱塘江流域水资源与人口需求之间的矛盾,应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大力推行节约用水,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同时需要适当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塘江流域 水资源承载力 灰色系统模型 人口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BAL模型的浙江省区域蒸散发量估算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发耀 王福民 +1 位作者 周斌 周柳萍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40-44,共5页
地表蒸散发(ET)是地气相互作用中水分平衡的重要部分。利用新一代对地观测数据MODIS,基于地表能量平衡的SEBAL模型,对浙江省2006年8月2日和11月4日的蒸散发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蒸散发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由于温度更高,夏季的日蒸散... 地表蒸散发(ET)是地气相互作用中水分平衡的重要部分。利用新一代对地观测数据MODIS,基于地表能量平衡的SEBAL模型,对浙江省2006年8月2日和11月4日的蒸散发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蒸散发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由于温度更高,夏季的日蒸散发量明显高于冬季,可达到10 mm/d以上。另外,在地表水含量丰富、风速较大处以及水体周围蒸散发量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ET) SEBAL模型 MODIS 卫星遥感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水资源承载能力增强因子的结构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潘灶新 陈晓宏 刘德地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1-85,共5页
本文依据天然—人工二元水循环理论,阐述了东江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增强的途径和主要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利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了该承载系统各影响因子的层次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激励机制、用水效率在诸影响因子中起到... 本文依据天然—人工二元水循环理论,阐述了东江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增强的途径和主要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利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了该承载系统各影响因子的层次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激励机制、用水效率在诸影响因子中起到核心作用,是影响东江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增强的主影响因子;提高社会水资源承载能力是东江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增强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能力 增强主影响因子 解释结构模型 东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工程”效益浅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曹红蕾 楼章华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6-57,61,共3页
浙江省为改变灌区渠道渗漏、淤积、坍塌严重及渠系建筑物老化破损问题突出、工程隐患甚多、灌溉水利用系数低等现状,于2004年开始实施"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工程",并取得显著的综合效益。从节约水资源、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浙江省为改变灌区渠道渗漏、淤积、坍塌严重及渠系建筑物老化破损问题突出、工程隐患甚多、灌溉水利用系数低等现状,于2004年开始实施"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工程",并取得显著的综合效益。从节约水资源、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对该工程所产生的效益进行分析,以反映灌区实施节水改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各级政府加大农业节水投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工程 水资源 灌区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保存条件 被引量:33
7
作者 楼章华 朱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4-593,共10页
地下水水文地质地球化学性质与油气运移、聚集和保存存在密切关系。地下水在纵向上可划分为3个不同区带,即自由交替带、交替阻滞带和交替停止带。交替停滞带是不受地表水影响的水文地质带,有利于油气保存;自由交替带受地表水强烈影响,... 地下水水文地质地球化学性质与油气运移、聚集和保存存在密切关系。地下水在纵向上可划分为3个不同区带,即自由交替带、交替阻滞带和交替停止带。交替停滞带是不受地表水影响的水文地质带,有利于油气保存;自由交替带受地表水强烈影响,长期冲刷、氧化,不利于油气保存。中国南方海相地层的油气藏被构造运动改造的强度大,油气保存条件破坏严重。在详细地分析了南方几个主要油气勘探区块的地下水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特点及其与油气保存条件的关系后,提出了封存大气水的概念,论述了封存大气水的形成过程及其地球化学的基本特点。不整合面附近的封存大气水应该可以认为是油气藏被破坏和保存条件差的标志。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南方海相地层初步总结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油气保存条件的水文地球化学综合判别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存大气水 油气保存 水文地质 水文地球化学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节水灌溉之滴灌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夏新华 侯淑敏 袁伟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31-234,共4页
在总结了国内外滴灌技术理论和工程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滴灌技术在节水、改善设施环境、便于田间操作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在恶劣环境下使用等多方面的优势,对国内外滴灌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滴灌技术的发展趋势,最... 在总结了国内外滴灌技术理论和工程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滴灌技术在节水、改善设施环境、便于田间操作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在恶劣环境下使用等多方面的优势,对国内外滴灌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滴灌技术的发展趋势,最后结合滴灌发展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节水灌溉 滴灌 设施 控制 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区域水安全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屈国栋 楼章华 刘德地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7-241,共5页
从人水和谐的角度对水安全进行定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组建水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引进支持向量机技术,利用其在统计学习理论中结构风险最小化的原理,以及其解决非线性和高维识别中的优势,特别是能克服主观因素的不利影响,对水安全进... 从人水和谐的角度对水安全进行定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组建水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引进支持向量机技术,利用其在统计学习理论中结构风险最小化的原理,以及其解决非线性和高维识别中的优势,特别是能克服主观因素的不利影响,对水安全进行综合评价,并以水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由于时空分布不均存在水安全问题的浙江省为例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学 支持向量机 水安全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岛湖流域水环境与生态保护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夏新华 曹飞凤 苏丹阳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3-196,共4页
千岛湖对于淳安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千岛湖的水环境及生态问题日趋凸现。为此,通过对湖泊进行区划,并因地制宜地制定千岛湖水域的环境保护措施,制定湖泊水环境保护的方向性和战略性目标,... 千岛湖对于淳安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千岛湖的水环境及生态问题日趋凸现。为此,通过对湖泊进行区划,并因地制宜地制定千岛湖水域的环境保护措施,制定湖泊水环境保护的方向性和战略性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从生态林业、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等领域,提出了千岛湖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以期对千岛湖及其流域的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生态环境 保护对策 千岛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东溪口站不同蒸发皿蒸发量比较分析
11
作者 泮苏莉 朱冠天 +2 位作者 高超 赵智超 许月萍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2-116,共5页
中国蒸发观测最初使用φ20 cm和φ80 cm蒸发皿,1980年左右更换成E601型。为利用前期蒸发数据,将东溪口站陆上蒸发场的φ20 cm、φ80 cm蒸发皿蒸发量与E601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证明E601型和φ20 cm的相关系数基本上大于0.9。E601型和... 中国蒸发观测最初使用φ20 cm和φ80 cm蒸发皿,1980年左右更换成E601型。为利用前期蒸发数据,将东溪口站陆上蒸发场的φ20 cm、φ80 cm蒸发皿蒸发量与E601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证明E601型和φ20 cm的相关系数基本上大于0.9。E601型和φ80 cm的相关系数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此外,通过比较不同蒸发场上相同蒸发皿的蒸发量,发现E601型在漂浮蒸发场的观测量相较陆上存在滞后性;φ20 cm不存在。最后,将漂浮蒸发场上E601型、φ20cm和TTN-3000观测量对比分析,相关性不好,不可换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皿蒸发量 蒸发场 折算系数 相关系数 东溪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道工程水深数据三角化及边界生成算法的改进
12
作者 季岚 苏丹阳 +1 位作者 鲁平泉 何易 《工程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5-101,共7页
针对地理模型,比较了不同Delaunay三角化方法在构网复杂度、效率和通用性等方面的优缺点。考虑了航道工程中水深点分布的复杂性,改进了传统的逐点加入法,引入栅格索引和三角形拓扑属性,提出了改进的边界生成算法,算法简单,通用性强。实... 针对地理模型,比较了不同Delaunay三角化方法在构网复杂度、效率和通用性等方面的优缺点。考虑了航道工程中水深点分布的复杂性,改进了传统的逐点加入法,引入栅格索引和三角形拓扑属性,提出了改进的边界生成算法,算法简单,通用性强。实例测试表明该算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改进的边界生成算法 DELAUNAY三角网 航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油气保存条件综合评价技术体系探讨 被引量:130
13
作者 马永生 楼章华 +2 位作者 郭彤楼 付晓悦 金爱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6-417,共12页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的油气藏分别在加里东、印支和燕山期经历了多期多阶段的演变过程,被构造活动改造的强度大。油气保存条件破坏严重,且缺乏有效的评价方法。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地下流体的化学-动力学行为规律,从动态和演化的角度分析剥蚀...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的油气藏分别在加里东、印支和燕山期经历了多期多阶段的演变过程,被构造活动改造的强度大。油气保存条件破坏严重,且缺乏有效的评价方法。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地下流体的化学-动力学行为规律,从动态和演化的角度分析剥蚀作用、断裂-破碎作用、大气水下渗作用等对油气藏破坏的程度、方式,综合评价油气的成藏、保存条件,探索针对南方海相地层油气保存条件评价的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海相地层 油气保存条件 水文地球化学 水文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邮凹陷南部真武地区地层水化学特征与油气运聚的关系 被引量:20
14
作者 李梅 金爱民 +2 位作者 楼章华 尚长健 关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56,共7页
在分析高邮凹陷许庄、真武和曹庄油田地层水化学垂向和平面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考察地层水成因及油田水化学特征与油气运聚的关系。结果表明:许庄油田大气水间断性下渗,下渗深度可能达到2.5~3.0km;真武和曹庄油田地层水成因主要为沉积埋... 在分析高邮凹陷许庄、真武和曹庄油田地层水化学垂向和平面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考察地层水成因及油田水化学特征与油气运聚的关系。结果表明:许庄油田大气水间断性下渗,下渗深度可能达到2.5~3.0km;真武和曹庄油田地层水成因主要为沉积埋藏水,但越流模式不同;高邮凹陷南部真武地区地层水化学场由南向北可划分为大气水下渗淋滤淡化区、汇合越流浓缩区和泥岩压实排水淡化区;研究区南部真武大断裂长期活动,大气水下渗淡化地层水,矿化度较低,油气成藏—保存条件较差,而北部地层水明显受泥岩压实排水淡化作用的影响,矿化度较低;地层水在离心流运移过程中不断越流浓缩,矿化度逐渐增大,部分油气随地层水二次运移途中遇到合适的圈闭逐渐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中部汇合越流浓缩区为北部泥岩压实排出水和南部下渗大气水的共同指向区,地层水矿化度较高,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且富集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邮凹陷 地球化学 油田水 地层水化学 垂向分布 平面分布 油气运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海相地层烃源岩特征 被引量:32
15
作者 徐胜林 陈洪德 +3 位作者 陈安清 林良彪 李君文 杨俊斌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3-350,358,共9页
震旦纪至中三叠世四川盆地发育海相地层,共发育5套区域性烃源岩:上震旦统陡山沱组、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都发育泥质岩烃源岩,中二叠统栖霞组和上二叠统吴家坪组则为泥质岩和碳酸盐岩2种类型的烃源岩。研究发现:陡山沱组... 震旦纪至中三叠世四川盆地发育海相地层,共发育5套区域性烃源岩:上震旦统陡山沱组、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都发育泥质岩烃源岩,中二叠统栖霞组和上二叠统吴家坪组则为泥质岩和碳酸盐岩2种类型的烃源岩。研究发现:陡山沱组生烃中心位于重庆涪陵地区,筇竹寺组生烃中心位于成都-自贡地区,龙马溪组以万县地区和泸州-綦江地区为主要生烃中心,栖霞组具有成都-资阳、广元-仪陇、万县3个生烃中心,吴家坪组以万县-巫山地区为主要生烃中心;同时资料显示,盆地烃源岩总体热演化成熟度较高,成熟至过成熟阶段,其生烃强度主要由有机碳丰度和烃源岩厚度决定。二级层序海平面上升期有利于区域性烃源岩形成,沉积环境控制着烃源岩的岩石类型、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丰度,构造运动则影响着烃源岩发育范围和后期有机质成熟度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展布 控制因素 海相地层 四川盆地 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四类衬垫系统防污性能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5
16
作者 谢海建 詹良通 +1 位作者 陈云敏 楼章华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3-141,共9页
对我国填埋场采用的四类衬垫进行了防污性能的比较分析。评价参数包括渗漏率、污染物击穿时间及衬垫系统底部浓度值。除了2m压实黏土衬垫(CCL)外,其余3种均为包含土工膜(GM)的复合衬垫。分析模型采用了污染物通过有缺陷膜复合衬垫的一... 对我国填埋场采用的四类衬垫进行了防污性能的比较分析。评价参数包括渗漏率、污染物击穿时间及衬垫系统底部浓度值。除了2m压实黏土衬垫(CCL)外,其余3种均为包含土工膜(GM)的复合衬垫。分析模型采用了污染物通过有缺陷膜复合衬垫的一维运移解析解。以镉离子(Cd2+)为渗滤液中重金属离子的代表;以苯为其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代表。研究表明土工复合膨润土垫(GCL)复合衬垫的渗漏率最小,2m黏土最大,两者的差别可在3~5个数量级。GCL复合衬垫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防污性能,尤其是在高水头及复合衬垫接触较差的情形。厚度较大的2m黏土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防污性能较好,其击穿时间要比GCL复合衬垫大2~3个数量级。随着水头的增大,CCL复合衬垫的防污性能逐渐地优于2m黏土。在10m水头作用下,CCL复合衬垫底部的100年浓度可比2m黏土小近一个量级。单层膜衬垫的防污性能较差,不适合作为填埋场的衬垫系统。控制填埋场复合衬垫的施工质量和渗滤液水头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实黏土 土工复合膨润土垫 复合衬垫 填埋场 等效性 污染物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盆地地下水与油气成藏-保存关系 被引量:23
17
作者 楼章华 朱蓉 +1 位作者 金爱民 李梅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88-1194,共7页
含油气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可以划分为:①泥岩压实水离心流;②大气水下渗向心流;③(层间)越流、越流-蒸发泄水和④滞流4种局部水动力单元类型。通常盆地边缘大气水不对称下渗,发育向心流,中央凹陷区以泥岩为主的砂泥岩地层压实,发育离... 含油气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可以划分为:①泥岩压实水离心流;②大气水下渗向心流;③(层间)越流、越流-蒸发泄水和④滞流4种局部水动力单元类型。通常盆地边缘大气水不对称下渗,发育向心流,中央凹陷区以泥岩为主的砂泥岩地层压实,发育离心流,大气水下渗向心流与地层压实离心流汇合,发育越流泄水。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演化和地下水成因控制了地下水化学场的分布规律。在离心流和向心流流动过程中,地下水浓缩、盐化,在越流泄水区形成高浓缩、高盐化地下水。泥岩压实离心流是沉积盆地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之一,在地层压实排水离心流过程中,由于岩性、地层、断层等圈闭使得部分油气在运移过程中聚集;在地下水越流泄水过程中有利于油气大量聚集—富集;在向心流推进过程中,早期聚集的油气可能部分被破坏,此外也可能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形成水动力和部分岩性、地层、断层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地下水化学 油田地下水动力 油气成藏动力学 油气保存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油田水化学的垂直分带性 被引量:16
18
作者 楼章华 李梅 +3 位作者 金爱民 朱蓉 田炜卓 张慧婷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5-202,共8页
通过对松辽盆地油田地下水的深入研究,发现多数影响因素对地下水化学性质的影响随着埋深的增加发生阶段性的变化,从而导致油田水化学的垂直分带性。根据地下水矿化度和Cl-浓度变化特征,从浅到深可以划分出大气水下渗淡化带(A带)、近地... 通过对松辽盆地油田地下水的深入研究,发现多数影响因素对地下水化学性质的影响随着埋深的增加发生阶段性的变化,从而导致油田水化学的垂直分带性。根据地下水矿化度和Cl-浓度变化特征,从浅到深可以划分出大气水下渗淡化带(A带)、近地表蒸发浓缩带(B带)、泥岩压实排水淡化(C1)-压滤浓缩带(C2)、粘土矿物脱水淡化带(D带)和深部渗滤浓缩带(E带)5种典型的水化学剖面单元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水化学 影响因素 垂直分带性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粉土混合土对Pb(Ⅱ)的静平衡和动态吸附特性 被引量:18
19
作者 陈云敏 王誉泽 +1 位作者 谢海建 蒋元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85-1194,共10页
竖向防污屏障是防止地下水土污染的主要屏障。天然土是屏障最主要的材料来源。以天然粉土为母土,黄土为添加剂,以重金属Pb(Ⅱ)作为污染物的代表,通过粉土–黄土混合土对Pb(Ⅱ)的静平衡吸附和动态吸附试验研究黄土作为添加剂对天然粉土... 竖向防污屏障是防止地下水土污染的主要屏障。天然土是屏障最主要的材料来源。以天然粉土为母土,黄土为添加剂,以重金属Pb(Ⅱ)作为污染物的代表,通过粉土–黄土混合土对Pb(Ⅱ)的静平衡吸附和动态吸附试验研究黄土作为添加剂对天然粉土的改良效果。试验考虑了黄土添加量、溶液pH值、反应时间以及重金属初始浓度等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黄土可以有效改善天然粉土的吸附效果,混合土对Pb(Ⅱ)的吸附容量随黄土添加量的增加线性增长,添加20%黄土的混合土的吸附容量达天然粉土的2倍;添加黄土可减少混合土对重金属的吸附时间,在相同时间内减少迁移量。通过扫描电镜和XRD等手段揭示了黄土对Pb(Ⅱ)的吸附主要是方解石与Pb(Ⅱ)发生界面沉淀作用生成白铅矿;粉土对Pb(Ⅱ)的吸附主要是长石等矿物棱角处经风化水解形成的–OH基团对Pb(Ⅱ)的阳离子交换作用。黄土由于高方解石含量在对Pb(Ⅱ)的吸附方面表现突出,可以作为一种添加剂加入天然土层中,以增强屏障对重金属的吸附阻滞效果,减少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向屏障 铅离子 吸附 黄土 天然粉土 混合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泥盆系—中三叠统层序格架内生储盖分布 被引量:16
20
作者 徐胜林 陈洪德 +4 位作者 陈安清 林良彪 李君文 杨俊斌 高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9-167,共9页
在层序格架内讨论四川盆地泥盆系—中三叠统烃源岩、储集层发育特征及生储盖组合配置关系,结合盆地现有的油气勘探成果,建立四川盆地泥盆系—中三叠统层序地层格架与油气生储盖组合图解。研究表明,二级层序格架内盆地发育2套区域性烃源... 在层序格架内讨论四川盆地泥盆系—中三叠统烃源岩、储集层发育特征及生储盖组合配置关系,结合盆地现有的油气勘探成果,建立四川盆地泥盆系—中三叠统层序地层格架与油气生储盖组合图解。研究表明,二级层序格架内盆地发育2套区域性烃源岩和3套区域性储集层:SS5和SS6海侵期,以发育富有机质暗色碳酸盐岩和泥岩为特征,克拉通台内坳陷和深水陆棚的烃源岩在后期热演化过程中形成生烃中心;SS4海侵体系域储集层主要是一套与古隆起相关的岩溶储集层,SS5高位体系域储集层主要发育于台地边缘礁滩相带,SS6海侵体系域—高位体系域储集层主要发育于台地边缘礁滩相带。四川盆地泥盆系—中三叠统发育综合型、高位型、海侵型3种生储盖组合;区域性烃源岩发育于二级层序海侵期;区域性储集层发育于二级层序高位期;区域性盖层分布与烃源岩展布特征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 生储盖组合 泥盆系—中三叠统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