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实施契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史晋川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9,156,共5页
2025年4月30日,备受瞩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促进法》”)经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于同年5月20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专门针对民营经济的立法,标志着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2025年4月30日,备受瞩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促进法》”)经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于同年5月20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专门针对民营经济的立法,标志着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自此有了真正意义上明确的法律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巨大成就,已经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伴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有关非公有制经济的表述,也从最初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变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促进法》的正式实施,标志着强化民营经济法治保障进入新阶段,这为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优化提供了法律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保障 民营经济发展 民营经济促进法 立法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法为盾护航民营经济行稳致远
2
作者 叶建亮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1,156,共4页
2025年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法案”),并于5月20日起开始实施。法案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和相关政策,以法... 2025年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法案”),并于5月20日起开始实施。法案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和相关政策,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定下来,并加以系统呈现,真正给民营企业家吃了“长效定心丸”,对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是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中的又一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效定心丸 促进法 两个健康 民营经济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立民营经济平等法律地位的里程碑
3
作者 柯荣住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3,156,共4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促进法》”)于2025年4月30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于2025年5月20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我国在推动市场经济法治化、保障民营经济合法权益方面的又一里程碑。通读整部法律文本,笔者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促进法》”)于2025年4月30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于2025年5月20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我国在推动市场经济法治化、保障民营经济合法权益方面的又一里程碑。通读整部法律文本,笔者认为其最核心的精神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平等”。无论是法律地位、市场准入、资源获取等方面,还是融资支持、政策适用、执法监管等方面,《促进法》都反复强调“平等对待”这一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等法律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浙江模式”研究 被引量:69
4
作者 史晋川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7-22,共6页
“浙江模式”是一种内生的经济制度变迁和经济发展的模式。“浙江模式”是在包括自然禀赋和历史禀赋在内的一组特定的约束条件下,区域中民间和政府互动及选择的结果。本文从经济理论和经济历史相结合的角度研究了“浙江模式”的启动和... “浙江模式”是一种内生的经济制度变迁和经济发展的模式。“浙江模式”是在包括自然禀赋和历史禀赋在内的一组特定的约束条件下,区域中民间和政府互动及选择的结果。本文从经济理论和经济历史相结合的角度研究了“浙江模式”的启动和演进的内在机理,展望了“浙江模式”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变迁 经济发展 “浙江模式” 区域经济 中国 经济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小镇的理论剖析及其政策分类研究——基于浙江省的调查证据 被引量:3
5
作者 胡晓辉 林潭晨 +1 位作者 张天尧 张旭亮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9-279,共11页
特色小镇是当前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政策抓手和落地路径。它强调地方专业化经济和集聚经济的外部性,侧重通过政府支持引导来激发多方主体共同参与,以此构建生产、生活和生态融合的创新创业平台,推动人口城镇化和区域内生发展... 特色小镇是当前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政策抓手和落地路径。它强调地方专业化经济和集聚经济的外部性,侧重通过政府支持引导来激发多方主体共同参与,以此构建生产、生活和生态融合的创新创业平台,推动人口城镇化和区域内生发展能力。然而,特色小镇的政策引导和扩散具有显著的“自上而下”性,使得地方实践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文章以浙江省134个省级特色小镇为研究对象,通过2017—2022年多次实地访谈、线上问卷和政策文本分析等方法,结合演化经济地理和集聚经济理论,对特色小镇的历史基础、产业属性和发展目标进行识别分析,归纳出具有类型差异的特色小镇,并提出相应政策干预建议。结果显示:浙江省特色小镇可大致分3类,第一类为政府主导的、面向新产业塑造的科技园区型小镇;第二类为企业主导的、面向传统产业升级的专业化市场型小镇;第三类为基于地方特有自然或社会文化资源的、面向旅游业发展的景区型小镇。最后,建议将演化经济地理思想纳入特色小镇发展实践中,重视历史、空间与地方作用,避免标准化、指标化的“一刀切”政策干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特色小镇 集聚经济 演化经济地理 分类政策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业税负、生产网络与宏观经济
6
作者 陈秀茂 潘士远 任晓猛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9,155,共17页
本文构建了一个资本价格外生的生产网络模型,量化评估行业税负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在生产网络中,行业税负变化不仅能够直接影响行业自身发展,也能够影响下游行业生产,还能够影响整体经济对中间产品和资本的需求。实证结果显示,2007—... 本文构建了一个资本价格外生的生产网络模型,量化评估行业税负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在生产网络中,行业税负变化不仅能够直接影响行业自身发展,也能够影响下游行业生产,还能够影响整体经济对中间产品和资本的需求。实证结果显示,2007—2020年中国行业税负变化有效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与资本总量,进而增加了总消费和总产值。本文进一步比较了对不同行业进行减税的财政成本和经济成效,发现对第二产业进行减税能以最低的财政成本获得最显著的经济成效,主要原因是对第二产业进行减税更能带动下游行业和中间产品行业生产。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中国以制造业为重点的结构性减税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网络 行业税负 结构性减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经济中宏观冲击与公司融资决策——基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框架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于蔚 钱彦敏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4-30,共7页
本文探讨经济改革动态背景中的宏观冲击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调整的影响。企业选择股权债权融资方式时,一方面要权衡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的相对成本,另一方面又受到融资资源可获得性的限制。经验证据表明,信贷市场和股权再融资市场上... 本文探讨经济改革动态背景中的宏观冲击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调整的影响。企业选择股权债权融资方式时,一方面要权衡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的相对成本,另一方面又受到融资资源可获得性的限制。经验证据表明,信贷市场和股权再融资市场上配额性指标和成本性指标的变动,作为外生的宏观冲击,在统计和经济意义上均对企业资本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影响。资本结构的调整幅度是信贷规模的增函数,是股权扩容规模、贷款利率、股市收益率的减函数。本文的发现对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现实的政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冲击 最优目标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动态调整 上市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营企业国际代工的“市场隔层”问题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桤伦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0-48,39,共10页
随着国际分工和外贸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独具特色的国际化成长道路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的分析和研究指出,背靠大国经济的中国民营企业这种不追求国内贸易的规模报酬递增,而是不同程度地形成“国际代工偏好”的现象,... 随着国际分工和外贸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独具特色的国际化成长道路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的分析和研究指出,背靠大国经济的中国民营企业这种不追求国内贸易的规模报酬递增,而是不同程度地形成“国际代工偏好”的现象,既有比较优势内生推动的因素,也折射出经济转型过程中制度安排和体制背景的深刻内涵。同时,更应该看到,由于国际代工模式本身存在着严重的“市场隔层陷阱”,不仅会使民营企业依托国际市场以寻求扩张途径的良好初衷化为泡影,而且很可能是一条对民营经济长期增长机制愈加伤害的夕阳之路。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营企业 国际代工 市场隔层 陷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体关注、高管背景特征与研发投入——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史晋川 刘萌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6-147,共12页
以2007—2014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结合高层梯队理论,考察对于不同特征的管理者,媒体关注对公司研发行为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研究发现,对于年龄较大、教育水平较高、有多家公司任职背景以及任期较长的管理者,媒体对研发投入... 以2007—2014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结合高层梯队理论,考察对于不同特征的管理者,媒体关注对公司研发行为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研究发现,对于年龄较大、教育水平较高、有多家公司任职背景以及任期较长的管理者,媒体对研发投入的负面影响会偏小,而对于管理者是否拥有海外经历,媒体的影响则没有显著变化。进一步引入网络媒体后发现,高管背景特征的作用会有所不同,教育水平与任期并不能缓解网络媒体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关注 高管背景 公司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探索式研究、产学研融合与经济增长:理论分析与中国现实 被引量:5
10
作者 何怡瑶 潘士远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3-35,154,共14页
本文构建一个同时包含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探讨了自由探索式研究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量化了自由探索式研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自由探索式研究程度的提高可以吸引科学家向基础研究部门流... 本文构建一个同时包含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探讨了自由探索式研究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量化了自由探索式研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自由探索式研究程度的提高可以吸引科学家向基础研究部门流动,推动基础研究发展,进而通过基础研究对应用研究的“溢出效应”促进经济增长,但这又会减少应用研究部门科学家的数量,进而产生“挤出效应”,不利于经济增长。自由探索式研究能否促进经济增长取决于产学研融合程度的高低。当产学研融合程度较高时,“溢出效应”更强且“挤出效应”更弱,自由探索式研究促进经济增长。基于中国数据的模拟分析显示,提高1%的自由探索式研究程度,经济增长率上升约0.13%;提高1%的产学研融合程度,经济增长率上升约0.66%;同时提高1%的自由探索式研究和产学研融合程度,经济增长率上升约0.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探索式研究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产学研融合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吗 被引量:6
11
作者 冯帆 许嘉文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93,共9页
企业数字化转型被视为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以2013-202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具... 企业数字化转型被视为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以2013-202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提升可以通过促进研发投入和优化人力资本两种渠道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产生正向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当企业拥有高政府补贴、处于高科技行业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其数字化转型的正向效应更大。这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数字化转型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数字化转型 研发投入 人力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内在逻辑与关键议题 被引量:2
12
作者 杜立民 刘倬嫣 肖赵华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41,157,共12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民生福祉、国际影响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本文首先提炼了这一理念的五大核心特征,并从理论和现实两个维度深刻剖析其内在逻辑。随后,本文结合学术前沿和发...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民生福祉、国际影响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本文首先提炼了这一理念的五大核心特征,并从理论和现实两个维度深刻剖析其内在逻辑。随后,本文结合学术前沿和发展实际,探讨了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相关的五大关键议题,包括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适应气候变化以及能源体系转型,并指出了这些议题的未来研究方向。最后,本文总结全文,提出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向一体化与企业绩效的分解——基于中国制造业分行业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叶建亮 林燕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4-122,159+0,共9页
本文利用我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实证研究企业纵向一体化提高企业绩效的两条可能途径——技术效应和市场势力效应及其行业差异。结果发现纵向一体化程度与企业绩效、企业技术效率以及市场份额间均为倒U型关系。企业纵向一体化与绩效以... 本文利用我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实证研究企业纵向一体化提高企业绩效的两条可能途径——技术效应和市场势力效应及其行业差异。结果发现纵向一体化程度与企业绩效、企业技术效率以及市场份额间均为倒U型关系。企业纵向一体化与绩效以及技术效应的关系总体上都处在倒U曲线的左半段;而与在市场效应关系上,一小部分行业为负,大部分行业总体为正。同时,产业集中度高、企业数目小、政府规制水平高的行业,纵向一体化的技术正效应小,国有企业相对于非国有企业,纵向一体化的技术正效应小。政府规制水平高的行业,纵向一体化的市场势力负效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一体化 制造业企业绩效 技术效率 市场势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企业效率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文雯 金祥荣 朱希伟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2-36,共5页
本文在新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结合1999—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和城市年鉴数据,运用无条件分布特征-参数对应的计量方法,研究了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对我国213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8个制造业行业企业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集聚效应对于不同... 本文在新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结合1999—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和城市年鉴数据,运用无条件分布特征-参数对应的计量方法,研究了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对我国213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8个制造业行业企业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集聚效应对于不同行业企业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在大城市拥有更强的集聚效应;劳动密集型行业在中小城市拥有更强的集聚效应。选择效应对企业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这些结果说明,推动产业集聚,优化产业布局能提高企业效率;减少政府行政干预,加快市场化进程,则能发挥城市中市场优胜劣汰的选择机制,进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新经济地理学 集聚效应 选择效应 企业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资分配与经济增长--新卡莱斯基学派视角的文献述评 被引量:7
15
作者 史晋川 刘青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9-170,共12页
本文基于新卡莱斯基学派的思想观点,概要性地梳理了劳资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主要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献。理论文献的回顾,以技术进步的内生性为分类标准,重点评述了新卡莱斯基学派分配与增长理论的基础模型及其扩展;实证文献的回顾,则按... 本文基于新卡莱斯基学派的思想观点,概要性地梳理了劳资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主要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献。理论文献的回顾,以技术进步的内生性为分类标准,重点评述了新卡莱斯基学派分配与增长理论的基础模型及其扩展;实证文献的回顾,则按照计量方法、样本数据和实证结论等角度进行归类,并依据文献的发展脉络和逻辑关系,针对其主要贡献和改进方向展开相应述评。同时,本文还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劳资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问题研究的文献,并对未来的研究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资分配 经济增长 新卡莱斯基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型营销渠道模式选择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朱秀君 王颢越 +1 位作者 朱秀君 王颢越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16-220,共5页
一直以来,间接渠道和直接渠道是制造商传统的渠道模式,但现实经济生活中有越来越多的制造商开始采用第三种渠道模式———复合型渠道。虽然复合型渠道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其存在的合理性尚未从理论上得到证明。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采用博... 一直以来,间接渠道和直接渠道是制造商传统的渠道模式,但现实经济生活中有越来越多的制造商开始采用第三种渠道模式———复合型渠道。虽然复合型渠道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其存在的合理性尚未从理论上得到证明。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采用博弈分析的方法,对三种渠道横式下的各种市场变量的均衡结果进行比较,阐明了在网络信息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复合型渠道与另外两种渠道模式相比较的经济优势,同时指出了其在实践中的局限性,进而提出了渠道模式选择的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渠道模式 复合型渠道 纳什均衡 交易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资分配、总需求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 被引量:4
17
作者 史晋川 刘青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4-32,共9页
劳资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宏观经济学领域一个十分重要的学术问题,一度成为各经济学流派争论的焦点。本文基于总需求结构视角,运用面板VAR模型,考察了劳资分配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结论表明:在高增长时期,资本份... 劳资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宏观经济学领域一个十分重要的学术问题,一度成为各经济学流派争论的焦点。本文基于总需求结构视角,运用面板VAR模型,考察了劳资分配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结论表明:在高增长时期,资本份额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推动效应,且会通过总需求结构对经济增长产生间接影响;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类需求渠道在机制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表现;消费需求结构渠道的作用明显强于其它两个渠道;由于劳资分配传导机制的叠加效应,使得中国经济增长表现为明显的资本份额驱动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和总需求结构变化,资本份额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将趋于减弱,劳动份额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将日渐增强。据此阐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资分配 经济增长 面板V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选择、模仿成本与经济收敛 被引量:15
18
作者 潘士远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17,共10页
本文构建一个模型来研究技术选择对经济收敛的影响,在这一模型中技术模仿成本取决于技术选择。研究结论表明,由于技术模仿成本小于技术发明成本,因此,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模仿(引进)适宜技术而获得比发达国家快的经济增长,最终实现人均... 本文构建一个模型来研究技术选择对经济收敛的影响,在这一模型中技术模仿成本取决于技术选择。研究结论表明,由于技术模仿成本小于技术发明成本,因此,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模仿(引进)适宜技术而获得比发达国家快的经济增长,最终实现人均收入水平的收敛。而如果总是引进当时的世界前沿技术,那么发展中国家可能会因为模仿成本很高而无法实现人均收入水平与发达国家的收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选择 知识吸收能力 经济收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发展、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文献综述 被引量:11
19
作者 潘士远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0-108,共9页
本文简要评述研究金融发展、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文献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取决于金融是否可以增加(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和/或金融是否可以优化投资结构。同时,文献也表明,如果金融发展有利于穷人进行融资... 本文简要评述研究金融发展、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文献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取决于金融是否可以增加(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和/或金融是否可以优化投资结构。同时,文献也表明,如果金融发展有利于穷人进行融资,那么金融发展会缩小收入不平等;反之,金融发展则会扩大收入不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 收入分配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人口流动新趋势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志凯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4-59,共6页
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要素资源。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改革开放后,东部沿海地区优先发展,我国人口大规模“自西向东、自北向南”流动。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持续走低。在新的人口形势下,人口尤其是人才成... 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要素资源。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改革开放后,东部沿海地区优先发展,我国人口大规模“自西向东、自北向南”流动。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持续走低。在新的人口形势下,人口尤其是人才成为各地争夺的重要资源,人口流动也出现了向中西部省会大城市回流的新动向。中西部省份与其省会城市,不断集聚创新产业和人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要积极引导人口合理流动,优化人口环境,利用好新的人口红利,推动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动 生育意愿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